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分胁迫与植物氮代谢的关系Ⅲ.水分和高温胁迫对谷子叶片组分Ⅰ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冯彩平 薛崧 张殿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8-92,共5页
谷子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其中组分Ⅰ蛋白(P-1)随水分胁迫加剧而减少的程度尤为显著;高温(40℃以上)有加强水分胁迫对组分Ⅰ蛋白影响的效应,而单纯高温胁迫则对叶片Pr-1影响不大。
关键词 高温胁迫 组分I蛋白 谷子 叶片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返白系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杂交后代IPO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赵亚华 郭蔼光 +2 位作者 汪沛洪 李丕皋 封如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以小麦返白系和对照矮变1号以及近白系与各不同生态类型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的杂交、回交F1、F2代为材料.研究这些不同基因型品种在返白期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PO)基因表达模式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返白期间以... 以小麦返白系和对照矮变1号以及近白系与各不同生态类型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小麦的杂交、回交F1、F2代为材料.研究这些不同基因型品种在返白期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PO)基因表达模式的动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在返白期间以返白系为母本的各杂交、回交品种的白化苗中,IPO的个别酶分子表现了可逆的基因阻遏和去阻遏的表达现象。这种表达特点在正、反杂交后F1代中表现一致,从遗传模式上分所属于质一核互作型的分子遗传。这种表达机制受到细胞质因子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返白系 过氧化物酶 基因表达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返白系返白期间Rubisco变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闻师 郭蔼光 +1 位作者 汪沛洪 李丕皋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80-183,共4页
以小麦返白系和对照矮变1号为材料,选用返白系三个特殊的时期,返白初期、全白期、复绿初期,对其叶片可溶性蛋白进行了Native-PAGE和SDS-PAGE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白化,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 以小麦返白系和对照矮变1号为材料,选用返白系三个特殊的时期,返白初期、全白期、复绿初期,对其叶片可溶性蛋白进行了Native-PAGE和SDS-PAGE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白化,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全酶谱带逐渐变小,全白叶全酶谱带消失,随着复绿全酶谱带又出现,并逐渐恢复。而且Rubisco大、小亚基(LS、SS)谱带减少幅度差异很大,大亚基减少远远大于小亚基。这不仅反映出Rubisco酶活有变化,也反映出返白系返白期间影响了CtDNA编码的RubiscoLS的表达,使全酶难以组装,表达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小麦返白系 RUBISCO 电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机理的研究——Ⅱ、返白阶段叶绿素代谢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苏小静 汪沛洪 陈毓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3期80-84,共5页
与对照矮变1号相比,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叶片内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降低,复绿过程中,两种色素的含量都升高,但在整个返白阶段中,返白系Chl/Caro比值始终低于对照矮变1号,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不是造成叶片变白的原因。... 与对照矮变1号相比,返白过程中返白系叶片内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降低,复绿过程中,两种色素的含量都升高,但在整个返白阶段中,返白系Chl/Caro比值始终低于对照矮变1号,说明类胡萝卜素含量的降低不是造成叶片变白的原因。对叶绿素生物合成中的两个关键中间产物δ-氨基乙酰丙酸(ALA)和原叶绿素(酸酯)[Pchl(ide)]的分析发现,在返白过程中,ALA相对积累,而Pchl(ide)含量降低,推测在返白过程中叶绿素合成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代谢 突变体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机理的研究——Ⅰ 返白阶段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28
5
作者 苏小静 汪沛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2期73-77,107-108,共7页
在返白系小麦叶色由绿变白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发生退化。返白初期,出现大量的嗜饿小滴,基粒排列混乱,垛叠层数异常增多或减少,并且发现类囊体有肿大量的嗜胀现象,粒消失。返白中期,叶绿体中呈现空化现象,内部结构逐渐解体。到叶片继而... 在返白系小麦叶色由绿变白的过程中,叶绿体结构发生退化。返白初期,出现大量的嗜饿小滴,基粒排列混乱,垛叠层数异常增多或减少,并且发现类囊体有肿大量的嗜胀现象,粒消失。返白中期,叶绿体中呈现空化现象,内部结构逐渐解体。到叶片继而,基全白时期,整个叶绿体变为低电子密度的囊泡状结构。在叶片由自复绿的过程中,叶绿体的这些变化又可逆转,内部结构又重现,基粒迅速形成,排列也较规则,整个叶绿体结构很快恢复正常。在整个返白阶段中,叶细胞中的其它内部结构如中央大液泡等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突变型 超微结构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机理研究——Ⅲ.返白阶段叶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变化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小静 汪沛洪 王永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0年第4期16-22,共7页
在返白过程中,近白系叶片蛋白氮含量降低,蛋白酶活性升高,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各游离氨基酸组分变化幅度不同。变化最大的丝氨酸在全白叶片中可占总游离氨基酸量的50%。认为蛋白质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增多与蛋白酶活性升高有关。SDS-PAG... 在返白过程中,近白系叶片蛋白氮含量降低,蛋白酶活性升高,总游离氨基酸积累,各游离氨基酸组分变化幅度不同。变化最大的丝氨酸在全白叶片中可占总游离氨基酸量的50%。认为蛋白质含量下降,游离氨基酸增多与蛋白酶活性升高有关。SDS-PAGE分析发现,叶蛋白质组分没有明显的差异,各组分的含量均有下降。Rubisco减少最多,全白叶中几乎见不到它的条带。复绿过程中以上各变化均逆转回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蛋白酶活性 突变体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特性机理的研究Ⅳ.返白阶段蒸腾、光合及呼吸作用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苏小静 汪沛洪 +2 位作者 王永吉 李丕皋 封如敏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41-44,共4页
研究了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现象发生的生理基础及抑制春生分蘖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返白系小麦在返白过程中,气孔阻力增大,蒸腾、净光合及呼吸速率下降;叶片可溶性糖及ATP含量降低、淀粉含量略有上升;复绿过程中上述... 研究了小麦突变体返白系返白现象发生的生理基础及抑制春生分蘖的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返白系小麦在返白过程中,气孔阻力增大,蒸腾、净光合及呼吸速率下降;叶片可溶性糖及ATP含量降低、淀粉含量略有上升;复绿过程中上述变化均可逐渐恢复到对照的水平。分析认为,返白现象发生时,植株的生理活动减弱,有效地限制了春季无效分蘖的发生;复绿过程其生理活动又迅速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突变体 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返白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物质累积和脯氨酸累积的水势阈值与小麦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殿忠 汪沛洪 席连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6-71,共6页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对水地和旱地小麦品种的叶水势和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类品种在叶片游离脯氨酸累积量和其大量累积的水势阈值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水地品种较旱地品种在叶水势和干物质累积上受水分胁...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对水地和旱地小麦品种的叶水势和干物质累积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两类品种在叶片游离脯氨酸累积量和其大量累积的水势阈值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水地品种较旱地品种在叶水势和干物质累积上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大。在脯氨酸累积的水势阈值上,旱地品种高于水地品种,即旱地品种在较高的叶水势时就已开始累积脯氨酸,而水地品种则开始于较低的叶水势。这反映了两类品种感受干旱信号的能力是不同的。故建议以脯氨酸大量累积的水势阈值作为评价品种抗旱性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早性 干物质 脯氨酸 水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GA对渗透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中蛋白质变化的调节 被引量:6
9
作者 路苹 汪沛洪 山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9-446,共8页
小麦萌发时,种子胚乳总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其中由于提供萌发所需氮化物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逐渐减少,合成数种启动种子萌发所需酶蛋白等的清蛋白逐渐增加。胚中蛋白质各组分随种子萌发过程均逐渐增加。渗透胁迫下,萌发种子胚乳清蛋... 小麦萌发时,种子胚乳总蛋白含量逐渐下降,其中由于提供萌发所需氮化物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逐渐减少,合成数种启动种子萌发所需酶蛋白等的清蛋白逐渐增加。胚中蛋白质各组分随种子萌发过程均逐渐增加。渗透胁迫下,萌发种子胚乳清蛋白和胚中蛋白质各组分的增加,以及胚乳中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的降解均受到抑制。因此,种子萌发与其蛋白质变化密切相关。Ca处理在萌发后期才对种子蛋白质变化起促进作用,GA和Ca+GA处理在萌发后一直起促进作用。本实验结果表明,Ca/GA处理种子通过对萌发中蛋白质的调节,可减缓渗透胁迫对萌发造成的不良影响。对胚乳和胚中蛋白质变化的调节效果均是GA和Ca+GA处理优于Ca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萌发 蛋白质 赤霉素 渗透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1
10
作者 赵会贤 汪沛洪 郭蔼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3期37-40,共4页
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陕合6号在一定干旱限度内能维持其叶片抗氧化物质GSH和Vc含量水平稳定,从而保护了细胞,其膜脂过氧化水平较低,膜受伤害较轻;而对干旱敏感的品种郑引1号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GSH和Vc含量就显著降低,其膜脂... 水分胁迫下,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陕合6号在一定干旱限度内能维持其叶片抗氧化物质GSH和Vc含量水平稳定,从而保护了细胞,其膜脂过氧化水平较低,膜受伤害较轻;而对干旱敏感的品种郑引1号在轻度干旱条件下叶片GSH和Vc含量就显著降低,其膜脂过氧化水平较高,质膜透性增加较大,膜损伤严重。在正常生长条件下,陕合6号Vc和GSH含量高于郑引1号。因此,GSH和Vc在作物抗旱性方面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抗旱性 抗氧化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保护酶体系的影响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赵会贤 汪沛洪 郭蔼光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28-32,共5页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抗旱性不同的两种冬小麦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质膜透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两个品种POD、CAT活性均增强;SOD活性在适度干旱时有所上升,严重干旱时则降低。其中,陕合6号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 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对抗旱性不同的两种冬小麦幼苗的保护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质膜透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两个品种POD、CAT活性均增强;SOD活性在适度干旱时有所上升,严重干旱时则降低。其中,陕合6号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细胞膜透性变化较小,说明其膜受损伤较轻;郑引1号保护酶系酶活性相对较低,膜受伤害较大。陕合6号在水分胁迫下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可能是它抗旱性较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保护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生物超弱发光鉴定抗旱性的小麦品种初探 被引量:23
12
作者 汪沛洪 吕金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99-400,共2页
早期L.Coli(1954)等人探测了许多植物自身发出的超弱发光,随后又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生物超弱发光作为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在植物学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依据是植物在代谢活动中,任何生成或消耗利用ATP、NAD(H_2)、NADP... 早期L.Coli(1954)等人探测了许多植物自身发出的超弱发光,随后又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近年来生物超弱发光作为一种重要研究手段在植物学领域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依据是植物在代谢活动中,任何生成或消耗利用ATP、NAD(H_2)、NADP(H_2)和FMNH_2的反应均可导致一部分代谢能以光子形式释放出来。因此,可将生物超弱发光值作为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活动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超弱发光 小麦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小平 汪沛洪 张慧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1期49-53,共5页
渗透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与此同时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小麦叶片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是硫基蛋白水解酶类,且在渗透胁迫下,其活性增强。用AMD和CHM处理,极大地抑制了渗透胁迫引起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升... 渗透胁迫下,小麦叶片的水溶性及非水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与此同时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小麦叶片的蛋白水解酶主要是硫基蛋白水解酶类,且在渗透胁迫下,其活性增强。用AMD和CHM处理,极大地抑制了渗透胁迫引起的蛋白水解酶活性升高,说明渗透胁迫引起蛋白水解酶合成的表达而增强了其活性,且干旱敏感品种较抗旱品种具有较高的蛋白水解酶合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渗透胁迫 蛋白水解酶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干旱对小麦根系蛋白组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徐恒平 汪沛洪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1期33-36,共4页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根系组织含水量降低,可溶蛋白质含量增加。SDS—PAGE扫描图谱表明,陕合6号出现46、59及60KD3种新蛋白质峰值,郑引1号产生24、46、61、63、65、69、及72KD7种新蛋白质峰值。两个品种在15~72KD间的多数蛋白质... 在土壤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根系组织含水量降低,可溶蛋白质含量增加。SDS—PAGE扫描图谱表明,陕合6号出现46、59及60KD3种新蛋白质峰值,郑引1号产生24、46、61、63、65、69、及72KD7种新蛋白质峰值。两个品种在15~72KD间的多数蛋白质含量显著增加,而15KD以下的蛋白质含量大幅度下降。复水后,新蛋白质消失,15KD以下的蛋白质含量接近对照水平,而15~72KD间的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干草 小麦 根系 诱导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透胁迫对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平 文 基 汪沛洪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74-78,共5页
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干旱敏感品种)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的速率比陕合六号(抗旱品种)的快。小麦幼苗中含有NR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其中部分Ⅱ对NR的钝化活性大于部分Ⅰ;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剧,陕合六号与郑引一号... 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干旱敏感品种)幼苗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的速率比陕合六号(抗旱品种)的快。小麦幼苗中含有NR钝化蛋白部分Ⅰ和部分Ⅱ,其中部分Ⅱ对NR的钝化活性大于部分Ⅰ;随着渗透胁迫的加剧,陕合六号与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Ⅰ的钝化活性减小百分率相近,郑引一号的NR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性上升百分速率则快于陕合六号的,因而,在渗透胁迫下,郑引一号的总NR钝化蛋白活性比陕合六号的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还原酶 钝化蛋白 渗透胁迫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的纯化与活力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平 文树基 汪沛洪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5期109-112,共4页
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和SephadexG-100柱纯化得到的小麦叶片蛋白,可分为两个部分,其对硝酸还原酶(NR)都有明显的钝化活力;且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力明显高于同样蛋白含量的部分Ⅰ.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部... 通过硫酸铵分级分离和SephadexG-100柱纯化得到的小麦叶片蛋白,可分为两个部分,其对硝酸还原酶(NR)都有明显的钝化活力;且钝化蛋白部分Ⅱ的钝化活力明显高于同样蛋白含量的部分Ⅰ.小麦叶片中硝酸还原酶钝化蛋白部分Ⅰ和Ⅱ同样对其根中的NR具有钝化活性。钝化蛋白部分Ⅰ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一步纯化,达到电泳纯,测得分子量为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还原酶 钝化蛋白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