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杨琳 王林 谢霞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8-1151,共4页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 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包括:医护技术人员操作因素、试剂器材因素、被检血清与红细胞因素、生理与疾病及使用药物因素等。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包括医护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血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血型与配血等检测试剂及试验操作技术的质量控制。本文简述了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因素及其关键环节质量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检测 影响因素 临床输血 关键环节 质量控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被引量:10
2
作者 谢霞 安宁 +5 位作者 王文婷 崔颖 王林 杨琳 杨世明 张勇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38-1339,共2页
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包括患者和供血者信息及血标本的核对与处理,患者和供血者的ABO、RhD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其特异性鉴定,交叉配血试验等。本文简述了输血前免疫血液学相容性检查的重要性,检查内容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输血 免疫血液学 相容性检查 注意事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输血及其免疫血液学检测易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崔颖 王文婷 江涛 曹丽妍 杨世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5-1006,共2页
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测中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输血相关法规及现代免疫血液学知识的学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 根据《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结合临床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测中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临床医生必须加强对输血相关法规及现代免疫血液学知识的学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临床护士在血液标本采集、取血及输血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输血科工作人员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和发血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才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输血 免疫血液学检测 管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高效价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丹 曲浩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效玮 崔颖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及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患者血标本,用消除冷凝集素以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及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患者血标本,用消除冷凝集素以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O正反定型、 RhD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结果 19例患者血标本处理前在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中均发生3+~4+凝集,经鉴定由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16例,由冷凝集素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引起3例。处理后的患者血标本反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均得到正确结果。患者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供血者血液后无不良反应,血红蛋白上升值达到预期要求。结论采用洗涤、吸收放散试验及2-Me处理患者血标本后,再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可消除冷凝集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集素 自身抗体 血型鉴定 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检测 交叉配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谢霞 崔效玮 +3 位作者 杨世明 郑妍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对照检测。结果在156例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出现1+w~2+w弱凝集患者血标本中,ABO血型抗原性弱38例(24. 4%)、ABO抗体效价低19例(12. 2%)、ABO亚型血16例(10. 3%)、高效价冷凝集素24例(15. 4%)、纤维蛋白增高32例(20. 5%)、自身免疫性抗体27例(17. 3%)。156例弱凝集血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29例(82. 7%),抗体筛选阳性51例(32. 7%)。交叉配血不合99例(63. 5%),其中正反定型不符合并交叉配血不合48例,交叉配血不合合并抗体筛选阳性51例。结论血型抗原性弱、抗体效价低、高效价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增高及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干扰,是微柱凝胶法出现弱凝集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增加红细胞及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检测可排除上述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配血试验 抗体筛选 微柱凝胶法 弱凝集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6例Lewis血型抗体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2 位作者 杨世明 李楚 崔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0-272,共3页
目的探讨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临床送检的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Liss/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 目的探讨Lewis血型系统抗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对临床送检的患者血标本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采用Liss/Coombs卡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法和盐水试管法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有特异性抗体者采用盐水试管法进行Lewis血型抗原检测。结果在76例Lewis血型抗体中,抗Lea抗体75例(98.7%),抗Leb抗体1例(1.3%);男26例(34.2%),女50例(65.8%),女性患者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76例Lewis血型抗体在盐水试管法中出现凝集76例(100%),在Liss/Coombs卡中出现凝集72例(94.7%),Lewis血型抗原检测均为Lea-b-。76例Lewis血型抗体在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中均出现凝集,13例在ABO血型反定型中出现凝集。盐水试管法凝集强度为1+以下~1+(22℃),Liss/Coombs卡凝集强度为混合外观凝集至1+以下(37℃),抗体类型为IgM型。结论产生Lewis血型抗体的血型抗原均为Lea-b-;Lewis血型抗体可干扰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采用盐水试管法和Liss/Coombs卡联合检测可提高对Lewis血型抗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Lewis血型系统 血清学特征 抗Le^a抗体 抗Le^b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I抗体的鉴定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杜娟 江涛 +3 位作者 杨世明 穆士杰 崔颖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30-933,共4页
目的分析抗H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盐水法抗体筛选阳性的3例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及抗体性质测定。结... 目的分析抗HI抗体的血清学特点及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结果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盐水法抗体筛选阳性的3例患者血标本,采用盐水试管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抗体效价及抗体性质测定。结果3例患者中A型血2例,AB型血1例,RhD血型为阳性。不规则抗体筛选中患者血清与3组筛选细胞在4℃、22℃盐水试管法凝集,在37℃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凝集。抗体鉴定中患者血清与10组谱细胞在4℃、22℃盐水试管法凝集,在37℃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凝集,与自身红细胞在不同温度及介质中均不凝集。经增加脐血O型红细胞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为抗HI抗体,凝集强度为2+~4+,抗体效价为1∶32~1∶512,抗体类型为IgM型。结论抗HI抗体为IgM型冷抗体,含有抗HI抗体的患者输血时,应选择ABO同型血而且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均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I抗体 IgM型抗体 冷抗体 输血相容性检测 正反定型不符 配血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抗C抗体的血型血清学鉴定及其临床意义
8
作者 王林 江涛 +5 位作者 杨世明 安宁 王琛 杜娟 杨琳 王文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3-817,共5页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测中Rh血型抗C抗体的鉴定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微柱凝胶法(MGT)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15例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并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以排除可能存在的自身抗... 目的分析输血前检测中Rh血型抗C抗体的鉴定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微柱凝胶法(MGT)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15例患者血标本,采用试管盐水法(NS)进行对比检测,并对患者红细胞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以排除可能存在的自身抗体对检测结果造成干扰。采用MGT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对谱细胞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Rh血型抗C抗体阳性的15例患者中,RhD抗原均为阳性,RhC抗原阳性1例,RhC抗原阴性14例。抗体类型IgG型,抗体效价为4~16。患者DAT阳性2例,DAT阴性13例。7例有输血史,8例有妊娠史(其中5例还有输血史)。结论大量反复输血和妊娠是产生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的主要因素,对患者和孕妇进行血型及抗体鉴定,是保证输血安全和妇幼健康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特异性鉴定 RH血型 抗C抗体 胎儿与新生儿溶血病 交叉配血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9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陈洁 焦琴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血型抗原减弱和血清抗体效价降低及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疑难血型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及直接抗人球... 目的探讨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在ABO血型抗原减弱和血清抗体效价降低及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疑难血型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血标本,采用不规则抗体筛选、抗体增强方法、吸收放散试验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观察患者血型抗原及血清中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被患者红细胞吸收后的人源抗A或抗B血清效价有所降低;患者红细胞放散液与A型或B型试剂红细胞出现预期的血型抗原抗体反应,凝集强度由常规方法的混合外观凝集(MF)~1+增加到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的1+~3+,ABO血型正反定型相符。结论吸收放散试验能起到浓缩血清及初步纯化抗体的作用,抗体增强方法可增加低效价血清抗体的凝集强度,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联合应用ABO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及抗体增强方法,可准确鉴定ABO疑难血型及解决部分交叉配血不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抗体减弱 冷凝集素 ABO疑难血型 吸收放散试验 抗体增强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抗体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2 位作者 杨世明 苏小花 杜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0-982,共3页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0例中,由非特异性抗体引起假阳性35例(16.7%),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阳性175例(83.3%)。在17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6例(89.1%),MNSs血型系统抗体10例(5.7%),Lewis血型系统抗体5例(2.9%),Kidd血型系统抗体3例(1.7%),其中Rh血型系统合并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结论对孕妇产前及受血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早期进行预防及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和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特异性鉴定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鉴定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勇萍 杨世明 +4 位作者 穆士杰 安宁 江涛 杜娟 王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和血浆蛋白异常变化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其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56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正反定型... 目的探讨部分血液系统疾病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和血浆蛋白异常变化对血型血清学检测的影响及其鉴定方法。方法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56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中正反定型不符由血型抗原抗体减弱引起20例(35.7%),由冷凝集素和血浆球蛋白增高及抗M引起抗体筛选阳性及交叉配血不合36例(64.3%)。正定型不符16例中,由A抗原减弱引起10例,B抗原减弱引起6例;反定型不符40例中,由抗A减弱引起3例,抗B减弱引起1例,由冷凝集素引起21例,由血浆球蛋白增高引起12例,由抗M特异性抗体引起3例。36例抗体筛选阳性中由冷凝集素引起21例(58.4%),由血浆球蛋白增高引起12例(33.3%),由抗M引起3例(8.3%)。交叉配血中,主侧配血不合36例,次侧配血不合33例,经37℃孵育及4℃吸收冷凝集素,用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交叉配血,36例中主侧配血不合3例,次侧配血不合33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结论采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抗体筛选、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人蛋白试验,可准确鉴定部分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ABO血型,输血时应以输注同型血液制剂为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抗体减弱 血浆蛋白异常 部分血液系统疾病 ABO血型鉴定 血清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化血清不同倍比稀释法检测孕妇IgG型抗A或抗B抗体效价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颖 王林 陈扬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6-978,共3页
目的探讨纯化后的血清不同倍比稀释法检测孕妇ABO血型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16、1∶32、1∶4倍比稀释法对同一份效价为512的IgG型抗A抗体的孕妇血清进行检测,再采用以上倍比稀释法检测200例孕妇IgG型抗A... 目的探讨纯化后的血清不同倍比稀释法检测孕妇ABO血型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的可行性。方法采用1∶16、1∶32、1∶4倍比稀释法对同一份效价为512的IgG型抗A抗体的孕妇血清进行检测,再采用以上倍比稀释法检测200例孕妇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结果三种倍比稀释法对同一份效价为512的IgG型抗A抗体孕妇血清检测的凝集强度与效价积分为45、47、45分;再采用三种倍比稀释法检测200例孕妇IgG型抗A抗体效价、抗B抗体效价,异常率为35.5%、36.0%、35.0%,三种方法检测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更高倍比稀释纯化后血清检测孕妇血清中IgG型抗A抗体或抗B抗体效价,具有敏感性适当、缩短批量检测时间、节约试剂耗材等优点,适合对大批量血标本进行检测,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化血清 倍比稀释法 IgG型抗体 效价检测 ABO血型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及其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勇萍 杨世明 +1 位作者 安宁 曹丽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29-1231,共3页
新生儿溶血病(HDN)由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可造成胎儿流产或新生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水肿等,是一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本文简述了HDN的致病机制与临床表现及血型血清学检测在HDN预防及诊断中的价值。
关键词 血型血清学检测 新生儿溶血病 母婴血型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安群星 雷迎峰 +3 位作者 杨敬 黎志东 穆士杰 徐志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6-1591,共6页
用聚乙二醇(PEG)定点修饰天花粉蛋白(TCS),并比较了修饰前后TCS的生物活性、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等诸多性质.选择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位点KR173-174进行定点突变,并将所构建的突变体TCSKR173-174CG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通过... 用聚乙二醇(PEG)定点修饰天花粉蛋白(TCS),并比较了修饰前后TCS的生物活性、免疫原性及药代动力学等诸多性质.选择TCS分子上可能的抗原决定簇位点KR173-174进行定点突变,并将所构建的突变体TCSKR173-174CG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及纯化.通过该突变体第173位引入的半胱氨酸残基进行PEG定点修饰.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所构建的PEG修饰型TCS的DNA酶活性、致核糖体失活活性、免疫原性、急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突变型TCS(mTCS)的活性与野生型TCS(wTCS)活性几乎相当,而免疫原性已显著降低.PEG修饰型TCS虽有活性下降,但其免疫原性、急性毒性以及药代动力学性质得到显著提升.表明通过基因工程及化学修饰方法改造TCS是可行的,所构建的突变型及PEG修饰型TCS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聚乙二醇定点修饰 免疫原性 药代动力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屑病患者光量子治疗前后血清中IL-2及sIL-2R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献清 李琳琳 田俊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8-159,共2页
为进一步探索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TUVIS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机理,应用TUVISB对24例PV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V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 为进一步探索紫外线照射自血回输(TUVIS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PV)的机理,应用TUVISB对24例PV患者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发现PV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水平明显降低(P<001),sIL-2R水平明显升高(P<0.01),经TLJVISB治疗后IL-2及sIL-2R水平基本恢复正常,并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TUVISB治疗PV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光量子疗法 IL-2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文超 刘智广 +3 位作者 张晓楠 田俊士 胡家露 张学庸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64-66,共3页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刘文超,刘智广,张晓楠,田俊士,胡家露,张学庸(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输血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校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2)中性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其合成...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离方法刘文超,刘智广,张晓楠,田俊士,胡家露,张学庸(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输血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校中心实验室,西安710032)中性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其合成能力有限,缺少修复能力。同时,一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 分离 纯化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突变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安群星 穆士杰 +6 位作者 张献清 陈蕤 吴原茹 夏爱军 雷迎峰 黎志东 徐志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57-359,365,I0003,共5页
目的: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并将其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借助计算机预测TCS可能的抗原决定簇(YFF81-83)并设计出适当的突变引物。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CS突变体全长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 目的:构建天花粉蛋白(TCS)突变体,并将其在原核系统内进行表达及纯化。方法:借助计算机预测TCS可能的抗原决定簇(YFF81-83)并设计出适当的突变引物。以栝楼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重组PCR技术扩增TCS突变体全长基因,经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与原核表达载体pRSET-A连接,转化感受态E.coliDH5α,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测序。将所获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E.coli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后,对表达产物进行W estern b lot鉴定。最后用N i-NTA亲和层析柱对所获突变体蛋白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构建了TCS突变体(TCSYFF81-83ACS),并获得了突变体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可溶性高效表达,经N 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产生出大量均一的TCS突变体蛋白。结论:TCS的定点突变及其在原核系统内的表达,为基因工程方法改造TCS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定点突变 原核表达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盆腔炎31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菊云 盛蓉 +5 位作者 魏秋芳 李莉 乔长义 田俊士 张华严 妇产科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7-38,共2页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盆腔炎31例效果观察陈菊云,盛蓉,魏秋芳,李莉,乔长义,田俊士,张华严盆腔炎常是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奏效.鉴于此,我们根据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具... 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治疗盆腔炎31例效果观察陈菊云,盛蓉,魏秋芳,李莉,乔长义,田俊士,张华严盆腔炎常是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用抗生素治疗往往难以奏效.鉴于此,我们根据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BI)具有杀灭细菌、灭活毒素、提高机体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炎 紫外线照射 自血回输疗法 光量子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内表达CCR5Delta32蛋白对HIV-1感染抑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群星 雷迎峰 +4 位作者 杨静 张献清 易静 陈蕤 穆士杰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41-1145,共5页
人CCR5Delta32突变个体能有效抵制HIV-1感染,主要是由于该个体淋巴细胞内表达的CCR5Delta32突变蛋白能通过反式显性失活效应(TDN)抑制细胞表面HIV-1辅受体CCR5和CXCR4的产生.通过构建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CCR5Delta32突变个体能有效抵制HIV-1感染,主要是由于该个体淋巴细胞内表达的CCR5Delta32突变蛋白能通过反式显性失活效应(TDN)抑制细胞表面HIV-1辅受体CCR5和CXCR4的产生.通过构建CCR5Delta32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研究细胞内表达CCR5Delta32蛋白对HIV-1感染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表达CCR5Delta32蛋白的人PBMCs对HIV-1R5、X4及R5X4毒株感染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些工作为后续的AIDS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R5Delta32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辅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的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药物(1-二甲基磷酰基-2,2,2-三氯)-乙基-1-醇烟酸酯对体外神经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玉梅 熊晓云 +3 位作者 靳蓉 孙敬民 杨林 罗晓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1100-1103,共4页
目的:观察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药物(1-二甲基磷酰基-2,2,2-三氯)-乙基-1-醇烟酸酯(NMF),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海人藻酸(KA)所致的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 目的:观察本实验室合成的一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症(AD)的药物(1-二甲基磷酰基-2,2,2-三氯)-乙基-1-醇烟酸酯(NMF),对体外培养的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以及对海人藻酸(KA)所致的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方法,解剖分离15d胚胎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接种于96孔板,48h后加药并培养72h,以MTT法观察NMF对小鼠皮层神经细胞活性的影响;同时将接种于24孔板的细胞预先给予NMF,d3时加或不加KA处理后,以台盼蓝染色鉴别并计数死、活细胞,可得出细胞的存活率。结果:NMF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活性,其中NMF 1、0.1、10 nmol·L^(-1)促进神经元活性增殖率分别高达34.7%、37.4%、36.7%。NMF明显促进正常胎鼠皮层神经元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10、1nmol·L^(-1)NMF对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分别提高39.3%、73.5%。NMF能显著对抗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与KA损伤组相比,NMF0.1、10、1nmol·L^(-1)对损伤皮层神经元的保护率分别为77.30%、80.10%、84.15%。结论:NMF明显促进胎鼠皮层神经元的活性、提高正常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并能有效地保护KA所致的神经元损伤,提示NMF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AD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氏症 NMF 皮层神经元 海人藻酸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