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摩擦接触力学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晓禹 孔祥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摩擦接触问题 ,采用初应变法将粘弹性材料的蠕变应变转化为等价的虚拟节点力 ,并结合线性粘弹性理论对蠕变应变进行迭代修正 ,从而获得粘弹性材料满足摩擦接触条件的解答。文中考虑了接触...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的粘弹性摩擦接触问题 ,采用初应变法将粘弹性材料的蠕变应变转化为等价的虚拟节点力 ,并结合线性粘弹性理论对蠕变应变进行迭代修正 ,从而获得粘弹性材料满足摩擦接触条件的解答。文中考虑了接触问题的边界非线性和粘弹性材料的材料非线性。并考虑了接触过程中温度、模量等随时间的增加而改变。研究结果集中表现了接触区的变形、应力分布等情况。作为具体示例 ,计算了钢与高分子聚丙烯材料在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接触问题 ,获得了粘弹性摩擦接触问题的大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弹性 接触应力 摩擦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多轴低周疲劳试验与分析的MTS应用软件研究
2
作者 蔡力勋 陈旭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2-78,37,共8页
依靠MTS809拉扭试验机,开发研制了一个可用于多轴疲劳试验与分析的MTS应用软件MTSMFS(MTS'Multiaxial Fatigue Software)。分析处理中引入了两个典型多轴疲劳损伤模型的寿命回归。在软件结构和程序文本编制上借鉴了MTS710单轴标准... 依靠MTS809拉扭试验机,开发研制了一个可用于多轴疲劳试验与分析的MTS应用软件MTSMFS(MTS'Multiaxial Fatigue Software)。分析处理中引入了两个典型多轴疲劳损伤模型的寿命回归。在软件结构和程序文本编制上借鉴了MTS710单轴标准软件包的优秀成分。作为实例,对某机车扭力杆材料42CrMoA进行了多轴疲劳试验。结果表明MTSMFS是一个可成功揭示材料多轴疲劳性能的应用软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试验 应用程序 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高温应力松弛行为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金尧 魏楠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7-60,共4页
根据高温下金属应力松弛的基本特征,提出用以描述应力松弛行为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可用于拟合松弛试验结果,并根据试验结果预测不同初应力时的应力松弛行为。本文还推导了重复加载条件下松弛剩余应力的计算公式。用不同材料试验数据的... 根据高温下金属应力松弛的基本特征,提出用以描述应力松弛行为的表达式。该表达式可用于拟合松弛试验结果,并根据试验结果预测不同初应力时的应力松弛行为。本文还推导了重复加载条件下松弛剩余应力的计算公式。用不同材料试验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松驰 高温 抗松弛 残余应力 重复加载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接触热传导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孔祥安 王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5-19,共5页
用接触力学计算方法中的缩聚技术,通过能量传递建立接触表面温度和热流边界条件,得到建立在接触边界的热接触有限元方程组。固体接触力学中的各类有限元数值方法因而可用于时变热传导问题,对于精确确定由摩擦功转化而来的表面温升不... 用接触力学计算方法中的缩聚技术,通过能量传递建立接触表面温度和热流边界条件,得到建立在接触边界的热接触有限元方程组。固体接触力学中的各类有限元数值方法因而可用于时变热传导问题,对于精确确定由摩擦功转化而来的表面温升不容忽视时的温度场分布、温度梯度及其对结构强度、材料相变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当材料是热的不良导体,例如高分子粘弹性材料时,尤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聚乙烯材料和不锈钢摩擦接触的计算,说明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到了一些为其它数值方法所不易得到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力学 有限元 热传导 高分子材料 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室温及低温下316L、316LN不锈钢单轴低周疲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国求 陈成澍 高庆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83-487,共5页
本文在室温及低温下对316L、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观察,利用穆斯堡尔谱方法,间接地证实了至今尚未得到试验证实的在316LN不锈钢中存在IS结合体的假设,基于宏观微观试验研究结果,... 本文在室温及低温下对316L、316LN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单轴拉压低周疲劳试验及其微结构观察,利用穆斯堡尔谱方法,间接地证实了至今尚未得到试验证实的在316LN不锈钢中存在IS结合体的假设,基于宏观微观试验研究结果,深入研究了不锈钢的单轴低周疲劳特性对合金元素氮和试验温度依赖性的微观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氏体 不锈钢 IS结合体 低周疲劳 疲劳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力学及其计算方法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晓春 孔祥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30-233,共4页
关于接触问题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不久前,研究工作者还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接触问题的基本概念之上。今天,由于计算机及计算方法的发展,人们已能相当精确相当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的接触问题。本文对接触力学及其相... 关于接触问题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然而直到不久前,研究工作者还主要将精力集中在接触问题的基本概念之上。今天,由于计算机及计算方法的发展,人们已能相当精确相当有效地解决许多复杂的实际的接触问题。本文对接触力学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的发展作了简要回顾,并对几个主要的方法作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接触 接触力学 计算方法 接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翼外挂系统极限环颤振的次谐响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翊仁 赵令诚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1992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本文从理论分析及模型风洞实验两个方面对机翼带外挂系统极限环颤振的次谐响应进行研究。在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处于稳定极限环颤振条件下,借助于单自由度非对称分段线性振子的次谐分叉条件,本文建立了一种预估极限环颤振次谐响应存在区... 本文从理论分析及模型风洞实验两个方面对机翼带外挂系统极限环颤振的次谐响应进行研究。在非线性气动弹性系统处于稳定极限环颤振条件下,借助于单自由度非对称分段线性振子的次谐分叉条件,本文建立了一种预估极限环颤振次谐响应存在区域的相对简单的分析方法。数值积分及模型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预估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翼 非线性 结构分析 颤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口试样疲劳短裂纹行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志学 孙训方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72-77,共6页
采用复型方法对中碳结构钢单边钝缺口试样的非穿透和穿透疲劳短裂纹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疲劳破坏主要是由形成于缺口根部的表面短裂纹扩展引起的;形成穿透裂纹以前的短裂纹形成和扩展过程占试样疲劳寿命的70%以... 采用复型方法对中碳结构钢单边钝缺口试样的非穿透和穿透疲劳短裂纹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疲劳破坏主要是由形成于缺口根部的表面短裂纹扩展引起的;形成穿透裂纹以前的短裂纹形成和扩展过程占试样疲劳寿命的70%以上;线弹性断裂力学不适合于描述表面裂纹和穿透裂纹早期阶段的扩展特性;某些条件下,裂纹初始几何形状的影响是导致穿透裂纹早期扩展出现奇异特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碳结构钢 疲劳 裂纹形成 裂纹扩展 缺口试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单轴变形行为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显杰 高庆 蔡力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室温至650℃温度范围内的几种温度下,对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进行了较广泛的单轴变形行为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在400℃至550℃范围内,材料循环加载时出现动力应变时效;该材... 在室温至650℃温度范围内的几种温度下,对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进行了较广泛的单轴变形行为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材料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在400℃至550℃范围内,材料循环加载时出现动力应变时效;该材料的循环变形行为对温度有明显的依赖性,且具有温度历史依赖性,以及应变幅值历史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材料试验 循环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湍流绕流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小钢 刘应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2-266,共5页
本文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及壁面控制函数,借助于代数变换建立起以协变速度分量为独立变量的三维复杂钝体湍流绕流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近地大长细比复杂几何体的三维网格生成与控制方法,同时采用交错... 本文在一般曲线坐标系下,采用K-ε双方程模型及壁面控制函数,借助于代数变换建立起以协变速度分量为独立变量的三维复杂钝体湍流绕流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一套适合于近地大长细比复杂几何体的三维网格生成与控制方法,同时采用交错网格,成功地解决了压力-速度耦合关系。首次对高速列车三维湍流绕流场压力分布、速度分布以及气动阻力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工作对进一步解决近地大长细比复杂几何体湍流绕流数值模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湍流绕流 数值模拟 外形优化 气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纹切割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春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本文从柱体的扭转-弯曲问题的一般情况出发,介绍裂纹切割法的基本思想。首先给出单裂纹扭转-弯曲问题基本解,然后以弓形截面柱体的扭转为例,说明裂纹切割法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裂纹切割法 非圆柱体 扭转 弯曲 弹性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复杂结构局部振动特性研究
12
作者 杨翊仁 张继业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8-103,共6页
讨论静水中板状组件的局部振动特性。比较了结构在空气中的局部振动频率与在水中的局部振动频率的变化趋势。当结构在静水中振动时,如采用流体有限元来计算流体的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势必导致解题规模过大。本文用基于小参数展开法导... 讨论静水中板状组件的局部振动特性。比较了结构在空气中的局部振动频率与在水中的局部振动频率的变化趋势。当结构在静水中振动时,如采用流体有限元来计算流体的附加质量和附加阻尼,势必导致解题规模过大。本文用基于小参数展开法导出的两平行板间隙内流体的附加质量及附加阻尼系数的解析表达式来构造流体的附加质量阵和附加阻尼阵。这种处理法极大降低了解题规模。另外,还讨论了结构在静水中振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状结构 局部振动 固有频率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碳钢疲劳短裂纹行为的统计特性研究
13
作者 吴志学 孙训方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5-299,共5页
通过对两种晶粒尺寸的中碳钢光滑试样的疲劳试验,研究了疲劳短裂纹形成和扩展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短裂纹形成和扩展寿命均可由二参数或三参数Weibul分布函数表示。裂纹长度分布呈混合型Weibul分布形式,分布曲线的拐点... 通过对两种晶粒尺寸的中碳钢光滑试样的疲劳试验,研究了疲劳短裂纹形成和扩展的统计特性。结果表明,短裂纹形成和扩展寿命均可由二参数或三参数Weibul分布函数表示。裂纹长度分布呈混合型Weibul分布形式,分布曲线的拐点值和微观结构的特征尺寸有关。拐点值之前的裂纹长度分布可由二参数Weibul分布函数表示,而在拐点值之后可由二参数或三参数Weibul分布函数表示。晶粒尺寸对形成寿命、扩展寿命和裂纹长度的分布特性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短裂纹 统计分析 碳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面模态局部化研究
14
作者 杨翊仁 倪樵 《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CSCD 1996年第3期320-326,共7页
本文采用小参数展开法讨论非对称控制面结构的模态局部化现象。着重考察各非对称参数对结构模态局部化的影响,井对非对称控制面结构产生模态局部化的机理作探讨。
关键词 结构分析 非对称结构 模态局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地面效应的高速列车湍流绕流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小钢 刘应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考虑地面效应和不考虑地面效应的高速列车湍流绕流之间差别,并利用风洞试验进行了验证。应用改进的曲线网格系统和计算程序Train,对高速列车绕流流场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数值模拟。从计算结果分析看出,考...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考虑地面效应和不考虑地面效应的高速列车湍流绕流之间差别,并利用风洞试验进行了验证。应用改进的曲线网格系统和计算程序Train,对高速列车绕流流场进行了较为精确的数值模拟。从计算结果分析看出,考虑地面效应的阻力系数比未考虑地面效应的阻力系数增加15%,使计算精度从75%增加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效应 湍流 绕流 数值模拟 高速列车
全文增补中
鱼尾板断裂及其材料性能和组织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罗家明 刘淑珍 腾巍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2-187,共6页
本文通过对鱼尾板断裂的分析,表明鱼尾板断裂为微动磨损疲劳机制。金相分析发现国产鱼尾板表面脱碳严重,易引起微动磨损疲劳裂纹萌生;它的基体为珠光体加少量网状铁素体组织,晶粒粗大,冲击值低,冷脆转变温度高,易低温脆断,与鱼... 本文通过对鱼尾板断裂的分析,表明鱼尾板断裂为微动磨损疲劳机制。金相分析发现国产鱼尾板表面脱碳严重,易引起微动磨损疲劳裂纹萌生;它的基体为珠光体加少量网状铁素体组织,晶粒粗大,冲击值低,冷脆转变温度高,易低温脆断,与鱼尾板易在低温下断裂一致。通过对国产鱼尾板淬火回火处理,改善了组织和性能,可较大幅度提高疲劳寿命。文中还对各种鱼尾板材料及实物的拉伸、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尾板 联接件 断裂 力学性质 钢轨 接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估计三种常用疲劳应力-寿命模型P-S-N曲线的统一经典极大似然法 被引量:40
17
作者 赵永翔 王金诺 高庆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90,共8页
拓展经典极大似然法到Langer模型,提出了估计三参数、Langer和Basquin三种常用疲劳应力-寿命模型P-S-N曲线及其置信限的统一方法。方法用于处理极大似然法疲劳试验得到的S-N数据。该试验在特别关注的参考载荷试验一组试样,其余试样在... 拓展经典极大似然法到Langer模型,提出了估计三参数、Langer和Basquin三种常用疲劳应力-寿命模型P-S-N曲线及其置信限的统一方法。方法用于处理极大似然法疲劳试验得到的S-N数据。该试验在特别关注的参考载荷试验一组试样,其余试样在不同载荷下试验。以参考载荷试验数据的统计参量为基础,按照每个模型中材料常数协同处于相同概率水平原则,将曲线表示为对数疲劳寿命均值和均方差线的广义形式,至多4个材料常数。曲线中的材料常数按极大似然原理采用数学规划法求出。45#碳钢缺口试样(kt=20)对称循环加载试验数据的分析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分析还揭示合理模型有必要通过比较拟合效果、预计误差和应用安全性来确定。三参数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Langer模型稍差,Basquin模型较差。从拟合效果、预计误差和应用安全性角度,Basquin模型不适于描述该套数据。此外,经典极大似然法估计结果可能因受局部统计参量影响而给出非安全估计,有必要发展改进的可以最大限度减小这种影响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 应力-寿命模型 P-S-N曲线 经典极大似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常用7种统计分布的统一线性回归方法 被引量:19
18
作者 赵永翔 孙亚芳 高庆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发展了分析 7种常用假设分布即三参数Weibull、两参数Weibull、正态、对数正态、极小值、极大值和指数分布的统一线性回归方法。方法中 7种常用分布的统计参量及其置信限 ,以及概率的置信限 ,都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完成。统计检验采用Pear... 发展了分析 7种常用假设分布即三参数Weibull、两参数Weibull、正态、对数正态、极小值、极大值和指数分布的统一线性回归方法。方法中 7种常用分布的统计参量及其置信限 ,以及概率的置信限 ,都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完成。统计检验采用Pearson统计参量———线性相关系数r来方便进行。满足假设分布的临界r值采用r—t分布函数变换得到。方法为从 7种常用分布中确定良好假设分布奠定了基础。经工程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计分布 线性回归方法 可靠性 置信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填料特性对聚乙烯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黄金贵 王琪 +1 位作者 张鹰 孔祥安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3-59,共7页
在高密度聚乙烯中分别添加粒状、纤维状和层状填料,制备出结构和性能不同的几种聚乙烯基复合材料.利用Ceast仪器化冲击试验机,Instoron4302万能材料试验机,SRV摩擦磨损试验机,MHK-500型环-块磨损试验... 在高密度聚乙烯中分别添加粒状、纤维状和层状填料,制备出结构和性能不同的几种聚乙烯基复合材料.利用Ceast仪器化冲击试验机,Instoron4302万能材料试验机,SRV摩擦磨损试验机,MHK-500型环-块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填料的形态、性质对聚乙烯基复合材料之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填料的添加量相同时,纤维状填料改善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作用最明显,而层状填料的改性效果都比较差.以质量分数为30%的玻璃纤维增强的聚乙烯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摩擦学性能,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减摩抗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复合材料 填料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限维关联系统的弦稳定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继业 杨翊仁 曾京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715-720,共6页
对一类无限维关联系统引入弦稳定概念· 系统弦稳定意谓着 ,当关联系统的初始状态为有界时 ,对任意时刻系统的状态也是有界的· 本文将向量 V函数法推广到无限维系统中 ,得到了关联系统渐近弦稳定的充分条件 ,克服了以前的方... 对一类无限维关联系统引入弦稳定概念· 系统弦稳定意谓着 ,当关联系统的初始状态为有界时 ,对任意时刻系统的状态也是有界的· 本文将向量 V函数法推广到无限维系统中 ,得到了关联系统渐近弦稳定的充分条件 ,克服了以前的方法在处理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上的困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维 关联系统 向量V函数法 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