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脾脏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1
作者 梁肖 董彩霞 +7 位作者 李国栋 尚琪 秦博文 万丹 王茜 李路 陈欣 李宗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48-1555,共8页
目的探讨脾脏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脾脏体积与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个体,包括90例NAFLD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采... 目的探讨脾脏体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究脾脏体积与NAFLD的因果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个体,包括90例NAFLD患者和47例健康对照者。采用两阶段由粗到细的图像分割方法,通过构建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对脾脏进行三维重建。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或Spearman秩相关分析脾脏体积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此外,进一步采用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探讨脾脏体积与NAFLD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逆方差加权法(IVW)为MR主要研究方法。结果NAFLD患者脾脏体积显著大于健康对照者[(272.93±104.16)cm^(3)vs(204.37±81.20)cm^(3),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NAFLD患者脾脏体积与肝脂肪变性指数(HIS)(rs=0.422,P<0.001)和GGT(rs=0.211,P=0.047)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脾脏体积是NAFL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1,95%CI:1.00~1.02,P=0.049);IVW结果显示,脾脏体积与NAFLD存在因果关系(OR=1.16,95%CI:1.05~1.28,P=0.005)。结论脾脏体积增大可能是NAFLD发生、发展的一个危险因素,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体积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成像 三维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IVIM-DWI参数预测外周带和移行带前列腺癌危险度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车志文 仲津漫 +2 位作者 尚阿利 魏泽华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4-279,共6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DWI)量化参数在预测不同解剖分区起源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经穿刺活检或根治...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 imaging,IVIM-DWI)量化参数在预测不同解剖分区起源前列腺癌(PCa)临床病理特征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本院经穿刺活检或根治术后病理证实为PCa患者47例(移行区PCa 20例,外周区PCa 2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pMRI+IVIM-DWI检查),根据国际泌尿系统病理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的PCa危险度分级,将患者分为高危组(ISUP≥3级)和低危组(ISUP≤2级)。比较移行区组和外周区组PCa危险度差异,进一步评估高低危组之间年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PSA)、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伪扩散系数(pseudo diffusion coefficient,D^(*))、灌注分数(perfusion fraction,F)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差异;以PCa危险度为因变量,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Ca高低危险度发生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PSA、D平均值(D_(mean))、解剖分区及tPSA+D_(mean)+解剖分区联合模型诊断PCa危险度的效能。结果外周区PCa组的危险度高于移行区PCa组(P=0.01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a高危组的tPSA水平高于低危组(OR=1.026,95%CI:1.004~1.049,P=0.014)、D_(mean)值低于低危组(OR=0.993,95%CI:0.987~0.999,P=0.034),高危组PCa更多分布在外周区(OR=5.250,95%CI:1.468~18.772,P=0.023)。联合模型(AUC=0.887,95%CI:0.787~0.987)的诊断效能高于tPSA、D_(mean)、解剖分区单独进行诊断的效能(P=0.001、0.043、0.003)。结论外周区PCa的危险度高于移行区PCa;tPSA、解剖分区联合D值预测PCa危险度效能最高,有望为PCa临床诊疗的精准化、个性化方案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数磁共振成像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 前列腺癌 外周带 移行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朵朵 仲津漫 +1 位作者 李晓会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3-437,共5页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22例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3岁;2例有家族史;22例中有3例症状不清,其余19例除1例以面部...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2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结果22例中,男性12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7.3岁;2例有家族史;22例中有3例症状不清,其余19例除1例以面部皮疹2年就诊外,均以发作性癫痫就诊且其中4例伴智力低下;22例均有特征性室管膜下结节,其中21例并双侧大脑半球多发异常改变;12例伴皮肤表现异常,2例伴有面部皮质腺瘤,1例伴右侧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例伴双侧室管膜瘤,1例伴Dandy-Wallker畸形,1例伴右侧重复肾,2例伴右肾错构瘤,1例伴双肾多发结节,1例伴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2例伴心脏横纹肌肉瘤,1例伴肝多发错构瘤,2例伴多发骨质硬化改变。结论结节性硬化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伴多器官受累并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熟悉各系统病变的特征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更加简明和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行带与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与预后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仲津漫 丁健科 +1 位作者 车志文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8-992,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区带起源的前列腺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评估根治术后各区带起源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据癌灶所在区带分为... 目的 分析不同区带起源的前列腺癌的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评估根治术后各区带起源前列腺癌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2月至2021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穿刺活检及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灶性前列腺癌患者,据癌灶所在区带分为外周带前列腺癌组和移行带前列腺癌组,术后定期随访。采用非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分别比较两组间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水平、肿瘤体积、Gleason评分、阳性穿刺条数单侧性比率、阳性穿刺条数百分比、临床/病理分期、精囊腺侵犯率、淋巴结转移率、手术切缘阳性率等临床病理特征;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两组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对数秩检验比较两组间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的差异。结果 纳入符合条件的273例前列腺癌患者,其中外周带前列腺癌176例,移行带前列腺癌97例。移行带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外周带组(P=0.002),术前血清PSA水平亦显著高于外周带组(P=0.047),但前者的阳性穿刺条数百分比、精囊侵犯率均低于后者(P=0.028、0.047)。两组患者的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3)。结论 与外周带前列腺癌相比,尽管移行带前列腺癌瘤灶较大、血清PSA水平较高,但无生化复发生存率与前者类似,移行带前列腺癌较外周带前列腺癌的侵袭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行带前列腺癌 外周带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无生化复发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腰背痛患者的大脑灰质异常: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毛翠平 杨全新 +4 位作者 唐鉴 杨花娟 白芝兰 张秋娟 Zahid Nadeem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磁共振扫描,获得高分辨T1结构像数据并用FMRIB软件库中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获得疼痛组和健康组之间... 目的探讨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选择3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行3.0T磁共振扫描,获得高分辨T1结构像数据并用FMRIB软件库中的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获得疼痛组和健康组之间大脑灰质的形态学差异信息。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相比较,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皮层多个脑区灰质体积减少,包括双侧额上回、右侧额极、左侧岛叶、左侧颞下回及左侧颞中回(P<0.05,TFCE校正后);皮层下多个灰质核团体积增加,包括左侧丘脑、双侧壳核、双侧伏隔核、右侧尾状核(P<0.05,TFCE校正后)。结论慢性腰背痛患者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灰质存在不同的改变模式,这种变化可能与大脑对慢性疼痛的适应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腰背痛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 灰质 萎缩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梓娴 张莉 +3 位作者 南江 庄辛 郭顺林 雷军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CMD是发生左心室不良重构、收缩功能障碍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因此准确评估CMD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在...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CMD是发生左心室不良重构、收缩功能障碍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因此准确评估CMD对肥厚型心肌病的危险分层、治疗决策制订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心脏磁共振在CMD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心脏磁共振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原因肾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晓东 刘强 彭玉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441-445,共5页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原因肾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21年11月不同原因引起肾出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行肾动脉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造影表现、介入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31例临... 目的:探讨肾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原因肾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6月—2021年11月不同原因引起肾出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行肾动脉栓塞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造影表现、介入治疗方案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31例临床诊断肾出血的患者中医源性创伤共15例,包括肾部分切除术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5例,肾穿刺活检术2例;肾挫裂伤共8例,包括刀刺伤2例,撞击伤6例;自发性肾出血(Wunderlich综合征)共8例,包括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肾细胞癌1例,不明原因2例。术中造影有阳性征象者22例,其中表现为单纯假性动脉瘤4例,单纯造影剂外溢4例,造影剂外溢合并假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5例;血管管壁不规则、截断5例;造影阴性者4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造影表现为肾段动脉及分支增粗、紊乱、扭曲、局部瘤样扩张。31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肾动脉栓塞术,技术成功率100%。所有患者术后肾脏活动性出血均停止,肉眼血尿、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趋势均消失,止血成功率100%(31/31),临床有效率96.8%(30/3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明显肾功能损伤。结论: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肾出血患者,肾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出血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USP9x表达增强食管癌Ec9706-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晋瑞 金迎迎 +6 位作者 王敏聪 惠文涛 李毅 李芳 贾辉 潘继元 马红兵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86-493,共8页
背景与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放射抗拒相关。研究发现,USP9x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但其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作用尚未见报道... 背景与目的: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9x,USP9x)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细胞的放射抗拒相关。研究发现,USP9x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但其食管癌细胞放射抗拒作用尚未见报道。探究USP9x对放射抗拒食管癌Ec9706-R细胞放射敏感性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首先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放射线照射后Ec9706-R细胞及其亲本细胞Ec-9706中USP9x和抗髓样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然后将Ec9706-R细胞随机分成3组:放射(irradiation,IR)组、IR+对照siRNA组(IR+si-NC组,转染Control siRNA)和IR+USP9x siRNA组(IR+si-USP9x组,转染USP9x siRNA),各组细胞均使用一定量的6 MV-X射线照射。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剂量(0、2、4、6和8 Gy)6 MV-X射线照射下各组细胞的活力。Transwell、流式细胞术、RTF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细胞在6 Gy照射下的细胞迁移、凋亡、Mcl-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损伤修复相关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ene 1,ERCC1)蛋白水平。结果:放射后Ec9706-R和Ec-9706细胞中USP9x和Mcl-1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均增加,Ec9706-R细胞尤为显著(P<0.05)。与IR组相比,IR+si-USP9x组中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目、PCNA、ERCC1和Mcl-1的表达均降低,细胞凋亡增加(P<0.05)。但是与IR组相比,IR+si-NC组中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抑制USP9x表达能够增强放射抗拒食管癌Ec9706-R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可能是通过下调Mcl-1的表达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9x 放射抗拒食管癌细胞 放射敏感性 抗髓样细胞白血病-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晋瑞 李嫚 +1 位作者 雷喆 金迎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成骨细胞骨形成中的负向调节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系,以10μg/L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或TGF-β1处理细胞6、12、24 h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硬骨素(SOST)和TGF-...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成骨细胞骨形成中的负向调节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离体培养MC3T3-E1小鼠成骨细胞系,以10μg/L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或TGF-β1处理细胞6、12、24 h后,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硬骨素(SOST)和TGF-β受体ALK5 mRNA表达变化;取对数生长期的MC3T3-E1细胞进行ALK5-siRNA转染,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ALK5-siRNA转染对TGF-β1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SOST 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在10μg/L浓度的TGF-β1诱导下,MC3T3-E1细胞中SOST和ALK5 mRNA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表达水平均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上调(P<0.05)。沉默ALK5可部分抑制TGF-β1诱导的SOST mRNA和Smad2/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TGF-β1可通过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上调SOST表达,从而抑制成骨细胞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2/3 硬骨素 成骨细胞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向颖 于德新 +2 位作者 秦幸茹 李晓会 张秋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92-49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9日收治的11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表现。其...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1月24日至2020年2月9日收治的11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胸部CT表现。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17~64岁,平均(42.27±15.67)岁。结果11例确诊患者临床分型以普通型居多,重型1例,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实验室检查显示,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胸部CT表现为病变累及双侧肺叶(7例)、中上叶(5例)、多分布在下叶及胸膜下(11例)、邻近胸膜可有局限性增厚(7例)。无论是病变初期还是病变进展过程中,磨玻璃样密度(GGO)均为最常见的表现,病灶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铺路石征及周边晕征。病灶进展期的GGO可合并肺节段性实变。11例患者均未出现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可结合患者胸部CT影像学表现和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的特征,作为COVID-19核酸检测前的重要筛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磨玻璃样密度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患者胸部CT表现及动态演变 被引量:8
11
作者 向颖 杨全新 +3 位作者 孙泓泓 秦幸茹 李晓会 张秋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从发病到治愈的胸部CT表现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6例患者从入院到治愈出院进行胸部CT检查共计30次,以发病到治愈的时间及发病到每次CT检... 目的明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从发病到治愈的胸部CT表现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表现。6例患者从入院到治愈出院进行胸部CT检查共计30次,以发病到治愈的时间及发病到每次CT检查的时间,将胸部CT检查分为4期,一期:0~4 d;二期:5~9 d;三期10~14 d;四期:>14 d。同时采用半定量评分法对CT各期肺叶病变累及程度进行CT评分。比较各期胸部CT征象及CT上肺损伤程度的差别。结果病程早期(一期),病变多呈胸膜下分布的磨玻璃密度,CT评分最低(4.00±0.40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变密度逐渐升高呈混合密度(铺路石样改变)并出现实变(二期),CT评分达到峰值(7.38±3.34分),一期与二期C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期实变范围扩大,病变内出现索条灶,CT评分为6.86±2.91分;发病14 d后(四期),病变密度以混合型为主,实变范围较前缩小,同时伴有多的索条灶形成,CT评分为6.21±1.56分。三~四期肺损伤CT评分中,下肺叶评分高于中上肺叶(P<0.05)。结论胸部CT检查可以动态观察不同时期病变的分布、密度和范围,反映病变随病程的变化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透析开始前大脑皮层厚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墩 马雪英 +4 位作者 李朋 张盼 麻少辉 张燕 张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目的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认知功能异常相关的灰质皮层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4例血液透析开始前的ESRD患者(患者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表面的... 目的探寻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脑认知功能异常相关的灰质皮层微结构改变及其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4例血液透析开始前的ESRD患者(患者组)和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利用基于表面的形态学(surface based morphology,SBM)分析方法检测2组的大脑灰质皮层厚度差异,在回归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后,对患者组的SBM分析结果进行临床行为认知量表评分及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指标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透析治疗前就已经出现了广泛的大脑皮层厚度减低(P<0.01,FDR校正),主要包括双侧中央后回、双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以及部分额叶、颞叶区域。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组血尿酸水平与右侧楔前叶的皮层厚度呈负相关(r=-0.543,P<0.01),AVL-IR评分与双侧顶下小叶皮层厚度呈正相关(右侧r=0.522,左侧r=0.649,P均<0.01)。结论ESRD患者首次透析前就存在广泛皮层厚度减低,且与整体认知、瞬时记忆功能下降有关;高的血尿酸浓度是首次透析前ESRD患者皮层形态学改变的主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磁共振成像 皮层厚度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患者大脑半球间镜像同伦功能连接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乔 丁墩 +5 位作者 马雪英 李朋 张盼 张燕 张明 麻少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7例ESRD患者(ESRD组)和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MHC)方法,研究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纳入27例ESRD患者(ESRD组)和2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能力进行评分。采集rs-fMRI数据,应用DPABI软件计算ESRD组和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镜像对称体素间的VMH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VMHC值,得到两组间VMHC值有统计学差异的脑区,并对ESRD患者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SRD组双侧中央前回、中央沟盖、中央后回、顶下小叶、颞上回、杏仁核、海马旁回、梭状回、岛叶VMHC值降低(高斯随机场校正,体素P<0.001,簇群P<0.05),ESRD组双侧顶下小叶平均VMHC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r=0.419,P<0.05),其他存在差异脑区的平均VMHC值与MoCA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ESRD患者在静息态下存在多个双侧大脑半球间功能连接降低的脑区,其中双侧顶下小叶可能在其产生认知功能损害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神经网络 终末期肾病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起病型嗜酸性哮喘患者的气道重塑与肺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婷婷 梁志冉 +3 位作者 师美娟 何立宇 金晨望 郭佑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0-734,共5页
目的利用定量CT研究成人起病型嗜酸性哮喘患者的气道参数,并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数字肺”多研究中心健康体检被试及哮喘患者94例,其中正常被试30例,嗜酸性哮喘患者33例(EA组),非嗜酸性哮喘患者31例... 目的利用定量CT研究成人起病型嗜酸性哮喘患者的气道参数,并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数字肺”多研究中心健康体检被试及哮喘患者94例,其中正常被试30例,嗜酸性哮喘患者33例(EA组),非嗜酸性哮喘患者31例(NEA组)。测量并记录右肺上叶尖段(RB1)、左肺上叶尖后段(LB1+2)、右肺下叶后基底段(RB10)、左肺下叶后基底段(LB10)的管腔面积(LA)、支气管壁厚(WT)、支气管壁面积(WA)、壁面积百分比(WA%),及吸气相小于−950 HU像素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IN_(-950))、吸气相平均肺密度(mean lung density of inspiratory,MLDin)和吸气相肺体积(lung volume of inspiratory,V_(in))。利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各支气管参数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EA组、NEA组及正常被试组间支气管参数LA/BSA、WT/√BSA、WA/B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EV1%与IN_(-950)和MLDi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FEV1/FVC与V_(in)、IN_(-950)和MLDin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EOS与IN_(-950)呈正相关(r=0.343,P=0.011),EOS与肺功能指标FEV1%呈负相关(r=−0.343,P=0.015)。结论随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升高,哮喘患者的气道腔狭窄程度逐渐增大,气流受限程度逐渐加重。肺气肿参数IN_(-950)可能是评价EA患者小气道病变较为敏感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定量CT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朵朵 仲津漫 +1 位作者 张博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04-908,共5页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1例经临床确诊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1例中,男15例,女46例,平均年龄45.3岁,病程10 d至12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伴肌无...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1例经临床确诊的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1例中,男15例,女46例,平均年龄45.3岁,病程10 d至12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伴肌无力和或肌痛者57例;皮肤、肌肉受累伴吞咽困难者4例,伴呼吸困难者2例,伴饮水呛咳者2例;18例合并两肺间质病变,1例合并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关节炎,1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症,1例合并肾损害和肝功不全。其中46例皮肌炎患者做了MRI检查,43例有异常表现,肌肉炎性水肿41例,皮下脂肪组织水肿37例,肌筋膜炎40例。结论皮肌炎临床表现复杂,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结合实验室肌酶、自身抗体检查、肌电图及皮肤肌肉活检,为临床提供诊断证据。MRI是诊断皮肌炎和评估其累及范围及进展程度的重要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MRI 肺间质病变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ll-SELEX技术的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细胞核酸适配体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仲津漫 丁健科 +3 位作者 邓蕾 向颖 刘朵朵 杨全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87-692,共6页
目的利用细胞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技术(Cell-SELEX)筛选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方法以人CRPC细胞C4-2基因组作为正筛选细胞,以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基因组作为负筛选细胞进行Cell-SELEX筛选。PCR上... 目的利用细胞指数富集配基的系统进化技术(Cell-SELEX)筛选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方法以人CRPC细胞C4-2基因组作为正筛选细胞,以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LNCap基因组作为负筛选细胞进行Cell-SELEX筛选。PCR上游引物的5’端标记FITC,下游引物的5’端标记生物素,将每一轮次筛选得到的DNA产物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纯化。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磁珠分离法将PCR产物分离后获得的产物用于下一轮次的筛选,用流式细胞仪监测Cell-SELEX筛选进程;将最后一轮次筛选所得的DNA产物行PCR扩增纯化、克隆及测序,预测核酸适配体的二级结构,计算适配体的平衡解离常数。用流式细胞术、细胞免疫荧光及组织免疫荧光检测适配体对CRPC组织细胞的特异性结合。结果随着Cell-SELEX的筛选进程,DNA产物与CRPC细胞的结合率逐渐增加,至第14轮达到最高。DNA结构预测分析显示,核酸适配体CRPC-1和CRPC-2的二级结构主要为茎环结构。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显示,CRPC-1和CRPC-2可特异性靶向CRPC细胞C4-2;组织免疫荧光实验显示,CRPC-1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CRPC组织。结论Cell-SELEX可筛选CRPC细胞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对靶向诊断技术的研发和及时调整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 细胞SELEX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及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媛媛 党珊 +5 位作者 郭炎兵 韩冬 于楠 段海峰 于勇 陈欣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85-1391,共7页
目的:探讨MRI形态学特征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和周围型肺癌(P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4例FOP及36例PLC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观察MR形态学特征(包括毛... 目的:探讨MRI形态学特征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和周围型肺癌(PL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行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34例FOP及36例PLC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观察MR形态学特征(包括毛刺、分叶、空泡、空洞、是否位于肺外带、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并测量病变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析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和位置)、形态学特征及ADC值对FOP与PLC的鉴别诊断价值。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周围型肺癌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绘制列线图,采用Bootstrap 1000次重复抽样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用于评价列线图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价列线图的校准度和临床有效性。结果:共70例患者中,男48例,女22例,中位年龄(61.50±10.86)岁。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病灶位于肺外带、纵隔淋巴结肿大、脓肿形成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毛刺征、纵隔淋巴结肿大及ADC值是预测周围型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OR)分别为46.881(3.881~566.386)、27.772(1.362~566.280)、0.982(0.972~0.991),P均<0.05。根据上述三个变量绘制的列线图经Bootstrap 1000次重复抽样进行内部验证,计算C指数为0.969(95%CI:0.938~1.000),AUC为0.969,敏感度为97.1%,特异度为86.1%。校准曲线显示该列线图有较高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结论:MRI形态学特征联合DWI能很好地鉴别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和周围型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肺炎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EpCAM特异性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在体MR成像研究
18
作者 仲津漫 丁健科 +2 位作者 刘朵朵 陈欣 杨全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利用金磁纳米微粒偶联核酸适配体构建前列腺癌EpCAM特异性分子探针Ep1-GoldMag,探讨其对EpCAM阳性前列腺癌的亲和性及其在体MR成像能力。方法:将金磁纳米微粒偶联前列腺癌EpCAM核酸适配体制备分子探针Ep1-GoldMag。采用免疫荧光实... 目的:利用金磁纳米微粒偶联核酸适配体构建前列腺癌EpCAM特异性分子探针Ep1-GoldMag,探讨其对EpCAM阳性前列腺癌的亲和性及其在体MR成像能力。方法:将金磁纳米微粒偶联前列腺癌EpCAM核酸适配体制备分子探针Ep1-GoldMag。采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Ep1-GoldMag靶向EpCAM阳性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的能力;构建前列腺癌EpCAM荷瘤裸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裸鼠肿瘤及其重要脏器组织的EpCAM表达情况。将Ep1-GoldMag注入裸鼠体内,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行MRI扫描,比较注射前后各时间点的肿瘤T_(2)WI信号强度,探讨分子探针在体MR成像的可行性。结果:成功制备Ep1-GoldMag,并证实其能特异性识别EpCAM阳性前列腺癌组织细胞。对裸鼠注射Ep1-GoldMag前后行MRI扫描,结果显示注入1 h后,肿瘤T_(2)WI信号明显减低,6 h后T_(2)WI信号持续减低,12 h后T_(2)WI信号略升高,但与注射前相比仍呈低信号,而对照组注射前后T_(2)WI信号强度未见减低,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以及实验组内部注射前后各时间点的信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分子探针Ep1-GoldMag具有良好的EpCAM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特异性,并能在MR上特异性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核酸适配体 磁共振成像 金磁纳米微粒 分子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