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配流副油膜特性分析
1
作者 岳星岐 王慧 +2 位作者 赵国超 周国强 宋宇宁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2-100,共9页
为探究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振动的发生机理,建立了斜盘式柱塞泵配流副油膜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并采用等间距试验法分析了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等工况参数对配流副油膜的压力场特性、温度场特性... 为探究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振动的发生机理,建立了斜盘式柱塞泵配流副油膜有限元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并采用等间距试验法分析了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等工况参数对配流副油膜的压力场特性、温度场特性、正压力特性和空化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柱塞在吸油区与排油区相互转换阶段,随着排油口负载压力、缸体转速和斜盘倾角等工况参数增大,配流副油膜的局部高压和高温区域面积均增大,油膜正压力增大,油膜空化程度增大,油膜气相体积分数峰值分别由5.61%增至6.32%、2.24%增至3.94%、5.61%增至6.37%,均会加剧斜盘式轴向柱塞泵的振动现象;随着吸油口压力的增大,油膜空化程度降低,油膜气相体积分数峰值由2.99%降低至1.51%,在实际设计柱塞泵时各工况参数的取值存在最优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盘式轴向柱塞泵 配流副 油膜特性 振动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加工工艺研究
2
作者 鲁昌国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X期205-207,共3页
普通制造工艺不能加工出表面粗糙度、间隙倾角都符合应用要求的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普通大型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改进设计。通过齿面最小间隙分布情况研究、最大轴间倾角确定2个步骤,完成船用鼓形齿... 普通制造工艺不能加工出表面粗糙度、间隙倾角都符合应用要求的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为解决上述问题,对普通大型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加工工艺进行改进设计。通过齿面最小间隙分布情况研究、最大轴间倾角确定2个步骤,完成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结构特点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最佳切削参数确定、机械齿联轴加工曲面确定、粗糙机械磨平流程完善3个步骤,完成改进后加工工艺的顺利应用。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改进后普通大型船用鼓形齿联轴器机械加工工艺,能同时降低机械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间隙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船用机械 鼓形齿联轴器 轴间倾角 加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威布尔分布的液压支架可靠性评估方法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慧 赵国超 +1 位作者 宋宇宁 金鑫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9-104,共6页
为有效提高液压支架可靠性的评估精度,准确描述支架失效率与服役时间的函数关系,基于传统威布尔分布参数求解的平均秩次法,通过改进经验分布函数的建立途径,优化威布尔分布参数的求解过程,进而开发一种液压支架可靠性评估的改进威布尔... 为有效提高液压支架可靠性的评估精度,准确描述支架失效率与服役时间的函数关系,基于传统威布尔分布参数求解的平均秩次法,通过改进经验分布函数的建立途径,优化威布尔分布参数的求解过程,进而开发一种液压支架可靠性评估的改进威布尔分布法;根据定时截尾试验结果和液压支架实际使用寿命情况,对所开发的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威布尔分布法相比,采用该方法求解威布尔分布参数时,回归模型的和方差(SSE)减小0.131 3,确定系数(R2)增加1.53%,调整确定系数(Adj R^2)增加1.82%,液压支架可靠性评估精度提高0.3%,评估结果更为客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失效率 威布尔分布 可靠性评估 定时截尾试验 平均秩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调高过程的轨迹跟踪模糊PID控制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慧 赵国超 +1 位作者 宋宇宁 金鑫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4-171,共8页
针对采煤机调高过程在负载扰动时控制效果差、跟踪性能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单变量边缘分布算法(UMDA)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模型,将滚筒截割煤岩时的负载特性作为扰动因子,整合到调高机构阀控非对称缸数学模型中,利用连杆机构三角形原... 针对采煤机调高过程在负载扰动时控制效果差、跟踪性能低等问题,提出基于单变量边缘分布算法(UMDA)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模型,将滚筒截割煤岩时的负载特性作为扰动因子,整合到调高机构阀控非对称缸数学模型中,利用连杆机构三角形原理对调高机构进行运动学解析及滚筒动态轨迹修正,建立调高机构参数自整定模糊PID控制模型,模拟不同牵引速度和不同煤岩截割阻抗情况,对采煤机调高过程进行联合仿真,通过两种不同输入信号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利用UMDA优化的模糊PID对调高过程进行控制,轨迹跟踪性能优越,误差较低,控制效果受牵引速度和截割阻抗变化的影响较小,控制品质更接近理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 调高 模糊PID 牵引速度 煤岩截割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载荷下弓网滑动电接触失效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陈忠华 吴迪 +2 位作者 回立川 宋宇宁 平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4492-4500,共9页
电力机车高速运行时,接触电流、压力波动和机车的运行速度均会影响弓网间的可靠接触。通过浸金属碳滑板与铜导线的对磨实验,得到接触电阻随接触电流、滑动速度、压力波动幅度和压力波动频率变化的特性规律。采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接... 电力机车高速运行时,接触电流、压力波动和机车的运行速度均会影响弓网间的可靠接触。通过浸金属碳滑板与铜导线的对磨实验,得到接触电阻随接触电流、滑动速度、压力波动幅度和压力波动频率变化的特性规律。采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接触电阻与接触电流、滑动速度、压力波动幅度、压力波动频率的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接触电阻和电流稳定系数,提出弓网滑动电接触失效判据。分析得出弓网接触失效机理:接触压力波动幅度和滑动速度增大使得弓网间摩擦振动加剧,接触电阻增大超过临界值,接触失效。在此基础上根据接触电阻概率分布建立失效概率模型,最后分析给出一定工况条件下弓网滑动电接触的失效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网系统 滑动电接触 接触失效 失效概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条件下Ru对镍基单晶合金元素浓度分布及蠕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梁爽 赵凤芹 刘智鑫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6-2126,共11页
对无Ru和2%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蠕变性能测试。采用三维原子探针技术分别对有/无Ru合金在蠕变前/后各元素于γ/γ′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Ru合金表现出了更好的高温蠕变性能,在1100℃/137 MPa条件下,2%Ru... 对无Ru和2%Ru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蠕变性能测试。采用三维原子探针技术分别对有/无Ru合金在蠕变前/后各元素于γ/γ′两相的浓度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Ru合金表现出了更好的高温蠕变性能,在1100℃/137 MPa条件下,2%Ru合金的蠕变寿命是125 h,而无Ru合金的蠕变寿命仅为58 h。元素Ru可提高元素在γ、γ′两相溶解度,降低元素在γ/γ′两相浓度比,提高合金中γ′相的合金化程度。经1100℃、137 MPa高温蠕变后,无Ru合金中各元素于γ/γ′两相中的浓度分布发生明显改变,其中元素W的浓度比由1/2.875(摩尔分数比)变为1/8.81,同时,各元素于γ/γ′两相界面处的浓度梯度明显增大。这种浓度分布的变化导致g相中难溶元素的含量增大,并析出TCP相,TCP相可破坏γ′相连续筏型结构,大幅降低合金蠕变性能。2%Ru合金中各元素在γ/γ′两相中的浓度分布和相界面处的浓度梯度均无明显变化。这表明高温蠕变可对合金中各元素在γ/γ′两相中的浓度分布和相界面的浓度梯度产生影响,元素Ru可抑制这种影响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元素浓度分布 高温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抗冲击双级安全阀参数耦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慧 周国强 +1 位作者 宋宇宁 赵国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3-31,共9页
安全阀是液压支架的重要保护元件,为提高液压支架的抗冲击性能,首先提出一种额定压力为50 MPa、流量为1000 L/min的液压支架双级安全阀,建立双级安全阀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Matlab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二级进口横截面积、二级差动面积、外弹... 安全阀是液压支架的重要保护元件,为提高液压支架的抗冲击性能,首先提出一种额定压力为50 MPa、流量为1000 L/min的液压支架双级安全阀,建立双级安全阀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Matlab数值仿真模拟研究二级进口横截面积、二级差动面积、外弹簧刚度、外弹簧预压缩量等耦合作用对双级安全阀动态特性的影响,获得最佳匹配参数;最后搭建动载冲击试验台,试验验证其动态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差动面积减小、外弹簧刚度增大,双级安全阀的压力超调量、压力稳定时间和卸荷时间均减小,最佳匹配参数是二级差动面积为863 mm^(2)和外弹簧刚度为119286 N/m,试验获得双级安全阀的压力、流量稳定值分别为49.2 MPa、1050 L/min,卸荷时间为0.02 s,仿真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双级安全阀 参数耦合 动态特性 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工艺特性及传质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广宇 雷明凯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8,共7页
为揭示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工艺特性(试样偏压电位和试样距屏高度)对AISI 316奥氏体不锈钢渗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拟合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氮层厚度数据,绘制了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特性图... 为揭示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工艺特性(试样偏压电位和试样距屏高度)对AISI 316奥氏体不锈钢渗氮效果的影响规律,利用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拟合了不同工艺条件下渗氮层厚度数据,绘制了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AISI316奥氏体不锈钢的工艺特性图,以此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并通过对金属网屏上溅射颗粒的化学成分和相结构分析,探讨了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的传质机制。结果表明:渗氮层厚度随试样距屏高度增大而降低,当适当降低渗氮气压或试样施加一定负偏压时,均有助于提高渗氮层的厚度,并且证实了"溅射-再沉积"模型是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重要的传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屏等离子体源渗氮 奥氏体不锈钢 工艺特性 线性回归 传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RBF神经网络PID控制的液压起重机节能仿真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锐 崔宇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9-273,共5页
液压起重机在驱动小负载时,导致液压泵输出功率较大,造成能源浪费。对此,提出了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并对液压泵输出功率进行仿真。创建液压起重机平面简图,设计了负载敏感平衡阀,推导液压起重机驱动动力学方程式。... 液压起重机在驱动小负载时,导致液压泵输出功率较大,造成能源浪费。对此,提出了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并对液压泵输出功率进行仿真。创建液压起重机平面简图,设计了负载敏感平衡阀,推导液压起重机驱动动力学方程式。对传统RBF神经网络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了动态自适应RBF神经网络PID控制器,采用Matlab软件对液压起重机改进RBF神经网络控制效果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空载或轻载工况下,悬臂在上升过程中,采用RBF神经网络PID控制与改进RBF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液压泵输出功率几乎一样;悬臂在下降过程中,采用改进RBF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液压泵输出功率较小。在空载或轻载工况下,液压起重机采用改进RBF神经网络PID控制方法,能够降低液压泵能耗损失,节约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起重机 改进RBF神经网络 PID控制 节能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式激振阀流场动态特性模拟及实验验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国超 王慧 +1 位作者 宋宇宁 符鹏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67-573,共7页
提出一种旋转式激振阀,为分析激振阀旋转过程中阀口流场的分布特性,设计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阀口。基于半隐式连接压力方程计算模型,通过多参考系模型(MRF)网格滑移运动的方法对激振阀进行流场动态模拟,获得激振阀阀口的压力、速度、射... 提出一种旋转式激振阀,为分析激振阀旋转过程中阀口流场的分布特性,设计三种不同几何形状的阀口。基于半隐式连接压力方程计算模型,通过多参考系模型(MRF)网格滑移运动的方法对激振阀进行流场动态模拟,获得激振阀阀口的压力、速度、射流角及流量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随阀芯的旋转,激振阀的压力和流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速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射流角在60~120°的区间内逐渐上升;阀口形状对激振阀的压力、速度、流量有较大的影响,矩形阀口的压力、流量动态特性最佳。实验证明,激振阀流量曲线近似为正弦波,仿真方法与实验误差小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 激振阀 多参考系模型 流场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萤火虫优化BP神经网络方法的传感器温度补偿策略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慧 符鹏 宋宇宁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9-114,共6页
为了解决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现象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优化的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策略。对一般型BP神经网络利用萤火虫算法进行权值和阈值的优化,进而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搜索速度,并利用优化后的BP... 为了解决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现象影响工程测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优化的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策略。对一般型BP神经网络利用萤火虫算法进行权值和阈值的优化,进而提高神经网络的泛化性能和搜索速度,并利用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进行压力传感器温度补偿实验。将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性能与一般的神经网络和粒子群优化的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萤火虫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补偿效果显著,相比于一般的神经网络补偿误差减少了52%,相比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补偿误差减少了23%;考虑补偿耗时,萤火虫优化的BP神经网络综合特性表现良好,补偿后的传感器数据满足课题实验需求,补偿算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萤火虫算法 BP神经网络 传感器 温度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源渗氮2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磨与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广宇 齐森鹏 +2 位作者 于克伟 隋双莲 杨安屾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34,共5页
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450℃×6h的等离子体源渗氮处理,对比研究了渗氮前后该钢表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以及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氮后不锈钢表层形成了厚约18μm,由αN、ε-Fe3N和γ′-Fe4N组成的化合物层,以及组织明... 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进行450℃×6h的等离子体源渗氮处理,对比研究了渗氮前后该钢表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以及耐磨和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渗氮后不锈钢表层形成了厚约18μm,由αN、ε-Fe3N和γ′-Fe4N组成的化合物层,以及组织明显细化的氮扩散层,氮原子渗透深度达20μm;渗氮后不锈钢的表面硬度高达1 350HV,摩擦因数低于未渗氮处理的,磨损机制由未渗氮处理的黏着磨损转变为氧化磨损,耐磨性能明显高于未渗氮处理的;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未渗氮不锈钢的阳极极化曲线仅呈现活化溶解特征,渗氮后则呈现活化溶解、自钝化和点蚀击穿特征,且自腐蚀电位提高至-104mV,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源渗氮 2Cr13马氏体不锈钢 耐磨性能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源渗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摩擦磨损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广宇 曾心睿 +2 位作者 王楠 谷雪忠 方子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19,共6页
采用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对AISI 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450℃×6h改性处理,通过干摩擦磨损试验对比研究了该不锈钢基体和表面改性层在不同载荷下与Si_3N_4陶瓷球摩擦副对磨时的摩擦磨损行为,观察了磨损形貌,并对其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 采用等离子体源渗氮技术对AISI 316奥氏体不锈钢进行450℃×6h改性处理,通过干摩擦磨损试验对比研究了该不锈钢基体和表面改性层在不同载荷下与Si_3N_4陶瓷球摩擦副对磨时的摩擦磨损行为,观察了磨损形貌,并对其磨损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等离子体源渗氮后,试验钢表面形成了厚度约17μm的单一面心立方结构的高氮γ_N相改性层,改性层中氮元素的原子分数为15%~20%,最大显微硬度约1 510HV0.01;与基体相比,在相同载荷下γN相改性层具有相当或更低的摩擦因数,且比磨损率均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耐磨性能显著提高;基体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而γN相改性层在较低载荷(2~4N)下的磨损机制主要为氧化磨损,在较高载荷(6~8N)下的主要为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源渗氮 奥氏体不锈钢 γN相 摩擦磨损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堆积床内甲烷/空气预混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霖松 刘宏升 +1 位作者 吴丹 解茂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62-967,共6页
通过离散元软件LIGGGHTS重现球体的重力堆积过程,建立三维随机堆积床几何模型.利用大涡方法结合双温度模型以及EBU-Arrhenius燃烧模型,模拟了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在堆积床内预混合燃烧过程.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 通过离散元软件LIGGGHTS重现球体的重力堆积过程,建立三维随机堆积床几何模型.利用大涡方法结合双温度模型以及EBU-Arrhenius燃烧模型,模拟了甲烷/空气预混气体在堆积床内预混合燃烧过程.通过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随机堆积床内部的火焰分布结构、火焰面形状及温度分布规律等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燃烧后期,堆积床内的小球温度要高于同一高度上气体的温度,这体现了多孔介质良好的蓄热能力;壁面与轴线间的火焰面高度差远远小于无多孔介质的管内燃烧情况,表明随机堆积床可以通过分割火焰来提高燃烧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积床 随机结构 预混燃烧 蓄热能力 火焰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灵敏度的数控机床床身结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广晨 孙兴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49,共4页
基于床身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选取1阶模态下模态应变能集中的位置,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床身的设计尺寸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1阶模态应变能分布均匀,降低了床身质量,同时可以减少结构优化的盲目性,提高优化效率。文中的优... 基于床身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选取1阶模态下模态应变能集中的位置,引入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床身的设计尺寸进行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1阶模态应变能分布均匀,降低了床身质量,同时可以减少结构优化的盲目性,提高优化效率。文中的优化设计过程与方法可推广到机床其他部件的结构动态性能优化中,从而为机床整体结构动态特性的改进、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身 模态应变能 灵敏度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支架双级安全阀设计及其快速动载冲击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国强 王慧 +1 位作者 宋宇宁 赵国超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194-2203,共10页
为提高液压支架的抗冲击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额定流量、额定压力分别为50 L/min和45 MPa的一级直动阀与额定流量、额定压力分别为1000 L/min、50 MPa的二级差动阀相组合的新型双级安全阀。开发了基于蓄能器组的快速动载冲击试验系统,... 为提高液压支架的抗冲击性和稳定性,设计了一种额定流量、额定压力分别为50 L/min和45 MPa的一级直动阀与额定流量、额定压力分别为1000 L/min、50 MPa的二级差动阀相组合的新型双级安全阀。开发了基于蓄能器组的快速动载冲击试验系统,利用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获得了快速动载冲击试验系统的压力动态响应特性和双级安全阀压力流量动态响应特性,研制了快速动载冲击试验台样机对双级安全阀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二级差动阀额定压力、额定流量分别约为49.2 MPa和992 L/min,开启时间小于3 ms,压力稳定时间在13~15 ms范围内,卸荷时间小于5 ms,验证了设计的双级安全阀具有卸荷速度快与抗冲击性能优良的特点及快速动载冲击试验方案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双级安全阀 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技术 快速动载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平衡原理在数控管螺纹车床动态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广晨 孙兴伟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4,129,共6页
以钻铤钻杆数控管螺纹车床为研究对象,通过Pro/E软件建立床身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动力学分析,在计算床身的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依据变异系数判断能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并结合振型分析,寻找床身的薄弱... 以钻铤钻杆数控管螺纹车床为研究对象,通过Pro/E软件建立床身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动力学分析,在计算床身的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依据变异系数判断能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并结合振型分析,寻找床身的薄弱环节。在此基础上,以提高床身固有频率为目标,分析床身开孔对其动态性能的影响,提出了3种优化方案,并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通过结构优化,改善了床身的动态特性,节约了制造成本。该方法对其他类似关键零/部件的动态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管螺纹车床 床身 能量平衡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平衡的管螺纹数控车床床身动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广晨 孙兴伟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16-120,共5页
以钻铤钻杆数控管螺纹车床为研究对象,通过Pro/E软件建立床身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动力学分析,在计算了床身的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据变异系数来判断能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并结合振型分析,寻找床身... 以钻铤钻杆数控管螺纹车床为研究对象,通过Pro/E软件建立床身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动力学分析,在计算了床身的固有频率和能量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据变异系数来判断能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并结合振型分析,寻找床身的薄弱环节,为机床加工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管螺纹车床 床身 能量平衡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卸荷槽式柱塞泵配流盘流场优化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宇宁 徐晓辰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9-163,共5页
通过分析研究各种配流盘的结构,重新优化设计出了一款开设了双V型卸荷槽的配流盘;利用CFD仿真软件将该配流盘装入到柱塞泵当中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仿真得出配流盘三角槽的最佳开设宽度约为10°,坡角约为12°,卸荷孔的小孔直径约... 通过分析研究各种配流盘的结构,重新优化设计出了一款开设了双V型卸荷槽的配流盘;利用CFD仿真软件将该配流盘装入到柱塞泵当中进行仿真模拟。通过仿真得出配流盘三角槽的最佳开设宽度约为10°,坡角约为12°,卸荷孔的小孔直径约为0. 8 mm,卸荷孔的大孔直径约为1. 5 mm时,得到的流量曲线最为平滑。压力冲击以及噪声均为最小。结果表明:通过对阻尼槽的改善,流量噪声及气蚀均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流盘 双V型卸荷槽 CFD 阻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机器人教育中的“股份制”——媒体交互形式下的“三机”策略教学
20
作者 刘继君 董玲 闵月月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8-271,共4页
信息革命的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作为选修课程正与中小学课程体系逐步融合.长期以来,我校围绕青少年机器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着使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新生事物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这一理念的“三... 信息革命的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作为选修课程正与中小学课程体系逐步融合.长期以来,我校围绕青少年机器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探索着使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新生事物的发展相适应.体现这一理念的“三机”策略教学(“灵机”+“动机”+“枢机”)在教育实践中应运而生, “三机”策略的教与学双边互动在媒体交互形式下日显灵动,经过不断的精雕细琢走向成熟与完善, “股份制”机器人教学活动便是其中的一项有效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机”策略 媒体 机器人教育 “股份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