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FN-γ通过调控Wnt信号通路诱导人牙髓干细胞迁移抑制成骨向分化对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
1
作者 程诺 陈希源 +1 位作者 竹思齐 尹鸿民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将hDPSCs分为对照组、0.0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组、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PDTC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DPSCs迁移能力,采用茜素... 目的:探讨干扰素-γ(IFN-γ)对牙髓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hDPSCs,将hDPSCs分为对照组、0.0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组、5 ng/mL IFN-γ组、0.5 ng/mL IFN-γ+PDTC组。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hDPSCs迁移能力,采用茜素红染色实验评估IFN-γ对hDP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hDPSCs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构建大鼠牙髓机械性损伤的模型,将三维培养hDPSCs细胞团、添加0.5 ng/mL IFN-γ的hDPSCs细胞团置于建立的大鼠牙髓损伤模型洞内,玻璃离子充填窝洞,HE染色比较各组大鼠牙髓组织修复情况。结果:IFN-γ组迁移的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5 ng/mL IFN-γ组迁移的细胞数目多于0.05 ng/mL IFN-γ组和5 ng/mL IFN-γ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IFN-γ组的hDPSCs的矿化结节、成骨向分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与0.5 ng/mL IFN-γ组相比,0.5 ng/mL IFN-γ+信号通路抑制剂PDTC组hDPSCs的矿化结节形成、成骨向分化得到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IFN-γ组和IFN-γ+PDTC组细胞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IFN-γ+PDTC组细胞ALP活性高于IFN-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IFN-γ组、IFN-γ+PDTC组Wnt1、β-catenin、RUNX2、CyclinD1、OC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PDTC组Wnt1、β-catenin、RUNX2、CyclinD1、OC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FN-γ组,而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低于IFN-γ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FN-γ组大鼠牙髓机械损伤模型炎症反应加剧,牙本质形成受到明显抑制。结论:IFN-γ能够促进hDPSCs迁移,抑制hDPSCs成骨向分化,对牙髓损伤后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Wnt信号通路表达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WNT信号通路 人牙髓干细胞 成骨向分化 牙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牙周指数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39
2
作者 黄海霞 兰玉燕 +3 位作者 张昊 潘兰兰 郭玲 刘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396-402,共7页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牙周指数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选取40例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及牙周健康牙缺失患者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种植... 目的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种植体牙周指数及龈沟液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选取40例2015年6月—2017年6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行种植修复的慢性牙周炎及牙周健康牙缺失患者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种植修复1、3、6个月种植体探诊深度(PD)、改良菌斑指数(m PLI)、牙龈乳头指数(PIS)、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 SBI)、边缘骨吸收量,并检测2组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IL-8水平。结果 2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研究组种植修复后3个月开始,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及IL-8水平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升高并高于对照组种植修复后3个月水平(P<0.05,P<0.01);种植修复后6个月,研究组PD、m PLI、m SBI及边缘骨吸收量较治疗后1个月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种植修复后6个月水平(P<0.05,P<0.01),2组患者P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修复后近期疗效理想,但较牙周健康者有更高的种植体周围炎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种植修复 牙周指数 炎性因子 种植体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斜形折裂不同修复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康婷 石思琼 +4 位作者 赵威 郑睿 李茜茜 解静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斜形折裂后进行不同修复方式后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锥形束CT及有限元相关软件,建立舌尖斜形折裂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以完整牙作为对照组,同时对缺损牙按照根管治疗后修复方...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法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斜形折裂后进行不同修复方式后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锥形束CT及有限元相关软件,建立舌尖斜形折裂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有限元模型,以完整牙作为对照组,同时对缺损牙按照根管治疗后修复方法的不同建立实验组模型,分析比较各组模型中剩余牙体组织Von Mises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峰值。结果:(1)在一定范围内,当髓腔固位冠深度减小,材料弹性模量增大时,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值增大。(2)选择纤维桩冠修复时颊根管(C1)组应力值大于舌根管(C2)组(P<0.05);金属桩冠修复时舌根管组(D2)应力值大于颊根管(D1)组(P<0.05)。(3)4 mm深度的优韧瓷髓腔固位冠组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值低于舌根管纤维桩冠修复组(P<0.05)。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舌尖斜形折裂时,4 mm深度优韧瓷髓腔固位冠可能是最佳修复方式;纤维桩冠修复时应选择舌根管打桩;金属桩冠修复时应选择颊根管打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斜形折裂 髓腔固位冠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修复设计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茜茜 康婷 +2 位作者 陈燕语 宋丹阳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采用不同方式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CBCT及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缺损牙按照3种修复方法建模,分析各组模型在侧向力下的Von Mises等效应力...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采用不同方式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方法:利用CBCT及三维有限元软件,建立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缺损牙按照3种修复方法建模,分析各组模型在侧向力下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和最大主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1)同种折断模式下,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值:纤维桩核冠组最大,5 mm髓腔固位冠组最小;修复体等效应力值:铸造桩核冠组最大,纤维桩核冠组最小;纤维桩核冠组粘结层的等效应力峰值最高。(2)随着肩领高度增加,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均减小,纤维桩核冠组和铸造桩核冠组比髓腔固位冠组递减率更大;且舌侧肩领高度增加比唇侧肩领高度增加所造成的剩余牙体组织等效应力递减率更大。结论:完整且高度足够的牙本质肩领是上前牙大面积缺损时采用纤维桩核冠和铸造桩核冠修复的必要条件,当牙本质肩领不完整时,舌侧肩领比唇侧肩领更有利于提高残根的抗折性。当上颌中切牙斜形折裂,肩领不完整时,采用髓腔固位冠修复的应力分布优于桩核冠,其中固位体深度为5 mm的髓腔固位冠可能是最佳修复方式;若采用桩核冠修复,铸造桩核冠比纤维桩核冠更有利于剩余牙体组织应力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肩领 上颌中切牙 髓腔固位冠 桩核冠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9-5p靶向FGF5调节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凋亡和上皮-间质转换及微管形成 被引量:3
5
作者 卢霞 王忠朝 +2 位作者 邓霞 范丽苑 李文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79-1485,共7页
目的:探究miR-149-5p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微管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iR-149-5p mimic(mimic)和pcDNA-FGF5(FGF5)单转或共... 目的:探究miR-149-5p对人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凋亡、上皮-间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微管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miR-149-5p mimic(mimic)和pcDNA-FGF5(FGF5)单转或共转CAL-27细胞系,RT-PCR、Western blot检测FGF5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9-5p和FGF5靶向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观察EMT细胞形态转化,Western blot检测CAL-27细胞上皮标记物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及间质标记物N-钙黏蛋白(N-cadherin,N-cad)表达;成管实验检测CAL-27细胞微管样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结果:miR-149-5p mimic能明显抑制CAL-27细胞中FGF5的表达(P=0.000);miR-149-5p mimic能明显减弱FGF5野生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P=0.000);miR-149-5p mimic可明显上调CAL-27细胞凋亡率及Bax/Bcl-2比值(P=0.000),并逆转FGF5过表达导致的细胞凋亡率(P=0.014)及Bax/Bcl-2比值上调(P=0.000)。miR-149-5p mimic抑制EMT细胞形态由圆形到纺锤形转变,并逆向转换FGF5过表达导致的间质样细胞形态。miR-149-5p mimic可上调CAL-27细胞中E-cad的表达(P=0.000)、下调N-cad的表达(P=0.000),逆转FGF5过表达引起的E-cad表达下调(P=0.020)和N-cad表达上调(P=0.000)。miR-149-5p过表达能明显抑制CAL-27细胞微管结节形成(P=0.002),降低VEGF蛋白表达水平(P=0.000),逆转过表达FGF5引起的VEGF表达上调(P=0.000)。结论:miR-149-5p能抑制OSCC细胞的EMT和微管形成能力并促进细胞凋亡,作用机制与靶向抑制FGF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9-5p 口腔鳞状细胞癌 上皮-间质转换 微管形成 细胞凋亡 FGF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籍人群副颏孔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旭 梁星 +3 位作者 张利 文才 赵颖 赖穗萍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1-6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四川籍人群副颏孔(AMF)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颏孔(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89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患者的CBCT资料,由一名专业口腔医生对AMF的发生率、直径、同侧MF...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观测四川籍人群副颏孔(AMF)的解剖学数据,为临床颏孔(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890例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患者的CBCT资料,由一名专业口腔医生对AMF的发生率、直径、同侧MF直径、与同侧MF的直径比例、中心距离、相对位置及与相邻牙的相对位置等进行观察测量。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为6.63%,AMF及同侧MF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65±0.25)mm和(3.84±0.64)mm,AMF与同侧MF的平均直径比例为0.4±0.1,AMF与同侧MF的中心距离平均为(5.45±0.85)mm。AMF与相邻解剖结构的相对位置变异较大,多位于同侧MF的后下位和前上位,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结论四川籍人群AMF的发生率较高,平均直径为1.65 mm,与同侧MF及相邻牙的相对位置多样。临床进行MF区种植手术及颏部外科手术时应注意AMF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颏孔 颏孔 解剖学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余科 刘文佳 +4 位作者 陈河林 扶涛子 王艺桥 王航 谭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在Beagle犬下颌骨行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术,通过评估实验前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改变,为骨环植骨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动物研究依据。方法:选择6只成年健康雄性Beagle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实验组同期制造拔牙位颊侧... 目的:在Beagle犬下颌骨行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术,通过评估实验前后种植体周围软硬组织的改变,为骨环植骨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动物研究依据。方法:选择6只成年健康雄性Beagle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实验组同期制造拔牙位颊侧骨壁缺损。3月后实验组行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植入Straumann种植体,对照组常规植入种植体。术后3月,用Osstell动度测量仪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种植体周围垂直骨吸收量。结果:术后3月,骨环植骨成功率为94.4%,种植体成活率为100%;实验组种植体的稳定性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比种植初期明显提高;骨环平均垂直吸收量为(1.13±0.33)mm,且颊舌侧高于近远中,实验组种植体平均暴露高度为(0.62±0.25)mm。结论:自体骨环植骨并同期种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牙槽骨量不足的方法,效果肯定,垂直骨吸收量可控制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环 种植 BEAGLE犬 自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星宇 李昶 +2 位作者 雷婷婷 郑立舸 余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9-732,共4页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和分析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情况。方法:选择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自行愈合3个月,植入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共8枚。3个月后处死动物...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的方法评价和分析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情况。方法:选择2只成年雄性比格犬,拔除双侧下颌第二、第四前磨牙,自行愈合3个月,植入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共8枚。3个月后处死动物,取下包含种植体的下颌骨,固定后用自动磨片机切片、染色、拍照数字化后输入计算机构建三维结构模型并分析。结果:种植体平均骨接触率(bone contact ratio,BCR)为(64.5±5.3)%,最高在舌侧和上部,最低在近远中和底部。平均骨体积率(bone volume ratio,BVR)为(68.9±4.4)%,最佳在舌侧150~225μm带和上部,最差在近远中0~75μm带和底部。结论:纯钛等离子涂层圆柱状骨内种植体与周围骨界面的三维结构能清晰的构建出来,二者能形成良好的结合,特别是在皮质骨致密的舌侧和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等离子涂层 种植体 动物实验 组织形态学 三维结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缩生长因子对炎症期即刻种植临床效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周会 吕林虎 刘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5-1257,1260,共4页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炎症期即刻种植临床效果的影响。48例美学区牙周炎、根尖周炎行即刻种植患者共51颗患牙,观察组25颗患牙种植同期采用CGF联合Biooss引导骨再生(GBR);对照组26颗患牙GBR仅单独应用Bio-oss。于即刻种植当天、术后3...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对炎症期即刻种植临床效果的影响。48例美学区牙周炎、根尖周炎行即刻种植患者共51颗患牙,观察组25颗患牙种植同期采用CGF联合Biooss引导骨再生(GBR);对照组26颗患牙GBR仅单独应用Bio-oss。于即刻种植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测量种植体肩台下方0、4、8 mm处唇侧骨厚度;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后1周内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个月种植体唇侧水平骨吸收量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前3天VA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CGF应用于炎症期即刻种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生长因子 即刻种植 炎症期 引导骨再生术 疼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成骨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慧 李汪阳 +2 位作者 黄英 蔡跃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1-1155,共5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成骨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种植体松动和脱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以不同浓度N-...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成骨细胞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为临床运用N-乙酰半胱氨酸预防和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种植体松动和脱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体外培养小鼠成骨细胞系(MC3T3-E1),以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及脂多糖刺激细胞,分别在作用(6h、24h、48h、72h)后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N-乙酰半胱氨酸及脂多糖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将MC3T3-E1细胞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10 mg/L LPS)组、NAC(1 mmol/L)组、NAC+LPS组(NAC预刺激30 min后,NAC与LPS共同作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MC3T3-E1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白介素6(IL-6)及核转录因子(NF-kB)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随着NAC浓度的提高,MC3T3-E1的增殖率逐渐增加,在1mmol/L时,细胞的增殖达到最大,但随着NAC浓度的继续增加,MC3T3-E1细胞的增殖率反而降低,表明高浓度的NAC具有毒性作用。NAC能拮抗LPS对MC3T3-E1细胞ALP和BGPmRNA水平的下调作用,同时拮抗LPS对MC3T3-E1细胞ALP和BG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NAC能够抑制LPS对MC3T3-E1细胞IL-6和NF-kB mRNA水平的上调作用,同时降低LPS诱导的MC3T3-E1细胞IL-6和NF-k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NAC可促进LPS诱导的MC3T3-E1细胞ALP、BGP表达,同时NAC通过抑制NF-kB活性,从而抑制LPS诱导的MC3T3-E1细胞表达IL-6等炎症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脂多糖 成骨细胞 NF-KB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浓度对氟斑牙牙釉质微拉伸粘接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吕林虎 周会 +1 位作者 黎佳灵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磷酸酸蚀对氟斑牙釉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30颗正常牙,实验组90颗氟斑牙按照TFI评分分为3组:轻度氟斑牙组、中度氟斑牙组和重度氟斑牙组。每组牙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采用35%、40%和45%磷酸...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磷酸酸蚀对氟斑牙釉质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30颗正常牙,实验组90颗氟斑牙按照TFI评分分为3组:轻度氟斑牙组、中度氟斑牙组和重度氟斑牙组。每组牙再分为3个亚组,分别采用35%、40%和45%磷酸酸蚀。进行微拉伸粘接强度测试,扫描电镜观察牙釉质粘接界面,光学显微镜观察断裂模式。结果:氟斑牙粘接强度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氟斑牙在不同浓度磷酸酸蚀下粘接强度有显性差异(P<0.05),40%酸浓度时粘接强度最大,对照组在45%酸浓度下粘接强度最小。结论:氟斑牙的粘接强度低于正常牙;对于氟斑牙采取不同浓度酸蚀剂会改变其全酸蚀粘接强度,但酸浓度过高反而会导致粘接强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氟斑牙 牙釉质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评估上颌窦侧壁开窗术术中出血风险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濠吉 刘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上颌窦外侧骨壁内血管位置、直径大小,判断引起出血风险大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7年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上后牙缺失患者104例(共208例上颌窦),观察血管至上颌窦底在外侧壁的距离与...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观察上颌窦外侧骨壁内血管位置、直径大小,判断引起出血风险大小,以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016~2017年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拍摄CBCT的上后牙缺失患者104例(共208例上颌窦),观察血管至上颌窦底在外侧壁的距离与开窗范围关系,判断开窗时引起出血风险大小。结果:血管至窦底在外侧壁的平均距离(8.26±3.43)mm,血管位于开窗范围内,有损伤风险占26.4%,能引起明显出血占2.2%。结论:在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术中,损伤血管引起明显出血概率较低,窗口上界至上颌窦底在上颌窦外侧壁的距离在7mm以内属于安全范围,术前通过CBCT能更好的避免损伤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底提升术 侧壁开窗 血管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邓婷 刘敏 +2 位作者 刘雯 王雯 谢翠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探讨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及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第三磨牙56颗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及是否老化处理随机分成8组(n=7),A、A1组:Clearfil SE Bond;B、B1组:17%EDTA+Clearfil SE Bond;C、C1组:0.3 mol/L EDC+C... 目的:探讨EDTA和EDC预处理对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粘接强度及粘接耐久性的影响。方法:第三磨牙56颗根据表面处理方式及是否老化处理随机分成8组(n=7),A、A1组:Clearfil SE Bond;B、B1组:17%EDTA+Clearfil SE Bond;C、C1组:0.3 mol/L EDC+Clearfil SE Bond;D、D1组:17%EDTA+0.3 mol/L EDC+Clearfil SE Bond。A1、B1、C1、D1组试件进行老化处理。每组随机抽取5个试件检测粘接强度,观察、统计断裂模式;每组其余2个试件观察纵剖面形貌。结果:D组即刻粘接强度最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C1组、D组与D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粘接耐久性。混合断裂是主要的断裂模式,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B1和D、D1组混合层树脂突增多增长,C1、D1组混合层未见明显裂纹。结论:17%EDTA+0.3 mol/L EDC预处理可以提高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的即刻粘接强度,并具有粘接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胺四乙酸 碳二亚胺盐酸盐 牙本质 粘接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pilumab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昆 黄婷 +1 位作者 罗宏丽 夏恒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3130-3135,共6页
目的评价Dupilumab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Dupilumab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合计1 86... 目的评价Dupilumab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Dupilumab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然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RCT,合计1 8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Dupil-umab组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缓解75%(EASI-75)、50%(EASI-50)以及IGA评分=0或1、NRS评分降低≥3分的患者数均多于安慰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83,95%CI(3.03,4.85),P=0.000 01]、[MD=2.59,95%CI(2.20,3.06),P <0.000 01]、[MD=4.41,95%CI(3.29,5.90),P <0.000 01]、[MD=3.56,95%CI(2.82,4.49),P <0.000 01];Dupilum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99,95%CI(0.92,1.06),P=0.75]。结论 Dupilumab能有效治疗成人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且安全性良好,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pilumab 特应性皮炎 有效性 安全性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贞祯 熊婷 +2 位作者 郑睿 黄佳琳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对脂多糖(LPS)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为NAC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牙周炎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S或NAC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对脂多糖(LPS)刺激的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为NAC用于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牙周炎等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LPS或NAC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增殖的影响,以获得刺激HUVECs的最适药物浓度。添加最佳药物浓度的LPS和(或)NAC处理HUVECs 24 h,实时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细胞粘附分子-1(ICAM-1)的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NF-α和IL-8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ICAM-1和NF-κB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结果:LPS刺激HUVECs过量表达炎症因子TNF-α、IL-8和ICAM-1。此外,LPS增加NF-κB通路的磷酸化P65(pP65)表达。然而,NAC预处理HUVECs后,显著抑制了LPS引起的TNF-α、IL-8和ICAM-1表达的增加及降低了pP65的分泌水平。结论:本结果表明NAC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受LPS介导的炎症损伤,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N-乙酰半胱氨酸 脂多糖 炎症反应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PS-ZM1拮抗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逆转高糖所致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反应 被引量:4
16
作者 詹聃婷 丁农乐 +2 位作者 张云水 张慧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6-1160,共5页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小分子RAGE特异性抑制剂对高糖环境培养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PDLFs,Western-Blot检测高糖对RAGE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FPS-ZM1对高糖环境... 目的:以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为研究对象,探讨新型小分子RAGE特异性抑制剂对高糖环境培养下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hPDLFs,Western-Blot检测高糖对RAGE表达的影响,RT-PCR检测FPS-ZM1对高糖环境下IL-6和TNF-α基因表达的影响,ELISA检测IL-6和TNF-α的蛋白分泌变化。结果:高糖可导致hPDLFs表面RAGE表达增加,加重细胞炎症反应。而FPS-ZM1可以下调IL-6和TNF-α的基因表达,同时减少炎症介质IL-6和TNF-α的分泌。结论:RAGE特异性抑制剂FPS-ZM1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逆转高糖刺激导致hPDLFs产生的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RAGE抑制剂 高糖 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斑牙大鼠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裕洁 郭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6-318,共3页
氟斑牙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在我国发病率高,大鼠是常用于建立氟斑牙模型的实验动物,但是目前对该动物的建模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建模的方法、动物品系、大鼠性别、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指导氟斑牙大鼠模... 氟斑牙是一种地方性流行病,在我国发病率高,大鼠是常用于建立氟斑牙模型的实验动物,但是目前对该动物的建模方法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建模的方法、动物品系、大鼠性别、年龄和体重等因素进行综述,以期指导氟斑牙大鼠模型的成功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斑牙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脂多糖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相关蛋白和基因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郑睿 谭裕洁 +2 位作者 古萌琴 康婷 郭玲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25-929,共5页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 DLFs)中关于人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合成的影响。方法hP DLFs通过原代培养获得。以不同浓度的NAC或LPS刺激细胞,使用细胞计数试剂... 目的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 DLFs)中关于人类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合成的影响。方法hP DLFs通过原代培养获得。以不同浓度的NAC或LPS刺激细胞,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在不同时间点(24、48、72 h)测量细胞增殖情况,以此得到药物的最适浓度。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测定IL-1β,TNF-α和核转录因子(NF-κB)的mRNA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测量IL-1β,TNF-α和NF-κB的蛋白质水平。结果随着NAC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的增殖率上升,并且在NAC处于1 mmol/L时到达顶峰,此后细胞增殖率随NAC浓度增高而下降。LPS可诱导hP DLFs中的IL-1β,TNF-α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的增加。然而NAC预处理抑制了这些效应。结论 NAC通过抑制NF-κB活性,从而抑制LPS诱导的hP DLFs中TNF-α和IL-1β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脂多糖 TNF-α IL-1Β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抑制剂控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余科 贺晓萍 +2 位作者 文才 刘旭琳 杨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索IL-6抑制剂在控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中的效果,为临床种植体炎症性骨吸收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牙,3月后于下前牙区常规植入登腾微型种植体(2.5×12 mm)一枚,... 目的:探索IL-6抑制剂在控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中的效果,为临床种植体炎症性骨吸收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20只,拔除双侧下颌前牙,3月后于下前牙区常规植入登腾微型种植体(2.5×12 mm)一枚,随机分为4组。A组种植后不做处理,另外3组用两根4-0丝线栓丝在种植体颈部;其中B组栓丝后不做处理,C组栓丝后即刻在种植体颈部注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D组在种植后即刻及1周后按8 mg/kg静脉注射IL-6抑制剂Tocilizumab。8周后处死动物,收集种植体周围骨组织行X线片及micro-CT扫描。结果:X片可见A、D组种植体周围无明显骨吸收,B组垂直吸收约3~4个种植体螺纹,C组吸收约1~2个螺纹。Micro-CT分析可见界定范围内D组骨体积率最高,A组与C组次之,B组最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L-6抑制剂Tocilizumab可控制种植体愈合期炎症性骨吸收,可增加种植体周围骨体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抑制剂 牙种植体 骨愈合期 骨吸收 原位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即刻种植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周会 吕林虎 刘敏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5-498,共4页
目的:探讨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即刻种植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要求拔除上颌美学区单颗牙的患者40例,拔牙位点患慢性根尖周炎20例(观察组),拔牙位点无炎症20例(对照组)。2组均于拔牙后1 d行临时冠即刻修复。比较2组间术前与术后1 a... 目的:探讨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患牙即刻种植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要求拔除上颌美学区单颗牙的患者40例,拔牙位点患慢性根尖周炎20例(观察组),拔牙位点无炎症20例(对照组)。2组均于拔牙后1 d行临时冠即刻修复。比较2组间术前与术后1 a探诊深度和红色美学评分结果以及术后即刻与术后1 a锥形束CT测量种植体肩台下方0、4、8 mm处的唇侧骨厚度。结果:术后1 a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种植体留存率均为95%;2组在随访期间的探诊深度、各平面唇侧骨厚度的变化以及红色美学评分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慢性根尖周炎拔牙位点行即刻种植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慢性根尖周炎 美学区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