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多路实时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6
1
作者 齐乐华 余泽茂 +1 位作者 史忠科 李贺军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5期48-50,共3页
利用C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人机对话设定初始参数,进行多路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储量大。可以实时采集压力、温度、位移、速度等动态信号,并能实时跟踪观察整个成型过程。采用该系统进行复合材... 利用C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开发了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数据采集系统,通过人机对话设定初始参数,进行多路数据采集和处理,存储量大。可以实时采集压力、温度、位移、速度等动态信号,并能实时跟踪观察整个成型过程。采用该系统进行复合材料半固态成型试验,表明系统性能可靠,操作方便,为合理拟定工艺参数、指导生产实践和过程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复合材料 半固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da/dN 与材料性能常数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凌超 李风 郑修麟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4-76,共3页
在疲劳裂纹扩展公式基础上,结合理论导出的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的关系式,得出一个描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与材料性能常数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可用于预测已知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用30CrMnSiNi2A钢对上述... 在疲劳裂纹扩展公式基础上,结合理论导出的裂纹扩展门槛值ΔKth的关系式,得出一个描述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与材料性能常数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可用于预测已知材料的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用30CrMnSiNi2A钢对上述da/dN预测表达式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上述关系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裂纹扩展 寿命估算 超高强度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的ILSS与碳纤维表面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铁虎 杨峥 +1 位作者 郑修麟 乔生儒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6-9,共4页
采用液相氧化法对PAN系碳纤维进行了表面处理,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中纤维与基体的结合程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断口形貌,分析了影响因素与结合状态的关系。
关键词 复合材料 表面处理 碳纤维增强 P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型FUS-invest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对钛铸件表面反应层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磊 郭天文 +1 位作者 王有序 杨瑟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1,共4页
目的研究改良型FUS-invest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对包埋铸造的纯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影响。方法制备10 mm×10 mm×1 mm的纯钛铸件,对其表面反应层进行能谱分析、金相观察及显微维氏硬度的测量。结果金相观察可见反应层不明显... 目的研究改良型FUS-invest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对包埋铸造的纯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的影响。方法制备10 mm×10 mm×1 mm的纯钛铸件,对其表面反应层进行能谱分析、金相观察及显微维氏硬度的测量。结果金相观察可见反应层不明显,富Si层难以分辨,针状结晶层散在分布于表面钛基体之间,其进入深度约55μm;能谱分析显示Si、Zr等元素含量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少;显微维氏硬度从表面至基体由高到低下降趋势明显,距表面约75μm以后与钛基体硬度值接近。结论改良型FUS-invest锆系铸钛冠桥专用包埋材料铸造的纯钛铸件表面反应层由改良前85μm降低为5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造 氧化锆系 包埋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层次界面对C/C复合材料断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2 位作者 卢锦花 白瑞成 黄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57-1462,共6页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断口形貌特征;研究了不同层次界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及断裂模式的影响. 研究表明:束内纤维与基体间结合要适度,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保证材料具...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C/C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断口形貌特征;研究了不同层次界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及断裂模式的影响. 研究表明:束内纤维与基体间结合要适度,既不能过强也不能过弱,保证材料具有高强度同时又具有一定塑韧性;当碳布层间或束间的基体热解碳与纤维柬表面之间残余孔隙量较多或者结合较弱时,则裂纹沿碳布层表面的纤维与基体热解碳之间扩展而分层;热解碳碳层面排列的越紧密,层面间的结合强度越高,则倾向于在基体热解碳内形成齐茬形断面;若碳层面之间存在过多间隙或结合较弱,则倾向于沿碳层面剥离而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快速致密化 组织结构 力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观组织结构对C/C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1 位作者 白瑞成 黄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71-676,共6页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2D-C/C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1200-1250℃, 系统压力约0.1MPa.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1200℃沉积的基体热解碳中粗...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2D-C/C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1200-1250℃, 系统压力约0.1MPa.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沉积温度制备的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实验结果表明,1200℃沉积的基体热解碳中粗糙层组织占大多数,其弯曲强度较高、韧性较低; 1250℃的基体热解碳呈现为光学各向异性程度不同的光滑层/粗糙层交替层状组织,其弯曲强度较低、韧性较高,具有非脆性断裂行为.不同微观结构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及断裂模式,除了纤维/基体间界面结合强度不同外,不同温度沉积得到的热解碳微观结构的不同引起裂纹在不同微观结构碳层内的扩展阻力也会不同.此外,裂纹在光滑层/粗糙层界面处的偏转会导致断裂面的高低不平,从而使后者韧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快速致密化 热解碳 组织结构 断裂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浸渍-碳化制备沥青基碳/碳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孙乐民 李贺军 +2 位作者 宋克兴 张守阳 张教强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12,共3页
以 1K PAN基高强纤维为增强体 ,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 ,采用高压浸渍 -碳化工艺制备出了不同碳化压力状诚下的沥青基碳 /碳复合材料。通过对所得碳 /碳复合材料制件的弯曲性能试验及显微组织结构分析表明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碳... 以 1K PAN基高强纤维为增强体 ,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 ,采用高压浸渍 -碳化工艺制备出了不同碳化压力状诚下的沥青基碳 /碳复合材料。通过对所得碳 /碳复合材料制件的弯曲性能试验及显微组织结构分析表明 ,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碳化压力、密度、显微组织结构及界面结合状况有比较密切的联系。材料的断裂形式有韧性断裂、脆性断裂或它们的混合断裂形式 ,其密度和显微结构不同 ,表现出的断裂形式也不同。在制件的断面形貌上则表现为以纤维拔出为主或断面较为平整的脆断为主 (纤维和基体同时断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界面 显微结构 沥青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材料用碳源化合物热解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惠 冉新权 +4 位作者 史启桢 文振翼 翟高红 罗瑞盈 杨延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79-887,共9页
运用 Gaussian 98程序包中的 AM1方法,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及热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温度下标准热力学量的计算和自由基间的轨道能级差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1)当温度低于 800℃时 ,对各反应物来说... 运用 Gaussian 98程序包中的 AM1方法,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及热裂解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温度下标准热力学量的计算和自由基间的轨道能级差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结果表明:( 1)当温度低于 800℃时 ,对各反应物来说热力学支持的主反应路径均是苯环上甲基 C H键首先断裂。当温度达到 800℃时 ,热裂解路径由首先选择 C H键的断裂变成首先选择苯环与甲基间 C C键的断裂。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 2)各反应物之间的热反应活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4二甲基苯酚 > 2,4二甲基 1巯基苯 >间二甲苯 > 2,4二甲基 1氰基苯。同时亦说明,自由基之间的前线轨道能级差和热力学量的变化等理论参数一样亦可用于判断间二甲苯系列反应物的热解机理和热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碳源化合物 热裂解机理 AM1法 间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铁虎 杨峥 +2 位作者 郑修麟 刘应楼 姚宏利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2-13,30,共3页
本文从C/C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入手,研究了基体添加剂及碳纤维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C复合材料复合成型之前,在基体中增添抗氧化物质及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都能改善高温抗氧化性能,并在实践中发现,碳... 本文从C/C复合材料的原材料入手,研究了基体添加剂及碳纤维表面处理对C/C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C复合材料复合成型之前,在基体中增添抗氧化物质及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都能改善高温抗氧化性能,并在实践中发现,碳纤维用量也与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氧化 性能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炭复合材料在1500℃的抗氧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燮榕 杨峥 郑长卿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3-45,共3页
本文研究了C/C复合材料MoSi2涂层系统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MoSi_2涂层系统具有1500℃长时间抗氧化和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在1500℃时,242h的氧化失重仅为0.75%;长时间的氧化失重速率稳定在2.43&... 本文研究了C/C复合材料MoSi2涂层系统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MoSi_2涂层系统具有1500℃长时间抗氧化和优良的抗热震性能,在1500℃时,242h的氧化失重仅为0.75%;长时间的氧化失重速率稳定在2.43×10-5g/m2·s的极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复合材料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碳复合材料的快速致密化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海峰 王惠 冉新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50-52,共3页
结合近年来有关通过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制C/C复合材料的论文和专利,简述了这一快速致密化工艺的设计原理及制备设备,说明并比较了阻抗式加热和感应式加热对温度梯度的影响,给出了提高沉积效率的两个有效途径——脉冲式加热法和压力流法,... 结合近年来有关通过化学气-液相沉积法制C/C复合材料的论文和专利,简述了这一快速致密化工艺的设计原理及制备设备,说明并比较了阻抗式加热和感应式加热对温度梯度的影响,给出了提高沉积效率的两个有效途径——脉冲式加热法和压力流法,列举了这一方法在抗氧化处理上的应用。最后提出了RD法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快速致密化工艺 抗氧化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2O-B2O3-SiO2系玻璃纤维制备中没有发生分相
12
作者 周万城 付恒志 +1 位作者 田长生 张立同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1-22,39,共3页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制备 分相 拉曼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氩孤钎焊加热区比热流分布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忠平 贺勇 +1 位作者 张赋升 程功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1期90-95,共6页
通过对不同弧长、不同电流氩弧的高速摄影拍摄以及利用影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其动态过程的研究,发现用高斯函数模拟氩弧钎焊加热区的比热流q(r)分布特性时,理论计算值与测量值符合得较好。实验结果表明,氩弧钎焊时采用大电流的... 通过对不同弧长、不同电流氩弧的高速摄影拍摄以及利用影片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对其动态过程的研究,发现用高斯函数模拟氩弧钎焊加热区的比热流q(r)分布特性时,理论计算值与测量值符合得较好。实验结果表明,氩弧钎焊时采用大电流的焊接规范既不经济亦无必要。因为,由q(r)分布模型可知,当弧长不变增加焊接电流时,氩弧钎焊加热区半径变小,而qm急剧增大,往往诱发液态钎料过热,毛细填充作用不强等问题,使钎焊质量下降;当焊接电流不变增加弧长时,加热区半径显著增大,qm减小,反而有利于保证氩弧钎焊质量和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弧钎焊 比热流分布 高速摄影 同步拍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麦群 郑修麟 +2 位作者 付秋林 胡可文 杨君刚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78-182,共5页
根据铜及铜合金可在水蒸气中实现光亮退火和湿磨铜锌合金粉的特点 ,对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压实装罐法可一步实现湿磨铜锌合金粉的干燥、光亮退火 ,同时 ,原始粉的含水量、压实度、退火... 根据铜及铜合金可在水蒸气中实现光亮退火和湿磨铜锌合金粉的特点 ,对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方法及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压实装罐法可一步实现湿磨铜锌合金粉的干燥、光亮退火 ,同时 ,原始粉的含水量、压实度、退火温度、保温时间等对其结果有重要影响。提出了湿磨铜锌合金粉干燥光亮退火的最佳工艺 ,使干燥光亮退火前后铜锌合金粉的光亮程度及颜色用肉眼难以分辨 ,干燥光亮退火后的铜锌合金粉含氧量比退火前增加了千分之三。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 ,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解决了湿磨铜及铜合金粉的光亮干燥和光亮退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磨 铜锌合金粉 干燥 光亮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前驱体CH_3ArCH_2NH_2热解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DFT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惠 翟高红 +5 位作者 杨海峰 文振翼 史启桢 冉新权 罗瑞盈 杨延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0-804,共5页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对碳前驱体 CH3 Ar CH2 NH2 的热裂解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利用 Gaussian98程序包中 AM1方法及 DFT UB3 LYP/3 -2 1 G*方法 ,对化合物 5种可能热裂解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CH3 Ar... 在实验研究基础上 ,通过量子化学理论计算对碳前驱体 CH3 Ar CH2 NH2 的热裂解机理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利用 Gaussian98程序包中 AM1方法及 DFT UB3 LYP/3 -2 1 G*方法 ,对化合物 5种可能热裂解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计算结果表明 ,CH3 Ar CH2 NH2 热裂解的主反应路径为生成自由基 CH3 Ar CH2 ·和 NH2 · ,其主反应路径 AM1计算的活化能 Ea=2 3 0 .78k J/mol,DFT计算的活化能 Ea=3 2 1 .1 8k J/mol;比较键焓计算的数据与相应的实验数据 ,发现 DFT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通过分析优化的反应物及产物自由基的部分结构参数 ,了解了理论支持主反应的原因 ;计算的产物自由基的空间构型表明主反应路径生成的产物自由基相互间若进行稠环缩合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前驱体 热裂解机理 间甲基苄胺 量子化学 AMI DFT 碳/碳复合材料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前驱体热解机理的理论研究──反应能量、自由基的轨道能级及相对稳定性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惠 翟高红 +4 位作者 冉新权 史启祯 文振翼 罗瑞盈 杨延清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30-236,共7页
运用Gaussian 98程序包中的 AM1方法,通过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设定的8种热裂解过程的反应能量、生成自由基的轨道能级、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了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及热裂解机理.计... 运用Gaussian 98程序包中的 AM1方法,通过对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设定的8种热裂解过程的反应能量、生成自由基的轨道能级、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研究了间二甲苯系列化合物的热反应活性及热裂解机理.计算结果表明:(1)各反应物的主反应路径均是苯环上甲基C-H键首先断裂.该结论与实验结果一致;(2)各反应物之间的热反应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 C8H9OH(d1)>C8H9SH(d2)>C8H10(a)> C8H9CN(d3).同时亦说明,自由基前线轨道能级差及生成自由基的相对稳定性和热力学等理论参数一样,亦适合于研究间二甲苯系列反应物的热解机理和热反应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前驱体 热裂解机理 AM1法 反应能量 间二甲苯 碳/碳复合材料 自由基 轨道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压铸造充型动力学的高速摄影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曾建民 张赋升 +1 位作者 程功善 张延威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4期389-393,共5页
利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运动分析技术,在透明模型上对低压铸造充型过程进行了实时观察和运动分析。结果表明:低压铸造充型的动力学特征可用二阶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
关键词 低压 铸造 动力学 高速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2O3/Y2O3复合助剂对常压烧结B4C陶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史秀梅 崔红 +5 位作者 曹剑武 李志鹏 张丛 唐纬虹 邢文芳 王志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66,共5页
以B4C微粉为原料,聚乙烯醇(PVA)、酚醛树脂为黏结剂,Al_2O_3+Y_2O_3为复合烧结助剂,在2 250℃的烧结温度下,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碳化硼陶瓷,研究复合助剂Al_2O_3+Y_2O_3的加入量对碳化硼陶瓷材料的显微组织、烧结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 以B4C微粉为原料,聚乙烯醇(PVA)、酚醛树脂为黏结剂,Al_2O_3+Y_2O_3为复合烧结助剂,在2 250℃的烧结温度下,采用常压烧结工艺制备碳化硼陶瓷,研究复合助剂Al_2O_3+Y_2O_3的加入量对碳化硼陶瓷材料的显微组织、烧结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O_3+Y_2O_3的质量分数为0.75%时,常压烧结B4C陶瓷材料的性能最佳:烧结体相对烧结密度为96.4%,最大抗弯强度为360 MPa,硬度为26.47 GPa。显微组织显示气孔细小,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4C 常压烧结 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陶瓷常压烧结致密化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史秀梅 崔红 +5 位作者 曹剑武 王静慧 李国斌 郭建斌 张立君 唐家耘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0-25,共6页
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了碳化硅陶瓷样品,研究了C的添加量、烧结温度以及粉体粒径对常压烧结碳化硅陶瓷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酚醛树脂添加量的增加,碳在材料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力学性能增强。当酚醛树脂添... 采用常压烧结法制备了碳化硅陶瓷样品,研究了C的添加量、烧结温度以及粉体粒径对常压烧结碳化硅陶瓷微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酚醛树脂添加量的增加,碳在材料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材料的致密度提高,力学性能增强。当酚醛树脂添加量到2wt.%时,材料的密度最高,为3.17 g/cm^3,并具有最大的弯曲强度507 MPa。当酚醛树脂添加量大于2wt.%时,出现部分碳化硅颗粒和气孔局部聚集长大,材料的密度与弯曲强度有所降低。Ar气氛保护下,SiC陶瓷的烧结密度和收缩率随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至2150℃时,密度达到3.18 g/cm^3,收缩率为17%,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收缩率和密度基本保持不变。在2150℃,酚醛树脂添加量为2%的条件下,分别选取单一粉体(D_(50)1.0μm、2.0μm)和粗细混合粉体(比例为4:1)进行试验,发现平均粒径小的混合粉体烧结的SiC陶瓷样品密度和弯曲强度均大于单一粉体制备的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常压烧结 烧结助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磨铜锌合金粉的退火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麦群 郑修麟 +2 位作者 杨君刚 葛利玲 付秋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研究了湿磨铜锌合金粉退火过程的再结晶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湿磨铜锌合金粉具有再结晶温度低、相同温度再结晶时间短的特性。通过雾化法制得的原始粉末的微晶结构和大量变形是促进再结晶的主要原因。再结晶开始温度为 2 5 0℃ ,经 35 0... 研究了湿磨铜锌合金粉退火过程的再结晶行为 ,实验结果表明 :湿磨铜锌合金粉具有再结晶温度低、相同温度再结晶时间短的特性。通过雾化法制得的原始粉末的微晶结构和大量变形是促进再结晶的主要原因。再结晶开始温度为 2 5 0℃ ,经 35 0℃× 2 h或 40 0℃× 1h退火可完成再结晶。温度的降低对防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磨铜锌合金粉 再结晶 退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