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A甲基化在肿瘤无创性分子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朝晖(综述) 杜祥(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4-227,共4页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显示DNA甲基化是一类潜力很大的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的DNA甲基化标志物可从肿瘤患者血清/血浆、尿液、粪便和支气... DNA甲基化是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常见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DNA甲基化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显示DNA甲基化是一类潜力很大的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性的DNA甲基化标志物可从肿瘤患者血清/血浆、尿液、粪便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出,为进行肿瘤无创性诊断DNA甲基化检测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DNA甲基化在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表观遗传学 循环DNA 诊断 粪便 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朝晖 王丰 +3 位作者 华东 刘志辉 吴小红 任金冬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 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并观察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 2、γ IFN等细胞因子从1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分3次自体回输;并用流式细... 目的 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并观察自体CIK过继免疫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利用抗CD3单抗、IL 2、γ IFN等细胞因子从12例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CIK细胞,分3次自体回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回输前后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结果 CIK细胞经13d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CD56+T效应细胞均获得大量增殖,分别平均增殖123(46~301)倍和1656(177~5130)倍.肿瘤患者经自体CIK细胞免疫治疗后,CD3、CD4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 可从不同恶性肿瘤患者PBMC中高效诱导扩增CIK细胞;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且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继免疫治疗 CIK细胞 T细胞亚群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扩增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朝晖 李莉华 +1 位作者 华东 王金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12-614,共3页
目的: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高效扩增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方法:以干细胞生长培养基(SCGM)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抗CD3单抗、IL鄄2的培养条件,从CBMC中诱导扩增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用四甲基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 目的:从人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中高效扩增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方法:以干细胞生长培养基(SCGM)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不同浓度抗CD3单抗、IL鄄2的培养条件,从CBMC中诱导扩增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用四甲基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株K562和Raji的杀伤活性,并与抗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比较。结果:在以SCGM为基础培养基时,CBMC经500ng/ml抗CD3单抗、500U/mlIL鄄2作用获得大量增殖,在12天时扩增(14.7±4.0)倍,(56.4±2.8)%为CD56+细胞,其中CD3-CD56+NK细胞和CD3+CD56+T细胞分别占细胞总数的(24.9±5.3)%和(30.0±4.7)%;在效/靶比10∶1时,对K562和Raji的杀伤率分别为80.5%和55.3%,均显著高于CD3AK和CIK细胞。结论:在抗CD3单抗和IL鄄2作用下可使用SCGM,获得以CD56+淋巴细胞为主的强细胞毒性免疫效应细胞,为进行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扩增脐血CD56+细胞毒性淋巴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脐血 体外扩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诱导的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朝晖 华东 +2 位作者 王丰 李莉华 刘志辉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 采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扩增CINK细胞,并观察自体CI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抗CD3 单抗、IL-2、PHA从9 例肿瘤患者PBMC中诱导扩增CINK细胞,2 周左右开始自体回输.结果 CIN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 目的 采集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扩增CINK细胞,并观察自体CI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抗CD3 单抗、IL-2、PHA从9 例肿瘤患者PBMC中诱导扩增CINK细胞,2 周左右开始自体回输.结果 CINK细胞经培养后细胞总数和CD3- CD56+NK细胞均获大量增殖.肿瘤患者经自体CINK 细胞免疫治疗后, CD3、CD4 T 细胞、NK 细胞、CD4/CD8的比例均显著提高(P<0.01),睡眠、食欲等指标也有相应改善,治疗过程中未见副作用. 结论 自体CI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副作用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过继免疫治疗 自然杀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 mRNA表达及基因多态性对胃癌辅助化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黄朝晖 华东 +2 位作者 李莉华 茆勇 宋明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53-456,共4页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mRNA表达及118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对奥沙利铂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治术后胃癌患者62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RCC1 mRNA水平。采用PCR... 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mRNA表达及118C/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对奥沙利铂辅助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治术后胃癌患者62例,采用奥沙利铂为主的方案进行辅助化疗。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RCC1 mRNA水平。采用PCR-LDR(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ERCC1118C/T基因多态。结果:62例胃癌组织ERCC1 mRNA表达水平的中位值为0.672;ERCC1118C/C、C/T和T/T基因型分别占51.6%(32/66)、43.5%(27/62)和4.8%(3/62)。ERCC1 mRNA高表达组(>0.672)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携带C/T和T/T基因型患者与C/C基因型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RCC1 mRNA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ERCC1118C/T多态与预后无关(P>0.05)。结论:ERCC1 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奥沙利铂为主辅助化疗胃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可用于其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学治疗 ERCC1 基因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PCR检测肝细胞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朝晖 胡瑜 +6 位作者 华东 程之红 谢其根 王琼瑶 王丰 周锡科 杜祥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63-667,共5页
背景与目的:血循环DNA是一种新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研究运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HCC患者术前血浆样本,37例肝良性病变(肝硬化以及... 背景与目的:血循环DNA是一种新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研究运用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血浆循环DNA含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2例HCC患者术前血浆样本,37例肝良性病变(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和41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样本,纯化血浆循环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血浆DNA水平进行检测。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血浆循环DNA在HC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HCC中位血浆循环DNA浓度(173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9ng/mL)和肝良性病变组(46ng/mL)(P<0.001);其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分别为0.949和0.874。而HCC血浆DNA浓度也显著高于肝硬化及慢性肝炎患者(P=0.001),AUC为0.703。以18.2ng/mL作为诊断HCC的临界值,其诊断特异度为90.2%,敏感度达90.3%;与血清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效率,AUC上升至0.974,其诊断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95.1%和94.4%。伴肝内播散或脉管癌栓HCC患者的血浆DNA浓度(261ng/mL)明显高于不伴肝内播散灶或脉管癌栓患者(142ng/mL,P=0.035)。结论:定量PCR技术可精确定量血浆循环DNA浓度;血浆DNA分析对于HCC诊断,预测肿瘤转移潜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浆 定量PCR 循环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GSTP1和SFRP1基因甲基化分析在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王丰 华东 +6 位作者 吴玉玉 程之红 胡瑜 谢其根 王琼瑶 杜祥 黄朝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6,共5页
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一种新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研究运用自行建立的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s-based quantitative PCR,MSRE-qPCR)方法检测血浆GSTP1和SFRP1基因的... 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一种新的肿瘤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物。本研究运用自行建立的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s-based quantitative PCR,MSRE-qPCR)方法检测血浆GSTP1和SFRP1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50例血浆标本,包括72例HCC,37例肝良性病变和41名健康对照者。用MSRE-qPCR法检测血浆GSTP1和SFRP1基因DNA甲基化水平。结果:HCC患者血浆GSTP1和SFRP1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4.2%和27.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8%和2.4%,P<0.001)和肝良性病变组(10.8%和5.4%,P<0.001);同时检测血浆GSTP1和SFRP1可检出63.9%的HCC;而联合血清AFP分析可进一步将HCC诊断率提高至73.6%。结论:联合检测血浆GSTP1和SFRP1基因DNA甲基化对于HCC早期非侵入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限制性内切酶 肝细胞癌 血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RE-qPCR技术分析多基因DNA甲基化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8
作者 邱东民 余坚 黄朝晖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15-620,共6页
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运用自行建立的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s-based quantitative PCR,MSRE-q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tar carcinoma,HCC)组... 背景与目的:DNA甲基化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运用自行建立的甲基化敏感性限制性内切酶-定量PCR(methylation-sensitive restriction enzymes-based quantitative PCR,MSRE-qPCR)方法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tar carcinoma,HCC)组织中多个基因的DNA甲基化状态,筛选可用于HCC诊断的DNA甲基化标志物组合。方法:以47对HCC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8例正常人肝组织为材料,运用MSRE-qPCR方法检测这102例肝组织中APC、GSTP1、RASSF1A、p16、SFRP1、RUNX3、Hint1、SOCS1和HIC-1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APC、GSTP1、RASSF1A、p16、SFRP1、RUNX3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70.2%、70.2%、63.8%、29.8%、44.7%和36.2%,均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均<0.05);而Hint1、SOCS1和HIC-1基因甲基化水平在HCC肿瘤和癌旁组织间无显著差异。联合检测APC、GSTP1、RASSF1A和SFRP1 4个靶点,可检出所有HCC病例。这些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与患者肿瘤大小、分化、包膜及HBV感染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联合检测APC、GSTP1、RASSF1A和SFRP1的DNA甲基化状态对于HCC风险评估和分子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限制性内切酶 肝细胞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GAP1通过mTOR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7
9
作者 刘志辉 宋明旭 +1 位作者 周希科 李莉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47-1250,共4页
目的:研究IQGAP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IQGAP1)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及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阐述其诱导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IQGAP1在肝癌细胞株HepG2、Huh-7中的表达。选择高表达IQGAP1的细胞株,针对... 目的:研究IQGAP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s,IQGAP1)对肝癌细胞株增殖及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阐述其诱导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Western blot检测IQGAP1在肝癌细胞株HepG2、Huh-7中的表达。选择高表达IQGAP1的细胞株,针对IQGAP1基因的mRNA序列合成siRNA,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入HepG2细胞;采用MTT法分析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免疫印迹法观测IQGAP1、mTOR和p-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QGAP1在HepG2和Huh-7细胞中均表达,且在HepG2细胞中表达高于Huh-7细胞。IQGAP1 siRNA转染HepG2细胞后,抑制细胞的增殖;DNA合成前期(G_0/G_1期)细胞比例上升,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下降;mTOR表达变化不明显,而p-mTOR的表达下降。结论:IQGAP1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mTOR相关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GAP1 肝癌细胞 M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朝晖 王丰 +1 位作者 刘志辉 任金冬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107-108,共2页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免方法,对506例不孕妇女及60例对照进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 506例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2... 目的 了解无锡地区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免方法,对506例不孕妇女及60例对照进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 506例不孕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2.0%和34.0%,60例对照中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6.7%和10.0%,两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无锡地区不孕妇女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是导致妇女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 沙眼衣原体 解脲支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乳头瘤病毒6/11型E7DNA疫苗质粒的构建与体外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朝晖 李莉华 +1 位作者 刘志辉 任金冬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人乳头瘤病毒 DHA疫苗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Med19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艳 华东 +2 位作者 李莉华 高琪 郭子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09-311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ed19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探讨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已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Med19蛋白的沉默效果。... 目的:通过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iRNA沉默Med19基因对人乳腺癌裸鼠成瘤的影响,探讨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前期已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Med19蛋白的沉默效果。稳定感染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侧皮下,观察裸鼠成瘤情况和移植瘤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以慢病毒空载体感染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结果:所构建的Med19-siRNA慢病毒载体能有效抑制MCF-7细胞Med19蛋白的表达,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62%,Med19基因沉默组较空载体慢病毒感染组瘤体生长速度慢(t值分别为4.843、6.291、5.317,均P<0.01),肿瘤终体积分别为(620.08±263.07)mm3和(1406.77±351.14)mm3,终重量分别为(0.20±0.18)g和(0.67±0.27)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99、3.615,均P<0.01)。结论:Med19基因沉默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裸鼠成瘤和移植瘤生长,表明Med19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乳腺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ED19 RNA干扰 慢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人外周血NK细胞高效扩增的方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朝晖 王丰 +3 位作者 华东 刘志辉 李莉华 任金冬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324-326,共3页
目的 探索从人PBMC中高效扩增CD3^- CD56^+NK细胞的方法。方法 使用干细胞生长培养基,在抗CD3单抗和IL-2的作用下,从健康成人PBMC中诱导扩增CD3^- CD56^+NK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PBMC经抗CD3单抗、IL-2联合... 目的 探索从人PBMC中高效扩增CD3^- CD56^+NK细胞的方法。方法 使用干细胞生长培养基,在抗CD3单抗和IL-2的作用下,从健康成人PBMC中诱导扩增CD3^- CD56^+NK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扩增细胞的免疫表型。结果 PBMC经抗CD3单抗、IL-2联合作用获得大量增殖,在14d时扩增54.3±5.5倍,含有(52.4±7.9)%CD3^- CD56^+NK细胞。结论 可使用干细胞生长培养基,在抗CD3单抗和IL-2协同刺激下大量扩增NK细胞,为应用NK细胞进行肿瘤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扩增NK细胞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抗CD3单抗 白介素—Ⅱ 过继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d19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艳 李莉华 +1 位作者 郭子健 饶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013-4015,共3页
目的:构建含Medl9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用PCR技术获得Medl9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酶切后的线性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效率。包装成慢... 目的:构建含Medl9基因的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方法:用PCR技术获得Medl9基因片段,将其连接入酶切后的线性慢病毒载体.转化感受态细胞进行PCR及测序鉴定。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blot检测转染效率。包装成慢病毒,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结果:成功获取Medl9基因。测序证实所获取基因序列完全正确。荧光显微镜以及WesternNot检测均证实pGC-FU-Med19携有正确的Medl9基因,并能在293T细胞中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病毒滴度为2×10^9TU/mL。结论:成功构建Medl9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19 慢病毒 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78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5
作者 戴桂萍 郭子健 +1 位作者 张福正 李莉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3970-3974,共5页
目的:探讨miR-378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miR-378模拟物(miR-378 mimics)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采用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构建过表达IGF1R的质... 目的:探讨miR-378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miR-378模拟物(miR-378 mimics)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采用Transwell实验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构建过表达IGF1R的质粒载体,与miR-378mimics共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及hepG2.2.15,观察miR-378是否通过IGF1R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进行调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iR-378 mimics组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共转染IGF1R及miR-378 mimics后,与转染miR-378 mimics相比,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显著增强(P<0.01),表明过表达IGF1R消除了miR-378诱导的肝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抑制。结论:MiR-378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其下游靶基因IGF1R发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miR-378 IGF1R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