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3
1
作者 周爱意 陈凌 +1 位作者 周陈静 权彦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2-355,共4页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 目的分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治疗高危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igh-risk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HR-PDR)临床效果、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5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PRP治疗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85例(150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根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分为两组:严重DR组包括重度非增生型DR(重度NPDR)和增生早期DR(早期PDR)组,共90眼,HR-PDR组包括HR-PDR 60眼。观察两组患者PRP治疗的效果、术后3个月的视力,分析HR-PDR的危险因素。结果严重DR组PRP术后13.3%(12/90)需要补充激光,16.6%(15/9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2眼发生玻璃出血,1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HR-PDR组PRP术后55.0%(33/60)需要补充激光,30.0%(18/60)患眼黄斑水肿加重,5眼发生玻璃体出血,3眼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PRP术后3个月,严重DR组40.0%(36/90)视力下降,而HR-PDR组65.0%(39/60)视力下降。HR-PDR患者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小于50岁、糖尿病病程长、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脂及颈动脉B超异常。结论 HR-PDR的概念临床意义重大,其病变进展迅速,PRP效果不佳,需要密切随访,及时追加激光或者联合其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在碱烧伤眼表重建中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琳 王峰 +2 位作者 孙乃学 熊全臣 王建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2-755,769,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在兔角膜急性碱烧伤眼表重建中的作用,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疗效。方法建立兔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设左眼为对照组,右眼为治疗组,并于24h内行新鲜羊膜或保存羊... 目的观察比较新鲜羊膜和保存羊膜移植在兔角膜急性碱烧伤眼表重建中的作用,并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疗效。方法建立兔角膜急性碱烧伤模型,设左眼为对照组,右眼为治疗组,并于24h内行新鲜羊膜或保存羊膜移植术(12眼/组)。术后观察双眼形态及角膜新生血管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房水中TNF-α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组织中PDGF-BB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炎症反应轻,角膜溃疡范围小,上皮再生速度快,新生血管长度短(P<0.05)。治疗组房水中TNF-α含量低于同期保存羊膜移植组和对照组,且下降速度快,角膜组织中PDGF-BB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保存羊膜移植组比较,新鲜羊膜移植组炎症反应更轻,TNF-α下降速度更快(P<0.05),PDGF-BB表达水平更高(P<0.05)。结论在角膜急性碱烧伤眼表重建中,新鲜羊膜较保存羊膜效果更好,其作用与抑制TNF-α水平、促进PDGF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烧伤 羊膜移植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14
3
作者 冯朝晖 孙乃学 +2 位作者 熊全臣 权彦龙 杨建刚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11期845-847,共3页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 目的 探讨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方法 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7例(34眼),年龄7~22月,分为2组:A组16例(19眼)行白内障吸出及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B组11例(15眼)行白内障吸出、后囊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7~36月,平均17月,观察2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情况以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术中后囊膜撕裂发生率:A组为52.63%,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A组为42.11%,B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2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均未发生视网膜脱离和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摘出时一期行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形成;一期行后囊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能有效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该方法简便、安全,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连续环形撕囊 玻璃体 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眼与窄房角正常眼的解剖结构比较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朝晖 周爱意 +1 位作者 王肖华 孙乃学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目的比较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临床前期眼和窄房角正常眼的眼部解剖结构差异。方法应用B超结合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计算PACG临床前期眼36例36眼和窄房角正常... 目的比较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临床前期眼和窄房角正常眼的眼部解剖结构差异。方法应用B超结合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以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计算PACG临床前期眼36例36眼和窄房角正常眼20例40眼的眼部解剖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急性PACG临床前期组的晶状体中央部厚度为(4.79±0.47)mm,大于窄房角正常组(4.45±0.32)mm(P<0.01);晶状体周边部厚度为(3.41±0.38)mm,大于窄房角正常组(3.21±0.27)mm(P<0.05);虹膜晶状体接触距离为(566.56±116.99)μm,大于窄房角正常组(497.23±109.68)μm(P<0.05),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88±1.30)m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10.33±2.52)mm(P<0.01);前房深度为(1839.89±171.40)μ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237.45±284.45)μm(P<0.01);房角开放距离为(95.02±36.63)μ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36.25±82.73)μm(P<0.01);小梁睫状突距离为(724.15±176.10)μ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856.80±203.97)μm(P<0.01);小梁虹膜夹角(11.59°±4.45°),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4.28°±7.66°)(P<0.01);虹膜晶状体夹角(18.12°±2.38°),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0.01°±3.55°)(P<0.01);眼轴长度为(20.84±0.80)mm,小于窄房角正常组(21.91±1.09)mm(P<0.01);相对晶状体位置(0.2015±0.0112)较窄房角正常组(0.2157±0.0072)靠前(P<0.01)。结论PACG临床前期眼的眼部解剖结构明显不同于窄房角正常眼,其中以房角参数差异最显著。可以考虑将以上参数作为急性PACG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进一步进行临床观察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前期 眼部解剖参数 超声生物显微镜 B型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p27^(Kip1)对兔眼滤过术后结膜瘢痕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建刚 邓颖 +2 位作者 周凌霄 孙乃学 王肖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8-481,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p27Kip1作用于兔眼滤过术后的效果,研究其对术后结膜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人p2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制备腺病毒介导Ad-p27并验证其正确性。兔眼滤过术中结膜下注射Ad-p27、丝裂霉素C(MMC)和PBS,术后28d内测... 目的观察外源性p27Kip1作用于兔眼滤过术后的效果,研究其对术后结膜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根据GenBank人p2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制备腺病毒介导Ad-p27并验证其正确性。兔眼滤过术中结膜下注射Ad-p27、丝裂霉素C(MMC)和PBS,术后28d内测定眼压、观察眼前节的动态变化及并发症,依照Krofeld评分法进行滤过泡评分。结果 Ad-p27作用后28d内维持低眼压的状态,术后3d眼压下降达峰值7.68mmHg。Ad-p27降眼压程度与MMC相似,与PBS比较术后7d(P<0.05)、14d(P<0.01)、21d(P<0.01)和28d(P<0.05)眼压存在显著性差异。Ad-p27作用后14d内滤过泡弥漫性隆起,28d有囊性泡形成。Ad-p27组与PBS组比较,滤过泡评分在7d(P<0.01)、14d(P<0.01)和21d(P<0.05)有显著性差异。Ad-p27组术后21d前房恢复正常,而PBS组术后14d恢复正常。Ad-p27作用偶有前房渗出、前房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Ad-p27通过抑制手术区瘢痕形成保持滤过道通畅,降低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7KIP1 青光眼 滤过术 瘢痕 丝裂霉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3 位作者 孙乃学 惠娜 赵世平 胡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5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急性高眼压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rhEPO,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结果正常视网膜组织可见bcl-2蛋白表达,染色阳性细胞数为每高倍视野(10.5±1.2)个。模型组和EPO组兔眼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5,P<0.01)。EPO组第7天、14天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rhEPO可以上调视网膜bcl-2蛋白表达,这可能是rhEPO保护急性高眼压引起的兔眼视网膜神经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BCL-2蛋白 视网膜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 被引量:8
7
作者 赵琳 王建明 +1 位作者 王峰 周爱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 目的探讨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3组。联合用药组30例,患者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同时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甲钴胺组25例,患眼甲钴胺注射液500μg离子导入,每天1次。复方樟柳碱组20例,患侧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每天1次。以上治疗连续10 d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眼位偏斜、眼肌运动、复视相及副作用,随访6个月。结果联合用药组治愈率80.0%,高于甲钴胺组52.0%及复方樟柳碱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联合用药组总有效率(86.7%)与甲钴胺组(80.0%)及复方樟柳碱组(85.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442 8,P=0.505 8;χ2=0.277 0,P=0.867 9)。联合用药组治愈时间(29.5±12.6)d,较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分别缩短约10 d和11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甲钴胺组和复方樟柳碱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和治愈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中无注射部位硬结、出血等发生。结论甲钴胺离子导入联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可提高眼肌麻痹患者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安全有效,而副作用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甲钴胺 复方樟柳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3 位作者 孙乃学 惠娜 赵世平 胡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1-273,27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国产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的机制。方法在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的情况下,日本大耳白兔皮下注射国产rhEPO,分别于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后第1、3、7、14天免疫组化法观察视网膜HIF-1α基因表达。结果正常兔眼视网膜无HIF-1α表达。模型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EPO组兔眼视网膜HIF-1α表达阳性细胞数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国产rhEPO能够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下调视网膜HIF-1α的表达可能是rhEPO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网膜 缺氧诱导因子-1Α 高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_1、VEGF在兔角膜缝线后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王峰 石蕊 赵琳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双侧角膜缝线制... 目的探讨角膜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的相关性。方法双侧角膜缝线制备兔角膜新生血管模型。33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只)、实验组(15只)和实验对照组(15只);实验组兔行单纯角膜缝线,实验对照组兔术后隔日结膜下注射一定量地塞米松。术后每日观察CNV生长情况并记录,分别于术后1d、4d、7d、14d、21d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1、VEGF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缝线后各时间点,实验对照组CNV面积、角膜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TGF-β1、VEGF的表达情况与实验组相比明显受到抑制(P<0.05)。角膜组织中TGF-β1、VEGF的表达与CNV面积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CNV的形成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TGF-β1、VEGF可能参与了CNV的形成过程,地塞米松可能通过抑制角膜炎症反应及TGF-β1、VEGF等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抑制CNV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高眼压兔视网膜谷氨酸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明 熊蕾 +1 位作者 孙乃学 赵世平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0-1083,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谷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54只,其中6只兔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兔采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加压法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其中24只兔皮下注射rhEPO为EPO...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谷氨酸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日本大耳白兔54只,其中6只兔设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兔采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加压法建立急性高眼压模型,其中24只兔皮下注射rhEPO为EPO组,另外24只兔为模型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网膜谷氨酸的表达。结果正常组视网膜组织无谷氨酸表达。模型组兔眼视网膜出现谷氨酸阳性表达细胞,各观察时间点EPO组兔眼视网膜谷氨酸阳性表达细胞数较模型组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第14天,模型组视网膜谷氨酸阳性表达细胞数为(3.3±1.1)个/高倍视野,EPO组为(0.3±0.2)个/高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hEPO可以下调兔眼急性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谷氨酸高表达,可能与rhEPO保护视网膜神经功能损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谷氨酸 视网膜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后结膜下注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抗体对兔眼滤过泡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建明 惠娜 +2 位作者 范雅稚 孙乃学 熊蕾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兔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双眼制作小梁切除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兔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第5天予以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另一眼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时...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抗体对兔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家兔双眼制作小梁切除术模型,随机选取家兔一眼作为抗体组,分别于手术完成当时和术后第5天予以结膜下注射CTGF抗体。另一眼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予以结膜下注射PBS。术后1、3、5、7、10、14d分别观察滤过泡形态。结果:术后1、3、5d两组滤过泡均弥散隆起。术后7、10和14d对照组滤过泡逐渐扁平、局限、瘢痕形成,而抗体组滤过泡维持较好、瘢痕形成时间较晚。结论:CTGF抗体结膜下注射可抑制兔眼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纤维化,CTGF抗体可能成为一种提高滤过手术成功率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抗体 滤过泡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低分子量肝素前房灌注对房水bFGF和TGF-β2含量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建明 熊蕾 +2 位作者 熊全臣 惠娜 范雅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7-109,113,共4页
目的观察房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含量的变化,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前房灌注对后发性白内... 目的观察房水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活性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含量的变化,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前房灌注对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84只兔84眼随机平均分为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眼),行单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实验组术中单次应用50000 IU·L-1 LMWH进行前房灌注。分别于术后1d、3d、6d、15d、30d、45d、60d每组各取6只兔6眼,分别测定房水bFGF和活性TGF-β2含量;同时于术后1d、30d、45d、60d分别称取晶状体囊袋湿质量。另选取3只兔6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房水bFGF和TGF-β2含量的基线水平。结果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后模型组和实验组囊袋湿质量均逐渐增加,但LMWH促进了湿质量增加速度,至术后60d时实验组囊袋湿质量为(123.66±17.83)mg,高于模型组的(97.25±15.99)mg(P<0.05)。模型组术后房水bFGF浓度增加了8~15倍,而实验组仅增加了3倍。模型组房水活性TGF-β2浓度在术后30d开始高于基线值(P<0.05),而实验组活性TGF-β2浓度始终与基线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术后房水bFGF和活性TGF-β2的含量分别于术后30d和45d恢复至基线水平,而实验组则分别于术后3d和1d恢复至基线水平。结论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单次应用实验剂量的LMWH促进后发性白内障形成,可显著抑制术后房水中bFGF和活性TGF-β2表达强度和持续时间。推测房水中这2种细胞因子的含量变化共同参与了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2 后发性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明 宋艳萍 +4 位作者 孙乃学 冯海晓 惠娜 范雅稚 胡凯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6-369,共4页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兔眼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共24眼),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 目的探讨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兔眼缺血再灌注损伤视网膜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模型组,共24眼),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造模(EPO组,共24眼),于造模前第3天及造模结束时每只兔皮下注射rhEPO100 I U/kg各1次。于造模后第1、3、7、14天分别摘除每组各6只兔眼,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形态、测量内层视网膜(inner retina layer,IRL)厚度并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cell,RGC)。结果自造模后第3天开始,模型组较对照组RGC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P<0.05,P<0.01)。自造模后第3天开始EPO组IRL较模型组厚(P<0.05,P<0.01),自造模后第7天开始EPO组RGC数量较模型组多(P<0.05)。结论rhEPO可以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兔眼视网膜结构,可能成为一种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生成素 重组 视网膜 缺血再灌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CK-Ⅰ选择性抑制剂Y-27632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和黏附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辉 孙乃学 +3 位作者 冯朝晖 王超 张懿 王建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观察ROCK-Ⅰ选择性抑制剂Y-27632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ocular Tenon capsule fibroblasts,OTFs)增殖、凋亡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4~6代OTFs经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诱导后,不同浓度Y-27... 目的观察ROCK-Ⅰ选择性抑制剂Y-27632对体外培养的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ocular Tenon capsule fibroblasts,OTFs)增殖、凋亡和黏附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第4~6代OTFs经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诱导后,不同浓度Y-27632处理,采用MTT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黏附抑制率,未经LPA诱导OTFs细胞同时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平板克隆增殖实验测定不同浓度Y-27632组OTFs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率。结果 6、30、150、750μmol/L Y-27632各组经LPA诱导的OTFs细胞增殖抑制D(490)与LP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OTFs细胞黏附抑制D(490)与LPA组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随着Y-27632浓度增加,细胞凋亡率相应增加。未经LPA诱导的OTFs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Y27632浓度的增高而降低。结论 Y-27632有效抑制LPA诱导的OTFs增殖和细胞间黏附,诱导细胞早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27632 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 增殖 凋亡 黏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介导BDNF基因转染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建明 孙乃学 +3 位作者 惠娜 范雅稚 冯海晓 赵世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70-1774,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视网膜电图b波(ERG-b)、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GC)、测量内层视网膜(IRL)厚度、电镜观察RGC超微结构变化等,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 目的通过检测视网膜电图b波(ERG-b)、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GC)、测量内层视网膜(IRL)厚度、电镜观察RGC超微结构变化等,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μl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RGC计数、IRL厚度测量。三组中第14天结束观察的各6只观察眼,在实验开始前(基线)及造模后第1、3、7、14天,分别检测ERG-b波。另选5只兔用于观察RGC的超微结构,其中1只不做任何处理;另4只兔单眼造模(模型组2只,BDNF组2只),第7天处死。结果造模前三组的ERG-b波的振幅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BDNF组ERG-b波振幅值在造模后第1天均降至最低水平,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后逐渐恢复,但第14天均未能恢复至基线水平(P<0.01)。实验结束时BDNF组ERG-b波振幅值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兔眼视网膜RGC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BDNF组兔眼视网膜RGC数量和IRL厚度的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其程度均较模型组轻(P<0.05,P<0.01)。电镜观察可见急性高眼压引起了RGC的损害,而BDNF组损害较轻。结论玻璃体注射rAAV-BDNF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高眼压引起的ERG-b波及视网膜结构的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腺伴随病毒 高眼压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环孢霉素A缓释微球的眼内释药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裴澄 赵晔 孙乃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建立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缓释微球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考察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兔眼房水中的药物代谢特性,为该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兔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左眼前房及囊袋内注射环孢素微球,右眼给予空白微球作对照,采用... 目的建立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缓释微球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考察在不同给药剂量下兔眼房水中的药物代谢特性,为该药预防后发性白内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兔眼行晶体囊外摘除,左眼前房及囊袋内注射环孢素微球,右眼给予空白微球作对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给药后4周内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的浓度。色谱柱为反相C18硅胶柱,柱温为60℃,流动相为乙腈-水(67∶33),检测波长210nm。结果兔眼房水中环孢霉素A的浓度在0.13-1.25m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51),最低检测浓度0.13mg/L,回收率95.91%,日间和日内精密度均小于5.0%。缓释微球的释药速率适中,兔眼前房给药后可在2周内维持较高浓度,高低两种给药剂量下,环孢霉素A的吸收半衰期(t1/2Ka)和血浆清除速率(CL)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峰浓度(Cmax)与剂量之间线性相关。结论环孢素A缓释微球在兔眼内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实验期内可达到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缓释微球 房水 药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介导hBDNF基因转染对急性高眼压兔眼视网膜BDNF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王建明 孙乃学 +3 位作者 惠娜 范雅稚 冯海晓 赵世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 目的通过观察视网膜内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机制。方法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d玻璃体内注射10μl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结果模型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减少,BDNF组兔眼视网膜内源性BDNF表达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及模型组增加(P<0.05,P<0.01)。结论rAAV-BDNF基因转染通过增加视网膜内源性BDNF的表达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玻璃体注射是rAAV-BDNF转染视网膜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腺伴随病毒 高眼压 视网膜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索尼定滴眼对家兔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作用及机制
18
作者 杨建刚 崔丽珺 +2 位作者 权彦龙 王肖华 赵世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56,共4页
目的观察I1受体激动剂莫索尼定滴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莫索尼定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作用机制。方法莫索尼定单侧滴眼,示踪剂FITC-BSA双眼前房注入,2-10 h不同时点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葡萄膜巩膜途... 目的观察I1受体激动剂莫索尼定滴眼对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荧光强度的变化,研究莫索尼定对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作用机制。方法莫索尼定单侧滴眼,示踪剂FITC-BSA双眼前房注入,2-10 h不同时点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各部位的荧光强度;prazosin(α1受体拮抗剂)、yohimbine(α2受体拮抗剂)和efaroxan(I1受体拮抗剂)前处理30 min,莫索尼定滴眼,观察葡萄膜巩膜途径荧光变化。结果莫索尼定滴眼荧光显微镜观察,双侧葡萄膜巩膜途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以睫状体和脉络膜上腔较强。prazosin前处理组各部位与莫索尼定比较荧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yohimbine和efaroxan前处理组双侧荧光强度各部位均较莫索尼定组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yohimbine较efaroxan前处理组荧光更弱。结论莫索尼定可增加房水经葡萄膜巩膜途径外流,与prazosin产生协同作用,yohimbine和efaroxan均可抑制双侧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的增加,yohimbine的抑制作用更显著,说明葡萄膜巩膜途径房水外流主要由α2受体介导,I1受体也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索尼定 咪唑啉受体 葡萄膜巩膜途径 房水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FITC-Dextran在眼组织中的分布
19
作者 雷剑琴 孙乃学 +1 位作者 樊小娟 陈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2-245,共4页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 目的观察兔眼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后房水流出道的形态学改变。方法 2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2组,一组行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另一组行小梁切除术,均行右眼手术。术后2周术眼前房内灌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处死后取完整眼球做冰冻切片,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的分布。与手术部位处在眼环同一子午线上的同眼的对称部位未手术眼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葡萄膜巩膜引流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中部巩膜最强,前葡萄膜次之;而在小梁切除术组,荧光素的分布在前葡萄膜最强,前、中部巩膜次之,两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均有部分中等亮度的显影,对照组的后葡萄膜和后巩膜则几乎无显影,且两组的前、中部巩膜荧光素强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葡萄膜巩膜引流术和小梁切除术术后房水引流均是多途径的,既有外滤过,还增强了葡萄膜巩膜引流。与小梁切除术相比,葡萄膜巩膜引流术还明显增加了跨巩膜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巩膜引流术 小梁切除术 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葡聚糖(FITC-Dextran)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高表达对兔眼滤过术后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20
作者 杨建刚 何娜 +3 位作者 孙鹏锐 王小娣 姚囯敏 刘倩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p27Kip1对兔眼滤过术后成纤维细胞p27Kip1、PCNA和AgN OR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腺病毒为载体的p27Kip1(Ad-p27),长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dp27组和对照组,行单眼滤过术,术中结膜下分别注射Ad-p27和磷酸盐缓冲液,术后7d、14 d... 目的研究外源性p27Kip1对兔眼滤过术后成纤维细胞p27Kip1、PCNA和AgN OR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腺病毒为载体的p27Kip1(Ad-p27),长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dp27组和对照组,行单眼滤过术,术中结膜下分别注射Ad-p27和磷酸盐缓冲液,术后7d、14 d、21 d和28 d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评价手术区成纤维细胞p27Kip1和PCNA的表达,Ag NOR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核仁的Ag NOR颗粒计数。结果 Ad-p27作用后p27Kip1在Tenon囊成纤维细胞主要为核表达,术后7 d表达即增高,阳性细胞为79.17%,细胞评分为(6.40±0.67)分,术后28 d时阳性细胞为27.03%,评分为(4.97±0.83)分;对照组术后7 d和28 d时细胞评分分别为(4.88±0.79)分和(2.45±0.67)分,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d-p27组PCNA的表达降低,术后14 d始细胞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持续至氉术后28 d。术后28 d内Ad-p27组Ag NOR染色始终为低表达,术后7 d颗粒计数为(2.18±0.72)个,较对照组的(4.04±0.68)个显著降低(P=0.000),28 d时颗粒计数为(2.13±0.69)个,较对照组的(4.06±0.85)个显著降低(P=0.000)。结论 p27Kipl高表达可以抑制兔眼滤过术后Tenon囊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术后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7KIP1 青光眼 滤过术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