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艺术的文学和影视
1
作者 高天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10-11,共2页
文学和电影(视)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和艺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反映客观的方式和途径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交互影响之深和彼此借鉴很多。文学和影视的表意过程、叙事和接受各有特点,这种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解二者的关系及各自特点,... 文学和电影(视)是两种不同的媒介和艺术,两种不同的符号系统,反映客观的方式和途径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交互影响之深和彼此借鉴很多。文学和影视的表意过程、叙事和接受各有特点,这种不同体现在三个方面。理解二者的关系及各自特点,对影视写作和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影视 叙事 接受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艺术的文学和影视
2
作者 高天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29-30,共2页
语言是艺术的媒介,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语言的运用上有很大差异。从媒介的角度来分析,电影(视)和文学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了解文学和电影(视)语言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影视和文学创作有裨益,尤其是对影视艺术的创作意义更加重要。... 语言是艺术的媒介,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语言的运用上有很大差异。从媒介的角度来分析,电影(视)和文学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了解文学和电影(视)语言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对影视和文学创作有裨益,尤其是对影视艺术的创作意义更加重要。对文学和影视从表意过程、叙事和接受进行比较,对影视写作和创作有着较大的启示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 影视 叙事 接受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与民族精神的珍贵遗产——重读《狂人日记》并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
3
作者 冯望岳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66-68,74,共4页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纪念碑和奠基石型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狂人"形象蕴藉极其丰富。它以直面残酷生存环境与地位的自觉性和思辨力,独立思考、重估一切的胆略和勇气,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忏悔意识和赎罪心理,追求&qu...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纪念碑和奠基石型的经典之作,其中的"狂人"形象蕴藉极其丰富。它以直面残酷生存环境与地位的自觉性和思辨力,独立思考、重估一切的胆略和勇气,出类拔萃、超凡脱俗的忏悔意识和赎罪心理,追求"真的人"世界的高远志趣为内核和特征的人格精神,是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高标和珍贵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诞辰130周年 《狂人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感知及语言符号景观塑造
4
作者 石琳 董洪杰 姚成雨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8,共9页
“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是构建城市美食创意体系的重要动力,由语言符号景观形塑的实体空间、主体空间、文化空间与商业空间对促进美食文化传播亦具有重要作用。从旅游者视角出发,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美食之... “美食之都”的城市形象塑造和品牌建设是构建城市美食创意体系的重要动力,由语言符号景观形塑的实体空间、主体空间、文化空间与商业空间对促进美食文化传播亦具有重要作用。从旅游者视角出发,从认知形象和情感形象两个维度对“美食之都”成都展开描写,分析语言符号景观对构建认知情感的影响;从旅游地视角出发,选取成都美食聚集地宽窄巷子作为调查点,考察多模态语言符号景观的分布与特征。由此,提出“美食之都”城市语言符号景观塑造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食之都 城市形象感知 语言符号景观 城市语言治理 美食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琼 董洪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6-128,共3页
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及不同的礼貌原则的指导,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包括招呼语、称谓语、请求语、谦语和敬语,但却在实际的语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中断或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 受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及不同的礼貌原则的指导,英汉两种语言虽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包括招呼语、称谓语、请求语、谦语和敬语,但却在实际的语用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往往会导致跨文化交际的中断或失败。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要排除母语文化的干扰,正确把握和准确使用礼貌用语,从而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貌用语 礼貌原则 语用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中长安叙事的意蕴 被引量:1
6
作者 伏漫戈 于展东 杨晓慧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77-83,共7页
长安频繁出现在元杂剧中,从显性层面看,长安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场所,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情节展开的背景。然而,透过表面现象不难发现,元杂剧的长安叙事寄寓深刻。长安成为作者反思历史兴亡的象征,是他们追求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寄... 长安频繁出现在元杂剧中,从显性层面看,长安是剧中人物活动的场所,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情节展开的背景。然而,透过表面现象不难发现,元杂剧的长安叙事寄寓深刻。长安成为作者反思历史兴亡的象征,是他们追求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寄托。这些以长安为叙事元素的作品,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展现出浓郁的理想色彩。这种具有双重格调的特性,一方面得益于元杂剧的现实精神及浪漫品格,另一方面则传承了汉、唐文学写实与诗意兼容并蓄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长安 意蕴 汉、唐文学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巴尼亚语言政策及教育现状与汉语推广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董洪杰 李琼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9-91,共3页
在阿尔巴尼亚的汉语推广是汉语国际推广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我们对阿尔巴尼亚目前的语言现状和社会语言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汉语和中国文化在阿尔巴尼亚推广有效的信息参考和理论支持,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 汉语国际推广 阿尔巴尼亚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朱熹尚“雄健”的审美观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6-63,共8页
朱熹推宗“平淡”之美,亦崇尚“雄健”之美。他以“雄健”为审美标准,评述了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及唐宋诗文,推崇战国文、西汉文与唐宋韩、欧、曾、苏之文,以及陶、李、杜、陆之诗,并强调了雄健有力与平淡雍容的辩证统一。在他看来,“雄健... 朱熹推宗“平淡”之美,亦崇尚“雄健”之美。他以“雄健”为审美标准,评述了先秦两汉三国两晋及唐宋诗文,推崇战国文、西汉文与唐宋韩、欧、曾、苏之文,以及陶、李、杜、陆之诗,并强调了雄健有力与平淡雍容的辩证统一。在他看来,“雄健”风格的产生,来自学问功力,也与人的精神境界、身体状态相联系。朱熹尚“雄健”的审美观,与他的学术思想、政治抱负以及个性、创作密切相关,对南宋金元文论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雄健 平淡 苏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松喦山水画三大题材回望与时下批评的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魏耕原 高劼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3期149-158,共10页
钱松喦山水画有三大特点:一是结构变化多端,主山多呈梯形的半边,稳重而雄伟;二是色彩与墨的组合,或绚丽多彩,或苍莽厚重,甚至以色彩组合结构;三是皴法比较多样,或羊毫大点,或长条粗线,或中锋横折。三种特点体现在三大母题上:井冈山、延... 钱松喦山水画有三大特点:一是结构变化多端,主山多呈梯形的半边,稳重而雄伟;二是色彩与墨的组合,或绚丽多彩,或苍莽厚重,甚至以色彩组合结构;三是皴法比较多样,或羊毫大点,或长条粗线,或中锋横折。三种特点体现在三大母题上:井冈山、延安、长安的系列作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松喦山水画 题材 构图 皴法 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转型发展路径探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惠丽 杨拓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125-130,共6页
新媒体的迅速铺开改变了多年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导致传统纸媒的市场和受众急剧缩减,传统纸媒遭遇瓶颈。本文通过对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各自优劣势的对比,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虽有劣势,但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有针对性地提... 新媒体的迅速铺开改变了多年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进而导致传统纸媒的市场和受众急剧缩减,传统纸媒遭遇瓶颈。本文通过对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各自优劣势的对比,认为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纸媒虽有劣势,但仍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扎实内容、重视人才、找准定位、与新媒体融合等四个转型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传统纸媒 媒体转型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梵志诗旨管窥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晓慧 伏漫戈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78-81,102,共5页
王梵志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和"俗"。他的诗揭示了真实的心灵,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劝慰世俗人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王梵志的诗歌追求本真自我,追求和谐人生,追求快意与善行,具有和谐的家庭观... 王梵志诗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真"和"俗"。他的诗揭示了真实的心灵,反映了真实的世界,劝慰世俗人生,在当时和现在,都有着积极的社会价值。王梵志的诗歌追求本真自我,追求和谐人生,追求快意与善行,具有和谐的家庭观和超然的金钱观。这些都是世人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快意人生之源。其诗旨理趣,照耀千古,远播海外,对我们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梵志诗 俗文学 现实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文化视域下的电影文化软实力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12-13,共2页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因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增强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表现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领域里受到普遍重视。本文在中西电影文化的对比中论述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 在视觉文化时代,电影因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增强文化向心力与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表现地域文化、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强势文化领域里受到普遍重视。本文在中西电影文化的对比中论述了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在视觉文化领域下的重要价值,并认为电影的创作水平提高正是文化软实力的表现,是电影文化的自觉:让受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所特有的气质和精神,接受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进而提升文化软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电影 文化 软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27,共3页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所在,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有利于促进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其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增强其入职以后...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知识基础所在,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职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生成,有利于促进职前教师知识结构的均衡发展,有助于其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有利于增强其入职以后作为教师的胜任力。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方向的人才培养,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在教学实施中改革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引导职前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促使其实践性知识的有效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前教师 实践性知识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林四娘故事主题的多元形态 被引量:3
14
作者 伏漫戈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4-87,共4页
林四娘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主题呈现多元形态。林云铭、王士禛、蒲松龄、杜乡渔樵等人对林四娘故事的主题做出四种不同的阐释,由于这些作者的经历、身份、文学观念,以及对待明朝灭亡的态度不同,导致了林四娘故事主题的差异。虽然故事的主... 林四娘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主题呈现多元形态。林云铭、王士禛、蒲松龄、杜乡渔樵等人对林四娘故事的主题做出四种不同的阐释,由于这些作者的经历、身份、文学观念,以及对待明朝灭亡的态度不同,导致了林四娘故事主题的差异。虽然故事的主题有别,但是林云铭、王士禛等人对女性的态度基本一致,同情女性的不幸,赞赏女性的才能,钦佩女性的品德,表现出开明的妇女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四娘 多元形态 故国之思 清初时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原型批评”视野下的《朗读者》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婷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26,共2页
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凯特·温丝莱特、拉尔夫·费因斯、大卫·克劳斯主演的《朗读者》改编自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该片荣获第6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影片讲述了2... 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凯特·温丝莱特、拉尔夫·费因斯、大卫·克劳斯主演的《朗读者》改编自本哈德·施林克的同名小说,该片荣获第66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影片讲述了20世纪中叶德国少年麦克·米高与中年女子汉娜·施密特之间的情感纠葛,透过这一畸形恋的表层情节我们不难发现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更为深刻的内涵。该片具有浓郁的原型色彩,本文将在"神话—原型批评"视野下解读影片及其人物形象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者》 原型 恋母情结 漂泊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写本《茶酒论》文体考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钟书林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41,共4页
敦煌写本《茶酒论》自发现后,引起学人的极大关注,成果夥多,但意见的分歧也较大。在梳理前贤的这些分歧基础上,再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先秦诸子散文及外来佛教文化相对照,不难发现它和先秦诸子散文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及深受佛学影响的地域... 敦煌写本《茶酒论》自发现后,引起学人的极大关注,成果夥多,但意见的分歧也较大。在梳理前贤的这些分歧基础上,再将它与中国本土的先秦诸子散文及外来佛教文化相对照,不难发现它和先秦诸子散文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及深受佛学影响的地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写本 《茶酒论》 诸子散文 佛教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电影《雪国列车》的革命童话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海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30,共2页
电影《雪国列车》被贴上科幻片、动作片、反技术主义、反乌托邦电影等标签,其实都不确切。在这些标签背后,作品隐藏了一个暴力革命的话语系统。通过对此革命话语的"末日"背景、话语逻辑及出现问题的梳理,我们发现了此革命话... 电影《雪国列车》被贴上科幻片、动作片、反技术主义、反乌托邦电影等标签,其实都不确切。在这些标签背后,作品隐藏了一个暴力革命的话语系统。通过对此革命话语的"末日"背景、话语逻辑及出现问题的梳理,我们发现了此革命话语的两种结局。电影《雪国列车》并没有给出一个解决循环革命的方法,影片貌似合理的革命话语实质上只是一个革命的童话。革命话语的童话化将会在实践中导致革命的循环,在理论上误导观众,加深阶层之间的偏见,值得我们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国列车》 革命话语 童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莱坞传记电影中的精神叙事与“孤独性”表达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64-67,共4页
电影与精神分析理论自20世纪初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精神分析为理论核心是电影符号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转折成为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对电影符号的研究也从精细分析向机制研究进行拓展。1977年克里斯蒂安·... 电影与精神分析理论自20世纪初就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以精神分析为理论核心是电影符号学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转折成为第二符号学诞生的标志,对电影符号的研究也从精细分析向机制研究进行拓展。1977年克里斯蒂安·麦茨的《想象的能指:精神分析与电影》一书中就指出电影承载着人类全部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意涵,体现着人类深层的意识和无意识,“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精神替代物”[1],体现着人类复杂的心理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析 电影符号学 精神叙事 孤独性 替代物 精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巴尼亚语言政策的发展变革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洪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27-32,共6页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阿尔巴尼亚地处亚非欧交界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该国语言政策及语言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准确把握其公共政策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夯实两国人文合作的基础。以斯波斯基的语言管理... 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阿尔巴尼亚地处亚非欧交界区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该国语言政策及语言生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是准确把握其公共政策和文化习惯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夯实两国人文合作的基础。以斯波斯基的语言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和实地调查数据,探索阿尔巴尼亚语言政策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可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当地落地生根提供必要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阿尔巴尼亚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康定斯基的点线面抽象理论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玲玲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0期87-89,共3页
康定斯基是上世纪抽象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点、线、面、色彩形式等等元素中提出的抽象理论,对二十世纪视觉艺术观念的变革产生过深远影响。研究和学习康定斯基的抽象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艺术和影视、设计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康定斯基 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