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于心理因素的口腔正畸困难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晓荣 张延晓 +1 位作者 张智勇 周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源于心理因素的口腔正畸困难病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口腔正畸典型困难病例患者的心理状况,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典型病例患者具有干扰治疗的共同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结论正畸患者... 目的了解源于心理因素的口腔正畸困难病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心理特点,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分析口腔正畸典型困难病例患者的心理状况,总结其治疗特点。结果典型病例患者具有干扰治疗的共同特点并且具有明显的心理问题。结论正畸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心理问题程度的判别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减少困难病例发生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问题 正畸 困难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疼痛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乔虎 朱永进 周洪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84-389,393,共7页
疼痛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不仅影响正畸治疗的最终效果,而且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正畸治疗的意愿。资料显示,95%的正畸患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如何消除或减轻正畸疼痛,确保正畸矫治效果,改善口腔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越来越... 疼痛是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症状,不仅影响正畸治疗的最终效果,而且影响患者是否接受正畸治疗的意愿。资料显示,95%的正畸患者出现过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如何消除或减轻正畸疼痛,确保正畸矫治效果,改善口腔医疗服务质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正畸医师和患者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总结了正畸治疗中疼痛的表现、特点及可能的机制,并分析比较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镇痛措施,旨在进一步明确正畸疼痛的外周神经机制,为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疼痛缓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疼痛 外周机制 镇痛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正畸专家对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主观判断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思琦 沈刚 +7 位作者 白丁 周洪 厉松 陈文静 王大为 李巍然 耿直 许天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中国正畸专家主观判断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从参与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6所院校所提供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完成正畸治疗的2 383例病例中以院校来源和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120例病例,由全国69位正畸... 目的:分析中国正畸专家主观判断错畸形严重程度的一致性。方法:从参与中国正畸疗效评价标准研究的6所院校所提供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完成正畸治疗的2 383例病例中以院校来源和安氏分类作为分层因素随机抽取120例病例,由全国69位正畸专家,根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历基本资料主观判断每例错畸形的严重程度,选取轻度、中等偏轻、中等、中等偏重和重度5个严重程度级别之一作为每例的判断结果,并对主观判断结果进行专家自身可靠性和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的分析。结果: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专家自身可靠性,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极好水平(Kappa≥0.81);78.33%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好及以上水平(Kappa≥0.61);96.67%的专家自身一致性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Kappa≥0.41)。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分析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r=0.989,P<0.01),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非常好。结论:中国正畸专家依据病例治疗前的模型、头颅侧位片、面像、曲面断层片和病例基本信息对错畸形严重程度进行主观判断的专家自身可靠性好,且专家之间评价一致性高,这为建立错畸形严重程度的客观分级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疾病严重程度 判断 可重复性 结果 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大鼠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文佳 王晓庚 +1 位作者 周洪 李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通过将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按照M-CSF 30μg/L、RANKL 50μg/L的浓度对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 d,与原代培养3 d的鼠成骨细胞按细胞数量1∶1直接共培养... 目的通过将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按照M-CSF 30μg/L、RANKL 50μg/L的浓度对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 d,与原代培养3 d的鼠成骨细胞按细胞数量1∶1直接共培养,加入1,25-(OH)2D31×10-8mol/L和PGE21×10-6mol/L,利用形态学观察、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等方法对共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时,成骨细胞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呈单层排列的成骨细胞,偶见TRAP(+)的破骨细胞。结论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与两者的相对数量有关。本实验中,由于成骨细胞快速生长,当其数量多于破骨细胞时,可能使1,25-(OH)2D3对成骨细胞RANKL表达的上调作用不足,且PGE2对成骨细胞OPG表达的下调作用不足,从而主要表现为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分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细胞培养 RANKL 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及功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文佳 王晓庚 +1 位作者 周洪 李昂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9-603,共5页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 目的建立大量高纯度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体外诱导培养的破骨样细胞标志酶的基因表达。方法按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30ng/m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50ng/mL的质量浓度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d,利用形态学观察、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Giemsa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以及破骨细胞标志酶基因表达的检测,对生成的破骨样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实验获得的破骨样细胞中,TRAP阳性的单核破骨样细胞多见、TRAP阳性的多核破骨样细胞数量相对较少,胞核从2个到十几个不等;光镜下牙本质片上可见各种形态的骨吸收陷窝;应用RT-PCR方法证实破骨样细胞表达膜型基质金属酶(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TRAP和组织蛋白酶K(CK)4种标志酶。结论以M-CSF和RANKL作为诱导因子,对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诱导培养可以获得具有典型的破骨细胞形态特征,可以表达特征性标志酶基因,且数量大、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骨样细胞 细胞培养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钙素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延晓 周洪 王晓荣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1-654,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移动模型,探讨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形成与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畸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正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对实验组上颌右侧第二磨牙近中牙... 目的建立大鼠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移动模型,探讨牙周膜牵张成骨过程中血管形成与骨形成的关系。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正畸对照组,所有动物拔除上颌右侧第一磨牙,正畸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建立模型,对实验组上颌右侧第二磨牙近中牙槽骨实施减阻措施后安装牵张装置,分别在牵张开始后第0、3、5、10、20、30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动物,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骨钙素(OC)随时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VEGF阳性信号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以及骨细胞;VEGF的阳性表达在加力后逐渐增强,张力侧和压力侧分别在第10天和第5天达到峰值。OC阳性信号主要出现在牙周膜细胞外基质及成骨细胞中;张力侧与压力侧均在第10天达到峰值。正畸对照组VEGF和OC表达与实验组相似,但表达强度较低。结论 VEGF和OC参与了牙周膜牵张成骨牙齿快速移动过程中的牙周组织改建,具有重要意义。牙周膜牵张成骨中血管形成早于骨形成或二者同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牵张成骨 牙齿快速移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骨钙素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牛林 邹蕊 +3 位作者 石福乔 逯宜 陈治清 刘启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8-631,共4页
目的评价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研究将成骨样细胞株MG-63细胞与不同材料进行复合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体内研究将不同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髓... 目的评价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研究将成骨样细胞株MG-63细胞与不同材料进行复合培养,利用倒置显微镜、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体内研究将不同材料植入新西兰大白兔股骨髓腔,分别在4周、8周取出标本,HE、新三色染色后观察新骨生成情况。结果在体外、体内实验中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类骨质复合生物材料组均显示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复合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新型骨替代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素蛋白 羟基磷灰石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张应力刺激对PLGA-胶原复合培养大鼠成肌细胞整合素偶联激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邹蕊 牛林 +1 位作者 宋锦璘 赵志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研究PLGA(poly lactide-co-glycolide)-胶原复合支架上大鼠成肌细胞体外张应力作用下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力学信号转导过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肌细胞,实验组接种于黏附有PLGA-胶原复合生物支架的加力板,对照组... 目的研究PLGA(poly lactide-co-glycolide)-胶原复合支架上大鼠成肌细胞体外张应力作用下整合素偶联激酶(ILK)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力学信号转导过程。方法体外培养大鼠成肌细胞,实验组接种于黏附有PLGA-胶原复合生物支架的加力板,对照组接种于空白加力板,然后使用"Forcel"四点弯曲循环应变加载装置加载。利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ILK mRNA的表达,比较三维PLGA-胶原复合支架上和二维平面上培养的细胞在张应力作用下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结果张应力刺激下,同一时间点三维支架上细胞ILK的表达明显高于二维平面上的细胞;在加载过程中,三维支架上细胞ILK的表达水平明显提高,而且更快达到峰值。结论培养环境的三维空间结构对细胞在力学刺激作用下的初期反应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GA-胶原复合支架 张应力 成肌细胞 力传导 整合素偶联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TrkC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朱永进 李雪 邹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酪氨酸激酶受体-C(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实验组与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根据佩带周期分为实验3、7、14、21d组与正常同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功能矫形前伸下颌对青春期大鼠咬肌酪氨酸激酶受体-C(tyrosine kinase receptor-C,TrkC)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立实验组与同步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佩戴功能矫治器,根据佩带周期分为实验3、7、14、21d组与正常同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大鼠咬肌TrkC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3、7d组,咬肌纤维TrkC免疫阳性染色与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而实验14、21d组TrkC免疫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同步对照组,TrkC基因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功能矫形下颌前伸可致大鼠咬肌TrkC的表达发生改变,提示其参与了下颌前伸过程中咬肌适应性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形 咬肌 酪氨酸激酶受体-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与牙周膜细胞对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承琼 周洪 王晓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和人牙周膜细胞对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牙周膜细胞在正畸性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牙周膜细胞。建立tra... 目的研究持续静压力和人牙周膜细胞对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静压力和牙周膜细胞在正畸性骨改建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收集单个核细胞。用组织块酶消化法培养获得牙周膜细胞。建立transwell共培养系统,下层接种脐血单个核细胞,上层接种牙周膜细胞。A组为单核细胞与牙周膜细胞共培养加力;B组为单核细胞培养加力,另设不加力对照组A’、B’组。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及TRAP染色,骨磨片染色等方法检测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及功能。结果A组下层细胞在加力后第2天出现细胞融合现象,3 d时可见明显的多核破骨样细胞,TRAP染色阳性,骨磨片染色可见典型的骨吸收陷窝。其他组仅有极少量多核细胞形成,未见骨吸收陷窝。结论静压力作用下,牙周膜细胞可以刺激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核细胞 牙周膜细胞 持续静压力 破骨样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