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漆/氨基硅氧烷/环氧桐油复合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吕虎强 刘帅 李东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95-1701,共7页
以生漆为原料,先采用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TMS)与漆酚的酚羟基发生醇解反应,再通过AATMS的氨基与环氧桐油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得到了一种复合涂料。该涂料的干燥成膜过程是在漆酶作用下,通过空气自氧化聚合得到高度交联的... 以生漆为原料,先采用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TMS)与漆酚的酚羟基发生醇解反应,再通过AATMS的氨基与环氧桐油的环氧基发生开环反应,得到了一种复合涂料。该涂料的干燥成膜过程是在漆酶作用下,通过空气自氧化聚合得到高度交联的聚合膜。固定AATMS用量为生漆质量分数10%不变,讨论了环氧桐油用量对生漆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环氧桐油用量为生漆质量分数的30%时,漆膜的性能最佳,柔韧性、耐冲击性、硬度、附着力分别提高到2mm、40kg·cm^-1、6H和1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证实了复合涂膜的结构。利用热分析(TG-DTG)研究了复合涂膜和生漆涂膜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涂膜比生漆涂膜的热稳定性高。研究测试了复合涂膜和生漆涂膜的耐溶剂性能、耐化学介质性能和耐老化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涂料的漆膜比生漆涂膜性能都大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氨基硅氧烷 环氧桐油 制备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漆精制过程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飞龙 石玉 +1 位作者 张武桥 李昕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81-85,共5页
运用酶学原理和流变学理论研究了生漆精制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温度、精制时间以及剪切强度对生漆的流变性都有影响。生漆精制时间越长,漆液的黏度越大;温度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复杂,在低温区(T<45.8℃),随温度升高,漆液流动性增大,漆... 运用酶学原理和流变学理论研究了生漆精制过程。结果表明体系温度、精制时间以及剪切强度对生漆的流变性都有影响。生漆精制时间越长,漆液的黏度越大;温度对漆液流变性的影响复杂,在低温区(T<45.8℃),随温度升高,漆液流动性增大,漆液黏度减小;当温度进一步升高(T>51.3℃),漆液黏度又开始慢慢增大,温度继续升高,黏度又开始降低。在46.8℃时,漆液黏度具有最低黏度;搅拌强度与漆液黏度关系呈曲线变化,在低速搅拌时,漆液黏度随着搅拌速度的增大逐渐降低;在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体系具有最低黏度,随后随着搅拌强度的增大漆液黏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流变性 精制 生物转化 超分子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漆成膜过程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飞龙 田顺利 《涂料工业》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0-12,共3页
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了影响生漆成膜过程的温度、湿度、含水量等因素。控制点是漆酶的催化活性和水分的挥发速率 ;湿膜中的含水量决定了漆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摄氧量 ;控制湿度可保证湿膜内水相溶解氧的有效供给 ;O2 是生漆成膜固化... 从生物化学角度探讨了影响生漆成膜过程的温度、湿度、含水量等因素。控制点是漆酶的催化活性和水分的挥发速率 ;湿膜中的含水量决定了漆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需的摄氧量 ;控制湿度可保证湿膜内水相溶解氧的有效供给 ;O2 是生漆成膜固化过程的限制因子 ;在特定条件下 ,控制温度可保证漆酶保持最佳活性 ,促使生漆成膜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成膜过程 影响因素 研究 漆酶 干燥性 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漆的生物学活性与结构修饰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吕虎强 李艳 +2 位作者 刘帅 李东旭 张飞龙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96-904,共9页
生漆是从漆树皮层采割的天然树脂,主要由漆酚、漆多糖、漆酶等化合物组成。漆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具有抗原性、抗肿瘤、抗凝血等生物学功能。漆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工业等领域;它有氧条件下可催化多酚、多氨基苯等物质,使之生... 生漆是从漆树皮层采割的天然树脂,主要由漆酚、漆多糖、漆酶等化合物组成。漆多糖是一种酸性杂多糖,具有抗原性、抗肿瘤、抗凝血等生物学功能。漆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工业等领域;它有氧条件下可催化多酚、多氨基苯等物质,使之生成相应的苯醌和水。漆酚是一种多酚类化合物,对微生物具有广谱抗菌、抑菌作用,且能抑制肿瘤细胞活性、核转录因子-kB(NF-kB)活性,也具有抗艾滋病毒、抗氧化、降低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功效;通过对漆酚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制备具有各各不同性能特点的生物基高分子材料,诸如漆酚缩醛树脂、漆酚元素有机化合物以及纳米粒子、分子筛等等,为高值化利用生漆资源,提升漆树的经济价值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漆酚 生物学活性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饱和漆酚基功能涂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吕虎强 李东旭 张娟妮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0-974,共5页
以黄陵县生漆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经过离心,然后以Pd/C为催化剂,加氢还原制备粗饱和漆酚。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饱和漆酚。LCMS分析发现,以脂肪支链为C_(15)的饱和漆酚为主且饱和漆酚在酸性介质中主要以... 以黄陵县生漆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经过离心,然后以Pd/C为催化剂,加氢还原制备粗饱和漆酚。以石油醚-乙酸乙酯为洗脱剂,通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得饱和漆酚。LCMS分析发现,以脂肪支链为C_(15)的饱和漆酚为主且饱和漆酚在酸性介质中主要以醌的形式存在;进一步研究了以饱和漆酚、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原料,以ε-己内酰胺为封端剂,合成了透明的饱和漆酚基功能涂料,用红外分析证实了产物的结构。测试了饱和漆酚基功能涂料涂膜的抗溶剂性能、耐酸碱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结果表明漆膜具有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漆酚 功能涂料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酚聚合固化技术及其功能聚合物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东旭 张娟妮 +3 位作者 张婷婷 李艳 薛兴颖 齐志文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7,共9页
漆酚作为常见的植物来源多酚之一,是漆树分泌物生漆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结构中含有苯环、邻/间位双酚羟基和长(不)饱和烷烃侧链(C_(15)~C_(20))等活性基团。近年来,漆酚在膜功能材料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通过化学聚合固化技术... 漆酚作为常见的植物来源多酚之一,是漆树分泌物生漆经分离纯化得到的,结构中含有苯环、邻/间位双酚羟基和长(不)饱和烷烃侧链(C_(15)~C_(20))等活性基团。近年来,漆酚在膜功能材料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通过化学聚合固化技术制备漆酚功能聚合物,在膜表面/界面工程、胶黏剂、止血剂等领域应用较广,是实现生漆资源化和提质增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关于漆酚聚合固化机理,以及加热固化、紫外光固化、漆酶仿生催化、金属配位螯合、有机共混交联、溶胶-凝胶反应、静电纺丝等漆酚固化聚合技术;总结了漆酚功能聚合物在防腐涂层、疏水涂层、止血抑菌涂层等功能材料应用中取得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生漆漆酚功能材料商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漆酚 聚合固化 机理和技术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香薷腺毛形态结构发生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朱广龙 赵挺 +1 位作者 康冬冬 魏学智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8-523,共6页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及扫描电镜技术对木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 Benth)腺毛发生发育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香薷表皮上主要有两种表皮毛:无分泌细胞的表皮毛与有分泌细胞的腺毛。前者包括单细胞乳头状毛、2~3细胞管状毛、...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及扫描电镜技术对木香薷(Elsholtzia stauntoni Benth)腺毛发生发育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香薷表皮上主要有两种表皮毛:无分泌细胞的表皮毛与有分泌细胞的腺毛。前者包括单细胞乳头状毛、2~3细胞管状毛、分枝状毛及多细胞管状毛;后者包括头状腺毛与盾状腺毛。成熟头状腺毛头部由1、2或4个分泌细胞构成,头部呈圆球形或半圆球形;成熟盾状腺毛头部由8~12个分泌细胞构成,分泌细胞横向扩展形成盾状头部。木香薷腺毛主要在茎端幼叶处大量发生,从茎端第一对幼叶处开始产生;从幼叶期到成熟期均有腺毛发生,大部分腺毛在幼叶期发生发育,只有极少部分在叶的成熟期进行发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薷 腺毛 发生 发育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振峰 李月华 陈新露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2期354-356,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秦岭略阳的黄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确定出了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33.01%)、桉树脑(13.30%)、β-水芹烯(13.23)、别-香树烯(6.58%)和β-法呢烯...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产于秦岭略阳的黄荆叶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共确定出了35种成分。主要成分为石竹烯(33.01%)、桉树脑(13.30%)、β-水芹烯(13.23)、别-香树烯(6.58%)和β-法呢烯(5.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荆 挥发油 GC-MS 石竹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树资源的化学成分及其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董艳鹤 王成章 +1 位作者 宫坤 张飞龙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225-232,共8页
介绍了漆树的分布、品种及其资源产销量,重点综述了生漆、生漆多糖、漆酶、糖蛋白和漆蜡(油)等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提取分离方法及其生物活性和应用现状,提出了漆树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思路。
关键词 漆树 生漆 漆多糖 漆酶 漆蜡(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漆树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董波 李建伟 +1 位作者 林杰 张飞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9-85,共7页
基于漆树的206条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9种环境因子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漆树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并综合利用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响应曲线对影响漆树分布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值达0.941... 基于漆树的206条现代地理分布记录和9种环境因子变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模拟了漆树在中国的适生分布区,并综合利用贡献率、刀切法检验和响应曲线对影响漆树分布的主导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值达0.941;年均降水量、海拔、年平均温度和温度变化方差为影响漆树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目前漆树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南地区的秦巴山、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等。研究结果对中国漆树人工林的合理栽植和科学区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MaxEnt模型 地理分布 适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菌漆酶的提取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红艳 张瑞琴 +2 位作者 张婷婷 张飞龙 方炎明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4,共7页
真菌漆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发酵液与食用菌菌渣中,具有优良的生物催化氧化活性,在食品、造纸、染整、生物电化学、生物转换、污水处理等领域极具发展前景。对真菌漆酶的来源、提取、生物化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 真菌漆酶广泛存在于真菌发酵液与食用菌菌渣中,具有优良的生物催化氧化活性,在食品、造纸、染整、生物电化学、生物转换、污水处理等领域极具发展前景。对真菌漆酶的来源、提取、生物化学特性、生物学功能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食用菌漆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真菌 食用菌 应用技术 生物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秦巴山区漆树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朔南 陈振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分区位设立调查样地,统计样地内漆树数量、漆树幼树、成龄树和衰老树数量比例的方法,对陕西省秦巴山区天然漆树分布范围、密度、长势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漆树资源垂直集中分布,秦岭北坡以海拔1 280~2 000 ... 采用分区位设立调查样地,统计样地内漆树数量、漆树幼树、成龄树和衰老树数量比例的方法,对陕西省秦巴山区天然漆树分布范围、密度、长势等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秦巴山区天然漆树资源垂直集中分布,秦岭北坡以海拔1 280~2 000 m、秦岭南坡以海拔1 600~1 900m、巴山北坡以海拔1 300~2 360 m范围内密度最大,随纬度降低,漆树垂直集中分布的范围加大,且海拔增高.陕西秦巴山区调查区域现有漆树资源中平均幼树387.84万株,占漆树总株数36.38%,成龄树421.81万株,占39.58%,衰败树261.05万株,占24.48%.漆树自然分布密度秦岭北坡平均9.820 4株·hm-2、秦岭南坡10.354 7株·hm-2、巴山北坡11.499 7株·hm-2,密度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漆树资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引领行业进步,产业化经营带动经济发展——庆祝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成立30年
13
作者 王汝轲 《中国果菜》 2010年第7期1-1,共1页
在丹桂飘香硕果满枝的金秋时节,迎来了我们济南果品研究院建院三十周年。我谨代表济南果品研究院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院成长发展的供销总社各级领导、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山东省供销社领导以及科技示范县朋友、果蔬贮藏加工企业界朋... 在丹桂飘香硕果满枝的金秋时节,迎来了我们济南果品研究院建院三十周年。我谨代表济南果品研究院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院成长发展的供销总社各级领导、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山东省供销社领导以及科技示范县朋友、果蔬贮藏加工企业界朋友以及兄弟院所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科技创新 产业化经营 果品 济南 经济发展 行业 政府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漆中C_(15)三烯漆酚的制备及对SKOV3细胞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志斌 李艳 +2 位作者 吕虎强 张婷婷 李东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49-2254,共6页
本研究以生漆为原料,乙醇提取、获得总漆酚乙醇提取物,采用高压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备C_(15)三烯漆酚,使用HPLC、NMR进行纯度检测和结构表征,并采用MTT法研究C_(15)三烯漆酚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制备获得一种... 本研究以生漆为原料,乙醇提取、获得总漆酚乙醇提取物,采用高压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制备C_(15)三烯漆酚,使用HPLC、NMR进行纯度检测和结构表征,并采用MTT法研究C_(15)三烯漆酚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制备获得一种三烯漆酚,经鉴定为3-(8’Z,11’E,13’Z-pentadecatrienyl) catechol,纯度大于97.5%,收率大于85.3%,MTT法体外抑制肿瘤增殖活性测试显示C_(15)三烯漆酚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有较好的抑制活性,100μmol·L^(-1)的浓度下抑制率为49.97%,IC50值为71.3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制备液相色谱 C_(15)三烯漆酚 分离纯化 SKOV3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漆中间苯二酚类化合物分离氢化与抗氧化性能研究
15
作者 李艳 孙蕾 +2 位作者 刘浪浪 杨馥镕 李东旭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25年第9期2556-2562,共7页
以生漆为原料,经乙醇提取,三氯甲烷萃取浓缩后得粗漆酚,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十五烷烯基-间苯二酚,再通过催化剂活化处理,氢化饱和制得间苯二酚类活性化合物。使用高分辨质谱及场发射扫描电镜,HPLC、FT-IR、HNMR对其微观形貌和分子结构... 以生漆为原料,经乙醇提取,三氯甲烷萃取浓缩后得粗漆酚,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分离十五烷烯基-间苯二酚,再通过催化剂活化处理,氢化饱和制得间苯二酚类活性化合物。使用高分辨质谱及场发射扫描电镜,HPLC、FT-IR、HNMR对其微观形貌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最终产物为十五烷基-间苯二酚单体化合物。并对该化合物抗氧化性进行研究,考察其对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较空白组,十五烷基-间苯二酚组可明显降低植物油中过氧化值(POV)及酸值,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漆 制备液相色谱 氢化 十五烷基-间苯二酚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叶绿体基因组解析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16
作者 麻云英 邓永彪 +4 位作者 吕虎强 周倩如 李景剑 陆昭岑 谢文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7-1720,共14页
蒟蒻薯属(Tacca)植物的分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广西裂果薯(Schizocapsa guangxiensis)被认为应与裂果薯(Tacca plantanginea)归并为同一物种,但也有学者根据其形态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物种。为了明确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遗传差异和... 蒟蒻薯属(Tacca)植物的分类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中广西裂果薯(Schizocapsa guangxiensis)被认为应与裂果薯(Tacca plantanginea)归并为同一物种,但也有学者根据其形态差异划分为不同的物种。为了明确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遗传差异和系统发育关系,该研究对广西裂果薯进行DNA高通量测序,利用生物信息软件组装了完整的叶绿体基因组,并与已发表的裂果薯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比较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广西裂果薯和裂果薯的叶绿体基因组大小分别为162 149 bp和160 749 bp, GC含量都是36.90%,两者注释后得到的基因种类和基因数目完全一致,包含89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6个rRNA基因。(2)密码子的偏好性分析显示,两物种使用的密码子频率存在一定差异,但是都偏好以A/T(U)结尾的密码子。(3)与裂果薯相比,广西裂果薯的SSC边界发生明显的扩张现象,是导致两者叶绿体基因组长度差异的主要因素。(4)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在LSC和SSC区域内存在一些序列分歧,尤其是基因间隔区,可用于开发物种特异性分子标记。(5)系统发育结果显示,广西裂果薯与裂果薯的亲缘关系较远,尽管广西裂果薯寄定在蒟蒻薯属内,但是它们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该研究丰富了广西裂果薯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为广西裂果薯物种分类、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物种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裂果薯 蒟蒻薯属 叶绿体基因组 遗传差异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菌丝体不同培养时期代谢组学分析
17
作者 刘金容 张艳成 +3 位作者 刘演 张强 吕虎强 牟光福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7-1351,共15页
为了解不同生长时期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通路,该研究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培养10、20、30 d的灰树花菌丝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42类584种代谢物被鉴定出,其中159种、47种和165种代谢物在对照组(1... 为了解不同生长时期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的代谢产物差异及其通路,该研究采用HPLC-MS/MS分析方法对培养10、20、30 d的灰树花菌丝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共42类584种代谢物被鉴定出,其中159种、47种和165种代谢物在对照组(10 d vs 20 d、20 d vs 30 d、10 d vs 30 d)中表现出不同的积累模式,不同培养时间的代谢物成分差异显著。(2)培养10 d产生较多与促进菌丝体生长和氧化供能有关的物质,培养20 d产生或积累了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次生代谢物,如橄榄苦甙、甘胆酸、N-甲基酪胺、Alprazolam,培养30 d菌丝体中含有多种与产生香气有关的物质。(3)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10 d vs 20 d比较组、20 d vs 30 d比较组和10 d vs 30 d比较组分别富集到163条、81条、137条代谢通路,氨基酸代谢在菌丝体不同培养时间中的影响最大。该研究初步探索了灰树花菌丝体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并发现不同培养时间灰树花菌丝体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差异,以及菌丝体中部分成分含量与培养时间有关,对灰树花菌丝体的质量控制和机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菌丝体 培养时间 代谢产物 代谢通路 HP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红豆杉资源 被引量:38
18
作者 檀丽萍 陈振峰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3-117,共5页
对国产红豆杉属4种1变种的分布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不同种中紫杉醇的含量及与环境的关系;对我国红豆杉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红豆杉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资源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树TvMYB1基因的鉴定及干旱响应潜力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梦歌 黄晓华 +4 位作者 李大培 何学高 谢冬冬 王武萍 杨桂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2-397,共6页
该研究筛选漆树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经同源比对、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基本特征等分析,选取其中的TvMYB1进行基本生物学信息及逆境表达分析。以一年生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盆栽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漆树TvMYB1基因... 该研究筛选漆树MYB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经同源比对、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基本特征等分析,选取其中的TvMYB1进行基本生物学信息及逆境表达分析。以一年生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盆栽苗为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漆树TvMYB1基因的cDNA,以漆树茎和根部的cDNA为模板对漆树TvMYB1基因进行克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分析经PEG6000胁迫后其在根部、茎、叶片中随处理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TvMYB1基因ORF长900 bp,编码蛋白含29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32.45 kD,理论等电点为9.51,其蛋白结构含有1个MYB不完全重复子结构域,属于1R-MYB类,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2)进化树分析显示,TvMYB1基因编码蛋白与阿月浑子(Pistacia vera)、可可豆(Theobroma cacao)、柑橘(Citrus sinensis)的MYB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3)qRT-PCR分析结果显示,经PEG6000处理后,TvMYB1在漆树不同组织中均可被诱导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最高,而在根和茎中表达量相对较低。随处理时间延长,TvMYB1在根部和茎中的表达有递增的趋势,在叶片中则相反。研究认为,TvMYB1受渗透胁迫诱导,在漆树干旱响应中具有一定作用,是漆树逆境适应机制研究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树 MYB转录因子 干旱胁迫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漆膜的分析测试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双成 贺娜 +1 位作者 蔡友振 张飞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相同,说明漆膜...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相同,说明漆膜结构的抗老化能力较强,具有超稳定性,且溶有颜料的漆膜的抗热稳定性高。本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漆膜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漆膜 红外光谱 热分析 颜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