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水资源的农业利用及节水农业的发展对策 被引量:19
1
作者 高明 王子芳 +3 位作者 魏朝富 秦建成 熊正辉 张建国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7-730,744,共5页
通过对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的农业利用特征研究表明:重庆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55m3,为全国人均2220m3的2/3和世界人均10800m3的1/6,重庆属中度缺水地区。全市有效灌面为62.5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4.2%,保证灌面为42.74万hm2,占耕地... 通过对重庆市水资源状况及水资源的农业利用特征研究表明:重庆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655m3,为全国人均2220m3的2/3和世界人均10800m3的1/6,重庆属中度缺水地区。全市有效灌面为62.5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24.2%,保证灌面为42.74万hm2,占耕地面积的16.5%。根据重庆市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重庆市节水农业发展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农业利用 节水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QH1孔晚全新世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与气候环境关系探讨 被引量:39
2
作者 史基安 郭雪莲 +2 位作者 王琪 严宁珍 王疆霞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4,共7页
通过对青海湖QH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REE)的分析结合沉积物中TOC含量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丰度值不高平均值为63mg/kg不包括Y左右. ... 通过对青海湖QH1孔沉积物稀土元素丰度分布模式及稀土总量(REE)的分析结合沉积物中TOC含量粒度参数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稀土元素纵向变化与气候环境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青海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丰度值不高平均值为63mg/kg不包括Y左右. 总体上表现以半干旱的环境为主导化学风化作用相对微弱. 同时湖泊沉积物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缓右倾斜型CeEu基本上无明显异常的REE分布模式. 稀土元素与总有机碳TOC粒度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分析表明沉积物中REE高值段指示暖湿气候环境REE低值段代表冷干气候环境. 根据稀土元素分布与沉积环境的关系重建了8500aBP以来青海湖区经历4次较大的暖湿-温干-暖偏湿-冷偏干的气候演化过程. 从而得出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的青海湖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对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REE 晚全新世 气候演化 古气候变化 化学风化作用 青海湖 总有机碳 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生长与土壤环境 被引量:24
3
作者 李振轮 王成秋 +2 位作者 王树良 谢德体 魏朝富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7-19,21,共4页
关键词 柑桔 生长 土壤化学环境 土壤物理环境 地形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层次分析和熵技术评价——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31
4
作者 刘勇 刘秀华 周佳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3,51,共6页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 研究目的:对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实证研究,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层次分析法、熵技术。研究结果:构建了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用熵技术对所得权重进行修正,进一步计算两套规划方案到理想点的距离,得出方案一是最优方案。研究结论:方案一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侧重考虑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要求,对该区的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蔬菜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93
5
作者 黄建国 袁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83-388,共6页
在重庆市的主要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依次为根菜类>叶菜类>葱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前3类的硝酸盐含量超标,但各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较低,未超过卫生标准。就同一种蔬菜的不同样品而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很大,... 在重庆市的主要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依次为根菜类>叶菜类>葱蒜类>瓜类>豆类>茄果类,前3类的硝酸盐含量超标,但各种蔬菜的亚硝酸盐含量一般较低,未超过卫生标准。就同一种蔬菜的不同样品而言,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差异很大,说明品种或环境条件可显著影响其含量。重庆市多雾少光,冬春低温,土壤含氮量和钠高子含量较高,有效钾含量较低可能是导致蔬菜大量积累硝酸盐的环境因素。蔬菜不同器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各异,根>茎>叶柄>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硝酸盐 亚硝酸盐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丰水期水环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晟 刘景红 +3 位作者 张全宁 黎莉莉 彭枫 高吉喜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8-120,143,共4页
于2003年9月8~15日三峡水库成库后,利用航测的方法对三峡水库11个点位的部分水环境化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及非金属离子浓度比成库前普遍增高。阳离子以钙为主,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重金属中Pb、Cd含量高,各点位平均值仅能达到... 于2003年9月8~15日三峡水库成库后,利用航测的方法对三峡水库11个点位的部分水环境化学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金属及非金属离子浓度比成库前普遍增高。阳离子以钙为主,阴离子以硫酸根为主;重金属中Pb、Cd含量高,各点位平均值仅能达到Ⅴ类水质标准(GB3838-2002),其余重金属浓度均优于Ⅱ级标准。调查区域营养盐浓度较高,其中TN各监测点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成库后叶绿素a含量增加显著,变化范围在1.58~7.35mg/m3,平均浓度为4.69mg/m3,但水库区域水体总体上处于中营养水平。利用系统聚类方法,水环境化学指标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环境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南黄土高原区生态农业建设中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玉民 刘亚敏 +1 位作者 苏印泉 许畴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44-347,351,共5页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 分析了研究区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条件,用线性规划法对研究区内农、林、牧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以经济收入最大作为目标函数,其它要求在约束条件中加以限制。优化结果中农、林、牧和其它用地比例为33∶25∶28∶14;同时,对优化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认为该优化方案在资源、经济、生态和社会适宜性方面都是可行的;土地结构优化后该县的经济收入能增加2095.45万元/a,水土流失量能减少46.2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规划 生态农业开发 土地利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颜双波 许秀真 林国先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发展 生态农业 中国 环境污染 绿色壁垒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优势肥用植物资源潜力与利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正银 胡尚钦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49-53,共5页
将中国优势肥用植物初步划分为富氮型、富钾型、富硅型、富硼型、高腐殖化型和综合型 ,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简要总结了中国肥用植物的利用现状 ,提出开发该类植物资源的意义、原则和有效途径 ,认为从稻草硅素生物有效性、肥用植物... 将中国优势肥用植物初步划分为富氮型、富钾型、富硅型、富硼型、高腐殖化型和综合型 ,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分析。简要总结了中国肥用植物的利用现状 ,提出开发该类植物资源的意义、原则和有效途径 ,认为从稻草硅素生物有效性、肥用植物加工提取技术和优质商品肥方面加强研究 ,可实现优势肥用植物的高效利用 ,促进我国持续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肥用植物 资源潜力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多样性原理在森林生态环境优化建设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广莉 陈玉成 牟树森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5年第6期282-283,共2页
本文讨论了生态多样性原理和森林生态,认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多样性是建设良好森林生态系统的重点,强调保护生态多样性的重要性,并提出利用生态多样性建立良好森林生态的对策。
关键词 生态多样性 应用 对策 森林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莉 何丙辉 郑钦玉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3年第3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农业 模式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入侵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甘小泽 范修远 +2 位作者 樊丹 陈琼星 陈玉成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4年第3期34-36,共3页
介绍了生物入侵的一些机制和途径,分析了生物入侵对我国农业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中正面影响主要指利用生物入侵进行生物防治等,负面影响包括农业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生物多样性的严重破坏,以及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农业 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硼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1
13
作者 李宝珍 王正银 +2 位作者 李加纳 武杰 谌利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9-487,共9页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氮(N)、磷(P)、钾(K)、硼(B)肥为主要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N、P、K、B4因素与黄籽油菜籽粒产量、含油量、产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模型。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N、P、K、B单因子对产... 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以氮(N)、磷(P)、钾(K)、硼(B)肥为主要探讨因子进行田间试验,建立N、P、K、B4因素与黄籽油菜籽粒产量、含油量、产油量以及蛋白质含量的施肥模型。对模型解析发现,在供试条件下N、P、K、B单因子对产量和产油量的影响均是X1(N)>X2(P2O5)>X4(B)>X3(K2O),对含油量的影响是X1(N)>X4(B)>X2(P2O5)>X3(K2O),对蛋白质的影响为X1(N)>X4(B)>X3(K2O)>X2(P2O5)。施肥模型寻优结果表明施N163.7~179.2kghm-2、P2O585.0~95.0kghm-2、K2O100.7~124.3kghm-2、B6.7~8.3kghm-2,可使黄籽油菜产油量达到1000kghm-2,饼粕蛋白质含量达40%以上;饼粕蛋白质含量大于45%时,各养分因子的取值区域分别是施N236.6~255.4kghm-2、P2O580.3~99.7kghm-2、KO103.2~126.8kghm-2、B8.9~10.3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营养品质 产量 施肥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2
14
作者 湛方栋 陆引罡 +3 位作者 关国经 唐远驹 张永春 黄建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8-494,共7页
选择贵州省三种典型的植烟土壤———中性紫色土、黄壤和黄色石灰土为对象,研究了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根际细菌的数量在团棵期最低,然后逐渐增加,现蕾期达到峰值,进而又逐渐减少;放线菌和... 选择贵州省三种典型的植烟土壤———中性紫色土、黄壤和黄色石灰土为对象,研究了烤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烤烟生长过程中,根际细菌的数量在团棵期最低,然后逐渐增加,现蕾期达到峰值,进而又逐渐减少;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从团棵期到成熟期呈增长趋势。土壤类型不同,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不一样,黄壤>黄色石灰土>中性紫色土;真菌数量,中性紫色土>黄壤>黄色石灰土。烤烟根际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及其变化在不同土壤中表现也不一样,相对于黄壤和黄色石灰土,在中性紫色土中,根际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数目较多,根际细菌和放线菌种群更具多样性,而且较稳定,表明其群落结构更为合理,这可能与中性紫色土上的烟草青枯病发生率较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根际微生物 种群多样性 群落结构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玉米叶面积指数增长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65
15
作者 林忠辉 项月琴 +2 位作者 莫兴国 李俊 王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69-72,共4页
以玉米多品种多年试验资料 ,研究了反映区域叶面积指数 (LAI)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 ,该模型以积温指标表示的生育阶段为自变量 ,综合不同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等的影响 ,是一个扩展的Logistic叶面积生长模型 ,经检验可很好地模拟不... 以玉米多品种多年试验资料 ,研究了反映区域叶面积指数 (LAI)动态变化的模拟模型 ,该模型以积温指标表示的生育阶段为自变量 ,综合不同地理位置、品种、播期、密度等的影响 ,是一个扩展的Logistic叶面积生长模型 ,经检验可很好地模拟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动态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玉米 叶面积指数 增长模型 品种 动态变化 模拟模型 生育阶段 自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不同种植模式下径流及养分流失研究 被引量:46
16
作者 蒋光毅 史东梅 +1 位作者 卢喜平 刘玉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8,63,共6页
对紫色土坡地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泥沙与养分流失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及养分流失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南方早熟梨+紫花苜蓿及柑橘+鸭茅两种果草模式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其径流过程曲线较为平滑,... 对紫色土坡地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泥沙与养分流失进行了观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种种植模式下的径流量、泥沙流失量及养分流失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南方早熟梨+紫花苜蓿及柑橘+鸭茅两种果草模式与其它种植模式相比其径流过程曲线较为平滑,无突显的径流峰值点,径流量最少,两种果草模式各项养分流失量与传统顺坡种植模式相比减少了4~7倍不等;流失泥沙中的养份含量高于背景土壤和溶蚀携带,具有富集养分的特征,其富集比大多在1.3~2.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坡地 种植模式 径流 养分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有机物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与吸附-解吸行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0
17
作者 魏世强 木志坚 青长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117,共8页
研究了天然有机物胡敏酸和富里酸 ,螯合剂EDTA和DTPA和四种简单有机酸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八种有机物均能显著促进镉从紫色土中的溶出。作用大小顺序为 :EDTA≥DTPA >柠檬酸 >胡敏酸 >草... 研究了天然有机物胡敏酸和富里酸 ,螯合剂EDTA和DTPA和四种简单有机酸对紫色土镉的溶出效应和吸附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八种有机物均能显著促进镉从紫色土中的溶出。作用大小顺序为 :EDTA≥DTPA >柠檬酸 >胡敏酸 >草酸 >富里酸 >酒石酸≥水杨酸。有机物对土壤镉溶出和迁移的影响是其对土壤镉吸附和解吸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机物显著降低了紫色土对镉的吸附 ,其作用大小顺序与其对镉的溶出能力的相对大小顺序一致 ,同时也改变了吸附镉的解吸特性。有机物影响下 ,紫色土镉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以双常数方程拟合最佳。而吸附等温曲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好 ,吸附常数n与有机物对土壤镉的溶出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紫色土 溶出效应 吸附-解吸行为 土壤镉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比较研究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洪斌 武伟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6,共4页
土壤水分运动是一个复杂的时间序列系统 ,其变化与区域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波动。建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型可以使田间土壤水分的适时适量调节方便可行 ,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该文利用人工神经网... 土壤水分运动是一个复杂的时间序列系统 ,其变化与区域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波动。建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型可以使田间土壤水分的适时适量调节方便可行 ,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和管理。该文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时间序列自回归 (AR)模型进行了土壤水分预测建模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 :在数据量较少的情况下 ,AR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在数据量较多的情况下 ,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获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神经网络 AR模型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耕地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19
作者 傅涛 倪九派 +1 位作者 魏朝富 谢德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3-128,共6页
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 论述了坡耕地土壤侵蚀的机理、研究方法及防治措施 ,分析了坡耕地泥沙、径流、养分流失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认为坡耕地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来源 ,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研究多偏重于坡面水土流失特征的描述和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的效果等 ,研究方法以定性和统计分析为主 ,在坡耕地水土流失机理、养分流失所造成的面源污染、坡面流失定量预测模型以及控制措施与坡面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还需作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 土壤侵蚀机理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缙云山川鄂连蕊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被引量:40
20
作者 操国兴 钟章成 +1 位作者 刘芸 谢德体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0-12,共3页
采有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 ,应用方差 /均值比的t检验、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 ,研究了川鄂连蕊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在不同群落类型中 ,川鄂连蕊茶空间格局均为集群分... 采有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 ,应用方差 /均值比的t检验、负二项参数、Cassie指标、扩散型指数、丛生指标、平均拥挤度和聚块性指数等方法 ,研究了川鄂连蕊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 ,在不同群落类型中 ,川鄂连蕊茶空间格局均为集群分布 ,但集群程度有差异。同时 ,还对不同发育阶段川鄂连蕊茶种群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 ,从幼苗到成体 ,其集群强度由大到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缙云山 川鄂连蕊茶 灌木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