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水彩作品选登
1
作者 冯鼎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I0004-I0004,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摄影作品选登
2
作者 郭春静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3-F000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3
作者 贾新新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F0002-F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文化基因识别与功能转型路径
4
作者 贾新新 邓鑫堉 +1 位作者 何兴双 贾欣跃 《现代园艺》 2025年第3期129-132,共4页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其历史文化街区的转型和活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性保护改造和功能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可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基于文化基因视角,分析西安市三学街历史... 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实现其历史文化街区的转型和活力提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应性保护改造和功能转型的路径和策略,可为实现历史文化街区的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基于文化基因视角,分析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沿革、现状和问题诊断,识别其核心文化基因要素,提出适应性保护改造和功能转型的路径和策略,以期为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城市更新 功能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装配式建筑的降本增效
5
作者 王子元 王晨 +1 位作者 杨济榕 邰欢腾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期238-240,共3页
本项目针对当前农村装配式建筑现有建造成本高、发展缓慢问题,为响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从全面造价管理角度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探讨全面成本控制措施,以期为农村装配式建筑全面成本控制理论的实践提供新思路,降... 本项目针对当前农村装配式建筑现有建造成本高、发展缓慢问题,为响应政府“乡村振兴战略”号召,从全面造价管理角度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主要因素,探讨全面成本控制措施,以期为农村装配式建筑全面成本控制理论的实践提供新思路,降低建筑成本及能耗,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本增效 全面造价管理 农村装配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视角下农村原居养老服务供给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晶 胡金荣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5,共3页
农村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如何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是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关键,“互联网+养老”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应用,创新了养老... 农村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巨大,如何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是应对农村老龄化的关键,“互联网+养老”提供了可行的途径。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在养老服务方面的应用,创新了养老服务模式,有效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然而,由于农村地区老龄人口规模巨大,整体受教育水平低以及对新事物接受能力不足等原因,依托数字化技术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实施中面临各种困难与挑战,需要从系统上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解决农村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和持续性问题,提高农村原居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老龄化 农村 原居养老 养老服务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1-EWM-TOPSIS模型的全龄友好型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贾新新 张亦林 马森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426,共10页
目的针对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不足、设计缺乏个性、功能单一,以及维护不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1-EWM-TOPSIS模型的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优化策略。方法通过G1法并结合专家评估,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 目的针对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存在的不足、设计缺乏个性、功能单一,以及维护不善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G1-EWM-TOPSIS模型的全龄友好型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优化策略。方法通过G1法并结合专家评估,确定各指标的主观权重,利用熵权法(EWM)客观评估设施现状的权重分布。以石船沟村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为例,对该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应用改进的TOPSIS模型进行综合评价与排序,以选定最优设施配置方案。结果通过改进G1-EWMTOPSIS模型对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综合品质进行满意度评价,可准确求解居民的需求权重、科学转换设计参数、客观评价设计方案,并极大地优化全龄友好型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体验及满意度。结论本研究为传统村落的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学术范式和研究路径。这一方法不仅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还为进一步的学术探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全龄友好 传统村落 G1-EWM-TOPSIS 公共服务设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红 鄢文 +3 位作者 李楠 张会 陈哲 李维泰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8-66,共9页
含碳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其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渣侵蚀性显著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但含碳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变差,这是其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含碳耐火... 含碳耐火材料是钢铁冶炼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功能耐火材料,其良好的热震稳定性和抗渣侵蚀性显著延长了材料的使用寿命。但含碳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易被氧化,从而导致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变差,这是其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含碳耐火材料进行一维陶瓷相增强可显著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已成为当前含碳耐火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含碳耐火材料为研究对象,详细梳理了分布于基质(碳纤维、碳纳米管、碳化硅晶须、莫来石晶须)和分布于轻骨料-基质界面(轻骨料-碳化硅晶须和轻骨料-尖晶石)两种方式来制备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的相关研究成果,介绍和分析了两种策略下一维陶瓷相增强的含碳耐火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服役性能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含碳耐火材料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碳耐火材料 一维陶瓷相 基质 骨料-基质界面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温制度对铁尾矿基陶粒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柴倩 陈柳霖 +5 位作者 张恬恬 程丰梅 汪永鑫 肖文轩 张会 贺攀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996-3004,共9页
将堆存量大的铁尾矿回收利用作为陶粒生产的主要原料,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优化升温制度以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本文基于热重分析原料的热力学行为确定预热温度为700℃,最高烧成温度为1 125℃,采用两段... 将堆存量大的铁尾矿回收利用作为陶粒生产的主要原料,可有效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优化升温制度以实现节能减排、降本增效,本文基于热重分析原料的热力学行为确定预热温度为700℃,最高烧成温度为1 125℃,采用两段式升温烧制陶粒,探究了不同升温制度对铁尾矿基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00℃之前采用20℃/min的快速升温;在700~1 125℃,采用5℃/min慢速升温时,制备的铁尾矿基陶粒性能及烧成热耗的综合能效达到最佳,单颗粒抗压强度为11.50 MPa,显气孔率为20.77%,表观密度为1 903 kg/m^(3),比强度为6 040 N·m/kg,1 h吸水率为9.81%,24 h吸水率为10.93%;中低温烧成阶段快速升温在外观及强度保持较好状态时可加速气体释放,提高显气孔率,高温烧成区间降低升温速率可促进液相的生成、固相反应的发生,有助于强度的提高。XRD结果表明,原料经高温煅烧生成了辉石、透长石、钙硅石等新的矿物相,高温阶段慢速升温可提高生成矿物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陶粒 升温速率 矿物相分析 烧结 外观形貌 显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商大院砖雕文化资源转译再生研究
10
作者 韩瑞婷 张亦林 贾新新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415-423,共9页
目的鉴于当前国内文化资源转译再生设计同质化现象显著、深度挖掘不足等问题,构建了文化资源转译评估体系AHP-EWM-FCE模型。以晋商大院的百善影壁作为转化的切入点,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释文化遗产的转化路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 目的鉴于当前国内文化资源转译再生设计同质化现象显著、深度挖掘不足等问题,构建了文化资源转译评估体系AHP-EWM-FCE模型。以晋商大院的百善影壁作为转化的切入点,旨在全面而系统地阐释文化遗产的转化路径。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指标权重体系,结合熵权法(EWM)进行客观权重修正。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建立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最终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文化资源转译需求,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结果通过AHP-WEM-FCE模型得出晋商大院文化资源转译设计的外观设计、人文内涵、功能适配等因素深刻影响着大众对文创产品的需求要素,且人文内涵与外观设计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结论证实AHP-EWN-FCE模型可系统量化评估设计方案的用户需求,为文化遗产的创新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推动文化资源转译再生的多样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活化 符号转译 AHP-EWM-FCE 晋商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水稻景观游憩空间优化设计研究
11
作者 刘俊宏 《北方水稻》 2025年第4期97-101,共5页
研究针对当前水稻景观游憩空间在设计和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体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水稻景观游憩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游憩空间的质量。结果显示,观赏游览类空间在远离性(2.60... 研究针对当前水稻景观游憩空间在设计和规划中未能充分考虑人的行为需求和心理体验,导致空间利用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水稻景观游憩空间优化设计策略,以提升游憩空间的质量。结果显示,观赏游览类空间在远离性(2.60分)、丰富性(3.75分)和兼容性(4.32分)方面得分最高,表明此类空间在提供宁静、多样化的景观体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此次研究将注意力恢复理论应用于水稻景观游憩空间设计中,其能够有效提升游客注意力恢复,丰富了该理论在农业景观领域中的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恢复理论 水稻景观 游憩空间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美丽乡村”视角的传统园林美学在乡村民居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晓鸣 袁静 许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当前部分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在实现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忽略乡村民居的要素内涵,不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应用等,导致了美丽乡村建设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文章提出了将具有较高审美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应用于美丽... 当前部分地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在实现建设目标的过程中忽略乡村民居的要素内涵,不重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应用等,导致了美丽乡村建设过于形式化、表面化。文章提出了将具有较高审美的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应用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尝试在总结、演绎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索一套比较完善的,融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美学思想与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新民居范式,以期实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多样化,充分体现中国乡村地区的风俗民情,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真正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乡村 园林建筑美学 乡村民居建筑 创新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织物增强地聚合物砂浆弯曲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陈柯 孙思齐 +5 位作者 方强 史奉伟 董硕 杨文锋 郭朋 王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6,共10页
为减少水泥生产中的碳排放,地聚合物砂浆作为低碳材料逐渐受到关注。为了提升其延性和韧性,将玻璃纤维织物植入地聚合物砂浆中,制备出玻璃纤维织物增强地聚合物砂浆。以织物层数、网格尺寸、环氧涂层和环境温度为主要参数,设计制备了12... 为减少水泥生产中的碳排放,地聚合物砂浆作为低碳材料逐渐受到关注。为了提升其延性和韧性,将玻璃纤维织物植入地聚合物砂浆中,制备出玻璃纤维织物增强地聚合物砂浆。以织物层数、网格尺寸、环氧涂层和环境温度为主要参数,设计制备了12组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织物与地聚合物砂浆基体能够实现紧密结合并协同工作。随着织物层数的增加,试件表现出多缝开裂的延性破坏模式,初裂后依然保持显著的强化效应,弯曲强度和应变均呈增大趋势。在织物为3层时,试件的峰值弯曲强度和应变分别提高了71%和92%,韧性指标提升幅度超90%。随着网格尺寸的减小,弯曲强度显著增大,而弯曲韧性在网格尺寸5 mm时达到最大,主要是因为织物密度饱和,导致强度增强但延性降低,试件出现剪切破坏。环氧涂层的涂覆使得试件力学性能普遍提高,主要源于纤维束的整体性和抗拉能力增强。随着环境温度的提高,试件的弯曲力学性能显著退化,主要由于高温处理导致纤维束软化及砂浆基体孔隙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织物 地聚合物砂浆 弯曲力学性能 织物层数 网格尺寸 环氧涂层 环境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米绿豆间种农业机械的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
14
作者 贺旭 李梁柱 阴腾冉 《河北农机》 2025年第7期10-12,共3页
为减少大规模播种时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对农田的利用率,研究并设计出采用多种机构同时播种小米和绿豆的间种机械,使该两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它们互利共生关系(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的优势,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 为减少大规模播种时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对农田的利用率,研究并设计出采用多种机构同时播种小米和绿豆的间种机械,使该两种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它们互利共生关系(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的优势,减少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污染,提高对土地和光的利用率。机械通过三通道同时实现小米(浅播30~50mm)和绿豆(深播50~80mm)的差异化播种。结合丝杠机构可调节228~429mm行距配置。田间试验表明在1~2km/h的作业速度下,种粒间距合格率可达95.7%,深度合格率可达94.3%。通过模块化设计兼容不同作物组合,为旱作农业区间作业机械化提供了更有价值的机械结构参考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种机械 多槽位播种系统 绳种 可调行距 可调深度 精确播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场地设计”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15
作者 侯娟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6期187-189,共3页
以“中、小场地设计”课程为载体,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价值引领缺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提出从内容维度、方法维度、评价维度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四维一体”融合模式,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责任... 以“中、小场地设计”课程为载体,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价值引领缺位、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滞后等问题,提出从内容维度、方法维度、评价维度等方面构建课程思政“四维一体”融合模式,并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责任等思政理念在“中、小场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实现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并为同类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课程思政 教育模式 教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鼎然作品
16
作者 冯鼎然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9期I0002-I000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排行榜对大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晓珊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56-60,共5页
大学排行对大学行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反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强大学的竞争意识、激发高校发挥学科优势、为政府和大学提供决策依据、增加高校的资金募集力度等方面。负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导致大学过度关注规模扩张,忽... 大学排行对大学行为的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反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强大学的竞争意识、激发高校发挥学科优势、为政府和大学提供决策依据、增加高校的资金募集力度等方面。负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导致大学过度关注规模扩张,忽视内涵式发展;过分重视科研成果,忽视人才培养;促使高校特色淡化,趋同性增强;致使高校过度功利化,忽略应有的本质追求。为提升大学排名的良性影响,应不断更新大学排行理念、完善指标体系设置、构建监管运行机制、完善数据搜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排行 评价体系 大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老旧社区微更新改造理念与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馨瞳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8期199-200,232,共3页
以西安市老旧社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研究现状,对西安市老旧社区发展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西安市老旧社区环境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室外环境物质空间现状等技能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居住地段,居民小区室外花径层面提出了老... 以西安市老旧社区为研究对象,依据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研究现状,对西安市老旧社区发展进行了梳理,深入分析了西安市老旧社区环境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对室外环境物质空间现状等技能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居住地段,居民小区室外花径层面提出了老旧社区环境微更新策略,为同类城市老旧社区环境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社区改造 环境优化 微更新 西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规划中风景园林道路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艺源 《绿色科技》 2018年第9期6-7,共2页
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脚步的加快,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愈发体现,也使得其逐渐成为了城市民众休闲、锻炼的重要场所。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园林道路不仅需要具备通行的实用功能,还需要经过慎重... 指出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脚步的加快,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愈发体现,也使得其逐渐成为了城市民众休闲、锻炼的重要场所。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园林道路不仅需要具备通行的实用功能,还需要经过慎重设计去展现自身美感,是整个风景园林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提出了相关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具体需求,在园林道路建设中融合设计理念,确保道路设计可促使风景园林的结构与观赏性实现统一。基于此,结合工作经验,对建筑规划中的风景园林道路设计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规划 风景园林 道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和氧化镧共掺杂对堇青石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会 柴倩 +3 位作者 张红 王艺兴 郝晨曦 王星雨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3,共5页
为实现堇青石相的低温合成,采用粒度为≤0.044 mm的煅烧高岭土、粒度为≤0.074 mm的烧结镁砂和d_(50)=2.6μm的二氧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以分析纯的氧化锆和氧化镧为烧结助剂,以聚乙烯醇PVA溶液为结合剂,按照堇青石理论配比,在60 MPa压... 为实现堇青石相的低温合成,采用粒度为≤0.044 mm的煅烧高岭土、粒度为≤0.074 mm的烧结镁砂和d_(50)=2.6μm的二氧化硅微粉为主要原料,以分析纯的氧化锆和氧化镧为烧结助剂,以聚乙烯醇PVA溶液为结合剂,按照堇青石理论配比,在60 MPa压力下成型为φ30 mm×30 mm的试样,干燥、煅烧后制备了堇青石多孔陶瓷。研究了烧结助剂氧化锆添加量(外加质量分数为0、8%)、氧化镧添加量(外加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4%、0.6%、0.8%)和煅烧温度(分别为1200、1250及1300℃)对堇青石多孔陶瓷常温物理性能、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1300℃下,当试样中引入8%(w)氧化锆和0.6%(w)氧化镧时,试样的物理性能较优;2)氧化锆和氧化镧共掺杂可在显气孔率变化较小的情况下,提高试样的力学性能,且促进堇青石相的生成;3)氧化锆和氧化镧共掺杂可一定程度上降低堇青石相的合成温度,提高试样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 多孔陶瓷 烧结助剂 氧化锆 氧化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