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行岭谷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庆媛 毕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39-8947,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q...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谷地""江河"差异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与措施。研究发现:平行岭谷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生态系统各要素具有纵向差异大、层次性强的特点,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宜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脉络进行布局,并依据海拔高程自上而下,在"山岭""谷地""江河"分区分层采用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模式:"山岭"区域采用"保育恢复"模式,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森林抚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谷地"区域采用"综合整治"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为主,"江河"区域采用"防治结合"模式,以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岛屿生态系统治理为主;未来应从拓展重庆地票生态功能、实施自然资源确权制度、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保护修复 思路 模式 平行岭谷区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西南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无花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齐代华 薛沛沛 +1 位作者 蒋宣斌 马莉娅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3期21-25,33,共6页
基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对比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石漠化地区无花果栽培生长状况,为我国石漠化地区无花果栽培提供依据。2019年,选择5个品种的2年生无花果树苗进行移植栽培,设置不施肥、上位施肥、上下位施肥处理;2020... 基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对比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石漠化地区无花果栽培生长状况,为我国石漠化地区无花果栽培提供依据。2019年,选择5个品种的2年生无花果树苗进行移植栽培,设置不施肥、上位施肥、上下位施肥处理;2020年统计分析无花果树死亡情况、营养生长指标和果实数量指标。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上位施肥和上下位皆施肥无花果树的总死亡率较低,且上下位皆施肥处理下无花果树的总死亡率最低。上位施肥和上下位施肥都能促进5种无花果品种树高生长量、基径生长量、冠幅、叶片数量增加,其中法紫、金傲芬、波姬红在上下位施肥处理下生长效果最好。丰产黄和波姬红果实数量表现为上下位施肥处理多于不施肥和上位施肥,在3种施肥方式下均表现为丰产黄果实数量最多。因此,种植法紫、金傲芬、波姬红无花果品种时考虑采用上下位施肥方式;综合考虑,建议采用丰产黄作为种植品种,能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地区 无花果 品种 施肥方式 死亡率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耕地能值⁃生态足迹的耕地休耕规模研究--以贵州省松桃县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石飞 杨庆媛 +2 位作者 王成 江娟丽 胡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747-5763,共17页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 区域耕地休耕规模测算是耕地休耕空间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资源承载力视角理解,其本质是将休耕空间布局于耕地资源承载力相对较低的区域。立足于从区域耕地生态经济系统探索耕地休耕规模,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和生态足迹方法,以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国家第一批休耕试点县的贵州省松桃县为案例区,修正了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EC和EF,简称“修正模型”)与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ESIcl),测算了松桃县2016年休耕面积范围值。结果表明:(1)耕地能值生态盈亏可以作为乡镇是否应该休耕的判定标准,基于此测算的最大休耕面积关键在于测算生态耕地面积。总体来看,全县耕地能值生态赤字,应该安排耕地休耕;从分乡镇来看,有3个乡镇可以不休耕、25个乡镇应该休耕。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和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最大休耕面积分别19558.62hm^(2)和17673.83hm^(2)。最大休耕面积中等及以上等级的乡镇散布于4个区域的8个乡镇。(2)ESIcl可以作为休耕乡镇时序的判定标准,其优先休耕乡镇的最大休耕面积之和即为全县最小休耕面积。全县ESIcl偏低,应该适度休耕。优先休耕、适度休耕和暂不休耕的乡镇分别有2个、23个和3个。全县最小休耕面积1396.10hm^(2),占耕地面积的1.88%。按照全县平均统计(SCAL),全县休耕面积范围值1396.10-19558.62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6.34%;按照分乡镇统计(STL),全县休耕面积1396.10-17673.8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1.88%-23.8%。修正模型和ESIcl为测算区域休耕规模提供了更加科学的技术方法,以期为其他类似区域开展休耕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休耕规模 耕地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 耕地能值可持续指数 贵州省松桃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余阳立 杨晓霞 崔洪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5,共11页
对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西南地区山地农耕文化的资源优势,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西南4省(市)2775项省级以上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区位熵、不平... 对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发挥西南地区山地农耕文化的资源优势,助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西南4省(市)2775项省级以上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Moran's I指数、区位熵、不平衡指数和核密度法,对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模式与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国家级和省(市)级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广泛,类别上以传统技艺、民俗和传统音乐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最为广泛;②民间文学、传统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值差异较小,分布较为均衡,而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文化空间类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位熵值差异较大,空间分布集中度较高;③西南4省(市)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呈多核心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且不同类别之间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西南4省(市)的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空间集聚分布,打造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集聚区、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园区,建立少数民族农耕文化风情园有利于发挥其集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耕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西南4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池杉⁃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31
5
作者 刘明辉 谢婷婷 +2 位作者 李瑞 李丽娟 李昌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72-3084,共13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消落期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1833)及其实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18年7月对忠县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3个水淹处理(DS、MS、SS)池杉幼林不同组分(枝条、叶片、根系和土壤)的C、N、P三种元...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消落期池杉(Taxodium ascendens Brongn.,1833)及其实生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18年7月对忠县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3个水淹处理(DS、MS、SS)池杉幼林不同组分(枝条、叶片、根系和土壤)的C、N、P三种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水淹时间和强度的增加,池杉株高、冠幅、基径和胸径均受到一定的抑制,但总体生长良好,与其稳定的化学计量比关系紧密。(2)不同水淹处理组的池杉枝条、叶片中C、N、P含量及其比值分别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一水淹处理组的N、P含量表现为叶片>根系>枝条>土壤;除枝条P含量外,其他器官组分C、N、P含量均显著高于土壤组分(P<0.05)。(3)池杉各器官N/P比值均远低于临界比率(<14),表明池杉的生长可能受N元素限制较为严重。(4)池杉与实生土壤的C、N、P元素内稳性整体表现为P>C>N,比值内稳性表现为C/N>N/P>C/P,地上部分(枝条、叶片)C、N、P元素及其比值的稳定性较地下部分(根系)强。(5)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池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长指标与土壤性质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三峡库区消落带水文多变的环境下,池杉能够有效维持体内化学计量的平衡以响应不同的水淹强度,并且生长良好,是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与重建的优势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池杉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带适生树种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叶片细根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刘明辉 谢婷婷 +2 位作者 袁中勋 李丽娟 李昌晓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06-1816,共11页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Rich.)叶片与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18年7月对忠县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3个水淹处理组(深度水淹组,DS;中度水淹组,MS;浅淹对照组,SS)的落羽杉进行叶片与细根采...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落羽杉(Taxodium distichum(L.)Rich.)叶片与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于2018年7月对忠县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修复示范基地3个水淹处理组(深度水淹组,DS;中度水淹组,MS;浅淹对照组,SS)的落羽杉进行叶片与细根采集,并调查其生长特征,测定分析落羽杉叶片与细根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1)各水淹处理组落羽杉叶片C含量表现为SS组>DS组>MS组,且SS组显著高于MS组;细根C含量在不同水淹处理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2)细根N、P含量表现为DS组<MS组<SS组的协同增长趋势;叶片N、P含量则表现为DS组>MS组>SS组的协同降低趋势,且叶片N、P含量分别约为细根N、P含量的3倍和2倍.(3)各水淹处理组的叶片C/N、C/P比值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细根;叶片N/P比值均高于细根,且其比值相对恒定,均表现为SS组>DS组>MS组的趋势.(4)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P含量与细根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叶片N/P比值与细根N/P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落羽杉叶片与细根在生长和代谢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养分和光合产物在地上与地下部分之间分配权衡,以维持营养的动态平衡,使落羽杉具有内稳性,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响应三峡消落带水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羽杉 叶片 细根 生态化学计量学 三峡库区 消落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漫 刘世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0,共9页
【目的】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方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比较优势模型,测算了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 【目的】优化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方法】运用比较优势理论,构建比较优势模型,测算了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的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以期为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借鉴。【结果】(1)2000—2017年西南地区玉米和油菜籽播种面积稳步上升,稻谷和甘蔗播种面积波动中有所下降。薯类、油菜籽、烟叶的播种面积虽不及稻谷、玉米,但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73%、35.80%、56.73%。(2)2000年以来西南地区稻谷、薯类、油菜籽、甘蔗和烟叶具有稳定的比较优势,豆类生产的比较优势在波动中上升,玉米不具有比较优势。(3)西南地区不同作物比较优势存在空间差异,油菜籽、薯类、烟叶优势区分布较广,稻谷、玉米、甘蔗优势区数量较少。【结论】未来西南地区各政府应按照比较优势优化西南地区农作物空间布局,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构建用地养地结合的耕作制度,提高优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比较优势 农作物 种植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土壤铅镉吸附、赋存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被引量:29
8
作者 罗梅 柏宏成 +1 位作者 陈亭悦 魏世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91-1202,共12页
腐殖酸(HAs)对重金属土壤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其组分分子量大小关系密切.通过3种in vitro试验方法(PBET、SBRC、IVG)探讨了HAs不同分子量组分(F1:<5kDa、F2:5-10kDa、F3:10-30kDa、F4:>30kDa)对土壤镉(Cd)、铅(Pb)生... 腐殖酸(HAs)对重金属土壤环境行为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其组分分子量大小关系密切.通过3种in vitro试验方法(PBET、SBRC、IVG)探讨了HAs不同分子量组分(F1:<5kDa、F2:5-10kDa、F3:10-30kDa、F4:>30kDa)对土壤镉(Cd)、铅(Pb)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同时结合批量等温吸附实验、化学连续提取形态分级方法,分析了土壤Cd、Pb吸附和形态转化与生物可给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对Cd、Pb吸附能力既受HAs添加量的影响,也受到HAs分子量大小的影响.HAs添加量为0.2%C-1%C条件下,<5kDa分子量组分促进了土壤对Cd、Pb的吸附,且随着HAs添加量的增加,促进作用更强.而>10kDa的其他组分则降低了土壤吸附Cd、Pb的能力.在本试验HAs添加量范围内,不同组分均促进了土壤中酸提取态Cd向残渣态转化,且低分子量组分对其促进作用更强.土壤Pb 2+主要以可还原态的形式存在,占57%-89%,随着HAs组分分子量的增加,酸交换态Pb占比逐渐下降,HAs的添加促进了活性态Pb向难利用态Pb转化,从而降低了Pb 2+活性.3种in vitro方法生物可给性测定结果表明,<5k和5-10k组分均提高了胃、肠阶段土壤Cd、Pb生物可给性(BACd、BAPb),而其余组分则使土壤Cd、Pb生物可给性降低.Cd、Pb生物可给性取决于Cd、Pb在土壤中转化平衡后的赋存形态,酸交换态占比高生物可给性相应也越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固定难以反映生物可给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形态 生物可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流企业数据的2007-2017年年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4
9
作者 宗会明 吕瑞辉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0-767,共8页
采用2007、2012和2017年中国百强物流企业网络数据,运用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链锁网络模型方法,分析中国城市网络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异、空间联系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物流企业数据的中国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并呈现"... 采用2007、2012和2017年中国百强物流企业网络数据,运用世界城市网络研究的链锁网络模型方法,分析中国城市网络的等级结构、空间分异、空间联系及其演变特征。研究表明:基于物流企业数据的中国城市网络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并呈现"两主多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网络联系的离散水平逐渐降低,其稳定性和均衡性有所增加,等级结构趋于合理;各节点城市组织能力空间分异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组织能力和介中心性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城市间物流联系逐渐增强,并有协同发展的趋势;城市网络联系中,长江沿线城市物流网络联系地位上升,上海为中心的T字型空间结构替代以北京为中心的核心网络结构,在全国尺度形成以胡焕庸线为界线,物流联系网络呈中东部密集、西部相对稀疏的空间格局,其演变过程呈现由等级网络联系特征向等级性与空间近邻性网络联系特征转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企业 城市网络 空间结构 链锁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及技术措施探讨 被引量:28
10
作者 苏康传 杨庆媛 +1 位作者 张忠训 毕国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83-291,共9页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 耕地休耕模式是实行耕地休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差异化的休耕模式对中国全面实施耕地休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系统分析法及案例分析法等,结合中国耕地休耕主要试点区实地调研资料及数据,总结、提炼差异化耕地休耕模式。结果表明:中国耕地休耕模式设计应充分考虑制度主体、制度客体及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模式内涵、模式适用区域、典型案例区及主要休耕技术措施等进行设计。中国耕地差异化休耕模式主要有地下水漏斗区节水保水型休耕模式、土地污染区清洁去污型休耕模式、生态严重退化区生态修复型休耕模式、耕作过度集约化区耕地地力保护型休耕模式及耕地撂荒严重区的"流转+休耕"模式。差异化休耕模式涉及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休耕时长安排、培肥技术、休耕地翻耕技术及休耕试验示范技术等。当前中国休耕时长安排主要有季节性休耕、长期休耕及短期休耕3类;休耕培肥技术主要有少耕肥豆轮作、免耕过腹还田、免耕净种绿肥、免耕肥草间套种、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腐熟农家肥)及上述多种方式混合形成的技术措施;休耕地翻耕技术主要有深松浅翻、深翻晒垡、旋耕保墒等;休耕试验示范技术主要包括休耕绿肥品种筛选试验、休耕时长试验、土壤指标测定试验、休耕对比示范等,并以甘肃省环县为案例对休耕模式技术措施进行分析,可为中国全面开展耕地休耕提供案例参考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业 耕地 休耕模式 技术措施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及数理表达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成 龙卓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5-543,共9页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健康有序运行是实施乡村振兴、营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基础和载体,精准控制系统由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发展是关键。综合社会学、哲学、系统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建构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逻辑认知概念模型,对其演化的逻辑起点(人地关系)、逻辑顺序(时间、空间和流三维分析)以及流驱动机理进行质性研究,探寻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的内在本质;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和熵变理论,构建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熵变模型并作出相关释义,为研究人地关系系统演化提供思路,以丰富和拓展乡村地理学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产空间系统演化 人地关系 逻辑认知概念模型 熵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个无花果品种在重庆石漠化地区的引种筛选 被引量:3
12
作者 齐代华 王凯 +3 位作者 徐茂冉 薛沛沛 谢婷婷 陈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3-167,共5页
无花果树可用于石漠化治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筛选出适宜石漠化地区的优良无花果品种,本研究引进20个无花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特性、病虫害抗性和成活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无花果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无花果树可用于石漠化治理,同时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为筛选出适宜石漠化地区的优良无花果品种,本研究引进20个无花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其生长特性、病虫害抗性和成活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无花果品种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丰产黄”“波姬红”“法紫”为20个无花果树中品质优良的品种。因此,可在石漠化地区适当推广种植丰产黄、波姬红、法紫3个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花果 引种 品种筛选 石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物流业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的变化分析——基于三次经济普查数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宗会明 杜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9-87,共9页
以全国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区位商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深入分析了重庆市物流业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在重庆市19个行业中,物流业基本经济活动优势地位明显,对外辐射能力较强,专业化水平较高,但其优势地位呈现... 以全国三次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区位商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法深入分析了重庆市物流业基本-非基本经济活动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在重庆市19个行业中,物流业基本经济活动优势地位明显,对外辐射能力较强,专业化水平较高,但其优势地位呈现出下降趋势;②从物流业内部来看,道路运输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邮政业和航空运输业发展迅猛,水上运输业则呈现出下降趋势.③最后运用四象限图对物流业进行分类,第一类为主导部门,包括道路运输业和邮政业;第二类为重点部门,包括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仓储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第三类为衰退部门,包括水上运输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重庆市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区位商 基本-非基本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泥沙埋深对几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分解及养分动态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谢婷婷 刘明辉 +2 位作者 袁中勋 张松林 李昌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7755-7766,共12页
为探究三峡消落带泥沙淤积条件下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实验,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泥沙埋深对4种一年生草本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所选择的三峡消落带4种一年生优势草本植物包括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为探究三峡消落带泥沙淤积条件下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及养分变化特征,通过模拟实验,采用分解袋法,研究不同泥沙埋深对4种一年生草本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所选择的三峡消落带4种一年生优势草本植物包括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稗(Echinochloa crusgali)、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设置了无掩埋(0 cm)、中度掩埋(5 cm)和深度掩埋(10 cm)3个泥沙掩埋深度,试验周期为180 d。结果表明:(1)在整个实验期间,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均呈现先快后慢的特点,与0 cm泥沙埋深处理相比,5、10 cm埋深下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分解速率均显著降低;(2)在分解结束时,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C含量变化不大,P元素处于释放状态,而在泥沙掩埋下N元素处于富集状态;(3)除马唐和稗枯落物的P含量变化外,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C、N、P含量均表现为0 cm掩埋处理显著低于5、10 cm处理组;相反,4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K含量则表现为0 cm掩埋处理显著高于5、10 cm处理组。研究表明消落带大量泥沙淤积抑制枯落物的分解和C、N、P元素释放,有利于降低对三峡库区水体富营养化及营养物质悬浮的贡献率,一定程度上,对库区水质保护有正面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消落带 一年生草本 泥沙掩埋深度 分解速率 养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典型山区耕地资产贬值特征及其发生机理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亚辉 辛良杰 李秀彬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107-114,共8页
耕地边际化是山区一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现象,厘清其表现特征及机理对实现土地资本增值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2和2018年重庆典型山区901份农户问卷及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该文揭示了耕地资产价值的演变特征,并构建Probit模型识别... 耕地边际化是山区一种典型的土地利用现象,厘清其表现特征及机理对实现土地资本增值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12和2018年重庆典型山区901份农户问卷及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该文揭示了耕地资产价值的演变特征,并构建Probit模型识别其驱动因素与发生机理。结果表明:1)近年来,案例区耕地资产价值不断下降,单位面积玉米收益由正转为亏本,主要农作物加权净收益从2012年的1384.50元/hm^2降至2018年的252.30元/hm^2;耕地租金从1577.45降至361.65元/hm^2,同时零租金流转比例从71.09%升至82.21%,说明研究区耕地资产价值正处于下滑阶段。2)地块面积、与家庭距离、地块质量和土地细碎化是耕地零租金流转的关键因素,而务农机会成本上升是根源。耕地资产贬值的机理是,城镇化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农业利润不断下降直至亏本,耕地资产出现贬值。期间,山区闲置或抛荒的土地资源变得愈发丰富,政府应合理引入资本,充分挖掘相对富裕的土地资源,以实现土地资本增值和发展当地经济。此外,政府应停止在山区大规模的开垦耕地,但可通过土地整治适当补充耕地,避免公共财政资金浪费和破坏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土地利用 耕地资产贬值 零租金 退耕还林工程 驱动机理 典型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激素处理对三峡消落带落羽杉扦插生根的影响 被引量:18
16
作者 陈春桦 陈雪梅 +2 位作者 杨治华 袁中勋 李昌晓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635-8642,共8页
为优选落羽杉大龄母树插穗的扦插繁殖技术,以期培育大量的落羽杉良种壮苗满足三峡消落带植被修复的需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外源激素、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三峡消落带落羽杉大龄母树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生... 为优选落羽杉大龄母树插穗的扦插繁殖技术,以期培育大量的落羽杉良种壮苗满足三峡消落带植被修复的需要,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外源激素、浓度以及处理时间对三峡消落带落羽杉大龄母树插穗扦插生根的影响,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各处理生根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落羽杉插穗皮部和愈伤组织处均有不定根伸出,两处不定根数量分别占不定根总数的63.9%和36.1%;(2)4种外源激素中,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等质量比)和IBA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好,NAA处理次之,生根粉(ABT)处理效果最差;(3)5种浓度(50 mg/L、100 mg/L、150 mg/L、200 mg/L和250 mg/L)之间的处理效果无显著差异;(4)4种处理时间(2 h、4 h、6 h和8 h)中,4 h处理的插穗生根效果最佳;(5)26个处理组合中,(IBA+NAA)×150 mg/L×4 h处理组合和NAA×250 mg/L×4 h处理组合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高,分别为0.83和0.82,清水对照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低,为0.05。研究初步验证了皮部生根是落羽杉大龄母树插穗的主要生根方式,筛选出三峡消落带原位适生落羽杉大龄母树插穗扦插的两种较佳处理组合为(IBA+NAA)×150 mg/L×4 h和NAA×250 mg/L×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消落带 落羽杉 扦插 外源激素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洞穴景区投射形象与感知形象对比研究——以贵州织金洞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陶沛然 杨晓霞 王文静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1-792,共12页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洞穴景区——贵州织金洞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对比研究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官方的高频词核心关注点涉及自然景观、形象宣传、外部交通、门票、住宿等方面,... 以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洞穴景区——贵州织金洞为例,运用内容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网络文本为数据来源,对比研究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结果表明:(1)官方的高频词核心关注点涉及自然景观、形象宣传、外部交通、门票、住宿等方面,而游客的核心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自然景观和导游解说上;(2)在属性类目方面,官方和游客关注的侧重点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旅游资源、旅游活动上,但在自然资源、游览活动内容等方面的形象仍存在诸多差异;(3)从社会网络分析来看,官方重视游客体验,关注游客服务与管理,而游客对灯光、导游服务的感知更为显著;(4)总体上游客的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而消极情绪的主要来源为官方在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如长时间排队买票或取票、导游服务态度散漫、景观单调、体验项目单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洞穴 投射形象 感知形象 织金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杉种皮特性和种子休眠原因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治华 陈雪梅 +4 位作者 陈春桦 张丽苗 董智 谭雪 李昌晓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共11页
【目的】研究池杉种皮和种子休眠的关系,明确其种子休眠原因,为池杉种子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采收的池杉种子,通过种子和种皮结构观察,萌发试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活力、种皮透水性测定、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提取以及浸... 【目的】研究池杉种皮和种子休眠的关系,明确其种子休眠原因,为池杉种子育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采收的池杉种子,通过种子和种皮结构观察,萌发试验、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活力、种皮透水性测定、种子内源抑制物的提取以及浸提液对白菜幼苗生长的生物测定试验,研究种皮特性对池杉种子休眠的影响。【结果】1)种皮由外到内依次为:外表皮、外种皮、中种皮和内种皮;与对照相比,热水处理会促进外表皮脱落,但对种皮结构无明显影响,种皮透性无明显改变;酸蚀处理会使种皮表面出现腐蚀裂痕和腐蚀坑,且腐蚀裂痕和腐蚀坑随酸蚀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多,种皮结构进一步受损,种皮透性增加。2)新采收种子生活力为80.95%,但不萌发,具有显著休眠现象。3)种皮具有一定的透水性,种仁能吸收到部分水分,酸蚀处理利于促进种仁吸水,而坚硬的种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种仁吸水膨胀,使种仁吸涨缓慢,并可能对胚根的伸长和生长产生机械阻力。4)种子含有内源抑制物质,各浓度甲醇浸提液对幼苗和根生长的抑制强度均表现为:种皮>种仁,说明种子内的抑制物质主要存在于种皮,种仁中含量较少。5)种皮甲醇浸提液的分离和白菜幼苗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池杉种皮甲醇浸提液各分离相均对白菜幼苗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各分离相浓度为1 g·mL-1对白菜苗高的抑制强度表现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甲醇相>水相,对白菜根长的抑制强度表现为石油醚相>甲醇相>水相>乙酸乙酯相>乙醚相,即石油醚相抑制白菜苗高和根长的作用最强。【结论】池杉种皮的透水性不是引起池杉种子休眠的主要因素,但种皮的机械束缚可能导致种子发芽迟缓。池杉种皮的抑制物质主要集中于甲醇浸提液的石油醚相中,它们可能是一些极性较小的物质。因此,池杉种皮的结构和内源抑制物质是导致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池杉种子可能是兼具物理休眠和生理休眠的复合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杉 种子休眠 扫描电镜 种皮透性 内源抑制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消落带几种一年生优势草本枯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谢婷婷 李丽娟 +4 位作者 刘明辉 陈雪梅 陈春桦 杨治华 李昌晓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2期226-236,共11页
基于三峡消落带夏汛期水淹特征,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无水淹对照组(CK)和水淹组(F)],采用分解袋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基于三峡消落带夏汛期水淹特征,设置两种水分处理[无水淹对照组(CK)和水淹组(F)],采用分解袋法,对三峡库区消落带3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狼杷草(Bidens tripartita)、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地上枯落物干质量损失率和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一年生草本枯落物的初始化学组成及其化学计量比差异显著(P<0.05),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率与初始N、P、K含量及N/P比值显著正相关,而与初始C、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和C/N比值显著负相关;2)水淹加速了3种植物枯落物的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速率,对N、P、K释放率的影响最大;3)除对照组的P元素释放速率和水淹组的K元素释放率外,狼杷草和稗的干质量损失率和元素释放率均显著高于水蓼(P<0.05)。这表明狼杷草和稗对三峡库区的水体和底泥的营养状态具有较大影响,其枯落物的快速分解可能造成水体和底泥N、P含量升高,而水蓼对其的影响较小。因此,建议优先考虑对狼杷草和稗在夏汛期前适时回收、刈割,从而减少其对库区水体及底泥的养分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淹 枯落物 干质量损失率 元素释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收缩城市的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30
20
作者 孙平军 刘菊 +1 位作者 罗宁 彭雅丽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6,共11页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收缩城市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近75%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收缩规模大且具有持... 基于第五、六、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资料,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收缩城市的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近75%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现象,收缩规模大且具有持续收缩的发展迹象;②空间上,除成都和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部分城市外,都是收缩城市,且以成都和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形成中间区域城市收缩强度的“塌陷区”,全面诠释了地理定律之地理区域关联及其距离衰减效应,“双核”规模聚集加剧了对紧邻区域的空间剥夺;③老龄化程度严重,以及产业经济、投资消费、财政保障等的“双核”极化和地形本底约束,是导致收缩城市及其格局形成与发展的主因所在.提出了“构建合理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重视收缩城市转型发展、落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收缩响应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多元线性回归 空间自相关 人口普查数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