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次分析-熵权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高乌头根酒蒸工艺研究
1
作者 马佳荣 王玉辉 +2 位作者 李莉 赵敏 李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乌头根炮制工艺的影响,开展了单因素考察试验。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的权重,以三者的综合评分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确定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高乌头根重量15%的加酒量、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5 h、蒸制温度127℃、蒸制压力0.15 MPa。本研究拓宽了高乌头根炮制方法且所建立的炮制工艺评价体系准确、可信,为高乌头根炮制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熵权法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 酒蒸高乌头根 总生物碱 高乌甲素 冉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草药种植土壤中农药残留的分析与降解研究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帆 景琪 +4 位作者 尹凯 石玉存 王瑞琼 杜丽东 吴国泰 《南方农机》 2025年第5期1-7,26,共8页
【目的】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对土壤环境和中药材品质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严格遵守国家对高毒农药禁限制使用规定的同时,研究常用低毒农药在中草药种植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规律尤为迫切。【方法】聚焦常用于中草药种植的有机氯... 【目的】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对土壤环境和中药材品质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在严格遵守国家对高毒农药禁限制使用规定的同时,研究常用低毒农药在中草药种植土壤中的残留和降解规律尤为迫切。【方法】聚焦常用于中草药种植的有机氯类农药(OCPs)、有机磷类农药(OPs)、氨基甲酸酯类农药(Carbamates)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s),分析了中药材种植土壤中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包括气相色谱(GC)、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以及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等农药残留降解方式。【结果】目前农药残留降解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土壤中的农药降解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中草药种植土壤的生态恢复仍是亟待解决的难题。除农药监管机构加大农药残留检测、控制力度外,还要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生产者自身的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其自觉遵守国家有关农药使用的法律法规,实施中草药绿色标准化种植。【结论】未来仍需积极吸收其他农作物和国外先进的农药残留降解技术,为控制中草药农药残留提供绿色发展的新途径,提升中草药的质量、安全性和品质,为中草药种植土壤保护和中药材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 降解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掌叶大黄茎地上部分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毒性和降脂作用
3
作者 李芸 熊继东 +3 位作者 张国玉 张云鹤 魏家艳 仲楠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2-617,共6页
目的观察鲜掌叶大黄茎地上部分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毒性和降脂作用。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头部摆动次数、身体弯曲次数、寿命实验、急性热应激实验、急性氧化应激实验和后代数目评价其生殖毒性;通过肥胖模... 目的观察鲜掌叶大黄茎地上部分对秀丽隐杆线虫的生殖毒性和降脂作用。方法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生物,通过急性毒性实验、头部摆动次数、身体弯曲次数、寿命实验、急性热应激实验、急性氧化应激实验和后代数目评价其生殖毒性;通过肥胖模型线虫的泵咽抽动频率、体长体宽、体面积、脂肪沉淀、甘油三酯含量,评价其降脂作用。结果鲜掌叶大黄茎地上部分对线虫头部摆动次数、身体弯曲次数、寿命、抵抗外界环境变化能力和F1、F2代后代数目无明显影响(P>0.05);对线虫咽泵跳动频率、体长及体宽无明影响(P>0.05),但使其体面积、体内的脂肪堆积及TG水平减少(P<0.05),不影响其生长状况及进食量。结论鲜掌叶大黄茎地上部分对秀丽隐杆线虫无生殖毒性,具有降脂作用,为鲜掌叶大黄茎地上部分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地上部分 鲜品 秀丽隐杆线虫 生殖毒性 降脂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12
4
作者 魏江霞 李越峰 +4 位作者 杨秀娟 李硕 杨志军 段国建 郭晶晶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7-134,共8页
当归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就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当归入药自古就有全归、归头、归身、归尾之分,且功效各有侧重,即“头止血、身养血、尾活血、归和血”。现代研... 当归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就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当归入药自古就有全归、归头、归身、归尾之分,且功效各有侧重,即“头止血、身养血、尾活血、归和血”。现代研究也从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这一理论的科学内涵。就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以期为开展当归不同药用部位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不同药用部位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3种大黄品质评价的历史考证与现代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幸嫔 田怡 +4 位作者 马栋 李晓琴 晋玲 康生福 马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9-116,I0031,共9页
大黄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也是多功效、多基原、多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 Bail.的干燥... 大黄是我国常用大宗药材,也是多功效、多基原、多产区中药材的典型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 Bail.的干燥根和根茎。由于3种大黄的基原、生长环境、年限等因素不同,药材品质存在一定差异性。对历代本草中大黄的性状描述、品质评价进行考证;查阅梳理有关化学成分、药理药效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大黄古今品质评价方式进行归纳。现代对于大黄的品质研究结果与本草评价一致,为历代本草依据性状、产地来评价药材优劣的科学性及大黄药材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古特大黄 掌叶大黄 药用大黄 本草考证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院校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改革与实践
6
作者 靳晓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ADD)主要是以数学、药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结构化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量子化学、分子力学等为理论依据,借助计算机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它不仅仅是交叉理论学科,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靶标发现、毒性预测、处方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已表现出独特优势。学科交叉是科技与医学高速发展的大势所趋,在传统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借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结合现代生物学进行中医药理、法、方、药的研究,可以促进中医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让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可为日后跨学科助力药物研发做好准备。因此,在中医药院校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交叉性强的课程有助于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适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授课模式对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具有极大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及时代发展特点,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引入注重基础、衷中参西、重视实践等教学理念,在培养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过程中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对中医药专业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教改和实践进行深层次、全方位探讨和总结,可提升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拓宽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中医药院校 交叉创新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分析
7
作者 高洁 张金保 +4 位作者 其乐木格 段海婧 陈红刚 晋玲 赵文龙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6-311,共6页
目的分析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相关方剂,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研究用药规律,并对配伍中药用量、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相关方剂大多来源于宋代,出现频次大于3次的有5种;与百合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有... 目的分析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方法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相关方剂,采用数据挖掘软件研究用药规律,并对配伍中药用量、配比进行多维度分析。结果相关方剂大多来源于宋代,出现频次大于3次的有5种;与百合配伍频率较高的中药有甘草、茯苓、浙贝母、苦杏仁、麦冬、桑白皮等,药性、药味以寒温、苦甘为主,大多归肺经、脾经和心经。治咳方重用苦杏仁,治痰方重用浙贝母,治喘方重用桑白皮。药性、百合常用量为6~12 g,与其他中药配比以1∶1为主,剂量均符合2020年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本研究初步阐释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百合治疗咳痰喘方剂用药规律,可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 方剂 咳症 痰症 喘症 《中医方剂大辞典》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金保 张晶晶 +5 位作者 夏鹏飞 段海婧 陈红刚 王倩 赵文龙 康生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844-3851,共8页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 目的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采用Excel、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剂 大黄-柴胡药对 《中医方剂大辞典》 组方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的当归化学成分鉴定及活血作用机制
9
作者 焦文星 魏江霞 +3 位作者 郭晶晶 杨志军 杨锡仓 杨秀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目的研究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活血作用机制。方法UPLC-Q-TOF-MS鉴定化学成分;观察大鼠证侯学和心脏病理切片变化;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蛋白质组学。结果当归共鉴定出270个化合物;给药后,大鼠弓背、耸毛,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耳缘及鼻唇发... 目的研究当归的化学成分及其活血作用机制。方法UPLC-Q-TOF-MS鉴定化学成分;观察大鼠证侯学和心脏病理切片变化;检测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蛋白质组学。结果当归共鉴定出270个化合物;给药后,大鼠弓背、耸毛,蜷缩少动,爪尾部紫暗,耳缘及鼻唇发白,饮水、进食量减少,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等证候有很大改善;心肌纤维排列轻度紊乱,较模型组紧密,心肌纤维较窄,接近正常,周围可见轻度水肿、渗出,炎性细胞浸润;颈总动脉收缩压明显降低、左心室收缩压明显升高(P<0.05)。共筛选出62个差异蛋白,GO功能集中在细胞外基质、细胞骨架蛋白结合和蛋白水解的负调节等,KEGG通路富集在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白细胞经内皮细胞迁移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结论当归可能是通过蛋白的表达,调控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及血管平滑肌收缩等信号通路达到补血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化学成分 蛋白质组学 急性血瘀证 活血作用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MP和TCA循环途径研究硅对干旱胁迫下党参多糖合成的调控
10
作者 黄储 何明月 +2 位作者 孙美乐 陈彦宏 王惠珍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10,共13页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雨水分布不均,造成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关键生育期缺水,导致质量和产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以党参为对象,从糖酵解(EMP)及三羧酸循环(TCA)角度探究硅对干旱胁迫下党参多糖合成的调控效应。设置正常水... 近年来,极端气候频发、雨水分布不均,造成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关键生育期缺水,导致质量和产量下降。针对这一问题,该研究以党参为对象,从糖酵解(EMP)及三羧酸循环(TCA)角度探究硅对干旱胁迫下党参多糖合成的调控效应。设置正常水分(CK)、15%PEG-6000干旱(D)及施加硅后再15%PEG-6000干旱(Si+D)3个处理组,Si+D组在干旱处理前第7天每盆施用200 mL 2 mmol∙L^(-1)硅酸钾溶液,干旱处理至7、14、21 d时取样,测定EMP及TCA相关代谢物含量、酶活性和基因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党参多糖及其生物合成相关物质含量,综合分析硅对干旱胁迫下党参多糖合成的调控。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党参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加速蔗糖、果糖及葡萄糖等物质消耗,促进EMP和TCA途径中的能量消耗用于淀粉、多糖等物质的合成及积累,存在产量和质量消长的现象。(2)硅的施用提高了党参叶片相对含水量、光合色素含量、蔗糖及果糖含量,降低了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强了淀粉分解相关酶活性,导致淀粉、多糖含量下降,但党参整体产量提高;硅促进干旱胁迫下党参EMP途径,阻止TCA过程,使得EMP终产物丙酮酸合成柠檬酸并积累。硅的施加通过影响党参光合作用、调控EMP及TCA途径能量生成及分配,增强党参抵御干旱的能力,整体上对党参多糖的合成及质量、产量起到了正向的调控作用。但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调控效应有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干旱胁迫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党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和多基因位点的密花香薷霜霉病病原鉴定
11
作者 高国香 栾涵钰 +3 位作者 王艳 晋玲 张婷 李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27,136,共7页
【目的】对病原报道不一的密花香薷霜霉病的病原进行鉴定,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位点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的方法,对密花香薷霜霉病病原进行准确鉴定。【结果】甘肃省民乐县密花香薷霜... 【目的】对病原报道不一的密花香薷霜霉病的病原进行鉴定,为其病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常规形态学观察和多基因位点联合构建系统发育树结合的方法,对密花香薷霜霉病病原进行准确鉴定。【结果】甘肃省民乐县密花香薷霜霉病的病原菌孢囊梗直立,长346.9~652.2μm(平均500.2μm),宽5.3~13.7μm(平均9.0μm);顶部二叉状分支,末端尖细,稍弯曲,主轴长占全长1/2~3/4;孢子囊淡褐色,卵圆形,长15.8~34.4μm(平均27.3μm),宽14.5~22.7μm(平均20.1μm);卵孢子椭圆形或近圆形,长29.6~49.5μm(平均42.3μm),宽10.8~41.2μm(平均35.7μm)。通过Cox1-Cox2-ITS 3个基因片段联合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病原菌与香薷霜霉菌(Peronospora elsholtziae)聚类在一个分支上,支持率为100%。因此,确定引起甘肃民乐密花香薷霜霉病的病原菌为香薷霜霉菌。【结论】通过形态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出密花香薷霜霉病的病原菌为香薷霜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花香薷 霜霉病 病原鉴定 香薷霜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纹党生长、生理特性及自毒物质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邱亚娟 邵晓龄 +6 位作者 陈莺宇 黄钰芳 陈红刚 杨扶德 高素芳 袁菊丽 高健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为探究纹党连作障碍效应及发生机制,以正茬(CK)和连作1年(CC1)、连作2年(CC2)及连作3年(CC3)土壤为试验对象,开展盆栽试验,动态研究连作对纹党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及叶绿素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 为探究纹党连作障碍效应及发生机制,以正茬(CK)和连作1年(CC1)、连作2年(CC2)及连作3年(CC3)土壤为试验对象,开展盆栽试验,动态研究连作对纹党生长、抗氧化酶系统及叶绿素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不同连作年限土壤中自毒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苗期、开花期、生长旺盛期及收获期各个生育时期内,连作对纹党的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且随连作年限的延长作用逐渐加强;同一连作年限,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增加后下降,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先下降后增加再下降,但在同一生长阶段,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随连作年限增加逐年下降,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逐年增加;从CK、CC1、CC2和CC3中分别鉴定出5、17、13和4种化学物质,主要包括: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丙酸乙酯和油酸酰胺等物质,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在各种处理土壤中均存在,其相对含量均较高。连作可以通过破坏纹党植株中抗氧化酶系统,降低叶片叶绿素含量抑制纹党生长,产生连作障碍;连作条件下自毒作用是导致纹党发生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党 连作障碍 生理生化 化感自毒作用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积过程中羌活种子种胚形态及生理生化变化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娟 其乐木格 +4 位作者 段海婧 张金保 晋玲 陈红刚 赵文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68,共8页
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种子进行层积处理,观测层积过程中种子种胚形态及胚率,研究种子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并对层积后的种子进行氟啶酮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 对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种子进行层积处理,观测层积过程中种子种胚形态及胚率,研究种子中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以及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的变化;并对层积后的种子进行氟啶酮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显示:与未层积(层积0 d)相比,层积后羌活种子种胚由球形发育为子叶型,胚率增长至67.30%,发芽率增长至50.67%;种子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赤霉素(GA_(3))和吲哚乙酸(IAA)含量分别在59.15~81.06和14.06~22.08 ng·g-1范围内波动变化,脱落酸(ABA)含量在层积150和180 d时显著降低,GA_(3)/ABA比和(GA_(3)+IAA)/ABA比在层积120~180 d显著升高。在层积0~60 d,羌活种子的丙酮酸激酶(PK)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升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先降低后略有升高,该时期以三羧酸循环途径(TCA)为主;在层积60~150 d,PK活性呈波动升高的趋势,SDH和G-6-PDH活性总体呈波动降低的趋势,该期间以糖酵解途径(EMP)为主;在层积180 d时,PK、SDH和G-6-PDH活性均显著高于层积120 d。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BA含量分别与胚率和发芽率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和-0.875。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羌活种子具有胚后熟特性,层积处理结合氟啶酮处理可打破羌活种子休眠,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营养物质含量的降低,呼吸途径关键酶活性的波动变化,ABA含量的降低以及GA_(3)/ABA比和(GA_(3)+IAA)/ABA比的升高对羌活种子休眠解除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种子休眠 层积 种胚形态 生理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芪不同提取物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沙沙 张兰兰 +2 位作者 何海 张小荣 邵晶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6,共6页
分析比较红芪不同溶剂提取物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为红芪多靶点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追踪提供参考依据。以水、95%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为溶剂,分别制备红芪不同提取物;测定红芪不同提取物对DPPH... 分析比较红芪不同溶剂提取物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为红芪多靶点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追踪提供参考依据。以水、95%乙醇、乙酸乙酯、氯仿、石油醚为溶剂,分别制备红芪不同提取物;测定红芪不同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及铁离子还原能力;以HPLC-DAD法同时测定毛蕊异黄酮等6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结果显示,6种成分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 0);红芪乙酸乙酯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中均检测出6种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均较高,且芒柄花素、美迪紫檀素、芒柄花苷单体的含量相对最高,分别在乙酸乙酯提取物中达到17.6 mg/g、氯仿提取物中达到9.0 mg/g、95%乙醇提取物中达到2.2 mg/g;3种抗氧化评价方法均显示红芪95%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对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91.07%和97.70%,对铁离子还原能力达到0.416,且当不同提取物中芒柄花苷和毛蕊异黄酮苷含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抗氧化活性同步升高或降低。所建立的红芪中6种黄酮类成分HPLC-DAD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行,且芒柄花苷含量与提取物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量效关系,可为红芪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提取物 HPLC-DAD 黄酮 含量测定 抗氧化活性 DPPH· AB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用于糖尿病效应靶点的中药及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鹏霞 武晓玉 +1 位作者 段文达 赵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183-2191,共9页
目前,临床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中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心肾保护等作用。中药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以及生物碱类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并对其相... 目前,临床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西药具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而中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同时还具有心肾保护等作用。中药降糖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皂苷类、多糖类以及生物碱类等,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并对其相关并发症控制有效。因此,从疗效温和、毒副作用小的天然产物中,依据不同的效应靶点筛选治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现已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效应靶点涉及酶、受体、转运体、离子通道等,如α-葡萄糖苷酶、α-淀粉酶、二肽基肽酶-4、葡萄糖激酶、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ATP敏感性钾通路等,本文综述了作用于这些效应靶点的中药及活性成分,以期为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活性成分 糖尿病 靶点 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思维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强化培养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娟 李芸 +2 位作者 吴平安 曹瑞 李越峰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94-97,共4页
中医药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经典思维模式,包括辩证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和意象思维等。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对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原理、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 中医药思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经典思维模式,包括辩证思维、整体思维、中和思维和意象思维等。在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能力,对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原理、促进中药炮制技术的传承、深入理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教师自身的中医药思维背景欠佳,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基础较薄弱,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影响了对学生中医药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中医药经典著作的研读习惯,采用形式多种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定期开展中医药相关主题的讲座及宣传活动,引导学生强化中医药思维,提高运用中医药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调查问卷考查探索举措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以上措施均可帮助学生提升中医药思维运用能力,使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得以强化培养,提高中药炮制学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学 中医药思维 教学方法 强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耿蓓蕊 其乐木格 +6 位作者 高洁 辜晓英 段海婧 陈红刚 晋玲 张金保 赵文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9-1384,共6页
目的 研究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相关方剂,建立临证方药数据库,分别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0、Origin Pro2021、Tableau 2022.2软件从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用量... 目的 研究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的配伍规律。方法 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筛选相关方剂,建立临证方药数据库,分别采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0、Origin Pro2021、Tableau 2022.2软件从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用量规律等方面分析用药特点。结果 共得到344首方剂,主要出自唐、宋、明、清代,其中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共138味,常与防风、甘草、川芎、当归、菊花、荆芥配伍,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苦、辛为主,归经频次依次为肝经、肺经、脾经、肾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通过聚类分析得到5个聚类组合,涉及主治病症256种,包括目翳、目赤、目痛等54种眼部疾病;羌活治疗目翳的用药剂量比治疗目赤和目痛的更高,而川芎、当归的更低,并且均主要分布在3~15 g内。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含羌活治疗目疾方剂的用药特点,可为相关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活 目疾 方剂 配伍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大黄地上茎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仲楠 魏家艳 +3 位作者 张国玉 熊继东 强宇靖 李芸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121-4126,共6页
目的 优化掌叶大黄地上茎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总有机酸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打孔法评价提取物对大... 目的 优化掌叶大黄地上茎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总有机酸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采用打孔法评价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结果 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提取时间1 h,料液比1∶12,综合评分为78.57分。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的MIC值分别为1 000、 125、 250、 1 000、 250 mg/mL。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掌叶大黄地上茎。该部位提取物对5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抑制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地上茎 提取工艺 抑菌作用 Box-Behnken响应面法 打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角蒿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贠小杰 马岁洋 +5 位作者 胡训鹏 郑品康 王智勇 杨秀娟 段国建 李硕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134,共7页
以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不同产地的20份黄花角蒿种子为试验材料,依据中药材种子检验规程对不同产地的黄花角蒿种子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对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 以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陕西)不同产地的20份黄花角蒿种子为试验材料,依据中药材种子检验规程对不同产地的黄花角蒿种子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对种子长度、宽度、厚度、含水量、千粒重、生活力、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对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生产实践,初步制定黄花角蒿种子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黄花角蒿种子质量等级可划分为三个等级,Ⅰ级种子:千粒重≥0.40 g、生活力≥84%、发芽率≥84%;Ⅱ级种子:千粒重>0.34 g~<0.40 g、生活力>55%~<84%、发芽率>60%~<84%;Ⅲ级种子:千粒重≤0.34 g、生活力≤55%、发芽率≤60%。黄花角蒿种子千粒重、生活力和发芽率可作为黄花角蒿种子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角蒿 质量分级标准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对黄芪幼苗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20
作者 王圆梦 刘霄 +5 位作者 杜艳 李雪虎 李萍 王富胜 晋玲 周利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59-2269,共11页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对中药材黄芪幼苗的生物学效应以及黄芪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的推荐剂量,利用不同剂量的重离子束辐射7日苗龄的黄芪幼苗,在辐射后第10天测定了存活率、幼苗高度、叶片数、茎秆直径、鲜根重和叶形态参数...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高能重离子束辐射对中药材黄芪幼苗的生物学效应以及黄芪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的推荐剂量,利用不同剂量的重离子束辐射7日苗龄的黄芪幼苗,在辐射后第10天测定了存活率、幼苗高度、叶片数、茎秆直径、鲜根重和叶形态参数;辐射后第20天起,每隔20 d测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氧化指数。结果表明,随辐射剂量的增加,黄芪幼苗的存活率、株高和鲜根重相对于对照组都有所下降。5和10 Gy辐射后,鲜根重量分别减少31.80%和49.99%。辐射组幼苗的第1和第2分枝的叶片出现畸形、萎缩和形态损伤。辐射后第20天,辐射组的活性氧、膜质过氧化物和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而辐射后第60天,与对照组相当。辐射后,除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略有增加外,黄芪幼苗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有所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随重离子束辐射剂量的增加,黄芪幼苗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辐射后随着植株的生长,辐射对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所缓解;推荐的诱变剂量区间为10 Gy左右。本研究结果为黄芪高能重离子束辐射诱变育种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重离子束 辐射 光合特性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