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家精神的教师自我叙事及其实践路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玲玲 罗生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31-39,共9页
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的职业使命和事业态度的凝练与升华,为新时代广大教师如何发展、如何育人、如何成“家”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作为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主体,教师领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建构相应的解释体系以及外化教育... 教育家精神是对教师的职业使命和事业态度的凝练与升华,为新时代广大教师如何发展、如何育人、如何成“家”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作为弘扬与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关键主体,教师领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建构相应的解释体系以及外化教育家精神实质的过程,本质上构成了教育家精神的自我叙事体系。这一叙事过程实则是教师职业信仰建设的价值反映、专业品质形成的结果呈现和教育生命活动展演的意义绘制,具有主体反思性、内容独特性、根基实践性和话语生活性等特质。在实际叙事过程中,教师是通过认知叙事、话语叙事和行为叙事的互动表征,述说着自身对教育家精神理解、认同和转化的生命建构事实。未来,广大教师应更加重视个体体悟、强化情境感知和拓展实践支撑,推动自我精神重建与劳动实践创生,逐步成长为“教育家型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师 自我叙事 认知叙事 话语叙事 行为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内在机理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28
2
作者 罗生全 吴开兵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共10页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 教育家精神与大学教师专业发展在价值目标、实践主体和实践内容上相互契合,以教育家精神作为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可充分发挥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内在于大学教师的心灵世界进而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点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样态与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教育家精神外在于大学教师的行为责任进而弘扬教师教育家精神品质,以教育家精神基因推动教师专业发展。这也即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充分厘清教育家精神对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意蕴之基础上,从知、情、意、行四个维度澄明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诠解其中蕴含的理论认知逻辑、情感共鸣逻辑、意志保障逻辑和实践养成逻辑,并通过强化理性认知、把好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着力方向,培植情感内化、提升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自觉,锤炼意志品质、确保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长效,注重实践养成、夯实教育家精神融入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支持,从而促使大学教师成长为培养时代新人的大先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家精神 知情意行 融入机理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困境及路向
3
作者 吴晓丽 罗生全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2-47,共6页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基石。以Y市7所中高职学校的1026位一线教师与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查表开展调研。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在环境创设、制度... 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基石。以Y市7所中高职学校的1026位一线教师与学校领导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调查表开展调研。调查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在环境创设、制度管理、专业成长、生存状态四方面的建设仍有待优化,具体表现为:普通师范院校毕业教师在职业院校“步履维艰”;高职称教师对职业院校现状评价不升反降;教师职业倦怠成难题;不同学历教师群体之间资源不均衡;普通教师职业焦虑感较高。推进高质量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当立足“固本”,健全职业生涯激励机制,保障教师权益待遇;聚焦“强基”,建立校企合作共育体制,促进教师技能迭代;把握“守正”,营造平等开放合作环境,缓解教师职业焦虑;放眼“创新”,搭建数字化资源平台,赋能教师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 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 教师专业发展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的生成机理与培育路径
4
作者 赵香妹 陈亮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6-64,共9页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是整合技术感知、环境适配与岗位创新的动态能力系统,能有效驱动教育链、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协同进化,其本质在于“技术赋能”与“教育本真”的价值共融,进而重构育人逻辑与社会服务生态,实现人与产业的双向赋... 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是整合技术感知、环境适配与岗位创新的动态能力系统,能有效驱动教育链、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协同进化,其本质在于“技术赋能”与“教育本真”的价值共融,进而重构育人逻辑与社会服务生态,实现人与产业的双向赋能。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的生成依存于职业特质、情境条件和实践行为的相互作用。职业院校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的培育应围绕“胜任力框架”设计培养目标,建设支撑胜任力培育的“数字基座”,构建“开放共享”的课程体系,创建“育评一体”的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职业院校 教师数字教育胜任力 胜任力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价值、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时见 柴恋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8,共9页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教师教育体系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教师发展,而且能够激励主体自觉,还可以形塑中国特色。因此,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既要遵循中... 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教师教育体系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教师发展,而且能够激励主体自觉,还可以形塑中国特色。因此,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既要遵循中国特色发展的价值逻辑和高质量教师培养的理论逻辑,又要坚持教师教育治理的制度逻辑和教师教育协同发展的实践逻辑。为有效推动教师教育体系建设,需要通过整体性布局加快教师教育体系的政策供给,通过专业性支撑深化教师教育体系的学科建设,通过协同性整合创新教师教育体系的机制建设,通过发展性保障推动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专业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教育强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内涵逻辑、模型框架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6
作者 罗生全 张俊生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0,共8页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 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既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之举,也是响应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现实呈现。深刻把握数字治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和内容构成,并将其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发现数字治理与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在国家战略逻辑、教育变革逻辑、理念行动逻辑维度高度耦合。考察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系统的理论模型,建构形成一个“价值共创—利益调适—制度优化—数字技术”整合性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数字治理赋能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实践进路:弥合“数字鸿沟”,建构基于公平正义、注重公众需求的教育治理理念观;打破“数字孤岛”,建构基于协同治理、强调利益调适的教育治理组织观;纾解“技术悬浮”,建构基于高效交互、突出预诊施策的教育治理行动观;防范“唯数据论”,建构基于精准循证、保持适度韧性的教育治理质量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 内涵逻辑 模型框架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epSeek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谈)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生全 李霓 +6 位作者 宋萑 荣晴 李洪修 王萌萌 雷浩 马玉林 曾文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 数字化赋能基础教育,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DeepSeek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系统,其在教育领域的多模态处理能力和个性化学习支持功能,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教师能力提升应着重将培养模式向“思维发展导向”转型、实践场域向“技术嵌入型”重构、制度环境创新向弹性化动态化转变等;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数据智能推动个性化教学的规模化、人机协同重构师生互动的深度、人文关怀守护教育本质的温度;三是应对课程知识形态变化需重塑知识选择标准、重构知识组织方式、规范知识表达过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四是DeepSeek驱动的教师教材使用需基于“思维过程可视化——文化认知与伦理嵌入——生成性交互积累”的三维智能要素,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特色化地运用教材、协同化地反思教材使用等;五是DeepSeek赋能深度学习评价需关注评价指标生成的众智叠加、评价方法的教学融入和评价数据处理中的算力支持,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不断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Seek 数字化赋能 教育强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师能力 课程知识形态 教师教材使用 深度学习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以西藏大学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俐 李智元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97-201,共5页
实现"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坚持特色发展。"民族性"特色和"师范性"特色是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文章以西藏大学为例,揭示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共通问题:"民族性... 实现"双一流"建设,就是要坚持特色发展。"民族性"特色和"师范性"特色是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内涵。文章以西藏大学为例,揭示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学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共通问题:"民族性"不够凸显,"师范性"有待提升。对标"双一流"建设,要求民族地区的学前教师教育课程进行如下变革:明确课程目标的服务指向,优化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整合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实施全程教学实践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民族地区 学前教育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强国的生态基础: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被引量:8
9
作者 吴南中 邱骏鹏 田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1,共11页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 建成教育强国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目标,具体表现为教育的综合实力强、价值功能强、社会感知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蕴含教育本体建设的整体性推进、认知的系统性生成、价值的指向性回应和建设方法论的可持续取向等行动方向。教育强国与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在空间、时间和功能维度上深度耦合,即两者在生成空间上通过竞合关系拓展资源,在建构时间上相互依存、互利发展,在功能关系上相互形塑、支持对方功能实现。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生态基础,学习型社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拓展学习者规模、形塑教育与社会互动的环境,服务教育强国的本体建设、认知建设、学习生态优化和可持续方法论的生成,塑造教育强国所需的现代化学习生态、高品质学习条件、“家—校—社”联动教育机制和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要实现数字化学习型社会对教育强国的滋养,需要系统强化学习型社会的教育数字化基础能力,完善数字技术功能内嵌的基础环境;夯实建设主体的联动关系,围绕数字化学习建构行动者网络;聚焦学习者数字化参与体验,形成“历时+共时”交织的高品质学习过程;针对数字化生态提高技术适配水平,释放数字化解放教育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学习型社会 数字化技术 教育生态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强国价值、内容体系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4
10
作者 罗生全 董照星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9-168,共10页
引导教师队伍走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塑造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全面质量管理... 引导教师队伍走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有助于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塑造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全面质量管理”的逻辑,以“高质量”为核心,聚焦教师专业发展的质量形成系统,夯实教师综合管理改革的质量监测系统,形成支持教师队伍发展的质量保证系统。从“教师队伍建设质量”到“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要经过“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这一动态交互过程。为此,要依托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以优化治理效能为杠杆提升数字化能力服务教师队伍发展,以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根本捍卫教师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强国 教师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人口格局下教育评价改革:面向教育强国的价值重塑与技术赋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磊 代少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2,共10页
受管理主义思潮影响,教育评价出现了“效率崇拜”现象。伴随着老龄少子化成为人口新格局,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需从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教育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愈发突显。《教育强国建设规... 受管理主义思潮影响,教育评价出现了“效率崇拜”现象。伴随着老龄少子化成为人口新格局,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需从人口优势转变为人才优势,教育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服务强国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作用愈发突显。《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指出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要任务,新时代的教育评价改革须紧紧锚定强国建设目标,通过系统性改革彰显教育评价的基本属性,在科学理念的牵引下发挥教育评价的核心作用,坚持价值守正和路径创新相结合,以本体论思维守护教育评价的人文价值,以认识论思维提升教育的社会价值,以方法论思维创新教育的技术路径。技术赋能的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系统性地调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张力,通过数智赋能的全息评价,构建引导与监测双向驱动的教育评价新形态;借助人机协同的个性评价,供给技术驱动下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的新动能;利用数字伦理的规范评价,打造风险防控与算法治理并重的评价新准则,从而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夯实教育强国底座,构建高质量现代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改革 教育强国建设 人口新格局 效率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教师教学想象力的生成机制及其培育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生全 刘静 刘玲玲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4,共10页
在智能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教学想象力的涵义与内容愈发丰富,它不仅是教师敏锐观察与深度感知的结晶、多维度沉浸式体验的展现、深度剖析与智慧洞见的汇聚、情感共鸣与创造性重构的交融,更是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探索。基于此... 在智能教育环境背景下,教师教学想象力的涵义与内容愈发丰富,它不仅是教师敏锐观察与深度感知的结晶、多维度沉浸式体验的展现、深度剖析与智慧洞见的汇聚、情感共鸣与创造性重构的交融,更是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的个性化教学探索。基于此,教师教学想象力的生成也应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且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根植于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包括扎实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刻理解。同时,这一过程也是教师与外部环境动态交互的结果,AI技术的融入、教育政策的引导、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等外部因素均对教师教学想象力的培养产生着重要影响。为有效培育并持续激发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想象力,可以情感为中介,激发教师教学想象力的启动机制;以问题为核心,构建教师教学想象力的驱动系统;以理论为依托,丰富教师教学想象力的认知资源;以实践为平台,巩固教师教学想象力的应用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想象力 教学想象力 教师 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成效逻辑转向增值逻辑:数字化技术支持教师评价改革的未来指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南中 邱骏鹏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3,共9页
当前,效率主义主导的教师评价遵循成效逻辑,导致教师的关注视角从“教学”转向“成果”,进而引发了评价中的异化现象,如强调问责而非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指标完成而忽视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偏向个体诉求而忽略公共需求、关注个人发展速度... 当前,效率主义主导的教师评价遵循成效逻辑,导致教师的关注视角从“教学”转向“成果”,进而引发了评价中的异化现象,如强调问责而非促进教师成长、重视指标完成而忽视教师综合能力提升、偏向个体诉求而忽略公共需求、关注个人发展速度而忽视集体协同等。为了纠正这些问题,教师评价应转向以能力增值为导向的评价逻辑。参考“技术—制度—文化”分析框架,结合技术赋能理论与生态理论,并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研究设计了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增值评价体系,涵盖其内涵、优势、运行思路和技术架构。该体系强调教师评价中的人文关怀与德性主张,旨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营造“诗意栖居”的育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效逻辑 增值逻辑 教师评价 数字化转型 教师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艳艳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45,共4页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应从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创...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关系到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稳定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给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带来了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应从构建风险预警机制、整合教育资源、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综合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促进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英语教材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现状分析及教学策略探索
15
作者 邓晓芳 陈珂含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7-61,共5页
当前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将其融入学科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分析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研究发现,教材语篇的劳动教育内容不全、分布不均,教材中的教学活动侧重学习理解类。基于此,笔者提出... 当前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面临多重现实困境,将其融入学科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外研版初中英语教材为例,分析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研究发现,教材语篇的劳动教育内容不全、分布不均,教材中的教学活动侧重学习理解类。基于此,笔者提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增强劳动教育意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并拓宽劳动教育资源,综合使用其他素材;活用教材,补充活动,并延伸到课外实践,以实现学英语、育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材 劳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职业适应的中介作用和社会资本的调节作用
16
作者 肖瑶 杨蕊羽 +2 位作者 姜鑫婷 周杜易 陈欣钰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0-301,336,共13页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关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组织支持感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组织支持感影响中小学教师离职倾向的内部机制尚不明确。以1118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支持感对...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关乎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组织支持感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目前组织支持感影响中小学教师离职倾向的内部机制尚不明确。以1118名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以及职业适应和社会资本的作用路径。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感和教师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2)职业适应在组织支持感对教师离职倾向的影响过程中存在显著中介作用;(3)社会资本调节了组织支持感通过职业适应影响教师离职倾向的中介过程的前半段路径,表现为高社会资本的教师感知到的组织支持感对职业适应的预测作用更强。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了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资本在组织支持感通过职业适应影响其离职倾向的路径中扮演的角色,丰富了社会资本理论在教师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为优化学校组织文化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组织支持感 离职倾向 职业适应 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物理课堂互动中教师的论证话语类型及其作用
17
作者 张正严 许西伶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7,共8页
科学论证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基于30节密度概念新授课中的293个论证性互动片段,采用描述统计探寻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论证话语类型。借助滞后序列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教师论证话语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的具体作用。研... 科学论证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基于30节密度概念新授课中的293个论证性互动片段,采用描述统计探寻初中物理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论证话语类型。借助滞后序列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探索教师论证话语对学生物理概念学习的具体作用。研究发现,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在课堂话语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类别,引导学生提出理由、引导学生提供证据、引导学生反思自己观点、引导学生提出反驳这四类话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的深度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论证 论证话语 概念学习 初中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科教育学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18
作者 郑家福 黄梦月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7-116,共10页
学科教育学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到学科教育学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学科教育学研究开始复兴,40余年间成果丰硕。从梳理学科教育学建设历程出发,探讨学科教育学的建设意义、研究对象... 学科教育学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学科教学法、学科教学论到学科教育学的演变。20世纪80年代,学科教育学研究开始复兴,40余年间成果丰硕。从梳理学科教育学建设历程出发,探讨学科教育学的建设意义、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知识体系等核心问题,既是回顾已有研究,又是思考立足新时代的学科教育学发展方向。在外部政策环境与学术环境的双重掣肘中,学科教育学发展空间受阻。我们要立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以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维视角透视学科教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教育 学科教育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法时代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多重挑战与现实应答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杨 陈恩伦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108,共7页
当前人类正逐步迈入数字社会和算法时代,算法技术广泛而深入地内嵌到教育当中,网络空间成为开展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现实场域,全新的网络生存样态为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与新活力。但“算法滥用”导致的评价主体理论场... 当前人类正逐步迈入数字社会和算法时代,算法技术广泛而深入地内嵌到教育当中,网络空间成为开展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的现实场域,全新的网络生存样态为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与新活力。但“算法滥用”导致的评价主体理论场失效、“算法歧视”导致的评价载体语境场失和以及“算法黑箱”导致的评价形式练习场失衡等风险给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带来新挑战。要积极顺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从算法技术赋能重构教育评价主体间关系定位、人文主义嵌入教育评价大数据互联共通空间、算法规训机制与循证理念重建评价未来样态三个维度打造算法时代乡村教师评价素养发展新范式,助力乡村教育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时代 乡村教师评价素养 第三空间理论 算法支配 算法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教育新样态:SNP模式下DeepSeek与地理教学融合的可能与可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锐 白莹 +1 位作者 胡蓉 向颢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0-34,共5页
《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强调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新场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强调,学生要借助人工智能,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DeepSeek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较好的工具支撑... 《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强调开拓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科学教学中应用的新场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强调,学生要借助人工智能,促进地理学习的拓展和深入。DeepSeek可以为地理教学提供较好的工具支撑,也能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供有效的辅导支持。本文基于SNP教学模式,建构人工智能赋能地理核心素养和科学素养培育的思路逻辑,结合“热岛效应”案例进行实践审思,以期为数字赋能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学教育 地理教学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