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消落带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reed))的光合生理响应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被引量:47
1
作者 冯大兰 刘芸 +2 位作者 钟章成 杨娟 谢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13-2021,共9页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设置了T1(淹水超过土壤表面2cm)、T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100%)、T3(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3个不同处理组,用嘉陵江江水灌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reed)),研究了三峡... 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设置了T1(淹水超过土壤表面2cm)、T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100%)、T3(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3个不同处理组,用嘉陵江江水灌溉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reed)),研究了三峡库区不同消落带带位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芦苇穗期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和适应对策。结果表明,土壤不同含水量对芦苇植株光合色素、叶片气体交换参数、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不同影响。其中,T1的光合色素含量最低,T3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在T1条件下,芦苇表现出较低的光能利用率(LUE)、CO2利用率(CUE)、净光合速率(Pn)、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但与其它耐水淹植物相比,T1条件下的穗期芦苇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17.067μmol.m-.2s-1),说明芦苇具有较强的耐水淹能力。在T2和T3条件下,芦苇具有较高的光能利用率(LUE)、CO2利用率(CUE)、净光合速率(Pn)、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水分利用效率(WUE)大小顺序为T3>T1>T2。虽然T1的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最高,T2的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最大,而T3的电子传递效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最高,表明在高光强和高温条件下,T3具有较强的热耗散能力,能有效保护光合机构,因而光合速率最高(20.47μmol.m-.2s-1)。研究证实芦苇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还具有耐旱性,芦苇适合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建设禾本科先锋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芦苇 穗期 土壤含水量 光合生理响应 叶绿素荧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陡坡根-土复合体抗冲性能 被引量:34
2
作者 谌芸 何丙辉 +2 位作者 练彩霞 刘志鹏 彭石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173-5181,共9页
以三峡库区已种植4a的紫花苜蓿、百喜草、狗牙根和香根草为对象,并以裸地为对照,采用改进的冲刷水槽、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和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分析测定5个处理根-土复合体抗冲性能以及根系、土壤参数,以期揭示不同草本植... 以三峡库区已种植4a的紫花苜蓿、百喜草、狗牙根和香根草为对象,并以裸地为对照,采用改进的冲刷水槽、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和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分析测定5个处理根-土复合体抗冲性能以及根系、土壤参数,以期揭示不同草本植物根系对陡坡地紫色土表土抗冲性能的强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裸地)相比,4种草本植物根系均能显著增强紫色土表土的抗冲性能,其中香根草根-土复合体的抗冲性能最强(为对照小区的2.75—3.58倍),而紫花苜蓿复合体的抗冲性能最弱(为对照小区1.96—2.60倍);草本植物根长密度(RLD)和根表面积密度(RSAD)是影响陡坡下紫色土表土抗冲性能的主要因子;0.50 mm<d≤1.50 mm径级的根系有利于土壤抗冲性能的增强,尤其是1.00 mm<d≤1.50 mm径级的根系对根-土复合体的抗冲性能强化效应最大;4种草本植物根系均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增强土壤抗剪性能;土壤粘聚力c是影响根-土复合体抗冲性能的又一主要因子,径级1.00 mm<d≤2.00 mm的根系则最有利于提高土壤粘聚力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草本植物根系 抗冲指数 抗剪强度 粘聚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地林草植被阻止降雨径流侵蚀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茹 黄林 +2 位作者 何丙辉 周立江 王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76,共7页
为了研究林草调控措施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的影响及其对坡面侵蚀动力的调控效果,该文在重庆开县选择栾树+黄花槐、传统农作、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以及裸地对照7种林草治理措施并修建标准径流小区,通过观测产流产沙状况,... 为了研究林草调控措施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的影响及其对坡面侵蚀动力的调控效果,该文在重庆开县选择栾树+黄花槐、传统农作、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以及裸地对照7种林草治理措施并修建标准径流小区,通过观测产流产沙状况,分析比较其水土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林草调控措施深刻影响降雨侵蚀动力,并对坡耕地径流侵蚀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林草调控措施中,均以裸地对照样地产流、产沙量最大,而以栾树+黄花槐和植物篱措施的产流、产沙最小,水土保持效果最为明显。以洪峰流量模数和径流深表示的坡面径流侵蚀功率与侵蚀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径流侵蚀功率能够较好的模拟侵蚀动力;以径流侵蚀功率/侵蚀量表示不同林草调控措施对侵蚀结果的影响,可以成为评价植被侵蚀动力调控效应的指标。在未来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通过各种林草调控措施的逐步实施,重视和发展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径流 侵蚀 林草调控措施 侵蚀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 被引量:50
4
作者 刘丽琼 魏世强 江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04-1211,共8页
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左右两岸、不同淹水高程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As(>19.0mg/kg)、Cd(>0.38mg/kg)含量超标,其余重金属含量均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沿... 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沿江左右两岸、不同淹水高程消落带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域重金属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As(>19.0mg/kg)、Cd(>0.38mg/kg)含量超标,其余重金属含量均达国家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沿江两岸Cu、Zn、Cr和Hg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1),左岸土壤中各重金属平均含量均小于右岸,而右岸各重金属的变异系数较左岸大.不同淹水高程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P<0.1).沿长江水流方向,库区土壤中Cd含量先减后增,其余重金属(Cu,Pb,Zn,Hg,As,Cr)含量逐渐降低.Pb和Cr、Cd和As含量与土壤pH值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土壤中Cu与Hg,Cu与Cr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u、Pb、Zn与多种重金属间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微状态,主要生态风险元素为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重金属 分布特征 潜在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皇竹草植物篱对坡面土壤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马云 何丙辉 +4 位作者 何建林 谌芸 郭甜 黄巍 李建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9-82,87,共5页
基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定植皇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分形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坡面土壤粘粒的拦截作用显著,粘粒在篱前富集含量升高;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 基于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EPIC模型研究定植皇竹草植物篱,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分形特征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植物篱对坡面土壤粘粒的拦截作用显著,粘粒在篱前富集含量升高;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砂粒含量呈负相关,与粉粒、粘粒含量呈正相关,总体上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粒,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值受细颗粒含量的影响作用显著;土壤可蚀性K值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0;与土壤粉粒含量、粘粒含量、有机碳含量、团聚度及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8,-0.739,-0.603,-0.486,-0.538;有机质及粘粒含量的高低是反映库区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弱的有效指标。皇竹草植物篱带间距对三峡库区坡耕地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可蚀性的影响作用总体上表现为:4.5 m带间距>5.5 m带间距>7.5 m带间距。库区10°坡耕地篱带间距布设在6 m以内时,植物篱对改善坡面土壤分形特征、降低坡面土壤可蚀性、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作用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竹草 植物篱 分形维数 土壤可蚀性 颗粒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芦苇穗期光合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大兰 刘芸 +3 位作者 黄建国 杨娟 马菲 谢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6-873,共8页
三峡水库运行时,在库区两岸将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它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水分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性等特点,它对水、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面临着严峻... 三峡水库运行时,在库区两岸将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它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交错地带,具有生态脆弱性、生物多样性、水分变化周期性和人类活动的频繁性等特点,它对水、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它也面临着严峻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以嘉陵江岸边的常见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reed)为研究对象,模拟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含水量变化特征,设置了T1(淹水超过土壤表面2 cm)、T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100%)、T3(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40%—60%)3个不同处理组,用嘉陵江江水灌溉芦苇,研究三峡库区不同消落带带位土壤不同含水量条件下芦苇穗期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机理,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土壤不同含水量显著影响了芦苇穗期的叶片水分含量、表观光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和光补偿点(LCP),而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和光饱和点(LSP)没有受到显著影响。T1、T2和T3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值分别为17.63、19.13和20.97μmol CO2/m2.s。T3的表观光量子效率AQY值为0.055μmol CO2/μmol hotons,且明显(P<0.05)高于T1(0.042μmol CO2/μmol Photons)和T2(0.046μmol CO2/μmol Photons)。这表明T3条件下芦苇的光能转化率高,光合能力强,并且T3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光量子利用效率(QUE)最高,自由水/束缚水比值最小,说明芦苇具有较强的抗干旱的能力。光补偿点LCP中T2的值为35.43μmol/m2.s,该值明显地(P<0.05)高于T1(14.55μmol/m2.s)和T3(12.79μmol/m2.s)。T1、T2和T3的光饱和点LSP分别为912.5、803.89和897.22μmol/m2.s,表明T1条件下芦苇对光的利用范围较宽,并且T1的Ci值最大,光合作用的源物质多,Rd值最小,暗呼吸所消耗的底物少。与其他耐水淹植物相比,T1条件下芦苇具有较高的Amax(17.63μmol/m2.s),说明芦苇具有较强的耐水淹能力。因此,研究表明芦苇不仅具有耐水湿的特点,还具有耐旱性,芦苇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植被恢复重建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禾本科先锋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带 芦苇 穗期 土壤含水量 光合生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39
7
作者 秦川 何丙辉 蒋先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9,共10页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pH值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以重庆市开县竹溪镇选取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为坡耕地(PG)、人工林(RG)、荒草地(HC)和经果林(JG),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上选取3块10...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pH值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变化,以重庆市开县竹溪镇选取4种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为坡耕地(PG)、人工林(RG)、荒草地(HC)和经果林(JG),在每种土地利用方式上选取3块10m×10m样地,每块样地内采用"S"形布设采样,取0~20cm土样,运用土壤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以及氮磷钾等含量。研究结果表明,1)在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显著差异,有机质含量情况:人工林(24.99±2.34g/kg)〉经果林(19.71±1.89g/kg)〉荒草地(13.72±1.79g/kg)〉坡耕地(10.20±0.69g/kg),坡耕地土壤pH值最高达到7.19,人工林最低达到5.67。2)全氮含量范围为0.55~1.38g/kg之间,人工林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碱解氮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的变化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C/N没有显著的差异。3)全磷和全钾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全磷含量范围为0.41~0.59g/kg之间,经果林全磷含量和人工林有显著差异,两种林地利用方式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全钾含量差异显著,含量范围为3.73~21.43g/kg之间。4)pH值与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显著负相关,与全磷、全钾显著正相关,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对于在三峡库区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方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以及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地生产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养分 三峡库区 土壤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狗牙根根系固坡抗蚀效应研究 被引量:34
8
作者 谌芸 祝亚军 何丙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5,共4页
研究了三峡库区嘉陵江岸的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根系在土壤表层(0-30 cm)的分布特征,并从土壤理化性质和抗剪强度方面分析了其固坡抗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的根系密度(RSD,root system density)与根系生物量... 研究了三峡库区嘉陵江岸的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根系在土壤表层(0-30 cm)的分布特征,并从土壤理化性质和抗剪强度方面分析了其固坡抗蚀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的根系密度(RSD,root system density)与根系生物量呈较显著的正线性相关(R2=0.874 7),且90%总根数和86%的总根量均集中分布在0-30 cm的表土层;(2)狗牙根根系改变了土壤结构,土壤容重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线性相关(R2=0.977 8),总孔隙度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R2=0.980 5);(3)狗牙根根系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土壤团聚体、有机质含量均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R2=0.947 7,0.952 7);(4)根系增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根系密度越大则抗剪强度增量越大;(5)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主要是通过粘聚力来实现;(6)根系主要是通过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来实现其固坡抗蚀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河道边坡 抗侵蚀性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汉丰湖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祺 何丙辉 +2 位作者 赵秀兰 王宇飞 曾清萍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6-142,共7页
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汉丰湖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聚类分析上,水质变化可划分为3类,对应蓄水期和汛期,在蓄水期中水质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而在汛期中暴雨引起水质变化较大;在空间分析中,水质随空间划分... 采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汉丰湖进行了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聚类分析上,水质变化可划分为3类,对应蓄水期和汛期,在蓄水期中水质受三峡库区蓄水影响,而在汛期中暴雨引起水质变化较大;在空间分析中,水质随空间划分为2类,反映出汉丰湖水质被扰动状态和变化程度,与汉丰湖水质的空间分布相符.汉丰湖呈现富营养化现象主要受Chl-a,TP,TN,NO^-_3-N,DO,pH的影响,而高猛酸钾指数和TSS的干扰不可轻视.按照主成分综合得分对采样断面的污染程度排名依次为镇东大丘,石龙船大桥,东湖郡,头道河大桥,三河交汇,东河大桥和调节坝.汉丰湖水质东河最好,南河最差,南河应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多元统计分析 时空变化 汉丰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碎石含量对紫色土容重和孔隙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小燕 蔡崇法 +1 位作者 李鸿 谢德体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79-386,共8页
土壤容重和孔隙分布特征是土壤重要的基本物理性质,但有关含碎石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及碎石含量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三峡库区紫色土中存在大量的碎石,为了深刻了解和评价土壤中碎石对容重与大孔隙形成的可能作用,通过野外调查... 土壤容重和孔隙分布特征是土壤重要的基本物理性质,但有关含碎石土壤的物理性质以及碎石含量对土壤结构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三峡库区紫色土中存在大量的碎石,为了深刻了解和评价土壤中碎石对容重与大孔隙形成的可能作用,通过野外调查、典型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实验,探讨了三峡库区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中的碎石体积含量以及不同粒径碎石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其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碎石的孔隙度和饱和含水率随着碎石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小碎石本身具有一定的持水、供水性能;碎石含量对土壤的总容重、细土容重有显著影响,随着碎石含量的增加,土壤的总容重逐渐增加,而细土容重与碎石含量呈线性负相关关系,土壤中碎石的存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土壤孔隙分布特征与碎石含量密切相关,随着碎石含量的提高,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呈减少趋势,而非毛管孔隙度即大孔隙呈增加趋势,碎石的存在有利于改善土壤的透水性能。本研究为山区农用地灌溉与水分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碎石 容重 孔隙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4种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的颗粒分形特征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陶俊 何丙辉 +3 位作者 李天阳 谌芸 徐小军 孙文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5-40,共6页
研究了三峡库区4种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粒径分布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的范围在2.6786~2.6939之间,大小顺序为:T2(百喜草)... 研究了三峡库区4种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分形维数与土壤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粒径分布具有不同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的范围在2.6786~2.6939之间,大小顺序为:T2(百喜草)〉T4(香根草)〉T1(紫花苜蓿)〉T。(狗牙根)〉T5(对照);不同草本在相同土层的全N含量、有机质含量、土壤容重、土壤pH值规律类似;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的分形维数与0.5~0.25,0.25~O.1,0.1~0.05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0.005~0.002,〈0.002mm粒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的颗粒越小,分形维数越大;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容重、pH值和全N含量等没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用作评价三峡库区不同草本植物根际土壤肥力大小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土壤 土壤颗粒 分形维数 草本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紫色土的碎石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小燕 王天巍 +1 位作者 蔡崇法 何丙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碎石含量高是紫色土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有关紫色土坡面碎石分布特征的报道却不多见。为了弄清楚碎石在紫色土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在选取的坡面断面上(含相对较陡坡和相对较缓坡两个坡面),从坡顶至坡脚布置采样点,开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 碎石含量高是紫色土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有关紫色土坡面碎石分布特征的报道却不多见。为了弄清楚碎石在紫色土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在选取的坡面断面上(含相对较陡坡和相对较缓坡两个坡面),从坡顶至坡脚布置采样点,开挖土壤剖面,分层取样测定不同坡位不同土层的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研究结果表明:(1)紫色土的碎石含量集中分布在40%以下,且以小碎石(5~20 mm)和中碎石(20~76 mm)为主;(2)随着土层加深,中碎石和大碎石(76~250 mm)含量增加,小碎石含量变化不大,总碎石含量和碎石等效粒径随着土层的加深而提高;(3)在较陡坡面上,碎石含量和碎石等效粒径从坡脚至坡顶逐渐减小,而在缓坡面上,碎石含量从坡脚至坡顶逐渐增加。山区紫色土坡面碎石分布在土层垂直方向上主要受土壤发生过程制约,土层深度对碎石含量和碎石粒径配比有显著影响,在坡面方向,碎石的分布由控制颗粒搬运的侵蚀作用力或重力作用力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含量 碎石大小 碎石垂直分布 碎石坡面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对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水界面可溶性硅和无机氮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蕾 王刚 +2 位作者 夏伟 于航 赵秀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0,共6页
通过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石灰性紫色土、沉积物、水稻土)可溶性硅和无机氮的释放规律及光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能加速底栖微生物对NH4+-N的硝化以及摄取,从而使NH4+-N的消耗量增大,含量降低,从而使NO3--N浓度... 通过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三峡库区消落区土壤(石灰性紫色土、沉积物、水稻土)可溶性硅和无机氮的释放规律及光照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能加速底栖微生物对NH4+-N的硝化以及摄取,从而使NH4+-N的消耗量增大,含量降低,从而使NO3--N浓度增大,含量升高.光照能刺激上覆水中硅藻的光合作用,加速其生长,使硅藻直接摄取更多的可溶性硅,从而使水体中可溶硅浓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光照强度 可溶性硅 无机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径流泥沙流失规律 被引量:3
14
作者 田太强 何丙辉 黄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65,70,共6页
为有效防治坡地水土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以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10-2012年)观测试验为基础,以“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TO)、常规(T1)、优化(T2)、增量(T3)、横坡垄作(T4)5个处理,分析了三峡... 为有效防治坡地水土流失,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以原位径流小区长期(2010-2012年)观测试验为基础,以“冬小麦一夏玉米”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TO)、常规(T1)、优化(T2)、增量(T3)、横坡垄作(T4)5个处理,分析了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下径流泥沙流失规律及其对降雨的响应。研究发现:(1)各处理5月份的径流量占观测时段内总径流量的16.39%~21.96%,侵蚀量占观测时段内总侵蚀量的12.53%~25.56%,产生侵蚀性降雨的最小降雨量为20.5mm。(2)不同施肥与耕作模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侵蚀量均呈y—nz+b(a〉O)的线性关系;通径分析表明,侵蚀量的变化是径流量直接作用的结果,施肥对土壤侵蚀及产流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地面覆盖度而实现的。(3)不同施肥水平与耕作模式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均表现出:TO〉T1〉T3〉T2,不同耕作模式下径流总量与侵蚀总量均表现出:T2〉T4。横坡耕作和优化施肥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土壤侵蚀量,是三峡库区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不同施肥水平 泥沙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在三峡库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5
15
作者 刘芸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7,共5页
面对生态恢复日趋紧迫的三峡库区,目前最为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实施植被重建工程。桑树以其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突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受到关注。在阐述桑树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生态作用与经济... 面对生态恢复日趋紧迫的三峡库区,目前最为可行的治理措施是实施植被重建工程。桑树以其对恶劣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性和突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生态功能而在三峡库区受到关注。在阐述桑树的生态适应性以及生态作用与经济价值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合理利用桑树的生态功能为三峡库区环境治理和缓解人地矛盾服务,同时对桑树在库区植被重建中尚需开展的科学研究,以及注重库区桑树产业化开发的生态效益等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植被恢复 桑树 生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对三峡库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郭晓朦 黄茹 +2 位作者 何丙辉 沈普翠 李天阳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5-563,共9页
为了研究林草措施对于三峡库区内水土流失的改善效果,提高三峡库区内土壤性能,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三峡库区内不同林草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裸地作为对照,其它林草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 为了研究林草措施对于三峡库区内水土流失的改善效果,提高三峡库区内土壤性能,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法对三峡库区内不同林草措施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以裸地作为对照,其它林草措施对土壤理化性质起到了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改善效果及程度不同。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黄花槐(Sophora xanthantha)措施土壤总孔隙度、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土壤C/N为最大值。不同林草措施下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效果表现为栾树+黄花槐>植物篱>封山育林>自然恢复>经济林>传统农作>裸地。结果表明,栾树+黄花槐这一林草措施对于改善研究区内水土流失现象的效果最好,因此,该研究对三峡库区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林草措施 土壤理化性质 灰色关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喀斯特山地林下经济模式对土壤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秦华军 何丙辉 +3 位作者 赵旋池 杨明山 张野 邓雪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6-1394,共9页
为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地不同林下经济模式与土壤水分渗透性之间的关系, 以不同空白林地作为对照, 对重庆荣昌县6种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和同一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各指标存在很大差异, 0... 为研究西南喀斯特山地不同林下经济模式与土壤水分渗透性之间的关系, 以不同空白林地作为对照, 对重庆荣昌县6种不同林下经济模式土壤渗透性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林地和同一林地不同层次土壤渗透各指标存在很大差异, 0~10 cm土壤总渗透量在麻竹林下种菌模式中最强, 达到449 mL; 其次是黄葛树林下种草模式, 为427.5 mL; 再次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 为389.4 mL; 以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差, 仅有241.5 mL。各林地土壤渗透能力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在3种模拟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模型中, 通用经验方程拟合效果最优, Kostiakov方程次之, Philip方程效果最差。土壤渗透性评价得分显示: 麻竹林下种菌模式土壤渗透性最好, 其次是黄葛树林下种草模式, 再次是麻竹林下养禽模式, 以桉树林下种菌模式最差。土壤渗透性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显示: 土壤渗透与土壤有机质、含水率、总孔隙度和0.005~0.01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与土壤容重和0.05~0.25 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合相关分析, 筛选出8个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能的土壤理化性质因子, 通过主成分分析, 得到表征土壤渗透性能综合参数α和表征显著影响土壤渗透性的理化性质指标的综合参数β, 并构建了土壤渗透性各指标及其综合参数α与β的线性回归模型, α=0.249 初入渗率+0.254 稳渗率+0.252 平均渗透速率+0.254 渗透总量, β=0.167 有机质+0.183 含水率+0.200 总孔隙度+0.174 非毛管孔隙度 0.145 P0.05~0.25+0.131 P0.005~0.01+ 0.106 P0.001~0.005 0.200 容重(P0.05~0.25、P0.005~0.01、P0.001~0.005分别表示0.05~0.25 mm、0.005~0.01 mm和 0.001~0.005 mm颗粒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山地 林下经济 土壤渗透性 土壤理化性质 综合参数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后支流沉积物的污染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封丽 李崇明 +3 位作者 胡必琴 张韵 黄健盛 张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3-359,共7页
为研究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沉积物污染变化规律,采集三峡库区175 m正常蓄水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均存在营养盐含量超标现象,但仍处于多数底栖生物可承受水平,其中龙溪河2... 为研究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沉积物污染变化规律,采集三峡库区175 m正常蓄水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均存在营养盐含量超标现象,但仍处于多数底栖生物可承受水平,其中龙溪河21号断面w(TN)和19号断面w(TP)最高,分别为1.97、2.03 g/kg;采用EF(富集因子)和R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污染水平,重金属EF表现为Hg>As>Cd>Pb>Cu>Zn>Mn>Cr,仅Mn和Cr的EF小于1,未受污染;RI平均值为160±35,处于中度生态风险.沉积物中TN、TP来源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TOM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重金属污染则以流域工业污水排放和农业活动为主.研究显示,三峡库区蓄水后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划分优先控制区域,重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以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防控和削减流域工业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正常蓄水 支流 沉积物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臻 王龙昌 +3 位作者 杨松 孙凡 梅潇霄 党甲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为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做出科学判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的基本特点,选取了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程度4个方面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 为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做出科学判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域的基本特点,选取了社会经济状况、生态环境状况、水资源状况和水资源利用程度4个方面对其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相对重要权值,根据研究区2000-2006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出各指标的定量化取值。最后定义一个综合评价指数,对研究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进行定量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所选的4个考查准则分别处于较差和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加权叠加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也长期处于一般可持续利用水平,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层次分析法(AHP)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运行期支流沉积物营养盐污染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封丽 李崇明 +3 位作者 张韵 黄健盛 张君 胡必琴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钾(K)及有机质(OM)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水平,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条支流pH值平均值(7.91±0.53),按照支流沿程分布,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 通过对三峡库区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钾(K)及有机质(OM)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评价其污染水平,揭示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7条支流pH值平均值(7.91±0.53),按照支流沿程分布,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回水断面和断面营养盐含量较高。仅澎溪河(PX)上游断面表层沉积物各营养盐含量较高,按沿程逐渐降低,到支流回水末端又呈升高趋势。7条支流均未出现有机污染,但受到有机氮污染胁迫;除OM外,25个断面的营养盐(TN、TP)含量基本超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发布的沉积物中能引起水环境生态风险效应的营养物含量评价标准,沉积物已受到污染,但仍属于多数底栖生物可以承受的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表层沉积物 污染评价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