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驱油用化学封堵剂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建英 刘萌萌 +3 位作者 王耀聪 万智卫 索欣歌 秋列维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98-905,共8页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驱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等优点,但在CO_(2)驱油过程中,会发生气窜问题,能否抑制气窜和封堵裂缝是注气驱油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综述了现有CO_(2)封堵技术中泡沫封堵、凝胶封堵以及固体颗粒封堵的研究... 为提高原油采收率,CO_(2)驱油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等优点,但在CO_(2)驱油过程中,会发生气窜问题,能否抑制气窜和封堵裂缝是注气驱油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综述了现有CO_(2)封堵技术中泡沫封堵、凝胶封堵以及固体颗粒封堵的研究进展,分别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CO_(2)响应性水凝胶遇到CO_(2)形成高弹性凝胶体,可更好地对裂缝进行封堵,防止气窜,提高驱油采收率,因此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剂 泡沫封堵 聚合物凝胶封堵 固体颗粒封堵 CO_(2)响应性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公园大气降尘中Cu、Pb、Zn、Ni、Cd的化学形态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被引量:27
2
作者 梅凡民 徐朝友 周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84-1290,共7页
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西安市11个公园降尘中Cu、Pb、Zn、Ni、Cd等元素化学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公园降尘中Cu和Pb含量均超过该市道路灰尘平均含量的7倍和3倍以上,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和可交换态分别为Cu... 采用连续提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西安市11个公园降尘中Cu、Pb、Zn、Ni、Cd等元素化学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公园降尘中Cu和Pb含量均超过该市道路灰尘平均含量的7倍和3倍以上,有机态、铁锰氧化物态、碳酸盐态和可交换态分别为Cu总量的38%、31%、15%和13%;有机态、铁锰氧化态、碳酸盐态和交换态分别为Pb总量的35%、29%、14%和14%;除北郊的公园外,其它公园降尘中Zn的含量与道路灰尘接近,Zn以铁锰氧化态或残渣态为主;Cd含量均未超过道路灰尘中的平均含量;除城市运动公园外,其它公园降尘中Ni含量低于或接近陕西省塿土.有机结合态Cu和Pb主要与生物碎屑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有关,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交换态与制造业排放有关,碳酸盐结合态与表土扬尘有关.Ni和Cd以残渣态为主.各公园降尘中的Pb和Cu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尘 重金属 化学形态 生物有效性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大气降尘中Cu、Pb、Zn、Ni的化学形态及生物有效性——以燃煤电厂、生活垃圾电厂、产业开发区和建材商业区为例 被引量:8
3
作者 梅凡民 徐朝友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0-134,共5页
为了解垃圾焚烧、燃煤发电和相关产业排放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Tessier提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法研究了西安市垃圾发电厂、西郊热电厂、灞生态园、未央工业园、大明宫建材市场和高新区降尘中Cu、Pb、Ni、Zn的化... 为了解垃圾焚烧、燃煤发电和相关产业排放对重金属污染水平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利用Tessier提取法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法研究了西安市垃圾发电厂、西郊热电厂、灞生态园、未央工业园、大明宫建材市场和高新区降尘中Cu、Pb、Ni、Zn的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垃圾发电厂Cu(358.3 mg/kg)、Pb(851.3 mg/kg)、Ni(163.5 mg/kg)、Zn(1 226.1 mg/kg)的总量,超过热电厂、生态园、工业园、建材市场和高新区;生活垃圾焚烧、燃煤、石化和机械加工等对降尘中这些元素的贡献超过电子和先进制造业;降尘中Cu、Pb、Zn质量比约是土和道路灰尘平均值的若干倍,表明垃圾焚烧、燃煤和相关产业排放的贡献显著高于表土扬尘、道路扬尘。高新区Cu、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超过其他区域,表明电子和先进制造业排放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更大的潜在生态风险。Cu、Pb、Ni(除垃圾焚烧厂外)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均大于0.2,而Zn的生物有效性系数均小于0.2,说明降尘中Cu、Pb、Ni存在潜在风险,而Zn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西安市 降尘 化学形态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城市热岛环境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狄育慧 郑治中 +1 位作者 张博轩 尹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1-555,共5页
选择全国重要的加工业及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借助RS、GIS等空间信息分析工具,采用西安市2000年、2007年、2014年3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对地表温度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城市热岛分布特点,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 选择全国重要的加工业及旅游热点城市西安市作为研究对象,借助RS、GIS等空间信息分析工具,采用西安市2000年、2007年、2014年3个时相的遥感数据反演地表温度,对地表温度进行归一化处理,根据城市热岛分布特点,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热岛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随着建设用地的扩张,热岛区域面积逐渐增加并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延伸,而绿岛区分布在秦岭附近的自然景区、山林水体区域,说明绿色植被及水域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遥感影像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的化学老化过程及吸附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徐甜甜 陈海波 +3 位作者 谢东丽 谭诗慧 张洛红 于云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616-3628,共13页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影响如今备受瞩目,环境中微塑料受光照、化学物质、机械力和生物等因素而老化,影响其环境行为和归趋.化学老化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引起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微塑料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和生态影响如今备受瞩目,环境中微塑料受光照、化学物质、机械力和生物等因素而老化,影响其环境行为和归趋.化学老化可以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引起自由基链式反应,导致微塑料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高级氧化过程是常见的化学老化方法,用于模拟和加速微塑料的自然老化.此外,微塑料作为载体吸附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阐述了化学老化过程中微塑料的表面形貌、粒径、含氧官能团和亲疏水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总结了微塑料化学老化的方法(例如芬顿、过氧化氢、过硫酸盐、臭氧和光复合老化)及机制;同时综述了化学老化微塑料吸附疏水性有机污染物和亲水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模型,进一步明确化学老化对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最后,基于此对微塑料化学老化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提供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化学老化 吸附 有机污染物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的电化学制备及其除氟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马明明 崔淑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7,共9页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 采用清洁简便的多扫循环伏安法制备出羟基磷灰石(HAP),利用X射线衍射仪与红外光谱仪分析了合成的中间产物二水磷酸氢钙(DCPD)、最终产物HAP的晶面结构与官能团。扫描电镜显示HAP的表面形貌呈现分散性较好的棒状结构。同时,以水中F^(-)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水中条件参数如pH、温度、阴离子含量等对所合成HAP吸附F^(-)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3~6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增大,并在pH为6时达到最大;pH在6~10的范围内,HAP对F^(-)的吸附量随pH升高逐渐下降。水中可能共存的阴离子如Cl^(-)、NO_(3)^(-)、SO_(4)^(2-)、CO_(3)^(2-),不干扰HAP对F^(-)的吸附。在15~55℃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HAP吸附容量增加,并在55℃时达到8.36 mg/g的最大吸附量,高于文献中同类材料的吸附量;经过4次吸附-脱附试验,HAP对模拟废水中F^(-)的去除效果依然符合国家标准。此外,HAP对F^(-)的吸附是一熵增、吸热的自发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Dubinin-Radushkevich两种吸附等温模型,并遵循颗粒内扩散的动力学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水磷酸氢钙 羟基磷灰石 多扫循环伏安法 氟离子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州湾岩芯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 被引量:3
7
作者 杜吉净 毛龙江 +3 位作者 贾耀锋 谭志海 李楠 孙梓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9-457,共9页
使用X射线和ICP-MS方法对海州湾潮滩HZ02岩芯沉积物的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探讨沉积物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Al>Fe>Ca>K>Na>Mg>Ti,从底层到表层元素含量变化相... 使用X射线和ICP-MS方法对海州湾潮滩HZ02岩芯沉积物的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探讨沉积物元素含量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沉积物来源。结果表明:常量元素平均含量大小为Al>Fe>Ca>K>Na>Mg>Ti,从底层到表层元素含量变化相似;微量元素从底层到表层的含量变化亦比较相似,且以1958年为时间节点,之前元素含量变化大,之后元素含量稳定。HZ02岩芯沉积物元素的多变量分析表明海州湾潮滩沉积环境变化主要受陆源影响。海州湾沉积物主要来源为从临洪河输入、其次为废黄河和黄海输入。1958年以前,主要从临洪河输入,其次为废黄河物质,之后主要从临洪河输入,其次为黄海沉积物。50年代的导沭工程和1958年的石梁河水库建设,临洪河沉积物物质输入明显减少,特别是粗颗粒物质输入减少。HZ02岩芯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含量及其变化特征清楚地揭示了海州湾潮滩沉积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潮滩 沉积物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某小区风环境CFD模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洋 宣永梅 《绿色科技》 2018年第8期191-193,196,共4页
指出了建筑风环境与人体户外活动的舒适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建筑节能有重要影响。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Phoenics软件,对西安某小区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其风速和风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其达到了绿色建筑风环境评... 指出了建筑风环境与人体户外活动的舒适程度密切相关,并对建筑节能有重要影响。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Phoenics软件,对西安某小区的风环境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其风速和风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其达到了绿色建筑风环境评价标准的相关要求,可为西安地区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 风环境 CFD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来海州湾沉积物中黑碳分布特征及环境意义
9
作者 苗继红 谭志海 +4 位作者 毛龙江 雷秋景 王雪梅 袁煜博 高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9,共12页
沉积物中黑碳记录了百年来区域生物质燃烧特征变化。本文以海州湾入海潮滩采集的岩芯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光反射法(TOR)分别对沉积物黑碳、焦炭和烟炱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海州湾近百年来生物质燃烧演变过程。利用相关性分析、主... 沉积物中黑碳记录了百年来区域生物质燃烧特征变化。本文以海州湾入海潮滩采集的岩芯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光反射法(TOR)分别对沉积物黑碳、焦炭和烟炱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海州湾近百年来生物质燃烧演变过程。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特征比值法分析黑碳含量的历史变化和可能来源,试图揭示该区域百年来能源结构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近百年来沉积物黑碳、焦炭、烟炱质量分数垂直变化幅度较大,分别在0.507~1.281 mg·g^(-1),0.395~1.080 mg·g^(–1),0.112~0.389 mg·g^(-1)范围内变化。其中,黑碳质量分数高值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0.873~1.029 mg·g^(-1)),而低值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到20世纪中叶期间(0.675~0.751 mg·g^(-1))。不同区域黑碳分布比较发现,我国东部边缘海地区比青藏高原和瑞典湖泊高出10倍,但发达国家黑碳通量峰值出现时间早,反映了黑碳沉积与区域工业化水平和人类活动相关性显著。黑碳特征比值法(char/soot)的源解析结果表明,黑碳的来源中化石燃料燃烧占48.8%,是生物质燃烧的4.2倍。根据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char/soot比值结果分析,黑碳在1950年以前主要来源是生物质燃烧,在1950年以来煤炭燃烧、工业源、交通源比重增加,主要和区域人口、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等因素有关,人类活动占据主导。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理解该区域黑碳污染状况及制定未来海州湾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分布特征 源解析 人类活动 能源结构 海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等离子体接枝AA负载Cu_(2)O提高PVDF超滤膜抗污染及自清洁性能
10
作者 王雪艳 李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2,128,共8页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 采用氮等离子体对聚偏氟乙烯超滤膜(PVDF)表面进行改性,气相接枝丙烯酸(AA),进而负载Cu_(2)O光催化纳米颗粒,以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和自清洁能力。结果表明:氮等离子体处理的最佳条件为改性时间150s,压强35Pa,射频功率80W,距放电中心40cm处。接枝丙烯酸后接触角降至65.98°,并为负载Cu_(2)O提供了载体。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结果均表明Cu_(2)O负载在PVDF超滤膜表面。负载Cu_(2)O后,PVDF超滤膜(复合膜)纯水通量和牛血清蛋白(BSA)通量均有所提升,截留率由59%提升至85%,污染率由68%降至49.8%。光照30min后,复合膜的纯水通量恢复率为86.19%,远高于原膜的19.82%,具有自清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 抗污染 亲水性 Cu_(2)O 自清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盐法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的研究
11
作者 张洛红 胡议心 +1 位作者 刘云姣 兰一峰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82-1687,共6页
北方大型封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腐殖酸浓度高、可生化性极差,氮含量超高、生物脱氮碳源严重不足,膜处理工艺产水率低、浓液量大且不易处理。采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处理膜浓缩液,提升膜处理产水率,实现膜浓缩液的减量,提高膜浓缩液可生化... 北方大型封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腐殖酸浓度高、可生化性极差,氮含量超高、生物脱氮碳源严重不足,膜处理工艺产水率低、浓液量大且不易处理。采用热活化过硫酸盐(PS)处理膜浓缩液,提升膜处理产水率,实现膜浓缩液的减量,提高膜浓缩液可生化性,用于充当SBR脱氮碳源。研究探讨了初始pH、PS剂量、温度对膜通量、COD_(cr)和BOD_(5)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S=3 mol/L膜通量最高提升96.97%,产水率大幅提升;在PS=1 mol/L,pH=3,80℃下,B/C比从0.03提升至0.33,COD_(Cr)降解了35.32%;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对PS氧化前后的浓缩液进行了初步机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可生化性 膜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麻纤维改性材料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洛红 刘云姣 +1 位作者 胡议心 兰一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汉麻纤维改性材料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汉麻纤维的物化特性及去除重金属的吸附原理,总结了汉麻纤维的5种主要改性方法,包括酯化改性、氧化改性、接枝共聚改性、碱处理和碳化处理等,最后对汉麻纤维改性材料目前... 综述了近年来汉麻纤维改性材料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汉麻纤维的物化特性及去除重金属的吸附原理,总结了汉麻纤维的5种主要改性方法,包括酯化改性、氧化改性、接枝共聚改性、碱处理和碳化处理等,最后对汉麻纤维改性材料目前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麻纤维 改性 吸附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Y@Zr-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荧光传感检测Cr(Ⅵ)离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洋 刘洁 +3 位作者 秦颖彤 翟薇丽 王志刚 李庆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1,共6页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 针对荧光MOFs传感检测印染废水中Cr(Ⅵ)离子精准性较低的问题,将荧光染料曙红Y(EY)原位内嵌到Zr-MOF中,设计了EY@Zr-MOF复合材料。研究发现,EY@Zr-MOF能够对Cr(Ⅵ)离子进行高选择性荧光猝灭传感,即使在目标分析物与其他单一或混合阴/阳离子共存时,依然显示出高抗干扰检测能力。荧光演化研究发现,对Cr_(2)O_(7)^(2-)和CrO_(4)^(2-)离子的检出限(DL)值分别低至6.88μg/L和6.93μg/L,荧光猝灭常数(K_(SV))值分别高达1.55×10^(5) L/mol和1.05×10^(5) L/mol,并可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实现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有机框架 后修饰 Cr(Ⅵ) 荧光传感检测 高灵敏性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及基坑支护桩变形特性 被引量:28
14
作者 梅源 胡长明 +2 位作者 王雪艳 袁一力 赵楠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6,共8页
基于西安地铁10个明挖车站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西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变形及基坑支护桩侧向变形的特性。研究表明: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变形在-30~3mm范围,支护桩侧向变形在-4~18mm范围,... 基于西安地铁10个明挖车站的实测数据,统计分析西安地区湿陷性黄土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变形及基坑支护桩侧向变形的特性。研究表明: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竖向变形在-30~3mm范围,支护桩侧向变形在-4~18mm范围,两者均小于其他非黄土地区的统计值;地表竖向变形随基坑支撑系统刚度的增大缓慢减小,随基坑开挖深度H_w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基坑长宽比的增加而增大,且此趋势在基坑长宽比小于10时较为明显;支护桩最大侧向变形随插入比的增大而线性减小,随支撑系统刚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此影响在支撑系统刚度大于600时较强;地表最大竖向变形的平均值为4.3×10^(-4) H_w,集中在(2.0×10^(-4)~6.0×10^(-4))H_w范围;支护桩最大侧向变形的平均值为3.66×10^(-4) H_w,集中于(1.5×10^(-4)~4.5×10^(-4))H_w范围;地表最大竖向变形主要集中在0.65~2倍的支护桩最大侧向变形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基坑 地铁车站 地表竖向变形 支护桩侧向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全新世土壤剖面木炭屑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15
作者 谭志海 黄春长 +1 位作者 庞奖励 张占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30,共6页
通过野外采样及其磁化率、总有机碳(TOC)、木炭屑的分析,探讨全新世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OC并不能完全指示野火活动,木炭屑是指示野火活动的理想指标,木炭屑对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具有环境指示意义。末次冰期11500... 通过野外采样及其磁化率、总有机碳(TOC)、木炭屑的分析,探讨全新世野火活动与生态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OC并不能完全指示野火活动,木炭屑是指示野火活动的理想指标,木炭屑对生态环境演变特征具有环境指示意义。末次冰期11500aB.P.之前,渭河流域气候干旱,植被为半荒漠草原,自然野火频繁发生;全新世早期(11500~8500aB.P.)野火发生频率大大降低;全新世气候适宜期(8500~3100aB.P.),气候比较湿润,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强烈,自然野火发生几率明显下降,但不同地点人类活动引发的野火活动存在区域差异;全新世晚期近3100年以来,气候向干旱化发展,加之人类利用土地活动加剧,生物量燃烧的规模大幅度增加;1500aB.P.以后,木炭屑浓度大幅度减少,野火发生频率大大降低。可能由于渭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人工自然复合生态景观基本形成,因而不再大规模放火烧荒。此外,木炭屑对人类活动的遗迹具有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全新世 古环境 木炭屑 渭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铁深基坑变形模式统计规律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梅源 袁一力 +2 位作者 胡长明 王雪艳 赵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针对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地表沉降及支护桩侧向变形性状开展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地表沉降集中于O~12m/n范围,支护桩侧向变形集中于0~8mm,两者均小于其它地区的统计值.基坑地表沉降表现为“凹槽形”模式,距... 针对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地表沉降及支护桩侧向变形性状开展了统计分析.分析表明:西安地铁车站深基坑地表沉降集中于O~12m/n范围,支护桩侧向变形集中于0~8mm,两者均小于其它地区的统计值.基坑地表沉降表现为“凹槽形”模式,距离坑壁10~15m内地表沉降值最大,距坑壁30m以外沉降较小.基坑支护桩变形表现为“中凸形”或“悬臂形”两种变形模式,除个别测点支护桩顶部向基坑外变形外,其余均向基坑内变形,其中,“中凸形”模式变形的支护桩距地表5~15m内变形最大,“悬臂形”模式支护桩顶变形最大,并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湿陷性黄土 基坑工程 西安地铁 变形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聚乳酸复合发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玉 陈立成 +1 位作者 陈美玉 来侃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4,共3页
聚乳酸(PLA)复合发泡材料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新型可降解材料。该材料通常是以PLA高聚物为主要原料,以其它可降解物质(如脂肪族树脂、淀粉、天然纤维等)为辅助成分复合发泡而成。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友好PLA复合发泡塑料的研究进展... 聚乳酸(PLA)复合发泡材料是一类重要的环境友好新型可降解材料。该材料通常是以PLA高聚物为主要原料,以其它可降解物质(如脂肪族树脂、淀粉、天然纤维等)为辅助成分复合发泡而成。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环境友好PLA复合发泡塑料的研究进展;综述了PLA复合发泡体存在的问题;概述并展望了PLA复合发泡材料的应用领域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复合发泡 环境友好 可降解性 研究进展 问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环境空气PM2.5中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 被引量:9
18
作者 邵瑞华 苏晨曦 +2 位作者 范芳 齐剑英 曹桐辉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1期273-279,共7页
以珠三角城市群(广州等9个城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PM2.5中重金属(Pb、Cd、Cr、Ni、As、Sb)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城市环... 以珠三角城市群(广州等9个城市)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为研究对象,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了PM2.5中重金属(Pb、Cd、Cr、Ni、As、Sb)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珠三角地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中重金属Cd、As和Sb的污染级别达到3级,即中度污染,Pb的污染程度为偏中度,Cr和Ni的污染程度为中度偏下;珠三角大部分城市夏季PM2.5中Pb、Cr及Ni的含量与兰州、北京等城市相比相对较低,Cd基本低于北京和武汉,就不同城市而言,佛山和肇庆夏季PM2.5中各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惠州与江门相对较低。研究表明,珠三角地区城市大气PM2.5中重金属Cd和Sb所带来的生态风险较为严重。在评价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环境空气生态风险时,应密切关注Cd和Sb等低浓度但污染程度较高和生态危害极强的重金属元素可能带来的环境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重金属 PM2.5 地累积指数 潜在风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咪唑醋酸盐的制备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水和乙醇溶液的电导率 被引量:9
19
作者 侯海云 黄银蓉 +1 位作者 王升泽 白博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12-2520,共9页
制备了离子液体1-甲基咪唑醋酸盐([Mim]Ac),1,3-二甲基咪唑醋酸盐([Mmim]Ac)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分别测定了它们在293.15-338.14 K间的密度、电导率和绝对粘度,计算了相应的摩尔电导率和运动粘度.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 制备了离子液体1-甲基咪唑醋酸盐([Mim]Ac),1,3-二甲基咪唑醋酸盐([Mmim]Ac)和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分别测定了它们在293.15-338.14 K间的密度、电导率和绝对粘度,计算了相应的摩尔电导率和运动粘度.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建立了密度、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绝对粘度和运动粘度与温度的函数关系.讨论了咪唑环3位氮原子上烷基链长对以上咪唑醋酸盐五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在293.15 K测定了[Mim]Ac{或[Mmim]Ac,[Emim]Ac}(1)-H_2O(或EtOH)(2)二元溶液在全浓度范围内的电导导率,计算了对应的咪唑醋酸盐的摩尔电导率.发现无论是水溶液还是乙醇溶液,溶液的电导率和咪唑醋酸盐的摩尔电导率都随着浓度的增加先增大而后减小.同一浓度下,咪唑环3位氮原子上烷基链长增加,相应的溶液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下降.且水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远大于乙醇溶液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醋酸盐 密度 粘度 电导率 摩尔电导率 二元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市近十年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治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33
20
作者 翟萌 卢新卫 +1 位作者 龚文姣 朱恩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2期173-175,共3页
对西安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正向良好的趋势发展。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三次曲线揭示出西安市年内空气污染呈现出"污染-良好-污染"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大气污染与自然气象因素的相... 对西安市近10年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正向良好的趋势发展。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三次曲线揭示出西安市年内空气污染呈现出"污染-良好-污染"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大气污染与自然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西安市大气污染与温度、降水量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气压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变异系数法进一步分析得出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是促使西安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市 空气质量 API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