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热锅炉入口管箱底面沉积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浩然 黄嗣罗 林梅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464-3476,共13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对一种余热锅炉入口管箱底面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质量流量(0.002~0.010 kg·s^(-1))、入口速度(1.5~3.5 m·s^(-1))以及颗粒直径(20~60μm)对底面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基于Euler-Lagrange方法,对一种余热锅炉入口管箱底面沉积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详细研究了质量流量(0.002~0.010 kg·s^(-1))、入口速度(1.5~3.5 m·s^(-1))以及颗粒直径(20~60μm)对底面沉积特性的影响规律。模拟的气固两相速度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1)当颗粒直径不变时,为了改善底面沉积情况,应当尽量减小入口速度和颗粒质量流量;(2)当颗粒质量流量不变时,若颗粒直径小于40μm,较小的入口速度能够较好地改善底面沉积情况;若颗粒直径大于40μm,增大入口速度能够显著改善底面沉积情况;若颗粒直径为40μm,入口速度的变化几乎不能改变底面沉积速率;(3)当入口速度不变时,为了改善底面沉积情况,应当尽量减小颗粒直径和颗粒质量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两相流 沉积 数值模拟 余热锅炉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浮头管束双头拉杆常规设计技术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9,共10页
针对双头拉杆浮头管束开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研发了这一创新结构案例中组合式连接结构设计校核的3种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胀焊组合管接头拉脱力的当量计算方法及其许用拉脱力的加权等效计算方法。技... 针对双头拉杆浮头管束开发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基于现有标准规范并结合工程经验,研发了这一创新结构案例中组合式连接结构设计校核的3种技术方法。提出了应用于胀焊组合管接头拉脱力的当量计算方法及其许用拉脱力的加权等效计算方法。技术应用于强度焊接与管孔内开一条环槽的强度胀接组合管接头结构强度分析,结果表明,将组合管接头的焊接长度转换为胀接长度,其当量拉脱力计算结果保守可靠,为5.7 MPa;将组合管接头的焊缝许用拉脱力与强度胀接许用拉脱力通过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的等效许用拉脱力为7.4 MPa,更接近工程实际;但是也需考虑其受力趋势是正向拉脱还是反向拉脱,或者是否位于正向拉脱与反向拉脱的过渡区域,作适当修正。同时,还提出了拉杆与管板之间螺纹加焊接的组合连接结构型式,以及校核其组合强度的分类分步法。计算分析表明,浮头管束的双头拉杆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设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头拉杆 拉脱力 管束 换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束的纵向损伤及其防护技术研究现状
3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3-42,48,共11页
针对管束受到纵向载荷作用引起的损伤及其防护技术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引证,列出管束在耐压试验的失稳情况,对装置开停车、操作运行和在线吹扫冲洗等不同历程的冲击损伤进行分析,以近年来失效案例加以验证。指出各案... 针对管束受到纵向载荷作用引起的损伤及其防护技术不足的问题,通过对前人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引证,列出管束在耐压试验的失稳情况,对装置开停车、操作运行和在线吹扫冲洗等不同历程的冲击损伤进行分析,以近年来失效案例加以验证。指出各案例结构变形特征中隐现的纵向失稳现象,提出了优化传统结构与开发创新结构的管束纵向防变形技术对策。管束创新结构包括结构加强型的组合管板,增设保护功能的双支持板,以及适用于在线反向吹扫的双头拉杆。研究结果为深化管束振动认识,完善管束防振对策,避免设备失效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束 换热器 双头拉杆 组合管板 纵向失稳 冲击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管接头胀接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海 刘雁 +1 位作者 陈孙艺 宣征南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8年第2期32-36,共5页
采用3D19管孔管板模型分析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和环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周围管接头胀接时对中心管接头胀接的影响。发现胀接残余接触应力在胀接区两侧各有一个较窄的高水平残余接触应力的区域,胀接残余接触应力... 采用3D19管孔管板模型分析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接头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和环向的变化规律,以及周围管接头胀接时对中心管接头胀接的影响。发现胀接残余接触应力在胀接区两侧各有一个较窄的高水平残余接触应力的区域,胀接残余接触应力沿轴向分布不均;首次应用极坐标绘制了管接头沿环向的残余接触应力曲线,从曲线的星齿状变化来看,残余接触应力分布沿环向也是明显不均匀的。管接头胀接时将对相邻管接头残余接触应力产生较大影响,与其最接近位置处残余接触应力增大,其他位置的残余接触应力减小,不相邻管接头残余接触应力影响较小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接触应力 液压胀接 换热器 有限元分析 换热管与管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器斜插切向弯管接口相贯结构优化及制造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5-34,共10页
为了优化某反应器斜插切向弯管与筒体组对的相贯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内压作用下的异形相贯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在反应器产品耐压试验过程中对异形相贯结构进行应变检测和应力计算,两种试验结果表明其应力分布趋势一致,指出了两种试... 为了优化某反应器斜插切向弯管与筒体组对的相贯结构,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内压作用下的异形相贯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在反应器产品耐压试验过程中对异形相贯结构进行应变检测和应力计算,两种试验结果表明其应力分布趋势一致,指出了两种试验应力水平存在差异的影响因素。数值分析表明相贯结构的材料得到充分利用,开发应用多项技术使结构已处于优化状态,包括斜插切向入口的壳体开口加工及相贯焊缝的高效施焊,异形开孔接管的整体补强方法在该案例的应用安全可靠,并指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器 异形开孔 开孔补强 相贯结构 优化设计 开口加工 异形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冷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相控阵超声检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欧旭升 祁玲敏 韩太坤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7-1060,共4页
急冷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的质量对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标准中的无损检测方法无法有效的检测该焊缝内部的缺陷,提出将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应用于急冷换热器管座角焊缝。根据某一急冷换热器中集箱管座角焊缝的规... 急冷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的质量对相关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行标准中的无损检测方法无法有效的检测该焊缝内部的缺陷,提出将相控阵超声检测方法应用于急冷换热器管座角焊缝。根据某一急冷换热器中集箱管座角焊缝的规格及形状,制作了用于验证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的模拟试样。首先经过在软件上的模拟仿真,确定了探头的规格及放置位置,最终通过检测模拟试样上的人工缺陷验证了相控阵超声检测应用于急冷换热器管座角焊缝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冷换热器 管座角焊缝 相控阵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壁热斑模型及其热应力计算近似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31,共10页
为了探讨压力容器壳壁上热斑类温度梯度热应力问题,结合各种工程实际提出了壳体上热斑的概念,并提出了穿透平板壁面的圆锥形、圆台形和圆柱形几种基本的热斑体模型,根据等效热流数学模型推导了热斑范围的几何尺寸。分析发现,沿板壁面方... 为了探讨压力容器壳壁上热斑类温度梯度热应力问题,结合各种工程实际提出了壳体上热斑的概念,并提出了穿透平板壁面的圆锥形、圆台形和圆柱形几种基本的热斑体模型,根据等效热流数学模型推导了热斑范围的几何尺寸。分析发现,沿板壁面方向的热斑半径≥2倍平板厚度时,计算模型可以忽略壁厚温差引起的热应力,否则,要同时考虑壁面温差和壁厚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根据只沿着壁面方向存在局部温差的温度梯度分布,建立了热斑内等温模型、变温模型和斑中斑模型,推导了各模型的热应力计算式,经比较分析后,确定了其中合理的热应力计算式。通过在热斑内逐步缩小区域范围可以直接逼近计算斑内微小区的热应力,但是其结果会低估热应力水平,而按热斑整体尺寸计算的热应力结果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斑 热应力 非均匀温度场 安全评定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串管反应器运输吊装的组装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6,共8页
针对串管反应器不断拓能升级对反应器自身高耸钢结构模块化安装质量的技术需求,开发了保证反应器一次性高效组装的制造技术并持续应用。基于反应器国产化近30年来模块化工程建设中大型铆焊结构件按机加工件精密质量要求的实践经验,总结... 针对串管反应器不断拓能升级对反应器自身高耸钢结构模块化安装质量的技术需求,开发了保证反应器一次性高效组装的制造技术并持续应用。基于反应器国产化近30年来模块化工程建设中大型铆焊结构件按机加工件精密质量要求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反应器在运输和安装两个阶段的部件与整体模块结构的施工内容、组装方法和设计阶段模拟组装的预检作用,说明各种模块结构不同层次的组装特点及其交互影响,列出了以组装及其质量检验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技术,指出了一些禁忌及更好的技术,最后肯定了工程经验在反应器安装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管反应器 环管反应器 组装技术 安装技术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烯烃串管反应器制造组装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孙艺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6,共10页
针对串管反应器不断拓能升级对反应器自身高耸钢结构模块化组装质量的技术需求,开发了保证反应器一次性高效组装的制造技术并持续应用。基于反应器国产化近30年来模块化设计制造中大型铆焊结构件按机加工件精密质量要求的实践经验,总结... 针对串管反应器不断拓能升级对反应器自身高耸钢结构模块化组装质量的技术需求,开发了保证反应器一次性高效组装的制造技术并持续应用。基于反应器国产化近30年来模块化设计制造中大型铆焊结构件按机加工件精密质量要求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反应器在制造过程的部件或整体模块结构的组装方法、施工内容和设计阶段模拟组装的预检作用,说明各种模块结构不同层次的组装特点及其交互影响,列出了以组装及其质量检验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技术,并指出了一些禁忌及关键环节的发展方向。最后,肯定了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就不同国家标准规范的差异性充分协调的做法,促进了技术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管反应器 环管反应器 组装技术 安装技术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