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平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志华 杨燕华 周芳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3-826,共4页
采用观察法和光纤探针信号识别流型,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用表示气液两相惯性力之比无量纲准则数K和液相韦伯数来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分层流和间歇流向环状流转变的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环状流可分别由... 采用观察法和光纤探针信号识别流型,对水平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形成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提出用表示气液两相惯性力之比无量纲准则数K和液相韦伯数来关联实验数据,得到了分层流和间歇流向环状流转变的准则关系式.结果表明,环状流可分别由分层流和间歇流转化而成,但其转化机理各不相同.分层流转化为环状流是帆船机理与二次流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间歇流转化为环状流则是气相对液相的冲穿机理作用的结果.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液体流动 两相流 环状流 转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中多相流运动与处理效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春娣 马腾 程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30,共4页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工艺简单、占地节省、有机负荷与水力负荷高、投资较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我国资金短缺的中小城镇分散型污水的处理。文章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前人较少涉及的BA...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工艺简单、占地节省、有机负荷与水力负荷高、投资较少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我国资金短缺的中小城镇分散型污水的处理。文章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前人较少涉及的BAF中气液两相流的相关规律,揭示流场形态与溶解氧的关系,并分析对反应器处理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纵横比、气体流速、曝气孔径三种因素均能改变流场形态,并且单位体积内气泡数量多、漩涡结构发展充分、气液两相混合充分的流场能使得污水处理效率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气液两相流 流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神经网络法智能识别油气水多相流流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浩江 蔡正敏 周芳德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0年第2期11-13,37,共4页
采用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智能识别油气水多相流流型 .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的压差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重构相空间算法 (Grassberger Procaccia算法 ) ,算出压差信号的关联维数 ,然后将关联维数作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输... 采用分形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智能识别油气水多相流流型 .测量了水平管内油气水多相流的压差 ,应用分形理论中的重构相空间算法 (Grassberger Procaccia算法 ) ,算出压差信号的关联维数 ,然后将关联维数作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输入 ,从而实现对流型的智能识别 .实验结果证明 ,该识别方法十分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多相流 流型识别 油气水 油气输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分层流界面波的实验研究及统计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卫东 杨健 +1 位作者 李荣先 周芳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95-498,共4页
用电导探针测量了水平及微倾斜上升和下降管内气 -液分层流瞬态液膜厚度 ,得到了不同的波形图 .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界面波信号的频谱特性 ,得到了不同倾角时管内分层流界面波各特征参数 ,如界面波振幅、波长、波速 。
关键词 两相流 界面波 电导探针 液膜厚度 气液分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上升管内非牛顿流体流动沸腾滞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传凯 张鸣远 +1 位作者 毛一平 景思睿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聚物水溶液在垂直上升管内强制流动沸腾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发现HEC水溶液存在沸腾滞后现象,而PAM水溶液却没有滞后现象发生。提出了临界干度的概念,观察了溶液浓度和流速对沸腾滞后的影响,并初步解... 研究了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聚物水溶液在垂直上升管内强制流动沸腾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发现HEC水溶液存在沸腾滞后现象,而PAM水溶液却没有滞后现象发生。提出了临界干度的概念,观察了溶液浓度和流速对沸腾滞后的影响,并初步解释了发生该滞后现象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高聚物水溶液 沸腾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限流细长孔板阻力特性实验研究与关联式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娟娟 李会雄 +3 位作者 盛天佑 倪士尧 王耀东 谢恩飞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7-93,共7页
为研究限流细长孔板阻力随孔板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量一定时,孔板直径是影响阻力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孔板长度,而与孔板相连的管道直径对阻力基本无影响。以实... 为研究限流细长孔板阻力随孔板几何尺寸的变化规律,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对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流量一定时,孔板直径是影响阻力的决定性因素,其次是孔板长度,而与孔板相连的管道直径对阻力基本无影响。以实验数据为基础,对现有孔板阻力计算关联式进行了整理、评价,结果表明现有关联式对本文细长孔板阻力的预测精度不高,适用范围普遍较窄,且部分关联式并未考虑孔板长度对阻力的影响。基于本文实验数据,通过拟合建立了细长孔板阻力的新计算关联式,包括了孔板长度、孔板直径及雷诺数对细长孔板阻力的影响。新建立的阻力关联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对于长径比为5~70、入口雷诺数为1.5×105~3.0×106的限流细长孔板的阻力特性,预测精度为±15%。本研究为限流细长孔板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流细长孔板 阻力特性 长径比 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应用现状 被引量:64
7
作者 黄中 杨娟 车得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共8页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低热值燃料、难燃煤种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我国火力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底,我国100 MW(410 t/h)以上等级的大容量CFB锅炉累计投产440台、总装机容量超过82.3 GW,CFB锅炉的单机容量、装机...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是低热值燃料、难燃煤种清洁高效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也是我国火力发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8年底,我国100 MW(410 t/h)以上等级的大容量CFB锅炉累计投产440台、总装机容量超过82.3 GW,CFB锅炉的单机容量、装机规模、技术先进性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介绍了我国CFB锅炉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分析了应用领域、主力机型、机组分布及近年来的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并从容量参数、标准体系、国际应用、运行灵活性和燃料适应性等方面对我国CFB锅炉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装机规模 主力机型 燃料适应性 供电煤耗 厂用电率 污染物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腔内水自然对流换热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8
作者 苏燕兵 陆军 白博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15-2720,共6页
为了揭示封闭腔内非Boussinesq流体在浮力驱动下所特有的流动换热现象和形成机理,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封闭腔内水的自然对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矩形封闭腔高宽比、Rayleigh数、倾斜角度、壁面温度差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揭示封闭腔内非Boussinesq流体在浮力驱动下所特有的流动换热现象和形成机理,采用CFD软件Fluent对封闭腔内水的自然对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矩形封闭腔高宽比、Rayleigh数、倾斜角度、壁面温度差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水的密度在3.98℃达到最大,两竖壁面温度跨越这一点时会引起流动图像反转;具有流动反转的双涡结构降低了对流换热平均Nusselt数;相同Rayleigh数下,高宽比为1对应对流换热平均Nusselt数最大值;倾斜角度对平均Nusselt数影响与Rayleigh数和温度边界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对流 流动反转 高宽比 倾斜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膜蒸发内回热型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联英 吴裕远 +1 位作者 郑宏飞 张小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对一台利用太阳能驱动的横管降膜蒸发内回热型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实际天气条件下的动态测试。系统采用了多效内回热措施,在蒸发及冷凝过程中,大部分水蒸汽的凝结潜热被重复利用于海水的预热及蒸发过程,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该装置的产水... 对一台利用太阳能驱动的横管降膜蒸发内回热型海水淡化装置进行了实际天气条件下的动态测试。系统采用了多效内回热措施,在蒸发及冷凝过程中,大部分水蒸汽的凝结潜热被重复利用于海水的预热及蒸发过程,在相同的天气条件下,该装置的产水率比单级盘式太阳能蒸馏器提高了2~3倍。太阳辐射越强,产水率越大;启动温度越高,产水量越大。对影响淡水产量的其他因素也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 回热型 实验研究 横管降膜蒸发 太阳能蒸馏器 天气条件 太阳能驱动 动态测试 冷凝过程 蒸发过程 重复利用 凝结潜热 太阳辐射 分析讨论 产水率 水蒸汽 产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R-10小盘管螺旋管圈高压汽水两相流动摩擦阻力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毕勤成 陈听宽 +1 位作者 罗毓珊 郑建学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8-213,283,共7页
在压力p=4-14MPa,质量流密度G=400-200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0-750kw/m2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磨擦阻力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分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有电加热和绝... 在压力p=4-14MPa,质量流密度G=400-2000kg/m2·s,内壁热流密度q=0-750kw/m2的参数范围内,进行了螺旋管内高压汽水两相流动磨擦阻力的试验研究。螺旋管分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有电加热和绝热两种;管内径是12mm和10mm,螺旋直径均为115mm。另外还有一受热水平直管用来进行比较。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数据回归得到了一个经验关系式,用来计算水平或垂直放置的螺旋管内的汽水两相磨擦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 汽水两相流动 摩擦阻力 质量流密度 高温气冷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质量流速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志安 罗毓姗 +3 位作者 陈听宽 王海军 黄凡 贾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21,50,共6页
在200450 kg/(m^2·s)的低质量流速下,采用31.8 mm×6 mm的6头内螺纹管,在高压试验台上进行了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随着进口压力和质量流速的增加,发生脉... 在200450 kg/(m^2·s)的低质量流速下,采用31.8 mm×6 mm的6头内螺纹管,在高压试验台上进行了垂直和倾斜并联内螺纹管两相流不稳定性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对压力降脉动和密度波脉动,随着进口压力和质量流速的增加,发生脉动的界限热负荷增加,垂直并联管的界限热负荷总是大于倾斜并联管,说明垂直并联内螺纹管的稳定性更好;过冷度对脉动发生的界限热负荷和脉动周期的影响出现不同的趋势.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给出了两种条件下发生不稳定性脉动的起始点无因次准则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质量流速 垂直并联内螺纹管 倾斜并联内螺纹管 超临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向下管内两相流泡状-弹状流型转换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薛玉卿 李会雄 +3 位作者 姚超 郝陈玉 郭开开 冯渊 《应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3-609,共7页
建立实验系统,在维持管道出口压力为0.2MPa的条件下,对内径分别为15mm、25mm、40mm、65mm的垂直向下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两相流泡状-弹状流型分布。实验研究发现:管径对于泡状流与弹状流流型特征有较大影响,... 建立实验系统,在维持管道出口压力为0.2MPa的条件下,对内径分别为15mm、25mm、40mm、65mm的垂直向下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动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两相流泡状-弹状流型分布。实验研究发现:管径对于泡状流与弹状流流型特征有较大影响,并且进一步影响流型转换边界,随着管径增加,泡状流-弹状流的流型转换边界向折算气速减小的方向移动。基于理论推导及实验数据,建立了垂直向下管内气液两相流泡状流-弹状流流型转换预测模型,该模型对本文实验工况条件下的垂直向下管内空气-水气液两相流流型转换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预测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小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向下 气液两相流 流型 泡状流 弹状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管内湍流结构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德耕 朱士亮 +1 位作者 张鸣远 李传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矩形管内湍流流场参数的测定,将电化学测试方法与激光测试方法进行了比较;结合这两种方法,测试分析了矩形管流动从管壁到管内的湍流结构特性。
关键词 矩形管湍流 湍流测量 电化学测试 湍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旋流式天然气注醇阀雾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丹 陈听宽 +5 位作者 罗毓珊 栾合飞 范立宪 王旭东 裴红 赵守义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29,72,共3页
设计了新型旋流式天然气注醇阀并实验测定了其雾化性能 ,确定了注醇阀使乙二醇雾化的极限压差 ,在不同压差下测定了注醇阀的流量以及雾化喷射角 ,经多元线性回归拟合出流量与喷嘴直径、压差的公式 。
关键词 甘醇 旋流式注醇阀 雾化喷嘴 天然气 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P5/MOD2冷凝回流传热关系式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鲁伟 陈听宽 +1 位作者 胡志宏 徐进良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74-378,共5页
RELAP5/MOD2冷凝回流传热关系式分析杨鲁伟陈听宽胡志宏徐进良(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词冷凝回流逆流流动极限层流冷凝紊流冷凝1前言RELAP5系列程序是美国爱达荷国家工程实验所(INEL)发展起... RELAP5/MOD2冷凝回流传热关系式分析杨鲁伟陈听宽胡志宏徐进良(西安交通大学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关键词冷凝回流逆流流动极限层流冷凝紊流冷凝1前言RELAP5系列程序是美国爱达荷国家工程实验所(INEL)发展起来的程序系列,主要用于核电厂系统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回流 逆流流动极限 层流冷凝 紊流冷凝 核电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烟气脱硫产物中石膏含量的镜像和热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方立军 李斌 杨冬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5-37,41,共4页
采用镜像分析和热重分析方法对五种湿法烟气脱硫产物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脱硫产物中石膏含量较高,中间产物含量偏高,改进氧化系统增强氧化效果可得到满足工业和民用的石膏。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快捷... 采用镜像分析和热重分析方法对五种湿法烟气脱硫产物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脱硫产物中石膏含量较高,中间产物含量偏高,改进氧化系统增强氧化效果可得到满足工业和民用的石膏。采用热重分析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对脱硫产物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石膏产物的分析方法提供一个新的途径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烟气脱硫 石膏 热重分析 镜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安注反应堆压力容器下降环腔内射流传热试验研究
17
作者 卢冬华 尹飞 陈骏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96-302,共7页
失水事故工况 (LOCA)下反应堆下降环腔内的流动和传热研究 ,对反应堆压力容器 (RPV)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一种直接安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内流动和传热的研究 ,将流动分为横穿射流和冲击射流 ,比较了在两种射流下下降环腔内流动... 失水事故工况 (LOCA)下反应堆下降环腔内的流动和传热研究 ,对反应堆压力容器 (RPV)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一种直接安注的反应堆压力容器内流动和传热的研究 ,将流动分为横穿射流和冲击射流 ,比较了在两种射流下下降环腔内流动和传热的特点 ,分析了流速比和对流换热系数及温度的关系 ,当流速比在 1~ 1 0时 ,流动属于横穿射流 ,对流换热主要由环腔流速决定 ;流速比大于 1 0后 ,属于冲击射流 ,环腔内对流换热主要决定于安注流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降环腔 射流传热 试验研究 反应堆 压力容器 直接安注 流动 传热 失水事故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相分隔状态下电磁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的方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明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100,共6页
针对电磁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易受流型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内相分隔状态下基于电磁流量计的气液两相流测量方法。利用旋流器将不规则的两相流入口流型整形成气芯-水环的对称型环状流,保证了权函数的有序分布,并... 针对电磁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时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易受流型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管内相分隔状态下基于电磁流量计的气液两相流测量方法。利用旋流器将不规则的两相流入口流型整形成气芯-水环的对称型环状流,保证了权函数的有序分布,并引入空隙率修正了电磁流量计测量模型,提高了电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利用空气-水两相流为介质,通过室内实验对该测量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管内相分隔状态下,电磁流量计的液相测量相对误差在±5%以内。研究结果为工业生产中的气液两相测量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流量计 气液两相流测量 相分隔 环状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蒸汽流经可调式临界流喷嘴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明 盖平原 +1 位作者 李友平 张兴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26,共6页
蒸汽热采过程往往采用临界流喷嘴对各分配支路的蒸汽流量进行控制,但是常规固定式临界流喷嘴存在注汽量难以调节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式临界流喷嘴,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应用于湿蒸汽临界流流量的调节和控制特性进行... 蒸汽热采过程往往采用临界流喷嘴对各分配支路的蒸汽流量进行控制,但是常规固定式临界流喷嘴存在注汽量难以调节的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调式临界流喷嘴,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应用于湿蒸汽临界流流量的调节和控制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入口蒸汽干度和压力、调节锥位移以及蒸汽凝结对可调式临界流喷嘴流场分布、临界背压比以及临界流量的影响。研究结论能够指导可调式临界流喷嘴结构优化设计,为注蒸汽热采过程中湿蒸汽的流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式临界流喷嘴 临界流特性 湿蒸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低温系统中粉尘颗粒团聚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宇博 延禹 +3 位作者 胡芳芳 党黎军 邓磊 车得福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2,共7页
由于低低温条件下粉尘颗粒物的团聚效应,实际运行中低低温省煤器和电除尘器容易出现积灰堵塞问题。本文搭建固定床吸附实验台,研究了颗粒物吸附硫酸酸雾后的团聚现象,以及各因素对团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后单个颗粒物存在4... 由于低低温条件下粉尘颗粒物的团聚效应,实际运行中低低温省煤器和电除尘器容易出现积灰堵塞问题。本文搭建固定床吸附实验台,研究了颗粒物吸附硫酸酸雾后的团聚现象,以及各因素对团聚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后单个颗粒物存在4种表面形态,颗粒物间存在4种团聚形态;硫酸酸雾在颗粒物表面产生一层液膜,使颗粒物间黏附力增强,强化了团聚效果;初始阶段主要发生小颗粒在大颗粒表面的黏附以及小颗粒之间的凝并,随后发生大颗粒之间的团聚;温度降低会提升颗粒物团聚的效果,但提升程度与吸附时间有关;在低低温系统中,温度的小幅变动将会引起团聚效果很大的改变;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增大,颗粒物的团聚效果减弱,粒径增大至91μm以上时几乎不发生团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低温烟气系统 粉尘颗粒物 硫酸酸雾 吸附 团聚 积灰堵塞 省煤器 除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