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镜与RLRL联合应用在青少年进展性近视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刘颖 谢丽丽 +4 位作者 郭彦芳 安通 尹丹 李勇 梁冬梅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联合重复低能量红光照射(RLRL)在青少年进展性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低度青少年进展性近视患者106例(21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114眼)和对照组(49例98眼)。观察组患者行角膜...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联合重复低能量红光照射(RLRL)在青少年进展性近视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中低度青少年进展性近视患者106例(21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114眼)和对照组(49例98眼)。观察组患者行角膜塑形镜联合RLRL治疗,对照组患者行角膜塑形镜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膜破裂时间(BUT)、黄斑中心凹下的脉络膜厚度(SFCh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LLT、BUT、SFChT比较,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时间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内不同时间点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组间交互效应、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LLT降低程度、SFChT增厚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均为P<0.05),屈光度进展程度、眼轴增长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患者BUT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RLRL联合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进展性近视效果显著,提高患者裸眼视力,延缓眼轴增长以及屈光度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低能量红光照射 进展性近视 青少年 近视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究miR-319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韩莎莎 李跃峰 徐新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miR-319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机制。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DR患者为DR组,并收集同期及同年龄段4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其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G)...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究miR-3197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中的机制。方法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47例DR患者为DR组,并收集同期及同年龄段47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收集其性别、年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miR-3197数据进行比较。分析DR患者miR-3197与实验室数据的相关性,并绘制miR-3197对DR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体外培养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分别采用5.5 mmol·L^(-1)与30.0 mmol·L^(-1)葡萄糖处理细胞,将其记为低糖(NG)组与高糖(HG)组;将anti-miR-NC与anti-miR-3197转染细胞后,加30.0 mmol·L^(-1)葡萄糖处理,记为HG+anti-miR-NC组与HG+anti-miR-3197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197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hRMEC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Bax蛋白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NF-κB p65(p-p65)、p65、磷酸化NF-κB抑制蛋白(p-IκBα)及NF-κB抑制蛋白(IκBα)]的表达。结果DR组患者FBG、FINS、TC及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DR组患者外周血中miR-3197相对表达量(2.76±0.67)高于对照组(1.0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患者miR-3197与FBG、FINS、TC及TG水平均呈正相关(r=0.672、0.587、0.511、0.423,均为P<0.05)。ROC曲线图显示,其曲线下面积为0.919,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9.36%。与NG组相比,HG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TNF-α、IL-6、p-IκBα及p-p6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增加(均为P<0.05);与HG+anti-miR-NC组相比,HG+anti-miR-3197组细胞凋亡率、cleaved-caspase3、Bax、TNF-α、IL-6、p-IκBα及p-p6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miR-3197在DR患者外周血和高糖诱导的hRMEC中高表达,下调miR-3197可减轻高糖诱导的hRMEC凋亡及炎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信号通路 miR-319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凋亡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RNA CPT1A调控PTEN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组织病变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尹丹 韩莎莎 +2 位作者 刘颖 李跃峰 李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 目的 研究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PT1A)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对神经组织病变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102眼),其中无DR(NDR)患者22例(28眼)为NDR组,非增生型DR(NPDR)患者38例(48眼)为NPDR组,增生型DR(PDR)患者20例26眼为PDR组。采用OCTA检查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CC)厚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患者外周血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比较3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PTEN以及pRNFL、GCC厚度,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circRNA CPT1A与PTEN、pRNFL厚度、GCC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均高于NDR组、NPDR组,而PDR组患者外周血PTEN均低于NDR组、NPDR组(均为P<0.05);NDR组与NPDR组患者外周血circ RNA CPT1A、PTE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与PTEN呈负相关性(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pRNFL以及GCC厚度均呈降低趋势,NDR组患者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高于NPDR组(均为P<0.05),NPDR组患者以上指标均高于PDR组(均为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分别与受检眼的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均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随着DR严重程度的增加,DR患者外周血circRNA CPT1A呈增加趋势,且与外周血PTEN、pRNFL厚度以及GCC厚度呈负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为circRNA CPT1A负性调控PTEN的表达,从而参与DR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RNA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 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组织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翘苷通过调控CTRP3表达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4
作者 韩莎莎 尹丹 +1 位作者 李跃峰 叶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4-359,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连翘苷(PHN)对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G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细胞损伤模型(HG组)。HG+PH...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连翘苷(PHN)对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对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TRP3)表达的调控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G培养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细胞损伤模型(HG组)。HG+PHN-L组、HG+PHN-M组、HG+PHN-H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别用1μmol·L^(-1)、10μmol·L^(-1)、100μmol·L^(-1)PHN处理后进行HG诱导。HG+pcDNA组、HG+pcDNA-CTRP3组分别用pcDNA、pcDNA-CTRP3转染至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后进行HG诱导。HG+PHN-H+sh-NC组、HG+PHN-H+sh-CTRP3组分别用sh-NC、sh-CTRP3转染后,用100μmol·L^(-1)PHN处理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检测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蛋白(Bax)、CTRP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升高,SOD、GSH-Px、Bcl-2蛋白、CTRP3 mRNA及蛋白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HG组比较,HG+PHN-L组、HG+PHN-M组、HG+PHN-H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降低,且HG+PHN-H组<HG+PHN-M组<HG+PHN-L组(均为P<0.05),SOD、GSH-Px、Bcl-2蛋白、CTRP3 mRNA及蛋白水平均升高,且HG+PHN-H组>HG+PHN-M组>HG+PHN-L组(均为P<0.05)。与HG+pcDNA组比较,HG+pcDNA-CTRP3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降低,SOD、GSH-Px、CTRP3蛋白、Bcl-2蛋白水平均升高(均为P<0.05)。与HG+PHN-H+sh-NC组比较,HG+PHN-H+sh-CTRP3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Bax蛋白水平均升高,SOD水平、GSH-Px水平、CTRP3蛋白、Bcl-2蛋白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结论PHN可减轻HG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CTR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苷 高糖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颖 葛翠洁 +2 位作者 谢丽丽 张兰 李跃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001-2004,共4页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 目的:探讨和血明目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收治的102例(102眼)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均给予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给予和血明目片治疗。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2个月及手术后3个月,分别两组患者眼压、视力及疼痛症状评分进行观察。密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低眼压、角膜水肿、前房渗出与出血、眼球疼痛及葡萄膜炎症,并计算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2个月及手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眼压及疼痛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视力则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7%,而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1.6%,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和血明日片联合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较好,不仅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改善疼痛,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血明目片 睫状体光凝术 晚期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SOD、MDA表达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红双 尹丹 +3 位作者 刘颖 孙红雯 李跃峰 阙鹏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6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表达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2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60眼)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清及房水中SOD、MDA表达,并评价受检者血清及房水中SOD、MDA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分析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及房水中SOD表达均较对照组低,血清及房水中MDA表达均较对照组高(均为P<0.05)。血清及房水中SOD、MDA联合诊断老年性白内障的AUC最大,为0.914(95%CI:0.873~0.94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2.00%。年龄,人工晶状体材料,血清及房水中SOD、MDA含量手术前后差值绝对值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SOD、MDA含量均存在一定变化,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为疾病诊断及术后后囊膜混浊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白内障 后囊膜混浊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