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思政课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理论探索及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夏天添 黄东 +1 位作者 王慧 阙明坤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88-95,共8页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目标,思政课逐步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以我国高职院校的医药卫生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经过访谈、质性编码分析和案例研究构建了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 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目标,思政课逐步成为我国高职院校探索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以我国高职院校的医药卫生专业大学生为对象,经过访谈、质性编码分析和案例研究构建了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厚植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实现框架。提出高职院校要坚持以“国之大者”为思政课引领,指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必然性,并贯彻以“自我成长”为思政课主体,形成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动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大学生工匠精神 理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基于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3,共7页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范式,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展开研究,检视了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相较于“雨露均沾”式的传统财政激励,“扶优扶强”式的定向财政激励更能... 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范式,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展开研究,检视了定向财政激励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当前,相较于“雨露均沾”式的传统财政激励,“扶优扶强”式的定向财政激励更能够发挥政策边际溢出效应;同时,定向财政激励可通过强化现金流韧性,引导链主企业采用供应链金融等权益性投资,促进供应链资本溢出,并通过对链内优质资产并购重组,实现供应链高端整合,从而为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奠定基础。据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定向财政激励内涵,强化政策激励力度,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财政激励 新质生产力 供应链“溢出—重组” 链主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线下回收渠道共存模式下逆向供应链决策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孝容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2-115,共4页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逆向供应链实践中,线下回收模式逐渐向线上线下混合回收模式转变,这对实施逆向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回收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线上线下混合回收模式,分析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决策。研究发现:...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电子商务逆向供应链实践中,线下回收模式逐渐向线上线下混合回收模式转变,这对实施逆向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回收决策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立足线上线下混合回收模式,分析逆向供应链回收模式选择决策。研究发现:线下回收模式对回收商有利,而“线上线下混合回收”模式对再制造商和逆向供应链系统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线下回收渠道 逆向供应链 回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1 位作者 蔡安 马勇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46,共6页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课教学制度四个核心范畴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不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压抑、“功能主义”的制度干预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形成原因,基于“需充分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充分发挥师生间‘文化反哺’的机制优势”“需充分认识到师生间‘授业关系’与‘观演关系’的转换”研究启示,从完善思政课教学设计、构建主流舆论环境、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培养“意见领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思政课 “教学沉默” 扎根理论 教学过程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来自面板数据与fsQCA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0-64,共5页
选取2016—2020年中国新三板和创业板的小微企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数智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数智金融能够显著抑制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数智金融监管越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抑制效果越显著,但该抑制... 选取2016—2020年中国新三板和创业板的小微企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数智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之间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数智金融能够显著抑制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数智金融监管越完善,对小微企业融资风险的抑制效果越显著,但该抑制效果在数智金融监管处于中端发展水平时最为显著,在突破门槛后呈现边际效应递减;通过组态分析,提出了两个基于数智金融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风险优化方案。故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数智金融基础建设,拓展数智金融覆盖范围与完善数智金融监管体系,为中国小微企业进一步遏制融资风险创造有利金融市场环境,以推动中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金融 小微企业 融资风险 数智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智创新与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夏天添 王慧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40,共7页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数智创新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全新动能的关键动力,然而,数智创新如何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故而,文章基于数字创新理论,以2016—2020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数智创新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全新动能的关键动力,然而,数智创新如何推动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故而,文章基于数字创新理论,以2016—2020年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通过计量模型与组态效应分析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数智技术对数字技术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数智创新可通过数据资源商业化路径、企业多元化创新路径与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内驱机制,促进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且该机制会受到数智金融的非线性影响。由此,文章提出了产业链主导型、非研发创新型和数智化驱动型三个基于数智创新的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创新 战略新兴产业 内驱机制 数智金融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模式与创新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新勤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5,共4页
从国内外海洋科技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海洋开发及海洋科技现状,研究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机制的五大要素,并结合动态规划的模型分析法构建路径图得出了海洋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实现的最佳路径,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 从国内外海洋科技的研究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海洋开发及海洋科技现状,研究我国海洋科技创新与国际海洋科技合作机制的五大要素,并结合动态规划的模型分析法构建路径图得出了海洋科技创新与科技合作实现的最佳路径,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科技创新 合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绩效与全球价值链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玥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6,共7页
文章以2012—2020年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绩效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研究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路径呈“U”型变化,跨国并购绩效在其中充当... 文章以2012—2020年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为样本,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探讨对外直接投资、跨国并购绩效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研究得出: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路径呈“U”型变化,跨国并购绩效在其中充当调节变量与门槛变量;对外直接投资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存在明显异质性特征。据此,应强化对外直接投资驱动能效、发挥跨国并购绩效正向调节作用、释放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绩效潜在政策红利,以期推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重构能力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并购绩效 全球价值链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探索性案例的组态研究
9
作者 夏天添 阙明坤 +1 位作者 王慧 张振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57-65,共9页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提升“投入—产出”机制的精准性与科学性。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范式,从民办高校阶段性发展视角,构建了以基础条件、学科能力与组织效能为核心维度的中国... 对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有助于提升“投入—产出”机制的精准性与科学性。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范式,从民办高校阶段性发展视角,构建了以基础条件、学科能力与组织效能为核心维度的中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并阐释了该理论体系的深层内涵、过程机制与评价重心。同时,通过组态分析进一步提出三种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方案的质量评价机制,并建议相关主管部门针对民办高校的不同发展阶段,围绕民办高校办学特色或学科(专业)优势、市场需求与社会监督,科学优化现行评价(评估)体系与结构权重,充分发挥高校评价的社会职能机制,以推动我国民办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 阶段性发展 高校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