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4亚基基因的PCR体系及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金伟波 吴方丽 郭蔼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0,共6页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4亚基(HMW-GS1Bx14)被认为可能对面团加工品质有很大贡献的亚基.为了验证其功能,本研究欲通过PCR方法扩增14亚基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为下一步用掺粉实验验证其功能奠定基础.但是由于HMW-GS1Bx14基因由2...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14亚基(HMW-GS1Bx14)被认为可能对面团加工品质有很大贡献的亚基.为了验证其功能,本研究欲通过PCR方法扩增14亚基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为下一步用掺粉实验验证其功能奠定基础.但是由于HMW-GS1Bx14基因由2388bp个碱基组成,GC含量较高,并且在基因中包含约1.6kb的重复区,所有这些都使常规PCR难以成功扩增出HMW-GS1Bx14基因.本研究采取以下三种措施①设计一对高Tm值的特异引物;②采用二段法PCR反应程序;③改良PCR反应的缓冲体系、添加有机溶剂(DMSO,甜菜碱等)和Taq酶保护剂(BSA等);最后成功地扩增出目的片段.此外由于不同生物间对密码子使用存在很大差异,因此HMW-GS1Bx14基因很难在大肠杆菌中得到有效大量的表达.本研究选用万能菌株Rosetta(DE3)plysS作为表达用菌,从而克服了不同生物间密码子使用偏爱性的问题,成功的使HMW-GS1Bx14得到表达,为下一步研究HMW-GS1Bx14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14亚基 PCR体系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魏国荣 韩德俊 +4 位作者 赵杰 王晓杰 王琪琳 黄丽丽 康振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6-381,共6页
为了给培育持久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提供抗源,利用此前温室鉴定的48份小麦抗病种质于2006~2010年利用多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陕西杨凌进行分小种、混合小种人工接种抗条锈病鉴定,并在甘肃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了抗条锈病鉴定。结果... 为了给培育持久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提供抗源,利用此前温室鉴定的48份小麦抗病种质于2006~2010年利用多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陕西杨凌进行分小种、混合小种人工接种抗条锈病鉴定,并在甘肃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了抗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26份有较好的成株期抗性;结合农艺性状和白粉病抗性的综合表现以及天水自然发病鉴定圃的抗病表现,筛选出16份具有成株期广谱抗条锈性的小麦抗源,其它部分农家种和国外引进种质虽然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条锈性,但其农艺性状、生育期及抗白粉病等需要进一步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成株期抗病 抗病持久性 抗源种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鲵肌肉、尾脂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立新 郑尧 +5 位作者 艾闽 王汉勇 杨辉 陈婵娟 易晓贵 赵柯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7-74,共8页
【目的】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为其营养需要的确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鲵肌肉和尾脂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 【目的】评价大鲵的营养价值,为其营养需要的确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常规分析、氨基酸分析仪、气相色谱以及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大鲵肌肉和尾脂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并按照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化学评分(Chemical score,CS)、必需氨基酸指数(Essential acid score index,EAAI)标准进行品质评定。【结果】新鲜大鲵肌肉中水分含量为82.04%,粗蛋白含量为17.15%,粗脂肪含量为1.73%,灰分含量为0.65%;矿质元素中,Ca含量为162.15μg/g,Zn含量为15.35μg/g,P含量为1 020μg/g,其中Zn含量远高于其他动物。大鲵肌肉中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8.64%,所检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25%,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8.89%;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82%,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为36.59%。肌肉及尾脂中分别检测出11和14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分别为27.68%,25.70%,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分别为72.32%,74.20%,大鲵尾脂中含有较高的花生四烯酸(1.69%)和花生五烯酸(1.89%)等高不饱和脂肪酸;大鲵肌肉AAS、CS分别为1.660和0.810,EAAI(65.93)较一般水生经济动物高,蛋白质结构较合理。【结论】大鲵肌肉及尾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肌肉 尾脂 营养成分 品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MBF1转录辅激活因子基因的克隆及其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毅 张岗 +3 位作者 董艳玲 郭军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7,共7页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 应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条锈菌诱导的编码MBF1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MBF1a。TaMBF1a包含一个完整的42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2个氨基酸,具有MBF1保守结构域;小麦TaMBF1a氨基酸序列与水稻OsMBF1相似性达92%,与拟南芥AtMBF1a相似性达80%。TaMBF1a编码的蛋白可能是核蛋白,且该基因在小麦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基本一致。在小麦与条锈菌的亲和、非亲和互作中,TaMBF1a基因均受条锈菌诱导高水平表达,且非亲和组合表达量高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水杨酸、乙烯、脱落酸也可诱导该基因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MBF1a可能通过水杨酸、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菌 小麦 MBF1转录辅激活因子 电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放线菌活性物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 被引量:34
5
作者 申哲 黄丽丽 +2 位作者 涂璇 程晶晶 康振生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9-334,共6页
以供试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皿内抑菌活性为指标,得到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76株,其中35株的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菌的抑菌圈直径≥20mm,5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gCLA4菌株发酵液抑菌谱最广,不仅对... 以供试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皿内抑菌活性为指标,得到对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有抑制活性的菌株76株,其中35株的发酵液对猕猴桃溃疡菌的抑菌圈直径≥20mm,5株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其中gCLA4菌株发酵液抑菌谱最广,不仅对4种靶标细菌具有抑制活性,还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通过发酵液制备及大孔吸附树脂D101处理得到gCLA4菌粗提活性物质。田间防治结果表明,gCLA4菌株粗提活性物质100倍稀释液对猕猴桃溃疡病28d的相对防效达64.9%,明显优于化学药剂施那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拮抗内生放线菌 田间防治 大孔吸附树脂D10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基因芯片分析红蚰麦白粉菌胁迫条件下的基因表达谱 被引量:8
6
作者 王俊美 刘红彦 +3 位作者 徐红明 王飞 高素霞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88-1193,共6页
小麦农家品种红蚰麦携带1对显性抗白粉病新基因,暂命名为Pmhym。为了深入了解该品种抗病的分子机制,用豫麦13/红蚰麦的F3代纯合抗病株系构建抗池,采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技术,以白粉菌接种0h为对照,分析白粉菌接种后24h的基因表达... 小麦农家品种红蚰麦携带1对显性抗白粉病新基因,暂命名为Pmhym。为了深入了解该品种抗病的分子机制,用豫麦13/红蚰麦的F3代纯合抗病株系构建抗池,采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技术,以白粉菌接种0h为对照,分析白粉菌接种后24h的基因表达谱。在61127基因微矩阵点中,有效差异表达Ratio值≥2或≤0.5的基因共5282个,其中上调基因2553个,下调2729个。对上调序列的分类表明,功能明确的序列中39.81%与抗病/防御相关;下调表达基因中以能量代谢和抗病/防御相关基因比例最高,分别占26.71%和19.65%。上调表达在8倍以上的序列中81个的功能已知,其中包括病程相关基因、防卫反应基因、生成或清除活性氧的基因,以及抗病信号转导基因等。选取上调和下调表达8倍以上的共13个探针序列进行实时定量PCR验证,表明基因芯片数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基因芯片 表达序列标签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DNA-AFLP技术分析小麦成株抗条锈性差异基因表达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岗 董艳玲 +6 位作者 夏宁 张毅 王晓杰 屈志鹏 李依民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1-409,共9页
采用cDNA-AFLP技术,对成株抗条锈小麦品种兴资9104在成株期受条锈菌生理小种CY32侵染后5d内9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共筛选64对引物,产生32320个转录本(TDF);用37对引物检测到2201个(6.81%)差异TDF,其中926个TDF诱导表达,127... 采用cDNA-AFLP技术,对成株抗条锈小麦品种兴资9104在成株期受条锈菌生理小种CY32侵染后5d内9个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谱进行了分析。共筛选64对引物,产生32320个转录本(TDF);用37对引物检测到2201个(6.81%)差异TDF,其中926个TDF诱导表达,1275个下调表达。经大规模克隆、测序分析,最终获得330个差异TDF,聚类分析得到259个EST(unigenes),命名为aTaPST1至aTaPST259(GenBank登录号为FL645754~FL646011和FL646262)。经Blastx比对和功能分类分析,其中96条EST(37.07%)未找到同源性匹配,68条(26.25%)与未知功能蛋白同源性较高;其余95条ESTs主要涉及能量(11.20%)、基础代谢(4.63%)、转录调控(3.86%)、抗病与防御(3.86%)、蛋白质运输和储存(3.09%)、蛋白质合成和细胞生长(各2.32%)以及信号转导(1.54%)等。选取抗病与防御、转录调控及信号转导类等相关的6个差异基因,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表达模式符合cDNA-AFLP表达谱。小麦成株抗条锈性分子机制涉及植物多方面生理生化反应,包括抗病与防御、转录调控、蛋白质代谢、信号转导、以及非生物胁迫等多种途径相关基因的协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成株抗病性 基因表达 CDNA-AFLP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衍生系GISH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小娟 韩德俊 +3 位作者 魏国荣 曾庆东 张庆勤 康振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42-2446,共5页
以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杂交后代一粒葡为实验材料,以地高辛标记的葡萄牙野燕麦基因组DNA为探针、一粒小麦基因组DNA为封阻对一粒葡及其衍生系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探讨了影响一粒葡GISH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并优化... 以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杂交后代一粒葡为实验材料,以地高辛标记的葡萄牙野燕麦基因组DNA为探针、一粒小麦基因组DNA为封阻对一粒葡及其衍生系根尖染色体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分析,探讨了影响一粒葡GISH效果的主要因素.建立并优化了一粒葡GISH分析的实验体系,即探针DNA与封阻DNA比例为1∶50时可有效分开双方染色体组.优化GISH分析显示,在一粒葡后代衍生系中均检测到燕麦染色质的存在,且不同选系间带有燕麦染色体的数目不同,进一步证明一粒葡是一粒小麦-葡萄牙野燕麦远缘杂交的后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组原位杂交 一粒小麦 葡萄牙野燕麦 远缘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西藏7种嵩草种子果皮结构和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国云 呼天明 +1 位作者 王佺珍 郑红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1-28,共8页
【目的】观察了西藏7种嵩草(喜马拉雅嵩草、大花嵩草、藏北嵩草、短轴嵩草、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高山嵩草)种子的形态特征,阐明不同种子预处理方法提高其发芽率的机理。【方法】对采自西藏的7种嵩草种子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 【目的】观察了西藏7种嵩草(喜马拉雅嵩草、大花嵩草、藏北嵩草、短轴嵩草、线叶嵩草、矮生嵩草、高山嵩草)种子的形态特征,阐明不同种子预处理方法提高其发芽率的机理。【方法】对采自西藏的7种嵩草种子形态特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中的喜马拉雅嵩草和藏北嵩草种子进行了赤霉素、PEG、H2SO4、NaOH处理后的扫描电镜观察;以未预处理种子为对照,对7种处理后的嵩草种子进行了萌发试验。【结果】除喜马拉雅嵩草种子果皮最外层表皮细胞的细胞壁较薄且有裂孔外,其他几种嵩草种子都具有果皮厚、外表致密、保护组织机械性强、胚位于胚乳之中果柄一侧等特征。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果皮的影响不同,赤霉素、PEG对果皮几乎无机械破坏作用;硫酸对果皮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作用较为有限;氢氧化钠对果皮的机械破坏效果最好,使上述7种种子的发芽率依次由未经任何预处理的91%,0,76%,69%,14%,21%和0,分别提高到96%,90%,93%,96%,74%,63%和50%。【结论】嵩草属种子致密的果皮,限制了其气体的交换和水分的进入,过厚的果柄也限制了胚根和胚芽的穿破能力;NaOH处理种子能均匀去掉果皮角质层,甚至破坏果皮最外层的大型厚壁细胞,增大细胞间隙,使中间的纵向致密组织变得疏松,有利于水分和氧气进入种子,从而提高了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嵩草种子 发芽率 解剖结构 萌发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钙调素新亚型TaCaM5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新颖 王晓杰 +7 位作者 薛杰 夏宁 邓麟 蔡高磊 汤春蕾 魏国荣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3-960,共8页
利用RT-PCR技术,从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编码CaM基因的cDNA序列,经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一个新的小麦CaM亚型,暂被命名为TaCaM5。TaCaM5包含一个完整45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9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 利用RT-PCR技术,从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叶片中分离出一个编码CaM基因的cDNA序列,经氨基酸序列分析确定其为一个新的小麦CaM亚型,暂被命名为TaCaM5。TaCaM5包含一个完整450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9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不含跨膜区、无信号肽、定位在胞内,具有4个EF-hand保守结构域。在目前已知的CaM基因中,TaCaM5与玉米CaM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高达97%。该基因在根、茎、叶等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并且受条锈菌诱导表达,在非亲和组合与亲和组合中,分别在接种后6h和24h表达量最高。外源植物激素脱落酸、茉莉酸甲酯和乙烯诱导TaCaM5上调表达,水杨酸诱导其下调表达。TaCaM5在机械伤害、干旱和低温条件下表达量上升,在高盐环境下表达量降低。表明TaCaM5可能通过茉莉酸和乙烯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同时参与机械伤害、低温和干旱环境下的Ca2+-CaM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钙调素亚型 非生物胁迫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锈菌诱导的小麦bZIP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毅 夏宁 +3 位作者 张岗 郭军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1-1225,共5页
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品种水源11的cDNA中分离到一个编码bZIP转录因子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bZIP。TabZIP包含一个完整的107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6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与水稻、玉米、拟... 采用电子克隆和RT-PCR方法,从条锈菌诱导的小麦品种水源11的cDNA中分离到一个编码bZIP转录因子基因的cDNA序列,暂被命名为TabZIP。TabZIP包含一个完整的107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6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bZIP保守结构域;与水稻、玉米、拟南芥等植物bZI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TabZIP基因在小麦根中的表达量丰富,而在茎和叶中表达量很小;在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组合中,TabZIP基因高水平表达,而在亲和组合中没有明显的变化;防卫相关激素乙烯、茉莉酸也可诱导该基因的快速上调表达,表明TabZIP可能通过乙烯、茉莉酸信号途径介导小麦对条锈病的防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bZIP转录因子 电子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种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94-111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白彩虹 何蓓如 +4 位作者 胡银岗 宋喜悦 丁朋辉 陈世雷 葛耀相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8-104,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94-111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以19种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异质系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F94-111为材料,测定其旗叶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光合性状... 【目的】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F94-111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方法】以19种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异质系与其核供体普通小麦F94-111为材料,测定其旗叶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研究不同山羊草细胞质对普通小麦光合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除粗山羊草、拟斯山羊草和东方山羊草细胞质使F94-111旗叶叶面积减小外,其他山羊草细胞质均可使F94-111旗叶叶面积增加。所有供试山羊草细胞质均可使F94-111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其中粘果山羊草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F94-111旗叶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沙伦山羊草对F94-111旗叶叶面积和叶绿素相对含量的正效应较大。【结论】利用异源细胞质来提高小麦的光合性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草细胞质 普通小麦 光合性状 细胞质效应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返白系胆色素原脱氨酶纯化及编码c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程冬梅 范三红 +3 位作者 刘香莉 陈根云 邓志勇 郭蔼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73-978,共6页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返白系F772为材料,通过粗提、加热处理、硫酸铵分级沉淀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进行了提取纯化,纯化倍数为1092,得率为15%.纯化的PBGD约为37kD.对其部分生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NH4+对... 以小麦(Triticumaestivum)返白系F772为材料,通过粗提、加热处理、硫酸铵分级沉淀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对胆色素原脱氨酶(PBGD)进行了提取纯化,纯化倍数为1092,得率为15%.纯化的PBGD约为37kD.对其部分生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NH4+对酶活性有强烈的抑制,光照处理可以使酶活性降低.对纯化后的PBGDN末端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根据N端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获得了PBGD的cDNA全部编码区序列.它编码一个351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有一个叶绿体导肽的序列.通过比较小麦PBGD与来自与其他物种的同源蛋白表明,有些氨基酸残基非常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返白系 胆色素原脱氨酶 N末端氨基酸测序 纯化 CDNA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日葵锈菌侵染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景岚 王丽芳 +2 位作者 康俊 韩青梅 康振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个芽管,遇到合适结构的气孔后,在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从气孔侵入,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向日葵锈菌的侵入和扩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萌发产生1个芽管,遇到合适结构的气孔后,在气孔上方形成附着胞从气孔侵入,胞间菌丝与叶肉细胞壁接触后分化出吸器母细胞,吸器母细胞进入叶肉细胞内部形成吸器。胞间菌丝在吸器母细胞处分化出次生菌丝,在叶肉细胞间扩展,病菌菌丝多在寄主细胞间隙或沿寄主细胞壁延伸。在病原菌侵染早期,寄主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侵染中、后期,被侵染叶肉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叶绿体膨胀变形,细胞器解体,细胞崩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 向日葵锈病菌 侵染过程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BAC文库中TLR3基因的筛选及表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春荣 苏建国 +3 位作者 张荣芳 董捷 汪亚平 张成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87,共5页
【目的】从草鱼的BAC文库中筛选TLR3基因的阳性克隆,研究该基因在草鱼体内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同位素P32标记的探针,对53 216个BAC克隆以双份平行形式制备的DNA尼龙膜进行杂交筛选,用半定量方法检测TLR3在草鱼... 【目的】从草鱼的BAC文库中筛选TLR3基因的阳性克隆,研究该基因在草鱼体内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用同位素P32标记的探针,对53 216个BAC克隆以双份平行形式制备的DNA尼龙膜进行杂交筛选,用半定量方法检测TLR3在草鱼不同组织(鳃、心脏、肠、肝胰脏、肌肉、皮肤、脾脏、头肾和中肾)中的表达模式,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研究草鱼感染呼肠孤病毒后不同时间TLR3的表达规律。【结果】获得了2个TLR3基因的阳性BAC克隆,该基因在被检测的9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脾脏、皮肤中的表达量较高。在感染呼肠孤病毒后24 h,草鱼肝胰脏中TLR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感染后48 h,其相对表达量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成功筛选到草鱼TLR3的BAC克隆,该基因在草鱼体内不同组织中有广泛表达,并且参与了草鱼抗呼肠孤病毒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BAC文库 TLR3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CBS结构域的小麦TaCDCP1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晓敏 冯浩 +7 位作者 孙燕飞 刘博 王晓杰 徐亮胜 于秀梅 魏国荣 黄丽丽 康振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091-2098,共8页
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亲和互作的SSH文库基础上,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水原11叶片中首次分离出一个含CBS结构域蛋白的基因,暂命名为TaCDCP1(Triticum aestivum CBS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TaCDCP1包... 利用电子克隆和RT-PCR技术,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非亲和互作的SSH文库基础上,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水原11叶片中首次分离出一个含CBS结构域蛋白的基因,暂命名为TaCDCP1(Triticum aestivum CBS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1)。TaCDCP1包含一个完整的6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17个氨基酸。推测该基因拟编码的蛋白具有2个CBS保守结构域,不含跨膜区且无信号肽,定位在叶绿体基质内;经过同源比对,小麦TaCDCP1氨基酸序列与大麦、水稻和玉米等的同源序列的相似性较高;该基因表达量在小麦叶中显著高于在根和茎中;在小麦与条锈菌的非亲和、亲和组合中,TaCDCP1基因均受到条锈菌诱导,分别在接种后18 h和96 h达到表达高峰,非亲和组合表达量在侵染前期(接种后1848 h)高于亲和组合,而在侵染后期(接种后96120 h)低于亲和组合;外源植物激素脱落酸诱导该基因上调表达,苄基腺嘌呤,乙烯,赤霉素,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处理后其表达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抑制;TaCDCP1在低温和干旱条件下表达量上升,在机械伤害和高盐处理下表达量无明显差异。表明TaCDCP1可能通过脱落酸等信号途径参与小麦对条锈菌的防御反应,同时参与低温和干旱环境下的信号转导途径。这些结果对于明确CBS结构域的功能以及CBS结构域蛋白尤其是TaCDCP1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CBS结构域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活性结构域T7核酸酶Ⅰ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范三红 单丽伟 +2 位作者 王保莉 管楚枤 郭蔼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6-432,共7页
T7核酸酶Ⅰ(T7EⅠ)是一种能特异识别并拆分重组中间体Holliday Junction(HJ)的多功能核酸酶,该酶不仅能特异识别和拆分HJ,而且能随机切刻双链DNA,特异识别并切割双链DNA中的切刻和单碱基错配位点.构建了两种原核表达载体用于表达MBP和Hi... T7核酸酶Ⅰ(T7EⅠ)是一种能特异识别并拆分重组中间体Holliday Junction(HJ)的多功能核酸酶,该酶不仅能特异识别和拆分HJ,而且能随机切刻双链DNA,特异识别并切割双链DNA中的切刻和单碱基错配位点.构建了两种原核表达载体用于表达MBP和His-tag融合的两种T7EⅠ突变体,MBP-T7EⅠ(E20K)和His6-T7EⅠ(E65K).每一种融合蛋白形成的同源二聚体不具有核酸酶活性,通过共表达或两种蛋白质共变性复性、双标签亲和纯化,最终获得具有单个活性结构域的T7EⅠ异源二聚体(T7EⅠ-SAD).以pUC(AT)和pUC19为底物测试T7EⅠ-SAD的HJ拆分活性、随机切刻活性和切刻位点切割活性,结果显示,T7EⅠ-SAD可特异识别并切刻HJ结构,但丧失了同时引入两个切刻位点的能力,其对pUC(AT)的特异切刻活力和对pUC19的随机切刻活力与野生酶相当.逐级变性梯度洗脱实验显示,T7EⅠ-SAD的稳定性与野生型酶接近,二聚体解离需要5.0~6.0mol/L尿素或1.75~2.0mol/L盐酸胍;凝胶阻滞实验表明T7EⅠ-SAD具备与HJ结构特异结合的能力.为具有细胞毒性蛋白的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策略,同时提供了一种简便直观的蛋白质二聚体稳定性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核酸酶Ⅰ 结构域交换 单活性结构域 二聚体稳定性 催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BPI/LBP基因的克隆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春荣 苏建国 +1 位作者 黄腾 彭丽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4,共7页
【目的】克隆草鱼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LPS-binding protein,BPI/LBP)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其结构特征,研究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探明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首先用同源... 【目的】克隆草鱼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Bactericidal permeability-increasing pro-tein/LPS-binding protein,BPI/LBP)基因的cDNA全长,分析其结构特征,研究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探明其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首先用同源克隆及快速扩增cDNA末端技术(RACE),克隆草鱼BPI/LBP基因的cDNA全长,然后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BPI/LBP基因的结构特征,最后用半定量RT-PCR检测BPI/LBP基因在草鱼不同组织(血、脑、眼睛、前肠、中肠、后肠、鳔、鳃、头肾、中肾、心脏、肝胰脏、肌肉、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草鱼BPI/LBPcDNA全长1 568 bp,编码473个氨基酸,其中包括18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BPI1结构域(BPI/LBP/CETP N-ter-minal domain)和BPI2结构域(BPI/LBP/CETP C-terminal domain)。该蛋白的分子质量为51 551 u,等电点为8.6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草鱼与鲤鱼BPI/LBP的同源性最高(90%),其次为虹鳟(73%)、斑点叉尾鮰(73%)、香鱼(72%)等。在系统进化树中,草鱼BPI/LBP首先与鲤科的鲤鱼聚为一类。通过半定量RT-PCR分析可知,草鱼BPI/LBP基因在被检测的15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头肾、中肾等。【结论】成功克隆了草鱼BPI/LBP基因的cDNA全长,该基因在草鱼体内不同组织中广泛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脂多糖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Ra3基因编码区的克隆、原核表达及纯化
19
作者 杨宇衡 赵金阳 +2 位作者 唐如春 魏少华 范三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4,共6页
【目的】克隆小麦ramosa3(Ra3)基因完整编码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获得重组的小麦RAMOSA3(RA3)。【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国春"幼穗中扩增小麦Ra3,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1a,并在T7Express compete... 【目的】克隆小麦ramosa3(Ra3)基因完整编码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并纯化获得重组的小麦RAMOSA3(RA3)。【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普通小麦"中国春"幼穗中扩增小麦Ra3,将其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41a,并在T7Express competentE.coli菌株中进行诱导表达;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并通过Western印迹技术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获得了长度为1080bp的cDNA片段,该片段包含小麦Ra3完整编码区,编码产物长度为360个氨基酸残基,属于TPP酶家族成员;SDS-PAGE结果显示,菌体总蛋白中出现约66ku的预期条带,其表达量占总蛋白的44.6%;抽提液中加入体积分数0.3%的Triton X-100,可显著提高重组蛋白的溶解度;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呈单点纯,Western印迹结果进一步确证其为目标蛋白。【结论】利用原核系统高效表达并纯化获得了重组的小麦RA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ramosa3 同源克隆 重组表达 亲和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