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籽粒颜色与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宗学凤 张建奎 +3 位作者 李帮秀 余国东 石有明 王三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其与色素、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其与色素、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黑粒小麦的总黄酮、氨基酸、V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并且籽粒色素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以及SOD活性与3个抗氧化能力指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3个抗氧化指标之一或之二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色素、黄酮、SOD、Vc和氨基酸等是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物质 籽粒色素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外源水杨酸对水稻幼苗抗氧化酶系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张蕊 吕俊 +1 位作者 米青山 王三根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2,36,共5页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 用水杨酸(SA)预处理水稻幼苗,能够提高水稻幼苗的抗寒性。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降低了低温胁迫期间水稻幼苗体内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同时酶活性分析表明,SA预处理后水稻幼苗在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低温对照上升,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较低温对照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常温下用0.5 mmol/L SA预处理水稻幼苗,提高了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水稻幼苗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幼苗 低温 水杨酸 抗氧化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岳永华 杨瑞吉 +1 位作者 牛俊义 高玉红 《草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47-53,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0~15cm)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收后复种饲料油菜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PHA)、纤维素酶(CEL)和脲酶(...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0~15cm)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收后复种饲料油菜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PHA)、纤维素酶(CEL)和脲酶(URA)的活性,与休闲熟化地(CK)比较,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32.15%,35.61%,78.66%和127.36%。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复种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和施氮量有关,随播种量的增加土壤CAT、CEL和URA活性表现为逐渐递增态势,而土壤APHA表现为先增后减,播种量为11.5kg/hm^2时,APHA活性可达0.7888mg/g。在油菜生长的苗期,土壤APHA、CEL和URA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CAT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呈单峰曲线;在生长后期(收获期),低氮量有利于土壤APHA活性的增加,中氮量有利于土壤CAT和CEL活性的增加,高氮量有利于URA活性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施氮量 复种饲料油菜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紫色土养分流失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玉民 龙伟 +1 位作者 刘亚敏 史东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84,共4页
通过建立5个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对每个小区径流泥沙中养分的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含量、粘粒团聚度等因子对养分流失影响的程度,结果发现:1530 cm土层中<0.01 mm的粘粒含量与径流泥沙中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 通过建立5个不同种植模式的径流小区,对每个小区径流泥沙中养分的含量进行研究,探讨机械组成、微团聚体含量、粘粒团聚度等因子对养分流失影响的程度,结果发现:1530 cm土层中<0.01 mm的粘粒含量与径流泥沙中全钾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015 cm层中的<0.01 mm和<0.001 mm微团聚体含量都与径流泥沙中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同层中<0.01 mm粘粒团聚度与径流泥沙中全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同层<0.001 mm粘粒团聚度与径流泥沙中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植模式 养分流失 影响因子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图像识别鉴定油菜种子颜色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学昆 潘中涛 +2 位作者 谌利 殷家明 李加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为了更加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油菜种子籽粒颜色,研究探索了种子颜色计算机识别技术鉴定法。采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油菜种子的原始图像,根据曝光时间计算矫正系数,用Abode Photoshop CS对图像进行三原色识别。随机提取20粒种子的RGB值,加权... 为了更加方便准确全面地评价油菜种子籽粒颜色,研究探索了种子颜色计算机识别技术鉴定法。采用数码照相机采集油菜种子的原始图像,根据曝光时间计算矫正系数,用Abode Photoshop CS对图像进行三原色识别。随机提取20粒种子的RGB值,加权平均后得到RGB平均值,再将RGB平均值转化为HSB系统,获得色相(Hue)、亮度(B rightness)和饱和度(Saturation),并对种子颜色进行评价。28个不同颜色的油菜种子测定结果表明,HSB各因素与颜色等级(C I)成极显著正相关。以H和B值对不同类别的黄籽油菜进行分类,可以明显地将肉眼无法判别差异的纯黄籽区分出来。与肉眼鉴定的颜色等级相比,国际颜色标准RGB、HSB中的各因素均成极显著相关关系,且精度大大提高,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籽粒颜色的色相(颜色种类)、亮度和色彩强度(饱和度)的全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子颜色 国际颜色标准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颜色与营养特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宗学凤 张建奎 +2 位作者 余国东 石有明 王三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营养特性,并分析了其与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营养特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紫、深紫、紫黑、蓝等黑粒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普通... 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营养特性,并分析了其与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营养特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紫、深紫、紫黑、蓝等黑粒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色素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色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籽粒色素 营养特性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亚砜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宗学凤 张建奎 +1 位作者 李帮秀 王三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08-110,共3页
试验研究二甲亚砜(DMSO)浸种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2~5g/kg)的二甲亚砜浸种可提高冷害小麦幼苗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冷害小麦... 试验研究二甲亚砜(DMSO)浸种对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2~5g/kg)的二甲亚砜浸种可提高冷害小麦幼苗膜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提高冷害小麦幼苗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根系活力,增加冷害小麦幼苗株高、干物质量和根冠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亚砜 小麦 幼苗 生理指标 抗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MI模型在马铃薯品种区试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志平 何凤发 +2 位作者 王季春 唐道彬 吕长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2-325,共4页
应用AMM I模型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型回归分析的条件不具备时,AMM I模型可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通过AMM 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以比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 应用AMM I模型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型回归分析的条件不具备时,AMM I模型可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通过AMM 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以比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双标图 稳定性与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菜型油菜×羽衣甘蓝种间杂种的性状表现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清元 殷家明 +4 位作者 崔翠 林呐 谌利 唐章林 李加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7,共4页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红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的人工合成杂种进行各种性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具有亲本互补酯酶同工酶酶带,植株形态相似...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是拓宽油菜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研究芸薹属物种起源与演化重要的手段之一。对红籽白菜型油菜和黄籽羽衣甘蓝的人工合成杂种进行各种性状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具有亲本互补酯酶同工酶酶带,植株形态相似于甘蓝型油菜,具有较强的营养体杂种优势;植株高度自交不亲和,和几个近缘种杂交亲和性较差,籽粒颜色为红色;杂种和白菜型亲本移栽大田后,同时感染病毒病,但是杂种表现较强的耐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间杂交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 酯酶同工酶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对磷胁迫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瑞吉 张小红 +2 位作者 王鹤龄 高玉红 盖王月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314-2318,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基因型春小麦在不同生育期,3种磷水平下植株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根长、根半径、根干重、根冠比、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指标,研究了小麦生长对磷素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甘春20号对磷素的敏感性在酸性磷酸酶活性、... 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了4种基因型春小麦在不同生育期,3种磷水平下植株体内酸性磷酸酶活性、根长、根半径、根干重、根冠比、地上部干重、产量等指标,研究了小麦生长对磷素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甘春20号对磷素的敏感性在酸性磷酸酶活性、根干重、地上部干重、增产潜力均强于陇春16号、会宁18号和定西33号,是磷高效基因型;高磷对陇春16号的根冠比和根干重影响显著,定西33号和会宁18号的根长较长,因此陇春16号、会宁18号和定西33号仍具有一定的磷素利用潜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基因型 磷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MMI模型评价马铃薯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志平 何凤发 +2 位作者 王季春 唐道彬 吕长文 《中国马铃薯》 2006年第1期11-15,共5页
应用AMMI模型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型回归分析的条件不具备时,AMMI模型可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以比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与适... 应用AMMI模型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型回归分析的条件不具备时,AMMI模型可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通过AMM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以比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MI模型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双标图 稳定性与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子龙 李加纳 +1 位作者 唐章林 谌利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1-794,798,共5页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黄籽油菜粒色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先升高后降低。正常播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种子含油量。随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 研究了播期、密度对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及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黄籽油菜粒色变化关系密切,随着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黄籽度先升高后降低。正常播期范围内,早播有利于提高种子含油量。随播期的推迟,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胚蛋白质含量却呈上升趋势。随着种植密度的加大,甘蓝型黄籽油菜皮壳率逐渐增加而皮壳含油量和皮壳纤维素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品质性状 播期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材料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春丽 王颖 +1 位作者 陶澜 殷家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2-44,共3页
为了创造新的抗菌核病油菜种质材料,以品质优良、再生频率较高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SH21,K81和甘蓝型黑籽品系P98的种子、预培养的下胚轴为诱变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处理,以草酸为筛选剂,筛选抗(耐)菌核病材料,结果表明,草酸筛... 为了创造新的抗菌核病油菜种质材料,以品质优良、再生频率较高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SH21,K81和甘蓝型黑籽品系P98的种子、预培养的下胚轴为诱变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处理,以草酸为筛选剂,筛选抗(耐)菌核病材料,结果表明,草酸筛选浓度为700 mg/L,效果较好;3个品系通过草酸筛选,获得14株耐草酸植株,经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与筛选,筛选出7株抗性较高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诱变 菌核病 草酸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被引量:7
14
作者 郑钦玉 李建中 +2 位作者 苏武斌 龙伟 范轶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623,共10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物种查对、种类鉴别和相关资料查证,得出库区具有野果植物37科70属232种(包括2亚种、25变种、1变型)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初步... 通过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种类进行物种查对、种类鉴别和相关资料查证,得出库区具有野果植物37科70属232种(包括2亚种、25变种、1变型)的初步结论,并结合库区自然环境条件和国家政策法规等对三峡库区野果植物资源进行简要分析,并初步筛选出几种野果植物作进一步水土保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果植物 资源组成 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地理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臧敏 卞新民 王龙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571-1573,共3页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 在对400多种作物生态特性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0多个基本指标因子,建立起具有层次结构的生态适宜性分析指标体系,并提出了单生态因子相对距离和综合生态相对距离计算方法。对11个地区8、种作物的实证分析表明,新建立的生态距离概念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广适性,能够较准确和全面地反映作物对各地区的生态适宜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地理生态适宜性 综合评价 生态距离 种植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20
16
作者 龙伟 郑钦玉 +1 位作者 何艺 陈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1-884,888,共5页
探讨构建重庆生态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指数法对重庆1998-2004年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及重庆城市建设的现状提出重庆建设生态城市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MLPK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永斌 朱利泉 王小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PCR、RT-PCR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甘蓝基因组DNA和柱头cDNA为模板对MLPK基因进行扩增克隆,首次得到长度分别为1 615 bp和1 29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甘蓝MLPK与芜菁MLPK的cDNA序列相似性达98%,前者的内含子数为4个,比... 采用PCR、RT-PCR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甘蓝基因组DNA和柱头cDNA为模板对MLPK基因进行扩增克隆,首次得到长度分别为1 615 bp和1 294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甘蓝MLPK与芜菁MLPK的cDNA序列相似性达98%,前者的内含子数为4个,比后者少了3个;同时,在前者内含子中发现了不同于典型的GU-AG规则的新的序列,即第34、个内含子5′端碱基是TA、CG,3′端碱基为CAGG、GT,推测甘蓝MLPK的mRNA具有独特的剪切机制。这为甘蓝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研究提供了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信号传导 MLPK基因 内含子 剪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两优培九灌浆期籽粒充实动态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大军 隗溟 王光明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5,共4页
对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汕优63的谷粒灌浆特性、籽粒充实度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种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籽粒充实度的对策。结果表明:杂交稻弱势粒在开花初期存在较长时间的滞缓期,其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 对杂交水稻两优培九、汕优63的谷粒灌浆特性、籽粒充实度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杂种充实度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善籽粒充实度的对策。结果表明:杂交稻弱势粒在开花初期存在较长时间的滞缓期,其呼吸速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磷酸化酶活性等生理活性维持在一个极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灌浆期 籽粒充实动态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绞股蓝快繁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石小刚 周璐 +4 位作者 王小峰 张小伟 程远辉 邱萍 张兴翠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19-321,共3页
以绞股蓝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绞股蓝快繁技术的研究。试验表明:茎尖在MS+NAA 0.2 mg/L+6-BA 2.0mg/L中诱导效果最高,快繁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AA 0.5 mg/L,生根培养以无激素的MS培养基较好。
关键词 绞股蓝 快速繁殖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方法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建 于辉 张建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21-824,843,共5页
在15,20,25℃3个温度梯度下,利用简易碘蓝比色法与GB/T 15683-1995分别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得的结果作成对数据的t测验发现,在15,20,25℃下,差异均不显著。在15℃下,当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时,简易法的测定结果略高于国标法,而直链淀粉... 在15,20,25℃3个温度梯度下,利用简易碘蓝比色法与GB/T 15683-1995分别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测得的结果作成对数据的t测验发现,在15,20,25℃下,差异均不显著。在15℃下,当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时,简易法的测定结果略高于国标法,而直链淀粉含量高时则相反.在20,25℃下,简易法的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国标法,因此,2种测定方法在15℃下差异最小。通过研究还发现,简易法在不同温度下的测定值较稳定,标准曲线的斜率变化不大,因此简易法在温度15℃左右可以用于测定稻米直链淀粉含量,高于20℃则用简易法测得的结果由于普遍偏高,因此可用于粗略的估计,不宜作为精确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含量 简易碘蓝比色法 标准比色法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