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在蛋白质组质谱鉴定和质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冯晓东 马洁 +3 位作者 常乘 白明泽 朱云平 舒坤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61-672,共12页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研究会产生海量的质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搜索引擎进行鉴定分析,并根据肽段谱图匹配(PSM)反推真实的样品蛋白质.对于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其鉴定结果的可信是后续分析应用的前提,因此对鉴定结果的... 基于串联质谱的蛋白质组研究会产生海量的质谱数据,这些数据通常使用数据库搜索引擎进行鉴定分析,并根据肽段谱图匹配(PSM)反推真实的样品蛋白质.对于高通量蛋白质组数据的处理,其鉴定结果的可信是后续分析应用的前提,因此对鉴定结果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而基于目标-诱饵库(target-decoy)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搜库和质量控制的实施流程,然后综述了基于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质量控制工具,并提出了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的不足及改善方法,最后对目标-诱饵库搜索策略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质谱 蛋白质鉴定 目标-诱饵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方法优化及在腾冲嗜热厌氧菌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林威 王京兰 +1 位作者 应万涛 钱小红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69,共7页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法对磷酸肽的富集效率,以6种标准蛋白酶切肽段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对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过程中的乙腈比例、三氟乙酸比例、二氧化钛用量等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乙腈含量为80%(v/v),三氟乙酸含量为1%(... 为了提高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法对磷酸肽的富集效率,以6种标准蛋白酶切肽段混合物为研究对象,对二氧化钛富集磷酸肽过程中的乙腈比例、三氟乙酸比例、二氧化钛用量等条件分别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乙腈含量为80%(v/v),三氟乙酸含量为1%(v/v),二氧化钛用量与需要富集肽段的质量比为40∶1的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好的富集效果。将优化后的富集方法应用于腾冲嗜热厌氧菌磷酸化蛋白质的分析,初步鉴定到25个磷酸化蛋白质,为进一步研究这种极端环境下生存的低等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 质谱 二氧化钛 磷酸肽 富集 腾冲嗜热厌氧菌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蛋白质组在膀胱癌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传玺 马洁 +2 位作者 徐开琨 吴琛 朱云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72-778,共7页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尿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但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较差,膀胱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易给病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且膀胱癌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必须面临频繁的检查,临床亟...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尿细胞学检查与膀胱镜检查是膀胱癌的主要临床诊断手段,但尿细胞学检查敏感性较差,膀胱镜检查为侵入性检查,易给病人带来强烈的不适感;且膀胱癌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大部分患者必须面临频繁的检查,临床亟需发展舒适、准确的检查手段.尿液存储是膀胱的主要生理作用,尿液可以直接接触肿瘤实体,肿瘤分泌的一些蛋白质分子极可能进入尿液中,并且患者尿液样本便于足量多次收集.同时,蛋白质组技术以及尿液蛋白质组研究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利用尿液研究膀胱癌提供了便利的途径.本文系统总结了尿液蛋白质组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重点关注膀胱癌尿液蛋白质组研究趋势和应用方向,以期为利用尿液蛋白质组研究膀胱癌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尿液蛋白质组 非侵入性 生物标志物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RAB型锌指蛋白的进化及在物种演化中的功能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进龙 王建 田春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71-978,共8页
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转录/转录调控因子家族,由一小群古老的含有真核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经过多次基因复制和功能分化演化而来。KRAB型锌指蛋白(KRAB.containing zinc finger proteins,KRAB-ZFPs)作为C2H2型... 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中最大的转录/转录调控因子家族,由一小群古老的含有真核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经过多次基因复制和功能分化演化而来。KRAB型锌指蛋白(KRAB.containing zinc finger proteins,KRAB-ZFPs)作为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最早出现在四足脊椎动物,并随物种的进化数量快速增长,在人类中占据C2H2型锌指蛋白的60%左右。在物种演化中,进化压力主要改变KRAB-ZFPs的DNA结合能力,而KRAB-ZFPs介导的转录抑制能力则稳定存在。同时,多种KRAB-ZFPs能够与KRAB相关蛋白1(KRAB-associated protein 1,KAP1)协同作用沉默哺乳动物中反转录元件的活性,并与之协同进化,严格限制反转录原件的跳跃能力。本文综述了KRAB-ZFPs的数量倍增、锌指结构的灵活多变、KRAB-ZFPs/KAP1的转录抑制能力和反转录元件的跳跃性在促进哺乳动物调控网络的差异、基因组稳定性的变化和物种进化中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揭示KRAB-ZFPs在推动物种稳定演化中的特点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AB 锌指 KRAB-ZFPs 进化 KAP1 转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MT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慢性化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倩 张红星 周钢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汉族人群中DNMT1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分别收集1 010例HBV感染慢性化患者(病例组)和1 032例自限恢复者(对照组),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DNMT1基因的单核苷酸... 目的探讨中国广西汉族人群中DNMT1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在广西分别收集1 010例HBV感染慢性化患者(病例组)和1 032例自限恢复者(对照组),应用Sequenom MassArray质谱阵列技术对DNM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04490进行基因分型,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和95%CI,并校正性别和年龄。结果 rs4804490与HBV感染慢性化易感性无显著相关性(OR=1.13,95%CI=0.95~1.36,P=0.16)。对人群进行性别、年龄分层分析仍未发现显著相关性。结论 DNMT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804490可能与中国广西汉族人群HBV感染慢性化的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MT1基因 HBV感染慢性化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LDI-TOF质谱准内标法及其用于rhTPO复杂糖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悦玫 侯利平 +2 位作者 杨梅 孟晓光 魏开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58-1463,共6页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内标法准确测定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仿制药和原研药中4类糖修饰的相对含量,并进行样本间和批间一致性比较。结合多种切糖酶逐步切除rhTPO的N-糖、唾液酸和O-糖;以牛血清白蛋...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准内标法准确测定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仿制药和原研药中4类糖修饰的相对含量,并进行样本间和批间一致性比较。结合多种切糖酶逐步切除rhTPO的N-糖、唾液酸和O-糖;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标准品,与样本非混合点靶;采用MALDI-TOF质谱准内标法检测,分别获得各样本完整含糖分子量及不同层次切糖后分子量;通过分子量差值计算4类糖修饰的相对含量;最后比较仿制药与原研药样本间和批间一致性。以BSA多电荷峰对rhTPO切糖前后的MALDI-TOF质谱测定值进行准内标法校正,BSA多电荷峰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0.075%,批间RSD为0.001%~0.004%,方法误差均<0.01%。rhTPO仿制药N-糖、O-糖唾液酸、O-糖和糖化糖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4.6%、2.9%、9.0%和5.1%,批间一致性良好,且总糖含量与文献值一致;rhTPO原研药N-糖、O-糖唾液酸、O-糖和糖化糖的相对含量分别约为25.6%、2.9%、7.9%和3.5%,总糖含量较文献值偏低。与rhTPO原研药相比,仿制药糖基化糖相对含量基本一致,糖化糖含量有差异。rhTPO糖化糖研究未见文献报道,其差异是不同厂家rhTPO之间差异的重要因素,主要由发酵工艺差异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 准内标法 糖含量 糖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中国遗传性血色病家系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元丰 张红星 +5 位作者 张海涛 彭晓波 白丽丽 贺福初 邱泽武 周钢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2-1158,共7页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课题组招募了一个HHC的近亲婚配家系,包括一名患HHC的先证者以及同一代的4名不患HHC的成员。通过对该HHC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目前已知的与遗... 遗传性血色病(Hereditary hemochromatosis,HHC)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课题组招募了一个HHC的近亲婚配家系,包括一名患HHC的先证者以及同一代的4名不患HHC的成员。通过对该HHC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在目前已知的与遗传性血色病相关的5个基因(HAMP、HJV、TFR2、FPN和HFE)中,发现在铁调素调节蛋白(Hemojuvelin,HJV)的编码基因HJV上存在两个纯合突变(c.G18C和c.GC962_963AA)。其中,前者能够引起HJV蛋白发生p.Q6H的改变,但该突变的危害性较小,可能与血色病的发病无关;后者能够引起HJV蛋白发生p.C321X的改变,从而翻译出缺失糖基磷脂肌醇锚定结构域的截短型HJV蛋白。除了HJV基因上的纯合突变外,该先证者还携带了其他12个纯合突变,但这些突变的危害性均不强且其所在基因的功能与铁代谢无关。本实验室内部测序数据显示,在一般中国人群中不存在p.C321X突变,提示HJV基因上的p.C321X纯合突变可能是该HHC患者的致病性突变。与此相一致的是,4名不患HHC的家系成员中该位点为野生型纯合子或杂合子,均非p.C321X纯合子。文章首次报道了HJV p.C321X纯合突变可导致HHC,该结果将有助于遗传性血色病的基因诊断和产前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血色病 HJV基因 全外显子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疾病的遗传易感基因区域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6
8
作者 宋庆峰 张红星 +1 位作者 马亦龙 周钢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0,共9页
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遗传标记,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的策略,已经在660多种疾病(或性状)中发现了3800多个遗传易感基因区域。但是,其中最显著关联的遗传变异... 以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为遗传标记,采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的策略,已经在660多种疾病(或性状)中发现了3800多个遗传易感基因区域。但是,其中最显著关联的遗传变异或致病性的遗传变异位点及其生物学功能并不完全清楚。这些位点的鉴定有助于阐明复杂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以及发现新的疾病标记物。后GWAS时代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精细定位研究找到复杂疾病易感基因区域内最显著关联的易感位点或致病性的易感位点并阐明其生物学功能。针对常见变异,可通过推断或重测序增加SNP密度,寻找最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并通过功能元件分析、表达数量性状位点(Express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eQTL)分析和单体型分析等方法寻找功能性的SNP位点和易感基因。针对罕见变异,则可采用重测序、罕见单体型分析、家系分析和负荷检验等方法进行精细定位。文章对这些策略和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精细定位 遗传易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重探小鼠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与炎症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相枝 徐铭枝 +3 位作者 张东伟 付洁 王伊 宋海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30-1036,共7页
目的 通过比较新材料与传统材料在胶质细胞培养中的优劣及特点,优化小鼠胶质细胞炎症模型。方法利用qPCR、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手段,表征胶质细胞组成比例与细胞纯度。在LPS刺激下,从mRNA与蛋白水平,评估不同包被材料对细胞炎症反应... 目的 通过比较新材料与传统材料在胶质细胞培养中的优劣及特点,优化小鼠胶质细胞炎症模型。方法利用qPCR、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等手段,表征胶质细胞组成比例与细胞纯度。在LPS刺激下,从mRNA与蛋白水平,评估不同包被材料对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 LPS(100 μg·L^-1 )刺激48 h,混合胶质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明显高于小胶质细胞,如PDL包被时,混合胶质细胞TNF-α表达量为(903.8±322.2)ng·L^-1 ,明显高于小胶质细胞(565.4±159.8)ng·L^-1;Matrigel包被时,混合胶质细胞表层的小胶质细胞状态更佳。而小胶质细胞在未包被时,对LPS更为敏感,TNF-α水平为(6861.4±1606.6)ng·L^-1 。结论 Matrigel包被培养的混合胶质细胞,可最大程度模拟体内环境,为建立胶质细胞炎症模型的最佳条件;评估炎症模型应以蛋白水平检测结果为主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 培养 分选 小胶质细胞 混合胶质细胞 炎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制备高纯度牛奶外泌体工艺方法的建立及其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晶 徐铭枝 +3 位作者 张东伟 董亚楠 王伊 宋海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7-787,共11页
目的:建立一种规模化的牛奶外泌体纯化工艺,用于实验室制备和工业规模生产,并评价牛奶外泌体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活性。方法:取市售多种全脂或脱脂牛奶,以外泌体提取金标准——超速离心法(UC)作为对照,采用多种化学前处理方法去除乳蛋白... 目的:建立一种规模化的牛奶外泌体纯化工艺,用于实验室制备和工业规模生产,并评价牛奶外泌体的分子与细胞生物学活性。方法:取市售多种全脂或脱脂牛奶,以外泌体提取金标准——超速离心法(UC)作为对照,采用多种化学前处理方法去除乳蛋白,切向流超滤技术(TFF)进一步去除残留的乳蛋白,并实现牛奶样品的初纯与浓缩,多模式色谱法(BE-SEC)精纯牛奶外泌体,采用纳米流式细胞术(NanoFCM)检测牛奶外泌体的粒径、颗粒浓度和纯度,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牛奶外泌体的形态表现,高效液相色谱(HPLC)验证牛奶外泌体的尺寸和纯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牛奶外泌体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差异表达微小RNA(miRNA)的候选靶基因,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8和KOBAS软件检测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KEGG)通路中目标候选基因的统计富集度,CytoFlex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对牛奶外泌体的摄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牛奶外泌体作用后Caco-2细胞凋亡率。结果:工艺研究,磷酸钠沉淀法在操作便利性、方法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方便均优于其他预处理方法。TFF法可进一步去除残留乳蛋白并可实现液体浓缩目的,有效衔接至下游BE-SEC精纯方法。以该三步工艺所得外泌体样品经TEM成像显示均呈典型的盘状或杯状外泌体形态。NanoFCM法检测的样品粒径为30~150 nm,且优于UC所得外泌体样本纯度。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确定外泌体样品含有CD81、Alix和TSG101等外泌体特异性标志物。SEC-HPLC分析,不同批次终产物均为单一均质峰,无游离蛋白污染。GO与和KEGG数据库分析,牛奶外泌体富含免疫相关蛋白与炎症反应调节信号通路相关miRNA。上述制备工艺所得外泌体具备高效穿透细胞膜的能力,4 h内入胞比例达99%。结论:建立了一套由化学沉淀前处理、TFF和BE-SEC三步结合的牛奶外泌体高纯度制备工艺方法。该工艺方法所得牛奶外泌体纯度、产率均优于金标准——UC所得样品。样品理化性质符合典型牛奶外泌体标准,可在数小时内穿透细胞膜,并富含免疫与炎症反应调控相关miR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牛奶 切向流超滤法 多模式色谱法 工艺开发 规模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