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建设与管理 被引量:29
1
作者 刘宁 郭爽 +2 位作者 徐召 李昂 胡宁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5-267,共3页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 分析并总结了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状况、大型仪器设备平台开放共享管理系统及运行模式。从管理框架的建设、网络优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平台的管理及运行机制,并介绍了这方面的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仪器设备平台 开放共享 药物化学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用于DMSO衍生物抗冻过程中水结构分析
2
作者 梁繁繁 韩丽 +1 位作者 蔡文生 邵学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二甲基亚砜衍生物L-蛋氨酸亚砜[L-Met(O)-OH]抑制冰晶生长的分子机理.通过小波包变换获得高分辨光谱,对−5℃下不同浓度L-Met(O)-OH溶液在结冰过程中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提取出L-Met(O)-OH中S=... 采用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了二甲基亚砜衍生物L-蛋氨酸亚砜[L-Met(O)-OH]抑制冰晶生长的分子机理.通过小波包变换获得高分辨光谱,对−5℃下不同浓度L-Met(O)-OH溶液在结冰过程中的近红外光谱进行分析,提取出L-Met(O)-OH中S=O基团与冰相互作用的光谱信息,结果表明,L-Met(O)-OH有效抑制冰晶生长的主要原因是S=O基团与冰之间形成的氢键.进一步在0℃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浓度L-Met(O)-OH溶液的高分辨光谱,发现水分子与L-Met(O)-OH中的S=O和C=O基团相互作用的光谱特征,在结冰过程中,这些相互作用的光谱峰强度逐渐降低,表明S=O和C=O基团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减弱,并且在高浓度下减弱效果更加明显.最后,进一步研究了NH基团在抑制冰晶生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发现在结冰过程中NH基团与水分子的结合逐渐增加,形成了稳定的氢键网络,这表明NH基团在整个结冰过程中始终与水保持相互作用,而不与冰发生显著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L-蛋氨酸亚砜 抑制冰晶生长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发光材料构建与生物成像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楠楠 姬盛路 丁丹 《发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46,共17页
余辉成像技术规避了生物组织自体荧光干扰,拥有超高成像信噪比,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二氧杂环丁烷高能中间体的生成和分解可实现对光能的储存和释放,因此能够被单线态氧氧化生成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材料,... 余辉成像技术规避了生物组织自体荧光干扰,拥有超高成像信噪比,在生物医学成像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利用二氧杂环丁烷高能中间体的生成和分解可实现对光能的储存和释放,因此能够被单线态氧氧化生成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材料,能获得长持续发光。基于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发光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结构多样性,可通过结构修饰延长余辉发射范围、增强余辉强度,实现更精准的余辉成像。本综述总结了基于二氧杂环丁烷中间体的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和构建策略,介绍了多组分和单分子余辉材料的设计策略并详细论述了已报道的余辉底物及其发光机理。此外,分类探讨了余辉纳米探针的设计策略及其在疾病诊断、生物传感和成像等领域的最新进展,最后分析了该类材料在临床转化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辉发光 二氧杂环丁烷 余辉材料 疾病诊断 生物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卫峰 张春泽 +3 位作者 张庆怀 孙静 苏延军 张伟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过表达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包装慢病毒并感染人结直肠癌SW680、SW620细胞以构建过表达VASH1的细胞系,以未经感染的细胞为对照;qPCR实验和WB实验检测VASH1的过表... 目的:探讨过表达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包装慢病毒并感染人结直肠癌SW680、SW620细胞以构建过表达VASH1的细胞系,以未经感染的细胞为对照;qPCR实验和WB实验检测VASH1的过表达效果,小管形成实验、CCK-8实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过表达VASH1在体外对细胞的微血管形成、增殖、克隆形成以及迁移能力的影响,NOD-SCID小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过表达VASH1对SW620细胞移植瘤的体内生长和肺转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过表达VASH1的SW480和SW620细胞。体外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VASH1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微血管形成能力、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均P<0.05)。体内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VASH1的SW620细胞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以及肺转移能力也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过表达VASH1能够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 微血管形成 增殖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聚合物的微生物合成与降解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存江 耿伟涛 王淑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4期1-3,共3页
完成了门多萨假单胞菌和解淀粉芽胞杆菌的全基因组测序,正在采用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优势小基因组菌株;另外,基于ISO14852的检测方法提出了环境降解参数(EdK)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 基因组 门多萨假单胞菌 解淀粉芽胞杆菌 聚羟基脂肪酸酯 Γ-聚谷氨酸 褐藻寡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质)谱联用技术在金属形态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妍 严秀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397-2400,共4页
金属形态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揭示金属元素在正常生命过程、重大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研究金属元素形态与生物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非常重要。简要总结了十余年来,在发展毛细管... 金属形态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对于揭示金属元素在正常生命过程、重大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研究金属元素形态与生物活性分子相互作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非常重要。简要总结了十余年来,在发展毛细管电泳与电热原子吸收光谱和毛细管电泳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联用新技术,及其在不同形态金属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利用毛细管电泳-原子光(质)谱联用技术不仅能够直接证明镉、锌、不同形态的汞、不同形态的锑与谷胱甘肽、DNA、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金属及其不同形态与生物分子加合物的生成,而且还能够测定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反应级数和动力学参数。另外,结合圆二色光谱、红外光谱光谱、拉曼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实验手段,进一步研究了金属及其不同形态与生物分子作用对生物分子二级结构的影响及在生物分子上可能的结合位点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光谱 联用技术 金属形态 生物分子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生物材料植入反应及组织再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杰 唐笛 +2 位作者 高靖辰 孔德领 王淑芳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49-754,共6页
生物材料在临床上有很大需求,但其植入机体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很可能会导致植入失败。巨噬细胞可调控炎症反应向诱导组织再生方向发展。在此介绍了巨噬细胞来源、亚群分类、标志物及功能,详述了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促进巨噬细胞向炎症消除... 生物材料在临床上有很大需求,但其植入机体后引发的炎症反应很可能会导致植入失败。巨噬细胞可调控炎症反应向诱导组织再生方向发展。在此介绍了巨噬细胞来源、亚群分类、标志物及功能,详述了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促进巨噬细胞向炎症消除和组织再生方向发展的途径与策略,对调节巨噬细胞促进组织再生研究尚需注意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巨噬细胞 组织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纳米复合材料的乙醇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8
作者 苗智颖 念陈 +1 位作者 邵学广 陈强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MWCNTs-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乙醇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为0.02 mmol/L,线性范围为0.25 mmol/L^3.00 mmol/L,灵敏度为0.923 32μA/(mmo... 采用超声法制备了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MWCNTs-Pt NPs)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修饰于乙醇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为0.02 mmol/L,线性范围为0.25 mmol/L^3.00 mmol/L,灵敏度为0.923 32μA/(mmol/L),并且具有高稳定性和良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乙醇 多壁碳纳米管-铂纳米颗粒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生物纳米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奇奇 王春玉 +2 位作者 齐天翊 朱明盛 黄兴禄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2期320-334,共15页
纳米酶是一类本身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条件下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及其介导的生化反应,表现出类似的反应动力学和催化机理。自2007年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自身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来,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纳米酶材料相... 纳米酶是一类本身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条件下催化天然酶的底物及其介导的生化反应,表现出类似的反应动力学和催化机理。自2007年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自身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来,成百上千种不同的纳米酶材料相继被开发出来,在生物医学、检测传感、环境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以基因编辑或重组为基础的纳米酶材料开始出现。相比较其他纳米酶,这种纳米酶是基于合成生物学相关技术开发而来,在这里将其命名为合成生物纳米酶,其特点是以人为改造或从头设计的蛋白作为骨架,原位生长一些金属纳米颗粒,将蛋白骨架的功能和材料的催化融于一体。本文主要介绍了纳米酶的基本概况,例证了其在生物医学应用上的优势;概述了多种天然蛋白作为骨架制备纳米酶的原理,列举了其中的部分应用;简述了基因改造蛋白骨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强调这种蛋白骨架在合成无机纳米颗粒方面的优势;在以上这些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合成生物纳米酶的概念,并阐释了其中的内涵,最后也以基因重组铁蛋白纳米酶为例介绍了目前的一些设计及应用。未来,以合成生物纳米酶为代表的纳米酶,有可能会将计算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蛋白/基因工程及化学等手段融为一体,在模拟酶的设计上更为理性,在赋予功能上更为多样化,并且有望进一步促进合成生物学与纳米生物学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酶 纳米生物材料 基因改造 合成生物纳米酶 铁蛋白纳米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s Spectrometry-based Deep Coverage Proteome:Evaluation of Cellular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10
作者 XU Xia QIN Weida +3 位作者 LI Ruomeng WANG Qianqian LIU Ning LI Gongyu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8-107,共10页
The current stud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four different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based on urea,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anionic surfactants(BT),and 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aiming to optimize the sample pre... The current stud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four different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 based on urea,sodium dodecyl sulfate(SDS),anionic surfactants(BT),and total RNA extractor(Trizol),aiming to optimize the sample preparation workflow for mass spectrometry-based proteomics.Using HeLa cells as an example,we found that the method employing the mass spectrometry-compatible surfactant BT reagent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total time consumed for protein extraction and minimizes protein losses during the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ss.Further integrating the four protein extraction methods,we identified over 7000 proteins from HeLa cells without relying on pre-fractionation techniques,and 2990 of them were quantified using label-free quantification.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BT and SDS methods demonstrate higher efficiency in extracting membrane proteins,while the Urea and Trizol methods are more effective in extracting proteins from nuclear and cytoplasmic fractions.In summary,this study provides a novel solution for deep proteome coverage,particularly in the context of cellular protein extraction,by integrating mass spectrometry-compatible surfactants with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protein identification numb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TANT Protein extraction PROTEOMICS Mass spectrometr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精准医学”的中药质量认识与评价研究路径 被引量:16
11
作者 张铁军 白钢 +3 位作者 许浚 韩彦琪 龚苏晓 张洪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2017年第1期35-43,共9页
"精准医学"的提出为未来医药学指明了方向,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药质量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精准医学"概念的核心内涵,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按照转化研究的思维模式和研... "精准医学"的提出为未来医药学指明了方向,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中药质量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精准医学"概念的核心内涵,结合中药自身特点,按照转化研究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阐述和剖析了基于中药的基本属性、临床运用方式和作用特点的中药质量的"精准"内涵;在对中药质量"精准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实践,提出中药质量"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中药质量 精准认识 科学评价 有效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其重组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2
作者 庞晓楠 弘笑 +3 位作者 魏璇 陈喜文 刘佳 陈德富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73-884,共12页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分子量大小约为80 k Da的铁离子结合糖蛋白,是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理化性质独特,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调节铁离子的吸收等诸多生物学功能。获得高产且有生物活性的重...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分子量大小约为80 k Da的铁离子结合糖蛋白,是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家族的成员之一。其理化性质独特,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癌、免疫调节、调节铁离子的吸收等诸多生物学功能。获得高产且有生物活性的重组乳铁蛋白,并用于临床治疗,一直是研究热点。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已获得多个可表达重组乳铁蛋白的表达系统。本文对乳铁蛋白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临床研究以及目前的重组表达系统进行综述,以期为乳铁蛋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抑菌 抗病毒 免疫调节 重组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肺主治节”与植物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13
13
作者 白钢 姜民 +3 位作者 侯媛媛 高洁 张艳军 罗国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451-1457,共7页
本文以中医"肺主治节"理论为切入点,在吸收和融合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肺主治节"的内涵与植物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生理功能相关,并进一步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功能探讨,受体... 本文以中医"肺主治节"理论为切入点,在吸收和融合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肺主治节"的内涵与植物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的生理功能相关,并进一步通过肾上腺素能受体和胆碱能受体的功能探讨,受体激动剂/拮抗剂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用药情况分析,以及治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解析等方式,来诠释"肺气"的运行与交感及副交感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希望通过深入解读"肺主治节"相关理论,旨在发展符合中西医协同创新思想的整合医学,充分发挥中医藏象理论对现代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疑难疾患治疗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主治节 中医理论 植物神经 肾上腺素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杨醛席夫碱锌配合物交联稳定化荧光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其对铜离子的荧光响应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何强芳 吴映红 +1 位作者 蔡志健 谢旺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1-709,共9页
以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MAT)为链转移剂、2-羟基-5-乙烯基苯甲醛(HVB)为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合成结构明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水杨醛聚合物(PHVB)。将PHVB... 以S-十二烷基-S'-(α,α'-二甲基-α″-乙酸)-三硫代碳酸酯(DMAT)为链转移剂、2-羟基-5-乙烯基苯甲醛(HVB)为单体,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RAFT)合成结构明确、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可控的水杨醛聚合物(PHVB)。将PHVB直接地与单端胺基功能化聚乙二醇(m PEG-NH2)按n(—NH2group)/n(—CHO group)=0.50投料进行醛-胺缩合反应,获得接枝率为50%的两亲性接枝水杨醛席夫碱聚合物PHVB-graft-PEG。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合成的聚合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进行了确证。将PHVB-graft-PEG直接地分散于无水乙醇中,自组装形成以聚乙烯水杨醛席夫碱为核、聚乙二醇为壳的胶束,然后以所得胶束为微反应器,与Zn(OAc)2进行配位反应得到外壳为可溶性链段PEG,内核为发光水杨醛席夫碱锌配合物的PHVB-graft-PEG/Zn^(2+)交联稳定化胶束。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荧光发射光谱(FLL)、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别对胶束的交联稳定化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经交联稳定化后,PHVB-graft-PEG/Zn^(2+)胶束在干燥后仍可在水和常见有机溶剂中再分散形成粒径大小约为100 nm、在约460 nm处发射出蓝光荧光的纳米粒子,并且可作为荧光传感器,在水溶液中对Cu^(2+)离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其荧光淬灭率与Cu^(2+)离子浓度(0~5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下限至0.5μmol/L,而其它共存离子如Cd^(2+)、Mg^(2+)、Ni^(2+)、Pb^(2+)、Ca^(2+)、Hg^(2+)、Al3+、Mn^(2+)等对Cu^(2+)离子的荧光响应性没有干扰,即可实现对Cu^(2+)离子进行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法 醛-胺缩合反应 水杨醛席夫碱聚合物/Zn2+配合物 荧光胶束 离子配位交联 铜离子荧光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转移中的磷脂酰胆碱和溶血磷脂酰胆碱分析(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尤嘉琮 杨杰 +4 位作者 方润平 胡楠 张晓东 张伟英 叶丽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3-573,共11页
我们以前曾报道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产物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为了进一步寻找维持高转移乳腺癌细胞中AA高水平代谢的内源机制,深入探求AA代谢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理,我们应用HPLC/ESI/MSn技术检测和分... 我们以前曾报道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代谢产物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为了进一步寻找维持高转移乳腺癌细胞中AA高水平代谢的内源机制,深入探求AA代谢促进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分子机理,我们应用HPLC/ESI/MSn技术检测和分析了乳腺癌MCF-7和高转移乳腺癌LM-MCF-7细胞中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s,Lyso PCs)和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s)的成分和含量.发现了10种Lyso PC的含量在LM-MCF-7细胞中显著高于MCF-7细胞,有6种PC可水解产生AA,它们在LM-MCF-7细胞中的含量显著低于MCF-7细胞,提示这些溶血磷脂含量的升高和磷脂含量的降低可能与乳腺癌转移相关.在LM-MCF-7细胞中,COX-2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hacin,Indo)和LOX抑制剂(nordihydroguaiaretic acid,NDGA)共同作用可明显下调c PLA2的活性,应用HPLC-ESI-MSn技术比较c PLA2活性下调前后LM-MCF-7细胞中Lyso PC和PC含量的变化,发现其中4种PC可被c PLA2水解产生AA.还发现,细胞内Lyso PC与PC的比值可以反映c PLA2的活性.通过以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由c PLA2活性调节的AA释放及代谢对乳腺癌转移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胆碱 CPLA2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氨酸酶转化生产D-精氨酸和L-鸟氨酸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婷婷 彭佳敏 +2 位作者 侯媛媛 王利强 丁国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56-659,共4页
以L-精氨酸为原料,经水杨醛催化消旋反应得到DL-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定向地将L-精氨酸转化为L-鸟氨酸和尿素,并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该文通过水杨醛对L-精氨酸进行消旋化,反应2.5 h,消旋率可达74.5%;... 以L-精氨酸为原料,经水杨醛催化消旋反应得到DL-精氨酸,在精氨酸酶的作用下,定向地将L-精氨酸转化为L-鸟氨酸和尿素,并经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该文通过水杨醛对L-精氨酸进行消旋化,反应2.5 h,消旋率可达74.5%;同时,对L-精氨酸酶促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37℃,pH=10,反应时间24 h,底物质量浓度40 g/L,酶质量浓度0.2 g/L,在该条件下转化率可达98.0%。经该法制备得到的产物D-精氨酸和L-鸟氨酸盐酸盐纯化后光学纯度可达9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精氨酸转化酶 D-精氨酸 L-鸟氨酸 酶法转化 化学消旋 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组织工程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淑芳 郑文婷 孔德领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2年第9期6-19,50,共14页
小口径血管在临床上有很大需求,但小口径血管再狭窄率很高。体内组织工程是改善小口径血管功能、实现血管再生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详述了作者实验室在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方面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所取得... 小口径血管在临床上有很大需求,但小口径血管再狭窄率很高。体内组织工程是改善小口径血管功能、实现血管再生的有效手段。介绍了小口径人工血管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动态,详述了作者实验室在构建小口径人工血管方面的设计思路和研究所取得的主要进展。研究包括支架材料结构设计与制备技术,支架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内皮祖细胞捕捉,血管平滑肌再生,抗凝血和促内皮细胞黏附,血管再生微环境的构建等。最后对小口径人工血管研究尚需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 组织工程 支架制备 干细胞捕捉 内皮化 平滑肌再生 细胞外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1促进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BPH-1的增殖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召臣 石建党 +2 位作者 周颖 杜小玲 张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51-758,共8页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 1,EGR1)属于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表达受多种因素调节,其蛋白至少参与对30种以上靶基因的调控.EGR1在前列腺癌中作为癌基因其表达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 1,EGR1)属于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表达受多种因素调节,其蛋白至少参与对30种以上靶基因的调控.EGR1在前列腺癌中作为癌基因其表达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成正比,而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中其机制和功能尚不明确.EGR1在大鼠和人BPH组织中表达升高,提示EGR1在BPH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EGR1表达载体,以及EGR1稳定转染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上皮细胞系BPH-1,可见过表达EGR1的BPH-1细胞增殖能力升高.通过转染siRNA将EGR1表达抑制,BPH-1细胞的增殖水平下降.雌激素在BPH疾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BPH-1细胞中,雌二醇(estradiol,E2)能促进EGR1的核迁移,从而激活其转录活性.在EGR1稳定转染的BPH-1细胞系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的表达上调,表明EGR1可以调控IGF2的表达.同时发现,E2可上调BPH-1细胞中IGF2的表达,而将EGR1敲除后上调效果消失,说明E2通过EGR1来调节IGF2的表达.E2对EGR1及其靶基因的调节可能是E2参与影响BPH的重要环节.本文为进一步研究E2和EGR1在BPH中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雌二醇 良性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X蛋白通过CREB上调HBx结合蛋白促进肝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伟英 张晓东 叶丽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3-480,共8页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x具有促进肝癌迁移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清.本研究对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伤口愈合和Boyden’s chamber结果表明...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 protein,HBx)对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HBx具有促进肝癌迁移的作用,但其作用的分子机制不清.本研究对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讨.伤口愈合和Boyden’s chamber结果表明,HBx可明显促进肝癌Hep G2细胞迁移.在稳定转染HBx的Hep G2(Hep G2-X)细胞中转染HBx结合蛋白(hepatitis B X-interacting protein,HBXIP)的RNA干扰片段,可明显抑制HBx的促迁移作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结果表明,HBXIP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并且与HBx表达成正相关.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Bx显著增强HBXIP的启动子活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应用HBx的RNA干扰处理Hep G2-X细胞,HBXIP的启动子活性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将HBXIP启动子区的c AMP效应元件结合因子(CREB)结合位点突变后,HBx上调HBXIP的作用消失.应用CREB的RNA干扰处理肝癌细胞,在启动子水平和蛋白质水平上,HBx对HBXIP的上调作用被显著抑制.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HBx能够通过CREB结合到HBXIP的启动子上,进而发挥激活HBXIP的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作用是通过CREB上调HBXIP实现的.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HBx促进肝癌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 肝细胞癌 c AMP效应元件结合因子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水蛋白在云母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佳 冯喜增 +1 位作者 邵学广 蔡文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蛋白(HFBI)在亲水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通过6组平行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2种不同的稳定吸附结构,即通过N端和通过亲水的α螺旋与表面吸附,得到了5种吸附残基.进一步用自适应偏置力方法计算了所有吸附...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疏水蛋白(HFBI)在亲水云母表面的吸附过程.通过6组平行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2种不同的稳定吸附结构,即通过N端和通过亲水的α螺旋与表面吸附,得到了5种吸附残基.进一步用自适应偏置力方法计算了所有吸附残基与表面的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残基Lys是吸附过程的关键残基,即当HFBI通过含有Lys残基的α螺旋与云母表面作用时,其吸附构象最稳定.静电作用是吸附过程的主要驱动力.在该吸附结构中,HFBI的疏水面暴露在溶液中,有效降低了云母表面的润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蛋白 云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自由能计算 吸附构象 自适应偏置力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