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藁本内酯抗药物诱导的斑马鱼血栓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唐惠兰 李姗姗 +4 位作者 袁佩灵 江焱 唐娇娇 林翰文 胡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7-233,276,共8页
目的旨在采用苯肼(phenyl hydrazine,PH)和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AH)诱导稳定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并研究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PH及AH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建立的条件,包... 目的旨在采用苯肼(phenyl hydrazine,PH)和盐酸肾上腺素(adrenaline hydrochloride,AH)诱导稳定的斑马鱼血栓模型,并研究藁本内酯(ligustilide,LIG)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优化PH及AH诱导斑马鱼血栓模型建立的条件,包括诱导剂浓度、诱导时间、染色时间、鱼龄4个方面;将斑马鱼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诱导剂组(PH/AH处理)、阳性对照组(PH/AH+阿司匹林处理)和给药组(PH/AH+20/40/60μmol/L LIG)进行给药处理。对于实验结果的判断,主要通过在进行给药处理后,用邻联茴香胺染色,并用Image-Pro Plus 6.0计算尾部染色面积的方法,定量分析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苯肼的最优诱导条件为浓度0.75μmol/L,诱导时间24 h,染色时间35 min,诱导时鱼龄2 dpf(days post-fertilization);盐酸肾上腺素的最优诱导条件为浓度15μmol/L,诱导时间16 h,染色时间30 min,诱导时鱼龄4 dpf。LIG对斑马鱼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最佳浓度在20~40μmol/L范围时,可以从尾静脉处观察、检测到血栓生成显著减少。结论LIG在斑马鱼体内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最佳浓度为20~4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血栓模型 藁本内酯 抗血栓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嘧啶类CDK9抑制剂的分子对接、3D-QSAR和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唐光辉 张娅 +3 位作者 张玉萍 周朋朋 林治华 王远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61-2069,共9页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 选取64个具有潜力的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DK9)小分子抑制剂,采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了该类小分子与CDK9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分子构象、氢键形成、疏水性和氨基酸残基Cys106在此类抑制剂与CDK9的结合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配体叠合的基础上,运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Co 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和Topomer Co MFA(T-COMFA)研究了分子结构与抑制活性的关系,发现由训练集立体场、静电场和疏水场组合的Co MSIA模型为最优模型,其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0.557)、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0.959)和外部预测相关系数(r2=0.863)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模型的三维等值线图直观显示了化合物的活性与其三维结构的关系.根据这些结果设计了10个具有新结构的含磷嘧啶类化合物,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新化合物和CDK9的结合模式与原化合物64相同,自由能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化合物64d的CDK9抑制活性优于化合物64,并且显示含磷基团与残基Asp109的静电场能在化合物与CDK9作用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磷嘧啶类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 分子对接 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 Topomer COMFA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修饰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的禽流感病毒免疫传感器 被引量:7
3
作者 石胜辉 王鑫 +9 位作者 罗彬彬 王亚杰 刘志江 聂青林 马培杰 吕清明 鲁友铭 吴胜昔 赵明富 巫涛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3,共9页
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应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氧化石墨烯通过氢键结合在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表面上,并通过共价键将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羧基相结合.利用氧化... 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应用于检测禽流感病毒的免疫传感器.氧化石墨烯通过氢键结合在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表面上,并通过共价键将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羧基相结合.利用氧化石墨烯上吸附的禽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与禽流感病毒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引起的长周期光纤光栅谐振波长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氧化石墨烯修饰包层腐蚀型长周期光纤光栅免疫传感器对禽流感病毒的检测极限为40 ng/mL,传感器的解离常数为~1.6×10^-7 mol/L,检测范围为40 ng/mL^200μg/mL.通过对禽流感病毒空白尿囊液、禽流感病毒尿囊液和新城疫病毒尿囊液进行检测,表明免疫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临床性.该免疫传感器具有应用于禽流感病毒的快速和早期诊断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免疫传感器 长周期光纤光栅 氧化石墨烯 禽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导斑马鱼肝癌模型的探索与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光 李丹 +4 位作者 陈阳 张云罗 肖袁媛 杨世洲 周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2-267,共6页
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具有其他动物模型所不具备的高通量等优势,非常适用于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筛选。采用斑马鱼构建肝癌疾病研究平台:以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癌症诱导剂按低(50μg/mL)、中(100μg/mL)、高(150μg/mL)3个浓度梯... 斑马鱼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具有其他动物模型所不具备的高通量等优势,非常适用于疾病模型的构建与药物筛选。采用斑马鱼构建肝癌疾病研究平台:以二乙基亚硝胺(DEN)作为癌症诱导剂按低(50μg/mL)、中(100μg/mL)、高(150μg/mL)3个浓度梯度对斑马鱼进行给药处理,诱导斑马鱼肝脏癌症的发生;同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的方式观察肝脏细胞的癌变过程,并对其他相应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表明,DEN能显著诱导斑马鱼肝脏发生脂肪组织病变、腹腔积液、肝脏癌变等病理过程,该模型与现有的模型相比,评价方法更加快速、经济,评价指标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集成极大倾角光纤光栅LSPR的癌症标记物传感器
5
作者 罗彬彬 古洪 +2 位作者 吕清明 王亚杰 吴胜昔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39-2047,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GO)集成极大倾角光纤光栅(ExTFG)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免疫传感器,用于对癌症标志物——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无标记和特异性检测。利用大尺寸(粒径约为165... 提出了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GO)集成极大倾角光纤光栅(ExTFG)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oca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免疫传感器,用于对癌症标志物——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无标记和特异性检测。利用大尺寸(粒径约为165 nm)金纳米壳(AuNs)作为LSPR载体固定在光纤表面,然后再将GO涂敷于光纤表面来改善ExTFG-LSPR传感器的疏水特性,以增强传感器对生物分子蛋白的吸附能力,最后将PD-L1单克隆抗体(anti-PD-L1MAbs)通过共价键结合在光纤表面GO的羧基端用于PD-L1的特异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传感器对磷酸盐缓冲液中PD-L1抗原的检测范围为0.038~38.46 pmol/L,在0~2 pmol/L的低浓度区保持着良好的线性度,灵敏度约达0.114 nm/(pmol·L^(-1)),对PD-L1抗原的检测极限低至约0.076 pmol/L,解离系数约为2.801×10^(-12)mol/L;当用于不同的健康血清样本和肝细胞癌(HCC)血清样本的临床免疫检测,对前者的响应极其微弱,而对后者具有明显的响应。因此,该免疫传感器在复杂血清环境下对PD-L1标记物具有良好的临床特异性,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极大倾角光纤光栅 氧化石墨烯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集成腐蚀型81°倾斜光栅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亚杰 罗彬彬 +6 位作者 石胜辉 蒋上海 吴德操 吴胜昔 鲁友铭 巫涛江 赵明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1-88,共8页
为了改善普通81°倾斜光纤光栅在生化检测中灵敏度低、检测极限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腐蚀型81°倾斜光纤光栅的牛血清蛋白生物传感器,分析了该传感器的原理与传感特性.使用氢氟酸溶液腐蚀减小光栅直径,提高... 为了改善普通81°倾斜光纤光栅在生化检测中灵敏度低、检测极限不理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修饰腐蚀型81°倾斜光纤光栅的牛血清蛋白生物传感器,分析了该传感器的原理与传感特性.使用氢氟酸溶液腐蚀减小光栅直径,提高其对折射率的灵敏度,并用氧化石墨烯修饰光栅,然后将牛血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固定于光栅表面,用于对牛血清蛋白的特异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集成腐蚀型81°倾斜光纤光栅生物传感器对牛血清蛋白的检测范围为0.15~15 nmol/L,检测极限为~0.165 nmol/L,其线性响应区域的灵敏度为~182 pm/(nmol·L^-1),传感器的检测范围较氧化石墨烯集成标准直径81°倾斜光纤光栅有所降低,但其灵敏度提高了5.3倍,且检测极限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倾斜光纤光栅 氧化石墨烯 牛血清蛋白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模型在评价多糖类成分增强免疫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海强 饶唱 +4 位作者 曾易 胡瑞雪 文兴建 励娜 胡光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2-322,共11页
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到87%,且具有操作方便等高通量筛选模式动物的特征。此外,斑马鱼的免疫系统发育的比较完备,同时具备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等研究领域。多糖可以增强抗氧化能力、调控炎症... 斑马鱼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到87%,且具有操作方便等高通量筛选模式动物的特征。此外,斑马鱼的免疫系统发育的比较完备,同时具备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等研究领域。多糖可以增强抗氧化能力、调控炎症反应、促进细胞稳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作用。以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研究多糖类成分的促进免疫活性作用,也是近期多糖免疫活性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该类研究中的多糖种类、给药方式及评价手段、病原菌使用、涉及的信号通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可为开发具免疫增强功能的潜在药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增强免疫活性 多糖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筛选发现4-羟基喹啉类新型IDO1抑制剂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玉萍 单长宇 +3 位作者 郭海琼 李宏伟 欧阳勤 王远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601-1610,共10页
目的采用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方法对ZINC、Chembridge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并通过酶活性测试进行验证,以发现新骨架结构的IDO1抑制剂。方法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靶向IDO1酶活性位点,对ZINC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得到苗头化合物,进行酶活性测试... 目的采用药效团模型和分子对接方法对ZINC、Chembridge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并通过酶活性测试进行验证,以发现新骨架结构的IDO1抑制剂。方法通过分子对接方法靶向IDO1酶活性位点,对ZINC数据库进行虚拟筛选,得到苗头化合物,进行酶活性测试,发现酶活性较好的先导化合物;随后用已进入临床研究的3个IDO1抑制剂构建药效团模型,以此模型对先导化合物类似物进行虚拟筛选,并测定化合物的抑酶活性;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化合物与IDO1的结合模式。结果通过分子对接方法对超过200万个虚拟化合物进行筛选得到11个先导化合物并测酶活性,其中ZINC91657208抑酶活性较好,IC50约为77.15μmol/L,活性骨架为4-羟基喹啉。亚结构检索4-羟基喹啉的结构得到31个类似物,利用药效团虚拟筛选出10个化合物,并测酶活性,其中3个4-羟基喹啉类化合物均具有明显的抑酶活性,而Chembridge29374490为酶活性最好的IDO1抑制剂,其IC50约为37.78μmol/L。经分子动力学模拟平衡后,其骨架原子均方差偏根(root mean square deviation, RMSD)分别为1?和2.4?。结论从ZINC和Chembridge数据库中发现了新型4-羟基喹啉类IDO1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DO1抑制剂 分子对接 IDO1酶活性 药效团筛选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对绿豆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闫延鹏 郑杰 +3 位作者 张雪梅 陈宇 李鸿淋 崔建国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2-148,共7页
超声作为一种常用的物理刺激手段,其机械作用在微观范围内对植物细胞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研究超声对绿豆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设计得出植物矩形细胞的特征频率,并设计了一种超声波刺激装置对绿豆... 超声作为一种常用的物理刺激手段,其机械作用在微观范围内对植物细胞的生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研究超声对绿豆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及仿真设计得出植物矩形细胞的特征频率,并设计了一种超声波刺激装置对绿豆种子进行刺激。利用该装置分别研究了超声频率、刺激时间和正弦波信号激励电压对绿豆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连续波和脉冲波超声以及超声协同不同浓度NaCl对绿豆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波超声较优于连续波超声,当脉冲波占空比为20%时,在48 kHz、35 min、10 Vpp条件下绿豆发芽率最高,该频率与仿真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而且体积摩尔浓度为17.09 mmol·L^(-1)的NaCl溶液协同超声处理可以极大地加速绿豆发芽。结果证明理论推导及仿真计算结果可信,也由此证明适当的超声和NaCl协同刺激可加快植物种子生长,提高发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特征频率 绿豆种子 NACL 发芽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尼平苷通过调节Perilipin-2表达对肝细胞脂滴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星科 边阳萍 +2 位作者 赵婉均 王秋惠 殷菲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8-1803,共6页
目的 探究京尼平苷对肝细胞脂滴积累和脂滴相关蛋白Perilip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ob/o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Vitros-250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HE、油红O染色检测ob/ob小鼠肝组织... 目的 探究京尼平苷对肝细胞脂滴积累和脂滴相关蛋白Perilipin-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ob/ob小鼠的空腹血糖和糖耐量,Vitros-250化学分析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HE、油红O染色检测ob/ob小鼠肝组织及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形成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ob/ob小鼠肝组织和油酸处理的HepG2细胞中Perilipin-2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京尼平苷可改善ob/ob小鼠胰岛素抵抗(P<0.05),降低ob/ob小鼠体质量、血清中TG和TC水平(P<0.05,P<0.01),减少肝组织中脂滴数量和大小,抑制脂滴相关蛋白Perilipin-2表达(P<0.05)及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中脂滴的积累和Perilipin-2表达(P<0.05,P<0.01)。结论 京尼平苷可能通过抑制Perilipin-2表达减少脂滴的积累,进而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苷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滴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T-IVa对京尼平苷调节胰腺β细胞GLUT2糖基化及葡萄糖摄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维钊 申甚莉 +3 位作者 边阳萍 赵婉均 汪夏 殷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4-330,共7页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4a(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4a,GnT-IVa)是胰岛β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形成N-糖链分支复合物、使其驻留在细胞膜表面完成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糖基转移酶。课题组前期...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4a(N-acetylglucosamine transferase-4a,GnT-IVa)是胰岛β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GLUT2)形成N-糖链分支复合物、使其驻留在细胞膜表面完成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糖基转移酶。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京尼平苷可快速调节胰腺β细胞中GLUT2糖基化和葡萄糖摄取,但GnT-IVa是否与其有直接的联系,还有待研究。首先利用siRNA干扰INS-1细胞GnT-IVa表达,随后分析京尼平苷对GLUT2糖基化、葡萄糖摄取、代谢以及葡萄糖诱导胰岛素分泌(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secretion,GSIS)的影响。结果证实,在GnT-IVa干扰的INS-1细胞中,京尼平苷对GLUT2糖基化的影响、葡萄糖吸收、ATP生成以及GSIS被明显抑制。研究结果提示,GnT-IVa可能在京尼平苷调节胰岛β细胞GLUT2糖基化、葡萄糖摄取、代谢和GSIS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尼平苷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4a 糖基化 葡萄糖摄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化疾病中的机械敏感性离子通道Piezo1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诗韵 陈国宝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80-2590,共11页
Piezo1是哺乳动物中新发现的一种机械敏感(mechanosensitive,MS)离子通道,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包括骨骼、泌尿道、眼球和动脉等。然而,异常的Piezo1机械传导会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并促进病程的发展。纤维化疾病几乎可以发... Piezo1是哺乳动物中新发现的一种机械敏感(mechanosensitive,MS)离子通道,在不同组织和器官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包括骨骼、泌尿道、眼球和动脉等。然而,异常的Piezo1机械传导会造成多种疾病的发生并促进病程的发展。纤维化疾病几乎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特征是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的过度交联与累积,最终导致组织器官刚度增加,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Piezo1在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其基质力学状态变化有着密切联系。本文叙述了Piezo1的结构和激活机理,并且系统地总结了Piezo1在心、肾、胰和肝等多种器官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纤维化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zo1 纤维化 机械敏感通道 靶向治疗 基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