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11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金融化、金融干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研究
1
作者 朱函语 崔建军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9-75,共7页
本文研究了经济金融化、金融干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经济金融化能否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取决于其是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过度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当... 本文研究了经济金融化、金融干预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通过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检验发现:经济金融化能否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取决于其是否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协调,过度经济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负面影响。当经济金融化处于中低水平时,金融干预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而经济金融化过度时,适当的金融干预有助于消减市场失灵,引导金融资源向实体经济流动。分区域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契合度较低、经济金融化负面影响较为突显,且在金融治理中的灵活性与精准性稍显不足。因此,应警惕过度金融化对实体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冲击与风险,通过结构优化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增强各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金融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金融化 金融干预 实体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济金融化与企业影子银行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蓓 金健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102,共16页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是否一成不变?考虑到2008年后快速发展的经济金融化,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子银行的影响是否一成不变?考虑到2008年后快速发展的经济金融化,本文基于2000—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非金融企业的财务数据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第一,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抑制企业影子银行;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促进企业影子银行。这种阶段性差异形成的原因在于经济过度金融化造成了企业影子银行与实体经营活动之间关系的转变,并主要通过运营资产传导。第二,经济金融化程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其强化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影子银行的差异性影响。第三,经济过度金融化形成后,具备融资优势或处于经营弱势的企业更易从事影子银行活动,且两者对于企业影子银行的扩张效应具有叠加影响。本文对于从根本上解决影子银行风险问题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经济过度金融化 企业影子银行 融资优势 经营弱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香菊 谢瑾惠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新技术进一步应用,银发经济需求呈现出新的趋势,银发经济迎来更大发展。立足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我国已提出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目标,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税收对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化、新技术进一步应用,银发经济需求呈现出新的趋势,银发经济迎来更大发展。立足人口老龄化新形势,我国已提出发展银发经济的战略目标,而作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税收对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我国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体系初具框架,在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较小、缺乏对养老服务配套产品的税收激励、居家养老的税制针对性不强、创新社区养老服务的税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基于此,我国应借鉴国外发展银发经济的先进经验,聚焦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税收优惠政策覆盖范围、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业协调配套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居家养老的税收扶持、增强社区养老服务的税收优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 高质量发展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发展的可持续性机制研究
4
作者 姚芳 赵锴 夏俊馨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50,共15页
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和协同转型是加快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实现途径。虽然国家已形成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的顶层政策设计,但是不同地区在具体落实层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尚不完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57个地... 数字化与绿色化深度融合和协同转型是加快中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实现途径。虽然国家已形成协同推进“美丽中国”和“数字中国”的顶层政策设计,但是不同地区在具体落实层面的扶持和激励政策尚不完善。基于2011—2019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考察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及门槛效应,旨在为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布局“双化”协同政策,梳理重点领域实施路径,最终形成可持续性机制提供实证参考。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发展效率,邻近变量、工具变量及滞后一阶控制变量检验均支持该结论;绿色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存在双门槛效应,跨越门槛值后促进作用递减;以经济发展水平、企业邻近水平为门槛的单门槛效应显著,在地理、社会、制度与认知邻近水平达到一定门槛后,数字经济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大数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丰富邻近维度并强化多要素耦合,出台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协同支持政策,强化理念普及与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发展效率 绿色技术创新 邻近理论 门槛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户增收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陕西省9市18县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红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9市18县(区)365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是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目标。基于陕西省9市18县(区)3658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县域,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特别是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方面,影响尤为显著。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后发现,缓解家庭金融约束、促进信息对称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户增收的主要途径。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参与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家庭收入的正向影响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户增收 信息获取 农业经营规模 信贷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发展协同的最优碳减排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泓汛 杨竞男 高金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6,共14页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跨地区—行业—时间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可探索具有区域和行业特征... 如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是当下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跨地区—行业—时间的三维面板数据,利用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可探索具有区域和行业特征的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协同的最优碳减排路径。结果表明,在各地区各行业最优减排路径下,中国完全有能力于2030年和2060年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从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双重视角,验证了最优减排路径支持双赢发展的波特假说。此外,分地区和分行业的最优减排路径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制定差异化减排方案,完善系统性长效减排机制,以提高协同治理下的全局性碳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经济发展 减排路径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
7
作者 石建文 杨秀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9,共12页
运用IPCC方法测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 运用IPCC方法测算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牧业减排固碳水平,构建指标体系测算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应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农业减排固碳水平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保持平稳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区域整体减排固碳能力较好;(2)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态势,各地级市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部差异较大;(3)整体而言,减排固碳和经济增长水平对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经济关联,农业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正面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环境规制、人口规模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影响主要受到地区间的经济关联,城镇化水平负向抑制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源于区域间的地理位置;(4)分地区而言,减排固碳对黄河流域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及程度均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排固碳 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杜宾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不确定性、资产效应与居民消费
8
作者 李一帆 于海东 李成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8,共18页
构建包含经济不确定性的居民最优消费决策数理模型,推导出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的资产效应机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设立省际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看,经济不确定性通过资产效应机制降低了居民消... 构建包含经济不确定性的居民最优消费决策数理模型,推导出经济不确定性影响居民消费的资产效应机制,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设立省际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上看,经济不确定性通过资产效应机制降低了居民消费支出。经济不确定性上升引发市场系统性风险上升,提高了居民资产的风险溢价,迫使资产价值缩水,降低了居民对风险资产市场的投资意愿和参与程度,导致资产性收入下降,最终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上看,经济不确定性主要通过降低房产价值和资产性收入的路径抑制消费支出,其中承担房贷的居民受经济不确定性的负向影响更明显,消费缩减程度更大。由于国内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不均衡,金融产品对家庭消费的资产效应相对较弱,经济不确定性难以通过股票等金融资产价值和金融市场参与度影响消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不确定性 资产效应 居民消费 资产性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周期视角下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西部地区为例
9
作者 李梦丹 赵春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84,共16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依然突出,如何增强区域协同能力,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亟待...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健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当前西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依然突出,如何增强区域协同能力,强化区域经济联系,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协同发展理念,以经济周期协同性为切入点,利用西部地区2006—2020年省域混频数据对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影响因素,对区域内部协同发展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6—2009年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指数呈现“缓降急增”态势,之后指数波动幅度明显减缓,呈现“缓起缓落”态势。西北与西南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出现明显分化,西北地区协同发展程度略高于西南地区。同时,川渝地区作为重要增长极与贵州、西藏协同发展程度较低,说明其对欠发达地区辐射能力有限。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干预程度、产业结构相似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都会对区域协同发展造成影响,其中政府干预程度和产业结构相似程度是核心影响因素,表明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干预程度越相似,产业结构差别越大,越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建议:一是要推动区域内循环,应对外部冲击;二是树立协同发展观念,破除行政壁垒;三是要实施差别化产业结构,消除同质竞争;四是要优化交通设施布局,谨防虹吸效应。文章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上,文章构建经济周期协同性指数,为解释区域协同发展变化趋势提供了新的视角,考察西部地区协同发展动态变化过程;研究方法上,文章采用的马尔科夫混频动态因子模型突破了传统计量经济模型必须采用同频数据限制,既利用了月度数据及时刻画经济运行态势,又兼顾经济周期监测中GDP这一重要季度数据指标,更好地反映区域协同发展整体动态演化特征;研究内容上,在测度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讨论西部地区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用来判断影响西部地区协同发展的核心因素,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防止内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和重要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经济周期 马尔科夫区制模型 混频数据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如何动态赋能中国农业绿色创新?
10
作者 赵泽月 崔建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7-135,共9页
科学识别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对现阶段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技术,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创新的异质动态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诱发了农业绿色创新,其对... 科学识别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对现阶段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运用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门槛计量技术,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农业绿色创新的异质动态影响。结果显示,绿色金融诱发了农业绿色创新,其对农业绿色创新的赋能效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正向“先增大、后减小”的倒“U”型演变规律。进一步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发展的农业绿色创新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动态调节机制,即能源消费结构、环保投资、经济增长目标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调节下均表现为正向倒“U”型动态特征,环境规制强度和数字基础设施调节下则分别存在倒“U”型和“U”型演变规律。基于此,当前应加快绿色金融与农业绿色创新的融合发展,并实施动态化、差异化的绿色金融策略,以最大限度地释放绿色金融赋能农业绿色创新的溢出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绿色创新 动态影响 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72
11
作者 何建奎 江通 王稳利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8-81,共4页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 “绿色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发展“绿色金融”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经济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进步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的“绿色金融”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却相对落后。因此,现阶段我们应首先营造全社会的绿色文化,加强全社会对绿色价值的认同,增强环境责任感;其次,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具体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中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通基础设施的区域经济效应与影响机制研究——来自郑西高铁沿线的证据 被引量:49
12
作者 刘志红 王利辉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46,共15页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 本文将郑西高铁作为一项自然实验,选取1995年至2015年市级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项目评估中的合成控制法,构造处理组的"反事实"状态,分析郑西高铁对沿线区域的经济效应。研究表明:(1)合成控制法能够很好地拟合郑西高铁修建前西安、渭南、三门峡与洛阳的经济增长路径;(2)郑西高铁的经济效应存在1至2年的滞后期,虽伴随小幅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状态;(3)郑西高铁对四市的平均效应分别为0.083、0.115、0.116及0.111,人均产出分别增长了0.97%、1.37%、0.91%及1.23%;(4)采用安慰剂试验、排序检验及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其中双重差分法所得四市平均处理效应分别为0.091、0.141、0.104、0.159,这与合成控制法结果较为接近;(5)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郑西高铁能够提高沿线区域的可达性及经济联系强度,河南各市与西安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幅较大,而陕西边界各市与郑州的经济联系强度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经济效应 合成控制法 可达性 经济联系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中介发展、政府干预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我国转轨经济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0
13
作者 孙婷 温军 秦建群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75-79,共5页
以我国制造业375家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区域金融中介发展、政府干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干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政府干预... 以我国制造业375家企业2005-2007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区域金融中介发展、政府干预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政府干预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负效应;政府干预越强,金融中介与企业技术创新间的相关性越弱,较强的政府干预会削弱金融中介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基于结论,就如何提升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提出了相应的金融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企业技术创新 政府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两部门模型的中国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钊 李国平 王舒健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40,共9页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的研究侧重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关联机制,通过两部门模型揭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方式:外部性和边际生产力差异。中国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M2为测度指标... 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的研究侧重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关联机制,通过两部门模型揭示金融发展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方式:外部性和边际生产力差异。中国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以M2为测度指标的金融发展与经济长期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并且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两部门模型 中国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李思霖 魏修建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59,共5页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 本文从城市、省份、区域三个层面对我国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金融集聚的空间特性十分显著,金融资源会加速向中心城市、金融中心或沿海省份、东部地区集聚;在不同省份,经济增长与金融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相邻省份之间存在空间依赖性;不同区域间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集聚程度高的地区能够对周边区域形成较强的辐射和带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存在的空间依赖性会引发两极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经济增长 空间相关性 区位熵指数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运输化理论的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张丛 彭辉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9-64,共6页
运输化理论将经济发展中的运输化过程分为前运输化、运输化和后运输化三个阶段,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以运输需求为耦合的交链点,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为能量传送的影响机制,在运输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弱需求与弱支持... 运输化理论将经济发展中的运输化过程分为前运输化、运输化和后运输化三个阶段,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以运输需求为耦合的交链点,以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为能量传送的影响机制,在运输化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呈现出弱需求与弱支持、强需求与支持、相对弱需求与优化支持的阶段特征。以相关数据进行的量化实例分析一方面支持了区域交通运输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特征,另一方面启示区域交通运输在发展后期应着重准备应对完整运输化和后运输化阶段的不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经济 运输化理论 运输化过程 区域交通运输 弹性分析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被引量:32
17
作者 陈华 沈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5,共8页
2021年年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随着世界政治与经济发生新的变革,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导致全球经济回落,而数字经济则成... 2021年年末,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绿色金融”和“数字经济”成为未来发展的两大主要方向,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随着世界政治与经济发生新的变革,加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导致全球经济回落,而数字经济则成为改变世界各国经济形势、推动经济复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基于此,在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绿色金融与数字经济发展、关系和融合现状,最后提出加强政府宏观层面政策扶持,提升金融行业产品创新,加强和完善监管部门的监管,培养“数字+金融”复合型人才等我国当前绿色金融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数字金融 融合现状 新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杠杆波动与中国经济波动——来自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建銮 赵春艳 南士敬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0,124,共10页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金融杠杆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杠杆波动会直接引发经...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1—2015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金融杠杆波动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1)金融杠杆波动和经济波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杠杆波动会直接引发经济的同向波动;(2)受到投资冲击的调节作用,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波动产生了负向影响;(3)金融杠杆波动对经济波动的正向直接效应要远大于其通过投资的传导作用产生的负向间接效应,整体来看,它对经济波动的总体效应为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杠杆波动 经济波动 投资冲击 系统GMM HP滤波 动态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宋艳伟 李恒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3-76,共4页
本文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我国各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层次递进的分析。
关键词 地区经济增长 地区金融发展 因果关系 向量自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中国东、中、西部六省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韩俊才 何友玉 张振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8-81,共4页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分别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上海、广东等六省市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差距可部分解释经济增长的差距;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的关系在上海、广东及东部地区表现为正相关,而在中西部地区却表现为不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金融深化 金融市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