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钼含量对C/C复合材料SiC-MoSi_2涂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侯党社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史小红 魏剑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3-287,共5页
采用两步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MoSi2抗氧化复合涂层,通过恒温氧化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包埋粉料中硅钼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包埋粉料中硅钼比的减小,涂层的... 采用两步包埋法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MoSi2抗氧化复合涂层,通过恒温氧化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包埋粉料中硅钼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包埋粉料中硅钼比的减小,涂层的厚度和致密性先增加后减小,硅钼质量比为6∶1时所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较大的厚度和较为致密的结构,且MoSi2含量相对较高,体现出优良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在1 500℃氧化87.3 h和经过9次1 500℃室温急冷急热后,带有该涂层的C/C试样失重仅为3.22%。穿透性裂纹的形成是长时间氧化后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SiC-MoSi2抗氧化复合涂层 抗氧化性能 抗热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微结构的显微CT表征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冯炎建 冯祖德 +4 位作者 李思维 张伟华 栾新刚 刘永胜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9-54,共6页
利用显微CT表征了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的3D C/SiC复合材料的三维结构,评价了显微CT的微结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显微CT能够有效地分辨C/SiC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材料内部缺陷(孔隙和SiC基体密度差异)。通过重构孔隙的三维结构,... 利用显微CT表征了采用化学气相渗透法(CVI)制备的3D C/SiC复合材料的三维结构,评价了显微CT的微结构表征能力。结果表明:显微CT能够有效地分辨C/SiC复合材料的织构形貌、材料内部缺陷(孔隙和SiC基体密度差异)。通过重构孔隙的三维结构,揭示了CVI过程预制体内部存在沉积气体滞留;通过重构孔隙壁的形貌,揭示了CVI SiC基体表面为球状颗粒形貌,并与化学气相沉积(CVD)SiC涂层表面SEM形貌进行对比,阐明了预制体内外在气相沉积过程中存在压差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显微CT 微结构 预制体 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浸渗时间对C/C-SiC复合材料显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黄沛宇 徐永东 +2 位作者 范尚武 张立同 成来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经不同的浸渗时间渗Si制备了3种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增重率、体积密度、断裂韧性及三点弯曲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并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中,主... 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法,经不同的浸渗时间渗Si制备了3种不同的C/C—SiC复合材料,测试了材料的增重率、体积密度、断裂韧性及三点弯曲强度,分析了材料的物相组成,并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在得到的C/C—SiC复合材料中,主要存在纳米级和微米级2种尺度的SiC颗粒,随着浸渗时间延长,材料的体积密度和SiC含量随之增加,但抗弯强度随之降低。浸渗时间从0.5h延长到5h,材料的密度从2.16g·cm^-3增加到2.21g·cm^-3,SiC的质量百分含量从21.54%增加到31.72%,三点弯曲强度从133MPa下降到86MPa,3种复合材料均表现出一种类似于金属材料的非脆性断裂行为,断裂应变约为1.3%,断裂韧性为9-10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渗时间 C/C-SIC复合材料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高温长寿命抗氧化复合涂层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侯党社 李克智 +2 位作者 李贺军 付前刚 张雨雷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采用包埋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WSi_2/MoSi_2抗氧化复合涂层;通过恒温氧化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W、Mo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包埋粉料中W、Mo含量的增加... 采用包埋技术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WSi_2/MoSi_2抗氧化复合涂层;通过恒温氧化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研究了W、Mo含量对复合涂层微观结构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包埋粉料中W、Mo含量的增加,所制备复合涂层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含有10.0at% W和Mo制备的复合涂层具有相对较大的厚度和较为致密的结构,且WSi_2和MoSi_2含量相对较高;氧化过程中在涂层表面形成致密和稳定的SiO_2玻璃保护膜;在1500℃氧化315h后,带有该涂层的C/C试样仍然没有失重,且经过18次1500℃(?)室温急冷急热后涂层没有开裂和脱落,说明该涂层具有优异的抗氧化和抗热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涂层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编织体复合材料空间几何结构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毅强 张立同 成来飞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95-98,共4页
针对四步方形编织结构,从三维编织工艺和实际的编织过程出发,提出一种单元几何模型,并通过计算机图形建模建立织物的空间几何数学模型,解决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编织结构分析困难的问题。该模型以携纱器循环一周返回到起始位置所形成... 针对四步方形编织结构,从三维编织工艺和实际的编织过程出发,提出一种单元几何模型,并通过计算机图形建模建立织物的空间几何数学模型,解决了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内部编织结构分析困难的问题。该模型以携纱器循环一周返回到起始位置所形成的纱线编织结构作为单元,系统分析编织过程中纱线的空间运动规律,保证纤维束的连续性和材料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对每根纱线,选取它在编织体各个区域内合适的控制点,过这些控制点拟合成三次样条曲线,以此模拟纱线的空间结构中心线,从而能够方便直观地观察到各纱线具体走向。最后得到纱线和编织体的结构,从而便于下一步进行编织体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纺织复合材料 空间结构 几何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C/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军战 楼建军 +2 位作者 徐永东 张立同 成来飞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8-222,共5页
采用反应熔体渗透工艺制备了短切纤维C/S iC与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2种结构C/S iC复合材料在模拟飞机正常着陆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短切纤维C/S iC与三维针刺C/S iC刹车盘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 采用反应熔体渗透工艺制备了短切纤维C/S iC与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在MM-10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2种结构C/S iC复合材料在模拟飞机正常着陆时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短切纤维C/S iC与三维针刺C/S iC刹车盘的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31和0.39,线磨损率分别小于1.2μm/次以及2.3μm/次,质量磨损率分别小于14 mg/次与19 mg/次;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结构C/S iC复合材料的热扩散率均降低且较小,从而使得其摩擦曲线出现“翘尾”现象;由于三维针刺C/S iC复合材料在反应熔体渗透过程中纤维受到严重损伤,故在2种结构C/S iC刹车盘对摩时,三维针刺C/S iC刹车盘出现破坏性损坏,而短切纤维C/S iC刹车盘的结构完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切纤维 3维针刺C/SiC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结合浆料浸渍法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英文) 被引量:4
7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1 位作者 刘永胜 张立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22,361,共7页
采用CVI结合浆料浸渍工艺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微粉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预制沉积SiC80h后,微粉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渗微粉前CVI时间的增加及渗入浆料浓度的降低而... 采用CVI结合浆料浸渍工艺制备2D 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微粉对复合材料微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碳纤维预制沉积SiC80h后,微粉主要渗入到纤维束间。复合材料的力学强度随着渗微粉前CVI时间的增加及渗入浆料浓度的降低而增加。微粉的渗入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而对材料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 C/SIC 微结构 力学性能 CVI 浆料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P工艺对2DC/SiC-ZrB2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童长青 成来飞 +2 位作者 刘永胜 殷小玮 张立同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45,64,共5页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 采用CVI结合SI及PIP工艺制备2D C/SiC-ZrB2复合材料。研究了PIP工艺中循环浸渍次数及热处理对复合材料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了多孔C/SiC浸渍浆料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和仅用CVI致密化的效果。结果表明:浸渍裂解后,热处理温度相同,热处理次数对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和弯曲强度影响不大。2D C/SiC-ZrB2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不随PIP次数的增多而增加,PIP处理二次后,复合材料的强度逐渐增加,PIP处理五次,强度达到最大值,制备的复合材料开孔率为8.0%、弯曲强度为423 MPa。SI后用PIP结合CVI致密化比仅用CVI致密化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ZrB2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浆料浸渍 先驱体浸渍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高熵氧化物涂层抗烧蚀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凌翔 唐颖 +3 位作者 黄世伟 肖博澜 夏东浩 孙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0,I0001,I0002,共12页
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端部件服役温度不断提高,对表面防护涂层的相稳定性和抗烧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针对传统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HfO_(2)涂层开展高熵化设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结合超音速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Hf_(0.125)... 新一代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端部件服役温度不断提高,对表面防护涂层的相稳定性和抗烧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工作针对传统过渡金属氧化物ZrO_(2)、HfO_(2)涂层开展高熵化设计,采用高温固相反应结合超音速大气等离子喷涂制备(Hf_(0.125)Zr_(0.125)Sm_(0.25)Er_(0.25)Y_(0.25))O_(2-δ)(M1R3O)、(Hf_(0.2)Zr_(0.2)Sm_(0.2)Er_(0.2)Y_(0.2))O_(2-δ)(M2R3O)、(Hf_(0.25)Zr_(0.25)-Sm_(0.167)Er_(0.167)Y_(0.167))O_(2-δ)(M3R3O)三种高熵氧化物涂层,探究稀土组元含量对高熵氧化物涂层的相结构演变规律、相稳定性以及抗烧蚀性能的影响。M2R3O涂层和M3R3O涂层呈现优异的相稳定性和抗烧蚀性能,涂层经热流密度为2.38~2.40 MW/m^(2)的氧–乙炔焰烧蚀后仍保持物相结构稳定,未发生固溶体分解或析出稀土组元。其中M2R3O涂层循环烧蚀180 s后的质量烧蚀率与线烧蚀率分别为0.01 mg/s和–1.16μm/s,相比M1R3O涂层(0.09 mg/s、–1.34μm/s)以及M3R3O涂层(0.02 mg/s、–4.51μm/s),分别降低了88.9%、13.4%以及50.0%、74.3%,表现出最优异的抗烧蚀性能。M2R3O涂层的抗烧蚀性能优异归因于其兼具较高的熔点(>2200℃)和较低的热导率((1.07±0.09)W/(m•K)),使其有效防护内部的SiC过渡层以及C/C复合材料免受氧化损伤,避免了界面SiO_(2)相形成所导致的界面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过渡金属氧化物 热喷涂 热防护涂层 抗烧蚀 C/C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VI法制备SiCp/Si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晓明 李镇 +2 位作者 成来飞 张立同 徐永东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29,共3页
本文对用CVI法制备的SiCp/Si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造粒使颗粒成为类似纤维束的均匀团聚体,通过预制成型使颗粒成为类似纤维预制体的坯体后进行化学气相渗透(CVI)。由这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163MPa;成分... 本文对用CVI法制备的SiCp/SiC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造粒使颗粒成为类似纤维束的均匀团聚体,通过预制成型使颗粒成为类似纤维预制体的坯体后进行化学气相渗透(CVI)。由这种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弯曲强度达到163MPa;成分包括α2SiC、6HSiC及石墨化的碳。它具有适当弱界面层增韧和非均匀复合效应等增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渗透(CVI) SiCp/SiC复合材料 团聚体 微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7
11
作者 张立同 成来飞 +4 位作者 徐永东 刘永胜 曾庆丰 董宁 栾新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26-232,共7页
为了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长时热力氧化环境的使用需求,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自愈合方向发展。本文介绍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自愈合与强韧化机理,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 为了满足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长时热力氧化环境的使用需求,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正朝自愈合方向发展。本文介绍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自愈合与强韧化机理,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及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应用情况,表明多元多层微结构形成了“层层设防,就地消灭”的氧化防御体系,是复合材料实现自愈合与强韧化的关键。自愈合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能够满足发动机高温服役环境要求,显著降低发动机的结构重量,从而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推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 应用 多元多层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C/SiC复合材料喷管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中的烧蚀规律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博 张立同 +1 位作者 成来飞 栾新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38-944,共7页
采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了3D C/SiC复合材料喷管的烧蚀性能,分析了3D C/SiC的烧蚀机理及燃气参数对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线烧蚀率为0.128±0.088mm/s,质量烧蚀率为0.166kg/(m^2·s);受喷管内燃气组分、温度、... 采用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了3D C/SiC复合材料喷管的烧蚀性能,分析了3D C/SiC的烧蚀机理及燃气参数对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线烧蚀率为0.128±0.088mm/s,质量烧蚀率为0.166kg/(m^2·s);受喷管内燃气组分、温度、压强和流速等环境参数的影响,3D C/SiC的烧蚀涉及不同机理的非均匀烧蚀.喉部及其上下游过渡区域烧蚀最严重,收敛段其次,扩散段烧蚀最弱.烧蚀过程是热物理化学侵蚀和机械剥蚀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SiC的分解流失,SiC和碳纤维的氧化烧蚀,还涉及低速Al_2O_3大粒子的机械化学侵蚀,高速Al_2O_3小粒子的机械侵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C/SIC复合材料 固体火箭发动机 烧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表面Si-C-B自愈合涂层的制备与抗氧化行为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伟华 成来飞 +3 位作者 张立同 杨文彬 刘永胜 徐永东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4-778,共5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单质B和BC_x分别对SiC涂层进行改性,在二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2D 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B/SiC和SiC/BC_x/SiC两种多层自愈合涂层,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多层涂层表面和断面进行显微分析.700℃静态空气条件下...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制备单质B和BC_x分别对SiC涂层进行改性,在二维碳纤维增强碳化硅(2D C/Si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SiC/B/SiC和SiC/BC_x/SiC两种多层自愈合涂层,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多层涂层表面和断面进行显微分析.700℃静态空气条件下氧化结果表明:CVD-B和CVD-BC_x改性层氧化后生成的B_2O_3玻璃相可以较好地封填涂层微裂纹,氧化动力学受氧通过微裂纹和B_2O_3玻璃层的扩散共同控制;SiC/BC_x/SiC-C/SiC复合材料氧化过程中氧化失重率更小,氧化10h后的强度保持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CVD) B BCx 自愈合涂层 氧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C/SiC复合材料烧蚀性能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潘育松 徐永东 +3 位作者 陈照峰 成来飞 张立同 熊党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1,共5页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流烧蚀条件下的烧蚀机理和烧蚀物理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密度对材料的烧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材料的线烧蚀率呈下降的趋势... 采用氧-乙炔烧蚀试验研究了2DC/SiC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并对2D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焰流烧蚀条件下的烧蚀机理和烧蚀物理模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密度对材料的烧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材料的线烧蚀率呈下降的趋势,当密度提高3.4%时,材料的线烧蚀率下降65%。同时,C/SiC复合材料在氧-乙炔条件下的烧蚀机制是热氧化烧蚀、热物理烧蚀和机械冲刷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C/SIC复合材料 烧蚀机理 物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针刺碳/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19
15
作者 徐永东 张立同 +6 位作者 成来飞 范尚武 袁毅东 张富宽 田广来 陈志军 楼建军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28-32,共5页
采用三维针刺的碳纤维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密度的C/C复合材料,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方法进行后续致密化处理,得到高致密度的C/S 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刹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机理。在纤维束内... 采用三维针刺的碳纤维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方法制备具有一定密度的C/C复合材料,然后采用反应熔体浸渗方法进行后续致密化处理,得到高致密度的C/S iC复合材料,系统研究了材料的组织结构特征、刹车性能以及摩擦磨损机理。在纤维束内部每根C纤维单丝之间由化学气相渗透的碳充填形成致密的C/C区域,而在纤维束之间则主要由反应熔体浸渗法生成的S iC、残留S i和C组成。C/S iC复合材料具有非常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摩擦系数变化规律呈典型的马鞍状。平均摩擦系数为0.34,摩擦性能稳定,磨损率低(1.9μm/次.面);摩擦性能几乎不受湿度的影响,湿态衰减仅为2.9%。在摩擦磨损过程中,C/S iC复合材料的表面能够形成连续稳定的摩擦面,磨损表现为典型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针刺 碳/碳化硅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室温面内剪切强度分布 被引量:11
16
作者 严科飞 张程煜 +3 位作者 乔生儒 王宣为 韩栋 李玫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12-915,共4页
根据C/C复合材料室温面内剪切强度实验数据,以二参数Weibull分布为假设分布模型,采用图解法进行参数估计,探讨该复合材料的室温面内剪切强度分布规律。根据Kolmogorov非参数检验,对假设分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室温面内剪切... 根据C/C复合材料室温面内剪切强度实验数据,以二参数Weibull分布为假设分布模型,采用图解法进行参数估计,探讨该复合材料的室温面内剪切强度分布规律。根据Kolmogorov非参数检验,对假设分布进行检验。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室温面内剪切强度可以用二参数Weibull分布模型表征,求解的二参数Weibull分布能很好地预测该材料的室温面内剪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 C复合材料 面内剪切强度 二参数Weibull分布 Kolmogorov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梅辉 邓晓东 +2 位作者 孙磊 成来飞 张立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2-87,共6页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和不均匀特性,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紧迫性,使得采用无损检测(NDT)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及保证是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发展现状,阐释了超声波、红外热成像和工业CT技术... 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各向异性和不均匀特性,以及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紧迫性,使得采用无损检测(NDT)方法对其进行质量控制及保证是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综述了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发展现状,阐释了超声波、红外热成像和工业CT技术的检测原理及其在陶瓷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无损检测 超声波 红外热成像 工业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表面C/SiC/Si-Mo-Cr多层复合防氧化涂层研究(英文)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雨雷 李贺军 +2 位作者 李克智 费杰 曾燮榕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5-110,共6页
为提高炭/炭(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料浆涂刷法首先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预炭层,然后以Si粉及石墨粉(Si粉与石墨粉的质量配比为:60~80:10~25)为原材料采用包埋法经高温热处理获得C/SiC内涂层,最后在涂有C/SiC内涂层的... 为提高炭/炭(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料浆涂刷法首先在C/C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预炭层,然后以Si粉及石墨粉(Si粉与石墨粉的质量配比为:60~80:10~25)为原材料采用包埋法经高温热处理获得C/SiC内涂层,最后在涂有C/SiC内涂层的C/C复合材料表面采用包埋法制备Si-Mo-Cr外涂层。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涂层试样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涂层C/C复合材料在1 873 K和1 973 K下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由于涂层氧化过程中表面生成了SiO2和Cr2O3复合玻璃层,其在1 873 K温度下表现出优异的防氧化性能,可以有效保护C/C复合材料达135 h。当氧化温度提高至1 973 K并氧化30 h后,该复合涂层氧化过程玻璃层完整性被破坏,涂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涂层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气发生器条件下穿刺C/C复合材料喷管的烧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博 张立同 +1 位作者 成来飞 栾新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59-1164,共6页
研究了穿刺C/C复合材料喷管在酒精/氧气燃气发生器模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富氧燃气环境中的烧蚀性能,分析了穿刺C/C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及燃气参数对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线烧蚀率为(0.055±0.029)mm/s,质量烧蚀率为0.186k... 研究了穿刺C/C复合材料喷管在酒精/氧气燃气发生器模拟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富氧燃气环境中的烧蚀性能,分析了穿刺C/C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及燃气参数对烧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喷管喉部线烧蚀率为(0.055±0.029)mm/s,质量烧蚀率为0.186kg/(m^2·s).喷管收敛段下游到喉部区域烧蚀最严重,收敛段上游其次,扩散段烧蚀最弱.烧蚀过程是热化学烧蚀和气流冲刷综合作用的结果,燃气温度和氧化性组分H_2O和CO_2含量决定穿刺C/C复合材料热化学烧蚀率,压强和流速影响穿刺C/C复合材料的机械剥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蚀 穿刺C/C复合材料 燃气发生器 烧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应力氧化失效机理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小瀛 张钧 +2 位作者 张立同 徐永东 栾新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91-1196,共6页
研究了干氧和湿氧两种气氛、疲劳和蠕变两种应力下C/SiC复合材料在1300℃的应力氧化行为,试验结果和断口形貌SEM分析表明:C/SiC复合材料在疲劳应力下比在蠕变应力下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干氧环境中的蠕变试样以C纤... 研究了干氧和湿氧两种气氛、疲劳和蠕变两种应力下C/SiC复合材料在1300℃的应力氧化行为,试验结果和断口形貌SEM分析表明:C/SiC复合材料在疲劳应力下比在蠕变应力下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和更长的持续时间;干氧环境中的蠕变试样以C纤维氧化失效为主;水蒸气的存在加剧了SiC基体的氧化,并且使受蠕变应力的C/SiC复合材料以SiC基体氧化失效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疲劳 蠕变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