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足底压应力测试分析及骨科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军 徐新智 +1 位作者 刘亚平 刘金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0-174,183,共6页
本文应用足底压应力成象技术,设计制作玻璃全反射足底压力成像装置,实验拟合压力图象灰度与压力函数关系,采用视频图象计算机处理分析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在骨科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术后供... 本文应用足底压应力成象技术,设计制作玻璃全反射足底压力成像装置,实验拟合压力图象灰度与压力函数关系,采用视频图象计算机处理分析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在骨科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术后供趾足功能改变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手术远期疗效研究中,取得对手术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底压应力 图象处理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绵羊模型松质骨及皮质骨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子祥 雷伟 +6 位作者 胡蕴玉 王海强 万世勇 王军 刘绪立 李波 付索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8期537-541,546,共6页
目的观察去势手术对绵羊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骨小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成年绵羊(4±1.5)随机分为去势4个月组(OVX-4months)(4只)、去势12个月组(OVX-12months)(8只)和假手术(Sham)组(8只)。OVX组行双侧卵巢切... 目的观察去势手术对绵羊皮质骨和松质骨的骨密度、骨小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只雌性成年绵羊(4±1.5)随机分为去势4个月组(OVX-4months)(4只)、去势12个月组(OVX-12months)(8只)和假手术(Sham)组(8只)。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显露双侧卵巢,术中测定腰椎骨密度。分别与术后4、12个月处死动物,测定股骨颈、股骨干及股骨髁的骨密度,并行MicroCT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去势12个月后(OVX-12months)组腰椎、股骨颈及股骨髁的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皮质骨骨密度无明显降低。其松质骨的相对骨体积(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表面积体积比(BS/BV)、骨小梁间隙(Tb.Sp)则较对照显著增高。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去势12个月后,腰椎松质骨的最大压缩应力分别较Sham组和OVX-12months组下降82.5%和85.9%,力学强度显著下降,而皮质骨的力学强度无显著变化。结论去势12个月后,绵羊腰椎、股骨部的松质骨BMD及骨小梁空间结构参数明显降低,力学强度也显著下降,可以作为骨质疏松的大动物模型。而皮质骨的骨密度和力学强度下降不明显,需要更长的去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动物模型 骨密度 显微CT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界面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万世勇 雷伟 +4 位作者 吴子祥 吕荣 王军 李波 付索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769-772,共4页
目的研究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在骨质疏松绵羊的松质骨内短期的骨-螺钉界面组织学情况。方法3只经去势后骨质疏松的绵羊选取双侧股骨髁,植入EPS,饲养3个月。依次进行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切片经骨粉染色和丽... 目的研究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在骨质疏松绵羊的松质骨内短期的骨-螺钉界面组织学情况。方法3只经去势后骨质疏松的绵羊选取双侧股骨髁,植入EPS,饲养3个月。依次进行切片组织学观察。结果切片经骨粉染色和丽春红三色染色,见新生骨小梁长入膨胀后的螺钉缝隙中,并与EPS周围的骨小梁相延续、延伸至膨胀中心。EPS骨-钉界面及膨胀缝隙中的骨小梁与钉直接紧密无缝隙相接触。结论EPS所形成的骨中有钉、钉中有骨的立体交叉复合结构的诸多优点,说明应用在骨质疏松的状态下具有强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式椎弓根螺钉 骨质疏松 骨-螺钉界面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高明暄 周胜虎 +2 位作者 邓晓文 李旭升 雷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椎弓螺钉的稳定性,为椎弓根内固定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的选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程度条件下,椎弓螺钉的稳定性,为椎弓根内固定在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中的选用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新鲜尸体脊柱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四个水平。然后,每个骨密度水平,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24枚,进行螺钉轴向拔出实验,测定最大拔出力、刚度和能量吸收值三项指标,对所测指标进行骨密度水平间的对比分析。结果骨密度水平从正常下降到重度疏松程度,最大拔出力、刚度均随之下降,组间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骨密度水平的能量吸收值显著高于骨质疏松、重度疏松(P<0.05),但与骨量减少水平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骨量减少水平的能量吸收值显著性高于重度骨质疏松水平(P<0.05),但与骨质疏松水平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反映椎体骨质质量的骨密度是决定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拔出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式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雷伟 吴子祥 +1 位作者 李明全 崔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669-672,共4页
目的:测试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pediclescrew,EPS)的骨-器械界面强度及耐疲劳强度,评价EPS的脊柱后路固定强度。方法:100个新鲜小牛腰椎随机分成A、B、C三组,以USS,Tenor,CDH螺钉为对照螺钉,分别对EPS进行最大旋出力矩实验、轴向... 目的:测试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pediclescrew,EPS)的骨-器械界面强度及耐疲劳强度,评价EPS的脊柱后路固定强度。方法:100个新鲜小牛腰椎随机分成A、B、C三组,以USS,Tenor,CDH螺钉为对照螺钉,分别对EPS进行最大旋出力矩实验、轴向拔出实验和翻修实验,记录最大旋出力矩(Tmax)、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和翻修后最大轴向拔出力。并在超高分子聚乙烯材料上对螺钉进行150万次的周期载荷疲劳实验。结果:EPS的Tmax、Famx显著大于三种对照螺钉(P<0.01)。EPS翻修时的Fmax亦显著高于对照螺钉(P<0.05)。150万次周期载荷疲劳实验完成后,四种螺钉均未出现疲劳折断现象。结论:EPS较目前常使用的非膨胀椎弓根螺钉有更好的脊柱固定作用及翻修性能,其耐疲劳强度与其它三种螺钉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内固定器 椎弓根螺钉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质骨骨小梁的微观构筑对骨质力学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子祥 雷伟 +5 位作者 胡蕴玉 王海强 万世勇 王军 李波 付索超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状态的松质骨的三维微观结构对其骨强度的影响。方法16只雌性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去势(OVX)组(8只)和假手术(Sham)组(8只)。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显露双侧卵巢,术前测定腰椎竹密度(BMD)。术后12...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状态的松质骨的三维微观结构对其骨强度的影响。方法16只雌性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去势(OVX)组(8只)和假手术(Sham)组(8只)。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仅显露双侧卵巢,术前测定腰椎竹密度(BMD)。术后12个月处死动物,测定腰椎的BMD,用环钻钻取椎体松质骨,并行MicroCT分析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去势12个月后,OVX组的BMD较Sham组显著降低。松质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较Sham组显著降低,表面积体积比(BS/BV)和骨小梁分离度(Tb.Sp)较对照显著增高。生物力学测试表明,去势12个月后,OVX组松质骨的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骨小梁的力学强度与骨小梁厚度(r=0.945,R^2=0.886)、骨体积分数(r=0.783,R^2=0.586)及面积体积比(r=0.643,R^2=0.372)呈线性相关。结论骨小梁的三维微观结构改变可以影响松质骨的力学强度,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 微观结构 显微CT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61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哲 马兴 +4 位作者 王全平 李明全 马平 李新奎 雷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991-992,共2页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总计161例胸椎OLF,39.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25.5%合并胸椎OPLL,7.6%合并胸椎间盘突出... 目的 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胸椎OLF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总计161例胸椎OLF,39.1%合并脊髓型颈椎病或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25.5%合并胸椎OPLL,7.6%合并胸椎间盘突出,4.3%合并腰椎OPLL,1.9%合并颈、胸、腰椎OPLL,15.2%合并腰椎间盘突出,13.0%为氟骨症患者。手术采用椎管后壁切除术,术后146例随访半年以上,总有效率达93.3%,优良率为86.4%。结论 胸椎OLF临床表现复杂,早期诊断与手术治疗是目前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诊断 合并症 手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徐虎 张春礼 +1 位作者 李明全 裴国献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9期771-773,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中射频汽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应用射频汽化治疗的40例膝骨关节炎为实验组,同期40例关节镜下清理术未应用射频汽化治疗为对照组。手术前、后采...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中射频汽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2003年6月~2004年6月在我院行关节镜下清理术应用射频汽化治疗的40例膝骨关节炎为实验组,同期40例关节镜下清理术未应用射频汽化治疗为对照组。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实验组术前Lysholm评分为(53.6±6.4)分,术后提高至(83.4±4.7)分(t=21.549,P=0.000)。对照组术前Lysholm评分为(55.5±5.1)分,术后提高至(79.8±6.1)分(t=20.697,P=0.000)。实验组术后Lysholm评分总分(83.4±4.7)分和疼痛项评分(18.6±3.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9.8±6.1)分和(16.6±3.8)分(t=2.957,P=0.004;t=2.323,P=0.023),但2组术后力量项评分无显著差异[(6.3±1.6)分vs(6.2±1.5)分,t=0.288,P=0.774]。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术中应用射频汽化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关节镜 膝关节 关节清理术 射频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的运动疗效及运动处方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一冰 熊正英 +1 位作者 周勇 李靖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8-40,共3页
将26例原发性OP患者按病情相当平分成A、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负荷的运动治疗,运动项目为散步、跑步、健身操(结合哑铃、皮筋等器械)以及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推手)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运动的特点及Wolff定律制定运动处方。并且B... 将26例原发性OP患者按病情相当平分成A、B两组,分别进行不同负荷的运动治疗,运动项目为散步、跑步、健身操(结合哑铃、皮筋等器械)以及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推手)等。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运动的特点及Wolff定律制定运动处方。并且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经18个月的运动治疗,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分别进行比较。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有效率都为92.3%。疗效显著,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并且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运动疗法是原发性OP治疗既经济又有效的疗法;骨密度及疗效与运动负荷成正相关;散步、跑步、健身操及太极拳等运动组合是治疗原发性OP有效的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疗效 骨质疏松症 运动疗法 运动处方 适应性 运动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体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达 雷伟 +4 位作者 吴子祥 万世勇 张伟 秦为径 战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6-450,共5页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在动物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效果,观察钉道界面及材料吸收的情况。方法:4只健康成年山羊,L2~L5每个椎体的一侧椎弓根直接拧入螺钉(空白组),另一侧填充CSC后拧入螺... 目的:评价硫酸钙骨水泥(calcium sulfate cement,CSC)在动物体内强化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效果,观察钉道界面及材料吸收的情况。方法:4只健康成年山羊,L2~L5每个椎体的一侧椎弓根直接拧入螺钉(空白组),另一侧填充CSC后拧入螺钉(实验组)。3个月后处死山羊,随机选择6个椎体(12个螺钉),对其两侧钉道进行显微CT扫描、骨计量学分析和组织学观察;其余10个椎体(20个螺钉)进行轴向拔出试验。结果:显微CT三维重建及骨计量学分析显示实验组钉道周围骨小梁数量及密度明显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示实验组钉道周围CSC绝大部分已经降解吸收,大量新生骨组织紧密包裹螺钉,形成良好的钉骨结合,界面明显优于空白组,螺钉周围骨小梁明显较空白组致密,仅有少量骨髓腔内仍可见残留的未降解材料;实验组的最大轴向拔出力为914.80±162.88N,能量吸收值1.752±0.214J,空白组为682.50±112.15N和1.437±0.173J,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C可以显著增强动物体内椎弓根螺钉的固定强度;随着CSC的降解吸收,大量新骨生成并紧密包绕螺钉,形成良好的钉置结合,为螺钉在体内的远期稳定性提供了良好的骨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硫酸钙骨水泥 显微CT 最大轴向拔出力 能量吸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螺杆形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超 阮狄克 +1 位作者 丁宇 石金锋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5-108,122,共5页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螺杆形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新鲜T9-L5脊椎标本分解为54个椎体试验标本,随机选取一侧按标准方法放置特制试验用直径5.5mm锥形螺钉,然后在MTS力学试验机上先后测量其最大扭力矩和最大拔出力,在对侧... 目的比较椎弓根螺钉螺杆形状对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6具成人新鲜T9-L5脊椎标本分解为54个椎体试验标本,随机选取一侧按标准方法放置特制试验用直径5.5mm锥形螺钉,然后在MTS力学试验机上先后测量其最大扭力矩和最大拔出力,在对侧以同样的方法进行5.5mm柱形螺钉的实验。然后在腰段进行6.25mm及7.0mm螺钉的翻修。结果在下胸段,锥形螺钉的最大扭力矩(1.445±0.66)N.m显著大于柱形螺钉(1.073±0.42)N.m(P<0.05);而在腰段,锥形螺钉最大扭力矩(1.017±0.43)N.m和柱形螺钉最大扭力矩(1.128±0.50)N.m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论在下胸段还是腰段,锥形螺钉与柱形螺钉的最大拔出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柱形椎弓根螺钉的最大扭力矩与最大拔出力呈正相关(r=0.629),锥形螺钉的最大扭力矩与最大轴向拔出力的相关性不显著(r=0.179)。不同形状的螺钉在其达到最大拔出力时的位移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同直径的锥形与柱形螺钉的最大拔出力相近,且锥形螺钉在其直径与椎弓根内径相近时具有较高的扭矩。螺钉的最大扭力矩与最大拔出力的相关关系要视螺钉的类型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螺钉 扭矩 拔出力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胫骨近端骨骺损伤后骨桥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颉强 胡蕴玉 +6 位作者 杨柳 雷伟 朱庆生 李明全 赵黎 吕荣 王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39-1045,共7页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 利用胫骨近端干骺端骨骺损伤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骨桥形成的分子病理机制.通过Alcian blue染色观察损伤模型的建立、损伤愈合过程以及骨桥形成情况.采用Tunel试剂盒原位细胞凋亡检测,了解损伤区及周围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实验,观察损伤区周围软骨细胞改变,检测损伤区是否有软骨细胞生成,检测Ihh以及Ptch1表达阳性细胞.发现骨骺损伤骨桥形成过程中,完全损伤区中心没有软骨细胞特异的因子Col2a1和ColⅩ以及Ihh和Ptch1的表达,但是完全损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交界间存在次损伤软骨区,存在软骨细胞凋亡,有ColⅩ的表达,Vimentin检测发现,在此区和周围正常软骨间有正常肥大区软骨细胞异常分化而来的成纤维样细胞并形成软骨外膜样结构,次损伤区和软骨外膜结构逐渐被骨桥替代,在此过程中软骨外膜样结构存在Col1a1、Ptch1和Ihh的表达,提示Ihh可能参与骨桥形成过程.提出骨桥形成过程中损伤中心区域存在膜内化骨,边缘区域存在软骨化骨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骺 软骨细胞 膜内化骨 软骨化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性三维结构生物材料促进运动性韧带损伤重建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潘玮敏 刘民 +3 位作者 张明君 刘山金 李静 金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0,35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孔性三维立体结构生物材料—重组和异种骨(RBX)在运动性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进行重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只新西兰白兔实施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一侧移植物两端固定有RBX,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和12周取材... 目的探讨多孔性三维立体结构生物材料—重组和异种骨(RBX)在运动性前交叉韧带断裂后进行重建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只新西兰白兔实施双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其中一侧移植物两端固定有RBX,另一侧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2,6和12周取材,进行MicroCT扫描以及组织学染色检测。结果结果显示术后6,12周RBX组腱骨之间组织的BMD数值均高于对照组;组织学则显示术后RBX组较对照组更早,更多的新骨形成。结论RBX可显著提高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之间的愈合,较早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和异种骨 前交叉韧带重建 肌腱 腱骨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BMP复合纤维蛋白胶治疗绵羊脊柱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子祥 胡蕴玉 +5 位作者 雷伟 李丹 万世勇 王海强 李波 付索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索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椎体骨密度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6只成年雌性绵羊去势,低钙饲养1年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通过经椎弓根注射途径,分别在每只动物的L4、L5、L6注射3种药物:... 目的探索能够在短期内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椎体骨密度的局部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卵巢切除法(OVX)对6只成年雌性绵羊去势,低钙饲养1年后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案,通过经椎弓根注射途径,分别在每只动物的L4、L5、L6注射3种药物:实验组A20mg bBMP/FS,对照组B20mg bBMP,对照组C单纯FS。术后3个月时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和Micro-CT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拉丁方分析BMD显示:实验组BMD(1.334g/cm2)明显高于对照组BMD(1.139g/cm2和1.163g/cm2)。Micro-CT分析表明:实验组骨小梁的密度、连接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bBMP复合纤维蛋白胶可以促进骨小梁的改建,改善骨小梁的三维结构,增加椎体的骨质密度,因此可以作为局部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的新型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形态发生蛋白 纤维蛋白胶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棘上韧带的组织病理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永兴 王全平 +1 位作者 吕荣 李新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脊柱韧带间骨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了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棘上韧带,对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棘上韧带内胶原纤维增生、肿胀,出现了大量的纤维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强异染... 目的:探讨不同脊柱韧带间骨化的内在联系。方法:观察了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棘上韧带,对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棘上韧带内胶原纤维增生、肿胀,出现了大量的纤维软骨细胞,甲苯胺蓝染色呈强异染性。结论:黄韧带骨化患者其棘上韧带也有明显的骨化倾向。因此,对于某一脊柱韧带发生骨化的患者,应注意其是否合并有其它脊柱韧带的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骨化 棘上韧带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部分切除与全切除术后组织学与生物力学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文红 李稔生 韩一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比较髓核部分切除 (PN)与髓核全切除 (TN)对椎间盘组织学及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犬腰椎间盘行PN与TN两种手术 ,在术后不同时间行光镜、电镜检查 ;术后 3个月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椎间盘退变在TN组比PN组更明显 ,腰... 目的 :比较髓核部分切除 (PN)与髓核全切除 (TN)对椎间盘组织学及腰椎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犬腰椎间盘行PN与TN两种手术 ,在术后不同时间行光镜、电镜检查 ;术后 3个月行生物力学测试。结果 :术后椎间盘退变在TN组比PN组更明显 ,腰椎节段活动在TN组明显增加 (P <0 0 1) ,而PN组无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PN较之TN相对好地保存了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切除 组织学 生物力学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弹性模量膨胀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的体内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石磊 王陵 +3 位作者 雷伟 郭征 吴子祥 刘达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9期761-765,共5页
目的观察应力作用下低弹性模量膨胀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生物学表现,探讨其是否能在普通膨胀螺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螺钉的稳定性。方法选用4只成年雌性绵羊,行去势手术12月后,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去势前后腰椎骨密度,确定骨质... 目的观察应力作用下低弹性模量膨胀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生物学表现,探讨其是否能在普通膨胀螺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螺钉的稳定性。方法选用4只成年雌性绵羊,行去势手术12月后,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测定去势前后腰椎骨密度,确定骨质疏松模型建立成功。于L1-L5脊椎两侧椎弓根内随机植入两种弹性模量的膨胀螺钉,低弹膨胀螺钉(42GPa)为实验组,普通膨胀螺钉(110GPa)为对照组,术后3月处死动物,取材标本进行最大拔出力实验,Micro-CT检测以及组织学分析。结果去势1年后绵羊腰椎骨密度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膨胀螺钉植入绵羊椎体3月后,实验组的最大拔力高于对照组(P<0.05),Micro-CT检测显示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以及骨小梁分离度(Tb.Sp.)在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骨小梁数量(Tb.N.)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组螺钉周围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同时钉骨界面结合紧密,其间无纤维结缔组织。结论通过减小内植物与周围骨质弹性模量的差异,低弹性模量膨胀螺钉能进一步提高螺钉在骨质疏松绵羊体内的稳定性,从而减少螺钉内固定失败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 膨胀螺钉 骨质疏松 钉-骨界面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玻璃条索修复骨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博 王臻 +5 位作者 吴畅 刘冬 高鹏 肖鑫 张浩强 黄海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3-287,共5页
目的评价3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手术方法在双侧股骨髁松质骨部建立直径6mm、深12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并在胫骨近端穿刺抽取骨髓液1.5。2.0ml。将动物随机分为A、B、C3组... 目的评价3种新型骨移植材料的成骨效应和降解性能。方法健康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手术方法在双侧股骨髁松质骨部建立直径6mm、深12mm的腔隙性骨缺损模型,并在胫骨近端穿刺抽取骨髓液1.5。2.0ml。将动物随机分为A、B、C3组(n=6),分别在双侧股骨髁缺损处植人自体骨髓与胶原生物玻璃条索、胶原生物玻璃颗粒、含I型胶原的B.磷酸三钙颗粒的混合物。术后6周及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评估材料的成骨能力及降解性能。结果大体观察术后12周时缺损处与周围骨组织融合良好,肉眼难以区分其界线。Lane—SandhuX线评分和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6周及12周时材料成骨能力和降解性ttA组优于B、C组(P〈0.05),B组优于C组fP〈0.05)。与术后6周时比较,术后12周时3组材料的成骨量和降解量均明显增加(p〈o.01)。结论胶原生物玻璃条索不仅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且成骨作用和降解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骨代用品 生物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体内非骨性环境的植入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许宋锋 胡蕴玉 +5 位作者 林开利 王臻 王林 常江 白峰 倪似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1-616,共6页
采用泡沫浸渍法制备了多孔硅酸钙(CS)和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将其植入家兔皮下筋膜组织中以研究其非骨性环境下的生物学行为.CS,β-TCP分别植入1、2、4周后取材,采用SPECT、Micro-CT、V-G染色、SEM、EDX等方法进行样品的观... 采用泡沫浸渍法制备了多孔硅酸钙(CS)和β-磷酸三钙(β-TCP)生物陶瓷材料,将其植入家兔皮下筋膜组织中以研究其非骨性环境下的生物学行为.CS,β-TCP分别植入1、2、4周后取材,采用SPECT、Micro-CT、V-G染色、SEM、EDX等方法进行样品的观察分析.研究表明,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植入后未见明显毒性反应、且表面沉积了一层类骨羟基磷灰石层,说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植入4周时SPECT扫描表明,CS和β-TCP的ROI值分别为53.95±15.14和9.81±3.64(p<0.01),表明CS的血管化程度明显高于β-TCP.植入4周时Micro-CT分析表明,CS和β-TCP的残余材料占总体积百分比分别为(16.41±1.96)%和(30.72±0.69)%(p<0.05),组织学半定量分析也表明,CS的残余面积明显小于β-TCP(p<0.01),说明CS的降解性明显优于β-TCP.与β-磷酸三钙相比较,多孔硅酸钙陶瓷材料在早期血管化、新生组织形成、材料降解性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显示,多孔硅酸钙生物陶瓷有望用作硬组织修复和组织工程用支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硅酸钙 生物陶瓷 动物实验 降解性 血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介导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永生化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滕勇 胡蕴玉 +3 位作者 王捍国 王臻 关玉成 高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系,为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库及标准化细胞系。方法取单克隆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导入细胞,G418筛选后获得阳性克隆,体外连续扩增培养,RT-PCR检测转染...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系,为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库及标准化细胞系。方法取单克隆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基因导入细胞,G418筛选后获得阳性克隆,体外连续扩增培养,RT-PCR检测转染细胞内hTERT基因的整合与表达。取转染后第100代细胞,用成骨诱导条件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加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维生素C)、软骨诱导条件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加地塞米松、TGF-β、维生素C)、心肌细胞诱导条件培养基(普通培养基加5-氮胞苷)分别向成骨、软骨、心肌细胞诱导培养。于培养后第7、14、21、28天,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成骨细胞诱导Ⅰ型胶原、骨钙素的表达;采用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软骨细胞诱导Ⅱ型胶原的表达,同时进行甲苯胺蓝染色;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心肌细胞诱导横纹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分析细胞系向成骨、软骨及心肌细胞分化的能力。结果 hTERT稳定转染入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转化细胞端粒酶表达阳性。转化细胞在体外长期连续培养下生长良好,已传至136代。取第100代细胞进行诱导分化,结果显示其能向成骨、软骨及心肌细胞分化。结论外源性hTERT的导入可致人骨髓基质干细胞永生化,并维持成体干细胞的多向分化特性,可为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库并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研究提供标准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转染 细胞永生化 端粒 末端转移酶 骨髓基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