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安身到安心:民族地区扶贫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探索——基于凉山州昭觉县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晓刚 陈红 叶家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2-180,共9页
文章基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传统村寨及两个扶贫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客观变迁-主观叙事”这一整体分析框架,开展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探索,以期呈现民族地区安置群众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文章基于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传统村寨及两个扶贫安置社区的田野调查,通过“客观变迁-主观叙事”这一整体分析框架,开展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探索,以期呈现民族地区安置群众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田野调查发现,因空间环境、生计方式及社会文化的变迁,安置群众面临社会身份转型、集体记忆嬗变及共同体认同缺失等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现实问题。立足于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的现实要求和安置社区社会心理服务的外部塑形,本文从空间变化与身份转型的协调、生计方式与集体记忆的整合、文化认同与共同体认同的互嵌三个维度,提出了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从“安身”到“安心”的社会心理服务内在逻辑,以期为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置社区 社会心理服务 社区治理 四川凉山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相对剥夺感和愤怒反刍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肖飒 郭英 +2 位作者 谭小宏 吴映雄 林群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54-860,共7页
为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和恶意创造力行为量表对13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恶意创造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相... 为探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相对剥夺感量表、愤怒反刍思维量表和恶意创造力行为量表对13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对恶意创造力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相对剥夺感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恶意创造力的负向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3)愤怒反刍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与恶意创造力的负向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4)相对剥夺感、愤怒反刍在大学生公正世界信念和恶意创造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有助于厘清公正世界信念对恶意创造力的影响机制,为恶意创造力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正世界信念 相对剥夺感 愤怒反刍 恶意创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生命态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
3
作者 田昊 王晓刚 +3 位作者 程科 丁薇 杨必宇 谢雨欣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生命态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命态度量表对650名青少年进行测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青少年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及生命态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生命意义感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生命态度量表对650名青少年进行测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并使用Bootstrap方法分析生命态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链式中介效应。结果:中介作用分析表明,生命意义感对生活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显著(β=0.46,P<0.001),生命态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单独中介效应分别是0.05(95%CI:0.01~0.09)、0.07(95%CI:0.04~0.10)、0.05(95%CI:0.03~0.07);生命态度-积极情感、生命态度-消极情感在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别为0.08(95%CI:0.05~0.10)和0.03(95%CI:0.02~0.04)。结论:青少年的生命意义感可以通过生命态度和积极、消极情感分别以单独或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其生活满意度。青少年生命教育实践应创新教育形式,重视情感目标的转化功能,培养其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和积极生活意识,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并预防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义感 生命态度 积极/消极情感 生活满意度 链式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共鸣的内涵、发生机制与促成策略
4
作者 赵明洁 李如密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87,共12页
教学共鸣是师生精神交往的一种主体间思想和感情默契、和谐的互动过程及其所达成的完满状态。该概念既揭示了师生作为平等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又为基于差异和不确定性的彼此回应进行了合理注解。教学共鸣的发生需要知觉... 教学共鸣是师生精神交往的一种主体间思想和感情默契、和谐的互动过程及其所达成的完满状态。该概念既揭示了师生作为平等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感知和理解,又为基于差异和不确定性的彼此回应进行了合理注解。教学共鸣的发生需要知觉、同感和回应三种主体性活动的协同配合:具身性的知觉是教学共鸣发生的前提;自发性的同感是教学共鸣发生的关键;持续性的回应是教学共鸣发生的保障。由此,根据知觉、同感与回应三种主体性活动的特点给出促成教学共鸣从理想转化为课堂实践中真实发生的三种策略:保留教学张力,利用反差与暗示推动情绪起伏的知觉策略;自发转换视角,从类比关联中寻找共鸣点的同感策略;彼此吸纳转化,在相呼相应中实现视域融合的回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共鸣 知觉 同感 回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高校研发投入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蔡文伯 甘雪岩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8-77,共10页
高校创新绩效的产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有效动力,受到产学合作和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收集2005—2018年重庆市和四川省有关研发投入、产学合作和创新绩效的指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学合作对高校创... 高校创新绩效的产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有效动力,受到产学合作和研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收集2005—2018年重庆市和四川省有关研发投入、产学合作和创新绩效的指标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学合作对高校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的研发投入在产学合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产学合作对高校研发投入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高校研发投入对高校创新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支持力度在高校产学合作影响研发投入中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而在研发投入影响创新绩效中产生微弱的正向作用。应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产学合作进程,发挥高校、企业与政府间一体化的协同创新效应。适度增加高校研发投入,减少政府干预,激发高校科研创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产学合作 高校研发投入 政府支持力度 高校创新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生扩招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蔡文伯 赵志强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高水平人才是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和港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超效率DEA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研究生扩招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扩招对提... 高水平人才是建设区域创新中心的第一资源,是实现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大陆31个省份和港台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构造超效率DEA和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研究生扩招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扩招对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时间推移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在区域异质性层面,中西部地区研究生扩招对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作用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在作用机制层面,研发经费支出仍然是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的主要途径,人力资本水平、基础设施建设和对外交流程度也对此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充分发挥研究生群体在区域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应进一步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加强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扩招 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数值加工机制新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炜 郑鹏 +2 位作者 谷淇 王春辉 赵亚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07-1616,共10页
数值加工的机制是数量认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从新的角度阐释了各种数值加工机制的关系,它认为认知系统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来快速分析非符号刺激的数值:感数(subitizing)机制精确地分析1~4个刺激的数值;数量(nu... 数值加工的机制是数量认知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三数值加工系统假说从新的角度阐释了各种数值加工机制的关系,它认为认知系统通过三种不同的机制来快速分析非符号刺激的数值:感数(subitizing)机制精确地分析1~4个刺激的数值;数量(numerosity)机制分析密度适中的刺激点阵的数量,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分析的数量,符合韦伯定律;当刺激的密度超出一定范围时,密度(density)机制通过分析刺激密度来推断刺激的数量关系,加工误差正比于被加工数值的平方根。一系列研究证实,这三种数值加工机制具有不同的行为规律和脑电特征。未来研究需要探讨数量机制是否分别与感数机制、密度机制存在平行激活,从而阐明三种数值加工机制的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数机制 数量机制 密度机制 平行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障碍的神经电生理循证医学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汤翔嵘 王晓刚 +4 位作者 陈桃林 张淼辰 郑重 罗跃嘉 龚启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57-1176,共20页
寻找客观标记物是精神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近期融合了循证医学的神经电生理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较多争议,难以取得一致共识.本文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结合以元分析(meta-... 寻找客观标记物是精神医学研究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近期融合了循证医学的神经电生理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途径,并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然而现有的研究结果仍然存在较多争议,难以取得一致共识.本文全面总结和归纳了结合以元分析(meta-analysis)为代表的循证医学方法和以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为代表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的精神障碍相关脑电研究成果,将事件相关电位划分为早期和晚期成分,并结合定量EEG分析,从感知加工、认知控制、情绪反应和社会认知等不同认知过程出发,系统分析和评述了精神障碍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神经认知功能异常情况.我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从早期到晚期的各种感知、情感和社会认知方面的缺陷,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存在从早期到晚期的认知控制缺陷,焦虑和强迫障碍患者则存在早期的认知控制缺陷,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者则存在早期的感知加工和社会认知缺陷.此外,反映注意资源分配和认知加工速度的P300异常特征跨越了多个诊断类型,这表明该脑电成分可能反映了精神障碍的一般性认知缺陷.未来研究可利用多中心大样本数据库探寻精神疾病的神经电生理客观标记物,并融合先进的多模态精神影像技术和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进一步增强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循证医学 元分析 事件相关电位 定量脑电图 生物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境预测性对阅读中字词加工过程的影响:眼动证据 被引量:9
9
作者 刘志方 仝文 +1 位作者 张智君 赵亚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31-1047,共17页
研究包含3项实验,通过观察语境预测性与目标词汇的整词词频、词内汉字字频间交互作用,以探讨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如何影响中文词汇加工问题。研究以双字词为例,实验1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交... 研究包含3项实验,通过观察语境预测性与目标词汇的整词词频、词内汉字字频间交互作用,以探讨阅读中语境预测性如何影响中文词汇加工问题。研究以双字词为例,实验1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2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首字字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首字字频交互作用不显著。实验1和实验2的贝叶斯分析都倾向于支持交互作用不存在假设。实验3操控目标词汇的语境预测性与尾字字频,结果发现,语境预测性与尾字字频交互影响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由此可知,语境预测性与整词词频、首字字频变量相对独立地影响词汇加工;语境预测性直接影响词内汉字(尾字)的加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阅读 语境预测性 字词加工 眼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安全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原昊 王文超 +2 位作者 伍新春 田雨馨 陈秋燕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1-797,共7页
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各个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儿童版、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安全感量表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 为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各个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并检验安全感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创伤暴露程度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儿童版、DSM-5的PTSD症状核查表、安全感量表和儿童行为问题核查表对汶川地震8.5年后的113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PTSD、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分别正向预测自杀意念,侵入性症状和回避性症状对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安全感在侵入性症状、负性认知和情绪改变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PTSD与自杀意念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在回避性症状与自杀意念之间不起调节作用。这表明PTSD各症状簇对震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预测作用不同,且安全感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创伤后应激障碍 自杀意念 安全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