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优绩主义的反思与超越——基于比斯塔“教育之弱”的审视 |
王彦
何淑娟
|
《大学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2
|
传递幸福:劳动教育关照幸福的必要路径及实现逻辑 |
童宏亮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3
|
面向《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师范生数字素养框架与培养路径 |
杨晓宏
孟宝兴
王丹华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35
|
|
|
4
|
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学习需求调查研究--以《教育学》课程为例 |
郑志辉
魏书敏
赵新云
|
《当代教育论坛》
|
2012 |
0 |
|
|
5
|
数智时代的精神危机与教育应对 |
王丹华
李海峰
孟宝兴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4
|
|
|
6
|
京师大学堂科学教育变革中的文化碰撞——基于课程改革的视角 |
吴云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
7
|
劳动教育关照结果幸福:基本意蕴与行动策略 |
童宏亮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8
|
教师学科教学思维:内涵、要素与运行逻辑 |
郑志辉
|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9
|
读以致用:研究生学术阅读中致用思维的迷失与回归 |
童宏亮
郑志辉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0
|
生命幸福: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终极旨归及其行动逻辑 |
童宏亮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0
|
|
|
11
|
生成论视域下劳动教育关照学生幸福的三重逻辑 |
童宏亮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
12
|
从并举到融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与行动逻辑 |
童宏亮
吴云鹏
|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CSSCI
|
2022 |
6
|
|
|
13
|
学前教师个人教育哲学:应为·难为·可为 |
童宏亮
张树丽
|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
14
|
剥落视角下逆向层累、单辞只义与逆推顺述的武术史研究法--以官应震《请开将材科疏》流变考为线索 |
蒋德龙
蒋愿望
刘丽萍
|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15
|
幼儿园工作环境对教师自主学习的影响 |
蔡迎旗
冯慧
何婷婷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0
|
|
|
16
|
“被”技术化的儿童:成因·问题·对策 |
李静
童宏亮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
17
|
青少年受虐待经历与进食障碍症状的关系 |
陈贵
郭桂平
张斌
陈于宁
肖水源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3
|
|
|
18
|
孤儿自杀自残行为与暴力遭遇、心理韧性的关系 |
凌子
谭千保
邹雨点
郭小琴
仇召武
刘衔华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
19
|
研究生论文写作中论证思维的迷失与回归 |
童宏亮
皮修平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
20
|
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
吴云鹏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