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reg/Th17细胞平衡关系 被引量:38
1
作者 王丽华 王亮亮 +2 位作者 张競 张配 李胜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辅助T细胞(Th,包括Th1、Th2、Th17)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平衡关系的变化,以及在卵巢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卵巢癌疾病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l、Th2、Thl...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亚群:辅助T细胞(Th,包括Th1、Th2、Th17)及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表达、平衡关系的变化,以及在卵巢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卵巢癌疾病组及2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l、Th2、Thl7、Treg表达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Th1/Th2、Th17/Treg的比值。结果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Th2、Th17及Treg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Th1百分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各亚群变化与临床分期相关,但与组织类型及细胞分化无关(P>0.05)。卵巢癌组Th1/Th2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患者存在Th2方向极化;卵巢癌组Treg/Th17比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CD4+细胞亚群表达异常,存在Th1/Th2、Treg/Th17比值失衡,为卵巢癌临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辅助性T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盆底肌肉锻炼与电刺激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性生活质量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商晓 朱兰 +3 位作者 郎景和 李琳 王文艳 孙智晶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5,共4页
90年代以来女性尿失禁已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5大疾病之一,其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心理障碍,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1948年Amold Kegel提出了盆底肌肉恢复性... 90年代以来女性尿失禁已被认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5大疾病之一,其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社交活动、体育锻炼和性生活,并能引起精神抑郁、孤独、心理障碍,由此可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和卫生问题^[1]。1948年Amold Kegel提出了盆底肌肉恢复性锻炼方法(即Kegel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 盆底肌肉锻炼 电刺激 性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A/IL-17RA通过上调自噬降低卵巢癌SKOV3细胞对顺铂敏感性 被引量:5
3
作者 王丽华 张璇 +3 位作者 王亮亮 王蓓蓓 张競 李玉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50-1556,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对卵巢癌细胞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并分别用不同浓度DDP(1、2、4、6、8、10、15、20μg/mL)处理,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及IL-17A(100 ng/mL,处理24 h)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A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对卵巢癌细胞顺铂(DDP)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并分别用不同浓度DDP(1、2、4、6、8、10、15、20μg/mL)处理,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以及IL-17A(100 ng/mL,处理24 h)对DDP诱导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IL-17A受体(IL-17RA)的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情况;IL-17RA中和抗体(IL-17RA mAb)进行IL-17RA阻断实验;合成针对IL-17RA基因的siRNA片段(siRNA-IL-17RA),转染SKOV3细胞,沉默IL-17RA表达;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细胞自噬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P62、Beclin-1)表达。结果DDP可以增加卵巢癌SKOV3细胞IL-17RA表达水平;IL-17A降低SKOV3细胞对DDP的敏感性(P<0.05);DDP诱导SKOV3细胞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表达增强,自噬降解底物P62蛋白减少;IL-17A/IL-17RA增强了DDP自噬诱导作用(P<0.05);3-MA阻断自噬后,SKOV3细胞凋亡率较干扰前明显升高,细胞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降低、凋亡蛋白Bax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7A/IL-17RA可能通过上调DDP诱导的自噬水平降低人卵巢癌SKOV3细胞化疗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IL-17A 顺铂 自噬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st和E-cadher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KAI1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郭苏阳 李胜泽 +1 位作者 郭伟 承泽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方法检测130例CSCC组织、40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和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方法检测130例CSCC组织、40例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CIN)和4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95.0%和97.5%;在CIN组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5%、62.5%和65.0%;在CSCC组织中,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2%、40.8%和43.1%。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不同两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wist蛋白表达水平在CSCC组织中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浸润深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CSCC组织中的不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浸润深度及FIGO分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wist蛋白的表达与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均P<0.01);E-cadherin蛋白的表达与KAI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1)。生存分析表明Twist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患者;E-cadherin和KAI1蛋白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阴性组患者。多因素分析发现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阳性表达是影响C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Twist、E-cadherin和KAI1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CS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在CSCC组织中检测Twist、E-cadherin和KAI1表达情况可能对CSCC的预后判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TWIST E-CADHERIN KAI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血小板采血方法的改良和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素侠 张华伟 +2 位作者 王振芳 郭琼 吕合作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19期65-67,76,共4页
目的改良活化血小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的采血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1年3-5月,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女性志愿者10例进行采血条件的改良研究,并作为正常对照;选择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待产的正常孕妇10... 目的改良活化血小板流式细胞术检测的采血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中的护理配合。方法 2011年3-5月,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健康女性志愿者10例进行采血条件的改良研究,并作为正常对照;选择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待产的正常孕妇10例和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例,用改良的方法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 7号和12号针头采集的10份健康志愿者血液标本的活化纤维蛋白原受体(fibrinogen receptor,FIB-R)阳性血小板的百分比和平均荧光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上述两种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非妊娠妇女和正常孕妇(均P<0.01)。结论通过护理人员的配合并注意采血过程中避免人为的血小板活化,可以用7号针头代替12号针头采血,应用于临床流式细胞术血小板活化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血小板 活化 妊娠期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韩非法治观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安岚 陈名武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48-49,共2页
近年来医院暴力愈演愈烈,医疗索赔越来越高,防御性医疗越来越明显,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阐述韩非以法为治,定分止争,重刑止奸,法不阿贵和布之于百姓在医事立法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借鉴作用,探讨如... 近年来医院暴力愈演愈烈,医疗索赔越来越高,防御性医疗越来越明显,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阐述韩非以法为治,定分止争,重刑止奸,法不阿贵和布之于百姓在医事立法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借鉴作用,探讨如何通过建立法律化、规范化医患关系来缓解医患冲突,改善医患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非 法治观 医事立法 医患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鳞癌中血管生成拟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蓓蓓 武世伍 承泽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11-311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现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存档石蜡标本和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 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存在现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方法,检测90例手术切除经病理组织学明确诊断的宫颈鳞癌存档石蜡标本和30例因子宫肌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中是否存在VM,分析VM与宫颈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9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11例存在VM(12.2%);VM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无关(χ2=0.005和0.027,均P>0.05),而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χ2=9.414、13.733、11.590,均P<0.05)。结论: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存在VM,有VM的宫颈鳞癌临床分期晚、细胞分化低,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推测患者临床预后比无VM者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拟态 CD34-PAS双重染色 肿瘤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鳞状细胞癌抗原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对判断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梦君 李玉芝 +1 位作者 王丽华 常梦然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仅决定着预后,还指导着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皆在分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 背景与目的:宫颈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仅决定着预后,还指导着术后辅助治疗;因此对淋巴结转移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皆在分析宫颈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探讨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检测联合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ⅠA~ⅡA期11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SCCAg检测判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为0.695,最佳临界值为2.45 ng/mL,95%CI为0.577~0.812,其阳性预测值为46%,阴性预测值为84%,准确率为71%,灵敏度为58.6%,特异度为75.3%(Kappa值=0.312,P=0.001);术前MRI检查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77%,阴性预测值为89%,准确率为86.4%,灵敏度为69.0%,特异度为92.6%(Kappa值=0.637,P=0.000);两者联合诊断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预测值为55%,阴性预测值为97%,准确率为78.1%,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72.8%(Kappa值=0.540,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与SCCAg>2.45 ng/mL、间质浸润深度、切缘浸润及脉管浸润相关,尤其当有间质浸润及脉管浸润时,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更不可忽视;而在诊断淋巴结转移方面,MRI要优于SCCAg检查,当两者结合可显著提高其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对宫颈癌无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鳞状细胞癌抗原 磁共振成像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吴倩 李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28-1330,共3页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人们寿命延长及其他社会因素的改变,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osisclearcellcarcinoma:ECCC)是子宫内膜癌的特殊病理类型,Ⅱ型子宫内膜癌的一种亚型。
关键词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 子宫内膜癌 诊治 女性生殖系统 恶性肿瘤 社会因素 寿命延长 病理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分子靶向药物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邵均均 李胜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143-4145,共3页
据全球癌症统计,宫颈癌是女性第2位最常见的肿瘤和第4位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由于不同的筛查力度,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据国家... 据全球癌症统计,宫颈癌是女性第2位最常见的肿瘤和第4位引起女性癌症死亡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有关。由于不同的筛查力度,其发病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异。据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靶向药物 宫颈癌 临床应用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癌症研究所 发展中国家 发病机制 发达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PI3K/m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迎奥 李胜泽 +4 位作者 张雷 郭祥瑞 鲍佳茜 吴涛 刘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双PI3K/m 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及集落克隆法测定各因素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联合射线(irradiation,IR)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 目的:探讨双PI3K/m TOR抑制剂NVPBEZ235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及集落克隆法测定各因素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联合射线(irradiation,IR)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VPBEZ235在体外能够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NVPBEZ235、IR联合作用细胞,在体外可以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_2/M期,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联合作用效果显著大于单药作用。结论:20%IC50NVPBEZ235在体外能够促进细胞对射线照射的敏感性,抑制细胞的增殖从而实现对宫颈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PI3K/mTOR抑制剂 NVPBEZ235 HELA 放射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7)G相关lncRNAs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和肿瘤微环境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曙冉 董锐 +2 位作者 李艳 吴华彰 刘牧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1-689,共9页
目的探讨m^(7)G-lncRNAs能否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方法TCGA数据库筛选m^(7)G-lncRNAs(|Pearson R|>0.4,P<0.001),多因素Cox分析构建m^(7)G-lncRNAs风险模型。使用ROC和C-index曲线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 目的探讨m^(7)G-lncRNAs能否作为结肠癌患者预后及肿瘤微环境的生物标志物。方法TCGA数据库筛选m^(7)G-lncRNAs(|Pearson R|>0.4,P<0.001),多因素Cox分析构建m^(7)G-lncRNAs风险模型。使用ROC和C-index曲线对风险模型进行验证。构建诺莫图和诺莫图的校准曲线用于预测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点柱图和K-M生存曲线评估风险打分对患者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CIBERSORT和ESTIMATE探究高低风险组患者肿瘤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程度的联系,同时分析风险打分对结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干细胞指数和免疫检查点表达的影响。使用相互作用基因搜索工具(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挖掘m^(7)G-lncRNAs调控的关键靶点。最后,使用蛋白印迹实验在4对结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验证这些关键靶点的表达。结果从TCGA数据库鉴别出1722个m^(7)G-lncRNAs。多因素Cox分析筛选出12个lncRNAs用于构建风险模型,其中AC003101.2、AC005014.2、AC008760.1、AC092944.1、AL1161729.4、AL301422.4、AP001619.1、AP003355.1和ZEB1-AS1为高风险lncRNAs,AC025171.4、AC073957.3及TNFRSF10A-AS1为低风险lncRNAs。ROC曲线显示风险模型对患者1年、3年、5年生存预测的AUC值分别为0.727、0.747、0.794。诺莫图预测患者预后的AUC值为0.794,校准曲线显示诺莫图对患者生存的预测与患者实际的生存基本一致。高风险组患者的T分期(T1~T2 vs T3~T4:P=0.034)、N分期(N0 vs N2:P=7.8e-08;N1 vs N2:P=0.00081)以及M分期(M0 vs M1:P=0.007)均高于低风险组患者。低风险组患者常伴随高微卫星不稳定状态(MSS vs MSI-H:P=0.034)。肿瘤干性指数与风险得分呈负相关(r=-0.19;P=7.3e-05)。高风险组患者基质细胞打分(P=0.0028)以及总打分(P=0.007)明显高于低风险组患者较高,激活的肥大细胞(r=-0.11;P=0.045)和静息CD4^(+)T细胞(r=-0.14;P=0.01)的表达也较低。多数免疫检查点在高风险患者中高表达(P<0.05)。蛋白印迹实验表明m^(7)G-lncRNAs调控的关键靶点ATXN2(P=0.006)and G3BP1(P=0.007)在4对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结论12个m^(7)G-lncRNAs构建的风险模型对结肠癌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同时也能反映结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及免疫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m^(7)G lncRNAs 预后模型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