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柱滚子轴承的局域打滑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黎铭 张进华 +3 位作者 李文超 王虹淇 洪军 方斌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7-587,615,共12页
为了探明滚子随位置变化的局域打滑特性,厘清内部滚动体局域打滑机理,构建综合考虑各部件相互作用的完全动力学模型,以揭示轴承打滑现象的产生机制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径向载荷和主轴转速2种工况参数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轴承... 为了探明滚子随位置变化的局域打滑特性,厘清内部滚动体局域打滑机理,构建综合考虑各部件相互作用的完全动力学模型,以揭示轴承打滑现象的产生机制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径向载荷和主轴转速2种工况参数对轴承打滑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轴承内部滚子打滑呈现周期性波动,打滑率的波动范围随径向载荷的增大而增大,随轴承转速的增大而减小;滚子在跨区运动过程中(由非承载区进入承载区)存在打滑率突增现象,此时,滚子与保持架兜孔发生剧烈碰撞,造成滚子的局域运动稳定性下降.对于中低速工况下运行的圆柱滚子轴承,应优先选用滚子打滑率作为打滑评价指标;对于高速工况下运行的圆柱滚子轴承,应优先选用保持架打滑率作为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柱滚子轴承 动力学分析 局域打滑特性 滚子打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防爆油箱用多孔材料防爆增强设计与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黎铭 方斌 +3 位作者 汪可 赵义焜 苏欣 张进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358-4366,共9页
变压器内部电弧故障可能造成变压器油箱箱体及内部构件严重破坏,为了满足变压器的高故障能量需求,通过布置多孔材料来增强变压器油箱的抗爆性能。分别在低速冲击和高速冲击下,探讨了3种多孔材料的力学特性,对比3种胞元结构在油箱中对爆... 变压器内部电弧故障可能造成变压器油箱箱体及内部构件严重破坏,为了满足变压器的高故障能量需求,通过布置多孔材料来增强变压器油箱的抗爆性能。分别在低速冲击和高速冲击下,探讨了3种多孔材料的力学特性,对比3种胞元结构在油箱中对爆炸载荷的吸能和抗爆特性,分析了应用在防爆油箱的多孔材料最优胞元结构。研究发现:正-内凹六边形多孔材料能够有效抵御变压器油箱内部爆炸产生的第1个冲击波峰值;而菱形折纸型多孔材料能够在后续爆炸冲击波的作用下持续被压缩,进而减轻变压器油箱泄压阀的工作压力。通过低速压缩试验和落锤冲击试验,验证了该研究结论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爆油箱 多孔材料 防爆增强设计 力学性能分析 高速冲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SE和谱峭度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智 朱永生 +2 位作者 张优云 闫玉平 钱思思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83,共6页
共振解调作为滚动轴承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存在带通滤波器参数难以确定的缺点,针对此缺点以及滚动轴承早期故障信号信噪比低的问题,结合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方法(MMSE)和基于谱峭度的共振解调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诊断中... 共振解调作为滚动轴承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存在带通滤波器参数难以确定的缺点,针对此缺点以及滚动轴承早期故障信号信噪比低的问题,结合最小均方误差估计方法(MMSE)和基于谱峭度的共振解调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诊断中。首先用MMSE方法抑制白噪声来提高信噪比,然后利用谱峭度自适应确定最优带通滤波器参数,最后对带通滤波后的信号进行能量算子解调谱分析,得出诊断结果。数字仿真信号和实验信号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峭度 MMSE 共振解调 滚动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本体的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知识库建设及验证 被引量:15
4
作者 席文奎 韩勇 +1 位作者 尹雪芹 袁小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6,94,共6页
采用本体化知识库开发方法与技术,构建了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协同设计知识库,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利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平台,对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多学科设计知识进行了本体论建模,并开发了采用OWL语言描述的设... 采用本体化知识库开发方法与技术,构建了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协同设计知识库,并对其功能进行了验证.利用Protégé本体开发平台,对高速旋转机械转子轴承系统多学科设计知识进行了本体论建模,并开发了采用OWL语言描述的设计知识本体库.采用Jena技术框架,通过本体库与知识库的映射,完成了该类复杂产品协同设计知识库的建设.以两跨转子轴承试验台的设计作为工程应用案例,通过实现设计知识共享、重用和异构系统的互操作,对知识库原型系统的摩擦学设计模块、仿真及试验数据协同分析模块的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本体理论构建的知识库可有效服务于复杂产品的协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库 本体 转子轴承系统 协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翟强 闫柯 +2 位作者 张优云 洪军 朱永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3,40,共6页
针对高速运转滚动轴承腔内空气在接触区周围形成的高压区阻碍润滑介质进入,从而导致供油效率降低的问题,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几何结构细节,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模型,采用旋转坐标系描述轴承各组件运动,... 针对高速运转滚动轴承腔内空气在接触区周围形成的高压区阻碍润滑介质进入,从而导致供油效率降低的问题,以B7008C角接触球轴承为研究对象,考虑轴承几何结构细节,建立了角接触球轴承腔内气相流动模型,采用旋转坐标系描述轴承各组件运动,分析滚动轴承在不同转速与保持架结构参数下的气相流动。用该模型分析了轴承腔内气相流场,揭示了轴承公转、钢球自旋、保持架结构等因素对轴承腔内气相流型与传热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公转转速升高,气流速度升高,轴承腔内压差增大;高速下钢球的自旋效应使轴承腔内气压升高,分布不均匀性加剧;保持架兜孔形状、兜孔结构等参数影响换热效率与压力场分布,随兜孔间隙增大,保持架对流换热系数升高。轴端贴近轴承内圈处是配置供油单元出口的理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 气相流场 换热效率 保持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滚动轴承特征频率的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高大为 朱永生 +2 位作者 刘煜炜 曹鹏辉 高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8-62,121,共6页
为解决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及状态监测中依赖单一故障特征频率,以及诊断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造成诊断结果的不定性与效率低等问题,以包络谱与共振解调技术为例,提出一种自动识别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与调制频率的方法。该方法... 为解决传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及状态监测中依赖单一故障特征频率,以及诊断过程中人为主观因素造成诊断结果的不定性与效率低等问题,以包络谱与共振解调技术为例,提出一种自动识别滚动轴承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与调制频率的方法。该方法对信号进行包络谱或共振解调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迭代算法依次找出转频与故障频率成分,并依据各成分在识别结果中的比例来进行故障诊断。人为仿真故障及滚动轴承加速寿命实验证明了文章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频率识别 包络谱 智能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错位瓦轴承静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李超 裴世源 +3 位作者 郑文斌 江瑞龙 徐华 洪军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24,共7页
为研究表面织构对错位瓦轴承的静动特性的影响,在错位瓦轴承表面制备几何形状为半正弦波、矩形、三角形的表面织构,建立表面织构错位瓦轴承的流体动力学润滑模型,采用有限细胞算法求解雷诺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错位瓦轴承的关键静动特性... 为研究表面织构对错位瓦轴承的静动特性的影响,在错位瓦轴承表面制备几何形状为半正弦波、矩形、三角形的表面织构,建立表面织构错位瓦轴承的流体动力学润滑模型,采用有限细胞算法求解雷诺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错位瓦轴承的关键静动特性参数,对比有无表面织构情况下的最小油膜厚度、最大油膜压力、温升、功耗和流量、刚度和阻尼等参数。结果表明:相对于光滑表面,织构增加了流量和最大油膜压力,降低了温升,减小了最小油膜厚度,同时使临界质量有所降低;在定载荷及不同转速工况下矩形织构性能最优,其最小油膜厚度最小,最大油膜压力和临界质量最大,正弦织构性能次之,三角形织构性能最差;在定转速及不同转速工况下,矩形织构轴承承载能力最大,正弦织构次之,三角形织构最小,但三角形织构临界质量最大,轴承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位瓦 表面织构 有限细胞算法 润滑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稳健回归分析的转子系统不平衡量识别 被引量:10
8
作者 臧廷朋 温广瑞 廖与禾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6-130,202,共5页
不平衡是造成转子系统振动过大、影响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最小二乘算法(least squares,简称LS)在不平衡量识别过程中存在对外界干扰或异常值敏感的问题,改进的加权最小二乘算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简称WLS)虽然能够降低... 不平衡是造成转子系统振动过大、影响其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最小二乘算法(least squares,简称LS)在不平衡量识别过程中存在对外界干扰或异常值敏感的问题,改进的加权最小二乘算法(weighted least squares,简称WLS)虽然能够降低异常值的影响,但需要经验积累并对振动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稳健回归分析的转子系统不平衡量识别方法,通过构建优化的目标函数自动消除异常值的影响,得到正常状态下转子系统不平衡量的最佳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消除外界干扰和异常值的影响,准确识别出转子系统不平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回归分析 转子 最小二乘法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滚子转速测量方法
9
作者 李光明 黎铭 +2 位作者 王虹淇 温朝杰 张进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3,共8页
测量轴承滚动体转速的方法有限,目前仅有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滚动体磁化方法较为通用,但磁化滚动体的磁性不稳定,容易受到温度、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降低或测量方法失效。为进一步提高磁化法的测量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 测量轴承滚动体转速的方法有限,目前仅有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滚动体磁化方法较为通用,但磁化滚动体的磁性不稳定,容易受到温度、碰撞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测量精度降低或测量方法失效。为进一步提高磁化法的测量可靠性,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改进滚子转速测量方法,将对滚子进行磁化改为在滚子端面嵌入磁铁,以提高滚子磁场稳定性。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测量装置进行模拟,分析得到滚子瞬时转速与环形线圈内感应电压频率的定量关系;通过行星轮试验得到的行星轮转速与环形线圈感应电压频率的对应关系与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提出的滚子转速测量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搭建圆柱滚子轴承测速与打滑测试平台,测量了滚子的瞬时转速与打滑率,测量值与理论值一致,验证了提出的滚子转速测量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圆柱滚子轴承 电磁感应 转速 打滑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润滑高速主轴轴承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渭 范洪杰 吴连军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7,共7页
对已有的水润滑轴承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影响水润滑高速主轴轴承性能的关键技术和近期国内外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从轴承结构、热变形等方面评述了水润滑轴承的设计方法。最后,对今后水润滑高速主轴轴承研究的趋势进... 对已有的水润滑轴承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影响水润滑高速主轴轴承性能的关键技术和近期国内外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从轴承结构、热变形等方面评述了水润滑轴承的设计方法。最后,对今后水润滑高速主轴轴承研究的趋势进行了说明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润滑 高速主轴 动静压轴承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FT在转子起停车状态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广瑞 杜小伟 +1 位作者 张志芬 张阳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1-828,共8页
转子起停车过程中由传统的等时间间隔采样所获得的机械动态信号已不再保持原有的周期特性,采用经典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谱分析方法进行信号处理不再有效。针对转子起停车状态评估中幅值、频率的非平稳特性所带来的问题,引入分数阶傅里叶... 转子起停车过程中由传统的等时间间隔采样所获得的机械动态信号已不再保持原有的周期特性,采用经典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谱分析方法进行信号处理不再有效。针对转子起停车状态评估中幅值、频率的非平稳特性所带来的问题,引入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研究了基于起停车信息的故障定性分析和定量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分数阶全息原理的转子起停车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基于分数阶主分量原理的转子故障特征模式定量分类。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解决了转子起停车过程中瞬变信息的获取问题,能有效提取出起停车过程振动信号中的典型故障特征,可以实现对转子不同故障类型及不同故障程度的准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起停车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故障特征提取 定量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拟静力学建模和刚度计算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进华 朱光浩 +2 位作者 黎铭 洪军 方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8-108,共11页
针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建模及求解过程复杂的问题,以切片法为基础,建立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结合同伦-牛顿法,实现了对上述模型的求解,并针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刚度特性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一... 针对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建模及求解过程复杂的问题,以切片法为基础,建立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结合同伦-牛顿法,实现了对上述模型的求解,并针对不同工况条件下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刚度特性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建模型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非线性迭代算法对初值的高依赖性;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的刚度特性受轴承转速和预紧位移影响,在仅有预紧力的工况下,当转速从0增加到4 000 r/min时,轴承的径向、轴向刚度减小,当预紧位移从0.005 mm增加到0.015 mm时,径向、轴向刚度增加;当受轴向力且轴向力从10 kN增加到14 kN时,轴承径向、轴向刚度减小,当轴向力从14 kN增加到19 kN时,其径向、轴向刚度增加,转折点为第二列滚子与内滚道脱离点;增加转速时,出现脱离点所需的轴向力减小;增加预紧位移时,出现脱离点所需轴向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列圆锥滚子轴承 刚度特性 拟静力学模型 同伦-牛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机械用滑动轴承径向载荷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闫玉平 朱永生 +1 位作者 张优云 钱思思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2,共4页
针对传统轴销式传感器不能测量滑动轴承变方向径向载荷的缺点,基于力的正交效应,提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消除两个正交分力的相互影响,并且设计出相应的新型轴销式传感器,解决工程机械用滑动轴承变方向径向载荷的测量问题。通过数字仿真... 针对传统轴销式传感器不能测量滑动轴承变方向径向载荷的缺点,基于力的正交效应,提出一种新的测试方法,消除两个正交分力的相互影响,并且设计出相应的新型轴销式传感器,解决工程机械用滑动轴承变方向径向载荷的测量问题。通过数字仿真和试验结果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轴承 轴销式传感器 力的正交效应 工程机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可倾瓦轴承瓦块数目对轴承静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席文奎 冯永志 +1 位作者 魏航信 武通海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1-244,共4页
借鉴国内外大型可倾瓦轴承设计技术特点,围绕实际大型可倾瓦轴承设计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轴承温升、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设计难点与耦合问题,采用流固热耦合模型和多场分析技术,对不同瓦块数目变化下可倾瓦轴承的温度场、压力场、最小油膜厚... 借鉴国内外大型可倾瓦轴承设计技术特点,围绕实际大型可倾瓦轴承设计过程中急需解决的轴承温升、承载力与稳定性的设计难点与耦合问题,采用流固热耦合模型和多场分析技术,对不同瓦块数目变化下可倾瓦轴承的温度场、压力场、最小油膜厚度以及刚度、阻尼等静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块数目增加,可倾瓦轴承最大油膜压力和最高温度略有增加,最小有油膜厚度明显减小,导致轴承承载能力明显下降,但轴承刚度、阻尼明显增大,这对提高稳定性有利,实际中可倾瓦轴承瓦块数目的确定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工况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倾瓦轴承 瓦块数目 温度 压力 油膜厚度 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倾瓦轴承服役间隙识别方法及温度极值预测
15
作者 席文奎 冯永志 +1 位作者 张宏涛 袁小阳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1-324,共4页
可倾瓦轴承摆动瓦块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大小(数量级一般为μm级)是决定轴承流体动压效应的最敏感参数之一,间隙的微小变化会带来轴承静动特性的明显变化。实际中,由于制造、装配误差以及工况变化,会使可倾瓦轴承实际间隙大小与已知的设计... 可倾瓦轴承摆动瓦块与转子之间的间隙大小(数量级一般为μm级)是决定轴承流体动压效应的最敏感参数之一,间隙的微小变化会带来轴承静动特性的明显变化。实际中,由于制造、装配误差以及工况变化,会使可倾瓦轴承实际间隙大小与已知的设计间隙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根据设计间隙确定的轴承性能参数并不完备充分,而实际间隙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并不能直接测试。基于正反问题融合、理论与试验联立方法,以可倾瓦轴承润滑理论与计算模型为基础,将轴承性能仿真结果与测试得到的轴承特征点温度数据相融合,建立了轴承服役间隙与特征点温度的映射关系,构建了一种有效的可倾瓦服役间隙识别方法,并以某重型燃机可倾瓦轴承为案例,通过轴承服役间隙识别和轴承温度极值预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役间隙 设计间隙 间隙识别 极值推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深度迁移学习与自适应加权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23
16
作者 贾峰 李世豪 +2 位作者 沈建军 马军星 李乃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0,共10页
针对滚动轴承目标域数据中额外故障状态样本影响其故障诊断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深度迁移学习与自适应加权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特征提取模块,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将轴承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利用迁移学习思想设计加权领... 针对滚动轴承目标域数据中额外故障状态样本影响其故障诊断精度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深度迁移学习与自适应加权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建立特征提取模块,利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将轴承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利用迁移学习思想设计加权领域鉴别器,对样本进行自适应加权,并通过在特征空间的对抗训练,增大目标域与源域共有健康状态样本的领域相似性,抑制目标域额外故障状态样本与源域样本的领域相似性增强;依据样本权重,度量目标域与源域样本的相似性,设定阈值将目标域额外故障状态样本标记为未知故障;将源域故障诊断知识迁移到目标域共有健康状态样本的故障识别中。利用齿轮箱轴承数据、凯斯西储大学滚动轴承数据和机车轮对轴承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3个数据集上均达到89%以上的诊断精度,而对比方法的诊断精度均低于80%。所提方法能够克服额外故障状态样本的影响,有效实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未知故障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迁移学习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载荷作用下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快速计算方法及接触角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方斌 张进华 +1 位作者 洪军 朱永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5-121,共7页
针对现有球轴承模型的所含非线性方程组数目较多、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在JonesHarris模型的基础上,选用轴承内部接触角为迭代变量,并对轴承内部局部平衡方程进行推导及化简,有效地减少了轴承模型中非线性方程组的个数(减少了2Z个... 针对现有球轴承模型的所含非线性方程组数目较多、模型计算效率较低的问题。在JonesHarris模型的基础上,选用轴承内部接触角为迭代变量,并对轴承内部局部平衡方程进行推导及化简,有效地减少了轴承模型中非线性方程组的个数(减少了2Z个非线性方程,Z为滚珠个数),从而大幅减少了模型的计算量。此外,接触角作为高速角接触球轴承最为重要的动态参数,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多种因素对轴承内部接触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求解效率,通过施加适当的力矩载荷可消除由于径向载荷所带来的接触角分布不均匀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快速计算 接触角 联合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穿戴式干电极脑机接口系统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仲文远 李大海 +2 位作者 张进华 王保增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6-74,共9页
针对现有脑电设备便携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可穿戴干电极脑机接口(BCI)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干电极配合24位模数转换芯片采集脑电信号,然后使用FIR数字滤波的方法进行3~35 Hz带通滤波,最后通过嵌入式处理器进行脑电识别。... 针对现有脑电设备便携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的可穿戴干电极脑机接口(BCI)系统。该系统首先通过干电极配合24位模数转换芯片采集脑电信号,然后使用FIR数字滤波的方法进行3~35 Hz带通滤波,最后通过嵌入式处理器进行脑电识别。在识别算法方面,首先对脑电信号进行截断处理,去除视觉刺激延迟以及FIR滤波造成的群延迟;然后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法进行在线脑电识别,并分析刺激时长对正确率和信息传输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信号的平均信噪比为74.86 dB,50 Hz处共模抑制比为-132.57 dB,所用的相关系数法平均识别时间为0.13 s,四目标在线稳态视觉诱发电位实验的平均正确率为69.54%。与使用标准典型相关分析(CCA)算法的便携式BCI系统相比,该系统的平均识别时间缩短0.27 s,平均正确率提高了10%,可为干电极脑机接口系统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可穿戴设备 脑机接口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皮尔逊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微织构对滑动轴承支撑主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文斌 裴世源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8-93,共6页
针对主轴表面微织构对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利用CFD仿真的方法,对一种轴承的动静特性进行了研究,使用APDL建立了该环槽轴承的模型。对仿真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下CFD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系统研究了深隙比、... 针对主轴表面微织构对轴承转子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问题,利用CFD仿真的方法,对一种轴承的动静特性进行了研究,使用APDL建立了该环槽轴承的模型。对仿真结果与实验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模型下CFD仿真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并系统研究了深隙比、深宽比及径宽比等织构参数对轴承静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表面微织构将会使轴承的承载力下降,但同时能够有效降低轴承的温升;在特定的织构参数下,微织构可明显改善轴承的动特性参数;相比于无织构的系统,有微织构的转子系统对数衰减率提高的幅度可达45.5%;对于滑动轴承支撑的主轴,在润滑表面添加合理参数的微织构后,能够有效提高转子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滑动轴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轴承声-振融合故障诊断 被引量:10
20
作者 林昙涛 牛青波 +2 位作者 马天旭 王强 朱永生 《轴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针对单一信源(振动或声音)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所蕴含信息不全面的问题,开展了具有多源传感器集成的智能轴承的声-振融合故障诊断研究,引入Transformer架构作为声-振融合诊断模型的基本模式以加强信号的时序特征提取能力,利用交叉自注意力... 针对单一信源(振动或声音)轴承故障诊断方法所蕴含信息不全面的问题,开展了具有多源传感器集成的智能轴承的声-振融合故障诊断研究,引入Transformer架构作为声-振融合诊断模型的基本模式以加强信号的时序特征提取能力,利用交叉自注意力机制使声音信号与振动信号在特征提取过程中交互与融合,从而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轴承故障诊断。搭建智能轴承试验台采集声音与振动数据进行验证的结果表明,基于Transformer的智能轴承声-振融合故障诊断方法相对于单独使用声音、振动的方法以及基线Transformer方法,诊断性能均有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智能轴承 故障诊断 声发射信号 振动 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