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伦理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立敏 胡海鹏 +1 位作者 曹晓琴 刘小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7-231,共5页
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造成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常见原因包括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阶段缺乏儿童患者数据、药品说明书更新滞后、部分医生执业行为不规范等。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挽救生... 儿童作为一类特殊群体,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造成儿童超说明书用药的常见原因包括药物研发临床试验阶段缺乏儿童患者数据、药品说明书更新滞后、部分医生执业行为不规范等。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挽救生命、为探索药品的更多功能提供途径,同时也可能引发药物超适应症滥用的现象,增加发生医疗不良事件的风险。规范儿童超说明书用药,可以保障患儿最佳治疗权益。建议鼓励药企开展儿科新药研发,简化药品说明书修正审批流程,积累儿童超说明书用药循证医学证据,医疗机构规范儿童超说明书用药流程,儿科医师不断提升规范诊疗能力,患儿家属积极配合诊疗,以全方位保障医患双方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说明书用药 医学伦理 医患沟通 医疗管理 规范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及伦理学探讨 被引量:17
2
作者 房夏玲 尹小妹 +2 位作者 王荣花 王小琴 刘小红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6期1032-1035,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对策实施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减少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为活动主题,通过计划拟定、现状把握、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对策实施等活动步骤实施品管圈活动。结果 2015年5月22日-6月2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在我科门诊输液患儿880例,平均输液等待时间为20.14分钟;2015年7月10日-8月31日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输液患儿800例,输液等待时间降至11.08分钟。患者满意率经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管理中作用显著,不但减少了儿科门诊病人输液等待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而且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增加了团队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儿科门诊 静脉输液 患者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志刚 王亚超 +2 位作者 张崴 罗树舫 邹爱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固相ELISA技术检测病毒IgM抗体及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共检测302例肺炎患儿,测得肺炎支原体和(或)病毒阳性者204例,感染总阳性率为67.55%(204/302),共测...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方法应用固相ELISA技术检测病毒IgM抗体及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结果共检测302例肺炎患儿,测得肺炎支原体和(或)病毒阳性者204例,感染总阳性率为67.55%(204/302),共测出病原阳性株328株,其中肺炎支原体(MP)120株(36.6%),柯萨奇病毒(CV)77株(23.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56株(17.1%),流感病毒39株(11.9%),腺病毒25株(7.6%),EB病毒(EBV)11株(3.4%)。单一感染为51.99%(157/302),混合感染为15.56%(47/302);西安地区一年四季各种病原体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年龄段间病原体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以7个月~3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结论MP、CV、RSV是西安地区小儿非细菌性肺炎的主要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本原因分析法在儿科门诊护患冲突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及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荣花 贺丽霞 +3 位作者 尹小妹 陈宁 王小琴 房夏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9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改善儿科门诊护患关系及陪护家属满意度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儿科门诊就诊及输液的患儿陪护家属32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及输液的患儿陪护家属3268例...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改善儿科门诊护患关系及陪护家属满意度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12月31日在儿科门诊就诊及输液的患儿陪护家属32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就诊及输液的患儿陪护家属3268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是在对照组年度发生较多门诊护患冲突后,采用RCA确定引发护患冲突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对门诊护理工作进行调整,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护患冲突发生率、发生原因及次数情况;对比两组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患冲突发生率仅为1.01%,明显低于对照组(3.71%),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陪护家属在候诊、健康知识宣教、操作规范及医疗环境4个维度的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4.80%、95.44%、95.26%、97.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0.26%、90.57%、89.98%、89.46%(P<0.01)。结论运用RCA制定并实施相应护理方案,可有效提高陪护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冲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护理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患冲突 护理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语言沟通在儿科临床工作中的效果及其护理伦理思考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小燕 房夏玲 +1 位作者 陈宁 王荣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11期1438-1442,共5页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伦理理论在儿科临床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5日至2017年07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特定情况... 目的探讨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伦理理论在儿科临床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1月25日至2017年07月1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病房收治的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沟通,观察组根据患儿的特定情况给予特殊的非语言沟通,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愈率、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度、哭闹次数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为95. 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治愈率(8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中依从患儿占比为92. 00%,显著高于对照组依从患儿占比(63.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调查中家属满意者占比为97. 00%,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满意者占比(8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哭闹次数为(1. 92±0. 56)次,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哭闹次数(4. 56±1. 36)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为(4. 21±2. 02)天,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8. 65±4. 3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和护理伦理理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 护理伦理 儿科临床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外并发症患儿辅助性T细胞亚群及B细胞研究 被引量:23
6
作者 包瑛 雷春莲 +1 位作者 周南 史瑞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09-311,共3页
关键词 肺外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 辅助性T细胞亚群 患儿 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 B细胞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 MP感染 B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可能机制 外周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及B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史瑞明 雷春莲 +1 位作者 包瑛 罗树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B细胞在肺炎支原体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30例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亚...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及B细胞在肺炎支原体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30例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及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亚群CD4 + CD4 5RA+ 、Th2亚群CD4 + CD4 5RO+ 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 表达明显升高。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亚群CD4 +CD4 5RA+ 表达明显升高 ,Th2亚群CD4 + CD4 5RO+ 表达无显著性变化。CD4 + CD4 5RA+ /CD4 + CD4 5RO+ 明显升高。结论 MP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多种免疫失衡和紊乱情况 ,主要表现为Th1细胞为主的免疫反应及B淋巴细胞过度增殖 ,符合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病理基本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小儿 外周血 B淋巴细胞 自身免疫性疾病 TH1细胞 TH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指标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燕萍 邓素莲 +5 位作者 李改莲 李小权 康燕 罗树舫 史瑞明 辛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临床分度法和CT分度法等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判断早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 30例HIE患儿在生后第 2天检测血清NSE浓度和血... 目的 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NSE)、内源性一氧化碳 (CO)、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临床分度法和CT分度法等方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判断早期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对 30例HIE患儿在生后第 2天检测血清NSE浓度和血浆CO水平 ,生后 7d内进行临床分度、CT分度和NBNA评分 ,于生后 6月 - 1岁进行神经发育随访 ,以 1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HIE组血清NSE、血浆C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血清NSE、血浆CO浓度之间 ,及它们分别与HIE临床分度、CT分度呈正相关 ,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 ;临床分度法、CT分度法、NBNA、血清NSE及血浆CO浓度检测预测预后的敏感性分别为 10 0 %、10 0 %、85 .71%、10 0 %和 83.33% ,特异性分别为 4 5 .4 5 %、4 5 .4 5 %、5 1.6 6 %、5 8.33%和 5 8.33%。结论 临床分度法是预测HIE预后的基础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内源性一氧化碳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混悬液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曼 王娇 +2 位作者 王治静 王燕 刘小红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8-301,306,共5页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混悬液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专科门诊服用OXC混悬液单药或添加治疗的83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OXC)混悬液治疗不同类型儿童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及西安市儿童医院神经专科门诊服用OXC混悬液单药或添加治疗的83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OXC混悬液起始剂量8~10mg/(kg·d),每7d加药10mg/(kg·d),直至最小有效量,一般维持剂量为20~40mg/(kg·d)。随访时间6~24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变化,以发作频率减少的百分率作为疗效判定标准,记录不良反应以评价安全性。结果入选83例患儿,5例退出。患儿服药后每3个月评价1次服药的疗效:第一阶段(服药第1、2、3月)完全控制率为41%,总体有效率为71.8%;第二阶段(服药第4、5、6月)完全控制率为46.2%,总体有效率为76.9%;第三阶段(服药第7、8、9月)完全控制率为59%,总体有效率为79.5%。各阶段药物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部分性发作完全控制率为59.3%,总有效率为79.6%,24例全面性发作控制率为45.8%,总有效率为62.5%,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例单药治疗的发作控制率58.1%,总有效率79%,35例添加治疗的发作完全控制率40%,总有效率57.1%。〈2岁24例发作完全控制率为41.7%,总有效率为62.5%;2~6岁54例发作控制率为59.3%,总有效率为83.3%。14例(17.95%)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嗜睡、反应慢、情绪激动、皮疹、纳差、情绪激动、头晕、视物模糊,多数不良反应症状轻微且持续时间短。结论 OXC混悬液对儿童部分性及全面强直-阵挛癫痫具有较好疗效及安全性,不良反应小,依从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混悬液 癫痫 疗效 安全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苷对产前应激子代大鼠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笑笑 林天炜 +4 位作者 张君利 张琳 谢娟萍 李晖 朱忠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87-991,共5页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产前应激子代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本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对孕后期母鼠建立抑郁模型,将♂SD子代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产前应激组(PS)、生理盐水组(NS)、淫羊藿苷高剂量组(80 mg&#... 目的观察淫羊藿苷对产前应激子代抑郁样行为的干预作用,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本文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对孕后期母鼠建立抑郁模型,将♂SD子代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CON)、产前应激组(PS)、生理盐水组(NS)、淫羊藿苷高剂量组(80 mg·kg^(-1))、淫羊藿苷低剂量组(40 mg·kg^(-1))。采用强迫游泳实验和旷场实验对各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进行评价,并通过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前额叶皮层区m Glu R1、m Glu R5、EAAT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组相比,PS组子代大鼠挣扎时间和穿越中央格次数减少(P<0.01,P<0.05),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样行为。PS组较CON组前额叶皮层区mGluR1、mGluR5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而EAAT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NS组相比,淫羊藿苷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子代大鼠的挣扎时间(P<0.05,P<0.01)和穿越中央格次数(P<0.05)。淫羊藿苷干预后(80、40 mg·kg^(-1))均能明显改善前额叶皮层区mGluR1、mGluR5及EAAT2蛋白的表达。结论淫羊藿苷对产前应激子代大鼠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内Ⅰ族mGluRs的调制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产前应激 子代大鼠 抗抑郁 ΙmGluRs EAAT2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P-43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 被引量:10
11
作者 帖利军 潘建平 +2 位作者 宋天保 葛玲 周劲松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GAP 43 )在发育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生后 5、1 5、3 0d正常雄性新生鼠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对其大脑皮质、海马及小脑皮质GAP 43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生后 5d ,GAP 43主要分布在神经元 ;生后 1 5、3 0d ,则分布在神经纤维网中 ,神经元胞体 (包括锥体细胞、颗粒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等 )不染色 ;图像分析显示不同日龄新生鼠不同脑区GAP 43灰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GAP 43是轴突生长、延伸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相关蛋白质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细胞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预处理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奇 李瑞林 +3 位作者 李占魁 周熙惠 蒋马莉 郭亚乐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压氧 (HBO)预处理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影响 ,探讨HBO预处理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孕 16dSD大鼠 ,随机分为剖宫产对照组 ,模型组 ,HBO预处理组... 目的 :观察高压氧 (HBO)预处理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脑组织中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的影响 ,探讨HBO预处理对宫内缺氧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孕 16dSD大鼠 ,随机分为剖宫产对照组 ,模型组 ,HBO预处理组各 5只 ,预处理组孕鼠产前HBO预处理 ,临产时建立宫内缺氧缺血模型 ,测定生后48h子鼠脑组织ET、CGRP的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脑组织ET水平升高 ,CGRP水平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HBO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ET水平下降 ,CGRP水平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HBO预处理能纠正缺氧缺血损伤时ET、CGRP出现的代谢失衡 ,对脑血管舒缩功能产生调节作用 ,使脑对缺氧缺血产生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预处理 脑缺氧 脑缺血 内皮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大鼠 宫内缺氧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IR模型分析相关干预措施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作用 被引量:66
13
作者 耿辉 徐安定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勇 尹小妹 马茂 吕军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 目的:评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中相关干预措施的作用.方法:收集COVID-19疫情数据,分析COVID-19的传播特点,利用Python建立SEIR模型,加入潜伏期传染率、感染人群变化率等新参数,尝试分析防控手段的有效性.结果:给出多种相关干预措施下疫情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显示,基于严格限制出行的隔离措施能够减缓COVID-19发病曲线发展的趋势,使潜伏和感染人群的峰值降低45.71%和29.90%,潜伏人群数量较快到达群峰;模拟发现,本次疫情的拐点将出现在3月初,但对比COVID-19疫情实际数据,疫情拐点或将提前出现.结论:COVID-19疫情的防控措施是有效的,各地方政府应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切断传播途径,巩固成果,全力遏制COVID-19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 PYTHON SEIR模型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清IL-10、IFN-γ的检测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志刚 蒋红 罗树舫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探讨TH1 /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性在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免疫防治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IL 1 0和IFN γ水平 ,并进行...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探讨TH1 /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性在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免疫防治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IL 1 0和IFN γ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白血病患儿治疗前或复发时血清IL 1 0明显升高 ,IFN γ明显降低 ,治疗后病情缓解时IL 1 0水平下降而IFN γ水平升高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小儿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与TH1 /TH2细胞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血清IL 1 0、IFN γ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小儿白血病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干扰素-Γ 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儿童 血清 IFN-Γ IL-10 相关性 检测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液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俐 高宁 +5 位作者 田代印 李小权 宋健文 周宏艳 王全丽 辛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7-63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比色法、血气分析检测 2 0例用高氧液患儿血浆SOD、MDA及血气变化 ,同时以 2 0例未用高氧液患儿作对照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结果 用高氧液组PaO2 、SaO2 ... 目的 探讨高氧液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治疗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采用比色法、血气分析检测 2 0例用高氧液患儿血浆SOD、MDA及血气变化 ,同时以 2 0例未用高氧液患儿作对照 ,观察临床症状、体征改变。结果 用高氧液组PaO2 、SaO2 明显升高 (P <0 .0 1) ,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1) ,同时有pH、HCO3 -、BE下降 ;血浆SOD升高、MDA下降 (P <0 .0 1) ;用高氧液临床症状体征迅速改善 ,有效率 95 %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液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疾病 治疗 低氧血症 血气分析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下呼吸道感染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艳敏 雷春莲 +2 位作者 杨玉琮 阎辉 成革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92-694,共3页
为探讨RSV下呼吸道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亚群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及其意义,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PE/FITC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 CD4^... 为探讨RSV下呼吸道感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亚群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及其意义,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PE/FITC双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 CD4^+及其亚群CD4^+CD45RA^+、CD4^+CD45RO^+的表达;同时检测15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儿为对照。结果显示,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5RA^+细胞明显下降(P<0.05);CD4^+CD45RO^+细胞虽稍有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CD4^+CD45RA^+/CD4^+CD45RO^+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表明婴幼儿RSV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亚群CD4^+CD45RA^+/CD4^+CD45RO^+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呼吸道感染 外周血 TH细胞亚群 儿童 免疫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燕萍 韦俊 罗树舫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8、1 0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65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8、1 0水平 ,McAb A E法检测 54例患儿T细胞亚群。结果 各型肾小球疾病... 目的 探讨白介素 (IL) 6、8、1 0在小儿肾脏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相互关系及与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 65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8、1 0水平 ,McAb A E法检测 54例患儿T细胞亚群。结果 各型肾小球疾病患儿血清IL 6水平降低 ,IL 8、1 0水平升高 ,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降低 ,IL 1 0水平与CD4+细胞呈负相关 ,血清IL 6、8、1 0分别与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结论 在小儿肾脏病中 ,①血清IL 6水平降低 ,可能是继发性改变 ;②血清IL 8、1 0水平升高 ,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 ;③CD4+细胞、CD4+/CD8+比值降低 ,是肾小球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④血清IL 1 0水平升高 ,与CD4+细胞呈负相关 ,抑制细胞免疫 ,导致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0 急性肾炎 肾病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癫痫患儿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的思考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荣花 房夏玲 +2 位作者 尹小妹 刘小红 杨永华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疾病,多反复发作,长期的癫痫发作会导致患儿脑损伤,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因此,对癫痫患儿进行有效的病情控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某院儿科在2016年7月-... 癫痫是一种脑部慢性疾病,多反复发作,长期的癫痫发作会导致患儿脑损伤,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并导致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因此,对癫痫患儿进行有效的病情控制,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是医护工作者刻不容缓的责任。某院儿科在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对50例癫痫患儿实施持续性人文关怀护理,在患儿住院期间及出院后一年给予持续性的康复指导和心理干预,包括关心与尊重患儿、建立个人档案、定期回访、督促指导、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建立微信交流群等措施,提高了患儿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改善了患儿生活质量以及精神心理障碍的诊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持续性人文关怀 医患沟通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辅助性T细胞亚群Th1/Th2及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艳敏 雷春莲 +2 位作者 杨玉琮 阎辉 成革胜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61-563,共3页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 γ、IL 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 3 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 目的 探讨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 /Th2亚群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FN γ、IL 4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单克隆抗体双色免疫荧光FITC/PE双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 3 0例RSV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及其Th1亚群CD+4CD45RA+,Th2亚群CD+4CD45RO+的表达 ,并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FN γ、IL 4水平。同期检测 1 5例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婴儿为对照。结果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Th1细胞CD+4CD45RA+明显下降 (P <0 .0 5 ) ,Th2细胞CD+4CD45RO+虽有下降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Th1 /Th2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 (P <0 .0 5 )。RSV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血清中IFN γ、IL 4水平均有降低 ,以IFN γ水平下降最为明显 (P <0 .0 1 ) ,IFN γ/IL 4比值降低 (P <0 .0 5 )。结论 婴幼儿RSV下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Th1及其功能下降 ;Th2及其功能相对增强 ,Th1 /Th2的失衡是导致该病发生Th2样反应的重要免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辅助性T细胞亚群 TH1/TH2 IL-4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A-PDT破坏K562和HL60白血病细胞实验条件选择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宝琴 肖谧 +2 位作者 张镇西 苗丽霞 陈美蓝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研究在5 -氨基乙酰丙酸( 5 -aminolaevulinicacid ,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灭活K5 62和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实验中,光敏剂的浓度、暗室孵育时间、光源波长及ALA -PDT后继续培养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 0 .5、1、1.5... 目的研究在5 -氨基乙酰丙酸( 5 -aminolaevulinicacid ,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DT)灭活K5 62和HL60白血病细胞株的实验中,光敏剂的浓度、暗室孵育时间、光源波长及ALA -PDT后继续培养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 0 .5、1、1.5、2mmol/L)的ALA避光孵育细胞不同时间( 1、2、4、6、12h) ,给予不同波长( 4 10、5 77nm)光源照射后,即刻处理或继续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结果ALA +光照能对白血病细胞产生灭活作用。细胞存活率随AL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在细胞密度为2×10 5个/ml,ALA浓度2mmol/L ,暗室孵育4h细胞存活率最低,光源波长为410nm时细胞存活率低于偏离此波长时的存活率。PDT后2 4hK5 62细胞的存活率较PDT后即刻的升高,而HL60则进一步降低,ALA -PDT对正常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外周血干细胞存活率影响不大。结论ALA -PDT能够灭活K5 62和HL60白血病细胞。较理想的实验条件是2mmol/LALA避光孵育2×10 5/ml细胞,4h、光源波长410nm ,PDT后2 4h。在此条件下,K5 62细胞对PDT的反应不如HL60细胞敏感,对PBMC无灭活作用,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PDT K562细胞 HL60细胞 实验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