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衡水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运行暨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分析
1
作者 国文哲 韩建广 +2 位作者 钱辉 刘姗姗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01-304,共4页
近年来,衡水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结合衡水实际,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取得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 近年来,衡水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结合衡水实际,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取得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科学、高效发展。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推进了衡水四层次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 工作机制 组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空气污染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长征 王莉萍 +2 位作者 崔晓东 尹敬荣 祁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5期15664-15666,共3页
利用2005-2006年衡水3个环境监测点的逐日逐时监测资料对衡水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基本在300d以上;二氧化硫(SO2)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为40~88d。在观测时段内未出现二氧... 利用2005-2006年衡水3个环境监测点的逐日逐时监测资料对衡水市的空气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基本在300d以上;二氧化硫(SO2)为主要污染物的天数为40~88d。在观测时段内未出现二氧化氮(NO2)为首要污染物的情况。衡水空气质量多为良,二级以上天数在300d以上。污染物浓度白天段要高于夜间段。污染物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半年到夏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从夏半年到冬半年污染物浓度逐渐升高。大雾及冬季燃煤取暖对空气污染具有正贡献;降水对降低空气中PM10的浓度有积极的作用,大的降水后空气质量维持优的时间较长,反之,空气质量达到优的持续时间较短。空气温度以及低层的空气湿度对污染物浓度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可吸入颗粒 首要污染物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克敏 李月英 +4 位作者 王霞 李翠玉 张健 谢莉莉 韩建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70-74,共5页
基于衡水市11个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22年逐日观测数据,依据夏玉米生育期,分析了衡水市暴雨、冰雹、大风、高温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22年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暴雨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 基于衡水市11个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22年逐日观测数据,依据夏玉米生育期,分析了衡水市暴雨、冰雹、大风、高温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22年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暴雨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特征;大风灾害主要集中在播种期至大喇叭口期,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由中部地区向周边逐渐增多的特征;冰雹灾害最多出现在6月,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14 d/年,空间分布呈东部多、中北部较多、中南部和西北部少的特征;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高温日数最多地区位于枣强县中部,较多地区为枣强县中西部、武强县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生育期 气象灾害 时空分布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月英 张健 +2 位作者 国文哲 陈克敏 李翠玉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5期24-26,共3页
近年来,衡水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分析了衡水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指出了当前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以期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管理水平,减少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关键词 气象 防灾减灾 应急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暴雪变化特征及对设施大棚危险性分析
5
作者 孙晓杰 于海磊 +2 位作者 王霞 韩冰 赵平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73-76,83,共5页
利用1978—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辖区内1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雪量、雪深度资料,对暴雪时空分布特征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合2000—2023年暴雪对设施大棚危害的灾情资料,选取最大积雪深度、日累积积雪深度≥5cm... 利用1978—2023年河北省衡水市辖区内1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的逐日降雪量、雪深度资料,对暴雪时空分布特征和积雪深度进行分析,结合2000—2023年暴雪对设施大棚危害的灾情资料,选取最大积雪深度、日累积积雪深度≥5cm日数、日累积积雪深度≥10cm日数为设施农业大棚危险性评价指标,对设施大棚进行危险性分析。结果表明,1978—2023年衡水市共出现26 d暴雪日,暴雪总站次达160站次,平均每年3.5站次;暴雪集中出现在11月至次年4月,最早为11月7日,最晚为4月25日,跨秋、冬、春3季;暴雪大多出现在深秋(11月)和冬末春初(2月、3月)。1978—2023年衡水市暴雪站次总体呈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趋势;各站暴雪站次为12~17站次,其中南部枣强县、故城县的暴雪站次最大,为17次;景县的暴雪站次最少,为12次。衡水市最大积雪深度空间分布自北向南减少,最大积雪深度为15~21 cm,北部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7~21 cm,其他地区最大积雪深度为15~19 cm。东南部的景县、故城县,西北部的安平县以及中部武邑县的局部区域,属于暴雪对设施大棚影响的高危险区或较高危险区,东北部饶阳县、武强县属于低危险区,其他区域为中等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变化特征 设施大棚 危险性分析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典型作物生育期降水特征分析
6
作者 赵平 柴铭 +3 位作者 郝鑫炎 张亚青 耿纪允 孙晓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S1期84-88,共5页
选取10种典型粮食经济作物,基于衡水市下辖16个气象观测站网1990—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作物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了不同作物在各生育期内的降水量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 选取10种典型粮食经济作物,基于衡水市下辖16个气象观测站网1990—2020年逐日降水资料,结合作物生育期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相关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了不同作物在各生育期内的降水量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衡水区域内历史有效降水量以29.38 mm/10年的速率减少,但变化趋势并不显著。10种作物水分供需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降水满足率高粱>花生>谷子>棉花>夏玉米>大豆>甘薯>向日葵>油菜>冬小麦。冬小麦、油菜全生育期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余8种夏秋作物呈下降趋势。每种作物各生育期降水变化规律与全生育期又不尽相同。还探讨了气候变化对作物生育期降水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灌溉管理和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育期 降水特征 气候变化 结构调整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蜂业气象服务浅析
7
作者 韩冰 肖玮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蜂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蜂业是一种立体、生态、绿色农业,蜂业在衡水也已初具规模,因此,衡水气象服务于蜂业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蜜蜂的生活习性、生产活动及蜜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针对不同花期、不同季节、不同... 蜂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蜂业是一种立体、生态、绿色农业,蜂业在衡水也已初具规模,因此,衡水气象服务于蜂业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蜜蜂的生活习性、生产活动及蜜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针对不同花期、不同季节、不同蜂农提供气象服务,并初步设计了衡水气象为蜂业服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业 天气影响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干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气象服务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新 《农村科学实验》 2019年第32期20-21,共2页
干旱是影响衡水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随着气候变暖,衡水市降水量出现显著减少趋势,以夏季减少幅度最大;连续无降雨日数四季均出现增多,冬季增多明显,由此说明衡水市气候趋于暖干化,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可对冬小麦、夏玉米... 干旱是影响衡水市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性天气。随着气候变暖,衡水市降水量出现显著减少趋势,以夏季减少幅度最大;连续无降雨日数四季均出现增多,冬季增多明显,由此说明衡水市气候趋于暖干化,有“十年九旱”之说。干旱可对冬小麦、夏玉米、棉花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加强干旱监测预报、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积极推广气象适用科技等防御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 农业生产 影响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气象因子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克敏 张健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7期96-98,共3页
基于1990—2019年衡水市所辖5个县(市、区)气象因子逐日观测资料,依据衡水夏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划,选取了夏玉米关键生育期29个气象因子,分析了夏玉米关键生育期气象因子30年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其中吐丝期极端最高气温、播种期5 cm地... 基于1990—2019年衡水市所辖5个县(市、区)气象因子逐日观测资料,依据衡水夏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划,选取了夏玉米关键生育期29个气象因子,分析了夏玉米关键生育期气象因子30年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其中吐丝期极端最高气温、播种期5 cm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他与温度相关的因子均呈波动上升趋势,未达到显著水平。各关键生育期平均降水量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关键生育期 气象因子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衡水市多元气象站的桃晚霜冻害气象指标分析
10
作者 王荣英 陈瑞敏 +1 位作者 魏瑞江 韩建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64-69,共6页
基于21世纪以来发生在衡水市的多次晚霜冻害实况,结合国家气象站、区域气象站和农田(果园)小气候站的气象数据,按照桃的发育时段和降温类型,初步确定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桃露红-现蕾期、开花期和幼果期晚霜冻害发生的部分气象指标以及启... 基于21世纪以来发生在衡水市的多次晚霜冻害实况,结合国家气象站、区域气象站和农田(果园)小气候站的气象数据,按照桃的发育时段和降温类型,初步确定了适用于平原地区的桃露红-现蕾期、开花期和幼果期晚霜冻害发生的部分气象指标以及启动/升级相应发育时段晚霜冻害预报预警的部分服务指标。在确定桃晚霜冻害预报预警服务指标时,充分考虑了最低气温、地表最低温度、积雪、降水和降温类型的影响;基于生产实际和春季果园内近地面夜间普遍存在的逆温现象,在表征冻害发生程度时引入了冻害发生高度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站 晚霜冻害 气象指标 降温类型 地表最低温度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指数保险管理农业风险的优势和对策研究
11
作者 郭杰 钱辉 《黑龙江粮食》 2025年第5期48-50,共3页
气象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将气象数据与农业生产损失直接关联,提供了一种高效、透明、低成本的保险解决方案。基于此,在本文中阐述气象指数保险概述,分析其对于农业生产者的作用,探讨了其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的... 气象指数保险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通过将气象数据与农业生产损失直接关联,提供了一种高效、透明、低成本的保险解决方案。基于此,在本文中阐述气象指数保险概述,分析其对于农业生产者的作用,探讨了其在农业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势,提出完善气象数据监测体系,加强保险产品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的优化措施。经过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对策,气象指数保险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指数保险 农业风险 优势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计资料的衡水地区大雾边界层特征分析
12
作者 肖玮 卢西畅 +2 位作者 尹俊博 张玉婷 郑岩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衡水市2019—2023年55个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地区大雾开始时间大多在16:00至翌日的09:00,次数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5:00;结束时间多数集中在03:00~13:00,0... 基于地基微波辐射计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衡水市2019—2023年55个大雾天气过程进行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衡水地区大雾开始时间大多在16:00至翌日的09:00,次数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单峰结构,峰值出现在05:00;结束时间多数集中在03:00~13:00,08:00~10:00是大雾结束的高峰时段,大雾结束时间总体上呈单峰结构;最低能见度出现在23:00至翌日09:00的次数较多,尤其是在04:00前后,能见度最易达到最低值。边界层不同高度上的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含量在大雾发生前均有增加,最大增长幅度分别位于每小时5.924%~8.246%和0.015~0.017 g/m3。而温度有所下降,最大降温幅度为每小时1.947~2.805℃。不同高度上温度、相对湿度和液态水含量最大增长(降低)率出现时间提前于大雾发生的时间相同,其中相对湿度增长最快的时间提前于起雾时间最早,平均约8 h;温度和液态水含量分别约为7 h和6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地基微波辐射计 边界层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气象为三农发展服务对策
13
作者 李新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21期153-154,共2页
本文分析了衡水市气象服务于三农工作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为三农发展的服务对策,为农业生产的健康持续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实现及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关键词 衡水 气象服务 三农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
14
作者 李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4期176-176,181,共2页
本文分析了衡水市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危害,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减灾防灾对策,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关键词 气象灾害 防灾减灾 对策 河北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建设初步分析
15
作者 李月英 陈克敏 +2 位作者 张健 国文哲 刘珊珊 《智慧农业导刊》 2022年第8期24-27,共4页
因衡水市多发农业气象灾害,近年来衡水市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文章介绍影响衡水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衡水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初步进展,针对“三农”提出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因衡水市多发农业气象灾害,近年来衡水市逐步建立健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文章介绍影响衡水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衡水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建设取得的初步进展,针对“三农”提出气象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及建议,以期提高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应对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经济长期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 三农 防灾减灾 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衡水市雾霾灾害天气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文金 文亚平 +3 位作者 于步云 吴雁 黄亦露 邱新法 《灾害学》 CSCD 2015年第2期79-84,共6页
以1960-2013年河北省衡水市地面观测站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衡水市雾、霾日数的演变特征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衡水市雾日数是增多的趋势,而霾日数(1971-2013年)... 以1960-2013年河北省衡水市地面观测站资料为依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衡水市雾、霾日数的演变特征及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2013年衡水市雾日数是增多的趋势,而霾日数(1971-2013年)是减少的趋势。四季中雾日数冬季>秋季>夏季>春季,霾日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雾、霾日数均是12月最多,1月份次之。1971-2013年衡水共出现雾日766 d,其中浓雾日最多,强浓雾最少,共出现霾日491 d,其中轻微霾最多,中度霾最少。连续3 d及以上大雾天气110次,1990年代年平均连续大雾次数最多,1960年代最少,连续大雾多出现在冬季;连续3 d及以上霾日24次,1980年代最多,大部分连续霾日都出现在11月至次年2月。衡水市年雾日数和各月雾日数的周期性特征显著,目前大多处于雾日偏多期,年雾日数和12个月中6个月的雾日数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灾害天气演变特征 控制因素 河北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设施农业大风灾害风险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克敏 张健 +1 位作者 李婷 陈笑娟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3期101-103,共3页
采用衡水市11个国家地面气象站(1984—2019年)和128个区域地面气象站(2014—2019年)的逐日观测数据、2019年衡水市设施农业经济数据及设施农业大风灾情历史资料,选取日极大风速作为大风灾害强度指标,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极值概率... 采用衡水市11个国家地面气象站(1984—2019年)和128个区域地面气象站(2014—2019年)的逐日观测数据、2019年衡水市设施农业经济数据及设施农业大风灾情历史资料,选取日极大风速作为大风灾害强度指标,基于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利用极值概率分布模式对不同重现期下衡水市风灾致灾因子危险性进行分析;结合致灾因子、承灾体属性构建不同类别设施农业“风速-损失率”脆弱性曲线;综合考虑致灾因子、承灾体暴露度和脆弱性影响,对衡水市不同类别设施农业在不同重现期下的损失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的增加,大风致灾强度、影响范围和经济损失同时增大;在衡水市东北部地区危险性较高,其中,深州市中部、武强县东北部、阜城县北部及饶阳县北部区域风灾危险性最高;设施农业大风灾害经济损失风险主要集中在饶阳县东北部地区,并随着重现期的增加,损失范围逐渐扩大,经济损失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日极大风速 大风灾害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暴雨分布特征及对夏季农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晓杰 王霞 +2 位作者 陈克敏 赵平 于海磊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147-149,共3页
基于衡水市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8—2022年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衡水市暴雨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根据近12年暴雨灾情数据,分析了致灾暴雨的降水量数据特征及对夏季农作物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衡水市出现暴雨782站次... 基于衡水市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和10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78—2022年暴雨日数资料,分析了衡水市暴雨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根据近12年暴雨灾情数据,分析了致灾暴雨的降水量数据特征及对夏季农作物影响。结果表明:近45年衡水市出现暴雨782站次,平均年暴雨日数为1.6 d;20世纪80年代暴雨发生日数最多,近45年衡水市暴雨站次有先增后减的特点,但总变化趋势不显著。暴雨集中出现在每年的6—8月,7月最为集中。暴雨的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南多西北少的特征。分析近12年的致灾暴雨影响,发现其对夏季农作物造成损失较大,为促进农业生产安全和稳定,以农业防灾减灾为重点提出了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分布特征 农作物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衡水棉铃虫发生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报模型建立
19
作者 王莉萍 崔晓冬 《中国棉花》 2021年第6期26-28,32,共4页
为了确定与棉铃虫虫害发生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并据此做出棉铃虫发生情况的合理预报,分析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2000―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棉铃虫虫情资料。得出:衡水棉铃虫卵的始见日最早为5月24日,最晚为8月22日;2代、3代、4代卵盛期分... 为了确定与棉铃虫虫害发生相关显著的气象因子,并据此做出棉铃虫发生情况的合理预报,分析了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2000―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棉铃虫虫情资料。得出:衡水棉铃虫卵的始见日最早为5月24日,最晚为8月22日;2代、3代、4代卵盛期分别为6月13日-7月1日、7月18日-8月4日和8月17日-9月14日;棉铃虫虫害主要发生在6-8月;棉铃虫的发生主要和气温、地温和相对湿度有关。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棉铃虫发生的预报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回测检验,相应预报模型对2代、3代、4代百株累计卵量的预报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1.1%、20.7%、29.9%,对各代卵的等级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4.4%、83.3%、7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气象条件 逐步回归 预测预报 预报准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2次沙尘天气过程对比分析
20
作者 张玉婷 陈瑞敏 +2 位作者 刘炳杰 吴雁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第3期45-47,50,共4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等非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借助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对比分析衡水市2021年3月15日与4月15日2次沙尘天气。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受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的影响,旋移动路...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等非常规气象资料,以及借助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潜在源贡献分析法(PSCF),对比分析衡水市2021年3月15日与4月15日2次沙尘天气。结果表明:2次过程均受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的影响,旋移动路径均为偏东路径,沙尘爆发前期200 hPa位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左侧,辐合下沉运动有利于能量积累。315过程系统比415过程更强,但减弱更快、更偏北,并以回流形势影响河北省中南部,415过程无回流形势。2个过程高低层均存在逆温,415过程高层逆温层存在时间更长,导致沙尘天气维持时间较长,315过程低层逆温更强、维持时间更长。315过程沙源地降水和温度距平比415过程更大,其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河北省南部—山西—河南,415过程沙源地为蒙古大部地区、内蒙古中西部。315过程沙尘输送分为2个阶段并伴有沙尘回流,其输送高度较高,415过程输送高度较低并无沙尘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天气实况 环流形势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