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2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冻环境下列车动力学性能及运行安全性研究
1
作者 祁文韬 张继业 +1 位作者 李田 何沛恒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5-91,共7页
在冰冻环境下,悬挂元件被冰冻时会对列车动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严重时会危及列车安全运行。基于悬挂元件非线性粘滑特性,建立冰冻环境下列车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同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均匀组合成100种随机工况,仿真分析不同冰冻... 在冰冻环境下,悬挂元件被冰冻时会对列车动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严重时会危及列车安全运行。基于悬挂元件非线性粘滑特性,建立冰冻环境下列车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同时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方法均匀组合成100种随机工况,仿真分析不同冰冻状态对列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一系悬挂或电机弹簧被冰冻时,列车动力学各项指标在(100~350)km/h均能达到合格,满足运行要求;但当二系悬挂被冰冻时,列车需降速至200km/h运行;当全部悬挂被冰冻时列车的动力学性能会进一步恶化,特别是蛇行运动稳定性,车速要限制在150km/h以内。在不显著降低列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需要及时清理悬挂元件上的结冰,尤其是二系悬挂上的结冰,可以有效改善列车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悬挂元件 非线性粘滑特性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声屏障多参数预测模型及降噪性能研究
2
作者 宋杲 张小安 +3 位作者 张晓芸 杨建近 徐磊 杨力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 为研究轨道交通声屏障的声学性能影响因素及规律,对高架双线箱梁桥上安装有直立插板式声屏障的路段进行现场声压测试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采用声-固多物理场耦合方法建立包括考虑列车多噪声源分布、列车-声屏障多重反射、开孔前板-多孔吸声材料-后板3层夹芯板等多参数的声屏障声学性能预测模型,在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数值模拟结果准确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分析声屏障几何参数以及采用不同顶部形式声屏障的插入损失、声场变化、场点频谱特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多参数预测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声屏障后的声场分布情况;直立插板式声屏障高度每增加0.5 m,插入损失提高约0.72 dB,厚度对插入损失的影响与高度相似但较为平缓,每增加0.02 m插入损失提高约0.51 dB;相较于以直立式声屏障的降噪性能为基准,其顶部为Y形的声屏障结构对插入损失的提升最好,平均插入损失提高0.77~1.17 dB。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改良声屏障降噪性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声屏障 插入损失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受电弓弓头柔性体的动力学特性研究及参数优化
3
作者 陈阳 卢静 +3 位作者 罗群 张巍 张程政 梅桂明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6-43,共8页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是高速电气化铁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弓网受流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中,改善受电弓动力学参数不失为提高弓网耦合仿真中受流质量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弓头几何构型的... 受电弓与接触网系统是高速电气化铁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弓网受流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列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其中,改善受电弓动力学参数不失为提高弓网耦合仿真中受流质量的有效途径。文中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考虑弓头几何构型的柔性体弓头模型与接触网模型,与传统三质量块模型对比分析其弓网动力学特性的差异,并采用柔性体模型对受电弓等效参数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弓头柔性体模型较三质量块模型能保留高频下的数值特性,对高频下的受电弓数值分析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意义进行受电弓等效参数优化,发现通过改变上框架刚度和弓头刚度能更有效地改变受流质量,建议减小上框架刚度、增大弓头刚度,其余参数适当变化或者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系统 柔性体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对机车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怀耘 刘建新 翟婉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9-273,共5页
基于对机车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的分析,导出了谐波转矩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机车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对机车直线和曲线运行时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对驱动装置的动力学性能和机车的纵向动力学性能影响... 基于对机车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的分析,导出了谐波转矩的计算公式,建立了机车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对机车直线和曲线运行时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异步牵引电机谐波转矩对驱动装置的动力学性能和机车的纵向动力学性能影响较明显,而对机车整体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 驱动装置 牵引异步电机 谐波转矩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及制动操纵对重载机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刘鹏飞 王开云 张大伟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104,共9页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钩缓系统中车钩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的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机车牵引万吨列车为考核工况,分析牵引和制动时机车的受力特点,研究牵引力、制动力及车钩力对机... 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考虑钩缓系统中车钩纵向、横向和垂向作用力的重载列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以机车牵引万吨列车为考核工况,分析牵引和制动时机车的受力特点,研究牵引力、制动力及车钩力对机车运行性能的影响过程和影响程度,并对理论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牵引、电制动及紧急制动工况下,直线线路上机车的轮重分别较惰行工况降低了约13,7和4kN,单纯的牵引或制动力可降低轮轨横向蠕滑力,间接造成轮轨横向力的小幅增大,但轮轴横向力基本不变;车钩力可通过车钩摆角产生横向分量,并传递到轮轨界面,改变轮轴横向力的整体变化趋势;若车钩偏转3°,在电制动工况下,前部机车承受的压钩力较大,引起的轮轴横向力增幅达18kN,在紧急制动工况下,机车上的压钩力幅值小,引起的轮轴横向力在8kN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机车 牵引制动 轮轨力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钩缓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接触网动力学响应实验及仿真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怡 张卫华 黄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对接触网在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振动过程中的瞬态位移和应力响应进行研究。对某试验接触网进行了动应力测试实验,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在10%以内。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Re250 0型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的二维模型,采用模... 对接触网在受电弓/接触网垂向耦合振动过程中的瞬态位移和应力响应进行研究。对某试验接触网进行了动应力测试实验,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误差在10%以内。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Re250 0型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的二维模型,采用模态叠加法进行瞬态仿真分析,得到接触网的位移及应力时间历程。结果说明随着车速提高,接触网振动加剧,动态位移和应力显著增加,对接触网的疲劳和安全可靠性会造成严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 动力学 试验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Crash的交通事故仿真实验设计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建军 李圣普 +3 位作者 孙仁云 张诗波 谭金会 董大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134,139,共5页
建立了PC-Crash软件进行交通事故仿真实验的步骤,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撞事故进行了事故过程再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事故中的车损情况、人伤分析和现场物证,所设计的交通事故仿真实验能达到交通事故再现的目的,且具有事故再现过程... 建立了PC-Crash软件进行交通事故仿真实验的步骤,用一例行人参与的人车碰撞事故进行了事故过程再现的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事故中的车损情况、人伤分析和现场物证,所设计的交通事故仿真实验能达到交通事故再现的目的,且具有事故再现过程的直观可视性,可用于交通事故再现的本科实验教学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事故仿真 仿真实验设计 碰撞实验 事故再现 PC-CR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杆附加刚度效应对地铁车辆垂向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卫华 罗世辉 宋荣荣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9-983,995,共6页
为了解决地铁车辆踏面过度磨耗、剥离、失圆及产生的车体垂向动力学性能超标问题,通过车辆结构理论分析及动力学仿真,研究了牵引杆的附加刚度效应.结果表明:车辆制动系统不是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短牵引杆及其两端大的连接刚度... 为了解决地铁车辆踏面过度磨耗、剥离、失圆及产生的车体垂向动力学性能超标问题,通过车辆结构理论分析及动力学仿真,研究了牵引杆的附加刚度效应.结果表明:车辆制动系统不是导致上述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短牵引杆及其两端大的连接刚度引起的附加刚度效应是导致车体对垂向振动冲击敏感的根源;在车辆制动或通过曲线轨道时,牵引杆装置的附加刚度效应可降低二系悬挂系统的隔振能力;考虑牵引杆的附加刚度效应时,车辆对垂向振动的冲击响应显著增大;将牵引杆的连接刚度减小到现有刚度的25%时,可以降低车体对垂向冲击的响应,改善车辆的垂向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轮对 牵引杆 垂向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车牵引销冲击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晨 马卫华 +2 位作者 罗世辉 许自强 曲天威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40,共7页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对比了选用两种方案转向架情况下机车动力学特性,以及对牵引销结构冲击的影响。以某型米轨机车为例,结合国外山区线路特征,使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构建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实际线路工况分析发...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分析对比了选用两种方案转向架情况下机车动力学特性,以及对牵引销结构冲击的影响。以某型米轨机车为例,结合国外山区线路特征,使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构建车轨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实际线路工况分析发现直线工况下由于牵引销纵向自由间隙的存在,在较差线路上高速运行时,由于轨道纵向激励的影响使得牵引销受到较大的纵向冲击,原始方案三个牵引销按顺序最大纵向力分别为165 k N、197 k N和167 k N;改进后方案的牵引销纵向力最大值为165 k N、141 k N和186 k N。小半径曲线工况下原始方案牵引销与横向止档发生剧烈碰撞,第二位牵引销所受的横向冲击最大,达到259 k N,而考虑车轮磨耗时,冲击将达到785 k N。改进方案牵引销横向冲击较小,均未超过45 k N。结果表明:通过小半径曲线时,牵引销产生的巨大横向力可能是造成牵引销固定螺栓松动、剪断的原因。在较差线路上,轨道不平顺造成的纵向冲击这也可能引起该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轨机车 转向架 牵引销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轴重机车牵引杆参数对动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晨 罗世辉 +1 位作者 马卫华 刘韦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为研发30t大轴重电力机车,研究了推挽式低位牵引杆各项参数对轮重减载率、车体平稳性和脱轨系数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2B0机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的直线与曲线通过性能。结果表明直线工况下牵引杆转角... 为研发30t大轴重电力机车,研究了推挽式低位牵引杆各项参数对轮重减载率、车体平稳性和脱轨系数等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2B0机车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车辆的直线与曲线通过性能。结果表明直线工况下牵引杆转角对车体垂向平稳性影响较大;曲线工况下随着牵引杆转角的增大导向轮对轮重减载率迅速降低,且变化的斜率随牵引杆长度增加而变大;小半径曲线工况下脱轨系数和轮轨横向力受牵引杆参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性能 牵引杆转角 牵引杆长度 大轴重机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杆对中低速磁浮动力学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德豪 罗世辉 王晨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2-95,共4页
为了研究牵引杆对中低速磁浮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第二代中低速磁浮车为原型,运用SIMPACK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磁浮车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车辆直线运行和曲线通过性能的仿真计算,分析了三种不同牵引杆布置形式及两种不同牵引杆杆长对... 为了研究牵引杆对中低速磁浮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以第二代中低速磁浮车为原型,运用SIMPACK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磁浮车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车辆直线运行和曲线通过性能的仿真计算,分析了三种不同牵引杆布置形式及两种不同牵引杆杆长对中低速磁浮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端部悬浮模块牵引杆靠近车体中心的布置形式要优于其他的布置形式。采用该布置形式的磁浮车在通过曲线时,牵引杆的摆动角和关节轴承的载荷都较小。同时,长牵引杆又要优于短牵引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速磁浮 牵引杆 布置 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服役退化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重光霄 池茂儒 +1 位作者 罗赟 代亮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为研究抗蛇行减振器服役退化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的影响,文中分别测试了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的服役特性,并研究了该减振器在服役过程中性能退化演变规律;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了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实测退化数据分... 为研究抗蛇行减振器服役退化特性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的影响,文中分别测试了不同服役状态下的抗蛇行减振器的服役特性,并研究了该减振器在服役过程中性能退化演变规律;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了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实测退化数据分析对高速动车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服役周期下的抗蛇行减振器静态示功图基本无异样,服役后的减振器相比新造状态下的阻尼力均出现大幅度减小,退化率最高可达17.85%;对于动态特性而言,幅值1 mm工况下的抗蛇行减振器动刚度相比新造状态下的最高刚度下降22.06%,动态阻尼最高减小23.71%;抗蛇行减振器的性能退化对车辆稳定性影响显著,临界速度相对新造状态下的最大退化率约为12.33%。随着服役周期的增加,车辆横向平稳性及大半径曲线工况下的曲线安全性指标均有所变差,但小半径工况下曲线通过性略有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服役特性 车辆动力学 性能演变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及机理研究
13
作者 李广 吴毅 +2 位作者 姚远 邓小星 陈国胜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6,共7页
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 为解释国内某同等级两种不同款动力集中动车组动力车实际运行中表现出的横向平稳性特征差异,针对该动力车分别采用四种抗蛇行减振器布置方式进行动力学仿真对比研究。通过Simpack软件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分析抗蛇行减振器横向安装角对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及其差异的影响,利用模态分析法探究其对蛇行稳定性与车体横移摇头模态相位差影响。此外,引入抗蛇行减振器附加横向力与力矩相位角,以阐释布置方式对动力车横向平稳性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对于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内布置,减小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有利;开口向外布置时,适当的横向安装角有利于改善横向平稳性和蛇行稳定性,明显减小甚至消除车体前后端横向平稳性差异;斜对称和反斜对称布置时,横向安装角对动力车横向动力学性能影响较小,但易形成较大的车体前后端平稳性差异。建议该B0-B0型动力车采用抗蛇行减振器开口向外布置,且横向安装角的选取范围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车 抗蛇行减振器布置 横向平稳性 蛇行稳定性 受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冲击振动除冰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磊 徐梦楠 +2 位作者 张华鹏 吴蔚 丁建明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3,共7页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 接触线覆冰严重影响电气化铁路的正常运行。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简单链形悬挂接触网有限元模型,采用负驰度法分析接触网模型的静力初始形态,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触网覆冰模型。对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分析,通过承力索驰度、模型固有频率以及网格收敛性3方面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基于人工敲打机械除冰方法,结合除冰准则,研究不同加载点、不同载荷大小以及不同覆冰层厚度对除冰效果的影响。综合分析各种载荷方式,归纳总结接触网除冰的一般规律,使除冰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网覆冰 模型验证 除冰准则 机械除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法的车体结构疲劳寿命仿真 被引量:24
15
作者 缪炳荣 张卫华 +2 位作者 肖守讷 金鼎昌 贺建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42,共5页
提出一种多体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法相互结合进行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并以机车车体结构为例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利用SIMPACK的多体仿真技术获得车体结构的动载荷历程;在ANSYS中利用准静态应力/应变分析法计算结构危险节点应力影响因... 提出一种多体动力学仿真和有限元法相互结合进行结构疲劳寿命预测的方法,并以机车车体结构为例进行了疲劳寿命计算。利用SIMPACK的多体仿真技术获得车体结构的动载荷历程;在ANSYS中利用准静态应力/应变分析法计算结构危险节点应力影响因子;根据模态分析技术确定车体结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以及危险点位置。最后,基于动应力历程以及Palmigren-Miner损伤理论,利用FE-FATIGUE软件的基于应力的结构安全因子分析法对车体结构进行疲劳寿命预测,其中包括应力应变的循环计数、损伤预测和最终寿命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动力学 有限元分析 疲劳寿命预测 车体结构 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轮踏面外形及轮径差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4
16
作者 李艳 张卫华 +1 位作者 池茂儒 周文祥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车轮踏面磨耗导致车轮外形改变,使其滚动圆直径产生偏差,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为了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表征,依据某动车组车型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磨耗程度下的稳定性、平稳性及安全性指标,研究踏面凹形磨耗对列... 车轮踏面磨耗导致车轮外形改变,使其滚动圆直径产生偏差,对车辆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为了对其影响程度进行表征,依据某动车组车型建立多体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磨耗程度下的稳定性、平稳性及安全性指标,研究踏面凹形磨耗对列车运行的影响。动力学仿真分析发现,随着车轮外形和轮径变化的加剧,产生轮轨接触的非对称现象,导致车辆稳定性受到极大影响,平稳性变差。因此,为了保证车辆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应设法避免使用外形严重磨耗的车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踏面 轮径 稳定性 平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渝线路基上板式轨道动力性能计算及评估分析 被引量:54
17
作者 蔡成标 翟婉明 王开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1,共5页
遂渝线是客货共线铁路,客车最高速度为200 km.h-1、货车最高速度为120 km.h-1。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各种列车运营条件下,对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内路基上板式轨道进行动力学性能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速度较低重载货车作用... 遂渝线是客货共线铁路,客车最高速度为200 km.h-1、货车最高速度为120 km.h-1。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在各种列车运营条件下,对无碴轨道综合试验段内路基上板式轨道进行动力学性能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速度较低重载货车作用下的轮轨动作用力及轨道变形要比快速客车作用下大得多,但都没有超过各自的限值标准;机车车辆的脱轨系数最大值小于0.8、轮重减载率最大值小于0.6,行车的安全性能够得到保证;线路横向稳定性系数均小于0.7,线路的动态稳定性优良;CA砂浆最大动应力为0.206 MPa,小于1.0 MPa的容许应力,路基面动应力最大值为0.093 MPa,小于0.18 MPa的容许应力;路基不均匀沉降限值由客车的舒适性指标控制,数值应控制在20 mm/20 m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遂渝线 路基刚度 不均匀沉降 板式轨道 动力性能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客车轮对动力学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30
18
作者 肖广文 肖新标 +1 位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9-35,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 为了比较不同车轮踏面及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改进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算法分析了不同情况下的静态轮轨几何接触关系,然后通过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高速客车蛇行临界速度、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了动态仿真计算。数值计算中,主要考察了LM、LMA、S1002和XP55等4种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由1350 mm到1360 mm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车轮踏面形状和轮对内侧距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且LMA型车轮踏面与1353 mm的轮对内侧距匹配具有较好的动力学性能。要确定合适的车轮踏面和轮对内侧距,须从轮轨接触关系的变化出发,综合评估车辆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客车 车轮踏面 轮对内侧距 动力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速列车与曲线轨道的横向相互动力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王开云 翟婉明 +2 位作者 刘建新 封全保 蔡成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3,共6页
基于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典型的提速机车车辆通过不同曲线轨道时的轮轨动态横向相互作用性能指标,包括提速客货列车通过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强化轨道、160 km.h-1提速客运列车及120 km.h-1提速货运列车通过不同半径曲... 基于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仿真计算典型的提速机车车辆通过不同曲线轨道时的轮轨动态横向相互作用性能指标,包括提速客货列车通过山区铁路小半径曲线强化轨道、160 km.h-1提速客运列车及120 km.h-1提速货运列车通过不同半径曲线轨道。根据现行动力学性能评定规范,对轮轨相互作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提速后列车通过曲线轨道时轮轨横向动态相互作用加剧,动力性能指标的最大峰值均出现在圆曲线上,并且客运机车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接近,货车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要优于货运机车的性能。为了确保列车提速后的行车安全性,山区铁路的小半径曲线轨道须采取加强措施,提速客运列车以160 km.h-1和提速货运列车以120 km.h-1速度运行时的最小曲线半径分别取1 400 m和1 0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 提速 曲线轨道 轮轨相互作用 耦合动力学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开关阻尼控制的铁道客车系统的动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4
20
作者 曾京 戴焕云 邬平波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7-31,共5页
建立具有23个自由度的铁道客车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在客车二系悬挂系统中采用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并考虑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分析被动悬挂和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挂客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 建立具有23个自由度的铁道客车系统非线性数学模型。在客车二系悬挂系统中采用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横向半主动减振器,并考虑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分析被动悬挂和具有开关阻尼控制的半主动悬挂客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蛇行运动稳定性和随机振动响应。研究半主动减振器的阻尼参数和半主动悬挂系统的时滞对客车系统临界速度和随机响应的影响。计算表明,尽管半主动悬挂使客车系统的临界速度低于被动悬挂,构架的横向加速度和轮轨横向力也要大于被动悬挂,但它能够大大减小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改善旅客的乘坐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车 半主动悬挂系统 铁道 阻尼控制 动力学性能 主动减振器 二系悬挂 旅客 影响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