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场与骨重建相关疾病转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1
作者 商澎 刘俊宇 +5 位作者 王圣航 杨建成 张哲源 李岸林 张昊 曾玉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9-455,共17页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 几十年的研究与应用表明:电磁场具有调节骨重建生物学过程的作用,并可作为非侵入性物理治疗方法,对于以骨重建为主要干预环节的各个系统疾病,如骨折和骨质疏松症,具有治疗作用。本文基于已有文献,从电磁场与骨重建的基本概念出发,综述了电磁场在骨重建相关疾病方面的基础研究、电磁技术和临床应用,从生物医学基础与生物电磁学交叉融合的角度,分析了电磁场作用于骨重建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机制,提出了尚未解决、值得深入研究的基础性生物物理机制问题,并对相关生物电磁技术发展及其临床转化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磁场 静磁场 骨重建 骨质疏松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效抗菌抗病毒纳米陶瓷涂料性能研究
2
作者 辛慧 卢雪梅 +5 位作者 屈静 曹婷婷 查钢强 赖文建 吕子全 邹旋 《涂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24,共7页
【目的】测试纳米陶瓷涂料的耐霉菌性及抑制肠道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无抗病毒作用的灭菌金属板为载体,采用聚硅氧烷水性化技术和纳米常温成瓷技术制备长效自消杀纳米陶瓷涂层。分别以8种霉菌和2种病毒为代表,对... 【目的】测试纳米陶瓷涂料的耐霉菌性及抑制肠道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无抗病毒作用的灭菌金属板为载体,采用聚硅氧烷水性化技术和纳米常温成瓷技术制备长效自消杀纳米陶瓷涂层。分别以8种霉菌和2种病毒为代表,对涂层及老化后涂层进行耐霉菌、抗肠道病毒(EV71)和新冠病毒(Omicron BA.5变异株)性能测试。【结果】纳米陶瓷涂层耐霉菌性等级为0级(试验样品上不长霉菌),具有显著耐霉菌性;对肠道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99.00%;其老化后涂层抑制率也均>99.00%。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纳米陶瓷涂料通过降低肠道病毒C4a基因及VP1蛋白的表达,抑制其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过程;纳米陶瓷涂料可降低新冠病毒S、E、N基因和S及NP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其与宿主细胞结合并阻止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结论】长效抗菌抗病毒纳米陶瓷涂层具有显著耐霉菌性、抗肠道病毒及新冠病毒性能,提供了长效、广谱、环保的抗菌抗病毒涂层方案,为高感染风险场景表面处理提供了新途径,使涂层从被动防护向主动干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陶瓷涂料 长效 耐霉菌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特性对光固化3D打印陶瓷浆料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郝舒琪 苏海军 +3 位作者 赵迪 李翔 董栋 于佳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6-95,共10页
陶瓷材料因力学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但其硬度高,脆性大,使陶瓷构件的成型与加工存在挑战。传统陶瓷成型技术已无法满足复杂精密陶瓷的生产需求。近年来陶瓷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迅猛,光固化3D打印凭借打印速度快、成型精度... 陶瓷材料因力学性能优异、化学稳定性好而被广泛应用,但其硬度高,脆性大,使陶瓷构件的成型与加工存在挑战。传统陶瓷成型技术已无法满足复杂精密陶瓷的生产需求。近年来陶瓷增材制造技术发展迅猛,光固化3D打印凭借打印速度快、成型精度高、生坯表面光滑等独特优势脱颖而出。作为光固化技术的原料,陶瓷浆料的性质严重影响成型质量。高质量光固化浆料应具有高固含量、低粘度、抗沉降的特点。由于光固化浆料的组成成分多样,影响陶瓷浆料性质的因素众多,如何获取最佳光固化浆料配方一直是一个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简述光固化3D打印技术原理及陶瓷浆料制备原则的基础上,从陶瓷粉体的性质出发,重点介绍了陶瓷粉体性质、粒径分布及级配设计对浆料流变性、稳定性以及光聚合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光固化3D打印浆料制备中的陶瓷原料优化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为研究者从陶瓷原料选择与设计角度改善光固化浆料性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固化3D打印 陶瓷粉体特性 浆料制备 浆料流变性 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水-超疏水相间表面通气减阻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沛洋 张毅 +1 位作者 张梦卓 胡海豹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0,共7页
超疏水表面有利于在壁面形成气膜层,是一种潜在的兼具防污功能的新式仿生减阻技术,但在高速来流的剪切作用下该气膜易流失破坏.通过构造亲水-超疏水相间表面来增强超疏水表面气膜层的稳定性,从而期望达到更优的减阻效果.采用重力式水循... 超疏水表面有利于在壁面形成气膜层,是一种潜在的兼具防污功能的新式仿生减阻技术,但在高速来流的剪切作用下该气膜易流失破坏.通过构造亲水-超疏水相间表面来增强超疏水表面气膜层的稳定性,从而期望达到更优的减阻效果.采用重力式水循环管道测试系统,测试了在湍流状态下,超疏水条带宽度与雷诺数对减阻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对应的气膜铺展状态及其对减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亲水-超疏水相间表面持续通气能解决表面气膜层的流失问题,实现气膜层的长时间稳定维持;表面减阻率随水流速度(雷诺数)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且表面气膜稳定性逐渐降低;表面减阻率随超疏水条带宽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并在超疏水条带宽度为5.0 mm时达到最大,最大减阻率为40.2%.分析原因在于,超疏水条带较窄时,高剪切应力的液固界面占比较高,带来了较高的阻力;而条带较宽时,表面气膜层稳定性不佳.因而在某一流动状态下,存在最为合适的超疏水条带宽度,使得减阻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减阻 通气 气膜 湍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网格法的流动旋压快速仿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詹梅 翟卓蕾 +2 位作者 董赟达 樊晓光 杨亦扬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针对筒形件流动旋压有限元仿真中因网格模型规模庞大而导致的计算极端耗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网格法动态控制网格密度的高效仿真算法,并验证该算法的高效性与可靠性。方法移动网格法包括局部加密全六面体网格的动态重构与新旧网... 目的针对筒形件流动旋压有限元仿真中因网格模型规模庞大而导致的计算极端耗时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网格法动态控制网格密度的高效仿真算法,并验证该算法的高效性与可靠性。方法移动网格法包括局部加密全六面体网格的动态重构与新旧网格间的数据传递两部分。针对平滑过渡的局部加密网格构造提出了维度分离弹簧比拟法以快速动态重构,并采用三次样条曲线来精确描述工件的几何形状以保证网格重构过程的一致性。在数据传递过程中,为避免冗长的邻域搜索步骤,采用自适应反距离加权插值算法提升传递效率。根据上述算法,设计编制了基于动力显式有限元求解器ABAQUS/Explicit的移动网格法插件,以实现快速仿真模型的连续计算。结果基于移动网格法插件,建立了单旋轮筒形件流动旋压的快速仿真模型。与全加密网格相比,采用移动网格法的仿真模型可在获得精确几何形状的同时提速2~4倍。结论所提出的算法可实现筒形件流动旋压的高效仿真,同时可结合并行计算进一步提高仿真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网格法 流动旋压 网格生成 数据传递 快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微沟槽表面液滴各向异性润湿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海豹 丁海艳 +1 位作者 曹刚 李明升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5-722,共8页
液滴在各向异性表面的润湿行为对于液滴操作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工程价值.采用重力式测试系统对非对称沟槽表面上液滴各向异性润湿行为进行表征,分析了沟槽几何结构非对称性、沟槽高度和宽度以及浸油处理对液滴静润湿与动润湿行... 液滴在各向异性表面的润湿行为对于液滴操作和运动控制具有重要的科研与工程价值.采用重力式测试系统对非对称沟槽表面上液滴各向异性润湿行为进行表征,分析了沟槽几何结构非对称性、沟槽高度和宽度以及浸油处理对液滴静润湿与动润湿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沟槽几何结构不对称性会影响液滴润湿状态,液滴在非对称沟槽表面不同方向上接触角差异比对称沟槽更大,使得各向异性更显著;浸油处理会减小沟槽表面液滴接触角,从而表现出更明显的各向异性;非对称沟槽表面的接触角随沟槽高度增大而减小,随宽度增大而增大,表面浸油处理会缩小试件间接触角的差异,高度和宽度对浸油处理后的非对称表面的调控作用基本失效;当沟槽宽度增加时,浸油处理后的非对称沟槽表面滑动角减小,同时液滴沿非对称沟槽大顶角向小顶角方向运动时的滑动角大于沿反方向运动时的滑动角,且液滴体积越大,滑动角越小.最后,对上述规律进行了接触线理论分析,并从表面能模型角度推导出滑动角理论公式,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微沟槽 各向异性润湿 浸油 接触角 滑动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物共晶陶瓷激光增材制造裂纹缺陷形成及抑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姚佳彤 苏海军 +5 位作者 姜浩 陈乾 申仲琳 余明辉 张卓 郭敏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4-45,共12页
氧化物共晶陶瓷以其优异的高比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和抗蠕变等独特性能,被认为是超高温氧化腐蚀等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服役的理想材料之一,在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高温热端结构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氧化物共晶陶瓷以其优异的高比强度、耐高温、耐腐蚀、抗氧化和抗蠕变等独特性能,被认为是超高温氧化腐蚀等极端环境下长期稳定服役的理想材料之一,在新一代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高温热端结构部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已成为近年来制备高性能复杂结构部件最具潜力的前沿技术,然而陶瓷在激光快速凝固过程中,裂纹缺陷极易产生,严重影响构件的成形质量和性能,成为制约工程化应用的关键。本文综述了激光近净成形和激光粉末床熔融两种典型陶瓷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分析对比了两种技术制备的不同形状陶瓷样件的裂纹形态特征,重点从微观组织形态特征、应力状态等角度探讨了激光增材制造氧化物陶瓷裂纹的形成机理,并进一步从工艺参数优化、成分设计、外场辅助等三个方面改善微观组织与减小热应力以抑制裂纹进行系统总结。最后指出氧化物共晶陶瓷激光增材制造在粉末特性、成形主次因素、成形技术研究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物共晶陶瓷 激光增材制造 裂纹缺陷 形成机理 裂纹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DP功能化UiO-66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作为润滑油纳米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罗浩文 李番番 +4 位作者 吴韦 李旭光 钱勇 张梦晨 刘建喜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64-1073,共10页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设计的组成结构以及可调的表面物化性质,在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MOFs纳米颗粒与基础油之间差的相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中... 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可设计的组成结构以及可调的表面物化性质,在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然而,MOFs纳米颗粒与基础油之间差的相容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中选择具有良好化学、机械和热稳定性的UiO-66纳米颗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并通过将3种不同分子链长和结构的二烷基二硫代磷酸(DDP)分子在UiO-66上进行组装.借助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动态光散射和高频摩擦磨损试验机对DDP修饰前后UiO-66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化学结构、粒径分布和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DDP分子可以通过配位相互作用组装在UiO-66纳米颗粒表面而不会破坏初始MOFs的形状尺寸和结晶性,DDP的修饰有效改善了UiO-66纳米颗粒在溶剂以及基础油中的分散稳定性,进一步将其作为润滑油纳米添加剂,可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抗磨性能,并能有效提高基础油的抗载能力以及综合摩擦学性能.最后,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其摩擦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DP分子修饰的UiO-66纳米颗粒通过DDP在摩擦副表面形成了摩擦反应膜以及Zr-MOFs的“滚珠轴承”效应,有效减少了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 UiO-66 表面修饰 润滑油添加剂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分离器结构优化对吞雨性能改进研究
9
作者 杨群杰 林阿强 +2 位作者 王家友 马佳乐 刘高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5-1313,共9页
本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粒子追踪模型对某型涡轴发动机粒子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进行试验并完成了对粒子分离器结构的优化,研究并揭示了粒子分离器结构参数对其分离效果和吞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 本文采用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粒子追踪模型对某型涡轴发动机粒子分离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的原理进行试验并完成了对粒子分离器结构的优化,研究并揭示了粒子分离器结构参数对其分离效果和吞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干工况条件下,与原型相比,优化后的模型扫气比降低4.3%,总压损失系数降低0.03%;在吞雨工况下,相比于原型,优化后的模型扫气比降低0.97%,总压损失系数降低0.039%,分离效率提高5.5%。本次结构优化基本达到了粒子分离器低总压损失高分离效率的优化要求,并且对粒子分离器吞雨性能有较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轴发动机 粒子分离器 正交试验设计 优化设计 吞雨 扫气比 总压损失系数 分离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氧化物陶瓷激光增材制造及组织性能调控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乾 苏海军 +3 位作者 姜浩 申仲琳 余明辉 张卓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1-753,共13页
氧化物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以及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高性能发动机极端高温、燃气腐蚀、氧化服役环境用重要的候选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用高端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陶瓷制备技术相比,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能够... 氧化物陶瓷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以及优异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是高性能发动机极端高温、燃气腐蚀、氧化服役环境用重要的候选高温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用高端装备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传统陶瓷制备技术相比,激光增材制造技术能够一步实现从原材料粉末到高性能结构件的一体化高致密成型,具有柔性度好、成型效率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制备高性能、高精度、大尺寸复杂结构部件。近年来,基于液固相变发展的熔体生长氧化物陶瓷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已成为高温结构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概述了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选区激光熔化与激光定向能量沉积两种典型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工艺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利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不同氧化物陶瓷的组织特征及工艺参数对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并总结比较了不同体系氧化物陶瓷力学性能的差异。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温氧化物陶瓷 激光增材制造 选区激光熔化 激光定向能量沉积 组织调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涡激振动小圆柱对翼型气动力影响的数值研究
11
作者 陈东阳 徐瑞 +2 位作者 张祥 张启发 芮筱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9-747,共9页
在大攻角来流时,翼型吸力面气流常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使翼型气动性能恶化。针对大攻角情况下的流动分离现象,本文在翼型前缘加入控制柱,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发生涡激振动的小圆柱对于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嵌套... 在大攻角来流时,翼型吸力面气流常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使翼型气动性能恶化。针对大攻角情况下的流动分离现象,本文在翼型前缘加入控制柱,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发生涡激振动的小圆柱对于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嵌套网格技术,本文建立了二维流固耦合模型。以NACA0012翼型为例,对翼型前缘设置涡激振动圆柱的流场情况进行模拟,并且对比了静止圆柱与振动圆柱情况下的流场变化。通过流线图和涡量云图分析了小圆柱流动控制的机理。仿真结果表明:设置静止小圆柱可以提高大攻角下的翼型升阻比,使小圆柱产生涡激振动之后,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大攻角下的翼型升阻比50%以上。涡激振动小圆柱的引入在大攻角条件下对提升翼型升阻比具有显著效果,为改善翼型气动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流动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动分离 涡激振动 计算流体力学 翼型 结构动力学 柱体 嵌套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环境下的磁耦合双稳态能量俘获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伍芷娴 王锁 +2 位作者 李支援 梅旭涛 周生喜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64-975,共12页
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旋转运动能量,可以使用能量俘获技术将其转换为可用的电能,进而为嵌入式设备和无线传感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以解决传统化学电池供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提高能量俘获系统在超低频(低于3 Hz)旋转... 环境中存在大量的旋转运动能量,可以使用能量俘获技术将其转换为可用的电能,进而为嵌入式设备和无线传感器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以解决传统化学电池供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维护成本高等问题。为了提高能量俘获系统在超低频(低于3 Hz)旋转环境中的能量俘获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具有低势垒特性的时变势阱磁耦合双稳态能量俘获系统。在充分考虑了离心效应影响的前提下,基于能量法和拉格朗日方程在旋转坐标系下推导了该系统的分布式参数机电耦合方程。通过建立该系统的磁力计算模型以分析磁间距和离心效应对系统势能阱及能量俘获特性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与传统线性能量俘获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时变势阱磁耦合双稳态能量俘获系统具有更宽的工作频率范围(0~2.67 Hz)和更高的输出电压(大于2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能量俘获 超低频 双稳态 时变势阱 低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原子及颗粒对激光增材制造高熵合金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高宏亮 苏海军 +4 位作者 郭一诺 杨培鑫 夏乐 张卓 郭敏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4-63,75,共11页
近年来,高熵合金(HEAs)由于其独特的多主元设计理念和优异的性能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激光增材制造能够获得具有超细晶和多尺度结构的高熵合金,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间隙原子的掺杂及增强颗粒的添加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合金的... 近年来,高熵合金(HEAs)由于其独特的多主元设计理念和优异的性能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激光增材制造能够获得具有超细晶和多尺度结构的高熵合金,使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时间隙原子的掺杂及增强颗粒的添加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合金的强塑性,在航空航天高性能结构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开阔。基于此,首先介绍了选区激光熔化技术和激光定向能量沉积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总结了间隙原子(C、B、N)及增强颗粒对激光增材制造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各个间隙原子及增强颗粒对合金的强塑化机理;最后对激光增材制造高强塑性高熵合金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高熵合金 间隙原子 增强颗粒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视角多源目标检测数据集UAV-RGBT及算法基准
14
作者 汪进中 戴顺 +5 位作者 张秀伟 田雪涛 邢颖慧 汪芳 尹翰林 张艳宁 《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86-704,共19页
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平台的可见光(Red Green Blue,RGB)和热红外(Thermal infrared,T)多源目标检测,可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目标侦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受限于数据拍摄获取和处理的复杂性,当前... 基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平台的可见光(Red Green Blue,RGB)和热红外(Thermal infrared,T)多源目标检测,可实现全天时、全天候的目标侦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受限于数据拍摄获取和处理的复杂性,当前少有公开的UAV视角RGB-T多源目标检测数据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UAV视角RGB-T多源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和应用.与此同时,UAV应用场景复杂多变,其飞行高度、速度、焦距和背景等快速变化,所拍摄目标在图像上呈现出尺度多样、稠密/稀疏分布不均衡、类别不平衡等特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此外,在诸如目标侦察、交通监控等高时效性应用场景中,算法需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实现实时目标检测,因此,算法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精度与速度之间的平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跨季节、跨昼夜、多类别、多尺度的大规模UAV视角RGB-T多源图像数据集UAV-RGBT,包含20个类别、5117对RGB-T图像和超11万个标注,有助于推进UAV视角多源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同时,基于YOLOv8n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UAV视角多源目标检测(UAV-based Dualbranch Multispectral object Detection,UAV-DMDet)模型,其通过多源交叉注意力融合和多源特征分解组合方法有效促进了多源特征的深度融合,较好地实现了模型参数量、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的均衡.实验结果表明:在UAVRGBT数据集上,UAV-DMDet模型较单源YOLOv8n模型,在RGB和T模态方面,mAP@0.5分别提高了3.61%、11.03%,mAP@0.5:0.95分别提高了0.84%、6.76%;在DroneVehicle数据集上,mAP@0.5和mAP@0.5:0.95较主流算法I2MDet提高了2.66%和12.36%;在检测速度方面,以640×640分辨率图像为例,UAV-DMDet模型在单张GeForce RTX 3090显卡上FP32精度推理速度可达31帧/s,在华为昇腾710处理器上FP16精度推理速度可达58帧/s,可有效应用于UAV视角RGB-T多源实时目标检测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UAV) 可见光-热红外(RGB-T)多源目标检测 数据集 多源特征融合 YOLOv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定义时间的舰载机抗干扰着舰控制
15
作者 李钊星 蔡云鹏 +2 位作者 刘茂汉 王霞 许斌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3-1247,共15页
考虑甲板运动和舰尾流等扰动影响下的舰载机着舰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定义时间的自适应抗干扰控制策略.建立着舰轨迹生成、引导、控制和进近动力补偿等子系统,将轨迹跟踪问题转换为子系统的稳定问题.针对舰尾流引起的时变扰动和... 考虑甲板运动和舰尾流等扰动影响下的舰载机着舰轨迹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预定义时间的自适应抗干扰控制策略.建立着舰轨迹生成、引导、控制和进近动力补偿等子系统,将轨迹跟踪问题转换为子系统的稳定问题.针对舰尾流引起的时变扰动和甲板运动对理想着舰点的变化影响,采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进行甲板运动预估并在引导指令中予以修正,借助非线性扰动观测器估计未知干扰对模型集总外界扰动进行前馈补偿.为提升着舰轨迹跟踪与姿态控制的精确性和快速性,设计基于反步架构的预定义时间控制策略,通过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证明系统能够在设定的时间内收敛.数字和半实物仿真结果表明,在甲板运动和舰尾流扰动影响下所设计的控制策略能够满足着舰轨迹的快速准确跟踪,实现预定义时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舰控制 舰尾流 甲板运动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预定义时间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信号源数目盲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付强 景博 +2 位作者 何鹏举 汤梦阳 戚咪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针对目前盖氏圆盘准则(GDE)及其改进方法难以精确计算出变化的瞬时信号源数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SW)和相关系数(CC)相结合改进盖氏圆盘准则的GDE-SW-CC动态信号源数目盲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盖氏圆盘准则的盖尔圆半径在信号数量... 针对目前盖氏圆盘准则(GDE)及其改进方法难以精确计算出变化的瞬时信号源数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滑动窗口(SW)和相关系数(CC)相结合改进盖氏圆盘准则的GDE-SW-CC动态信号源数目盲估计方法。首先利用盖氏圆盘准则的盖尔圆半径在信号数量增长过程中不断更替变化的特性,将新盖尔圆半径减去旧半径得出整体信源中半径变化最大的动态段。其次采用滑动窗口算法对动态段进行分段精估计,得到每一个滑动窗GDE的判断阈值。然后将GDE的判断阈值作为滑动窗口的特征量,并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根据相关系数的峰值位置区分动态窗口信号圆盘与静态窗口信号圆盘得到瞬时信号源数目。最后,通过计算机仿真以及实测数据实验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通用性和实用性。计算机仿真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现有静态GDE,所提方法能快速判读信号的源个数并定位出动态变化的时间区域;在此基础上,结合所提方法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进行了欠定盲源分离情形下的动态源信号数目估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调整因子为0.2以上即可得到正确的估计;实测数据实验得出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尤其当信号源数目减少时,GDE的估计正确概率从95%降低到4%,所提方法的估计正确概率从95%增高到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源个数估计 动态信号源 盖氏圆盘准则 盖尔圆半径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本风格迁移综述
17
作者 刘浦胜 吴连伟 +2 位作者 饶元 高超 王震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共29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可控文本生成领域的发展,其中文本风格迁移研究作为核心技术的代表,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梳理了近年来文本风格迁移领域的发展脉络,首先给出了文本风格迁移的定义及其面临的挑...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极大地推动了可控文本生成领域的发展,其中文本风格迁移研究作为核心技术的代表,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梳理了近年来文本风格迁移领域的发展脉络,首先给出了文本风格迁移的定义及其面临的挑战,从应用场景、目的需求两个视角详细阐述了该领域四大类型任务,并从数据来源、标签及数据规模三方面介绍了该领域常用平行数据集及非平行数据集。此外,该文从数据增强、词汇约束解码、解纠缠、非解缠、交叉投影、伪平行语料、其他特殊策略等七个层面对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并重点分析了各类方法的实现机制、优缺点及其性能,随后从风格迁移准确率、内容保留度及语言困惑度三个视角归纳了文本风格迁移领域的评价指标并剖析了其评价实现原理。最后,该文展望了文本风格迁移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风格迁移 可控文本生成 自然语言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信息输入下的软线重构与抓取验证
18
作者 邱介禄 王明明 《智能系统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针对使用机器人对柔性物体进行操作的复杂任务,设计了一种简洁高效的软线抓取方法。首先利用双目相机和图像处理方法对软线进行测量,结合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从图像中还原了其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采用Frenet标架对软线进行了建模重构... 针对使用机器人对柔性物体进行操作的复杂任务,设计了一种简洁高效的软线抓取方法。首先利用双目相机和图像处理方法对软线进行测量,结合坐标系间的转换关系,从图像中还原了其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信息;采用Frenet标架对软线进行了建模重构,以获取软线上任意点的位置与弯曲方向信息;提出了六自由度机械臂的位姿表示及转换方法以及相机的标定流程,将曲线任意弧长处的坐标值和Frenet标架方向转换为夹爪末端的位姿参数,最后开展了目标点处沿软线弯曲方向抓取软线的地面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线 视觉感知 深度相机 图像处理 坐标计算 曲线重构 位姿转换 机械臂抓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雷达罩结构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
19
作者 宋海征 周春苹 +2 位作者 魏政 李磊 周长聪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6,共10页
雷达罩通常位于飞机的机头部分,是保护飞机雷达天线的重要结构件。文中提出了一种蜂窝夹层复合材料雷达罩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受风载作用下的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方法。建立雷达罩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强度和模态分析。考虑不确定性... 雷达罩通常位于飞机的机头部分,是保护飞机雷达天线的重要结构件。文中提出了一种蜂窝夹层复合材料雷达罩结构在工作过程中受风载作用下的可靠性与灵敏度分析方法。建立雷达罩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强度和模态分析。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建立了雷达罩结构可靠性模型,利用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和Monte Carlo法计算了雷达罩结构的失效概率和全局灵敏度指标,并在不同阈值情况下对失效概率和基于失效概率的全局灵敏度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可靠性分析,明确了复合材料雷达罩结构的安全水平。经过全局灵敏度分析,得到了对结构响应影响较大的关键变量,为工程实际中复合材料雷达罩结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 雷达罩 神经网络 可靠性 全局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INDLY和SECRET AGENT介导的蛋白糖基化调控植物发育与逆境响应
20
作者 樊玥妮 仙保山 +6 位作者 师艺萍 任梦圆 徐佳慧 魏绍巍 许晓敬 罗晓峰 舒凯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共8页
蛋白糖基化修饰调控诸多生物学过程,尤其是在动植物发育与非生物/生物逆境胁迫响应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O-乙酰氨基葡萄糖基化(O-GlcNAc)及O-岩藻糖基化(O-Fuc)是两类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其中,SECRET AGENT(SEC)和SPINDLY(SPY... 蛋白糖基化修饰调控诸多生物学过程,尤其是在动植物发育与非生物/生物逆境胁迫响应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的进展。O-乙酰氨基葡萄糖基化(O-GlcNAc)及O-岩藻糖基化(O-Fuc)是两类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其中,SECRET AGENT(SEC)和SPINDLY(SPY)作为重要的O-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同源蛋白,分别负责O-GlcNAc和O-Fuc修饰,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植物中蛋白的O-GlcNAc和O-Fuc修饰过程及相关酶类,分析了SEC和SPY的进化特点,重点聚焦它们参与植物发育及逆境响应的调控机制,并探讨了未来植物蛋白糖基化修饰的研究热点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乙酰氨基葡萄糖基化 O-岩藻糖基化 植物发育 逆境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