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压力下600 MW直流锅炉水冷壁管阻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玉琴 陈听宽 毕勤成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6-789,共4页
研究国产600MW直流锅炉水冷壁管在超临界压力下的摩擦阻力特性.试验段为φ25×3mm的1Cr18Ni9Ti不锈钢管,试验参数为:压力p=23~25 MPa,质量流量G=400~1200kg/(m2·s),工质比焓h=600~2600kJ/kg,雷诺数Re=1.2×104~1.0... 研究国产600MW直流锅炉水冷壁管在超临界压力下的摩擦阻力特性.试验段为φ25×3mm的1Cr18Ni9Ti不锈钢管,试验参数为:压力p=23~25 MPa,质量流量G=400~1200kg/(m2·s),工质比焓h=600~2600kJ/kg,雷诺数Re=1.2×104~1.0×106.试验研究了工质压力、质量流速、工质比焓(工质温度)和雷诺数对摩擦阻力系数的影响.试验发现:在相变点附近,摩擦阻力系数有一阶跃增加,而且随着压力的增加,摩擦阻力系数在相变点的阶跃增加现象变弱.由试验数据得到超临界压力下水冷壁管摩擦阻力系数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械工程 直流锅炉 超临界压力 水冷壁管 摩擦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运行直流锅炉水冷壁中间集箱汽液分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玉琴 毕勤成 +1 位作者 陈听宽 李迓红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34-838,共5页
利用空气-水试验回路,模拟了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在35%、50%和75%额定负荷(ECR)下汽-液两相流在中间集箱中的分配特性.采用快关阀门法和摩擦阻力法分别测量了各支管内的体积含气率和流量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干度x=0.7... 利用空气-水试验回路,模拟了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在35%、50%和75%额定负荷(ECR)下汽-液两相流在中间集箱中的分配特性.采用快关阀门法和摩擦阻力法分别测量了各支管内的体积含气率和流量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入口干度x=0.7~0.95的范围内,35%ECR下并联支管的含气率分布最均匀,随着负荷的增加,各支管间的相分配偏差增加;锅炉负荷增加时,并联支管内流量分配的均匀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分配特性 空气-水两相流 超临界锅炉 中间集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压力600MW直流锅炉流量分配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玉琴 陈听宽 毕勤成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14,共4页
研究国产600 MW直流锅炉分配集箱在亚临界压力下的流量分配特性。试验段由42 mm×5.5mm的分配集箱、25 mm×3 mm分配集箱径向引入管和10 mm×1.5 mm的垂直并联水冷壁管组成,材料为1Cr18Ni9Ti钢管;试验参数为:压力p=4 ... 研究国产600 MW直流锅炉分配集箱在亚临界压力下的流量分配特性。试验段由42 mm×5.5mm的分配集箱、25 mm×3 mm分配集箱径向引入管和10 mm×1.5 mm的垂直并联水冷壁管组成,材料为1Cr18Ni9Ti钢管;试验参数为:压力p=4 MPa^19 MPa,质量流速G=400 kg/(m2.s)~1 200 kg/(m2.s),质量含汽率x=0~1.0。试验研究了工质压力、质量流速和集箱入口质量含汽率对分配集箱垂直水冷壁管流量分配和质量含汽率分配特性的影响。随着分配集箱工作压力和分配集箱进口质量流速的增加,分配集箱并联支管之间的质量含汽率分配的偏差降低;在入口质量含汽率较小时,并联支管之间的质量含汽率的分配偏差随着质量含汽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入口质量含汽率>0.55时,并联支管之间质量含汽率的分配偏差随着入口质量含汽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锅炉 超临界压力 分配集箱 垂直水冷壁管 质量含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志豪 黄佐华 +2 位作者 李冲霄 王锡斌 苗海燕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共4页
利用高速摄像和纹影成像系统研究了柴油溶解丙烷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归纳出柴油溶解不同比例丙烷在不同环境背压下喷雾的喷射距离、破碎长度、喷雾锥角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高速摄像和纹影成像系统研究了柴油溶解丙烷混合燃料喷雾特性。研究了不同比例柴油/丙烷混合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归纳出柴油溶解不同比例丙烷在不同环境背压下喷雾的喷射距离、破碎长度、喷雾锥角随时间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溶解不同比例丙烷混合燃料与纯柴油的喷雾特性在形态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别,但是在喷射距离、破碎长度和喷雾锥角与时间及背压的关系上规律相同,即喷射距离与时间呈指数关系,破碎长度与时间呈负指数关系。喷雾锥角随背压及柴油中溶解的丙烷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然机 柴油/丙烷混合燃料 喷雾 喷射距离 破碎长度 喷雾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直流锅炉变压运行下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的流量分配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朱玉琴 李迓红 +1 位作者 毕勤成 陈听宽 《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3-666,共4页
研究了国产600 MW直流锅炉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在亚临界压力下的流量分配特性。试验参数为:压力p=12-21 MPa,质量流速G=400-1200 kg/(m^2·s),质量含汽率x=0-1.0。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配集箱工作压力和分配集箱进口质量流速的增... 研究了国产600 MW直流锅炉水冷壁中间分配集箱在亚临界压力下的流量分配特性。试验参数为:压力p=12-21 MPa,质量流速G=400-1200 kg/(m^2·s),质量含汽率x=0-1.0。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分配集箱工作压力和分配集箱进口质量流速的增加,分配集箱并联支管之间流量分配的偏差降低;在入口质量含汽率较小时,并联支管间的流量分配偏差随着质量含汽率的增加而增大;在入口质量含汽率大于0.6时,并联支管间的流量分配偏差随着入口质量含汽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直流锅炉 超临界压力 流量分配 垂直水冷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伽马阵列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测量成像研究
6
作者 赵月前 尹丰 +3 位作者 孙钦 潘艳芝 文鹏荣 刘惜春 《石油矿场机械》 2019年第4期6-11,共6页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基于单颗放射源的伽马阵列测量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成像过程,分别考虑了竖直和水平两种摆放方式,并对比了不同角度下信号发射及接收的效果,确定了结构最优化布置方式;根据测量原理推导了伽马阵列截面含气率... 利用CFD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基于单颗放射源的伽马阵列测量气液两相流截面含气率成像过程,分别考虑了竖直和水平两种摆放方式,并对比了不同角度下信号发射及接收的效果,确定了结构最优化布置方式;根据测量原理推导了伽马阵列截面含气率测量成像算法模型,计算简便并具有较高分辨率。为研制基于伽马阵列成像技术的水下流量计及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含气率 成像 伽马阵列 水下流量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吸收制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鹏飞 吴裕远 +3 位作者 孙韶华 李跃智 陈东升 郭金刚 《低温与特气》 CAS 2003年第6期5-7,共3页
氨—水和溴化锂—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二元吸收工质对,但各有缺陷,为此人们希望采用三元吸收工质克服这两种二元工质对的不足。国外许多学者对三元吸收制冷尤其是氨—水—溴化锂三元吸收制冷作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国内未见这方... 氨—水和溴化锂—水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两种二元吸收工质对,但各有缺陷,为此人们希望采用三元吸收工质克服这两种二元工质对的不足。国外许多学者对三元吸收制冷尤其是氨—水—溴化锂三元吸收制冷作了大量理论和试验研究,国内未见这方面的文献发表,该文从物性和循环两方面对这些研究作简单介绍,并对三元吸收制冷研究简单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吸收式制冷 制冷剂 压缩机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分级对准东煤富氧燃烧NO_(x)生成与积灰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孙瑞金 王长安 +3 位作者 赵林 王超伟 马成果 车得福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0,共9页
准东煤储量丰富,但由于其碱及碱土金属含量较高,会导致严重的换热面沾污问题,影响锅炉效率和运行安全。富氧燃烧有望实现准东煤的清洁利用,且分级条件下的富氧燃烧可进一步降低NO_(x)排放,但同时也会影响煤中矿物质演变。目前氧分级对... 准东煤储量丰富,但由于其碱及碱土金属含量较高,会导致严重的换热面沾污问题,影响锅炉效率和运行安全。富氧燃烧有望实现准东煤的清洁利用,且分级条件下的富氧燃烧可进一步降低NO_(x)排放,但同时也会影响煤中矿物质演变。目前氧分级对高碱煤燃烧积灰的影响规律鲜有研究,氧分级对NO_(x)和积灰的耦合作用尚不明确。利用两段炉试验系统,研究富氧分级燃烧条件下高碱煤燃烧过程中的NO_(x)生成和积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富氧条件下烟气中的NO体积分数远低于空气条件,富氧气氛下的NO体积分数仅为80×10^(-6)左右,而空气气氛下NO体积分数已超过170×10^(-6)。相同O_(2)体积分数下(21%),富氧条件下的灰沉积倾向弱于空气条件,富氧条件下为26.20 mg/g,而空气条件下为16.45 mg/g,证明了富氧燃烧的优越性。随着主燃区O_(2)体积分数的增加(25%~60%),准东煤的燃料N转化率及灰沉积倾向逐渐升高,积灰的整体结构更加致密,积灰颗粒之间的团聚和黏连现象严重,独立存在的灰颗粒数量明显减少,颗粒表面的凹坑不断发育,出现较多的孔隙结构,烧结现象逐渐加剧。该研究有利于加深对高碱煤富氧分级燃烧下的积灰和NO_(x)生成特性的认识,为促进高碱煤的安全清洁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燃烧 氧分级 高碱煤 NO_(x)生成 积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