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宇应涛 郭争社 +2 位作者 董雯婷 范艳妮 陈娴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的分布特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9年西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患者共2719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例为3.93:1,男性远多于女性。患者以青壮年为主,40~49岁年龄组最多(24.60%),农民在各职业中所占比例最高(65.10%)。集中度M为0.464,入院时间呈典型的双峰分布,秋冬季高峰r=0.867,平均角α^(-)=264.86°,可信区间为(234.28°,295.44°),即入院高峰日为11月23日,入院高峰期为10月23日至12月24日;春夏季高峰r=0.782,平均角α^(-)=99.76°,可信区间为(59.62°,139.91°),即入院高峰日为6月9日,入院高峰期为4月29日至7月19日。不同年代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入院时间均存在高峰日和高峰期,且高峰期无显著不同。结论本次研究的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主要为西安市男性青壮年农民,患者入院时间呈双峰分布,相关部门应在高峰期前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减少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描述性流行病学 集中度 圆形分布法 季节性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三柱分步截骨术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凯 高林 +4 位作者 冯超帅 曾文 王经宇 惠华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三柱分步截骨术(staged three-column osteotomy,S-3CO)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S-3CO手术治疗的18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S-3CO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 目的:探讨脊柱三柱分步截骨术(staged three-column osteotomy,S-3CO)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在我院行S-3CO手术治疗的18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S-3CO组),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11.8±7.7岁,随访37.5±12.4个月。收集并分析患者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C7铅垂线与骶骨正中线的水平距离(C7-central sacral vertical line,C7-CSVL)、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截骨部位局部Cobb角(regional Cobb angle,RCA)、截骨部位局部后凸角(regional kyphosis angle,RKA),及并发症情况。收集同时段采用传统三柱截骨(three-column osteotomy,3CO)技术的15例同类患者资料(3CO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截骨级别和固定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结果:S-3CO组术前主弯Cobb角为66.7°±23.9°,RCA为35.3°±6.7°,RKA为25.2°±14.2°;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为25.7°±13.3°,RCA为17.6°±6.3°,RKA为12.6°±1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7-CSVL及SVA分别为27.9±14.5mm及29.0±8.7m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2.7±5.5mm及17.4±5.6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3CO组共有3例患者术中出现神经监护报警,其中1例出现术后神经并发症,保守治疗后2年随访时右下肢肌力由2级恢复至4级。S-3CO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3CO组(358.3±140.2min vs 416.3±121.2min,P<0.05),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3CO组(850.0±359.3m L vs 977.3±236.4m L,P<0.05)。结论:通过保留部分后柱结构连接的S-3CO可实现充分的局部矫形,从而提高脊柱侧凸的整体矫形效率。截骨过程中保留后方结构的连接与保护,可降低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截骨术 神经损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式对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稳定性影响
3
作者 王晓明 拓哲 +4 位作者 童兴 杨明 孟海亮 刘趁心 汪兵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3-718,748,共7页
目的 探讨骨折块尺寸及固定方式对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10岁志愿者下肢CT数据,建立不同尺寸骨折块(小、中、大)SH-Ⅱ型骨骺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1~3枚螺钉(1 S组、2 S组、3 S组)与克氏针(K... 目的 探讨骨折块尺寸及固定方式对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1名10岁志愿者下肢CT数据,建立不同尺寸骨折块(小、中、大)SH-Ⅱ型骨骺损伤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使用1~3枚螺钉(1 S组、2 S组、3 S组)与克氏针(K组)装配得到骨-内固定装配体,模拟重力、后抽屉和外旋3种工况,比较骨块及内固定应力与位移变化情况。结果 4组模型的最大位移均集中在骨折块远端。重力工况下小骨折块组(Small组)中1 S组、2 S组、3 S组和K组模型的骨折块远端最大位移分别为5.69、5.57、5.56和0.11 mm,骨头应力分别为16.95、12.26、8.57、5.00 MPa。螺钉固定易在骺板与骨折线处形成高应力区,克氏针固定则形成在骺板边缘。结论 使用螺钉治疗儿童胫骨远端骨骺损伤时,增加螺钉的数量可以提高固定稳定性,分担局部骨骼应力,但骨折块与骺板连接区域不能过小。克氏针固定能够提供优于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折 骨骺损伤 螺钉固定 克氏针固定 生物力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骨科技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及展望
4
作者 董晖 巨承 +2 位作者 李亮 闫亮 贺宝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3-767,共5页
随着工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3D打印、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给骨科领域的诊疗实践带来了深刻变革,助推数字骨科向数智骨科转型。脊柱外科与数智骨... 随着工业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3D打印、扩展现实(extended reality,XR)、手术机器人以及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为代表的数智技术给骨科领域的诊疗实践带来了深刻变革,助推数字骨科向数智骨科转型。脊柱外科与数智骨科技术的交叉融合涵盖了术前诊断、手术规划、术中操作及术后风险预测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骨科技术 3D打印 扩展现实 脊柱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全国部分医院心血管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维度评估 被引量:21
5
作者 宋景晨 马谢民 +6 位作者 赵乐平 宋晓彬 陈彤 潘琦 窦婧婧 袁启峰 周传坤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 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对全国部分医院心血管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维度进行评估.方法 梳理112所医院重点疾病和手术/操作的ICD编码,按照评估框架分别计算47个指标,依据医院纳入标准,运用基于... 目的 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对全国部分医院心血管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维度进行评估.方法 梳理112所医院重点疾病和手术/操作的ICD编码,按照评估框架分别计算47个指标,依据医院纳入标准,运用基于数据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医疗质量维度的四类指标分别进行排序,进而对每所医院的心血管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维度进行排序.结果 纳入综合评估的56所医院中,心血管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维度排序前10位的医院分别是SX08、ZJ01、HN01、SX09、YN05、SD01、ZJ02、YN08、SX07、SH02.结论 运用"基于住院病案首页数据的心血管临床专科评估框架"中医疗质量维度评价医院心血管临床专科的医疗质量是可行的,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医疗质量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案首页 心血管临床专科 医疗质量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与骨重建相关疾病转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6
作者 商澎 刘俊宇 +5 位作者 王圣航 杨建成 张哲源 李岸林 张昊 曾玉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55,共17页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了电磁场在骨重建相关疾病方面的基础研究、电磁技术和临床应用,从生物医学基础与生物电磁学交叉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电磁场作用于骨重建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出了尚未解决、值得深入研究的基础性生物物理机制问题,并对相关生物电磁技术发展及其临床转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静磁场 骨重建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7
作者 高宇慧 张红娟 +3 位作者 吴建锋 王映梅 李增山 张丽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ARMS... 目的探讨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undifferentiated carcinoma with 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s of the pancreas,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UCOGC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采用免疫组化、ARMS-PCR(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技术检测UCOGCP的免疫组化及分子特征。结果5例UCOGC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5.6岁,其中4例为手术切除标本,1例为EUS-FNA标本;眼观:肿瘤最大径5.5~8.0 cm,切面灰黄色,实性质硬,局部可见坏死样物,部分病例可见白色骨样物质沉积。镜检:肿瘤细胞通常在出血或坏死区域附近,细胞黏附性差。肿瘤细胞包括三类:肿瘤性单核细胞、非肿瘤性的卵圆形或梭形单核组织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细胞混杂分布,部分病例可见骨样基质,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2例合并有导管腺癌成分,1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门静脉内可见癌栓,3例发生肝脏转移。免疫表型:5例单核组织细胞及破骨样巨细胞vimentin、CD68均阳性;CK(AE1/AE3)、CK7、EMA为局灶阳性(4/5);HMB-45、SMA、desmin、S-100、SOX10、SS18-SSX、HMB-45、Myogenin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20%~50%。其中1例进行了KRAS、NRAS、BRAF基因及TERT启动子突变检测,检测到KRAS G12D位点突变,未检测到NRAS、BRAF及TERT启动子区突变。结论UCOGCP相对较少见,此类型肿瘤的临床行为尚无法准确预测,需要积累更多病例准确了解其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破骨样巨细胞的胰腺未分化癌 VIMENTIN CD68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比较锚袢钢板和张力带技术固定髌骨下极骨折的力学稳定性
8
作者 李明 杜兵 武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5-605,共1页
目的比较锚袢钢板(ALP)和张力带技术治疗不同程度髌骨下极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获取髌骨三维模型后,模拟不同位置骨折线和内固定装置,随后设置相关材料属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ALP和Kirschner... 目的比较锚袢钢板(ALP)和张力带技术治疗不同程度髌骨下极骨折的力学稳定性,为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获取髌骨三维模型后,模拟不同位置骨折线和内固定装置,随后设置相关材料属性,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ALP和Kirschner钢丝张力带联合髌骨环扎固定治疗不同程度髌骨下端骨折(骨折线位于髌骨下3/16处为I度,位于2/16处为Ⅱ度,位于1/16处为Ⅲ度)的生物力学特性。回顾2018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例髌骨下极撕脱骨折患者(ALP固定)的临床资料,分析该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I度髌骨下极骨折,张力带组最大位移是ALP组的1.77倍,最大应力是ALP组的1.21倍;对于Ⅱ度髌骨下极骨折,张力带组最大位移是ALP组的2.22倍,最大应力是ALP组的1.53倍;对于Ⅲ度髌骨下极骨折,张力带组最大位移是ALP组的3.43倍,最大应力是ALP组的1.60倍。经ALP治疗,所有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均获得良好的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ALP生物力学稳定性受骨折线变化影响较小,相比张力带技术更具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下极骨折 张力带技术 骨折线 内固定装置 钢丝张力带 力学稳定性 生物力学特性 A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率低载荷机械振动(LMHFV)通过初级纤毛-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
9
作者 武波 李明 +4 位作者 傅兆宇 王新宇 刘艳伟 杨启帆 朱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1-231,共1页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初级纤毛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LMHFV的响应情况,揭示LMHFV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力学生物学机理。方法构建高糖环境成骨细胞(MC3T3-E1)模型,课题组自研振动台用于细胞的LMHFV加载(35 Hz,0.25 G)。免疫荧光观察成骨...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下,初级纤毛和PI3K/AKT信号通路对LMHFV的响应情况,揭示LMHFV改善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力学生物学机理。方法构建高糖环境成骨细胞(MC3T3-E1)模型,课题组自研振动台用于细胞的LMHFV加载(35 Hz,0.25 G)。免疫荧光观察成骨细胞初级纤毛形态和长度;IFT88sh RNA构建初级纤毛敲除细胞模型;分别采用LY294002和740Y-P对成骨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和激活;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细胞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情况;ALP染色和茜素红S染色观察成骨细胞分化。结果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初级纤毛长度变短,阳性率无显著降低。LMHFV促进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被抑制的PI3K、AKT和p AKT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敲除后,LMHFV下成骨细胞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无显著增高。LY294002和740Y-P显著抑制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后,COL1、BMP2、Runx2、OCN和OPG等成骨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提升;ALP表达和活性增高;茜素红S染色观察到钙结节数目和大小增加。结论初级纤毛作为力学感受器能够被LMHFV激活,调控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进而改善高糖环境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294002 高糖环境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 成骨细胞 RUNX2 机械振动 初级纤毛 茜素红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克氏针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骺损伤的有限元分析
10
作者 王晓明 王晓威 +2 位作者 白桓安 杨亚婷 颉强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6,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构型克氏针治疗儿童SH-Ⅱ型骨骺损伤的稳定性差异以及对骺板的损伤情况。方法利用1名8岁患儿健侧股骨CT数据,将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21.0中建立粗略股骨、骨骺模型,再导入Geomagic 2013中构建得到曲面化模型。将上述模型在So... 目的研究不同构型克氏针治疗儿童SH-Ⅱ型骨骺损伤的稳定性差异以及对骺板的损伤情况。方法利用1名8岁患儿健侧股骨CT数据,将图像数据导入Mimics 21.0中建立粗略股骨、骨骺模型,再导入Geomagic 2013中构建得到曲面化模型。将上述模型在SolidWorks 2018中与3种克氏针构型(分散克氏针、双交叉克氏针、单交叉克氏针)完成装配后导入ANSYS Workbench 2019中,通过对装配体的不同力学加载模拟现实中的多种运动模式,分析骨折块的最大位移以及克氏针、骺板、骨折块von Mises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结果分散克氏针、双交叉克氏针、单交叉克氏针组的最大位移分别发生外展(2.39 mm)、内收(2.12 mm)、外展(2.21 mm)运动时,骺板最大应力分别发生在外展(1.22 MPa)、前屈(0.20 MPa)、后伸(0.29 MPa)运动时。结论双交叉克氏构型针的稳定性优于分散布针及单交叉克氏针,并且对骨骺损伤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骨折 骨折固定 骨骺 股骨骨折 克氏针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治疗目标与策略
11
作者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复位的必要性需要从4个方面考量:(1)脱位是否产生了临床症状,若脱位导致脊髓压迫,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就需要复位。因为复位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如有可能应该尽量达到解剖复位[1];(2)如果部分复位已经达到了减压的目... 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复位的必要性需要从4个方面考量:(1)脱位是否产生了临床症状,若脱位导致脊髓压迫,产生了相应的临床症状,就需要复位。因为复位是最好的减压方式,如有可能应该尽量达到解剖复位[1];(2)如果部分复位已经达到了减压的目的,而继续复位有困难,可将寰枢椎融合到部分复位状态;(3)如果部分复位后依然有脊髓压迫症状,那么就应该通过松解来进行复位,以达到减压目的;(4)松解依然不能复位者,就没有必要继续强行复位,应改为减压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压迫症状 减压手术 脱位 减压方式 临床症状 解剖复位 目标与策略 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庆达 贺宝荣 +5 位作者 刘团江 杨俊松 郑博隆 昌震 黄云飞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9,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52例脊柱结...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延长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152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LOS是否超过整体研究队列第75%分位的术后LOS分为LOS延长组(PLOS组)和LOS正常组(NLOS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截瘫、抗凝史、结核耐药、术前抗结核时间、输血、手术部位、手术入路、融合椎体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IBL)、术后并发症、输血费用、住院费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白蛋白(albumin,ALB)、血常规、凝血功能等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套索(Lasso)回归,选择与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显著相关的危险因素;随后将筛选出来的危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依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绘制列线图对模型进行可视化,以此来预测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的风险概率。使用自举法(Bootstrap)进行模型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验证该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以及临床适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152例患者中位LOS为10d,75%LOS为14d,PLOS组96例,NLOS组5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抗凝史、结核耐药、术前抗结核时间、手术部位、手术入路、手术时间、IBL、术后并发症、CRP、ESR、术前ALB、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截瘫、输血、融合椎体数目、输血费用、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患者手术时间、IBL、术前Hb、术前ALB,按ROC的约登指数为分割点,手术时间临界值为198(min)、IBL临界值为1000(mL)、术前Hb临界值为118(g/L)、术前ALB临界值为38.8(g/L)。筛选出与脊柱结核术后LOS延长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女性、输血、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术前Hb<118g/L和术前ALB<38.8g/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是脊柱结核患者术后LOS延长的危险因素(P<0.05)。构建Logistic回归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列线图中的预测因子包括女性、融合椎体数目、手术时间和IBL。进行1000次Bootstrap自助抽样以完成模型内部验证,C指数值为0.882,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4(95%CI:0.782~0.985)。校准曲线显示模型的表观曲线与偏差校正后的曲线拟合良好。DCA曲线显示在0.2~0.9的阈值区间具有最大临床效益。结论:女性、融合椎体数目≥3、手术时间≥198min和IBL≥1000ml是脊柱结核患者行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LOS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所绘制的连线图可以帮助医生做出临床决策并优化围术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脊柱融合术 住院时间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机器学习和分子对接方法筛选新型的BTK抑制剂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丽丽 汪子肖 +2 位作者 陈琴 孙耀 董海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9445-9455,共11页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在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抑制BTK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为了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虚拟筛选方法,以识别潜在的BTK抑制剂。首先,...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在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抑制BTK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有效策略。为了开发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虚拟筛选方法,以识别潜在的BTK抑制剂。首先,通过收集了一个由3499个活性BTK抑制剂和7927个非活性化合物组成的数据集,并使用3种分子描述符和6个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18个分类模型和2种集成分类模型。模型性能评估显示,基于直径为4的扩展连接指纹(extended-connectivity fingerprint with diameter 4,ECFP4)描述符和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构建的集成模型更加准确可靠。接着,利用最佳集成模型从ZINC数据库中的5×10^(6)个分子中筛选出93个潜在的新型的BTK抑制剂,通过分子对接进一步分析它们与BTK蛋白晶体的结合模式。最终筛选出6个具有高亲和力的BTK抑制剂,它们能与活性口袋中的关键的氨基酸残基Thr474、Glu475、Met477、Cys481和Asp539等形成稳定的氢键相互作用。预测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 and toxicity,ADMET)参数表明这些候选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安全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进一步说明了这些化合物能与BTK蛋白稳定结合,有望成为开发新型BTK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BTK抑制剂 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分子描述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3G34W、p63及SATB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联合应用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张楠 吕茉琦 +5 位作者 同志超 李海燕 王丹 杨文义 李晓菊 周党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1-469,共9页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 目的探讨H3.3G34W、p63及SATB2在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应用对GCTB的诊断作用和价值。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病理科2020年至2022年诊断的54例GCTB、83例非骨巨细胞瘤(non-giant cell tumor of bone,NGCTB)(包含14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软骨母细胞瘤和5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的样本和病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H3.3G34W、p63及SATB2的表达情况。通过χ^(2)检验判断H3.3G34W、p63及SATB2的阳性率在各组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包括H3.3G34W、p63及SATB2的联合诊断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H3.3G34W、p63及SATB2在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1.5%、90.7%、92.6%;在NGCTB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4%、28.9%、62.7%。与NGCTB组相比,GCTB组患者年龄显著较大[(41.222±14.849)vs.(16.566±9.439);P<0.001],女性比男性患病率更高(51.9%vs.48.1%,P<0.001)。与NGCTB组相比,GCTB组中H3.3G34W(81.5%vs.2.4%,P<0.001);p63(90.7%vs.28.9%,P<0.001)和SATB2(92.6%vs.62.7%,P<0.001)的阳性率更高。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单因素预测模型,同时行ROC曲线分析,表明年龄(AUC=92.9%,P<0.001)、性别(AUC=64.5%,P=0.004)、H3.3G34W阳性率(AUC=89.5%,P<0.001)、p63阳性率(AUC=80.9%,P<0.001)、SATB2阳性率(AUC=65.0%,P=0.003)是GCTB诊断的独立预测因素。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混合预测模型,并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混合模型展现出比单因素模型更好的预测价值(AUC=98.4%,P<0.001)。结论H3.3G34W、p63及SATB2是有效诊断GCTB的分子标记物,且三者联合应用更能提高GCTB的诊断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GCTB)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H3.3G34W P63 SAT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郑康 王文涛 +5 位作者 刘正沛 张吉涛 樊勇 张振兴 单乐群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43-1250,共8页
目的:探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联合复合式冷热消融及椎体成形术[... 目的:探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3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4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其中20例患者采用椎板减压联合复合式冷热消融及椎体成形术[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年龄16~72岁(51.5±14.4岁);胸椎7例,腰椎13例];25例患者采用全椎体切除术(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TES)[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6~72岁(53.7±13.8岁);胸椎11例,腰椎1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转移部位、原发肿瘤部位、硬膜外脊髓压迫(epidural spinal cord compression,ESCC)评分、脊柱肿瘤不稳定评分系统(spine instability neoplastic system,SINS)评分、Tomita评分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接受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的时间,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3d、1个月、6个月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的骨转移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bone metastases module,QLQ-BM22)评分和Frankel分级分别对患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得分情况及脊髓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随访患者局部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手术时间(122.5±22.0min)和术中出血量(225.0±58.3mL)显著性少于对照组(217.6±17.4min和1064.0±131.1mL)(P<0.05)。两组患者术后3d、1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及QLQ-BM22评分均显著性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3d、1个月时的VAS评分、QLQ-BM2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及QLQ-BM22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接受进一步放化疗或者靶向治疗的时间为5.10±1.17d,对照组为10.84±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局部肿瘤进展率为10%(2/20),对照组为12%(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冷热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能够早期达到传统TES手术疗效,同时减少了手术创伤及术后治疗中断或延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瘤 复合式冷热消融 椎体成形术 全椎体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伴高级别转化1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宇慧 吴建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1-222,共2页
患者女性,58岁,左侧腰腹部疼痛。体检发现左侧腹膜后肿瘤,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CT示胸12-腰3椎体水平左侧前方腹腔内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影,大小10.1 cm×6.6 cm,增强扫描示不规则强化,侵犯... 患者女性,58岁,左侧腰腹部疼痛。体检发现左侧腹膜后肿瘤,无尿频、尿急、尿痛、肉眼血尿等症状。CT示胸12-腰3椎体水平左侧前方腹腔内见一不规则低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可见钙化影,大小10.1 cm×6.6 cm,增强扫描示不规则强化,侵犯左侧肾门、胰腺体尾部、左侧肾动静脉,紧邻左侧肾和腹主动脉;腹膜后淋巴结增大,邻近肠系膜上动脉受压,左侧肾上腺显示不清。双侧肾上腺与周围结构分界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高级别转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低分化滑膜肉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17
作者 高宇慧 刘一雄 +3 位作者 余璐 徐婉妮 王映梅 吴建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9-872,共4页
目的 探讨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低分化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SS)的临床病理特征,掌握与尤因肉瘤(Ewing’ sarcoma, ES)及其他相似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FISH及二代测... 目的 探讨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低分化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SS)的临床病理特征,掌握与尤因肉瘤(Ewing’ sarcoma, ES)及其他相似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4例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FISH及二代测序(NG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23~52岁,肿瘤最大径3.5~9.8 cm;其中2例肿瘤位于右大腿,1例发生于右肘部,1例位于右腹股沟。镜下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界限不清,细胞密度高,由大小相对一致的小蓝圆细胞构成,胞质稀少,核圆形、核仁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CD99、NKX2.2、SS18-SSX均阳性,INI1弱阳性;CD34、CK(AE1/AE3)、EMA、desmin、HMB-45、SMA、FLI-1和CK8/18呈阴性。FISH检测显示SS18基因断裂,同时检测出EWSR1基因异常的红绿分离信号。NGS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病例均存在SS18基因融合,但均未检测到明确EWSR1基因异常。结论 伴EWSR1非典型信号的SS组织学表现为大小一致的小蓝圆细胞,异型性大,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特征性免疫表型为SS18-SSX、CD99、NKX2.2阳性,INI1弱阳性,分子遗传学特征为EWSR1出现非典型的红绿分离信号,且均未检测到SMARCB1(INI1)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肉瘤 尤因肉瘤 SS18 CD99 INI1 EWSR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18
作者 乔欢欢 闫康 +2 位作者 高翔成 都金鹏 廖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6-742,共7页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TLVCF)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 目的:探讨肌少症对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thoracolumbar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TLVCF)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PVA治疗的270例OTLVCF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09例,女性161例;骨折椎体:T1037例,T1152例,T1268例,L172例,L241例。依据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European Working Group on Sarcopenia in Older People,EWGSOP)的诊断标准,以男性优势手握力<28.0kg且L3水平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45.4cm2/m2、女性优势手握力<18.0kg且L3水平SMI<34.4cm2/m2作为诊断阈值,将患者分为肌少症组(52例)和非肌少症组(218例)。收集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分数、骨折节段、握力和骨骼肌指数)、手术资料(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术中透视次数)和并发症(骨水泥渗漏、伤椎再骨折、邻椎再骨折和远端椎体再骨折)发生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d、1个月、6个月、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两组患者性别、身高、体重、手术方法、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术中透视次数以及术前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少症组患者年龄较非肌少症组大(80.3±7.9岁vs 75.7±6.8岁,P<0.05),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较非肌少症组小(24.4±2.2kg/m2 vs 26.2±2.4kg/m2,P<0.05);两组术后1d、1个月、6个月、1年时的VAS评分及ODI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肌少症组患者术后1d、1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非肌少症组(P<0.05)。两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9.65%vs 7.34%,P>0.05),肌少症组患者术后1年内伤椎、邻椎和远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显著性高于非肌少症组(9.62%vs 2.75%、13.46%vs 5.05%、11.54%vs 4.13%及33.61%vs 11.93%,P<0.05)。结论:肌少症OTLVCF患者行PVA的临床疗效较非肌少症患者差,1年内椎体再骨折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强化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不佳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80
19
作者 杨俊松 陈浩 +8 位作者 刘鹏 刘团江 赵元廷 邹鹏 张正平 贺宝荣 闫亮 拓源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2,共8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thoracolumbar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TOVCF)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就诊并行PVP治疗的1974例TOVCF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及影像学资料、患者合并症等相关信息,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1年时的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将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4分视为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将其归为疼痛缓解不佳组,并从疼痛缓解满意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相同例数有术后1个月胸腰椎MRI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1974例TOVCF患者中,共有81例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均>4分,占患者总数的4.1%。疼痛缓解不佳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纳入的各项观察指标中,两组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椎体数、骨水泥分布情况、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术前或术后1个月胸腰筋膜损伤的发生率及抑郁症人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BMD低(OR=3.475,P=0.025)、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OR=3.952,P=0.003)、骨折椎体数多(OR=3.640,P<0.0001)、骨水泥分布不佳(OR=3.216,P=0.016)、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OR=0.081,P<0.0001)、合并抑郁症(OR=3.616,P=0.014)是PVP术后腰背部疼痛缓解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BMD、术前或术后1个月存在胸腰筋膜损伤、多椎体骨折、单椎体骨水泥注入量不足及分布不佳、合并抑郁症是TOVCF患者行PVP治疗后临床疗效不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腰背部疼痛 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治疗进展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杨俊松 郝定均 +7 位作者 刘团江 刘鹏 贺宝荣 闫亮 许晓舟 拓源 薛鹏 李广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3,共6页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Sekhon等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 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是一种由于外伤、肿瘤、血肿及感染等原因所致急性脊髓受压,出现肢体感觉障碍及运动功能受损的临床常见疾病。Sekhon等指出全球范围内每百万人中每年新增ASCI的患者为14~40例。ASCI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Krueger等目指出在加拿大每年与脊髓损伤相关的财政支出就高达26.7亿加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早期手术 神经节苷脂 脊髓切开术 脊髓电刺激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