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林学院滇润楠主要病虫害初步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兴银 高泰平 +1 位作者 赵毅博 李巧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9-41,共3页
对西南林学院校园内的滇润楠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长脊冠网蝽、白轮蚧、扁蚜、白脉病及叶斑病是危害滇润楠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其中,长脊冠网蝽对滇润楠的危害率及危害指数最高,白脉病次之.根据滇润楠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 对西南林学院校园内的滇润楠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危害状况进行了调查.长脊冠网蝽、白轮蚧、扁蚜、白脉病及叶斑病是危害滇润楠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其中,长脊冠网蝽对滇润楠的危害率及危害指数最高,白脉病次之.根据滇润楠病虫害发生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润楠 病虫害 危害率 危害指数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林学院森林昆虫学课程建设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巧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4年第S1期28-30,共3页
介绍了西南林学院森林昆虫学课程的建设概况,指出当前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建立课程评价及反馈机制、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改革课程考核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 森林昆虫学 课程建设 西南林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石林 饶纪腾 +3 位作者 韩联宪 罗旭 肖荣高 张应明 《四川动物》 CSCD 2003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对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 ,加上文献记载 ,共计有 2 2 3种鸟 ,隶属于 42科、16目。其中东洋种占 6 1 9%、古北种占 2 7 3%、广布种占 10 8%。对该区鸟类以G F指数进行多样性统计 ,得F指数为 2 ... 于 1998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对广东车八岭保护区鸟类进行了调查 ,加上文献记载 ,共计有 2 2 3种鸟 ,隶属于 42科、16目。其中东洋种占 6 1 9%、古北种占 2 7 3%、广布种占 10 8%。对该区鸟类以G F指数进行多样性统计 ,得F指数为 2 7 85 ,G指数为 4 6 92 ,G F指数为 0 832。在该区鸟类名录中 ,单种科 13科 ,占总科数的31 0 % ;非单种科 2 9科 ,占总科数的 6 9 0 % ,所以G F指数比较高。在本区鸟类各科中 ,科、鹰科、雉科的多样性最高 ,GFk指数分别为 3 10 6、2 4 0 9、2 0 8,占本区F指数的 2 7 3%。与处于不同纬度地区的鸟类多样性相比 ,车八岭保护区的鸟类丰富程度与热带的尖峰岭地区及纬度更高的的江西武夷山地区的鸟类丰富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车八岭自然保护区 鸟类 生物多样性 C-F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东县云南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许国莲 柴守权 +3 位作者 谢开立 罗芳 刘文红 冯周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研究了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Lajonquière)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景东县1年2代,以2,3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云南松毛虫发生的...  研究了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houiLajonquière)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在景东县1年2代,以2,3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均为聚集分布。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云南松毛虫发生的5个关键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开阔度、林分结构、土壤综合肥力。总结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点,虫源地林分特征为海拔小于1550m,阳坡或半阴半阳坡、开阔度小、土壤综合肥力差、纯林;有虫不成灾林分特征为海拔大于1550m,阴坡、大开阔度、土壤综合肥力良好、混交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东县 云南松毛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空间分布型 林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片黑颈长尾雉繁殖早期取食地选择 被引量:9
5
作者 曹明 李伟 +2 位作者 周伟 张兴勇 张仁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8,共6页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取食地的观察于2005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进行,搜寻到取食地15个,相应设15个对照样地。调查和测量它们的22个变量因子。比较取食地与对照样地中各变量,t-检验和Mann-Whitne...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取食地的观察于2005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进行,搜寻到取食地15个,相应设15个对照样地。调查和测量它们的22个变量因子。比较取食地与对照样地中各变量,t-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结果表明,植被特征的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枯落物盖度等5个变量因子差异极显著,乔木层盖度差异显著;食物因素的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密度2个因子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优先选择的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灌木、乔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发达,地面种子食物资源丰富,远离干扰源。黑颈长尾雉围绕解决繁殖期取食安全和营养需求来优先选择取食地变量因子,即选择互补型的高灌木或乔木盖度、壳斗科Fagaceae植物种子和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富的区域作为取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黑颈长尾雉 取食地选择 繁殖早期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白眉长臂猿种群及数量现状初报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兴勇 白冰 +2 位作者 艾怀森 李正波 周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56-858,共3页
经2003~2006年访问和现场调查,表明白眉长臂猿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约有15~20群,25~40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人类猎捕是造成白眉长臂猿数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提出应加强白眉长臂猿的栖息... 经2003~2006年访问和现场调查,表明白眉长臂猿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约有15~20群,25~40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栖息环境的急剧恶化和人类猎捕是造成白眉长臂猿数量下降的两个主要原因。提出应加强白眉长臂猿的栖息地保护和消除生境隔离,加强公众保护宣传教育和加强白眉长臂猿的生态生物学等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眉长臂猿 种群数量 分布现状 栖息地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利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伟 周伟 +1 位作者 纪德 张仁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2004年2~4月,对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春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有常绿阔叶林、稀树灌丛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幼林等3种,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栖息生境类... 2004年2~4月,对云南哀牢山自然保护区南华分区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春季栖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有常绿阔叶林、稀树灌丛林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幼林等3种,前两者为其主要的栖息生境类型。②黑颈长尾雉栖息地的主要特征是高海拔,向阳坡,坡度较大,距水源较近,距道路较远;乔木层平均胸径和高度较小,盖度和密度较低,以壳斗科Fagaceae和山茶科Theaceae植物为主;灌木层较高但密度较低,以山茶科和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占优势;草本层密度较大,以堇菜科Violaceae,蔷薇科Rosaccae和菊科Compositae种类为主;枯落物层盖度较低。③草本层和灌木层提供大量食物和优越的隐蔽条件,其作用大于乔木层。草本层密度和灌木层盖度是决定黑颈长尾雉春季栖息地利用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黑颈长尾雉 栖息地利用 主成分分析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菌肽D烟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刘丽 鲁国东 +2 位作者 唐乐尘 周杰珑 王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369,共6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培养计数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可培养细菌在数量上有极显著差异,可培养真菌数量有显著减少,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转抗菌肽D烟草可能抑制了病原细菌及其根围相关的微生物,但是不影响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烟草 抗菌肽D 微生物群落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鱼和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调查报告 被引量:5
9
作者 白冰 周伟 +2 位作者 李伟 刘钊 朱明育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0-373,共4页
2006年8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开展了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赧亢片区共有鱼类4种,隶属2目4科4属;两栖动物10种,隶属2目4科8属,其中云南特有种4种;爬行动物9种,隶属2目3科8属。赧亢片区的物种全为东洋界种... 2006年8月对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赧亢片区开展了鱼类、两栖和爬行动物的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赧亢片区共有鱼类4种,隶属2目4科4属;两栖动物10种,隶属2目4科8属,其中云南特有种4种;爬行动物9种,隶属2目3科8属。赧亢片区的物种全为东洋界种,区系成分为西南、华南区,或者两区所共有的成分组成。将赧亢片区与邻近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和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小黑山片区)的多样性对比,赧亢片区不仅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亦是连接两个保护区物种交流和基因流动的重要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生物多样性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茶生柱锈重寄生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艳红 陈玉惠 朱云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4-419,共6页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生柱锈的重... 华山松疱锈病是华山松Pinus armandi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华山松疱锈病进行生物防治,对其病原菌茶生柱锈Cronartium ribicola的重寄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依据柯赫氏三原则对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鉴定,得到茶生柱锈的重寄生菌链格孢Alternariaspp.,镰刀菌Fusariumspp.,棒束孢Isariasp.,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sp.,木霉Trichodermaspp.及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经显微和超显微观察发现接种重寄生菌后锈孢子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且不同的重寄生菌对锈孢子有不同的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重寄生菌 茶藤生柱锈 华山松疱锈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海峰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保护序位及开发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蔷 李旭 +2 位作者 周伟 崔瑰芬 李凤莲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5,共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的高低代替专家赋值,分析云南海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结果显示:在评价项目层中气象类重要值最高,水文类次之,接下去依次为植物类、地质地貌、生产用地、生活建筑和动物类;各评价项目层中起主要...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的高低代替专家赋值,分析云南海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结果显示:在评价项目层中气象类重要值最高,水文类次之,接下去依次为植物类、地质地貌、生产用地、生活建筑和动物类;各评价项目层中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子分别为降水、地表径流、土壤、陆生植物、两栖类、蓄水池、防护林,其中降水、地表径流等水资源因子对湿地旅游资源的影响最为显著.根据研究结果,设计了几种不破坏景观资源的生态旅游活动,如观鸟旅游、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民居旅游、科考旅游和康体娱乐旅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层次分析法 保护序位 海峰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昆 李巧 +3 位作者 陈又清 周兴银 陈彦林 赵培先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69-774,共6页
2005年,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采用样方调查法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了放牧干扰对明油子Dodonaea viscos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灌草丛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和节肢动物种类最丰富,节肢... 2005年,在云南元谋干热河谷采用样方调查法及生物多样性分析法研究了放牧干扰对明油子Dodonaea viscosa-扭黄茅Heteropogon contortus灌草丛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和节肢动物种类最丰富,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低,而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优势种为扁平虹臭蚁Iridomyrmex anceps;曾经过度放牧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种类和节肢动物种类最贫乏,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多样性最低;长期存在一定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植物种类和节肢动物种类比较丰富,但节肢动物群落优势度最高而均匀度最低;经受或存在放牧干扰的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林下以刺吸类昆虫占优势,地表以迈氏小家蚁Monomorium mayri占优势。过度放牧导致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种类组成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群落趋于不稳定,栖息环境出现退化。放牧干扰对地表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比对灌木-草本层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干热河谷 放牧 生物多样性 植物群落 节肢动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原生物基因组测序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傅本重 刘丽 伍建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5,共8页
随着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完成或正在进行之中。植物病原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理解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并为植物病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9种病原细菌和1种病原真菌的... 随着基因组学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全基因组序列已经测定完成或正在进行之中。植物病原生物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为理解植物与病原物互作分子机制有重要意义,并为植物病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有9种病原细菌和1种病原真菌的基因组序列彻底完成,另外还有更多的基因组草图正在组装或测序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对NCBI上主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全基因组测序进展作了整理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物 基因组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裸蝗属昆虫生物地理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易传辉 和秋菊 欧晓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92-496,共5页
采用支序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对拟裸蝗属昆虫生物地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地区明显地分为两个类群,同时地区分化分4次完成,保山、个旧和昭通为较早分化地区。并推测拟裸蝗属的形成可能在第1次冰期,其起源地在云南、四川两省交界的横断... 采用支序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对拟裸蝗属昆虫生物地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各地区明显地分为两个类群,同时地区分化分4次完成,保山、个旧和昭通为较早分化地区。并推测拟裸蝗属的形成可能在第1次冰期,其起源地在云南、四川两省交界的横断山东部地区,种的分化在第3次冰期之后,主要集中在新仙女木降温事件前后。冰期和间冰期的交互出现所导致的气温剧烈变化是促使其分化成种的主要原因。并认为拟裸蝗属昆虫今后的分布区域将进一步缩小,并向更高海拔的山地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理 支序图 地区关系 拟裸蝗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伟 窦虹 欧晓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35-40,共6页
不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之一。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估价,具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分为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所以对其价值的估价应从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两方面考虑。直接经济... 不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之一。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估价,具有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分为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所以对其价值的估价应从直接经济价值和间接经济价值两方面考虑。直接经济价值较为直观,易被重视;而间接经济价值则往往易被忽略,但它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却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介绍目前对生物多样性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价值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昌松毛虫生物生态学特性 被引量:2
16
作者 柴守权 许国莲 +3 位作者 谢开立 赵培仙 冯永刚 李品军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81,共5页
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2时 ,聚集是由... 研究了德昌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德昌松毛虫在元谋县 1a发生 2代 ,以 3龄和 4龄幼虫越冬。幼虫和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 ,当λ >2时 ,聚集是由昆虫的自身行为引起的 ,当λ <2时 ,聚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通过逐步回归分析 ,筛选出了影响德昌松毛虫发生的 4个关键因子 :坡向、林分结构、主层林郁闭度和林木生长势。总结出了虫源地林分和有虫不成灾林分的特征。表 5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昌松毛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空间分布型 林分因子 回归分析 元谋县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纳帕海自然保护区越冬猛禽考察初报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理 闵龙 +3 位作者 韩联宪 赵健林 刘学先 松建华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5-448,共4页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是湿地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的"驿站"和越冬地。2006年冬至2007年春对保护区冬季猛禽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共设4个观察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目标取样法对各猛禽的状态行为、生境利用和...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位于滇西北香格里拉县,是湿地鸟类迁徙途中停留觅食的"驿站"和越冬地。2006年冬至2007年春对保护区冬季猛禽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共设4个观察点,采用瞬时扫描取样和目标取样法对各猛禽的状态行为、生境利用和事件行为进行数据采集。共观察记录猛禽1目2科9种。猛禽种群分布和数量与保护区鸟类资源变化密切相关。白尾海雕和高山兀鹫的越冬行为主要是觅食、休息和运动。行为的变化受食物丰富度的影响明显。通过有效保护湿地内的环境、其它鸟类资源和科学管理,对本地区的猛禽资源保护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猛禽 种群组成 越冬行为 保护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及相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黄丽丹 陈玉惠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5-89,共5页
综述了利用有益微生物及抗生素物质防治病害及相关生物技术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概况.指出生物技术是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新途径,探讨了21世纪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有益微生物 抗生素 生物技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蚜重寄生蜂—蚜虫宽缘金小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柴正群 邓建华 吴伟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6-59,共4页
蚜虫宽缘金小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10~12 d.雌雄性比为1.9:1.0.成蜂羽化的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雄蜂可多次交尾,雌蜂只交尾1次.未交尾的雌蜂可进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产卵量为162~335粒,平均223.7... 蚜虫宽缘金小蜂在温度25±1℃、相对湿度70%~80%的条件下,完成1个世代需10~12 d.雌雄性比为1.9:1.0.成蜂羽化的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雄蜂可多次交尾,雌蜂只交尾1次.未交尾的雌蜂可进行产雄孤雌生殖.雌蜂产卵量为162~335粒,平均223.7粒,其产卵量随雌蜂寿命的延长而增加.成蜂取食寄主体液的寿命可达24d.在烟田重寄生率最高达37.86%,其种群数量的高峰期仅晚烟蚜茧蜂5 d,是制约烟蚜茧蜂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宽缘金小蜂 烟蚜 烟蚜茧蜂 重寄生蜂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藨生柱锈菌锈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兴国 李永和 周德群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用6个不同地点的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锈孢子作温度、相对湿度、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光照条件5个因素下的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锈孢子的萌发率普遍低,一般不超过10%;在0~35℃均可以萌发,最适的温度是20~30℃,但不同来源地的孢子最适... 用6个不同地点的五针松疱锈病病原菌锈孢子作温度、相对湿度、酸碱度、营养条件及光照条件5个因素下的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锈孢子的萌发率普遍低,一般不超过10%;在0~35℃均可以萌发,最适的温度是20~30℃,但不同来源地的孢子最适温度有一定的差别;相对湿度10%以上锈孢子都可以萌发,以50%~75%的萌发率最高;锈孢子萌发适应的pH值范围较广,以pH值6~9较适宜,但以中性的酸碱度最佳;光暗交替对孢子萌发有利,营养条件对萌发的影响不明显,各种浸汁对萌发率影响不大.经方差分析,在最适的温湿度和酸碱度条件下,各地的锈孢子萌发率差异显著;在不同的营养条件和光照条件下,锈孢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蔗生柱锈菌 锈孢子萌发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