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射和化学治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乐乐 马琳艳 +4 位作者 陈根德 黄莹莹 孙小锦 蒋琛琛 刘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8,共10页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MA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3-MA对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的... 目的:探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敏感性的作用及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3-MA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集落克隆形成法检测3-MA对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法、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DA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表达。结果:不同体积浓度或剂量的顺铂(cisplatin,DDP)、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衣霉素(tunicamycin,TM)、3-MA对鼻咽癌细胞HONE-1均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体积浓度或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HONE-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随之增加。经1.00 mmol/L 3-MA预处理细胞后,再次给予6.00 mol/L DDP,4.00 Gy IR,1.00 mol/L TM处理,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均低于单用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MA增强DDP,IR,TM抑制细胞集落克隆形成作用。用6.00 mol/L DDP或4.00 Gy IR处理HONE-1细胞24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8%和6.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C-1和DAPI染色显示3-MA增强DDP,IR或TM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DDP,IR或TM处理组GRP78,beclin1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调,LC3 I向LC3 II转化,3-MA预处理组beclin1表达明显降低,LC3 I向LC3 II的转化。结论:自噬抑制剂3-MA可增强鼻咽癌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3-MA抑制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自噬所产生的保护作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顺铂 电离辐射 内质网应激 自噬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BECLIN1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 衣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抑制糖尿病大鼠肾组织MBL及MASP2的表达并减轻肾损伤 被引量:12
2
作者 赵瑞萍 陈卫东 +4 位作者 常保超 范瑞晨 刘磊 潘艳 郭亚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98-1503,共6页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肽酶2(MASP2)表达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正常对照组(n=10)。实验... 目的研究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及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肽酶2(MASP2)表达的影响,探讨雷公藤多苷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35)和正常对照组(n=10)。实验组喂以高糖高脂饲料6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实验组有33只大鼠造模成功,将33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模型组(n=16)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n=17),治疗组以雷公藤多苷[10 mg/(kg·d)]灌胃8周。第14周末,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清生化指标;过碘酸希夫反应(PAS)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MBL1、MASP2、核因子κB(NF-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MBL-A、MASP2、NF-κB、MCP-1的蛋白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BL-A、MASP2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和分布。结果与治疗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组织MBL、MASP2、NF-κB及MCP-1表达明显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MBL与MASP2、NF-κB、MCP-1表达及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抑制糖尿病模型大鼠肾组织MBL及MASP2的表达,减轻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糖尿病肾病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丝氨酸肽酶2(MASP2)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石庆平 丁峰 +3 位作者 朱锦秀 程鹏 许善初 刘雁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方法评价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纳入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RCT。由两名... 目的:系统评价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系统方法评价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纳入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RCT。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质量评估。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17.0软件。结果:最终纳入了13个RCT并对其疗效进行了Meta分析,表明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与对照组相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4.01,95%CI(2.75,5.84),P<0.00001];均未报道脉络宁注射液引起的严重系统性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比,疗效可能优于对照组,但不是肯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 META分析 脑梗死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秘、结肠黏膜炎症及肠源性内毒素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林 余美玲 +5 位作者 谢静 张丽娜 许文芳 叶明 李倩倩 陈育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4期456-460,共5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肠道症状(便秘)、结肠病理改变及肠源性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与PD的相关性,为寻找PD的早期标志物及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及实验根据。方法:通过便秘问卷及判别式分析对102例PD...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肠道症状(便秘)、结肠病理改变及肠源性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与PD的相关性,为寻找PD的早期标志物及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及实验根据。方法:通过便秘问卷及判别式分析对102例PD患者的便秘进行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的便秘类型与PD患者年龄、运动症状病程、便秘病程的关系;6例早期伴严重便秘的PD患者给予结肠镜检测及结肠黏膜组织免疫组化检测;78例PD患者(无便秘23例和有便秘55例),空腹抽取外周血,鲎试剂动态浊度法检测外周静脉血LPS含量。结果:(1)102例PD患者中无便秘23例,有便秘79例。其中慢传输障碍型便秘(slow-transit constipation,STC),混合型便秘(mixture of the two,Mixed),进出口障碍型便秘(rectal evacuatory disorder,RED)分别为31例(39.24%)、33例(41.77%)和15例(18.99%)。(2)6例伴便秘的PD患者结肠黏膜均呈慢性炎症改变,伴有大量的CD_4^+细胞浸润。(3)78例PD患者中,LPS≥0.1 EU/m L 15例,0.01~0.1 EU/m L 29例,<0.01 EU/m L 34例;LPS增高与便秘相关(P<0.05)。结论:便秘、结肠黏膜炎症及肠源性LPS诱发的慢性低度炎症与PD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便秘 内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处方 被引量:5
5
作者 石庆平 张志涛 +3 位作者 丁峰 李见春 刘雁 张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08-2512,共5页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用量和配比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 目的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微晶纤维素、甘露醇和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的用量和配比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优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后的口腔崩解片处方为微晶纤维素52 mg,甘露醇50 mg,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13 mg。优化后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平均崩解时间为42.1 s,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小于5%,二次多项式模型比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置信度高。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薯蓣总皂苷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具有良好的预测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崩解片 薯蓣总皂苷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处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乃菊 陈天平 +5 位作者 黄睿 陈重 张帆 孔令提 夏娟 刘金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408-1413,共6页
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乳酸酸中毒是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为长时间暴露、肝功能障碍、... 利奈唑胺是噁唑烷酮类抗菌药物,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乳酸酸中毒是利奈唑胺的不良反应之一。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的危险因素为长时间暴露、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线粒体DNA A2706G多态性、合并使用影响线粒体功能的药物等。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的症状为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急促、心动过速和血压下降等,可通过密切监测血乳酸、p H、血药浓度等实验室指标以早期识别。利奈唑胺引起乳酸酸中毒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毒性相关。利奈唑胺发生乳酸酸中毒可通过减少药物剂量、停药甚至体外肾脏替代治疗,必要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本文对此开展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利奈唑胺致乳酸酸中毒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奈唑胺 乳酸酸中毒 不良反应 治疗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IAPs为靶点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黄莹莹 刘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2-615,共4页
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抗细胞凋亡因子家族,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活性和参与调节核因子NF-κB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caspases蛋白酶的级联激活是凋亡过程的中心环节,Bcl-2家族蛋白和I... 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抗细胞凋亡因子家族,主要通过抑制caspase活性和参与调节核因子NF-κB的作用抑制细胞凋亡。caspases蛋白酶的级联激活是凋亡过程的中心环节,Bcl-2家族蛋白和IAPs家族蛋白是主要控制因素。近年来发现,某些IAPs成员异常表达与肿瘤密切相关,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因此,该文主要综述了与IAPs家族相关的蛋白以及以IAPs为靶点的抗肿瘤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凋亡 凋亡抑制因子 半胱氨酸蛋白酶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 核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DG增强TRAIL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莹莹 刘浩 +4 位作者 李阳 浦龙健 张旭东 蒋志文 蒋琛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s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MTT... 目的探讨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umors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0、0.625、1.25、2.5、5、10mmol·L-1)2-DG以及不同浓度2-DG与TRAIL(200μg·L-1)合用对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抑制作用。溴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检测2-DG(5 mmol·L-1)对TRAIL诱导鼻咽癌细胞CNE-2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2-DG(5 mmol·L-1)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不同时间(0、6、16、24 h)葡萄糖调节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以及联合TRAIL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实验中检测了2-DG及TRAIL合用对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结果 5 mmol·L-12-DG作用于鼻咽癌细胞CNE-2 24、48、72 h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96%、70.83%、69.39%,而诱导CNE-224 h细胞凋亡率仅为7.7%。5 mmol·L-12-DG与TRAIL联合作用于鼻咽癌细胞CNE-2 24 h的凋亡率为78.9%,高于TRAIL单用诱导凋亡率38.2%,并且2-DG可增强TRAIL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的集落克隆形成的作用。2-DG能上调GRP-78的活性并且增强Caspase-3的激活。结论 2-DG能增强TRAIL诱导鼻咽癌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引起过度的内质网应激反应以及增强Caspase-3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2-DG TRAIL 糖基化抑制剂 CASPASE-3 凋亡 葡萄糖调节蛋白7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人c-Met蛋白单链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传苗 刘明珠 +3 位作者 黄艳平 储菲 李永海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 目的制备并纯化出靶向细胞间质上皮转化因子(c-Met)蛋白的人源单链抗体(scFv),鉴定其靶向c-Met蛋白的特性及其对肺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将scFv基因插入至p Fuse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载体,表达融合鼠源Fc段的融合蛋白Met-scFv,经AKTA蛋白纯化系统纯化;将纯化的Met-scFv进行功能性检测:ELISA检测Met-scFv亲和力;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检测Met-scFv识别并结合肺腺癌细胞的特性;CCK-8法检测Met-scFv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剂盒检测Met-scFv对靶细胞A549细胞的毒性影响。结果 ELISA结果提示,Met-scFv与c-Met呈量效关系;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实验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Met-scFv组信号呈阳性,提示Met-scFv与A549细胞特异性结合;Met-scFv抑制A549细胞增殖并产生细胞毒性,且毒性大小与Met-scFv剂量呈正相关。结论制备出靶向c-Met蛋白的Met-scFv,并可在体外识别并介导杀伤A549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et 单链抗体(scFv) A549细胞 靶向性 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CD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MN1与TUBB3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廖巧 赵玉茹 +4 位作者 屈彪 王丹娜 邢蓉 王益民 骆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2期1335-1339,共5页
目的:评价胃癌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 1,STMN1)、Ⅲ型β-微管蛋白(β-Ⅲ-tubin,TUBB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9/2014-10在本院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评价胃癌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 1,STMN1)、Ⅲ型β-微管蛋白(β-Ⅲ-tubin,TUBB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9/2014-10在本院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STMN1、TUBB3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STMN1和TUBB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0.0%(4/20),5.0%(1/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8.5%(37/54),33.3%(18/54),两者在胃癌组织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均P<0.05);STMN1蛋白在低分化组织中高表达(P<0.05)。胃癌组织中STMN1和TUBB3共同表达阳性率为29.6%(16/54),通过秩相关分析显示STMN1和TUBB3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76)。结论:胃癌组织存在STMN1和TUBB3过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且STMN1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以上研究表明STMN1表达情况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虽然不能用来早期诊断,但是可以为选择治疗药物以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组化 STMN1 TUBB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荧光蛋白和荧光素酶双标记肝细胞癌移植裸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红俊 杨天华 +5 位作者 黄艳平 刘明珠 秦中强 储菲 李正红 李永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29-1533,1538,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因稳定表达,可实时监测肿瘤生长的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构建带有荧光素酶(Luc)和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慢病毒,并感染HepG2肝癌细胞系,筛选得到稳定表达Luc和iRFP基因的细胞系;将细胞接种到裸鼠皮... 目的建立一种基因稳定表达,可实时监测肿瘤生长的肝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方法构建带有荧光素酶(Luc)和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和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慢病毒,并感染HepG2肝癌细胞系,筛选得到稳定表达Luc和iRFP基因的细胞系;将细胞接种到裸鼠皮下,建立肝癌HepG2细胞移植瘤模型。利用小鼠活体成像系统检测肿瘤的生长情况,并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病理特征及成瘤能力。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iRFP和Luc的HepG2肝癌细胞系并建立移植瘤动物模型;模型生长周期适中,成瘤率较高;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出典型的肿瘤组织病理特征。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可实时监测的HepG2-iRFP-Luc肝癌细胞裸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荧光 活体成像 移植肿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乙酰肝素的体外抗黑色素瘤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师佩兰 蒋志文 徐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9-182,共4页
目的:研究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的体外抗黑色素瘤作用。方法:从培养的人乳腺上皮癌MCF-7细胞提取HS链,将HS以不同终浓度作用于人A375黑色素瘤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受试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双染法观察... 目的:研究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的体外抗黑色素瘤作用。方法:从培养的人乳腺上皮癌MCF-7细胞提取HS链,将HS以不同终浓度作用于人A375黑色素瘤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受试细胞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双染法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活性检测法测定细胞中酶caspase-3的变化。结果:HS可抑制A375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并促进了caspase-3的活化。结论:来源于MCF-7细胞的HS具有较强的体外抗黑色素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肝素硫酸盐: 人A375黑色素瘤细胞 MTT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 pY416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相关参数及肝内转移的关系
13
作者 吴维 崔培元 +3 位作者 鲁正 吴华 甘怀勇 余美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内复发转移是影响其中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转移标志物的寻找至关重要。该研究探讨HCC中肉瘤酪氨酸激酶磷酸化Tyr416(tyrosine kinase phosphorylation... 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内复发转移是影响其中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因此,转移标志物的寻找至关重要。该研究探讨HCC中肉瘤酪氨酸激酶磷酸化Tyr416(tyrosine kinase phosphorylation Tyr416 of sarcoma,SRC p Y416)的表达与临床相关参数及肝内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112例HCC组织、40例相应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SRC p Y416的表达,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DNA,HBV-NDA)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随访12个月,分析SRC p Y416与HCC患者临床相关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RC p Y416在HCC组织中的表达(65.40±15.69)均高于癌旁正常肝脏组织(11.25±2.73,P<0.001)。SRC p Y416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肝硬化、包膜完整、分化程度、HBV-NDA及AFP均存在相关性(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HCC患者术后12个月肝内复发转移与患者年龄、AFP表达、分化程度、是否携带HBV及SRC p Y416蛋白表达有关(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RC p Y416蛋白表达是HCC患者12个月肝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RC p Y416可能在HCC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HCC肝内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肉瘤酪氨酸激酶磷酸化Tyr4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感染患者接受万古霉素治疗个体化药学服务临床价值评估——一项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回顾性病例对照试验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海琴 石庆平 +5 位作者 孔令提 桑冉 余美玲 苏君 朱裕林 朱锦秀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80-1389,共10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万古霉素个体化药学服务的临床价值,初步建立万古霉素临床监测流程。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开展万古霉素个体化药学服务(试验组:144例)和未开展药学服务(对照组:884例)的病例资料,基于纳入排除标准和倾...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万古霉素个体化药学服务的临床价值,初步建立万古霉素临床监测流程。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开展万古霉素个体化药学服务(试验组:144例)和未开展药学服务(对照组:884例)的病例资料,基于纳入排除标准和倾向评分匹配法,筛选出两组基线数据保持基本一致的患者病例纳入研究(每组各62例,共124例),统计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结果疗效比较时,试验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绝对值(95.16%vs 91.94%)大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使用万古霉素前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和使用后降钙素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比较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绝对值低于对照组(8.06%<9.68%)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使用万古霉素后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性比较时,用药天数、万古霉素费用及费用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分析试验组经济性优于对照组(50052.78 vs 57601.23);万古霉素使用强度试验组使用强度低于对照组(0.11<0.36)。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可提高万古霉素的临床获益,建立的万古霉素临床监测流程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倾向评分匹配 临床价值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溴丙酮酸通过抑制糖酵解阻止A549肺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被引量:4
15
作者 储菲 樊红莲 +3 位作者 闵静婷 吴胜男 于影 李正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2-329,共8页
目的探究3-溴丙酮酸(3-BP)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10、20、40、80、160)μmol/L3-BP处理24、48 h,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0、50、100、150)μmol/L 3-BP处理肺腺癌A549细... 目的探究3-溴丙酮酸(3-BP)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10、20、40、80、160)μmol/L3-BP处理24、48 h,对肺腺癌A549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0、50、100、150)μmol/L 3-BP处理肺腺癌A549细胞24 h,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膜联素Ⅴ/碘化丙啶(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A549细胞的凋亡率;试剂盒检测A549细胞ATP水平、2′,7′-二氯二氢荧光黄二乙酸酯(DCFH-DA)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糖酵解及凋亡相关蛋白己糖激酶2(HK-2)、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DK1)和凋亡相关B细胞淋巴瘤分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近红外荧光蛋白(iRFP)和荧光素酶双标记的A549细胞接种至裸鼠皮下,当皮下肿瘤体积达到100 mm^(3)时,将所有裸鼠随机分成PBS组、5 mg/kg顺铂(DDP)组、7 mg/kg 3-BP组;每组5只,采用腹腔注射方式进行给药。HE染色检测肿瘤病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KI-67抗原(ki67)表达确定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评估3-BP的体内抗肿瘤效果并进行肝肾功能检测确定3-BP肝肾毒性。结果3-BP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与对照组相比,3-BP处理组ATP水平明显下降,ROS水平明显升高,HK-2、MCT1、PDK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BAX表达明显增加。动物模型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3-BP可以抑制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的生长,3-BP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3-BP对裸鼠肝肾毒性较为轻微,安全性较高。结论3-BP通过抑制糖酵解抑制A549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对荷肺癌裸鼠的抗肿瘤效果较好且肝肾毒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3-溴丙酮酸(3-BP) A549细胞 糖酵解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106通过STAT3通路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 被引量:1
16
作者 谷昱琛 黄莹莹 +4 位作者 孙一鸣 梁心 孔令提 刘哲 王路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LINC0110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公共数据库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INC01106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LINC01106敲减及过表达结直肠癌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 目的探讨LINC0110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能力的影响。方法分析公共数据库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LINC01106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构建LINC01106敲减及过表达结直肠癌细胞株;采用CCK-8实验检测LINC01106敲减及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INC01106敲减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免疫印迹检测LINC01106敲减对结直肠癌细胞p-STAT3、STAT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LINC01106表达水平对结直肠肿瘤体内生长的影响,随机分为2组,9只/组。对照组:接种SW480细胞,敲减组:接种LINC01106敲减的SW480细胞。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肿瘤组织LINC01106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且LINC01106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敲减LINC01106可以明显抑制SW480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P<0.05),过表达LINC01106可以明显促进SW480结直肠癌细胞增殖;敲减LINC01106可以抑制p-STAT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调LINC01106可以抑制裸鼠移植瘤体内生长。结论LINC01106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且与患者预后相关。LINC01106可以通过STAT3/Bcl-2信号调控SW480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LINC01106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INC01106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