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景感知-空间建构-生境营造——建筑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教学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李莉华 董芦笛 刘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73,共6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总结多年来持续探索适应背景的风景园林植物教学经验。新一轮教学研究提出将植物内容贯穿于主干设计课程序列的思路。教学实践从设计基础阶段开始,建立"风景感知-空间建构-生境营造"环节,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总结多年来持续探索适应背景的风景园林植物教学经验。新一轮教学研究提出将植物内容贯穿于主干设计课程序列的思路。教学实践从设计基础阶段开始,建立"风景感知-空间建构-生境营造"环节,以设计训练和运用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认知植物的作用。同时,风景园林植物专题课程系列探讨从整体认知和设计问题视角拓展理论知识教学,依托2个实验花园开展"植物与生境"实践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感知 空间建构 生境营造 花园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的场地规划与设计教改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磊 杨建辉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培养目标、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不同,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 基于风景园林专业的场地规划与设计课程在培养目标、内容及作用等方面与建筑学及城市规划专业有很大不同,应结合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体系,对课程重新进行定位,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在延续该课程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侧重竖向、管综等工程性与技术性特点的基础上,一要强调场地分析方法及在设计中的应用,二要加强系统论为指导的场地布局步骤与方法,三要结合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加强实践类型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专业 场地规划与设计 教改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教育在美国 被引量:12
3
作者 弗雷德里克·斯坦纳 马冀汀 刘晖(校)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29,共4页
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ure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赠地大学中的农学学科,以及在哈佛大学首次创办的专业计划。描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城市规划学科建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揭示了现代主义、生态学以及极简主义对Landscape Arc... 美国Landscape Architecture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赠地大学中的农学学科,以及在哈佛大学首次创办的专业计划。描述了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城市规划学科建立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揭示了现代主义、生态学以及极简主义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教育的影响。提出了一些综合性概念的产生,包括景观都市主义、可持续场地倡议以及地理设计。除了哈佛大学以及赠地大学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教育的贡献外,也强调了康奈尔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LANDSCAPE architecture教育 赠地(Land-grant)大学 哈佛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康奈尔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从“认知与表达”的景观理念开始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晖 杨建辉 +1 位作者 孙自然 马冀汀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18,共6页
风景园林学科下的本科专业教育,在遵循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应该明确基本的专业理念,确立专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从专业信念、素质到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专业从专门化教学开始,... 风景园林学科下的本科专业教育,在遵循专业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应该明确基本的专业理念,确立专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索从专业信念、素质到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专业从专门化教学开始,围绕认知土地空间所需要理解的观念和掌握的工具这一基本目标,探索以"认知与表达"为核心的景观理念,及该理念在景观规划设计的思维路径和原理方法中的作用,逐步建构整体性的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专业教育 景观理念 认知与表达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模拟与虚拟认知辅助的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线上教学实践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丁冉 董芦笛 《风景园林》 2020年第S02期63-69,共7页
基于数字技术融入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和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金课"的重要趋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远程教学的迫切需求,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设计基础Ⅱ"线上+MOOC平台"课程实践为例,针对... 基于数字技术融入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背景,和一流专业与一流课程建设"金课"的重要趋势,结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远程教学的迫切需求,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风景园林设计基础Ⅱ"线上+MOOC平台"课程实践为例,针对一年级专业设计基础课程在远程教学中存在的四大困境与四大需求,提出基于数字模拟与虚拟认知辅助的教学调整构思。从"原理认知—动态模拟—虚拟调研—空间操作"4方面进行MOOC平台数字资源的整合,从2019—2020年春季学期的具体教学实施过程、成果及问题等角度探讨数字模拟与虚拟认知辅助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的"线上"转型途径。通过总结本次线上教学的实践经验,提出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的方向,旨在为风景园林设计基础课程未来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教学实践 设计基础课程 数字模拟 虚拟现实 线上教学 MO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址景观的完整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研究——以西安4个汉唐园林遗址景观资源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颖 刘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1,共4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原处于城乡接合部的遗址遗存快速进入新建城区,形成遗址密集区。如何处理好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以西安汉唐园林遗址景观资源为例,通过分析具体遗址案例,提出了在城市化大环境...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原处于城乡接合部的遗址遗存快速进入新建城区,形成遗址密集区。如何处理好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新课题。以西安汉唐园林遗址景观资源为例,通过分析具体遗址案例,提出了在城市化大环境背景下,城镇化过程中遗址景观的完整性与动态性相结合的保护模式,为我国遗址密集区域遗址保护与都市圈和谐发展提出经验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化 园林遗址 保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街道单拱封闭型林荫空间夏季小气候测试分析 被引量:19
7
作者 董芦笛 樊亚妮 +1 位作者 李冬至 段文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7,共8页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系列专题测试分析工作的重要环节,2015年的"单拱封闭型"街道林荫空间夏季小气候测试分析,是针对街道带状林荫空间的基本空间... 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市宜居环境风景园林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中系列专题测试分析工作的重要环节,2015年的"单拱封闭型"街道林荫空间夏季小气候测试分析,是针对街道带状林荫空间的基本空间单元进行的剖面矩阵式布点测试分析。通过对其小气候因子变化测试数据的记录分析,描述"空气热效应场"的剖面实态变化状况,初步分析作用机制,评价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实效,总结空间形态与小气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林荫空间 城市街道 城市小气候 小气候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地城市通风廊道营建方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被引量:47
8
作者 赵红斌 刘晖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2-35,共4页
日趋严重的雾霾、热岛效应等气候现象逐渐成为困扰社会发展、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其中盆地城市首当其冲。在社会上下大力治污减霾举措中,通过调整城市生态及结构布局,打通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成为减霾、降温的可行... 日趋严重的雾霾、热岛效应等气候现象逐渐成为困扰社会发展、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原因,其中盆地城市首当其冲。在社会上下大力治污减霾举措中,通过调整城市生态及结构布局,打通城市通风廊道,改善城市微气候环境成为减霾、降温的可行方法之一。根据对盆地城市通风廊道营建方法的总结,结合国外盆地城市先进的通风廊道设计营建经验,探讨了通风廊道的布置原理和宽度的计算方法,并以西安市为例,提出了营建盆地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与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雾霾 热岛效应 景观生态 城市通风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安宫苑“水文化”与西安遗址公园水景建设 被引量:5
9
作者 吕琳 周庆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95,共6页
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滨水风景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和发人深思的遗址。在总结长安宫苑池沼历史变迁、功能价值、历史意义与营建特色的基础上,阐释其宫苑水文化的内涵。通过西安遗址公园典... 长安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滨水风景在中国园林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留下了许多值得探讨和发人深思的遗址。在总结长安宫苑池沼历史变迁、功能价值、历史意义与营建特色的基础上,阐释其宫苑水文化的内涵。通过西安遗址公园典型案例的古今对比评析目前结合遗址营造水景的主要方式。同时,将水景遗产划分为自然河道、天然池沼、人工渠系与人工池沼4类,分别阐述保护与利用的重点。总结出西安遗址类水域景观面向未来的文化延续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遗址公园 长安 水文化 水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建辉 周庆华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1期35-41,共7页
受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北地区形成了自成体系、特征鲜明的窑居聚落水利风景。从地域性视角出发,讨论了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总结回顾了雨洪管控视角下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的传统经验和技术特点;针对不同... 受自然地理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陕北地区形成了自成体系、特征鲜明的窑居聚落水利风景。从地域性视角出发,讨论了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形成机理和基本特征;总结回顾了雨洪管控视角下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的传统经验和技术特点;针对不同聚落场地雨洪管控要素布局面临的核心矛盾和具体雨洪管控目标,构建了基于传统智慧并融合现代LID技术的6种典型聚落场地空间的水利要素布局形式;提出了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保护策略并开展了水利风景营构规划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窑居聚落 雨洪管控 水利风景营构 布局模式 地域性 风景园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公园绿地形态演变 语境与模式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晖 薛立尧 王芳 《风景园林》 2012年第2期22-27,共6页
西安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园绿地形态的形成和演变,伴随着"园林、绿化"在不同时期语义内涵的变化,及其设计营建模式的改变;并遵循着历史遗址地上建设公园开放绿地的一贯做法,使得公园绿地空间体系反映历史城市的格局特点。详... 西安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公园绿地形态的形成和演变,伴随着"园林、绿化"在不同时期语义内涵的变化,及其设计营建模式的改变;并遵循着历史遗址地上建设公园开放绿地的一贯做法,使得公园绿地空间体系反映历史城市的格局特点。详实地描述和梳理建国以来5个历史阶段的建设发展过程,从基础"植物种植"和传统园林式、遗址地上新建公园花园、城市大草坪装饰性种植,到汉唐风格公园广场绿地的城市经营模式,评析"园林"、"绿化"等行业术语在不同时期当下语境与模式的演变对公园绿地形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绿地 研究 遗址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城市风道景区构建方法及实证设计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立尧 张沛 田姗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8-63,共6页
近一两年来,作为应对城市气候与环境问题对策之一的风道研究在中国陆续兴起,而单纯在业已成形的城市建成区中开辟理论上可行的通风廊道,却似乎难于落地实施。现以中国北方典型城市西安为对象,深度探讨城市风道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创新提出... 近一两年来,作为应对城市气候与环境问题对策之一的风道研究在中国陆续兴起,而单纯在业已成形的城市建成区中开辟理论上可行的通风廊道,却似乎难于落地实施。现以中国北方典型城市西安为对象,深度探讨城市风道体系的构建方法,并创新提出"风道+景区"的建设模式,通过正向引导与反向优化的规划途径,将空中无形的风道与地面有形的风景空间相结合,形成既能发挥生态主题功能又能服务社会公众日常生活与游憩所需的复合型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体系,并最终以具体地点的实际案例展示风道景区的规划设计方法与预期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风道 风道分级体系 风道景区 实证设计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自然 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建设评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雪萍 樊亚妮 《风景园林》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创意自然"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创"乃"作"也,"意"可为"意念"、"意境"。创.意结合自然,正是体现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表达。以此为角度,介绍了2011西... "创意自然"是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创"乃"作"也,"意"可为"意念"、"意境"。创.意结合自然,正是体现中国古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美的表达。以此为角度,介绍了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建设,分析得出了以下特点:选址遵循历史遗址,整体布局延续中国传统山水景象空间的艺术构架,形成山水环抱、相互交融的骨架特征;游赏组织依据景象画面,步移景异;展园布置、标志性建筑风格多样,中西合璧;植物规划体现园艺展览之精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园艺博览会 评论 展览花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大中城市绿色基础设施之生境营造途径 被引量:29
14
作者 刘晖 徐鼎 +1 位作者 李莉华 童世伟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5,共5页
中国西北地区由自然地理条件下的景观特性、历史文化背景、行政界域划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所界定,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代表。其突出的干旱半干旱的水文条件、内陆性气候特点、物种群落演替规律等,使得西北地区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绿地建设... 中国西北地区由自然地理条件下的景观特性、历史文化背景、行政界域划分以及经济发展进程所界定,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代表。其突出的干旱半干旱的水文条件、内陆性气候特点、物种群落演替规律等,使得西北地区在面对城市化过程中绿地建设时,需要适宜的方法策略和技术途径。城市化过程亦是可持续生态化过程的营建时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生态化过程营建的重要构成部分。相对于脆弱的自然环境条件,西北地区城市绿地生境条件具有人工干预下改善和丰富的可行性,基于此提出了生境营造的概念;通过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实践研究,探索生境营造的适宜性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西北大中城市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 生境营造 城市化生态过程 适应性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02
15
作者 刘滨谊 张德顺 +1 位作者 刘晖 戴睿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10,共5页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技术途径、政府参与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基于"城市之绿"(Greening of the Cities)国际... 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生态支撑体系的可持续发展途径,20年来在欧美国家的不断研究与实践,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在服务功能、技术途径、政府参与等方面,不断地拓展和深化。基于"城市之绿"(Greening of the Cities)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内容,综述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在场地、城市和乡村特殊人居环境3种尺度下的实践活动内容,及其在生态服务功能方面的作用。提出绿色基础设施在未来的发展设想。最后,针对我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发展目标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研究与实践 生态服务功能 研究发展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的传统智慧:气候适宜性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单元模式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董芦笛 樊亚妮 刘加平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0,共4页
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背景下,自然山水形成了多样适合人居的地形小气候空间单元。传统聚落通过建筑与自然山水空间结合的形态协同营造,共同构建传统聚落的绿色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生境条件,以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对传... 在中国独特的地理气候背景下,自然山水形成了多样适合人居的地形小气候空间单元。传统聚落通过建筑与自然山水空间结合的形态协同营造,共同构建传统聚落的绿色基础设施,形成良好的生境条件,以适应地域气候变化和抵御自然灾害。通过对传统聚落环境空间形态模式进行气候适宜性分析,揭示了传统聚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形气候空间生态调节机制,解读了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国传统智慧和科学机理,提出气候适宜性聚落环境空间单元是绿色基础设施构成的一种基本生境空间单元。对其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构建我国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地域性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传统聚落 聚落环境 气候适宜性 空间单元模式 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气候场效应”的城市户外生活空间气候适应性设计方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董芦笛 李孟柯 樊亚妮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6,共4页
从生物气候过程的角度,提出"生物气候场"的城市户外环境空间概念,阐述了基于"场效应"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调节原理和设计思路。以"生物气候场"空间的水热通量平衡为设计核心,从界定气候设计的外部... 从生物气候过程的角度,提出"生物气候场"的城市户外环境空间概念,阐述了基于"场效应"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调节原理和设计思路。以"生物气候场"空间的水热通量平衡为设计核心,从界定气候设计的外部设计条件,建立设计参数指标体系,探索便于操作的可视化设计方法等多方面,尝试建立可供风景园林设计师在设计构思过程中运用的户外环境被动式生物气候设计方法框架,同时介绍了课题的相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户外空间 公共生活空间 生物气候 生态场 气候适应性设计 西安城市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景文化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之探索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晖 佟裕哲 王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6,共5页
中国地景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是古人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观察认知、观念形成到思想表达的过程,是城邑、宫殿、村落等人工工程在选址营建的空间语言表达,是一种中国式风景营造的思想和智慧。认识和梳理这一文化思想形成和发... 中国地景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是古人对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从观察认知、观念形成到思想表达的过程,是城邑、宫殿、村落等人工工程在选址营建的空间语言表达,是一种中国式风景营造的思想和智慧。认识和梳理这一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遗存案例的空间格局特征,探寻其在当代语境下空间的表达,是今日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的历史前提,是面对明日的现实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中国地景文化 景观文化 形胜 景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传统雨水场地的生态智慧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建辉 周庆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4-68,共5页
陕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雨洪过程决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是以小流域为基本尺度、以流域内的各类场地为基本单元,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有效管控,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海绵城市建设。针对小流域内生产与生活场地上的地表径流管控问题,长期以来... 陕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雨洪过程决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是以小流域为基本尺度、以流域内的各类场地为基本单元,实现对地表径流的有效管控,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海绵城市建设。针对小流域内生产与生活场地上的地表径流管控问题,长期以来形成的地域经验与智慧值得挖掘与总结。通过调查研究,总结了传统措施具有的高适宜性、低成本、多功能融合的特征以及防用结合、综合治理和就地取材、生态审美2条场地建设经验;根据地形地貌、生产与生活功能及其地表水文过程的差异,将传统雨水场地及措施归纳为4种场地类型,并分别总结了每类场地适宜的措施及其特点。在对比传统经验措施与现代海绵城市措施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指出了传统雨水场地经验智慧对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传统生态智慧 海绵城市 雨水场地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丘陵沟壑区雨洪管控的地域适宜性策略与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建辉 岳邦瑞 +1 位作者 史文正 康世磊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62,共9页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域性差异出发,基于陕北丘陵沟壑区的特殊情况探讨了雨洪管控的普遍经验与地域性策略,提出了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必须面对多重特殊问题并且实现多维目标。搭建了针对目标和措施双重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框架,并通过百草坡...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域性差异出发,基于陕北丘陵沟壑区的特殊情况探讨了雨洪管控的普遍经验与地域性策略,提出了该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必须面对多重特殊问题并且实现多维目标。搭建了针对目标和措施双重适宜性评价的评价框架,并通过百草坡森林植物园海绵建设项目案例探讨了地域性雨洪管控的策略和规划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地域景观 陕北丘陵沟壑区 雨洪管控 地域适宜性规划设计 百草坡森林植物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