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C-TiB_(2)/Al-xSi-4.5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1
作者 梁艳峰 刘逍恂 +1 位作者 夏峰 郭巧琴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2-97,共6页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 根据TiB_(2)与TiC原位粒子的形成温区,设计粒子的原位反应路径,在铸造Al-xSi-4.5Cu(x=7,2,18,wt%)合金熔体内成功制备TiB_(2)与TiC双相粒子。借助OM、SEM、EDS等方法观察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并测试其维氏硬度,探究基体合金中Si含量对原位TiB_(2)与TiC粒子分布及复合材料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Si含量的复合材料均可以通过原位自生法获得微纳米尺度的TiB_(2)与TiC双相粒子,但随着Si含量增加,原位粒子在Si相附近团聚加剧;当Si含量为12wt%时,复合材料硬度达到极值,为173.56 HV;当Si含量增加到18wt%时,TiC粒子发生失稳分解,导致了复合材料硬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SI-CU合金 AL基复合材料 TIC TiB_(2) 原位自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相预氧化对激光粉末床熔融SiC/AlSi10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李琛 万杰 +6 位作者 坚佳莹 李聪 董浩 袁满 杨海欧 林鑫 陈豫增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79-88,共10页
在铝基复合材料领域中,SiC是一种常用的增强相颗粒,但其表面通常会有较高的表面能,直接使用SiC颗粒作为增强相难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强化效果,因此,需要对SiC进行预处理工作。系统研究了粉末高温氧化预处理对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SiC/AlSi10M... 在铝基复合材料领域中,SiC是一种常用的增强相颗粒,但其表面通常会有较高的表面能,直接使用SiC颗粒作为增强相难以充分发挥其性能强化效果,因此,需要对SiC进行预处理工作。系统研究了粉末高温氧化预处理对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形SiC/AlSi10Mg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未处理、SiC高温氧化处理的两种复合材料物相组成、致密性、晶粒取向及力学行为,揭示处理工艺对材料性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SiC颗粒经高温氧化后表面生成SiO_(2)薄膜,显著抑制了SiC与熔融Al基体的有害界面反应(生成Al_(4)SiC_(4)相),减少孔隙率并降低应力集中,使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提升至584.7 MPa,抗拉强度达到424.6 MPa,伸长率达到5.2%。未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抗压强度仅为574.5 MPa,抗拉强度为397.2 MPa,伸长率为1.8%。SiC颗粒氧化抑制了SiC与熔融Al基体的原位反应,从而抑制共晶硅粗化、减少微孔缺陷,协同增强了界面结合强度与位错钉扎效应。本研究为高强韧铝基复合材料的SLM成形工艺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lSi10Mg复合材料 选择性激光熔化 高温预氧化 压缩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处理对MXene/聚乳酸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戚新宇 宗艺 强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39,共7页
通过改进有机溶剂辅助插层(OAIC)方法制备了具有单层结构和优异的有机溶剂分散性能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纳米片层,采用溶解-分散结合溶液浇铸方法制备了不同MXene含量的聚乳酸(PLA)复合薄膜并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对MX... 通过改进有机溶剂辅助插层(OAIC)方法制备了具有单层结构和优异的有机溶剂分散性能的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MXene)纳米片层,采用溶解-分散结合溶液浇铸方法制备了不同MXene含量的聚乳酸(PLA)复合薄膜并进行了退火处理,研究了热处理对MXene/PLA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Cl-LiF可以刻蚀掉Ti3AlC2中的Al,制备出能够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有机溶剂中的单层MXene纳米片层。热处理不会改变PLA的结晶结构。热处理过程增加了PLA大分子链的活性,减小了MXene片层间距,使MXene的取向更一致。MXene含量是影响PLA复合材料T_(cc)和结晶速率的关键因素,3.5 phr是MXene用于PLA共混改性的浓度阈值。热处理降低了PLA的T_(cc),提高了其结晶速率,使PLA出现结晶细化和热收缩。MXene3.5PLA的拉伸强度增加至热处理前的9.2倍,断裂方式转变为脆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物 热处理 力学性能 热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航用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绝缘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4
作者 刘智伟 路伟涛 +2 位作者 黄倩 路涛 李朦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14-5219,共6页
使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ETFE表面进行处理,实现对ETFE的表面改性,并研究了处理后ETFE的粘接性能。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水接触角(WCA)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等离子处... 使用常压空气等离子体对ETFE表面进行处理,实现对ETFE的表面改性,并研究了处理后ETFE的粘接性能。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镜(SEM)、能量散射光谱(EDS)、水接触角(WCA)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了等离子处理前后ETFE的组成、结构、润湿性和粘接性能的变化;探究了不同处理时间、功率、放置时间对ETFE表面润湿性和粘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会对ETFE表面进行刻蚀形成粗糙结构,最佳处理条件为650 W等离子体处理30 s,处理后ETFE与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从0.22增加至1.78 MPa。此外,将等离子体处理后的ETFE放置336 h后接触角虽升至84°,其粘接强度仍保持在0.93 MPa以上,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可有效提升ETFE的粘接性能并具有长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四氟乙烯 表面改性 等离子体 粘接强度 长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自生(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研究
5
作者 张嘉晨 祁晨 +3 位作者 杨明年 杨忠 李红英 朱永国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2-57,66,共7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原位自生10vol%(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75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原位自生10vol%(TiC+TiB)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压缩变形试验,研究了变形温度为750~900℃、应变速率为0.001~1 s^(-1)的钛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行为,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该复合材料变形后的显微组织演变。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流变曲线均依次出现加工硬化、流变软化、稳态流变3个阶段,流变应力和峰值应力均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降低。构建了基于不同变形条件下峰值应力的复合材料本构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6以上。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α相含量逐渐减少,β相含量增多;在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阶段会形成位错墙,并且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钛基体和增强相的协同变形,进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基复合材料 热变形行为 本构方程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VO_(4):Yb^(3+)/Ho^(3+)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吉鸿波 王云正 +2 位作者 李兆 吴坤尧 陈卫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62-1468,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VO_(4):Yb^(3+)/Ho^(3+)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考察样品物相结构、表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稀土离子的掺杂并未改变YVO_(4)的晶体结...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YVO_(4):Yb^(3+)/Ho^(3+)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等手段考察样品物相结构、表观形貌和发光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稀土离子的掺杂并未改变YVO_(4)的晶体结构,样品物相结构较为纯净。红外光谱显示该样品属于正交晶系YVO_(4)晶相。XPS结果表明Yb、Ho主要以三价离子被掺杂进YVO_(4)中。通过SEM分析表观形貌得知样品结晶度较好且为微米级粉体。荧光光谱显示了YVO_(4):Yb^(3+)/Ho^(3+)荧光粉主要吸收峰位于418 nm(^(5)I_(8)→^(5)G_(5))、455 nm(^(5)I_(8)→^(5)G_(6))、486 nm(^(5)I_(8)→^(5)F_(3))、539 nm(^(5)I_(8)→^(5)F_(4)/^(5)S_(2))和650 nm(^(5)I_(8)→^(5)F_(5)),主要发射峰位于550 nm(^(5)S_(2)/^(5)F_(4)→^(5)I_(8))和660 nm(^(5)F_(5)→^(5)I_(8))区域,上转换发光强度随着Ho^(3+)掺杂比例的升高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并且在Ho^(3+)掺杂浓度为1%时达到最强,经Blasse理论分析推断YVO_(4):Yb^(3+)/Ho^(3+)发光材料中离子能量传递机制为多偶极矩作用。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泵浦功率的依赖关系表明红绿光发射均属于双光子吸收过程。样品色坐标均处于红光区域,进一步证明该荧光粉是可由980 nm激发主要产生红色发射的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离子 上转换发光 钒酸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的发展历程、现状与挑战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杰 杨帅 +3 位作者 王明文 李景雷 李纯纯 李飞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5-586,共12页
压电材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功能材料,能够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近年来,织构压电陶瓷技术已经成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压电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控晶粒的取向排布,织构压电陶瓷表现出类似压电单晶的优异压电性能和机电性能,并... 压电材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功能材料,能够实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近年来,织构压电陶瓷技术已经成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压电材料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控晶粒的取向排布,织构压电陶瓷表现出类似压电单晶的优异压电性能和机电性能,并具有良好的温度稳定性。同时,作为多晶陶瓷,织构陶瓷保留了传统陶瓷材料的制备加工简单、机械性能良好及适用共型异形等优点。本文围绕钛酸铅(PbTiO_(3),PT)基压电材料体系,从织构压电陶瓷制备技术、织构用籽晶模板以及织构压电陶瓷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等方面,对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织构压电陶瓷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铅基织构压电陶瓷的模板筛选理论、织构陶瓷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以及基于织构压电陶瓷的压电器件开发等方面存在的科学难题和未来挑战。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织构压电陶瓷技术和理论,帮助研究者深入认识织构压电陶瓷技术,推动高性能压电陶瓷研发和制备技术发展,进而助力我国高端压电器件的创新和跨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构陶瓷 铅基压电材料 模板籽晶生长法 片状微晶模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发动机活塞用铝基材料研究进展及失效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白亚平 刘萌萌 +4 位作者 李建平 郭永春 杨忠 罗佳佳 成超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1-168,共8页
活塞作为柴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恶劣的服役工况对其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概述了活塞用铝基材料的发展状况,包括合金系(Al-Cu-Si系、Al-Cu-Ni-Mg系、共晶型Al-Si-Cu-Mg系和过共晶型A1-Si-Cu-Mg系)与复合材料系(SiC/Al基复合材料、Al_2O... 活塞作为柴油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之一,恶劣的服役工况对其材料有特殊的要求。概述了活塞用铝基材料的发展状况,包括合金系(Al-Cu-Si系、Al-Cu-Ni-Mg系、共晶型Al-Si-Cu-Mg系和过共晶型A1-Si-Cu-Mg系)与复合材料系(SiC/Al基复合材料、Al_2O_3/Al基复合材料和TiC、TiB_2/Al基复合材料等),并介绍了不同材料的适用范围。同时,归纳了常见活塞铝基材料的失效机制,包括磨损、机械损伤以及顶部开裂等。其中,活塞因磨损造成的失效在统计活塞失效机制中所占比例较大,具体可分为粘着磨损失效和磨粒磨损失效。针对活塞磨损失效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如材料成分选取和制备方法选取等。此外,针对柴油发动机在实际运行工况中,因活塞所处部位存在润滑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含硫、氮等腐蚀性气氛而加速磨损的问题,可依托该气氛与相应增强相的反应,使其接触表面生成自润滑膜而减少甚至抑制磨损,进而延长柴油发动机活塞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塞 铝基材料 磨损失效 改善措施 腐蚀性气氛 自润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热处理模拟研究
9
作者 王建桥 要玉宏 +4 位作者 金耀华 冯琳杰 刘福广 张巍 韩天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9-85,共7页
为明确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各亚区域在服役过程中的组织及性能演变机理,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和高温加速时效模拟制备了与服役50000 h相匹配的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各区域的大块状试样。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 为明确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各亚区域在服役过程中的组织及性能演变机理,采用不同热处理工艺和高温加速时效模拟制备了与服役50000 h相匹配的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各区域的大块状试样。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热模拟试样和实际焊接接头试样的硬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800℃正火+755℃回火、850℃正火+755℃回火、950℃正火+755℃回火和1300℃正火+755℃回火可以分别成功模拟制备出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的过回火区、部分相变区、细晶粒区和粗晶粒区的大块试样,且经650℃高温加速时效200 h后,这些大块热模拟试样的硬度与569℃实际服役50000 h的10Cr9Mo1VNb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各区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Cr9Mo1VNb钢 热处理模拟 加速时效 显微硬度 热影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Bi合金中粒子激发再结晶的晶体塑性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尤建伟 要玉宏 +1 位作者 刘江南 高波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56-4163,共8页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EBSD)等方法研究挤压态Mg-6B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晶粒细化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Mg-6Bi合金中两种不同形状的第二相颗粒(Mg3Bi2)三维代表性体积单元,模拟Mg3Bi2相... 在使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表征(EBSD)等方法研究挤压态Mg-6Bi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晶粒细化机制的基础上,采用晶体塑性有限元法建立了Mg-6Bi合金中两种不同形状的第二相颗粒(Mg3Bi2)三维代表性体积单元,模拟Mg3Bi2相周围的应力应变分布、累积滑移剪切应变和粒子激发再结晶现象。结果表明,Mg-6Bi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断后伸长率达34.8%。随着变形进行,含球状和长条状Mg3Bi2相的Mg-Bi合金的基面滑移系、柱面滑移系、锥面〈a〉滑移和〈c+a〉均被不同程度的激活,不同滑移系的累积剪切应变均增大,且锥面〈c+a〉滑移在塑性变形中发挥着主要作用。Mg3Bi2相周边位错密度最大,形成颗粒变形区域,该区域对晶粒动态再结晶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即PSN机制。其中,球状Mg3Bi2相周围出现的“羽流”状颗粒变形区域与晶格旋转和晶格畸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合金 粒子激发再结晶 晶体塑性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交联VMQ/POE共混物的热致形状记忆行为研究
11
作者 叶文杰 赵永青 +2 位作者 王小军 张利华 郑文革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198,206,共6页
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进行机械共混和化学交联,制得具有热响应形状记忆特性的共交联VMQ/POE共混物,其形状记忆性能由交联、结晶、熔融所决定,其中交联程度对结晶和熔融有显著的影响。将着重分析交联剂对共混... 将甲基乙烯基硅橡胶(VMQ)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进行机械共混和化学交联,制得具有热响应形状记忆特性的共交联VMQ/POE共混物,其形状记忆性能由交联、结晶、熔融所决定,其中交联程度对结晶和熔融有显著的影响。将着重分析交联剂对共混物的硫化特性以及热学、拉伸和弯曲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添加交联剂的共混物胶料的硫化曲线呈现出焦烧、热硫化、平坦硫化等典型硫化特征,且胶料的交联速率和凝胶率均随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呈现增大的趋势。在相同的拉伸应力载荷下,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最大应变值和固定率逐渐减小,而回复率先增大后减小;共混物的循环拉伸形状记忆稳定性较好,最大应变和固定率变化较小,而回复率有明显的增大。在相同的弯曲应力作用下,共混物的固定角度、回复角度、回复速度均随交联剂用量增加而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对比发现,当交联剂添加份数为0.5~1.0内,共混物具有较为理想的拉伸和弯曲形状记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 乙烯-辛烯共聚物 化学交联 热响应形状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主管道材料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薛飞 余伟炜 +4 位作者 遆文新 王兆希 张路 林磊 石崇哲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0-894,共5页
对压水堆核电站主管道材料Z3CN20.09M进行室温与350℃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得到材料循环变形规律和寿命演化模型。结果表明,主管道材料表现为先强化后软化的循环特性,但强化的程度取决于温度和应变幅;当应变幅较大时,高温疲劳断裂寿命高于... 对压水堆核电站主管道材料Z3CN20.09M进行室温与350℃低周疲劳性能试验,得到材料循环变形规律和寿命演化模型。结果表明,主管道材料表现为先强化后软化的循环特性,但强化的程度取决于温度和应变幅;当应变幅较大时,高温疲劳断裂寿命高于室温疲劳断裂寿命,但随着应变幅的降低,二者的疲劳断裂寿命差别逐渐减小。常温与350℃高温疲劳断口的分析表明,Z3CN20.09M钢低周疲劳裂纹呈凸形扩展,并伴随有疲劳辉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周疲劳 核电 压水堆 主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高温氧化行为及Al基复合材料界面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永春 曹畅 +2 位作者 李建平 胥涛 董淑萍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1-134,138,共5页
将SiC颗粒在空气中进行850~1100℃高温氧化增重试验。研究了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对SiC颗粒表面氧化行为和氧化层结构的影响。采用烧结温度500℃压力30MPa保压时间30min的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体积分数为20%的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SiC... 将SiC颗粒在空气中进行850~1100℃高温氧化增重试验。研究了氧化时间、氧化温度对SiC颗粒表面氧化行为和氧化层结构的影响。采用烧结温度500℃压力30MPa保压时间30min的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出体积分数为20%的SiCP/Al复合材料。研究了SiC氧化过程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在850℃以上,随氧化时间延长或温度升高,氧化层从非晶态向晶态转变。1100℃氧化4h后,SiO2氧化层厚度为252nm。本文优化的正四面体模型计算厚度约190nm,传统球形模型计算厚度约110nm。氧化层中SiO2主要为高温型方石英晶型;SiC颗粒氧化后与Al基体形成了SiC/SiO2和Al2O3/Al复合界面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高温氧化 氧化层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B_2+Al_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阴瑜娟 赵玉厚 夏永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2-15,共4页
采用透射电镜对(TiB2+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组织、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测试了(TiB2+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其抗拉强度、硬度及伸长率都比ZL101基体材料高,分别提高了23.3... 采用透射电镜对(TiB2+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中增强相组织、结构和分布进行了研究,测试了(TiB2+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其抗拉强度、硬度及伸长率都比ZL101基体材料高,分别提高了23.3%、23.5%、14.6%;增强相TiB2和Al3Ti颗粒均匀分布于-αAl基体中,对基体具有显著的晶粒细化效果;(TiB2+Al3Ti)/ZL101原位复合材料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和位错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复合材料 增强相 力学性能 增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武岩连续纤维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萌 陈宏书 +1 位作者 王结良 陈卫星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76-881,共6页
玄武岩连续纤维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本文重点介绍了各类玄武岩连续纤维纱、玄武岩连续纤维布、玄武岩连续纤维毡和其他玄武岩连续纤维制品,并对该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玄武岩 连续纤维 应用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改性尼龙66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石玉 王东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9-50,共2页
采用共混改性手段制备尼龙66/石墨共混物,测定了其摩擦磨损性能及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当石墨含量分别在8%,3%,10%时,石墨/尼龙66共混材料的耐磨性能、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最好。
关键词 尼龙66 石墨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色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徐栋 陈宏书 王结良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3期87-91,共5页
介绍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研究现状、制约发展的条件及其它们在军事伪装、汽车、建筑、纺织服装和日用品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探讨电致变色材料(导电高分子、无机与有机制成的复合薄膜、其他类高分子电... 介绍光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和电致变色材料的变色原理、研究现状、制约发展的条件及其它们在军事伪装、汽车、建筑、纺织服装和日用品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探讨电致变色材料(导电高分子、无机与有机制成的复合薄膜、其他类高分子电致变色材料等)。在此基础上,对变色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并指出电致变色材料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变色 热致变色 电致变色 导电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晶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热膨胀行为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满 坚增运 +1 位作者 常芳娥 杨根仓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80-83,共4页
以铝粉(+200目)为基体、准晶颗粒(粒度≤30μm)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界面结合特征,并用TMA设备研究了复合材料在25~500℃的热... 以铝粉(+200目)为基体、准晶颗粒(粒度≤30μm)为增强相,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准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分析了该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及界面结合特征,并用TMA设备研究了复合材料在25~500℃的热膨胀行为。XRD和SEM分析结果均证明准晶具有良好的结构和热稳定性。准晶颗粒与Al基体之间存在成分均匀且界面厚度均匀的过渡层(厚度<1μm),且准晶颗粒在Al基体内均匀分布。TMA结果表明:颗粒尺寸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影响最为显著,当颗粒尺寸为10~30μm时,其线膨胀系数达到最小值16.25×10-6/℃;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晶 铝基复合材料 热膨胀行为 界面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铝薄膜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明旭 李欣 +2 位作者 郭巧琴 齐源昊 雷雨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5,共7页
核辐射探测器窗口所用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厚度仅2μm,材料质软、熔点低且表面张力较大,在其表面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纳米铝膜极其困难,目前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PET表面制备铝... 核辐射探测器窗口所用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厚度仅2μm,材料质软、熔点低且表面张力较大,在其表面采用磁控溅射技术沉积纳米铝膜极其困难,目前该产品主要依赖进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采用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在PET表面制备铝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和分析了铝薄膜的微观形貌及物相组成,采用划格法定性检测了铝薄膜与PET基体之间的结合力,并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核辐射探测器分别表征了镀铝薄膜的挡光性和射线粒子的透过率。结果表明:Al晶粒为纳米晶、结晶细小致密,铝薄膜与PET基体结合紧密;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Al晶粒尺寸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铝薄膜的厚度先增大后减小。铝薄膜的挡光性、α、β粒子的平均透过率先提高后降低;当沉积时间为20 min时,铝薄膜的厚度最大为60.29 nm,光透过率最低为0.002%,α、β粒子平均透过率最高,分别为589.8 CPS和567.5 C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 磁控溅射 沉积时间 Al薄膜 挡光性 射线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聚乙烯/纳米碳酸钙纳米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朝 强涛 +1 位作者 陈卫星 侯永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用硬脂酸表面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低密度聚乙烯,制备交联聚乙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进行了凝胶含量、形状记忆性能、力学性能和熔融温度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纳米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形状回复率提高,形状回复时间缩短... 用硬脂酸表面处理的纳米碳酸钙填充改性低密度聚乙烯,制备交联聚乙烯/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进行了凝胶含量、形状记忆性能、力学性能和熔融温度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纳米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形状回复率提高,形状回复时间缩短;拉伸强度有一定提高;凝胶含量、形状固定率和断裂伸长率下降。当纳米碳酸钙质量分数为4%,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质量分数为0.6%时,交联聚乙烯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碳酸钙 交联低密度聚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过氧化二异丙苯 形状记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