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82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锐 杨勤科 +3 位作者 吴普特 郑粉莉 谢永生 王飞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5-9,共5页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土保持 科技 发展战略 生态环境建设 动态监测 坡地整治 林草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沙棘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云明 刘国彬 +1 位作者 徐炳成 陈永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88-92,102,共6页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 ,在中国特别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 ,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文水土保持方面的... 沙棘是半干旱地区用于水土保持造林的主要生态经济型树种 ,在中国特别是“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认识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 ,掌握其水土保持作用的机制和条件 ,基于国内多年来在沙棘水文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我国沙棘资源发展现状 ,分析人工沙棘林发挥水土保持功能的特点 ,认为其水土保持作用机理主要依靠 3个层次 ,即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根系土壤层 ,并从沙棘林不同层次的水土保持作用机理及整体效益方面 ,综合评述国内最新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沙棘 水土保持功能 经济型树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3
作者 李晶晶 白岗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1期114-120,共7页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功能。保水剂通过自身保水特性和土壤学作用机制,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抗蚀性,起到水土保持作用。针对保水剂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介绍保水剂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在水... 保水剂作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功能。保水剂通过自身保水特性和土壤学作用机制,可改善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密度,提高土壤抗蚀性,起到水土保持作用。针对保水剂的水土保持功能,通过介绍保水剂的水土保持作用机制、在水土保持应用中的关键因素、水土保持效益以及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保水剂虽具有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但必须结合适宜的保水剂类型、适宜的施用方法和施用量等因素合理使用。认为对于保水剂的研究,应以基础研究为重点,并开发多功能复合保水剂,同时扩大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领域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水剂 水土保持 防治机制 关键因素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的水土保持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李晶晶 白岗栓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1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絮凝作用和水合作用,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PAM对土壤无毒害作用,可保肥、增产、集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PAM的水土保持功能... 水土流失是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聚丙烯酰胺(PAM)作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絮凝作用和水合作用,可提高土壤水分入渗,减少地表径流。PAM对土壤无毒害作用,可保肥、增产、集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PAM的水土保持功能,介绍PAM水土保持机制、施用过程中涉及的关键因素、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PAM的类型较多,水土保持效果随施用类型、施用方法、施用量变化而不同。PAM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应与当地的土壤、气候、地貌、植被等密切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今后研究中应注重PAM施用后土壤侵蚀通用模型的建立及新型PAM产品的开发,为PAM在水土保持中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水土流失 防治机制 应用前景 应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新民 郑世清 高照良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9,共7页
针对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面向 21 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 7 条具体建议,为政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面向 21 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 7 条具体建议,为政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发展战略 制约因素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4-2006年《水土保持研究》载文被引定量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曹晓萍 赵丽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4-297,共4页
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水土保持研究》在1994-2006年所载论文的被引用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4-2006年载文被《中国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 利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引文数据库检索《水土保持研究》在1994-2006年所载论文的被引用情况,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1994-2006年载文被《中国期刊文献引证数据库》来源期刊引用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从文献引证的角度透视《水土保持研究》的学术水平。该刊1994-2006年共载文2098篇,被引用2018篇,占载文总数的96.62%。2001-2006年该刊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文献计量指标逐年上升,分析表明:《水土保持研究》载文质量较高,在该学科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影响因子 被引频次 水土保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县侯沟门村新农村建设中的水土保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强 许明祥 +2 位作者 郑世清 白岗栓 齐治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0-85,97,共7页
根据院落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异性调查、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安塞侯沟门村研究区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重点阐述了该地区... 根据院落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土地覆被物空间分异性调查、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系统研究了安塞侯沟门村研究区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重点阐述了该地区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等硬地面的产流产沙规律。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土壤侵蚀类型 综合治理 水土保持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研究重点 被引量:5
8
作者 王飞 山仑 +2 位作者 戈文艳 韩剑桥 赵广举 《中国水土保持》 2022年第9期61-64,I0005,共5页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之一。经过几十年长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依然很大,而且存在分布上相对零散、重力侵蚀和坡面侵蚀并重、极端降雨事件后...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之一。经过几十年长期治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依然很大,而且存在分布上相对零散、重力侵蚀和坡面侵蚀并重、极端降雨事件后果严重等问题,在治理理论、技术和途径方面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水土保持已经在土壤保护、山区发展和江河治理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系统分析了不同层面水土保持的任务和问题,从水土保持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水沙调控、水土保持数字化与智慧化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社会服务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需要加强研究的重点问题,供水土保持研究和管理同仁讨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发展过程、功能浅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天林 丁康 徐学选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11期53-54,共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对于推动水土保持研究成果转化意义重大。分析了水利部自2004年至今建设的107个科技示范园的分布特点、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肯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成就和起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对于推动水土保持研究成果转化意义重大。分析了水利部自2004年至今建设的107个科技示范园的分布特点、基本功能与扩展功能,肯定了科技示范园建设的成就和起到的示范作用,提出了深化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建议,对于提升科技示范园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促进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发展历程 分布特点 服务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研究重点初探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飞 冯浩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9期45-47,共3页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历史使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和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受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复杂。讨论了黄河流域发展目标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历史使命,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和以城市为核心的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任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受资源、环境和经济影响复杂。讨论了黄河流域发展目标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目标、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高质量发展6个方面定位,以及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等4个核心问题,并针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目前急需开展的水土保持对黄河流域功能、区域优势、资源配置的影响与潜力,水土保持对流域水资源的影响与趋势预测,水土保持减灾技术与方法,生态用地选择和保护策略,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文明演进中的作用,数字水土保持研究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保护产业和加强城乡水土保持工作等8个需要重点研究的科学问题,以期促进水土保持更好地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水土保持 生态保护 黄土高原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归因研究
11
作者 郑荣伟 张子元 +2 位作者 高学睿 王庆明 黄志强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4-221,共8页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 [目的]科学评估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变化中气候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定量贡献,为优化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建议。[方法]基于黄淮海流域及其周围226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以及SPOT-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线性斜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Person相关等方法,探讨植被覆盖度演变对蒸散发、降水、气温等气候因子响应的时间滞后效应,在残差分析法中增加时滞效应影响,评估了植被覆盖度变化原因。[结果](1)2000—2019年黄淮海流域年均植被覆盖度增长显著,线性斜率为0.038/10 a。(2)黄淮海流域植被覆盖度对降水响应滞后以0月和1月为主,分别占比52%和48%;对气温响应主要为无滞后性和滞后1月,分别占比61%和38%;对潜在蒸散发响应主要滞后1月和2月,分别占比49%和34%。[结论]影响黄淮海流域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气候变化的平均贡献率为33%,人类活动的平均贡献率为67%;其中约47%的区域人类活动影响贡献率超过80%,主要位于黄河流域西北部和东南部、海河流域南部和淮河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滞效应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黄淮海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交叉算子改进NSGA-Ⅱ算法的董铺—大房郢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虎 郭园 +4 位作者 祝雪萍 霍云超 刘晓东 高学睿 牛鑫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7-201,共5页
以安徽省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以水库缺水率最小和补水量最少为最优准则,考虑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连通工程水量补偿式调节和接受上游淠河灌区水库群补水的特殊机制,构建董铺—大房郢水库双目标优化供水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混合交叉算... 以安徽省董铺—大房郢水库为例,以水库缺水率最小和补水量最少为最优准则,考虑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连通工程水量补偿式调节和接受上游淠河灌区水库群补水的特殊机制,构建董铺—大房郢水库双目标优化供水调度模型,并采用基于混合交叉算子改进的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算数交叉算子(ACO)混合模拟二进制交叉算子(SBX)的收敛时间较单一SBX算子缩短11.48%,较单一ACO算子缩短2.58%;其中混合算子SBX-ACO求得的解集质量更好,对应评价指标世代距离(GD)值(8.13×10^(-4))、反世代距离(IGD)值(3.1×10^(-4))为所有计算方案中最小。优化调度模型求解的供水方案中两库补水量比不优化条件下的补水量减少11.5%。在计算效率及解集质量上综合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同时为区域水资源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NSGA-Ⅱ 混合交叉算子 优化供水调度 IGD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许小明 易海杰 +8 位作者 何亮 吕渡 贺洁 邹亚东 王浩嘉 薛帆 田起隆 王妙倩 张晓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5-421,共7页
枯枝落叶层是林地垂直结构中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土高原经过20年植被快速恢复,枯落物覆盖使近地表植被特征和生态过程变化明显,这必将影响地表土壤水分入渗、产汇流等水文和土壤侵... 枯枝落叶层是林地垂直结构中参与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作用层,在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土高原经过20年植被快速恢复,枯落物覆盖使近地表植被特征和生态过程变化明显,这必将影响地表土壤水分入渗、产汇流等水文和土壤侵蚀过程。为全面掌握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动态,系统回顾了林地枯枝落叶层在凋落动态、蓄积量变化、截留降雨、阻延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抗蚀抗冲能力和增加土壤入渗等方面的研究历史。分析了目前林地枯枝落叶层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未来黄土高原地区应加强野外坡面枯落物原位长期监测和降雨试验研究,开展多地貌、多尺度研究,关注天然林和人工林枯枝落叶层水土保持功能的对比研究,以及水文物理过程模型建立和参数确定,并重视林地枯枝落叶层的保护和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 枯枝落叶层 水土保持效应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县侯沟门村新农村建设与水土保持措施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翠红 郑世清 +2 位作者 许明祥 白岗栓 李波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9-183,共5页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 根据野外天然降雨定位监测试验、野外人工模拟降雨与放水冲刷试验、土壤侵蚀类型遥感监测资料及附近纸坊沟小流域泥沙监测资料等,对安塞侯沟门村不同小流域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配置进行系统研究,特别是对村庄、道路、裸露坡面硬地面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思路和重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评价土壤侵蚀变化、水土保持规划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遥感制图 土壤侵蚀类型 综合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应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少军 雷磊 +5 位作者 郑树海 白晓春 陈维 郭安祥 马蓓青 田堪良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1,37,共8页
输变电工程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必须及时准确地监测土壤侵蚀状况。传统测钎法存在需人工测量、难以获得实时监测数据等局限性。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是新近研发的土壤侵蚀监测设备,具... 输变电工程跨越不同的地形地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必须及时准确地监测土壤侵蚀状况。传统测钎法存在需人工测量、难以获得实时监测数据等局限性。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是新近研发的土壤侵蚀监测设备,具有自校准功能、实时监测、无线数据传输等优点。为测试该设备对土壤侵蚀监测的精度和可靠性,开展了人工模拟降雨土壤侵蚀测试试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的测量绝对误差不大于2.1 mm,不随土壤侵蚀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绝对误差在0~2 mm范围内可靠性为90%;测量精度随着土壤侵蚀厚度的增加而提高,当土壤侵蚀厚度超过10 mm时,测量精度在10%以内的可靠性为82.5%;输变电工程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在土壤侵蚀量监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精度、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可应用于土壤侵蚀量的自动化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测钎法 水土保持在线监测系统 测量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析——以陕西北部地区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范克虎 王东 +2 位作者 李永红 彭珂珊 高照良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4期38-49,60,共13页
水土资源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 水土资源是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根基,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基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促进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在辩析治理经验与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陕北水土保持工作实际和当前社会发生的重大水土流失事件,从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陕北水土流失的现状,总结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水土保持的本质特征,研究了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探讨了水土保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五大作用,旨在为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 陕西北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分区的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的尺度效应研究
17
作者 温昕 王继军 韩晓佳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5-315,共11页
[目的]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保证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有效供应,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典型退耕区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InVEST模型量化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即碳储量、产水... [目的]明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协同关系,保证生态系统服务长期有效供应,实现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方法]以典型退耕区陕北黄土高原为例,利用199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基于InVEST模型量化4种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即碳储量、产水量、土壤保持量和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探讨了各类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呈现的尺度特征。[结果](1)1990-2020年碳储量和生境质量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总体增加的趋势,空间上呈东南略低西北略高的分布。(2)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作用为主,且在1990-2020年协同效应不断增强,权衡作用主要发生在产水量与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之间,权衡作用的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东北部地区。(3)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存在着空间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相关性逐渐增强而显著性有所下降,且作用关系的方向性会发生改变。[结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以协同为主,生态系统服务间的权衡/协同作用存在着空间尺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协同作用 尺度效应 地理分区 陕北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18
作者 王国振 卜崇峰 冯伟 《中国水土保持》 2019年第7期66-69,共4页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的重要措施。工程实施效果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实施的综合...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保护的重要措施。工程实施效果对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工程实施的综合效果进行评估是目前迫切需要的。运用文献分析法深入分析了CNKI数据库中近十年有关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及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成果报道,从筛选的120篇文献中,归纳总结、聚类分析出已有重点工程实施效果评估14项常用指标及水土保持工程效益评价常用指标9项。基于此,针对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多拦沙、多输水、输好水”的特点,结合同行专家咨询意见,构建了工程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包括计划任务完成率、调蓄水能力变化、基本农田粮食增产、人居环境改善等指标,可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效果评价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重点工程 效果评估 指标体系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34
19
作者 吴普特 汪有科 +2 位作者 冯浩 范兴科 高建恩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以及当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需求和目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认为急待创新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思路,将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重点从土壤保持转变... 根据我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践以及当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技术需求和目标,对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与研究思路进行了剖析和反思。认为急待创新我国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调整研究工作思路,将水土保持科学的研究重点从土壤保持转变为水土资源的保护与安全高效利用,并尽快建立以地表径流调控与水土资源同步高效利用理论为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水土保持科学与技术创新体系;同时,强调以地表径流调控为手段,同步实现水土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的现代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体系将是21世纪中国水土保持科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水土保持 科学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府煤田废弃堆积体新增水土流失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建明 王文龙 +3 位作者 王贞 詹松 王正利 李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9-249,共11页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对比分析了弃土弃渣体、煤矸石与原生地面的径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原生地面产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小,煤矸石产流量随时间递增,弃土弃渣体产流量在产流开始后6 min内波动较大,随后趋于稳定。原生地面和弃土弃渣... 通过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对比分析了弃土弃渣体、煤矸石与原生地面的径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原生地面产流量随时间变化较小,煤矸石产流量随时间递增,弃土弃渣体产流量在产流开始后6 min内波动较大,随后趋于稳定。原生地面和弃土弃渣体的稳定产流量与雨强呈显著的线性关系;(2)原生地面及煤矸石的侵蚀发生于整个降雨过程,弃土弃渣废弃堆积体的侵蚀主要发生在产流初期。弃土体在产流开始后的0~6 min内侵蚀速率显著递增,6~15 min内缓慢递减,15 min后达到相对稳定。弃渣体的侵蚀速率分两个阶段:产流开始后0~6 min内,侵蚀速率较大,且随雨强变化波动明显,6 min后达到相对稳定;(3)原生地面、弃土体及沙少石多弃渣体的侵蚀总量与雨强、径流总量均分别呈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和线性函数关系;(4)与原生地面相比,煤矸石的侵蚀总量和径流总量分别减少了86.53%~98.41%和26.42%~71.39%,弃土弃渣体的新增侵蚀总量和新增径流总量为原生地面的2.25~631.59倍和-0.01~10.57倍。因此,矿区需要做好弃土弃渣堆积体的防护工作,以减缓其严重的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煤田 不同下垫面 径流 产沙 新增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