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验室开放网上预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蔡勇 阿依木古丽 +1 位作者 陈丽华 樊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7-99,共3页
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建设网络化、现代化的开放实验室,结合西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实验室开放网上预约系统,实现了实验预约和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 为了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效率,建设网络化、现代化的开放实验室,结合西北民族大学实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实验室开放网上预约系统,实现了实验预约和管理的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将实验室的开放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实验室 预约系统 网络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室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雒晓芳 陈丽华 +3 位作者 杨成波 王冬梅 侯方 霍伟鹏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7,共7页
对冰草、紫花苜蓿、冬小麦进行了为期63 d的实验室模拟,通过测定土壤脱氢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残油率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不同质量分数土壤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效果,以期为后期的现场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 对冰草、紫花苜蓿、冬小麦进行了为期63 d的实验室模拟,通过测定土壤脱氢酶活性、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残油率的变化,分析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作用对不同质量分数土壤石油烃污染的修复效果,以期为后期的现场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石油烃质量分数为3%时,植物-微生物联合可使石油烃降解率达到84%-87%;3种植物的降油效果依次为紫花苜蓿〉冰草〉冬小麦,紫花苜蓿组最高石油降解率可达86.47%.在石油烃质量分数达到10%时,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明显阻碍,土壤脱氢酶活性也大大降低,从而导致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受阻,植物表现为生长缓慢,植物茎叶变小、微黄.因此,植物-微生物联合体系中,石油烃质量分数为3%时能促进微生物的繁殖,提高土壤中脱氢酶活性,促进植物和微生物对石油烃污染物的降解,加速油污土壤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脱氢酶活性 石油降解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雒晓芳 樊国庆 +3 位作者 王瑾 王鸿雁 田丹妮 汪如婷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8期85-89,共5页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石油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和土壤残油量的测定.采用外源微生物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模拟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石油的质量分数、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微生物数量和石油降解...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石油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和土壤残油量的测定.采用外源微生物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模拟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结果表明,石油的质量分数、培养时间以及微生物菌剂浓度对微生物数量和石油降解率都影响较大.当石油污染物的最适质量分数范围介于4.0%~8.0%之间,菌剂浓度在3.0%时,植物-微生物联合降解石油污染物有较好的效果,微生物数量介于68.8×10^6~95.8×10^6个/g和土壤;最高石油降解率介于72.4%~75.4%.石油质量分数超过8.0%会对微生物产生毒害作用,有的甚至直接杀死微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土壤 微生物数量 残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高校实验教学的管理
4
作者 龚永寿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S1期214-215,共2页
关键词 实验教学体系 高校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管理 实验项目 实验技能 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质量 评价实验 实验技术人员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兰州大尾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蔡勇 阿依木古丽 +5 位作者 徐红伟 臧荣鑫 曹忻 申晓蓉 李贞子 杨具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为了探讨反复冻融对绵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取1.0~1.5岁兰州大尾羊背最长肌进行不同次数的冷冻-解冻,分别检测样品肉的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pH、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 为了探讨反复冻融对绵羊肉品质、营养成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取1.0~1.5岁兰州大尾羊背最长肌进行不同次数的冷冻-解冻,分别检测样品肉的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pH、干物质含量、灰分含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样品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干物质含量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P【0.05),剪切力和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冻融2次羊肉的失水率和冻融3次羊肉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冻融对pH没有显著影响(P】0.05);冻融后线粒体肿胀并空泡样化;肌节缩短、排列紊乱;肌原纤维变形、断裂、间隙增大;Z线错位,甚至溶解、消失。表明,多次冻融可严重破坏绵羊肉的肌原纤维结构,改变营养成分,降低肉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兰州大尾羊 肉品质 营养成分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冷冻-解冻对牛肉品质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阿依木古丽 蔡勇 +3 位作者 陈士恩 杨具田 申晓蓉 李贞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9-112,共4页
探讨反复冷冻-解冻对牛肉品质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对牛背最长肌进行不同次数的冷冻、解冻实验,分别检测原料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及pH值,并观察原料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随着反复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加,原料肉解冻... 探讨反复冷冻-解冻对牛肉品质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对牛背最长肌进行不同次数的冷冻、解冻实验,分别检测原料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及pH值,并观察原料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随着反复冷冻-解冻次数的增加,原料肉解冻损失和煮制损失极显著增加,失水率只在第1次冷冻-解冻后显著增加,剪切力先显著增加后降低,pH值随着冷冻-解冻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肌纤维结构混乱,间隙显著增加,线粒体空泡样变,Z线错位排列,甚至溶解、消失。结果表明:反复冷冻-解冻严重破坏了牛肉的组织结构,显著降低了牛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冷冻-解冻 牛肉 品质特征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菌剂与冰草联合修复含油污染土壤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丽华 周立辉 +2 位作者 雒晓芳 杨琴 潘和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77-4383,共7页
从陕西姬源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8株降解石油菌,向土壤中添加上述8株菌组成的混合菌剂,通过63 d盆栽试验,利用微生物菌剂与冰草联合作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测定土壤中降油率、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并采用气相-... 从陕西姬源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8株降解石油菌,向土壤中添加上述8株菌组成的混合菌剂,通过63 d盆栽试验,利用微生物菌剂与冰草联合作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测定土壤中降油率、微生物数量和脱氢酶活性;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石油中正构烷烃组分的降解情况研究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油污土壤。试验结果表明:植物与微生物菌剂联合作用修复能力大于单一植物修复能力,并且含油质量分数直接影响修复性能;经63 d植物与菌剂联合修复质量分数为3%含油土壤,降油率达81.48%,比单一植物降油高43.04%;土壤微生物数量、脱氢酶活性的增加有利于原油降油;微生物-植物联合作用对高碳数烷烃的降解作用大于低碳数烷烃的降解作用,15 d的降解率平均可达60%以上,加菌后正二十三烷和正三十三烷的降解率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34.7%和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剂 冰草 降油率 微生物 脱氢酶活性 油污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混合菌剂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丽华 马金珠 +1 位作者 雒晓芳 杨琴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581-4589,共9页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A6,A5,D4,F1和F2共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在实验条件下向土壤中添加上述5种菌不同浓度的混合菌剂,并对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土壤溶液电导率、氮磷的变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的...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A6,A5,D4,F1和F2共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在实验条件下向土壤中添加上述5种菌不同浓度的混合菌剂,并对土壤中的脱氢酶活性、土壤溶液电导率、氮磷的变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降解率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中石油含量为50 g/kg时,加入高效降解菌的石油降解率比没有加菌剂的降解效率高,添加2%,4%和8%菌剂48 d的降解率分别为68.01%,80.42%和78.47%,均大于CK(没有任何组分)的降解率45.50%,4种处理中4%菌剂的修复效果最显著。添加的有机肥中氮和磷的含量是影响石油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加适量的有机肥如4%才能使降解效果最好。混合菌株降解石油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的规律;原油中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混合菌7 d的作用过程中发生明显降解,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剂 石油降解率 脱氢酶活性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降亚硝酸盐乳酸菌的驯化复筛及菌株鉴定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慧昊 牛锋 +2 位作者 陈珊珊 钟琦 肖俊川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60-165,共6页
目的:筛选出高效降亚硝酸盐乳酸菌,为今后益生乳酸菌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地方特有食品及动物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3株乳酸菌,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13株乳酸菌的体外降亚硝酸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降亚硝酸盐效果最强菌株进行... 目的:筛选出高效降亚硝酸盐乳酸菌,为今后益生乳酸菌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从地方特有食品及动物肠道中分离纯化出13株乳酸菌,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对13株乳酸菌的体外降亚硝酸盐能力进行测定,并对降亚硝酸盐效果最强菌株进行驯化培养和抑菌实验,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 DNA法对所分离的降亚硝酸盐能力最强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获得1株编号为JS3的乳酸菌,该菌对亚硝酸盐降解率为83.39%,经过驯化复筛及培养条件优化得到:培养基中蛋白胨添加量15 g/L、接菌量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48 h,其降解率达到93.47%,同时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还具有抑制性能。经鉴定菌株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将其命名为L.zeae JS3。结论:菌株JS3具有高效降解亚硝酸盐能力,能够成为今后降解亚硝酸盐微生态活性菌的优良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亚硝酸盐 乳酸菌 驯化 抑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来植物物种入侵机理及其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华 金鑫 +3 位作者 谢梅 蒋芮 马玮 魏玉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5-379,共5页
以外来植物物种与本地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建立种间竞争的生态数学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将竞争模型扩展到网络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外来植物物种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别计算考虑扩散作用和没有考虑扩散作用情况下的空间分布参数,发现在考... 以外来植物物种与本地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建立种间竞争的生态数学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将竞争模型扩展到网络进行模拟研究,分析外来植物物种的空间分布类型.分别计算考虑扩散作用和没有考虑扩散作用情况下的空间分布参数,发现在考虑扩散作用的情况下,外来物种的空间格局发生了改变,空间扩散作用降低了外来植物物种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入侵 元胞自动机 空间分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及微细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8
11
作者 阿依木古丽 蔡勇 +1 位作者 陈士恩 申晓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5-380,共6页
为探讨反复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2.5岁阉割牛背最长肌,随机分成6组,称重,真空包装,进行不同次数的反复冷冻—解冻试验,分别检测原料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及pH,并观察原料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为探讨反复冻融对早胜牛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0~2.5岁阉割牛背最长肌,随机分成6组,称重,真空包装,进行不同次数的反复冷冻—解冻试验,分别检测原料肉解冻损失、煮制损失、失水率、熟肉剪切力及pH,并观察原料肉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原料肉解冻损失和煮制损失极显著增加,失水率只在第1次冻融后显著增加,剪切力先显著增加后再降低,pH随着冻融次数增加而显著降低,肌纤维结构混乱,肌束及肌原纤维间隙增加,肌节略微缩短,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Z线错位排列,甚至溶解、消失。结果表明,反复冻融严重破坏了早胜牛肉的组织结构,显著降低了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冻融 早胜牛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生植物盐节木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1
12
作者 高天鹏 王春燕 +4 位作者 徐红伟 孙海丽 张鸣 张庆 石晓妮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4,338,共9页
采用RT-PCR、RACE技术从盐生植物盐节木(Halocnermum strobilaceum(Pall.)Bieb.)中克隆得到BADH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sBADH),3'RACE和5'RACE测序结果用DNA Man软件拼接获得了1 849 bp全长的HsBADH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N9... 采用RT-PCR、RACE技术从盐生植物盐节木(Halocnermum strobilaceum(Pall.)Bieb.)中克隆得到BADH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HsBADH),3'RACE和5'RACE测序结果用DNA Man软件拼接获得了1 849 bp全长的HsBADH 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JN969894)。其开放阅读框为1 503 bp,推测编码501个氨基酸残基,并含有高度保守的十肽基序(VTLELGGKSP)和与酶功能有关的醛脱氢酶Cys残基。其核苷酸序列与几种藜科植物如梭梭、白梭梭、盐穗木、碱蓬、滨藜、菠菜、山菠菜的同源性为86%,与甜土植物水稻的同源性为66%。氨基酸序列与以上两类植物(盐生植物和甜土植物)的同源性比对分别为89%和70%,说明BADH基因在藜科盐生植物中是一种较高保守的基因。用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处理盐节木植株,BADH mRNA的表达水平比对照植株高,说明盐节木BADH基因的表达受盐诱导,进一步说明甜菜碱醛脱氢酶催化合成的甜菜碱作为渗透调节的小分子物质,它的积累与盐胁迫存在紧密关联,本研究为进一步从生理和分子水平阐明盐节木的适应盐渍化生境的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节木 甜菜碱醛脱氢酶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和白菜尾菜混合发酵试验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海玲 惠文森 +1 位作者 刘杰 吴川瑞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134,共4页
对尾菜与小麦秸秆进行了混合发酵试验,并比较分析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对添加不同量原料及酵母后的发酵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以小麦秸秆∶白菜尾菜7∶3、玉米粉添加量5%、酵母粉添加量2%的混合比例,在室温、p H... 对尾菜与小麦秸秆进行了混合发酵试验,并比较分析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对添加不同量原料及酵母后的发酵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以小麦秸秆∶白菜尾菜7∶3、玉米粉添加量5%、酵母粉添加量2%的混合比例,在室温、p H值6.6条件下发酵2 d,可提高白菜混合物中的粗蛋白和脂肪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白菜尾菜 酵母 发酵 营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及分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蔡勇 阿依木古丽 +4 位作者 杨具田 马忠仁 卢建雄 臧荣鑫 吴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68-1774,共7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探讨反刍动物脂肪沉积机理。以1日龄羔羊的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前体脂肪细胞,观察形态学变化,测定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并用实时定... 本试验旨在建立绵羊前体脂肪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探讨反刍动物脂肪沉积机理。以1日龄羔羊的肾周脂肪组织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前体脂肪细胞,观察形态学变化,测定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肪含量,并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脂蛋白脂酶、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脂肪酸合酶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原代培养的细胞成分均一、增殖旺盛、分化率高,具有前体脂肪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基因表达特性,为绵羊前体脂肪细胞。本试验成功建立了绵羊前体脂肪细胞原代培养方法,并在体外重现了增殖和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前体脂肪细胞 原代培养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油特性 被引量:12
15
作者 雒晓芳 杨琴 +2 位作者 陈丽华 周立辉 徐红伟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1-17,共7页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采样,通过富集培养、多次筛选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1。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F1鉴定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GS-MC结果表明,等量原油经F1菌株降解前、后,表现出先降解高碳... 从甘肃华庆油田污染严重的土壤中采样,通过富集培养、多次筛选分离得到1株优势菌F1。依据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将菌株F1鉴定为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GS-MC结果表明,等量原油经F1菌株降解前、后,表现出先降解高碳数正构烷烃为低碳数正构烷烃;高碳数正构烷烃中奇数碳向偶数碳正构烷烃演化规律;平均降油率为64%,F1菌株能较好地促使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立体构型中不稳定构型向稳定性构型转化。F1菌株在含油浓度0.3%、0.5%、1.0%土样中降解石油烃的半衰期分别为17.2、18.2、23.7 d,42 d后均达到7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株 分子鉴定 降油特性 GS-MC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种间竞争模型的毒杂草入侵空间分布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华 金鑫 +2 位作者 石磊 蒋芮 魏玉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765-3775,共11页
以天然草场中毒杂草与可食牧草为研究对象,在种间竞争的生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入侵扩散因素建立毒杂草入侵扩散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将竞争模型扩展到空间网络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毒杂草属的空间分布类型,为毒杂草的控制提供数据... 以天然草场中毒杂草与可食牧草为研究对象,在种间竞争的生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入侵扩散因素建立毒杂草入侵扩散模型。采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将竞争模型扩展到空间网络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毒杂草属的空间分布类型,为毒杂草的控制提供数据支持。研究表明:(1)在入侵扩散作用下,毒杂草与可食牧草的共存平衡点由一个增加为两个,增加了共存的可能性;(2)入侵扩散作用影响了毒杂草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减少了种群空间分布的聚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空间分布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石油浓度对两种作物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雒晓芳 陈丽华 +1 位作者 王冬梅 陈芳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5-140,共6页
初步探索小麦和玉米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性,同时摸索这两种农作物在石油污染的胁迫下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效果,以期为现场进行相关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置了0%、0.5%、1.5%、3%四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两种... 初步探索小麦和玉米对石油污染土壤的耐受性,同时摸索这两种农作物在石油污染的胁迫下对石油污染土壤的潜在修复效果,以期为现场进行相关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实验设置了0%、0.5%、1.5%、3%四组石油污染土壤处理,对小麦和玉米两种供试植物进行了温室盆栽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受试植物的发芽率在石油的胁迫下均呈下降的趋势,并且当浓度达到3%时影响显著;石油对小麦和玉米的生长表现出抑制作用,其株高、叶片数、干物质量与对照相比有较明显的降低;小麦和玉米的叶绿素含量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小麦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玉米种的MDA含量则是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是随着石油浓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原油浓度 石油污染土样 玉米 小麦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含量对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孙万虹 陈丽华 徐红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7-164,共8页
以甘肃西峰市油田附近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通过向油污土壤中添加尿素、磷酸氢二铵的现场试验,历时63 d。研究了氮、磷含量在由5种菌制得的混合菌剂对油污的降解中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甘肃西峰市油田附近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为菌源,富集培养、筛选分离得到5种菌属的降解石油菌。通过向油污土壤中添加尿素、磷酸氢二铵的现场试验,历时63 d。研究了氮、磷含量在由5种菌制得的混合菌剂对油污的降解中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增加土壤中氮、磷元素对混合微生物菌剂修复油污土壤具有显著促进效果。在含油量1.5%和3%的污染土壤中,氮、磷元素的变化表现为两个阶段,前28 d氮、磷含量迅速减少,后35 d氮、磷含量变化表现出波动性,且在浓度为3%的污染土壤中,微生物菌剂的修复效果更为明显,最大降油率达到52.5%。利用GC-MS测定分析混合菌剂对石油主要成分藿烷的降解程度和演化规律的研究表明,混合菌剂对油污土壤中霍烷类化合物的降解均在80%以上,降解率较高,其中最高的是芒柄花根烷,达到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 油污土壤 氮磷含量 藿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体外成熟绵羊卵母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曹忻 赵有璋 +1 位作者 罗海玲 石国庆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7-173,共7页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TCM199+BSA)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EGF(对照组0 ng.mL-1和试验组5 ... 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根据前期研究结果,在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TCM199+BSA)中添加不同剂量的VEGF(对照组0 ng.mL-1和试验组5 ng.mL-1)进行成熟培养。利用透射电镜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VEGF加速了微绒毛的发育和变化,促进了微绒毛游离端斜行插入透明带,增加了细胞内外物质交流和养分的吸收;②VEGF对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高尔基体的影响不显著;③发现特征性绵羊卵母细胞线粒体———带帽状线粒体,并且VEGF对线粒体的迁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④VEGF的添加对绵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脂滴数量的增加没有显著的作用,但VEGF减少了小脂滴聚集为大脂滴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绵羊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色类诺卡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初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雒晓芳 陈俊楠 +3 位作者 田丹妮 汪如婷 马麟龙 莫芳芳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8-61,共4页
该研究对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温度、紫外、酸碱处理,以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暗黑微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ovire... 该研究对白色类诺卡氏菌(Nocardioides albus)进行分离鉴定,并通过温度、紫外、酸碱处理,以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暗黑微绿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ovirens)为指示菌,用琼脂打孔法进行抑菌实验;用药敏片法进行药敏实验,初步探讨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抑菌性。结果表明,紫外作用30 min及温度对其抑菌性影响不大;强酸、强碱环境中白色类诺卡氏菌基本没有抑菌活性。白色类诺卡氏菌对抗生素较为敏感,药敏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类诺卡氏菌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药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