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1
1
作者 权小艳 刘小宇 +4 位作者 宋攀 陈勤 杨曦 卢红宇 石镁虹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0,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循证护理研究...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7月31日。由循证护理研究背景的研究者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整理汇总及分类。结果:最终纳入32篇文献,形成32条相关的运动管理证据,包括多学科管理、运动时机、运动场所等10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LEASO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证据较为科学、全面,可为医护人员指导介入术后患者运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介入术 运动管理 证据总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预测参芪复方浸膏质量标志物(Q-Marker)
2
作者 毕禄莎 高泓 +2 位作者 张传维 汪丹 赵梦凡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8-86,共9页
基于参芪复方浸膏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以及指标成分含量探索其量值传递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其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采用UHPLC建立参芪复方浸膏的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 基于参芪复方浸膏基准样品的指纹图谱以及指标成分含量探索其量值传递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其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Q-Marker)。采用UHPLC建立参芪复方浸膏的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的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其“成分-靶点-通路”的PPI网络,对其潜在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参芪复方浸膏样品指纹图谱共标定21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0,并通过对照品及UHPLC+Q-Exactive高分辨质谱指认出7个色谱峰;采用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其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聚焦粘附、癌症通路等发挥辅助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功效;根据指标成分、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之间的关联度,初步预测莫诺苷、马钱苷等7种成分是其潜在的Q-Marker。该文采用UHPLC指纹图谱、定量分析方法探索参芪复方浸膏样品量值传递关系,结合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其治疗疾病的潜在Q-Marker,可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对疾病的作用机制的探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参芪复方浸膏 指纹图谱 网络药理学 质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
3
作者 陈玉 雷银富 +5 位作者 吴和梅 杜福兰 党洁 陈永梅 陶明 石兴莲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4-643,共10页
目的 探讨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构建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POP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西南地区3家医院行气管切开的299例... 目的 探讨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炎(POP)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和决策树模型构建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POP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3年9月在中国西南地区3家医院行气管切开的299例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POP的危险因素,运用SPSS Modeler18.0软件构建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POP的决策树模型,并评价2种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共纳入299例患者,POP患者56例,POP发病率为18.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套管留置时间[OR=1.097,95%CI(1.039,1.158)]、颌骨切除[OR=2.439,95%CI(1.084,5.484)]、吻合静脉数量[OR=3.345,95%CI(1.449,7.719)]和术后抗生素种类≥3[OR=14.732,95%CI(4.405,49.273)]是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PO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决策树模型显示,术后住院时间(>14 d)是口腔癌POP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次是吻合静脉数量、术后抗生素种类等。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示,决策树模型的预测能力稍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口腔癌游离皮瓣患者POP的危险因素较多,决策树模型在本研究中对POP的预测效能稍好,临床可应用该模型了解口腔癌游离皮瓣重建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POP的相关特征,并验证其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皮瓣重建 气管切开术 术后肺炎 LOGISTIC回归模型 决策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nt/β-catenin通路探究Hmga1过表达慢病毒调节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
4
作者 章跃 李忠 +1 位作者 叶里子 王治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2-319,共8页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AT Hook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Hmga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构建Hmga1过表达慢病毒(...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AT Hook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1,Hmga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成骨分化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体外构建Hmga1过表达慢病毒(lentiviral vector,LV)转染大鼠BMSC,联合Wnt通路抑制剂Dickkopf-1(DKK1)干预,采用qRT-PCR、Western blo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检测及茜素红染色分析成骨分化相关指标;建立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通过骨髓腔注射Hmga1过表达慢病毒(Hmga1-LV),利用显微CT、组织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评估骨微结构及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BMSC成骨分化过程中Hmga1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而OVX大鼠骨组织中Hmga1表达显著降低。过表达Hmga1可显著增强BMSC的ALP活性及矿化结节形成,并上调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的表达,该效应被DKK1部分逆转。Hmga1过表达通过促进β-catenin核转位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体内实验显示,Hmga1-LV治疗显著改善OVX大鼠骨小梁厚度(Tb.Th)及骨体积分数(BV/TV),并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但对破骨细胞分化无显著影响。结论Hmga1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BMSC成骨分化,逆转OVX诱导的骨质流失,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基因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a1过表达慢病毒 BMSC 成骨分化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决策困境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5
作者 朱守淋 黄乐娇 +2 位作者 王彩莲 李韵 毛世芳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11,共4页
目的整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体验,了解其决策需求,为促进医患共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的... 目的整合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体验,了解其决策需求,为促进医患共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英文数据库有关ICU患者家属决策困境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8月。运用汇集性Meta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最终纳入10篇文献,归纳为8个类别,形成3个整合结果:支持环境困境、艰难的决策过程和决策困境体验。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与ICU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信息交流,给予全方位决策支持,帮助其做出最佳决策,并提供多样化心理干预,减轻决策者的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家属 决策困境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朱琳 杨小李 +3 位作者 刘莉 胥兰婷 冷远洪 陈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6-1363,共8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ERAS应用于PD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2021年。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最后采用RevMan...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有关ERAS应用于PD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限定为2000年—2021年。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最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本研究已在PROSPERO注册,注册号为:CRD42021287931。结果共纳入22项临床对照研究,包含3511例患者。结果显示,在PD围手术期实施ERAS,与传统术后管理相较,可减少患者总并发症(OR=0.63,95%CI:0.48~0.83,P=0.001)、腹腔感染(OR=0.65,95%CI:0.47~0.88,P=0.005)、肺部并发症(OR=0.57,95%CI:0.42~0.78,P=0.0005)、胰漏(OR=0.80,95%CI:0.67~0.97,P=0.02)、胃排空障碍(OR=0.58,95%CI:0.48~0.71,P<0.001)的发生率,并可有效减少术后住院时间(MD=-2.76,95%CI:-3.36~-2.1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病死率、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率、再次手术和再次入院等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ERAS应用于PD围手术期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2
7
作者 兰浩淼 张立 +2 位作者 毛雨 谢林浚 车红缨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目的将C57BL/6和KM小鼠甲状腺通过两种不同术式全切后,验证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术式造模的成功率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Ⅰ)和止血法(术式Ⅱ)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 目的将C57BL/6和KM小鼠甲状腺通过两种不同术式全切后,验证甲状腺功能减退模型造模是否成功,同时比较不同术式造模的成功率差异。方法本研究采用C57BL/6和KM小鼠进行结扎法(术式Ⅰ)和止血法(术式Ⅱ)进行甲状腺全切操作,并记录操作详细过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对比术前及术后小鼠的血清TT3、TT4及TSH水平、体重及颈部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验证模型。结果两种术式均造成两种属模型组小鼠血清TT3、TT4降低(P<0.05),TSH升高(P<0.001)。术式Ⅰ组和术式Ⅱ组小鼠术后28 d内存活率分别为C57BL/6小鼠:40%和60%;KM小鼠:50%和40%。两种属手术组小鼠术后体重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升高。HE染色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两种属小鼠颈部切取组织为甲状腺组织,且离体后甲状腺后背膜完整。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均能造成两种属小鼠甲状腺功能减退,但需要熟悉小鼠甲状腺及周围组织解剖关系,提高操作熟练度,预防术后低钙及感染从而提高造模后小鼠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小鼠 甲状腺全切 造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颗粒栓塞治疗种植牙后口底假性动脉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通洁 朱俊龙 +2 位作者 何虎强 孙晓磊 刘勇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313,共1页
患者男,69岁,接受种植牙操作后右面颊部及口底肿胀、疼痛3天,经抗感染及其他消肿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否认相关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面颊部稍肿胀,皮下见瘀斑,右侧口腔底部舌下见1.2 cm×1.0 cm结节(图1A),边界清楚,质软,有搏动感。... 患者男,69岁,接受种植牙操作后右面颊部及口底肿胀、疼痛3天,经抗感染及其他消肿等治疗后效果不佳;否认相关病史及家族史。查体:右面颊部稍肿胀,皮下见瘀斑,右侧口腔底部舌下见1.2 cm×1.0 cm结节(图1A),边界清楚,质软,有搏动感。颈部增强CT:口底肌肉广泛肿胀,口底右侧(牙槽内侧旁)见1.7 cm×1.2 cm不规则高密度结节,动脉期明显强化(图1B),与邻近小动脉关系密切,考虑假性动脉瘤可能。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显示口底右侧结节为假性动脉瘤,由右侧下牙槽动脉及其分支供血(图1C)。影像学诊断:右侧下牙槽动脉假性动脉瘤。穿刺右侧股动脉,以泥鳅导丝配合Vertebra单弯导管超选右侧颈外动脉至右侧下牙槽动脉,明确假性动脉瘤破口后,超选至破口附近,于透视下以脉冲式缓慢推注150~250μm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颗粒予以栓塞;之后复查造影显示右侧口底假性动脉瘤消失且无对比剂外溢(图1D)。治疗后随访显示面颊部肿胀及瘀斑消退、口底结节消失。临床综合诊断:种植牙后右侧下牙槽动脉假性动脉瘤。本例报道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KY20241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栓塞 治疗性 聚乙烯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严重程度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雨奇 罗嘉宁 +5 位作者 杨永祥 邹东波 魏坤 夏永利 陈敏 马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2-996,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CT平扫(NC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0例TBI为观察组,以另外65例TBI为外部验证集;另前瞻性纳入50例TBI为前瞻性验证集。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 目的观察基于CT平扫(NCCT)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ML)模型预测急性期创伤性脑损伤(TBI)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600例TBI为观察组,以另外65例TBI为外部验证集;另前瞻性纳入50例TBI为前瞻性验证集。根据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危亚组(n=240)与低危亚组(n=360)。由医师A、B以相同标准分别评估观察组患者,基于首诊临床及NCCT资料以逻辑回归(LR)法建立人工模型,预测急性期TBI严重程度。按7∶3比例将观察组分为训练集(n=420,含168例高危、252例低危)与测试集(n=180,含72例高危、108例低危),基于训练集NCCT提取及筛选影像组学特征,采用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K近邻(KNN)4种ML法构建预测模型,分别于测试集、外部验证集(含34例高危、31例低危TBI)及前瞻性验证集(含21例高危、29例低危TBI)进行验证。结果医师A、B判断观察组急性期TBI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6及0.771,人工模型的AUC为0.824。基于训练集NCCT筛选出的6个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LR、SVM、RF和KNN ML模型及人工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83、0.971、0.970、0.984及0.708,在外部验证集分别为0.879、0.881、0.984、0.863及0.733,而在前瞻性验证集分别为0.984、0.873、0.982、0.897及0.704。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建立的ML模型能有效预测急性期TBI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机器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远期效果分析
10
作者 徐通洁 朱俊龙 +5 位作者 余皓 王伟明 张雷 胥雄飞 刘勇 何虎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9-1344,共6页
目的评价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平行支架(金属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植入重建主髂动脉的18例有症状AIOD患... 目的评价平行支架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aortoiliac occlusive disease,AIOD)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平行支架(金属裸支架或覆膜支架)植入重建主髂动脉的18例有症状AIOD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4例,年龄(64.8±9.0)岁。记录手术细节、临床成功、并发症和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手术技术和临床成功。共植入62枚支架(金属裸支架52枚,覆膜支架9枚,肾动脉球囊扩张支架1枚)。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死、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血红蛋白降低、血栓移入肾动脉各1例,经积极处理后出院,并发症发生率为4/18。随访期间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再次血管腔内干预后恢复了通畅。术后12、18、24、30、36个月主要通畅率分别为100%、95%、90%、85%、85%。结论平行支架技术治疗AIOD 3年效果令人满意,即使是复杂AIOD患者也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可接受的中远期通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 平行支架技术 血管腔内治疗 中远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俯卧位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肖玲 熊洪 +5 位作者 赵小磊 蔡育宏 罗庆莲 何艳 曾莉萍 郭声敏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0,共4页
体位管理在医疗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临床护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COVID-19流行以来传统俯卧位(prone position)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改善肺部通气和氧合功能有显著效果[1]。但是,近年来关于传... 体位管理在医疗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临床护理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有着直接的影响。COVID-19流行以来传统俯卧位(prone position)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对改善肺部通气和氧合功能有显著效果[1]。但是,近年来关于传统俯卧位引起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卧位 体位管理 氧合功能 临床护理 医疗领域 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
12
作者 朱俊龙 徐通洁 +5 位作者 李朋 代江红 陈豪 窦涠 刘勇 何虎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7-52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 目的观察针刺原位开窗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主动脉夹层(AD)累及主动脉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针刺原位开窗TEVAR重建主动脉弓分支的AD累及主动脉弓患者,记录开窗数目、技术成功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通过随访评估夹层修复、开窗分支血管通畅性及有无内漏等,记录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对16例均成功植入主动脉主体支架;对其中4例植入Z0、Z1及Z2区三开窗支架,6例植入Z1及Z2区双开窗支架,2例植入Z0及Z1区双开窗支架,4例植入Z2区单开窗支架。头臂干(BCT)开窗成功率83.33%(5/6),对1例未成功开通者行左颈总动脉(LCCA)-右颈总动脉搭桥术;LCCA开窗成功率100%(12/12);左锁骨下动脉(LSA)开窗成功率87.50%(14/16),对2例未顺利开窗者改行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术。治疗技术成功率100%(16/16)。TEVAR中1例发生Ⅰa型内漏,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TEVAR结束后出现心包压塞而死亡。15例接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期间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主体支架近端起始处局部小夹层各1例,均未经特殊处理而改善;1例出现Ⅰ型、2例出现Ⅲ型内漏,予近端开窗覆膜支架植入或以弹簧圈栓塞后好转;1例因冠心病死亡。结论针刺原位开窗TEVAR治疗AD累及主动脉弓有效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原位开窗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LR及其变化趋势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预测价值 被引量:7
13
作者 唐敬 赵平 周业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3-1227,共5页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其术后变化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87例2015年3月至2...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及其术后变化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187例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直肠癌患者。选取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术前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术前PLR)、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值(术后NLR/术前NLR)及手术前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值(术后PLR/术前PLR)作为观察指标,同时观察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病理分期、淋巴分期、分化程度、肿瘤下极距肛门的距离。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Fisher值=7.242)、术前PLR(χ~2=6.787)、手术前后NLR(χ~2=15.656)、PLR(χ~2=9.298)变化趋势、年龄(χ~2=4.813)和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χ~2=5.951)与AL发生相关(P<0.05)。而性别(χ~2=0.001)、肿瘤病理分期(Fisher值=2.107)、淋巴分期(Fisher值=1.298)、分化程度(Fisher值=2.206)均不是影响术后AL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值(OR=1.647,P=0.000)、手术前后NLR变化值(OR=1.880,P=0.000)和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OR=4.364,P=0.048)与AL发生相关。结论:术前NLR、手术前后NLR的变化值以及肿瘤下极距肛缘的距离是直肠癌患者术后AL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直肠癌 吻合口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木错湖水体固碳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金波 孔维栋 +3 位作者 王君波 刘晓波 张国帅 康世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72-2783,共12页
湖泊是微生物固碳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但青藏高原湖泊水体固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还罕见报道。以纳木错为例,采用定量PCR和克隆文库方法,研究湖水中cbbL ID基因丰度和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并分析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纳木错湖水... 湖泊是微生物固碳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但青藏高原湖泊水体固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还罕见报道。以纳木错为例,采用定量PCR和克隆文库方法,研究湖水中cbbL ID基因丰度和固碳微生物群落组成,并分析其与环境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纳木错湖水中存在较高丰度的cbbL ID类型固碳微生物,从表层到底层呈增加趋势,T2点底层达到最高值(6.37×10~8拷贝L^(-1)湖水)。cbbL ID类型固碳微生物共分四个类群,即不等鞭毛类(Stramenopiles),定鞭藻纲(Haptophyceae),蓝藻(Cyanobacteria)和隐藻门(Cryptophyta)。其中占主要的是Stramenopiles和Haptophyceae。Stramenopiles类群的多样性较高(含7个纲,13个科),其他类群只有1个科。相关性分析表明Stramenopiles和Haptophyceae出现频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湖水深度和pH与湖水cbbL ID基因丰度显著相关(P<0.05,P<0.01)。叶绿素含量与Stramenopiles和Haptophyceae出现频率显著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木错 固碳 微生物 群落结构 驱动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周围动脉疾病患病性别差异情况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林波 廖智杰 +3 位作者 杨文凡 白丹丹 王冬梅 施森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5期4425-4432,4438,共9页
背景周围动脉疾病(PAD)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易并发肢体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PAD的患病有性别差异,而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充分认识中国PAD患病情况的性别差异对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目的分析中国PAD患病情... 背景周围动脉疾病(PAD)是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易并发肢体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PAD的患病有性别差异,而相关研究相对缺乏。充分认识中国PAD患病情况的性别差异对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至关重要。目的分析中国PAD患病情况中的性别差异及其原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数据库提取中国男性和女性以及全球、日本、韩国和印度女性的PAD患病人数、患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疾病负担可归因危险因素以及相应95%不确定区间(UI)。采用R语言进行本研究数据和可视化分析。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1990—2019年中国男性和女性PAD患病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计算PAD患病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以及其95%可信区间(CI)。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0—2035年PAD的患病人数和患病率。结果中国2019年PAD患病率例数男性为71.74×10万,女性为213.15×10万。与1990年比较,2019年PAD患病人数男性增加了154.22%,女性增加了181.27%。2019年日本、韩国、印度和全球女性PAD患病人数、患病率均较1990年升高,但年龄标化患病率均降低,1990年中国女性PAD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日本和韩国女性的57.80%和76.35%,2019年则分别为日本和韩国的1.10倍和1.33倍。中国男性PAD患病率1990年为462.40/10万,2019年为989.79/10万,增幅为114.05%,1990—2019年呈上升趋势。中国女性PAD的患病率1990年为1321.44/10万,2019年为3055.85/10万,增幅为131.25%,1990—2019年呈上升趋势。2019年中国女性PAD患病率是男性的3.09倍。中国男性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1990年为731.02/10万,2019年为744.96/10万,增幅为1.91%,1990—1993年、1993—2005年呈上升趋势,2005—2019年呈下降趋势。中国女性PAD的年龄标化患病率1990年为1839.43/10万,2019年为2022.13/10万,增幅为9.93%,1990—2005年呈上升趋势(P<0.05),2005—2019年变化趋势不显著(P>0.05)。2019年中国女性PAD年龄标化患病率是男性的2.71倍。BAPC模型预测结果示,2035年中国男性PAD患病人数将达到101.30×10万,女性将达到319.24×10万。2035年中国女性PAD患病人数较2019年将增长49.77%。分年龄统计,2019年中国女性65~69岁PAD患病人数最多,为35.15×10万,2035年将是70~74岁患病人数最多,为55.89×10万。2035年40~44、45~49、50~54、55~59岁中国女性PAD患病人数将低于2019年,60~64、65~69、70~74、75~79、80~84、85~89、90~94、≥95岁患病人数将高于2019年。2035年中国男性PAD年龄标化患病率为712.09/10万,女性为1945.97/10万,较2019年分别降低4.41%与3.77%。分年龄统计,2035年中国女性各年龄分层PAD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除≥95岁人群外,其他年龄段人群的患病率均较2019年下降。2019年中国PAD疾病负担可归因于6种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高盐饮食和铅暴露。男性最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44.32%),其次为高血压(18.97%)和糖尿病(16.11%)。女性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32.31%),其次为糖尿病(24.81%)和肾功能不全(17.27%)。结论中国女性PAD的患病人数、患病率及年龄标化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男性,并且年龄标化患病率已经超过日本和韩国。在可预知的未来,中国女性PAD患病人数将进一步增加,且老年女性的患病人数增长越来越明显。因此应更加重视PAD在性别、年龄方面呈现出的变化,重视PAD患者危险因素的性别差异,采取必要的筛查和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动脉疾病 患病率 全球疾病负担 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贝叶斯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CT与超声内镜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天梁 徐亮 +1 位作者 李蜀华 冷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2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超声内镜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8月因直肠癌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分别对患者采用MRI、CT与超声内镜进行术前... 目的探索磁共振成像(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超声内镜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16年8月因直肠癌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分别对患者采用MRI、CT与超声内镜进行术前分期检查,并以最终病理分析结果作为确诊依据,分析三种检查方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分期中的临床意义。结果在T1和T2期超声内镜(EUS)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CT(P<0.05),在T4期诊断准确率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0、N1和N2期CT、MRI、EUS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和MRI在M0和M1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检测103例患者,MRI检测66例患者,EUS检测57例患者,基本符合率显著高于完全符合率(P<0.05),CT、MRI和EUS的完全符合率和基本符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在检测直肠癌远处转移较为有效,EUS和MRI在T、N期的检出效果更好,联合使用CT、EUS和MRI可以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直肠癌进行诊断及术前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超声内镜 直肠癌 诊断 术前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拟肽COG1410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黎新慎 彭建华 +8 位作者 庞金伟 李勇 周牮 古龙 吴越 黄学平 孙晓川 陈礼刚 江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366-2373,共8页
目的研究新一代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拟肽COG1410的应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期间大脑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小鼠SAH模型,首先观察EB... 目的研究新一代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E,apoE)拟肽COG1410的应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早期脑损伤(early brain injury,EBI)期间大脑自噬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颈内动脉穿刺法建立小鼠SAH模型,首先观察EBI期间伤侧大脑半球自噬、凋亡及相关信号蛋白的表达变化,然后针对自噬水平最活跃的时间点进行COG1410给药,采取Garcia评分评价SAH及给药后小鼠的神经功能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测定自噬、凋亡及相关信号分子蛋白的表达量,并使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的凋亡变化情况。结果 (1)在SAH后EBI期间,与Sham组相比,伤侧大脑半球的自噬水平在SAH后6 h开始增加(P<0.05),并在24 h达到高峰(P<0.01),随后逐渐下降,信号分子p-GSK-3β水平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给予小鼠COG1410后,SAH后24 h的大脑自噬活动被进一步增强(P<0.05)。(2)在SAH后的EBI期间,伤侧大脑半球整体凋亡水平变化并不完全和自噬及p-GSK-3β水平变化同步,其在EBI后期仍保持相对高值,但有减弱的趋势;给予COG1410后,伤侧大脑半球和皮层神经元凋亡水平均被下调(P<0.05)。(3)与Sham组(16.50±1.05)比较,SAH组的Garcia评分(11.17±1.83)明显降低(P<0.01),COG1410的干预能显著改善SAH组的Garcia评分(15.17±0.75)(P<0.01),但COG1410的干预对SAH分级影响并不大。结论 COG1410的应用可能通过磷酸化GSK-3β增强SAH后EBI期间大脑的自噬活动,减弱神经元的凋亡活动,并改善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自噬 凋亡 COG14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消融联合全身化疗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癌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魏春 刘宇 +1 位作者 李波 蒋鸥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09-1616,共8页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化疗与单独MWA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癌(RI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3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MWA+化疗和单独MWA的RICC患者,收集入组... 目的 探讨微波消融(MWA)联合化疗与单独MWA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癌(RIC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21年3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MWA+化疗和单独MWA的RICC患者,收集入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使用Log-rank检验方法比较生存差异。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生存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筛选到106例RICC患者,其中MWA+化疗组55例,MWA组51例。至随访截止,MWA+化疗组的中位PFS为15.0个月(95%CI:14.5~15.5),MWA组中位PFS为13.4个月(95%CI:11.6~15.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4,P=0.002)。MWA+化疗组的中位OS为21.0个月(95%CI:20.0~21.8),MWA组中位OS为18.0个月(95%CI:16.3~1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84,P<0.001)。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HR=0.425,95%CI:0.208~0.868,P=0.019;HR=0.299,95%CI:0.121~0.739,P=0.009)、复发时间(HR=7.064,95%CI:3.612~13.618,P<0.001;HR=2.341,95%CI:1.072~5.113,P=0.033)及联合化疗(HR=0.138,95%CI:0.069~0.276,P<0.001;HR=0.175,95%CI:0.081~0.380,P<0.001)是RICC患者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两组常见不良反应中,除血液学毒性发生率(χ^(2)=12.524,P<0.001)外,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单独MWA相比,MWA+化疗可以改善RICC的预后,延长其PFS和OS,且副反应安全可控。肿瘤直径>5 cm、复发时间<1年、未联合全身化疗的患者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消融技术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金属基质蛋白-9及水通道蛋白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汪棋笙 丁华强 +4 位作者 廖帅 何济民 张烨 侯黎明 刘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09-814,共6页
目的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中,丙戊酸钠(VPA)能否通过降低脑损伤后金属基质蛋白-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目前报道较少。文章研究不同剂量VPA对实验性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最佳的给药剂量。... 目的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中,丙戊酸钠(VPA)能否通过降低脑损伤后金属基质蛋白-9(MMP-9)、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目前报道较少。文章研究不同剂量VPA对实验性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探讨最佳的给药剂量。方法取成年雄大鼠100只,采用控制性皮层撞击损伤模型(CCI)法建立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5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组与造模组程序一样,但不行硬膜外撞击),外伤模型组[创伤性颅脑损伤(TBI)]、VPA低剂量组(TBI+30mgVPA)、VPA中浓度组(TBI+150mgVPA)、VPA高浓度组(TBI+300mgVPA),每组20只。大鼠于术后24h、3d、7d、14d时间点,分别行外伤功能损伤评分,评分后抽静脉血测血药浓度,抽血后处死,采用干湿重法行脑组织含水测定,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法测MMP9、AQP4含量。结果TBI组24h、3d、7d、14dmNSS评分分别为(8.4±0.9)、(7.0±0.7)、(5.8±1.0)和(4.5±1.3)分,VPA高浓度组分别为(4.6±1.3)、(3.8±1.3)、(3.0±0.7)和(1.8±0.8)分;与TBI组相比,伤后24h、3d、7d、14d,VPA中、高浓度组的mNSS评分均下降(P<0.05),VPA各浓度组各时间点mNSS评分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组伤后24h、3d和7d脑含水量分别为(79.6±0.8)%、(82.6±0.8)%、(78.6±0.7)%,VPA高浓度组分别为(76.2±0.7)%、(76.9±1.7)%、(73.9±1.3)%;伤后24h、3d、7d,与TBI组脑组织含水量相比,VPA中、高浓度组降低(P<0.05),VPA各浓度组各时间点逐渐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3d,与TBI组比较,VPA各浓度组AQP4、MMP-9表达下降,给药浓度越高,下降越明显(P<0.05),两两比较发现,VPA各浓度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后24h、3d,各组大鼠脑组织AQP4、MMP-9表达免疫组化显示,TBI组见大量阳性表达细胞数,细胞质棕黄色深染,随着给药浓度增加,阳性表达细胞数下降,细胞质棕黄色变浅。结论VPA可抑制大鼠脑损伤模型脑组织中AQP4、MMP-9蛋白表达,减轻脑水肿,对大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在研究剂量范围内,高浓度的VPA脑保护作用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颅脑损伤模型 丙戊酸钠 金属基质蛋白9 水通道蛋白4 脑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与开腹肝切除术治疗肝脏疾病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斌 罗德 +6 位作者 彭方毅 方程 淦宇 贺凯 李波 夏先明 苏松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78-1782,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RALH)与开腹肝切除术(OH)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筛...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RALH)与开腹肝切除术(OH)对肝脏疾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筛选出比较RALH与OH治疗肝脏疾病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2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价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7篇研究,包括754例患者,其中RALH组328例,OH组42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OH组相比,RALH的手术时间较长[均值(MD)=59.41,95%可信区间(95%CI):9.74~109.08,P=0.02];且输血率[相对危险度(RR)=2.24,95%CI:1.04~4.82,P=0.04]和肝门阻断率(RR=2.27,95%CI:1.37~3.75,P=0.001)较高;但住院时间(MD=-3.87,95%CI:-5.63^-2.12,P<0.001)较短,术后总体并发症(RR=0.58,95%CI:0.41~0.81,P=0.001)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RR=0.45,95%CI:0.22~0.91,P=0.03)均较低。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切除术中,RALH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并降低术后并发症,为肝脏微创切除及快速康复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机器人手术 Meta分析(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