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主栽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与环境代价
1
作者 管西林 刘传云 +4 位作者 王孝忠 陈绪昊 高明 李彦 陈新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3-1244,共12页
为定量化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实现设施果蔬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生产,本研究以山东省典型设施果类蔬菜为研究对象,基于通过农户调研与土壤样品采集测定收集的数据,结合对现有文献的综述,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域设施果类... 为定量化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实现设施果蔬优质高产、绿色高效生产,本研究以山东省典型设施果类蔬菜为研究对象,基于通过农户调研与土壤样品采集测定收集的数据,结合对现有文献的综述,使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系统分析研究区域设施果类蔬菜生产的施肥现状、土壤养分状况和环境代价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山东省主栽设施果类蔬菜养分投入量高,设施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的氮(以N计)、磷(以P2O5计)、钾(以K2O计)投入量平均达到743、600、740 kg·hm^(-2),施肥变异系数较大(CV=30.3%~43.9%),大量的肥料投入造成了较高的养分盈余,进而导致表层土壤(0~30 cm)养分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导致了较高的环境代价。设施果类蔬菜的单位面积上活性氮损失、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均以黄瓜生产系统最高,分别达225 kg·hm^(-2)、10058 kg CO_(2e)·hm^(-2)、124 kg PO_(4e)·hm^(-2)和63.4 kg SO_(2e)·hm^(-2),其次是茄子、番茄和辣椒。氮素盈余是导致活性氮损失的最主要因素,氮、磷、钾肥料的生产过程和施用过程是设施果类蔬菜温室气体排放、富营养化效应和酸化效应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高达80%以上。因此,为保证设施果类蔬菜产业绿色优质高质量发展,应通过优化设施蔬菜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来减少养分盈余、降低环境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果类蔬菜 肥料投入 环境代价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土壤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振轮 李航 蒋先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9期4222-4223,共2页
论述了土壤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方法能显著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且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 农业资源与环境 土壤学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铅镉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潘文杰 姜超英 +2 位作者 唐远驹 李继新 黄建国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4,共6页
在我国南北主产烟区的7省11县采用统一栽培模式,研究了烤烟Pb、Cd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烤烟各器官中,Pb含量大于Cd;并且含Pb量为根系>叶片>茎≈烟杈(烟花);含Cd量为叶片>茎≈烟杈(烟花)>根。烟叶Pb、Cd含量为... 在我国南北主产烟区的7省11县采用统一栽培模式,研究了烤烟Pb、Cd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烤烟各器官中,Pb含量大于Cd;并且含Pb量为根系>叶片>茎≈烟杈(烟花);含Cd量为叶片>茎≈烟杈(烟花)>根。烟叶Pb、Cd含量为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在烟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烟叶Pb、Cd含量逐渐降低,累积量呈“S”形曲线增加,积累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就地域而言,南方烟叶的Pb、Cd含量高于北方。此外,烟叶Pb、Cd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环境条件影响烟叶中的Pb、Cd含量。在气象因素中,烟叶Pb、Cd含量与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降雨量(或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在烤烟生育期内,南方日照时间短、雨量丰富、相对湿度较大,这些气象因素可能导致南方烟叶Pb、Cd含量高于北方。在土壤因素中,烟叶Pb、Cd含量与土壤交换性Pb、Cd,有机质和有效P含量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因此,在烤烟栽培过程中,选择Pb、Cd含量低的土壤,适量施用石灰,避免大量施用有机肥和重金属污染的P肥可能是降低烟叶过量积累Pb、Cd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气候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存在问题分析与管理策略建议 被引量:21
4
作者 范明生 樊红柱 +5 位作者 吕世华 曾祥忠 石孝均 刘维震 江荣风 张福锁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64-1568,共5页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 本文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西南地区水旱轮作系统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管理策略建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作物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旱轮作系统养分动态特征。养分管理应当遵循:从整个轮作系统出发调控养分,综合应用各种养分资源,根据不同养分资源的特征确定管理策略,以及综合应用减少养分损失,高产栽培等农作技术的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旱轮作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养分资源高效利用 施肥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消落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利用对策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范小华 谢德体 魏朝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等技术... 三峡水库投入使用后,在库区两岸形成周期性变化的水陆交错地带即消落区。通过调查消落区的类型、分布、面积等基本情况,从消落区水、土相互作用角度,分析了消落区在水、土交互作用下对水、陆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缓冲带等技术来建立消落区生态保护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消落区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37
6
作者 谢涛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4-525,共2页
论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粪污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关键措施——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农村生态环境 畜禽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乐山市峨边县为例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鎏 黄云 高德山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348-2349,共2页
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构建了乐山市峨边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预测指标值分级标准,得出峨边县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的初步评价。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地区生态环境质量AHP综合评价研究——以璧山县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肖强 孙凡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33-736,共4页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然后对璧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 以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然后对璧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所有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最好,其次为自然因素,最差的为环境压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硒和金属元素的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小松 黎佳航 +2 位作者 张绍 朱丽娜 谢青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5,共7页
为提升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设计了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硒和金属元素的教学实验案例,并应用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该实验设计包含了测试标准查阅、因素实验设计、土壤样品制备、仪器测试... 为提升环境监测和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设计了基于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硒和金属元素的教学实验案例,并应用于环境监测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该实验设计包含了测试标准查阅、因素实验设计、土壤样品制备、仪器测试操作、测试数据验证、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程序。实践表明,实验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实验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积极策划、协调实施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教学实验设计 金属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勾千冬 黄云 白百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70-3672,共3页
通过对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的研究,确定该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及安全指数,结合Delphi法和模糊关系方程求解进行分析,并用熵值法确定参数指标权重。最后对照表格数据对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 通过对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评价的研究,确定该区域耕地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及安全指数,结合Delphi法和模糊关系方程求解进行分析,并用熵值法确定参数指标权重。最后对照表格数据对乐山市耕地资源数量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政策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市 耕地资源数量安全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稻一次性侧深施用无机包裹缓控释肥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祝霞 余淋 +9 位作者 丰智松 李月帅 侯翠红 陈国庆 束维正 王坤 宋轶辉 祝松蔚 林丽花 张卫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0-208,共9页
探讨适用于上海市崇明区单季直播稻南粳46的最适施氮量和施肥方式,以期为崇明区水稻轻简化生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于2022年6—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农户常规施肥、一次性施肥、分蘖期追施一次、... 探讨适用于上海市崇明区单季直播稻南粳46的最适施氮量和施肥方式,以期为崇明区水稻轻简化生产和养分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方案。于2022年6—11月在上海市崇明区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氮、农户常规施肥、一次性施肥、分蘖期追施一次、分蘖期+穗期追施两次,共计5个处理;分析不同施氮量和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动态、产量、氮素吸收利用、稻米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针对上海崇明地区主栽水稻品种(南粳46)采用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在施用专用缓释肥并保持纯氮养分投入量为225kg/hm^(2)的氮肥运筹模式能够获得最佳的产量和稻米品质,相对当地农户常规施肥处理减氮27.2%,同时减少水稻后期2~3次施肥,可降低14.0%的成本,产投比达到1.94。这种施肥方式的氮肥利用率最高,为47.5%,相较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提升了51.0%。一次性侧深施肥技术搭配新型肥料施用可以在纯氮投入量为225 kg/hm^(2)的情况下实现最佳的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型肥料 侧深施肥 产量 氮素利用率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142
12
作者 唐玉姝 魏朝富 +2 位作者 颜廷梅 杨林章 慈恩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7-163,共7页
本文对近年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等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组分和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被认为是最敏感的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微生物生物量代表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及... 本文对近年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等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组分和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被认为是最敏感的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微生物生物量代表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及有机物质转化所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但须结合多样性研究以弥补其无法反映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区系变化的缺陷;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动态反映土壤中生物类群的多变性和土壤质量在微生物数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土壤微生物活性体现在土壤微生物商、微生物呼吸和代谢商等方面,应考虑生物量大小与微生物种群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以反映微生物种群内的差异。土壤酶活性具有极高时效性,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土壤动物通常以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土壤动物区系的相对丰度、多样性或活性作为评价土壤生物质量的敏感指标。与土壤理化指标相比,土壤生物学指标更能对土壤质量的变化做出灵敏迅速的响应,因而被广泛地用于评价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活性 土壤酶活性 土壤动物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不同材质屋面径流水质特性 被引量:18
13
作者 张千千 王效科 +2 位作者 郝丽岭 侯培强 欧阳志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9-586,共8页
2010年雨季对重庆市6场降雨时段的屋面径流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水泥屋面和瓦屋面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过程和初始冲刷现象,并且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降雨特征对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材质屋面径流水质参数中CODCr和TN的次降雨平均浓... 2010年雨季对重庆市6场降雨时段的屋面径流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水泥屋面和瓦屋面径流污染物的出流过程和初始冲刷现象,并且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降雨特征对径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材质屋面径流水质参数中CODCr和TN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以ρ计)均超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标准,为屋面径流主要污染物.水泥屋面的CODCr、TN、NO3--N、TSS、Cu和Zn的EMC明显高于瓦屋面,分别高出1.63、1.57、1.15、1.70、1.50和1.88倍.在水泥屋面上,ρ(CODCr)、ρ(TN)、ρ(TP)和ρ(TSS)变化幅度大于瓦屋面,并且其峰值滞后或同步于最大雨强;在瓦屋面上,ρ(CODCr)、ρ(TN)、ρ(TP)和ρ(TSS)的峰值提前或同步于最大雨强.瓦屋面各污染物FF30(初期30%径流携带的污染负荷)的平均值均高于水泥屋面;水泥屋面各污染物(除Zn和Cd外)FF30的标准差均高于瓦屋面.各污染物的EMC与降雨量、平均雨强、径流量和最大雨强呈负相关;溶解态重金属的EMC与前期晴天数呈负相关,其余指标均与前期晴天数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径流 水泥屋面 瓦屋面 初始冲刷 次降雨平均浓度(E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和矿质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常君 任华东 +2 位作者 姚小华 杨水平 王开良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2-129,共8页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 [目的]研究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油脂积累与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薄壳山核桃油脂转化与调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薄壳山核桃‘马罕’、‘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在果实发育后期取样测定果实大小与质量、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和果实不同部位矿质元素含量,分析油脂积累和矿质元素动态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增加,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减少;种仁粗脂肪含量和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表现出差异,‘28号’品种种仁粗脂肪含量不断提高,而‘马罕’品种粗脂肪含量却表现出先不断提高后出现小幅下降;‘28号’品种油酸、硬脂酸含量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花生酸和棕榈酸含量逐步降低,‘马罕’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28号’品种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则逐步降低;薄壳山核桃果实种仁粗脂肪累积与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成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种仁脂肪含量随果实发育而提高,油脂中脂肪酸组成比例随果实发育而变化,存在饱和脂肪酸向不饱和脂肪酸转化趋势;种仁粗脂肪含量及油脂中脂肪酸含量随果实发育变化品种间存在差异;薄壳山核桃果实发育后期矿质元素氮、磷、钾和钙含量与油脂积累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些矿质元素可能在薄壳山核桃种仁油脂累积和脂肪酸转化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油脂积累 矿质元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 被引量:37
15
作者 唐玉姝 慈恩 +3 位作者 颜廷梅 魏朝富 杨林章 沈明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00-1006,共7页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25 a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两季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肥力因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线性相关...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25 a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两季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肥力因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特别是酸性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其稻麦两季的酶活性与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结合土壤酶活性及肥力因子对稻麦两季14种处理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群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且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脲酶。氮磷肥配施是最优的培肥模式;在施用其他肥料的基础上增施磷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不施肥或仅施有机肥均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退化;秸秆还田可提高麦季土壤肥力水平,而对稻季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稻麦轮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业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污染评价--以Cu Pb和Zn为例 被引量:17
16
作者 宋珍霞 高明 +3 位作者 王里奥 王子芳 谢德体 秦建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89-2194,共6页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重庆市三峡库区6个区(县)(丰都、奉节、江津、万州、武隆和忠县)农业土壤中Cu、Pb和Zn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同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土壤Cu、Pb和Zn全量的平均值分别... 通过田间采样和室内分析,对重庆市三峡库区6个区(县)(丰都、奉节、江津、万州、武隆和忠县)农业土壤中Cu、Pb和Zn的含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同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土壤Cu、Pb和Zn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9.96±12.80)mg·kg-1、(25.45±8.80)mg·kg-1和(64.79±18.79)mg·kg-1;其有效态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6±1.36)mg·kg-1、(1.67±1.24)mg·kg-1和(2.95±3.02)mg·kg-1;3种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变异均明显大于全量的变异;Cu、Pb和Zn有效性系数分别为(5.53±3.77)%、(7.52±7.18)%和(4.36±4.14)%。各区(县)农业土壤Cu、Pb和Zn的有效态与其全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u、Pb和Zn全量两两间也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县)农业土壤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状况均表现为Cu>Zn>Pb;各区(县)农业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38±0.20,属安全等级,表明调查区域土壤清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 含量特征 污染评价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水土和养分流失动态特征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红薇 张建强 +2 位作者 唐家良 徐创军 丁德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3期615-619,共5页
以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为基础,研究了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对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青蒿模式和连翘+紫苏种植模式能较好地保持水土。各小区养分流失表现为:玉米/红苕模式小区地表径流全氮和有效氮含量... 以径流小区定位监测为基础,研究了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对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青蒿模式和连翘+紫苏种植模式能较好地保持水土。各小区养分流失表现为:玉米/红苕模式小区地表径流全氮和有效氮含量高于其他小区,玉米/红苕模式和连翘+紫苏模式的小区流失泥沙全氮养分富集度高于其他小区,传统农作模式玉米/红苕通过地表径流和泥沙迁移的全氮流失总量最大,可能造成土壤耕作层肥力下降。观测期间,除由于较强的生物固氮作用,紫花苜蓿+青蒿模式增加了土壤全氮含量外,各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各小区均出现较明显的养分流失。试验证明:由于传统农作方式水土流失量最大,导致养分流失量大,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因此应注意减少传统农作方式中的地面扰动,并提高雨季地表覆盖率,从而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地 种植模式 保持水土 养分动态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及与秸秆配施对紫色土作物产量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雪娇 王菲 +5 位作者 谷守宽 袁婷 金珂旭 樊驰 李振轮 王正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5792-5799,共8页
基于紫色菜园土壤莴笋-白菜-甜玉米轮作4年12季连续定位施钾肥试验,研究不同种类钾肥及用量对重庆地区紫色菜园土上作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该地区作物生产确定合理的施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 基于紫色菜园土壤莴笋-白菜-甜玉米轮作4年12季连续定位施钾肥试验,研究不同种类钾肥及用量对重庆地区紫色菜园土上作物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该地区作物生产确定合理的施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施用氮磷肥基础上,不同钾肥处理莴笋、白菜、甜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从3种作物4年平均产量和钾肥效益看,以单施适量化学钾(K_2)、单施适量秸秆钾(M_2)和秸秆还田配施少量化学钾(K_1+M_1)的施钾肥模式对白菜的增产效果好,增产28.05%—30.27%;M_2和K_1+M_1施钾肥模式对莴笋的增产效果较好,增产13.89%和13.81%;K_1+M_1施钾肥模式对甜玉米的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5.10%,表明秸秆还田配施少量化学钾(K_1+M_1)模式在供试3种作物生产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不同施钾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丰度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以秸秆还田配施少量化学钾肥(K_1+M_1)对提高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较好,并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缓解对土壤微生物生存环境的胁迫,说明K_1+M_1能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育创造有利环境。莴笋、白菜、甜玉米3种作物4年平均产量与土壤细菌、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数量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不同钾肥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特征具有一定影响,说明施钾肥可能会调节土壤微生物特征,从而促进作物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钾肥模式 紫色土 作物产量 微生物群落结构 磷脂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山市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黎德川 廖铁军 +3 位作者 刘洪 郭芙梅 牟祥 沈国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1-147,共7页
通过对乐山市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确定该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权重及分级标准,采用DPS软件进行灰色模型预测及其关联性分析,根据预警原理及过程,即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情、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等五个步骤对乐山市进行土... 通过对乐山市土地生态环境的研究,确定该区域的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权重及分级标准,采用DPS软件进行灰色模型预测及其关联性分析,根据预警原理及过程,即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情、预报警度和排除警患等五个步骤对乐山市进行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并提出政策措施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山市 土地生态安全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当前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杨庆媛 陈展图 +1 位作者 信桂新 曾黎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 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中国耕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当前中国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现实背景,归纳轮作休耕国家试点和地方试验的做法,分析传统耕作制度对轮作休耕的经验意义,提出完善轮作休耕制度的思路。研究发现:(1)中国主要经历了撂荒耕作、休闲耕作、连作耕作和复种轮作4种耕作制度,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土地用养结合模式及相关的一整套技术措施。(2)目前高度集约化的复种轮作制使耕地产能严重透支,耕地总体健康状况堪忧。(3)中国实行轮作休耕可从传统的用地养地模式中汲取经验,但并非简单的复制。(4)实行轮作休耕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制度基础和政策环境,需要在区域操作模式、技术路径、时空配置等方面进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作休耕 耕作制度 制度演变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