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喷涂Ti-Al复合材料的搅拌摩擦加工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杨 徐雅欣 李文亚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0-219,共10页
目的解决冷喷涂直接沉积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时因金属颗粒硬脆而出现的沉积率极低或无法沉积等问题,针对增材制造钛铝合金的需求,采用冷喷涂和搅拌摩擦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原位制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方法采用纯铝板为冷喷涂基板,经冷喷涂沉积... 目的解决冷喷涂直接沉积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时因金属颗粒硬脆而出现的沉积率极低或无法沉积等问题,针对增材制造钛铝合金的需求,采用冷喷涂和搅拌摩擦加工相结合的方法原位制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方法采用纯铝板为冷喷涂基板,经冷喷涂沉积纯Ti、Al后得到预沉积体,对已沉积的Ti-Al复合材料进行不同参数的搅拌摩擦加工后制备出试样,并采用光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硬度测试对比研究不同处理状态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结果喷涂态沉积体并未形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经FSP处理后,沉积体中形成了含有细小晶粒的Ti和Ti-Al金属间化合物复合组织。由XRD结果可知,FSP制备的金属间化合物为TiAl3,且复合材料中存在未反应的原始Ti颗粒。冷喷涂沉积体经热处理因Kirkendall效应会产生较大孔隙,但经FSP处理后组织致密,无明显孔隙,硬度显著提高到256HV,复合材料的组织得到细化。结论通过高压冷喷涂技术和搅拌摩擦加工原位制备了组织均匀且致密、内部结合良好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并使用优化后的搅拌摩擦工艺参数完成了良好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的增材制造,达到试验预期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生成 TIAL复合材料 冷喷涂 搅拌摩擦加工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科学的绿色之路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彩利 王京芳 周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2-96,共5页
借助全生命周期思想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及由此产生的“绿色”新理念,阐述了新时期的一系列绿色思想挑战和概念革新,针对金属材料行业,提出了材料科学未来在技术层面发展的绿色启示,并在管理层面上提出绿色管理建议,旨... 借助全生命周期思想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及由此产生的“绿色”新理念,阐述了新时期的一系列绿色思想挑战和概念革新,针对金属材料行业,提出了材料科学未来在技术层面发展的绿色启示,并在管理层面上提出绿色管理建议,旨在促进材料科学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和可持续发展的潮流,走绿色必由之路,实现环境与经济“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循环经济 全生命周期 绿色化 节约型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往复挤压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3
作者 宛琼 李付国 李艳锋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35-140,共6页
采用Deform软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往复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对正交模拟方案进行评价。将优选出的工艺参数用于往复挤压试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颗粒在往复挤压的过程中... 采用Deform软件对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往复挤压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将熵值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相结合对正交模拟方案进行评价。将优选出的工艺参数用于往复挤压试验。结果表明:核壳结构的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增强颗粒在往复挤压的过程中未发生整体破碎和与基体脱离的现象,而且热压烧结时Ti Al_(3)壳体内部形成的粗大Ti晶在往复挤压后得到了有效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基复合材料 往复挤压 数值模拟 参数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燃气环境下SiCf/SiC和SiC_(f)/SiC-EB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损伤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子媛 曹鑫鑫 +3 位作者 蒋婷 洪智亮 张程煜 朱旺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6,共11页
航空发动机中的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_(f)/SiC)因承受高温高速燃烧气体的氧化腐蚀而发生损伤甚至失效。本工作利用燃气发生装置模拟航空发动机中复杂燃气环境,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的航空煤油与液氧燃料点燃,形成高温... 航空发动机中的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_(f)/SiC)因承受高温高速燃烧气体的氧化腐蚀而发生损伤甚至失效。本工作利用燃气发生装置模拟航空发动机中复杂燃气环境,将以一定比例混合后的航空煤油与液氧燃料点燃,形成高温高速燃烧气体对材料进行考核。对SiC_(f)/SiC复合材料分别进行1200℃燃气环境10 h氧化实验和1000次热冲击实验,探究环境屏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EBC)对SiC_(f)/SiC复合材料的防护作用。对燃气环境考核后的SiC_(f)/SiC复合材料和SiC_(f)/SiC-EBC复合材料进行单轴拉伸强度测试,并利用扫描电镜对其断口及截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燃气环境下氧化10 h后,SiC_(f)/SiC复合材料和SiC_(f)/SiC-EBC复合材料内部没有发生明显的界面层及纤维氧化,单轴拉伸强度下降不到2%;在燃气环境下经过1000次热冲击后,在SiC_(f)/SiC复合材料内部形成多处微裂纹并发生了界面层的氧化腐蚀,单轴拉伸强度下降41.3%;EBC涂层可以有效保护SiC_(f)/SiC复合材料免受高温燃气的氧化腐蚀,SiC_(f)/SiC-EBC复合材料在经过1000次热冲击后的单轴拉伸强度下降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SiC_(f)/SiC复合材料 环境屏障涂层 高温燃气 剩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度层对铜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陆均明 李恒青 +2 位作者 张磊 李卫 刘洋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20-3128,共9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均质石墨−铜复合材料(10%C/Cu,质量分数)和2层梯度石墨−铜复合材料(7%C/Cu-10%C/Cu),研究梯度层对石墨−铜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摩擦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梯度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均质石墨−铜复合材料(10%C/Cu,质量分数)和2层梯度石墨−铜复合材料(7%C/Cu-10%C/Cu),研究梯度层对石墨−铜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摩擦磨损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梯度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导电性相比于均质复合材料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法向载荷为24、26和30 N时,梯度复合材料的磨损率相比于均质复合材料分别降低了8.24%、12.10%和11.30%;梯度材料和均质材料的平均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随载荷的增加而升高;梯度复合材料的磨痕深度、宽度和材料挤出高度都比均质复合材料的小,且均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2种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以磨粒磨损为主,氧化磨损和黏着磨损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梯度复合材料 石墨-铜复合材料 摩擦学性能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LVI制备C/C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孙万昌 李贺军 +2 位作者 陈三平 张守阳 李克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碳/碳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850-1400℃,系统压力约0.1MPa.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特征;针对该技术特殊的致密化环境,研究了三种类型热解碳的形成条件... 采用快速化学液相气化渗透法制备了碳/碳复合材料,沉积温度为850-1400℃,系统压力约0.1MPa.利用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基体热解碳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特征;针对该技术特殊的致密化环境,研究了三种类型热解碳的形成条件及沉积过程;观察结果表明:粗糙层热解碳以层状方式生长,生长层面为曲面形状,热解碳微观结构呈现出锥形生长特征;同时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发现材料破坏形式属于剪切-拉伸的复式破坏,但拉伸破坏为主导形式,材料的纤维/基体粘结强度较高,薄弱环节是层间结合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VI 制备 C/C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 热解碳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化学液相气化渗透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基体抗烧蚀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崔红 李瑞珍 +2 位作者 苏君明 李贺军 康沫狂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63-67,共5页
采用光学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多种微观结构分析手段 ,对多元基体 C/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的液相浸渍法制得的多元基体 C/C复合材料 ,具有良好的微观、界面结构。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抗烧蚀 难熔金属碳化物 微观结构 界面 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子显微镜 透射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晶体塑性的难变形材料不均匀变形多尺度建模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詹梅 李宏伟 +4 位作者 孙新新 黄栋 武川 王旭 陈姗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分析并综述了不均匀变形预测中的晶体塑性模型与求解算法,论述了考虑多相材料非均质特征与晶界异质性的晶体塑性建模难点与方法;分析并综述了用于微观组织形态演化预测的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并论述了考虑不均匀变形与组织形态演化交互... 分析并综述了不均匀变形预测中的晶体塑性模型与求解算法,论述了考虑多相材料非均质特征与晶界异质性的晶体塑性建模难点与方法;分析并综述了用于微观组织形态演化预测的元胞自动机建模方法,并论述了考虑不均匀变形与组织形态演化交互作用机制的晶体塑性与元胞自动机耦合建模的关键难点及其解决方法。进一步论述了基于宏观有限元、细观晶体塑性有限元与微观元胞自动机的多尺度全耦合建模方法及其在钛合金复杂隔框构件等温局部加载成形多尺度耦合响应规律预测中的成功应用。最后分析了多尺度建模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多尺度建模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建模 晶体塑性 不均匀变形 元胞自动机 组织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材料用基体前驱体沥青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林起浪 李铁虎 +1 位作者 单玲 陈彦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7-31,共5页
首次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 ,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煤沥青进行了改性研究 ,同时对改性后的煤沥青进行显微结构和耐热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改性后的煤沥青不仅出现大量的中间相小球 ,而且耐热性优良 ,可作为炭材料优质的基体前驱体。
关键词 二乙烯基苯 煤沥青 改性 中间相小球 耐热性 基体前驱体沥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Z型高频软磁铁氧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燕小斌 高峰 +1 位作者 刘向春 田长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9-32,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高频用软磁铁氧体材料Co2Z的研究进展,着重探讨了低温烧结和掺杂改性,并指出经过掺杂改性后的可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材料Co2Z在制造高频多层片式电感(MLCI)与吉赫兹频段抗电磁干扰元件(EMI)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Co2Z 软磁铁氧体 低温烧结 掺杂改性 软磁铁氧体材料 高频 Co2Z型 多层片式电感 抗电磁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FCVI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强 李贺军 +2 位作者 张守阳 韩红梅 李克智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8,共7页
采用脉冲强制流动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IFCVI)法制备了毡基炭/炭复合材料。借助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基体热解炭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特征;用弯曲实验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脉冲FCVI,经1000℃~125... 采用脉冲强制流动热梯度化学气相渗透(IFCVI)法制备了毡基炭/炭复合材料。借助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基体热解炭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断口形貌特征;用弯曲实验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脉冲FCVI,经1000℃~1250℃,100h致密化,2300℃热处理后,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可达1.7g/cm^3,弯曲强度为125.4MPa,挠度为0.61mm。该工艺致密化速率快,所制备材料的密度分布均匀、力学性能好。研究表明,温度是影响材料组织结构的主要因素,高温条件下有利于粗糙层热解炭组织的生成,而低温有利于光滑层热解炭组织的生成,一般因沉积环境复杂多变,常得到混合型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解炭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对WCu电触头材料电弧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陈文革 陈勉之 +2 位作者 邢力谦 李金山 洪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029-2037,共9页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分别掺杂0.3%B、2.0%Nb和1.5%Ce(质量分数)的WCu电触头材料,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抗电弧烧蚀实验探讨不同掺杂元素对钨铜电触头材料电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击穿时,WCu电触头材料的电弧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起弧... 利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出分别掺杂0.3%B、2.0%Nb和1.5%Ce(质量分数)的WCu电触头材料,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抗电弧烧蚀实验探讨不同掺杂元素对钨铜电触头材料电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击穿时,WCu电触头材料的电弧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起弧、稳定燃烧和灭弧3个阶段;掺杂0.3%B、2.0%Nb和1.5%Ce的WCu电触头材料的电弧寿命比未掺杂的长,截流值小;等离子云体积大,颜色浅,在样品表面燃烧区域大,电弧分散,燃弧能量分散;电弧燃烧稳定,无放射状光芒。含有掺杂元素的WCu电触头材料的抗电弧烧蚀性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最明显的为WCu-B电触头材料,其抗烧蚀性能提高了近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电触头材料 掺杂 电弧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0
13
作者 郭海明 舒武炳 +2 位作者 乔生儒 白世鸿 孟国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7-40,共4页
提出并制备一种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TiC粘结层/SiC氧阻挡层/ZrO2-MoSi2外涂层,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对各单一涂层的防氧化作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比较四种成分组成的... 提出并制备一种C/C复合材料防氧化复合涂层,其基本结构为TiC粘结层/SiC氧阻挡层/ZrO2-MoSi2外涂层,研究了其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对各单一涂层的防氧化作用及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比较四种成分组成的抗氧化陶瓷外层的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外涂层中MoSi2含量的增多,复合涂层的抗氧化性能增强,其中带有TiC/SiC/MoSi2涂层的C/C复合材料试样在1300℃氧化40h后失重仅为0.059g/cm2,氧化失重速率为4.1×10(-7)g/cm2·s,表明该涂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防氧化复合涂层 氧化 碳/碳复合材料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反应法在C/C复合材料抗氧化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瑞珍 马拯 +4 位作者 李贺军 崔红 郝志彪 宁星华 解惠贞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通过把硅蒸气渗入预制体孔隙与碳直接反应生成SiC的化学气相反应(CVR)方法,提高初始密度和预制体结构均不同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变化与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因CVR温度、C/C复合材料... 通过把硅蒸气渗入预制体孔隙与碳直接反应生成SiC的化学气相反应(CVR)方法,提高初始密度和预制体结构均不同的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研究了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变化与微观结构,并对其进行了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因CVR温度、C/C复合材料初始密度不同,抗氧化处理后的密度增加量有显著不同。针刺炭布C/C/SiC复合材料在马福炉中于1160℃经65min氧化后,其失重率仅2.6%,而密度为1.95g/cm3的同结构C/C复合材料相在同条件下失重率高达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气相反应法 预制体 C/SIC复合材料 氧化试验 失重率 微观结构 密度 渗入 蒸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15
作者 赵廷凯 李光明 +1 位作者 刘乐浩 李铁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32-1736,共5页
采用混酸法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以及采用超声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再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r)不小于5万和不小于10万)、碳纳米管/高密度壳聚糖、碳纳米管/羧化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盐... 采用混酸法制备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以及采用超声凝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再通过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碳纳米管/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Mr)不小于5万和不小于10万)、碳纳米管/高密度壳聚糖、碳纳米管/羧化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壳聚糖盐酸盐复合材料。通过SEM、HRTEM及XRD对产品进行微观结构分析,利用循环伏安法对H2O2在碳纳米管/壳聚糖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壳聚糖盐酸盐对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包覆效果,包覆层厚度约为3.5nm,静置12h后具有良好的溶液分散性;碳纳米管/壳聚糖盐酸盐修饰玻碳电极改善了H2O2的氧化还原电流,同时还降低了H2O2的氧化还原的过电势,对其电化学催化性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壳聚糖 静电自组装 电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的研究动态 被引量:22
16
作者 王引真 孙永兴 +1 位作者 阎国超 郑修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5-37,共3页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两侧由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而中间部分的结构是以原子、分子级连续变化,从而消除了不同材料结合的性能不匹配因素。本文介绍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和开发背景,着重论述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材料设计... 功能梯度材料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它的两侧由不同性能的材料组成,而中间部分的结构是以原子、分子级连续变化,从而消除了不同材料结合的性能不匹配因素。本文介绍了功能梯度材料的概念和开发背景,着重论述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评价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材料 耐热材料 材料制备 功能梯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程涛 李铁虎 +3 位作者 李莎莎 赵廷凯 程有亮 侯翠岭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50-52,63,共4页
主要阐述了隐身材料研究的重要性,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并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碳纤维吸波材料、SiC纤维吸波材料以及等离子体吸波材料,简要概述了其它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隐身材料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碳纤维 SIC纤维 等离子体 吸波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聚物水凝胶接触镜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黎新明 崔英德 蔡立彬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实验发现,不添加交联剂的情况下,共聚产物即可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水凝胶;随NV...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以及甲基丙烯酸酯共聚,制备水凝胶接触镜材料,并研究了该水凝胶的溶胀性能。实验发现,不添加交联剂的情况下,共聚产物即可形成具有交联结构的水凝胶;随NVP含量的增大,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度也增大;少量甲基丙烯酸酯的加入,可较小幅度地降低共聚物水凝胶的平衡溶胀度;TG分析表明,NVP与HEMA二元共聚物水凝胶中的自由水容易脱水,而添加甲基丙烯酸酯可增强水凝胶的抗脱水性能,以甲基丙烯酸乙酯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引发剂 BPO N-乙烯基吡咯烷酮 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 角膜接触镜 水凝胶 接触镜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12/CF混杂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性能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曾金芳 乔生儒 +2 位作者 丘哲明 马拯 王庭武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0-63,共4页
研究了铺层参数对F 12芳纶纤维与HTA P30炭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性能及混杂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炭纤维混杂后,可显著提高F 12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且混杂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基本符合混合定律的预测值。而纵向拉... 研究了铺层参数对F 12芳纶纤维与HTA P30炭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性能及混杂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炭纤维混杂后,可显著提高F 12芳纶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且混杂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模量基本符合混合定律的预测值。而纵向拉伸强度均低于混合定律的预测值,表现出明显的混杂负效应,但断裂延伸率表现出明显的混杂正效应。铺层顺序对纵向拉伸强度及其延伸率有显著影响,混杂比为17%左右时,混杂材料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12/CF混杂复合材料 纵向拉伸性能 F-12芳纶纤维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技术在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20
作者 刘建军 李铁虎 +2 位作者 郝志彪 李飞 嵇阿琳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0,共3页
在介绍刺针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针刺技术用于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成型的原材料特点、工艺与应用等。分析表明,刺针的结构对于纤维引入有重要影响,合理选用刺针是针刺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复合成型的基础;针刺增强织物中材料成分、刺针和... 在介绍刺针功能的基础上,论述了针刺技术用于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成型的原材料特点、工艺与应用等。分析表明,刺针的结构对于纤维引入有重要影响,合理选用刺针是针刺C/C复合材料增强织物复合成型的基础;针刺增强织物中材料成分、刺针和工艺的多样性,使得针刺增强织物具有相当的可设计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纤维 增强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